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财会专业会计学论文

2022-04-18

【摘要】《会计学基础》是财会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大部分非财会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由于专业不同,教学侧重点也有所不同,非财会管理类专业学生对会计学基础知识的需求也不同。采用传统的财会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需求。本文试图通过案例分析式教学模式在非财会专业《会计学原理》中的运用,让非财会专业学生能在课堂中学有所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非财会专业会计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非财会专业会计学论文 篇1:

对非财会专业会计学的教学思考

摘 要:非财会专业的会计学教学有着不同于财会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特点,因此在非财会专业会计学教学中,要避免照搬财会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采取互动式教学方式,争取在有限的课时内尽可能实现培养非财会专业会计素养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教学特点;会计信息使用者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长,高校开设会计学的专业越来越多,如酒店管理、物流管理等。虽同为会计学课程,但非财会专业的会计学教学有着不同于财会专业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结合非财会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安排教学活动。

1 非财会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特点

1.1 非财会专业会计学有着不同于财会专业的培养目标

就财会专业而言,财会专业培养的学生未来会大概率的从事会计工作,会以会计信息创造者的身份参与会计活动,所以财会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同时具备理论素养和实操能力的会计专业人员。围绕这个目标,财会专业设置了一系列与会计相关的课程,包括会计学、中期财务会计、财务分析、审计等。而对非财会专业而言,其培养的学生在未来接触会计信息时更多地是以会计信息使用者身份出现的,他们需要的不是会计实操能力,需要的是解读会计信息的能力。因此,非财会专业的会计学教学重在培养有着基本理论素养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准确解读和使用会计信息。

1.2 非财会专业会计学有着不同于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

正是由于培养目标不同,非财会类会计学课程有着不同于財会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来说,财会专业的会计学教学课时设置较为充足,会达到48课时甚至54课时之多;教学形式也较多样化,既会有理论教学部分,同时还会有实践教学环节。相比之下,非财会专业的会计学教学在课时安排上稍显紧张,有的可能是32课时,有的可能是36课时;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并不会安排相应的或安排充足的实践教学。

2 精心进行教学内容安排,做好课程准备

2.1 防止照搬财会专业会计学的教学模式

在非财会专业会计学教学中,很容易出现的一个倾向就是照搬财会专业会计学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教学手段上都很少作出改变。这种倾向并没有考虑到非财会专业不同于财会专业的两个特点,无法保证在有限的课时内尽可能实现培养目标。

对财会专业的会计学教学来说,让学生沉下去,深入到会计实务中是必要的。这是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尽可能真实地接触实务工作、处理实务工作难得的练习机会。正是通过大量会计分录练习、账户登记练习等,学生才能在毕业后才能更快地上手实务工作。但对非财会专业的学生而言,过多的会计业务练习并没有多大用途,正如前面谈及非财会专业培养目标时所言,非财会专业学生需要的是会计理论素养和解读会计信息的能力。对非财会专业学生来讲,跳出来比沉下去更重要。因此,在非财会专业的会计教学中,切忌采取对财会专业与非财会专业一刀切的教学模式。

2.2 结合非财会专业培养做好课程前的教学设计

由于现在的会计学教材主要是针对财会专业而编制的,因此要做好非财会专业的教学设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对与非财会专业培养目标相关性比较大的作适当扩充,而对与培养目标相关性不大可以作适当缩减。

(1)应当将教学重点放在会计理论上。会计学教材一般是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并重,其中会计理论是会计实务工作开展的基础,会计实务是加深会计理论理解的现实基础。从非财会专业培养合格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这一目标看,会计理论自然要重于会计实务。这并不是要放弃会计实务,只是讲要以会计实务作为辅助来加深非财会专业学生对会计理论的理解;而不能向财会专业那样,以会计理论为辅指导学生有能力进行会计实务工作。

