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策略论文

2022-04-29

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策略论文 篇1:

关于面向应用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思考

摘 要:通过对高校统计学课程特点和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归结了高校人才培养方向对高校统计学课程教学的要求,提出高校统计学课程教学要强化社会需求和科研价值的应用服务功能,在此基础上,对高校统计学课程教学策略进行探讨,策略表现在:要始终坚持理论和应用并重的教学意识、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统计学;应用;课程教学

统计学是一门涵盖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方法论科学。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统计学作用日益凸显,无论是社会工作,还是科学研究与开发都越来越强烈地依赖于定量分析,依赖于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已成为诸多学科领域进行研究的重要方法。统计学科上升为一级学科后,统计理论教学、实战训练和人才培养等面临全新的挑战。本文基于统计学的特点,结合社会、科研对统计学课程教学的要求,并探讨了关于面向应用的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 统计学的特点和教学现状

1. 统计学的特点

统计学是关于数据采集、数据归纳整理、数据分析,并从中探寻客观对象内在规律性的方法论科学,从本质上说,它是一个交叉学科。统计学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在于理、工、农、医、人文、社科等各个领域的应用;作为辅助工具,就是统计方法服务于各学科的实质所在。因此,统计学要与各学科领域应用紧密结合,既实现统计学科的自身发展,也为各学科领域培养人才。

2. 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现阶段,理工农医商以及社会学等大部分学科和专业都开设了统计学课程,其教学特点主要集中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

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包括统计学原理和统计方法的介绍,主要讲授统计学的基础共性知识,也有少量的案例分析,比如一些统计学教材会安排关于国民经济统计知识或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等章节。

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一般采用课堂讲授为主,上机操作为辅。较之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如今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学使得统计学课程教学更直观、更高效,大大降低了学生对课堂枯燥乏味感,促进了课堂内容的吸收、消化和操作应用。

考核方式基本都是考试的形式,考试内容有理论知识和统计分析能力,兼具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的考核,改变了传统的仅仅注重理论知识和方法的考核。

总的来说,目前这种“教材+课堂+考试”的现代教学较之前的传统教学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重理论轻应用”的意识仍然存在,二是教学内容设置与其他专业结合还不够紧密,三是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实践体验不足,包括课堂教学实践体验和统计实务体验。这些在教学思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都有待改进。

二、 高校人才培养方向对统计学课程教学的要求

高校统计学的教学培养对象——学生,最终分流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参与到社会管理工作中,另一部分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应用。因此,高校人才培养方向需要统计学课程教学强化其面向社会和科研的服务功能。

社会管理工作岗位涵盖范围极广,比如政府工作、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工程管理……这些岗位要求工作人员有调查、归纳整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意味着高校毕业生在入职时应具备统计学的综合能力,才能胜任工作。因此,高校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更注重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紧密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线,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比如加强办公广泛应用的Excel统计分析软件的实操能力、培养统计调查能力及统计报告的撰写能力。

科技研发工作对统计分析及软件的应用能力要求更专业,比如财经类、医学类、生命科学类等研发工作以及研究报告都离不开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这要求《统计学》课程教学坚持厚基础、重能力的原则,加强统计知识和软件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更扎实的统计理论基础和软件应用能力,比如培养学生灵活应用专业性较强的SPSS软件,以达到学科研究的专业要求,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由此可知,高校人才培养方向要求强化高校统计学课程教学面向社会和科研的服务功能,其实质就是强化统计知识和方法在社会管理工作和科研工作中的应用能力培养。

三、 关于面向社会、科研应用的统计学课程教学策略

高校有三大功能: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高校统计学课程教学理应以服务社会、服务科研为己任,既促进社会发展和科研创新,也实现自身发展、彰显自身魅力。大数据时代来临,创新创业的号角吹响,高校统计学课程教学需要从教学意识、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各方面进行改进、完善,以为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更多的优秀适用人才。

