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财务信息财务会计论文

2022-04-21

【摘要】近年来,我国监管机构逐步重视上市公司披露非财务信息的合规性与有效性,非财务信息披露已逐步成为投资者筛选投资标的的重要信息。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非财务信息财务会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非财务信息财务会计论文 篇1:

银行业非财务信息的内容边界探讨

【摘要】非财务信息作为信息披露的重要内容,其概念却长期存在争议。银行业的信息透明度要求更高,对其非财务信息内容边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非财务信息与财务信息互为补集的关系基础上,以全部报告信息为全集确定了非财务信息的边界,并针对银行业的特点对其内容进行了调整。

【关键词】银行 非财务信息 内容边界

信息披露是企业与投资者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投资决策虽主要依赖于财务信息,但财务信息并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银行业的特殊性要求其信息透明度高于一般企业,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层次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和投资者的判断,对银行自身发展也存在一定影响。在理论研究上,非财务信息的内容特别是银行业非财务信息的内容缺乏科学统一的界定,难以发挥规范非财务信息披露实践的理论指导作用。该领域的研究可以促进银行披露行为的规范,为利益相关者提供相关的、可靠的非财务信息,对上市银行的经济行为进行监督,以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

一、非财务信息内容边界研究综述

非财务信息的概念范围一直存在争议,有关其概念内容的研究呈现出两种思路:一种是罗列其所涵盖的内容;另一种则是从其与财务信息的关系入手,以类似于排除法的思路确定其范围边界。大多数研究都是绕过非财务信息的定义来直接讨论非财务信息的内容,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1、国外主要研究成果

FASB在《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中指出,只有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一个项目才能予以确认进入报表;而那些不满足条件被排斥在财务报表之外的、反映公司经营活动的信息就可以定义为非财务信息。可以理解为,非财务信息不单由会计信息系统产生。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1994年的研究报告《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用户》中提出企业应披露的非财务信息包括经营业绩信息、企业管理当局对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分析、前瞻性信息、有关股东、管理人员的信息和背景信息。FASB在2001年的《改进企业财务报告:透视日益增加的自愿披露》的报告中基本赞同了这一观点。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的S-K规程采用列举的方法详细规定了报表必须提供的非财务信息。SEC的S-K规程是目前关于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最规范的规章,但在其中并没有全面反映企业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与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要求。

安永于1998年通过问卷调查实证研究列举出了受投资者等利益相关人关注的非财务信息。包括管理层质量、新产品开发、市场状况、公司文化、薪酬政策、与投资者的交流、产品和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8类40种。但安永并没有站在理论的高度对非财务信息的定义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忽略了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非财务信息。

澳大利亚特许会计师协会在1997年发表的一份《报告非财务信息》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广义的非财务信息是指除财务报表和相关附注以外的所有信息,包括叙述性信息和量化的非财务信息,如经营比率、存货数量和雇员数量。

Meek(1995)将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信息概括为三大类:公司战略信息、扩展性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扩展性财务信息主要是指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收入表及现金流量表包含的基本信息以外的财务信息,如分部财务信息、无形资产信息等。扩展性财务信息是对通行会计报告系统所产生的财务信息的扩充。非财务信息主要包括公司背景、生产运作、公司治理等方面的信息。

2、国内学者的主要观点

吴联生(2001)在对会计信息的范围进行界定的同时提出非财务信息。他认为,“会计系统能够提供的是会计信息,它比财务信息的范围要广,它既包括财务信息,又包括非财务信息。但它仅仅局限于会计系统能够提供的特定企业的信息,并不涉及所有信息”。张绪军(2003)认为,会计信息从内容上看,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财务信息是经济活动中有关财务活动的运动状况、变化和特征的反映,与财务信息相对应的信息为非财务信息。李晓龙(2005)提出,“财务信息是以过去引起公司权利和义务变化的交易和事项为对象,经过财务会计系统确认、计量和报告程序而产生的信息以及在此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信息。进入财务会计系统计量的信息必须符合严格标准,而那些不满足条件而未能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反映公司经营活动的信息就可以定义为非财务信息”。

马连福在2006—2008年期间对投资者关系的非财务信息披露指标设计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采用列举方式分析非财务信息的内容方面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成果。王蕙芳(2006)提出了在财务报告框架下的非财务信息的定义:非财务信息是指不以货币计量的,与企业财务状况不存在直接关系,但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无法进入财务报表内进行确认和计量但有助于理解企业财务信息的各种信息。耿黎(2008)认为会计信息应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财务信息是指那些完全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可靠性、相关性的,能够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程序进入财务报表的信息,以及附注中的解释说明和由财务报表扩展而来的信息。非财务信息是指与财务信息相对应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与利益相关人相关的,不受公认会计准则约束的信息。