对会计理论要抓住其中的逻辑主线,讲明“为什么”。会计的基础理论所辖范围甚广,包括会计职能、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假设等。这些会计理论看似繁杂,实则有着一条逻辑主线贯穿始终。无论是哪一个会计理论,其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提供会计信息而服务的,因此不同的会计理论与这一最终目标间事实上形成了一种树状的逻辑体系。当抓住了这个逻辑主线,学生自然就可以理解每一个会计理论“为什么”的问题。以会计基础为例,其与会计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是:为了更好地提供会计信息,会计假设中提出了会计分期的假设,依照会计分期前提提供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掌握各期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也奠定了分期比较和分析的基础,怎样更好地提供各期的会计信息呢?权责发生制比收付实现制能更好地做到这个任务,由此也就产生了“权责发生制”这一普遍的会计基础。简而言之,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应以讲明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对于怎样做的问题应以概括性强的案例加以说明,以少而精的练习加深理解。

3 开展互动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由于课时限制,非财会专业的会计学教学注定了无法采取财会专业的一些耗时较长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环节,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时间,努力提高课堂内的教学效果。在利用课堂时间开展教学活动时,要特别注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参与的程度。

(1)对会计理论教学应采取教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的教学方式。会计理论虽不高深,但对初涉的学生来讲仍有深坠其中的迷惑。且考虑会计理论是教学重点,有必要采取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由教师讲解会计的逻辑主线,阐明会计理论的根源与内容。当然,在阐述会计理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案例教学、发问式教学等手段,引导学生思考。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并不意味着完全摒弃学生的地方和作用,在学生了解、理解会计理论的基础上,对相关练习可以采取学生参与,老师辅导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2)对会计实务教学可以采取学生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翻转方式。在学生对会计理论有着较好掌握的基础上,会计实务部分的教学完全可以采取以学生为主的翻转方式。会计实务部分只是会计理论的现实仿真,并没有任何理论的拔高,这一块可以由教师明确代表性业务案例,交给学生进行讲解。以实际业务处理章节为例,该章的内容无非是会计科目、借贷记账法等会计理论的展开,其展开逻辑一般遵循的企业资金运动的环节,这里教师就可以就每一个环节分别指定一项或几项代表性业务,交给学生分组讨论并报告讨论的成果。当然,在将课堂交给学生之时,教师并不是毫不作为,教师在此过程中至少要做好两项辅助性工作,一项是代表性业务的指定,另一项是翻转过程中学生出现问题出的及时释疑。

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掌握教学效果及存在问题。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也有着不同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不同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效果有高低之分。这是就需要老师把握每一个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老师应分析哪些是需要加强的知识点或者教学方式上是否有不足之处,及时作出改进,防止教学问题越积越大。

参考文献

[1]秦俭.经管类非财会专业“会计学”教学方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5).

[2]司洁萌,周顺奎,鲁丽丽,等.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问题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17).

[3]祝素英.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06).

作者:潘修中

非财会专业会计学论文 篇2:

案例分析式教学模式在非财会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中运用探析

【摘要】《会计学基础》是财会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大部分非财会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由于专业不同,教学侧重点也有所不同,非财会管理类专业学生对会计学基础知识的需求也不同。采用传统的财会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需求。本文试图通过案例分析式教学模式在非财会专业《会计学原理》中的运用,让非财会专业学生能在课堂中学有所用。

【关键词】非财会专业 会计学基础

《会计学基础》是财会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该学科主要教授会计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及核算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企业经济活动的核算,培养管理人员的会计素养,因此也是大部分非财会管理类专业会开设的一门课程。

就笔者所在学校赣南师范大学而言,商学院七个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其他学院,如,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专业,政治与法律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都开设了《会计学基础》课程。就此可以看出,《会计学基础》课程在帮助管理类专业学生掌握会计基本方法、将会计知识运用于本专业,提升管理素养有重要作用。

一、非财会管理类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未与财会类专业作区分

目前,大部分高校非财会管理类专业在教材选用、教学内容上并未作区分。财会类专业学生使用的会计学基础教材涵盖全面,理论深度较高,如笔者所在赣南师范大学,选用的教材是同济大学出版社,周京徽等主编的《会计学基础》一书。因为是基础课程,一般是经验丰富、理论层度较高的老师来授课。大部分院校非财会管理类学生也使用此类教材,教学内容也一样,没有结合本专业的特色设置针对性强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不理解该课程的作用及对本专业有何意义,学了基础原理,但是不知道如何与自己专业结合起来,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教學目的混同