1. 始终坚持理论和应用并重的教学意识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应用”的教学意识,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和教学方法上始终要坚持理论和应用并重的教学意识,让学生不仅获得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同时也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统计学课程也是一门应用学科,而不仅仅是有数学理论和公式推导的纯理论学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積极参与的意识,提高教学效果。比如,王德劲等人“分块”教学就包含了理论和应用并重的意识、思维和方法;“案例+分析+解答”的教学流程也是将应用和理论分析结合。这些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体系都是值得借鉴与坚持的。

2. 优化教学内容

前面讲的“分块”教学,就是将统计学基础知识模块和统计分析应用教学模块,其设计的教学内容同时兼顾了统计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案例分析教学法也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答,将统计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社会经济发展和各学科领域之中,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互长;案例分析教学中,值得注意的是案例的选择要与所教学生的专业或者关注点相关,即要有针对性。统计学的教学内容设计与其他应用学科的需求相结合,才能解决学科教学、科研或实践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体现出统计学教学的真正价值所在。

3. 创新教学方法

現阶段统计学课程教学主要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方法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当然在教学工具的手段上已有很大的改进,但其教学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学生普遍反映难度较大。其难一是难在学科的逻辑性较强,尤其是涉及数学推导的理论性内容枯涩难懂;二是难在知识的转化应用,即统计学知识与专业学科知识的结合应用。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教师大胆创新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学生的课堂教学实践体验和统计实务体验可以弥补现阶段教师课堂讲授的存在的不足。“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就是一种让学生亲身体验的课堂教学实践,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地教育效果。统计实务体验,即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自参与统计调查、统计数据归纳整理、统计分析、统计报告写作等系列环节,这个过程要求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可以检验和巩固理论学习知识,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可以大胆尝试让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实践教学。

四、 结语

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理论和应用并重的教学意识、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尤其要强化高校统计学课程教学面向社会和科研服务功能,结合其他专业学科加强对学生统计知识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显统计学旺盛的生命力和统计学课程教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敏娜,王静敏主编.统计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

[2]袁卫.机遇与挑战——写在统计学成为一级学科之际[J].统计研究,2011,28(11):3-10.

[3]游传新.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2):246-247.

[4]王彦主编.高等教育学使用教程(2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2.

[5]王德劲.非统计专业本科《统计学》课程“分块”教学与管理模式改革设想[J].统计与咨询,2008(5):70-71.

[6]邓月仙,张宝,刘文宝.案例教学法应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4):762-764.

作者简介:

宋淑芳,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广西财经学院信息与统计学院。

作者:宋淑芳

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策略论文 篇2: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高中统计教学的探索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网络,与此伴随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网络数据信息,人类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数据量更大,结构更加复杂,如何从中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变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统计教学

2014年11月,美国统计学会发布了统计学本科专业指导性教学纲要,这是在大数据背景下对2000年首次发布的指导性教学纲要进行的一次全面修订和更新,主要强调了四个方面的内容:(1)数据科学日益重要,统计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数学和统计基础,还要有强大的统计计算和编程能力,可以熟练使用专业统计软件和数据库;(2)真实数据是统计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更加多样化的统计模型和方法;(4)通过语言、图表和动画等用户易于理解的方式表达数据分析结论的能力.

美国统计学会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发布的这份统计学本科专业指导性教学纲要代表着美国统计专业教育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统计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借鉴.

高中统计教育也应在“大数据”“互联网+”背景下适应时代要求,在教材内容基础之上,通过现代信息教育手段,初步体验统计软件的使用,通过软件内部的功能,感受多种统计模型和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加深对数据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鉴于以上背景,笔者基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③第二章“统计”中的“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 对此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教与学探究与思考.

本节教学设计主要是使用TINspire CXC图形计算器,学生通过对 TI图形计算器的操作,具体形象地利用散点图等直观图形认识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同时,经过描述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的过程,学生亲自体验了发现数学、领悟数学的全过程.与此同时,教师在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教学内容解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统计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小学课程中统计概率内容大大增加,已成为中小学数学课程发展的趋势.《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要提高数据处理等五大基本能力.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高中数学课程把基本的数据处理、统计知识等作为新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随着社会发展进入“大数据时代”,人们对于数据、信息的关注越来越大,生活中的很多数据都是“杂乱”的,但并非“无章”, 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如何利用这些规律提高生活质量,已经成为高科技企业的热门问题.数据处理能力成为现代人的基本能力.在高中学习中,有必要掌握基本数据处理能力: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利用信息说明问题,等等.