二、非财务信息的内容边界

从上文可以看出,大多数学者赞同“会计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观点,并默认了“非黑即白”的逻辑,即非财务信息就字面意思理解应为财务信息的补集。但非财务信息是否只有会计信息中的这一部分,会计信息之外是否还有应列为非财务信息的内容呢?笔者的观点是,会计系统可以提供非财务信息,但非财务信息的提供者不应局限于会计系统,该信息的全集不应局限于会计信息。从FASB对非财务信息的定义中也可看出,非财务信息并不单由会计系统产生。在企业报告内容日益扩充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相关信息被纳入报告的范畴。一些已经达成共识的非财务信息内容,如董事监事的背景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等,其提供的主体并非会计系统,也很难理解为会计信息。也就是说,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互为补集,但全集为整个企业报告信息。

在假设整个企业报告信息为全集的情况下,考虑以往的研究结果,根据非财务信息的特点,可以将非财务信息定义分为核心和外延两个层次,具体内容见图1。

非财务信息的核心信息是指以会计信息为全集情况下的财务信息的补集,该部分信息与企业财务状况不直接相关,但与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无法进入财务报表内进行确认和计量,但有助于使用者理解企业财务状况,其基本载体为报表附注等。非财务信息的外延信息是在以企业报告信息为全集的情况下,即企业报告信息里除会计信息以外的部分,基本上涵盖了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信息,包括各种生产经营的历史信息以及预测性战略信息。

基于以上分析,非财务信息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背景信息:企业经营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企业经营活动和资产的范围与内容,所处行业的特点、产品生命周期及产品结构。第二,经营业绩说明:经营活动指标、成本指标、关键经营业务指标、关键资源数量与质量指标。第三,管理部门的分析与讨论: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变化的原因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第四,前瞻性信息:企业面临的机会与风险;管理者的计划,包括影响成功的关键因素;将实际经营业绩与以前披露的机会与风险进行比较。第五,社会责任:环境责任指标,包括资源、环境等信息;人力资源信息,如企业员工构成、员工安全和健康信息以及培训、福利和社会保障信息;企业经营对当地的影响,包括对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等。第六,核心竞争力及持续发展能力:研究与开发创新能力、员工能力、资源利用情况。

三、上市银行业非财务信息的特点

上市银行作为区别于一般上市公司的特殊企业,在提供非财务信息时,会有一些调整和变动。第一部分的背景信息应加大对资本充足率及结构的披露。第二部分的经营信息中的产品信息应主要考虑贷款及其他业务的披露,并强调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资产的清收。

此外,内部控制和风险是商业银行需要特别加以重视的部分,该部分包括各种风险水平、应对的措施及表外业务的披露。风险水平已经得到监管层的重视并在《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中加以规定。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财务具有自由度大、透明度差的特点,其实质是或有事项,银行最终到底是否发生损失或收益,只有在未来才能得到证实。类似于备有信用证的担保和承诺事项均需对其性质、涉及的金额、发生的条件及概率进行分析并加以披露。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增强银行表外业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原则,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实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对此问题也做了明确的规定。另外,商业银行也要考虑社会责任问题,如绿色信贷和赤道原则的执行等。

经过调整后的银行业非财务信息内容可通过实证及调查等方法确定其受投资者重视的程度并加以排序。由于非财务信息的很多内容并非强制披露,属于自愿披露的范畴,这会对银行业信息披露的方向起到一定的参考,也是该问题未来的研究方向。

(注:本文系山东科技大学春蕾计划项目(2008BWZ035和2009AZZ06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吴联生:上市公司会计报告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 张绪军:财务报告中的非财务信息概述[J].财会月刊,2003(3).

[3] 耿黎:非财务信息概念及披露内容刍议[J].财会通讯,2008(7).

[4] 马连福、赵颖:国外非财务信息披露研究综述[J].当代财经,2007(7).

[5] 李晓龙: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及规范问题探析[J].财务与会计,2005(3).

