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会计专业论文范文

2022-05-15

小编精心整理了《非会计专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高职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应区别于会计专业,根据非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会计课程教学目标,运用项目教学法展开会计教学,是提高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路径之一。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在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中的改革实践。

第一篇:非会计专业论文范文

会计学教学本科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差异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综合性大学《会计学》课程教学在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的共性与差异的实际,指出教师应把握好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学生对此课程的不同需求,明确其共性与差异,有针对性“因专业施教”,力求在会计信息提供与会计信息应用之间找到平衡。

【关键词】会计学 本科教学 共性与差异

一、引言

自1998年教育部将会计和审计整合为“会计学”专业并将其归为管理学门类中的“工商管理”学科后,我国的会计本科教育走上了通识教育的轨道。目前相当多综合性大学的经济与管理学院都将会计学作为经济类、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学生在大一下学期就要修读会计学课程,而此时并未分专业,大二分专业时只有管理类学生将来选修会计专业。换句话说,讲授会计学课程的教师只明确自己所教的是经济大类还是管理大类学生,并不知道有多少学生将来会从事会计专业。众所周知,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需求是有差别的,教师教学时如何区分?本文做以下探讨。

二、会计学教学差异及共性分析

(一)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在会计学教学差异

1.教学目标存在差异。对会计专业学生而言,会计学(传统上称会计学原理)是专业基础课、入门课,会影响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掌握,因此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明确会计的基本技能、对象、任务;理解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和记账方法的相关理论及其具体应用;掌握会计凭证、账簿的基本内容和实务操作中的要求,明确账务处理程序的种类和各种账务处理程序;能够掌握工商企业基本业务的会计核算,能阅读和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会计学只是众多经济、管理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全面、系统掌握会计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注重会计信息的获取、会计知识和方法在管理中的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会计感觉”,使学生学会怎样用会计信息,并通过对会计报告的利用,分析和解决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一般财务会计问题,以适应将来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需要。

2.教学内容应体现专业需求。课程教学内容取决于教学目标。如上所述,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是使其成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是使其成为会计信息的应用者。因此,对会计专业学生我们的教学内容应侧重以借贷记账法为核心的基本方法的讲解,让学生熟练掌握从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到会计账簿的登记再到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为流程的整个会计核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可稍有提高,补充特殊行业特殊业务的会计分录的编制,增加与后续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衔接,避免会计学原理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脱节。对非会计专业学生我们的教学内容应注重会计信息与经济和企业经营的关系;不仅让学生了解会计分录的编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分录的经济意义及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鉴于学生一般只对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感兴趣,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应淡化会计基础理论和具体核算程序。教师在用一定学时讲解会计信息生成过程后,按照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报表项目顺序,讲解每个项目的分录的经济意义及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在这其中强化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内容。以金融工程专业学生为例,“金融资产”的讲解应是重点。“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是不同的,会计政策是可以选择的,教师的讲解应注重对此三个项目的会计处理为什么不同,会计政策选择对企业、投资者和证券公司的经济后果。

3.选用教材应有所区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线。目前我院的大学一年级学生的会计学课程统一选用的是《会计学原理》教材。对今后选修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是适合的。因为其注重会计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讲解。其中基本理论主要介绍会计的两大平衡公式及复式记账原理;基本方法以会计核算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而会计核算方法中以设置账户、复式记账为重点;基本操作技能讲解账户和复式记账方法的应用,即如何采用借贷记账法对企业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这为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和理解后续专业会计课程奠定了基础。但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这样的教材包含了过于复杂的具体核算过程,只是就会计论会计,没有上升到一定的管理高度,不适合非会计专业学生今后“掌握会计信息的获取”的需求。鉴于此,为保证会计专业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我们建议对管理类学生选用《会计学原理》教材,因为按近五年选专业情况,管理类学生中到大二选小专业时70%是选会计专业的。经济类学生选用《会计学》教材,目前还很少有本科阶段非会计专业专用的《会计学》教材。因此选用时注意这类教材在内容上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包含会计基本概念在内的会计学的整体框架;会计循环过程;基本核算业务(报表项目阅读)。其中基本核算应注重会计核算与经济活动相结合;注重会计核算中会计师会计选择的经济后果;让学生掌握会计信息的获取,理解会计学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明白会计信息对决策的帮助。