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数据分析中的重要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使学生认识到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不能用函数模型描述的变量关系,从而体会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重要性.通过探究人体脂肪百分比和年龄之间的关系,引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线性回归方程(模型).通过气温与饮料销售量的例子及随后的思考,使学生了解利用线性回归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体会线性回归方程作出的预测结果的随机性,并且可能犯的错误.进一步,教师可以利用TI图形计算器,直观形象地展示预测结果的随机性和规律性.

二、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随机抽样和用样本估计总体两节,掌握了如何从总体抽取样本,并通过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方法,学会了画频率分布直方图,并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具备了对样本数据进行初步分析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TI图形计算器基础,尤其是电子表格的使用.

三、教学目标

认识现实生活中变量间除了存在确定的关系外,仍存在大量的非确定性的相关关系,并利用散点图直观体会这种相关关系.经过用不同方法描述两个变量相关的过程,体会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重要性.

通过收集现实问题中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作出散点图,并利用散点图直观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并对变量间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作出直观判断.

体会变量之间的不确定性关系是很普遍的,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感受自然的辩证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进一步学会观察、比较、归纳、分析等一般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利用散点图直观认识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教学难点: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理解.

五、教学策略分析

在平时教学中,传统的做法是:先根据例题给出的数据作出散点图,观察散点图并根据散点图的变化趋势猜测回归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用待定系数法、最小二乘法等方法算出回归方程的系数,得到回归方程,最后根据回归方程进行预测.对这一过程学生接受是不难的,但整个过程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计算回归方程的系数上,尤其是最小二乘法.但在回归分析中,最有价值的是相关关系的确定与函数模型的建立,并不是计算.复杂的计算可以由TI图形计算器去完成,我们把精力放在散点图的分析、函数模型的建立和利用模型进行合理的预测上.

六、图形计算器支持

统计知识的教学离不开计算,但大量繁难、重复性的运算占用了学生大量宝贵的时间,使学生对于统计知识望而生畏.TI图形计算器的数据处理功能可以使学生从复杂的数学计算中解放出来,避免了烦琐、枯燥的重复性工作.从而使学生以更多的精力体验有价值的观察、探究、实验、猜想等探索活动.使学生遇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再避而远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借助TI计算器通过真实的数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数据处理能力.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数据,数据与数据之间存在着某种数量关系,利用数据之间的这种关系,可以对事件的发展进行预测,从而帮助我们进行决策.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正方形边长越来越大时,该正方形的面积会[CD#4];

问题2当两地距离一定时,若汽车速度越快,则所需时间[CD#4];

问题3人的年龄越来越大时,体重会[CD#4];

问题4施肥量越来越多时,小麦亩产量会[CD#3];

思考:为什么前两个问题对答如流,而后两个问题张口结舌呢?

分析:因为前两个问题中的两个变量有一种明确的关系——函数关系.而后两个问题中的两个变量有一定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又说不清楚.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确定性的关系是极少的,而两个变量之间存在不确定性的关系是很普遍的.根据经验我们知道施肥量越大,小麦的产量就越高.但是,施肥量并不是影响小麦产量的唯一因素,小麦的产量还受土壤的质量、降雨量、田间管理等诸多因素影响,这时两个变量之间就不是确定性的函数关系,那么这两个变量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函数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两个变量之间还存在的相关关系,让学生体会研究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重要性,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初步探索直观感知

探究:在一次对人体的脂肪含量和年龄关系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获得了一组样本数据,根据上述数据,人体的脂肪含量与年龄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思考1:对某一个人来说,他的体内脂肪含量不一定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或减少,[JP2]但是如果把很多个体放在一起,就可能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观察上表中的数据,大体上看,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脂肪含量会怎样变化?[JP]

思考2:为了确定年龄和人体脂肪含量之间的更明确的关系,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作图可以对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以x轴表示年龄,y轴表示脂肪含量,你能用TI图形计算器作出样本数据对应的图形吗?