(责任编辑:胡婉君)

作者:付 莉

非财务信息财务会计论文 篇2: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监管机构逐步重视上市公司披露非财务信息的合规性与有效性,非财务信息披露已逐步成为投资者筛选投资标的的重要信息。上市公司也充分认识到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但现阶段我国监管相关规则体系仍不完善、上市公司主动落实监管要求能力参差不齐,导致上市公司披露的非财务信息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在定期报告以及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中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较为宽泛、空洞。文章就我国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现状进行分析,其目的是研究出提高我国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信息披露

一、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的定义及披露内容

(一)非财务信息的定义

学术界对非财务信息的概念没有严格的定义,从与财务信息相对应的角度来看,非财务信息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或者虽然可以用货币来计量, 但无法体现在财务报表中,其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可以来自企业内部,也可以来自企业外部,客观存在于经济系统的信息传递过程中,是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利益相关人决策有关的信息。

(二)非财务信息披露内容

由于非财务信息没有严格的定义,其内容也就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所以从内容划分上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从披露的方式来看,可以划分为临时披露和定期披露的信息,临时披露的信息主要是公司根据日常生产经营情况发布的临时公告信息;而定期披露的信息主要是上市公司在定期報告中披露的关于行业概览、经营模式、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公司治理等事项。从披露的内容来看,可划分为上市公司背景类信息和财务数据变化分析类信息,背景类信息主要是企业战略目标、行业地位、市场格局、ESG(环境、社会和管治)等,而财务数据变化分析类信息主要包括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变化的原因和未来盈利预测趋势分析等信息。本文也将从这两个角度去分析非财务信息披露面临的问题。

二、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一)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是市值管理提升的重要途径

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向投资者和社会工作全面沟通信息的桥梁,一个良好的信息披露能够让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树立良好的形象。上市公司披露财务及非财务信息不仅仅是监管机构的规则要求,也是公司吸引投资者或者潜在投资者来实现企业价值的重要途径。上市公司市值直接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度,在财务信息能够真实、完整、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市值的变动从长期来看与上市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公司治理、可持续盈利能力等非财务信息息息相关。根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对全球投资机构调研结果显示,97%的投资者表示会针对企业非财务信息披露进行企业估值,公司战略、行业发展趋势、企业管治等非财务信息逐步成为决定公司估值高低的重要因素,成为投资者区分优质公司与劣质公司的重要手段,也是上市公司提升市值管理的重要途径。

(二)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上市公司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的中坚力量,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时间短,相应的市场机制和市场本身仍需进一步完善。随着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证券发行注册制的实施,更加明确了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生命线,是维护资本市场公平公正的基础。非财务信息和财务信息是相辅相成的,财务信息相对非财务信息更容易获得、更加量化,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收集、分析,而上市公司行业趋势、发展战略、竞争格局、业绩驱动因素等非财务信息更能反映出投资价值,尤其是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的背景下,这些非财务信息具有资本市场“风向标”的作用,能够减少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能够让投资者充分降低其风险溢价,从而充分发挥证券市场定价和资源配置功能,促使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三)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是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依据

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信息的获取,主要是通过阅读上市公司披露的各类临时公告和定期报告,并对公开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作为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如何通过非财务信息和财务信息筛选投资目标,是投资决策的关键。上市公司只有真实、全面、及时、充分地进行信息披露,才能够促使价值投资者更准确、更合理地定位公司盈利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状况。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基本形成了既有的格式和模板,数据获取相对容易,但随着经济业务活动的越来越复杂,仅对财务信息披露已不能对公司的经营能力、业绩驱动因素、核心竞争力以及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看似经营状况一片光明的财务报告,可能由于非财务信息的瞒报、漏报,造成财务信息不真实。为了降低财务分析发现不了的风险,深入分析非财务信息已成为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依据,类似ESG投资理念已成为投资者的主流投资策略。

三、我国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的现状

(一)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缺乏有效性

随着证券监管机构分行业监管的不断深入,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尤其是通过对沪深两地上市公司近两年年报披露情况的梳理发现,部分上市公司在披露非财务信息时过于简单、笼统、决策有效性不足,存在对行业趋势、同行业竞争情况、客户市场情况等非财务信息的描述与财务数据支撑偏差,业务统计数据与财务数据口径不一致,或者仅罗列财务数据,对重大的财务数据变化,未能结合经营模式、市场环境、客户情况等信息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揭示财务数据变化背后所反映的公司生产经营方面的变化以及可能的趋势,非财务信息披露严重缺乏有效性,投资者无法追寻变化的原因,从而也不能给企业一个合理的估值。同时,非财务信息不在独立审计的范围之内,这就导致非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有待考证。