(二)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在会计学教学共性

1.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管是会计专业还是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都应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不仅要胜任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还要具备创新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人际关系能力、领导能力等多种能力,这需要通过课程的创新性讲授,如案例教学、互动教学以及会计实验实践环节等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提高。

哈佛大学的John Boehrer教授认为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或者某一特定的企业案例进行互动式探索过程”。对于没有经济学、管理学常识和实践经验的大学一年级学生,传统意义上的案例教学应用起来有一定难度,可以开发“案例引导教学”模式。提前将案例资料和应完成的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分组准备。如讲解存货核算时,在把几种存货计价方法讲解完以后,将一个实际企业进行存货计价选择的案例数据给学生,让学生有一段时间通过自己前期的资料搜集来思考问题,为课堂案例教学打下基础。同时加强分组的课堂讨论和辩论,通过学生辩论和教师点评不仅加深学生对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理解,而且锻炼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实验教学可以及时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感受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鉴于课时原因一般安排3个学时的实验课,但选用的实验软件有所区别。目的是让会计专业学生了解会计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掌握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和技巧。是让非会计专业学生了解会计工作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地位,理解会计信息如何为决策提供帮助。为达到实验教学效果,实验指导教师应在实验前作必要的讲解和提醒,实验中加强指导,实验后认真总结。同时,学生在实验前要了解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积极参与实验过程,实验结束后撰写实验报告。通过课程实验环节,加深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理解。

2.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管是会计专业还是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都应加强诚信教育和商业伦理道德教育。

会计诚信危机危害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阻碍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职业道德教育无疑是决定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公允性的重要因素,现行MPACC的课程中有“商业伦理与职业道德”,而很少有高校在本科阶段就设置相应课程,当然这和高校对本科生的学分要求有关。以武汉大学为例,学生毕业应取得的总学分为140学分,但通识课程就要67学分,占总学分的47.9%,在专业课程学分只有总学分的52.1%的情况下,很难再设置专门的“职业道德”课程。所以受制于学分因素,只能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向学生灌输客观、公正、真诚、友爱的职业道德观。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就一向致力于提倡“道德教育是会计课程的基石,是会计职业教育的灵魂”。作为会计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在会计学原理授课过程中再多强调职业道德也不为过。如在会计凭证审核环节,对于违法凭证会计师可拒绝受理,“如果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师受理违法凭证,作为会计师,你如何做”。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强化他们对客观、公正的认识。

鉴于目前还存在腐败现象,社会影响较大,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同样有需求。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采用案例教学,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明确虚假会计信息对资本市场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另外,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还应强调其管理道德。管理道德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由于管理者特定的工作职能,因此需要有一定的规范和制约力量来保证其正确行使职权。如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可以在讲解销售环节时强调企业销售高管制定销售政策的道德问题;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在讲解员工薪酬核算时,让其明确在绩效和薪酬中的不公正做法。

3.应注重新规范、新准则的传播。不管是会计专业还是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都应注重会计知识传授和会计法规传播相结合。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基础学科,会计学课程除具有专业性、操作性强的特点之外,还具有极强的法规性。会计师在提供会计信息、管理者在应用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均应明确这些会计信息是在怎样的法规环境下生成的;是否有新法规的出台;新旧法规的差异又如何影响会计信息的产生和应用。由此,教师应将新规范、新准则的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中,结合相关内容改进原有的教学理念、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使之得以不断更新。

《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等从2005年以来相对稳定,但由国务院及各部委颁布的各项准则却在不断变化中,会计规范经历了由“制度与准则并存”到“以准则为主”的转变,特别是2006年会计准则体系形成后,2014年以来又颁布了“合并财务报表(修订版)”“财务报表列报(修订版)”“职工薪酬(修订版)”“长期股权投资(修订版)”“合营安排”“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公允价值计量”等准则,且要求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于2014年7月1日正式执行这些准则。这些变化应在“会计学”课程教学中有所体现。如对会计专业学生讲解金融资产会计处理时,应明确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变化的影响;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讲解报表项目阅读时,应明确财务报表列报准则带来的影响。另外,继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后,2010年又制定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中国企业内部控制从内部会计控制转为内部管理控制。对会计专业学生讲授“会计学”课程时,应向学生灌输内部控制规范逐步完善的背景和精神;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讲授《会计学》课程时,可通过一些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向学生强化管理者的职业道德。