思考3:观察散点图的大致趋势,人的年龄与人体脂肪含量具有什么相关关系?

一个变量从小到大,另一个变量也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我们称它为正相关或负相关.如,一定范围内年龄与身高是正相关,网速与下载文件所需时间是负相关.

设计意图 :数形结合,扫清了学生的思维障碍.

(三)循序渐进延伸拓展

思考4:当人的年龄增加时,体内脂肪含量到底是以什么方式增加的呢?散点图中的点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利用TI图形计算器求出回归直线方程.

思考5:利用回归直线,可以预测某人70岁时的体内脂肪含量吗?

[HTH]例2[ST]有一位同学家开了一个小卖部,他为了研究气温对销售热饮的影响,经过统计,得到一个卖出的热饮杯数与当天气温的对比表,如下表.

(1)画出散点图

(2)从散点图中发现气温与热饮销售杯数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

(3)求回归方程

(4)如果某天的气温是2℃,预测这天卖出的热饮杯数

(5)请用TI图形计算器作出其他的回归

二次回归和三次回归:

幂回归和指数回归:

练习:下表给出了某些地区的鸟的种类与这些地区的海拔高度,分析这些数据,看一看鸟的种类数与海拔高度是否有关.

幂回归和指数回归:

发现利用三次回归的效果要比其他回归更加符合实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体会利用不同的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

(四)新知应用即时体验

问题1: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的关系.

问题2: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数学成绩与语文成绩的关系.

问题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身高与体重的关系.

各组同学共同探究,并宣布结果.

设计意图:体会数据收集,数据处理过程,用身边的实例感受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五)归纳总结内化知识

师生:

1对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有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两种,其中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性关系,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

2散点图能直观反映两个相关变量之间的大致变化趋势,利用TI图形计算器作散点图是简单可行的.

3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归纳、类比、最小二乘法.

八、后记

统计是实际应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而计算器、计算机和图形计算器的日益普及为学生学习统计时处理过于烦琐数据运算提供了更加方便的工具;计算机可以大大提高数据整理和显示的效果,又提高了学生的效率,使学生有时间与精力来探究事物的统计规律性;使用计算器、计算机和图形计算器学习数学,在网上寻找数学学习的资源,将是未来数学发展的重要课题.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统计的相关知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来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

参考文献

[1][ZK(#]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陈春芳.统计及统计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及反思[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

[3]孟生旺.大数据时代的高中统计教育[J].统计研究,2015,32(4): 3-7.[ZK)]

[FL)]

[SM(][XC名家讲堂.TIF;%80%80;S-*2,JZ] [HT5DH]名家讲堂 [KG*2][WT5B1]MINGJIAJIANGTANG[WT][SM)][BFY][CSD%0,0,0,20]

名家讲堂

[JZ(][HT22.DBS][MZ(2]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与小学古诗文教学[MZ)][KH*2][HT12.K][MZ(3]

孟琢

[MZ)]1 [JZ)]

一、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

二、古诗文教学的重心

1字词:准确解读

2思考:因言明义

3鉴赏:炼字之美

三、总结

1孟琢,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古代汉语.

作者:江用科

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策略论文 篇3: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学情分析、课程平台建设、教学模式设计、过程性评价设计等四要素的系统化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设计,结合课程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寻找课程实施过程中平台、教师、学生三个方面产生的问题,进而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应用

Key words: online to offline; blended courses; application

1 线上线下混合模式课程设计

1.1 学情分析

1)学生分析

经问卷调查发现, 85%的学生对理论知识基本没有什么印象, 75.5%的学生对Excel的基本操作都不熟练,凸显出了学生的不足之处;96.5%的学生很愿意学习该门课程,说明学生还是感兴趣这门课,学习的积极性较高。