(二)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缺乏积极性

我国现代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已逐步成熟,财务信息相对非财务信息更容易搜集,而非财务信息需要上市公司及时搜集整理内外部公开信息,并进行系统地、深入地分析加工,实际工作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之行业统计信息不完整、信息公开程度不透明、自身内部协调和治理机制不完善,上市公司披露非财务信息难度加大、积极性降低。同时市场对非财务信息披露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且多数信息属于自愿披露范畴,导致上市公司往往避重就轻,避免触碰监管底线,完成“规定动作”满足监管要求即可。此外,部分上市公司往往认为披露关键发展战略、商业模式、核心能力等非财务信息,有可能透露企业的商业秘密,导致信息被竞争者获取,使企业处于不利地位。根据《中国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评价报告(2018)》显示,2018年沪深两地3567家上市公司中仅有26%的上市公司发布了相关环境责任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及可持续发展报告,可见上市公司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积极性有待提升。

(三)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监管规则缺乏系统性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规则体系一直在不断完善,尤其对非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越来越重视,近年来沪深两地交易所陆续出台了分行业信息披露实施指引和临时公告指引,进一步规范了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但目前规则体系的具体披露要求较多的体现在年报准则及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中,且相关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要求显得十分宽泛和形式化,针对行业格局和趋势、发展战略、可能面临的风险等信息仅是鼓励量化分析,且以自愿披露为主,没有统一的标准,缺乏系统性规范要求。同样独立于年报的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本试图在环境、社会以及公司管治等方面为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非财务信息,但其相关信息披露内容无法完成量化的问题,仅处于定性披露的阶段,没有一套完整的监督规则体系。此外,我国没有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情况进行评价,无法将评价情况及时反馈给市场和投资者,且非财务信息披露违规违法成本较低,造成目前非财务信息披露体系很难对企业起到约束作用。

四、我国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提升的对策

(一)强化非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提高信息披露有效性

一是证券监管机构在“依法监管、全面监管、从严监管”的监管导向下,要进一步落实分行业监管、监管公开等举措,不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尤其是加大对上市公司年报审核力度,打击概念炒作,对于发现的问题实事求是、分类处置,督促上市公司补充更正的同时,宣传优秀案例,帮助上市公司提高非财务信息披露质量。二是上市公司要提升内部信息披露整合分析能力,兼顾股东、分析师以及潜在投资者的多方诉求,协调各业务部门对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充分的讨论,主动从业务层面充分解释导致财务数据变动的根本原因及其反映的可能趋势,并加大对社会、环境、管治等信息的搜集整理披露,披露的内容要通过简明易懂的语言将业务与财务有机结合,以实现全方位展现公司的投资价值。三是政府和行业协会要进一步完善统计信息发布工作,应尽可能提供必要的信息,并且提高统计信息的透明度,以便上市公司更好地利用行业统计信息编制发展战略、判断行业趋势,真实、准确、有效地向市场及投资者反映公司情况。

(二)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提高自愿披露积极性

公司治理主要由公司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高管激励约束机制、公司规模等方面构成,良好的公司治理有助于提升信息披露的质量以及自愿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上市公司应建立董事会成员多样性政策,设置适当的独立董事会成员比例,并充分考虑其年龄、文化及教育背景、专业经验、技能等因素,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专业优势,避免股东董事或者经理层有选择的进行非财务信息披露或者对非财务信息披露要求不作为。由于公司的非财务信息产生于日常经营活动中,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个人素质表现直接影响到信息的产生过程、披露内容与方式,上市公司应当建立高级管理人员对信息披露的激励约束机制,从公司内部改善非财务信息披露体系,完善公司治理环境,充分发挥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的积极性。

(三)完善非财务信息披露监管体系,提高信息披露违规成本

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及监管体系是提高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基础。针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的现状,国家及证券监管机构应当进一步完善行业信息披露指引以及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披露指引。虽然行业信息披露指引对非财务信息披露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但仍缺乏量化和标准化的规则要求,尤其是要根据实践进一步细化“应当披露”和“鼓励披露”的具体标准,实现披露的相对统一化及标准化,提高非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而针对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的相关制度指引的缺失,监管机构应结合境外对ESG的披露要求,尽快制定完善的披露制度。为了更好地督促上市公司做好非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监管机构应该牵头建立健全相关监督体制和评级体系,设立专门评估机构对非财务信息披露进行审核、评价,并将审核评价反馈给投资者,激励上市公司更有效的披露非财务信息。对于不充分披露或者虚假披露行为,应当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其信息披露違规成本,使得非财务信息披露得到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史多丽.上市公司年报编制与披露指南[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20.