财会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目标是让本专业学生明确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和对象、任务,理解会计要素、科目和账户的相关理论和记账方法及具体运用,同时能够掌握会计凭证、账簿基本内容和实务操作中的要求,最终能够阅读和编制基本会计报表。非财会管理类专业学习会计学基础的目的是能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对科目、账户有较深的了解,懂得运用凭证,能够看懂会计报表,并且根据各种报表能分析相应财务数据以为做管理工作而服务。从目的上来看,前者是站在培养专业财会人才的角度,侧重基础理论的讲解和培养实践运用的能力,为后面《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及《财务报表分析》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后者则是站在培养企业管理者的角度,侧重会计核算、会计报表的运用等知识的讲解,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管理工作岗位能看懂并运用财务会计报表打基础。

目前,非财会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的目的与财会专业教学有混同,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因授课对象的不同而改变教学目标,而是以同样的目标去讲解会计学基础知识。易造成非财会专业学生学习目标模糊,同时由于学习内容较多没有重点,慢慢失去兴趣。

(三)教学方法单一

因教学内容没有与财会类专业相区别,教授该课程的老师也一般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为主,按照章节,先讲述会计的概念、基本原理,到后面以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为主,介绍企业资金运动各阶段的会计核算。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没有调动学生学习会计学基础的积极性,会计学里大量专业术语令其觉得与本专业没有联系,很多非财会专业学生认为会计学基础是枯燥的、无用的。

二、案例分析式教学模式在非财会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中运用设想

案例分析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要是结合特定的教学目的,通过相关案例,让学生参与分析,在此过程实现特定内容的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以致用。

(一)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本专业

会计学基础教学内容应有针对性。如,物流管理专业学习会计学基础,应假设在物流公司的情景之下学习,酒店管理专业学习会计学基础,应当假定在酒店财务会计工作情景之下,而不是一味的按照大部分会计学基础课本以工业、制造企业为学习背景。同时,应将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加入到教学内容中来。

(二)区分教学目的

在非财会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中,设置以实用为原则的教学目的。站在培养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教学。不应要求该类学生掌握过多、多深的会计学知识,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能运用会计知识解决管理中的问题。例如将财务会计报表的分析纳入课程学习,让学生知道报表中每一项内容所代表的意思,并能通过专业的方法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服务于管理工作。课程教学中,由于教学目的发生了变更,一些较为复杂的会计问题可以不在教授,注重基础和实用。

(三)课堂上采取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

授课教师应提前做好准备,按照不同的专业设计好不同的教案。课堂讲授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基础理论讲授阶段,二是会计核算讲授阶段,三是实践阶段,四是运用报表阶段。其中,从第二阶段开始,课堂上要有与本专业相关内容的大量案例。将学生分为小组,教师上课先介绍基本核算方法,之后由学生小组讨论具体案例的解答。例如,在学企业资金筹集阶段的会计核算时,先由老师介绍资金筹集的流程,简单讲解下核算。随后,通过企业资金筹集的案例,比如在酒店管理专业的会计学基础课堂里,给学生如下案例:有一家即将成立的酒店,需要筹集资金,让学生分组讨论怎么筹集资金比较有效,同时资金的比例怎么安排,资金筹集到了之后,会计上怎么处理等问题。讨论之后,让小组派代表公布方案和会计核算的内容。

此种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其感到會计学能辅助其本专业的学习,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兴趣。

参考文献

[1]熊微.《会计学基础》教学模式探索[J].会计之友,2007(2).

[2]王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价值工程,2014(02).

[3]宋洁.高职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1).