2)教学内容的设计

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课程内容可分了三个部分,一是理论部分即统计学基础;二是技能部分即Excel的高级操作;三是案例分析,统计出来的数据要相应地进行理论知识解释说明。结合学生情况和实际工作的要求,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做了取舍和调整。 教学内容以统计调查、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的统计工作过程进行设计;统计调查注重调查方案的书写和问卷的设计,数据整理是按数据核查、数据分组和统计表的制作、数据汇总和统计图的制作的过程进行设置,主要侧重Excel的初、高级应用;数据分析主要从描述统计分析、时间数列分析、相关分析和一元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的介绍,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并熟悉统计工作流程。

1.2 课程平台建设

课程平台搭建主要目的是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教学过程的积累和无纸化考试,促进教学信息化、学校的现代化。课程资源建设要以学生为主,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生的方式设置资源,要建设导学的学习任务单,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的;设置丰富的案例文本、动画和视频资源,结合考试和证书,设置题库,让学生有兴趣学习,且可以练习考证的题;设置互动平台,师生可以在平台中相互交流、答疑,延伸学习的空间,增强师生交流。

1.3 教学模式的设计

线上线下课程混合模式教学设计一般有三个阶段,课前自学、课中交互和课后拓展。课前主要是线上课程的教学资源的准备,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参与讨论反馈自学情况;课中是线下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完成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和疑点的解读,指导学生案例操作,或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技能的纠错和指导,学生转换成教师的角色讲解,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多学多练,加强师生交互;课后线上拓展和综合应用,学生提交作业,学习反思及拓展资料的学习,教师点评作业,并与学生非时空的交流,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布置更高的任务(教师科研课题等),从而提高学生专业综合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

1.4 过程性评价的设计

过程性评价表如表1,分了两个板块,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线上评价主要是利用课程平台或App进行选人回答问题、点评讨论的课堂互动评价,分数是由教师根据情况自主打分,记录在系统里,其次是签到、学生查看章节资料,提交作业、参与课后的主题讨论的自主学习评价,此分数由教师在平台设置好比例,系统评价又称机器评价;线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作业的点评和统计,还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具有的创新、主动、好学、帮助他人等情况为附加分。通过具体的评价得分,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且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收获。

2 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课程实施

选自第三章数据整理中的第3节数据汇总——数据透视表。

2.1 课前

首先是网络平台资料的上传,如学习任务单、PPT、操作视频、练习题、主题讨论(这节课的重点、疑点及难点),其次整理学生的操作视频和作业;学生进入网络平台查看资料自主学习并参与主题讨论。

2.2 课中

课堂教学分为5个环节如图2所示。

1)复习纠错,首先展示部分学生作品,让学生选出优秀的作品和有问题的作品,并说出其优、缺点来,教师进行补充、归纳及总结,其次截取错误的视频让学生找错并纠正,对上节内容的复习和巩固,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带入角色让学生要具有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養。

2)引入新课,情景导入,工作中遇到数据汇总的问题如何解决?展示数据透视表动态图,让学生知道数据透视表的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展示学生主题讨论的结果,点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及疑点。

3)案例分析、学生练习,展示销售情况表案例,提出问题对于该案例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找出解题思路,其次选用数据透视表来制作统计表并汇总数据,学生练习教师从旁指导,了解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和操作能力,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快速准确地掌握相应的方法和技能;让速度快的同学作为教师助手,协助教师指导其他同学完成练习。

4)任务驱动,布置作业,作业分二类,基础题2道、挑战题1道,按题计分,个性化学习;并录制操作过程,防止学生抄袭,通过视频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情况,有问题的地方,方便教师收集资料,方便学生互相点评;撰写学习反思,让学生形成善于总结的习惯,教师也能了解到学生学习的情况。

5)教学评价

通过线上课程平台,点评这节课自学的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互动的点评,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作业互评,师生共同参与评价,学生可以与别人进行对比,取长补短,还可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2.3 课后

教师以作业点评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深入了解学生的其他方面的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意见;发布拓展资料的链接,让学生多关注多学习,拓宽视野;对于积极主动好学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创新创业大赛的准备或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团队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3 线上线下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3.1 课程平台多且版块不能更改