三、会计学教学共性与差异应对策略

(一)要关注学生专业差异

因会计专业学生与非会计专业学生在会计学课程中的教学目标存在差异,而教学目标的差异决定该课程在不同专业的教材选用与教学内容上应有所区分。针对目前所有修读会计学课程的学生统一采用《会计学原理》教材的现状,我们建议为会计专业学生选用《会计学原理》教材以保证本专业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在教学内容上侧重以借贷记账法为核心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讲解。为非会计专业学生选用会计学教材,教学内容应轻会计核算,重会计信息与经济和企业经营的关系以及会计学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二)重视案例教学

为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不管是会计专业还是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都应注重案例教学、互动教学以及实验实践环节,通过课程的创新性讲授及课堂讨论和辩论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提高;同时不管是会计专业还是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都应加强诚信教育和商业伦理道德教育。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向学生灌输客观、公正、真诚、友爱的职业道德观,为整个社会的诚信教育奠定基础。案例教学法不仅要求教师拥有全新的扎实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还必须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方针政策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通过各种手段将新颁发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时准确的传授给学生。针对会计学课程法规性强的特点,不管是会计专业还是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教师都应将新规范、新准则的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陈亚民,王天东.从MBA教学谈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问题[J].会计研究, 2003(5).

[2] 张健.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差异化教学改革探讨[J]. 财会通讯(综合),2010(10).

[3] 蒋大富. 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材建设思考[J]. 财会月刊,2011(07).

[4] 阎达五. 面向21世纪会计学类系列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周亚荣 郭均英 卢雁影

第二篇:专业需求指导高职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改革

摘要:高职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应区别于会计专业,根据非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会计课程教学目标,运用项目教学法展开会计教学,是提高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路径之一。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在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中的改革实践。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项目教学法;会计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院级课题“项目教学法在《企业会计实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编号:RW201316)的阶段性成果。一、高职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特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会计与财务知识的作用日益重要,一些非会计专业如文秘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法律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等相继开设了《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教学。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对于非会计专业会计知识体系的教学内容、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及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鉴于此,如何做好高职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工作,已成为会计教师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1.围绕非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展开会计教学。根据各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就业方向明确会计教学目标,使非会计专业学生能从所学专业的角度来认识会计、学习会计。例如,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文秘专业为例,其培养目标是:以服务珠海和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面向各类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掌握办文、办事、办会等秘书基本技能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够高效、规范地处理企业办公事务和商务事务,为企业决策及实施提供服务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应该是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及实务,“懂会计”、“用会计”,能为组织决策获取必要的会计信息、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适当预测,帮助部门领导为其决策提供必要、恰当的建议,即教会学生融会贯通地运用会计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使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沿着办公室文员——普通秘书——行政助理——高级文秘专业人才——部门主管——直线经理的方向发展。只有明确这一定位,才能使会计教学更具有目标性、方向性和针对性。

2.紧密联系培养目标,采用适用的会计教学方法。目前,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大多已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讲授为主导,增加更多的实践辅助。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没有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框框。因此,需要依据非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突出实践特色,注重会计的实践性、职业性特点,运用适当的方法展开教学,培养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实践运用能力,树立会计的思想和思维方式,满足就业需求,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进而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获得理想教学效果的目标。

二、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及应用背景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将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自己处理,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项目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负责,学生通过项目来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项目教学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唱“主角”,教师转为“配角”,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项目教学法的优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产生知识需求,学习掌握课程要求的理论知识,共同协作完成项目,在操作过程中训练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项目教学法在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任务为驱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掌握专业知识和培养能力素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根据非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结合会计知识的理论特点,力求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突破教学的传统方式,突出实践性、职业性,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补充,在考核方式上进行相应的创新。

1.整合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项目。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课程特点,将教学内容整合成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项目内容。确立项目时,要考虑以下因素:课程的位置和作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项目的可操作性及难易程度,具体包括职业入门、运用借贷记账法、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开展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表、综合实训,等等。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应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充分运用各种教学组织模式,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项目开发实施过程中,应重视学生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合作能力等职业能力的培养。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见表1。

2.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合理评价教学效果。项目任务完成后的总结评价特别重要。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考核方式是将平时表现和考试成绩进行综合,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70%。显然,这样的考核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已经不合时宜。笔者认为,实行项目教学法后,考核不能以考试成绩为主,应强调综合实践能力的考评,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