作者简介:李楠(1988-),女,赣南师范大学教师。

作者:李楠

非财会专业会计学论文 篇3:

浅谈经管类(非财会)专业《会计学原理》教学改革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在经济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队伍等几个方面对经管类非财会专业《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提出几点改革建议。

关键词 非财会专业 会计学原理 教学改革

目前,多数高等院校经管类本科教学大纲都把《会计学原理》课程设为必修课,会计学对于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知识体系完整建立的重要性逐渐被大家所认同。然而,非财会专业培养的毕竟是各自相关专业的人才,其对会计知识需求的面和度都不同于会计专门人员。因此,应传授给非财会专业学生什么样的会计知识,如何引导他们学习会计,怎样培养他们运用会计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会计教育工作者应当着力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非财会专业《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队伍等几个方面提出几点改革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加强教材建设

教学目标决定了培养人才的类型和方向,并直接或间接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教学过程中。经济管理类专业包括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等,其培养目标不是培养会记账、算账的会计专业人才,而是培养懂会计、利用会计信息为管理服务的高级经济管理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非财会专业《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是培养具备会计思想和思维方式、能运用会计信息解决企业实际战略管理问题的经济管理人才,应当从管理的角度来认识会计、学习会计。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综观现有的《会计学原理》教材,大多探索、创新不足,非财会专业和财会专业教材的内容差别不大。因此必须加强教材建设,紧跟时代的脉搏,结合经管类专业特色,充分体现实用性、职业性、针对性、直观性。

二、优化教学内容,体现不同专业需求

对于大多数非财会专业来讲,《会计学原理》的课时安排一般在50个左右,完成现有教学计划略显紧张。所以非财会专业学生的会计教学内容应注重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会计信息生成的程序和方法及财务会计报告的讲授,尤其是强调会计信息的分析应用,淡化会计的具体操作方法,如凭证、账簿的分类、审核、填制、登记等。同时结合不同的非财会专业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结合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分别制定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如在介绍借贷记账法时,通常以具有代表性的工业企业业务过程为例,而在对非财会专业的会计教学中,可以就专业所涉及的行业为例来进行讲解,工商管理专业以工业企业会计为主,物业管理专业以物业会计为主,国际贸易则以流通会计为主等。

三、更新教学模式,科学组织课堂教学

在《会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教学方法。如上好第一堂课对调动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非常重要,利用学生对新学科的好奇感,不失时机地将会计在现代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向学生做以介绍,变好奇心为求知欲,变畏惧为兴趣;使学生了解会计学与其所学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充分认识到会计并非是枯燥的数字和繁琐的记账,而是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必须要掌握的商业语言,增强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的生动幽默、语气的抑扬顿挫,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会计无处不在,从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教学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日的教育教学中,多关注、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在教学的过程中感染学生,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这样学生才能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学习中。

四、优化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会计学原理》教学中,由于涉及的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较为繁琐,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和传统的黑板板书相比,具有信息量大、直观、声像俱全等优点。在讲到会计凭证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色彩和规格的、逼真的原始凭证,如增值税专用(普通)发票、入库单、车船发票等,使学生有更为直观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将会计工作的业务流程和实务操作制作课件上,配以适当的图片和表格,再加上一些切换、动画和超链接效果,通过简单的讲解,学生则很快就能掌握。笔者在此强调的是“辅助”教学,并不主张以PPT课件代替正常的板书,应是“板书+课件”,而课件更强调视频、图像等,直观生动、图文并茂地进行教学,使学生易于了解和掌握抽象的理论概念和课程难点。

五、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培育“双师型”教师

非财会专业《会计学原理》课程讲授的角度侧重管理而不是核算,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同时要有一定的实战能力。加强非财会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应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合作伙伴的关系,将教师派往企业进行实践培训。授课教师应针对所执教的非财会专业,进行专项实践,给学生传授最直接的会计知识。例如,专业教师每年至少应有一个月的时间下企业定岗实践,熟悉新的会计准则及相应的会计处理,这样才更有利于教学。

参考文献:

[1]李红娟.经济类(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设想.会计之友.2O07(11).

[2]孟祥英,谭旭红.关于会计学原理课堂教学的思考.继续教育研究.2008(10).

[3]王翊覃.浅谈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3(4).

作者:李春红

上一篇:外资企业财务管理论文下一篇:时间艺术表现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