学校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实践项目推广的是职教云平台,在疫情期间又使用的超星课程平台,平台多致使课程反复建,资源的重复性,且没有创新性;其次平台的版块不能更改,即教师不能按自己的意愿更改一些版块,所以想设置一些特色版块却无法实现;平台只适用一些文科类课程,对于实践类课程、理工科的课程应用起来就有很多不合适的地方;平台还有一些不足和漏洞,比如直播平台与相应的课程平台不能紧密联系,通过直播学习,却不能在课程平台上计分,无法统计人数,学生只能打字却不能语音等问题。

3.2 课程方面

由于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常变动,导致该课程的课时和上课学期有所变动,这对于课程的建设有很多影响,如课时少,课程内容就会过于简单,核心的内容无法深入,上课学期调整了,学生理论知识忘得快,教学时还有补充理论知识;其次专业定位的问题,虽然是统计专业但其实还是会计类课程占主导,所以统计类的课程在专业定位上偏基础,在考证及就业方面也不是首选;还有在课程建设上可参考的课程网站特别少,所以在线上课程建设方面,该课程就主要是根据学校学生的情况进行的调整和建设,内容和资源上有很多地方都存在不足。

3.3 教师方面

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课程建设和实施的过程中平台的更换,需要教师花很大精力去熟悉课程平台的操作,且有几个平台老师就要建几个课程,老师疲于备平台备课程,无暇课程资源是否优质、教学质量是否有效;线下教学与线上课程平台不能有效衔接,线下教学时,线上课程平台只是用来签到或选人回答问题及最后的期末考试,除此还是回归到传统的教学中。

4 线上线下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策略

4.1 课程平台的统一、加强教学管理

首先教学管理部门在建设课程平台时能做到平台的统一,如精品课平台、专业资源库平台、优质资源课平台和微课平台等,一方面方便教学管理,且突出教学特色,教学课程的现代化分级分类一目了然,也为学校教学做了推广;另一方面方便老师访问和使用,在同一平台下,教师可以查看优秀的课程网站为自己的课程网站做参考,还熟悉该平台的操作,以后想把自己的课程转变成优质课或精品课程都非常的方便。其次加强教学督导,既然建设了线上课程平台,最重要的就是让课程平台用起来,发挥其作用,所以教学督导除了正常的查课评课之外,还有注重这些精品课、专业资源库、线上课程评的应用情况,把课程平台建设做到实处,并可持续发展下去。

4.2 发挥人才培养方案的证书化和课程特色化

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相应国家的政策需要,推行“1+X”证书,调整课程设置,同时还要保留特色课程,所以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时注重专业的证书化和特色化。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主要以会计核算为主,统计为特色定位,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课程是统计专业的特色课程,所以在课程调整上不要变动;其次本课程在各网络平台上建设的很少,所以建设本课程是很有必要,也为后期精品课、金课做准备,打造出特色专业课程。

4.3 加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教学实践?从开始建设网络课程、到后来使用平台及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这都需要教师要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化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实施和评价等信息化教学能力,所以学校要注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分类分批分层次的培养,让教师逐级逐层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能力的提升。

5 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线上教学如火如荼地进行。目前线上教学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学生自控能力弱,教师备软件备教学,教学效果不理想,显然只有线上教学是不行的;而传统的实践类课,通常都是教师讲操作,学生练习,评价不及时,个性化教学不突出等。通过研究,为线上线下混合模式课程建设与实施提出了优化策略,不仅可以促进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课程的科学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更为加强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对于教师,可以促进教师系统化的教学设计能力及信息化教学能力;对于学生,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终生学习的能力;对于学校,可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课程建设与教学平台建设,促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馬岚,郑志刚,李小龙.基于SPOC+项目驱动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陶瓷生产检测与控制技术为例[J].江西化工,2020(3):21-22.

【通联编辑:唐一东】

作者:张甜

上一篇: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管制论文下一篇:医学生感恩品质及感恩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