整个项目课程教学的考核方式以过程考核为主线,突出项目实践的评定,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平时表现成绩占20%;二是项目任务完成成绩占40%,这部分成绩来自于每次的项目实践评委小组。一般先由实践评委小组成员按照评分要求各自给出项目小组的评分,再取平均成绩作为项目小组的最终得分;三是期末考试,占总评40%。这种考核方式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的完成为主线,对成绩的评定更客观和立体。会计项目教学的最终成绩是学生完成各个子项目的综合成绩,打破了以笔试为主的传统考核模式,使学生理解课程考核侧重于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及过程,重点考核项目任务实施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获得好成绩,就要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企业会计实务》课程的积极性。

3.针对不同专业方向实施模块组合教学。高职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课程教学的重点应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是我院文秘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法律实务专业等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应针对不同专业和岗位的实际需要调整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专业及方向将各项目教学内容分为“通用模块”和“专业模块”进行组合设置,依照不同专业就业岗位的技能要求确定项目教学模块组合及教学目标,实施适合不同专业的教学,组织不同水平的测试。“通用模块”适用于非会计专业的所有学生,是必须了解与掌握的会计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专业模块”则是针对具体的非会计专业设置,突出专业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例如,文秘专业、行政管理专业的会计教学项目包含主要经济业务分析和账务处理、会计报表的扼要分析,可帮助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有效使用会计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有用信息;法律专业学生的项目教学内容包含财经道德法规,为学生未来从事法律事务咨询服务、处理法律纠纷提供良好的会计知识背景。这种模块组合教学较好地体现了高职教育“够用为度”的原则,每一种组合教学的广度、难度、深度各不相同,既可使学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获取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又能使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得到优化,切实提高职业素质。

4.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实施项目教学法,就是运用恰当的会计教学项目,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任务的形式展开教学,并通过实训练习强化对会计教学内容的理解。虽然项目教学法具有很多优势,但毕竟只是在校内的教学,与实际的工作环境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切实增强学生的就业技能,做到与企业的用人要求零距离对接,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于《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教学而言,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即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到企业开展工学实践。在此过程中,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进行全程辅导,及时发现、解决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可弥补《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调整、修正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程序,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深刻理解、领会会计教学内容的应用主旨。

参考文献:

[1]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王如彩.高职高专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07,(2).

[4]王晓玲.对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07).

[5]刘春萍.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1,(26).

(编辑:易继斌)

作者:马迎迎

第三篇:高职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模式探析

[摘要]近年来,高职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开设越来越普遍,但教学方面的研究较少。文章结合教学实践,针对现有高职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不足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研究探讨了新形势下非会计专业教育理念的基本特征和教学模式构建中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会计教学 高职 会计信息运用

[作者简介]宋洁(1974- ),女,浙江杭州人,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财会金融学院,讲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研究方向为会计教学。(浙江 杭州 310018)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资产证券化的今天,会计信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会计已渐渐成为一门商务语言。如何理解会计信息、懂得会计理念和思维方法、运用会计信息是从事现代经济管理工作人员必备技能之一,所以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学习已成为众多高职院校和社会的共识。

目前,高职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一般都开设了会计课程,这对扩大学生知识面,方便学生就业和创业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教学往往受会计专业教学的影响,普遍做法是直接移植会计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体系,沿用会计专业教学模式,而忽视不同专业的差异,在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展开、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一些问题,还未形成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导致现在的教学效果不理想,达不到教学目的和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对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与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主要区别

1.非会计专业学生与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目的不同。非会计专业学生将来不一定从事具体的会计工作,不是会计信息的收集者和整理者,但却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培养这些学生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远比生产会计信息的能力重要。“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掌握必要的会计知识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兼营”而不是“专攻”,学习的目的是培养非会计专业学生理解、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通过会计,除了传授会计基础知识外,还应尝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

2.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设置与会计专业会计课程设置不同。非会计专业开设的会计课程只有一门,而会计专业有一系列会计专业课程安排。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只有通过这一门课程来掌握所有会计理论与方法,而在会计专业有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同时还开设有审计、税法等课程。因此对于非会计专业而言,由于不存在会计的后续课程问题,一本书就要解决所有的会计核算和相关的管理知识,所以其教学内容需要涵盖会计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报告的分析与利用、出纳知识、税收基本知识等课中最基础的部分。由于只有一门课,内容又宜宽不宜窄,学生在学习上会有一定难度,这就更需要我们在教学上有创新,在教学内容上有针对性,构建更好的教学模式。

二、高职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减缩版。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确定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教学目标时,都习惯于从会计学科角度出发,过多考虑会计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对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目的认识不够,甚至直接将专业会计人员的教学目标作为非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教学是会计专业教学的减缩版,仍然按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来培养。教学过程中无非考虑到学生是非会计专业的,将教学内容缩减、教学强度降低、考核放宽。这样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缺乏特色,在结构、内容等方面也不能体现出非会计类专业的特点,毕竟高职院校非会计类学生实施会计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的会计人才,而是要尽量使学生树立会计的思想和思维方式;让学生掌握如何向专业会计人员索取会计资料并运用会计信息解决企业实际战略管理问题。即教学目标应定位在把会计作为一种经营管理工具,并充分运用此工具。而如果仅是会计专业教学减缩版,不符合开设这门课程的不同要求,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2.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安排不合理。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与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内容基本一致,无明显区别。大量的教学重于会计核算或分录教学,会计业务的处理占较大份额,过分注重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的介绍,而涉及会计信息分析及应用的内容很少侧重,不注重信息使用者将会计信息用于决策的需求,同时均未考虑到会计相关的管理知识。

在内容展开程序上目前基本上还是按会计原理、会计循环等会计信息收集、制作程序展开,而非针对非会计人员如何使用会计信息为主线,以会计报表的解读和分析来展开。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还是遵循“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准则→会计报表”的顺序,这种体系理论较完整,但学生往往有先糊涂后烦躁的感觉,不利于学生掌握会计信息运用的能力。

3.与教学相配套的教学资源缺乏。现在专门针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材较少,针对高职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教材更少,即使有也常常忽视不同专业的差异,兼容面过大,通用性过强。国内现有非财务会计类专业会计教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即基本为会计学原理部分内容。这类教材涉及面较窄,而理论较深,学生不能完整认识会计知识,不能满足学生将来就业岗位的需要。另一类是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内容简单整合。这类教材涉及面太宽,没有全面考虑高职非财务会计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及需求,没有以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必需、够用”为度。

现有高职高专非会计专业教学基本没有配套的网站支撑,没有为课程的学习、教材的运用、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训练、研究性学习和扩充性学习以及和教师交流提供一个远程会计教育平台,无法实现课堂教学和网络教育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

4.教学手段与考核方法不合理。目前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手段已经有很大改观,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运用实物模拟、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重要性。但是学校条件有限,一般资源都先让会计专业学生用,而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基本上都较难享受,特别在实训方面。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大多注重于会计信息的汇总、处理和编制财务报表,而往往忽略会计信息使用者在决策上的需要,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员不可能是富有创新精神和分析信息能力的新型管理人才。

考评方式欠灵活,考评内容不全面。现在为了操作方便,对高职非会计专业学生往往采用期末的一次终结性考试评价。这种考试评价以笔试为主要形式,尽管考试的题型是多种多样的,可长期以来的使用结果证明,这种形式难以正确评价一个学生的会计信息运用能力。同时在考试评价的内容里,只注意理论学习的考核,忽略实践能力的测试,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思想上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放松对实践能力的训练。

三、构建高职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模式的措施

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应用型管理人员,故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肯定与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存在差异。这几年我们课程组开展了非会计专业对课程需要的调研,对非会计专业负责人进行了调查,与行业企业专家进行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讨,并深入到企业中进行全面调研。

根据课程调研,首先将课程名称由原来的“基础会计”改为“会计信息运用”。这样能更直观地将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课程加以区分,也更符合非会计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其次明确高职非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会计教学的要求:(1)非会计专业学生了解会计信息的生成系统,熟悉会计语言,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理解会计信息、分析会计信息、利用会计信息为经济管理预测、决策提供依据的能力。(2)培养学生通过会计信息的处理、把握,去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对各非财务会计类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作用。

明确高职非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会计教学的要求后,我们彻底进行了一次高职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模式上的变革,具体阐述如下:

1.基于会计信息运用的教学理念。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目标与会计专业不同,所以我们彻底变革基础会计的减缩版的教学方式。毕竟非会计专业学生将来不一定从事会计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但是他们却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培养这些学生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远比生产会计信息的能力重要。结合高职非会计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我们转变教学理念,以基础会计为主转变培养学生会计信息运用能力。所以我们除了传授会计基础知识外,重点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会计所生产的信息所代表的经济含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提高自身的决策水平和控制风险的能力。

课程教学改革“面向实战、讲求使用、追求实效”“实践理论融合、教师技师合作、学校企业双赢”,把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各非会计类专业后续专业课程和企业经济管理岗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培养非会计专业学生解决经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及一定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以未来的发展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必需够用”为度,同时兼顾为一些以后需要考“会计从业资格证”或继续深造学习会计的非财务会计类专业学生创造一定的条件。

2.合理重组课程必需、够用的教学内容。我们将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内容转变为由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合并组成。基础会计部分所讲授的内容阐述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复式记账方法,详细讲解整个会计循环过程,集中体现了本课程“厚基础”这一重要特点;财务会计部分全面讲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项会计要素的核算方法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及其分析。考虑到讲授对象的特点,我们始终把重点集中在主要的核算原理和报表的编制方法与分析上,突出了本课程“重原理”这一重要特色,体现了本课程“立足于管理”这一突出特点。

在教学内容整合中,我们创造性地将会计报表分析纳入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知识,最关键的是读懂报表、分析报表、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经济决策。报表是他们获取信息的源泉和核心,如何利用报表进行决策就要应知晓其项目来源。这样使教学内容更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提高非会计专业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实际操作技能。

改变传统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展开偏重于会计信息的编制、生成,创新地以非会计人员如何使用会计信息为主线,以会计报表的解读和分析为主要内容。就非会计专业人员如何使用会计信息进行相关决策与评价进行系统的阐述,在程序上重新编排并使之具有整体性。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采取追溯法,即从报表入手,从如何利用会计信息决策入手,采用逐步向前倒退的办法学习各个知识点。每部分开始都以案例揭示问题,追溯过程与将来实际工作基本类似,同时这种侦破式的学习会提高学习兴趣,达到较好的效果。以会计循环和三大报表为中心将知识点辐射下去,做到追而不乱,有序辐射。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较全面地掌握各项基本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在结束每部分学习后都安排了结、提升与拓展的学习内容,这样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观点,以便更能透彻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为分析问题、进行决策奠定基础。

3.丰富完善课程配套教学资源。我们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教学网站,网站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实施纲要、网络课件、实践教学、习题试题、拓展资源、互动教学等模块。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训练、研究性学习和扩充性学习以及和教师交流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远程会计教育平台。为实现课堂重实训、讲授突出重点、课堂教学和网络教育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创造了条件。通过配套网站,能使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加深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突出培养非财务会计类专业学生通过会计信息的处理、把握,去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应对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提供知识的储备、能力的提高及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做准备。

4.灵活的教学手段,多样的考核方法。充分运用已有多媒体教学的经验,编制符合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需求的多媒体课件。加大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的比例,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作业和考试考核方式,改变过去“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偏颇做法,加大过程性评价成绩的比重,突出“发展性”教学评价。另外,在对学生的考核中还应重视创新能力的考核。为了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必须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在考核方法中体现出来。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看其对财务会计理论知识能否掌握并灵活应用于实际当中去。

由于非会计专业学生并没有逐步学习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课程,而是糅合在一起学习,这势必增加了学习难度。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通俗性,尽量做到通俗易懂,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精心设计、组织和安排,起到深化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现实社会的适应性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作用。随着实践性教学的规范与完善,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考核,是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实践性教学的环节多,内容丰富,因此对实践性教学的考核也应是多样化的。

虽然通过这几年课程组人员的艰苦努力,对高职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进行了真正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改革,而且有所成效,2009年我们的“会计信息运用”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精品课程。但对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来讲,这仅仅是一个开端,由于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教学模式还尚处在摸索阶段,研究成果较少,特别是针对高职高专院校非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更少,所以要把它建设好,符合职业岗位的需求,符合社会就业的需要,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常颖,陈立群.会计案例教学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0(8).

[2]祝素月.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J].财会通讯,2008(6).

[3]张英.经济类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探讨[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1).

作者:宋洁

上一篇:封闭式基金论文范文下一篇:光通信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