[2]刘晓玲.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研究[J].财会通讯,2016,(7):28.

[3]曹汉利.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困境及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8):143-144.

[4]唐荣林.浅议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J].国际商务财会,2009,(12):31-33.

作者单位: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李强

非财务信息财务会计论文 篇3:

探讨新制度下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教育部先后制定一系列制度文件,以加强高校财务信息的公开。然而,现阶段各级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在一定程度上未达到2019年起实施的政府会计制度“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会计核算管理体系的有关要求,存在制度未及时修订、公开内容不完整、公开对象过于单一及信息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管等问题。因此,我国高校财务信息的公开应根据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完善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深化公开内容、增加财务信息公开对象并加强内外部的有效监管。

关键词:高校财务;信息公开;问题;改进措施

一、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相关规定

我国教育部2010年制定《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简称《办法》),并于9月在我国高校正式实施。《办法》的起草制定主要是对党中央和国务院先前颁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修订和延续,有效地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公开工作,其重要意义在于进一步深化高校的校务信息公开,提高了教育信息公开工作的透明度,广泛地接受公众的监督,提升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等。该《办法》第二章第7条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财务需公开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财务相关管理制度,学校经费来源、年度经费预算决算方案财政性资金、受捐赠财产的使用与管理情况等。公开的方式和途径规定高校可以直接通过学校网站等校内媒体和报纸、杂志等校外媒体及时予以公开,并及时地更新学校需要公开的信息,设置意见箱和网站意见栏听取高等学校全体师生对高等学校的信息公开管理有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其后,教育部在2012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做好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以及在2013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中,细化了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具体的公开内容、时间和公开的方式,要求公开的高等学校财务相关信息内容主要为收支预算、决算总表,收入、支出预决算表及财政拨款支出预算、决算表。

二、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现状及新制度的要求

根据《办法》和《通知》的规定和要求,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地方高校按照信息公开标准组织实施,在学校的官网开设了信息公开的专栏,并在学校建设专门的信息公开网站,公开了学校的基本财务信息,具体公开的内容以收入支出年度预决算财务报表公开为主。财政部于2017年10月制定《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要求全国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开始执行。目前,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主体之一的高等学校,开始进一步采用“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方式完善会计核算和管理体系,全面实施事业单位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

笔者查阅高校信息公开网及有关资料,发现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公开情况参差不齐,不同层次的高校在公开形式、公开内容等方面呈现明显差异。部属高校官网上信息公开网站链接位置明确,公开的预决算信息格式统一,基本以PDF文件的形式发布,公开的具体内容包括收入支出报表、报表说明和名词解释。省属高校公开的财务信息没有统一格式,有的学校公开的财务信息中有易于辨认和分析财务状况的图表,有的以表格的形式公开,有的仅有文字说明;部分省属高校在官网没有开设信息公开专栏,不便于信息需求者查看;一些省属高校信息更新不及时,公开的财务信息还停留在几年前的状态。

整体来看,各级高校公开的财务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预算收支情况,是传统高校收支核算功能的延续,体现出受托责任观的会计披露目标。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开启了“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会计核算新时代,高校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预算收入、支出与结余反映了预算收支流量信息;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通过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反映和监督高校预算财务收支流量相关信息,通过收入和费用反映高校的经营状况。我国此次政府会计改革中明确指出财务报告审计和公开制度的健全是改革的重要环节,只有建立完善的内外部共同监管才能有效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真实性和其合规性。

根据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以及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现状分析,本文总结出当前存在的几个问题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三、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1.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我国高等学校公开财务信息主要按照现行的有关制度实施,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以及《高等学校信息公開事项清单》,具体实施细则遵照《教育部关于做好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执行。教育部及财政部后续未对以上条例和办法进行修订或更新,每年发布的加强高校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也只是加强落实现行的公开制度。笔者查阅资料时发现很多学校官网上很难找到信息公开栏目,即使找到进入信息公开网也没有财务信息公开的专栏。虽然教育部网站和各省教育厅网站每年会汇总并公布各高校财务公开年度报告,但是报告体现出一定的形式化,基本以文字叙述学校整体信息公开情况为主,对于财务信息只是草草带过,并未通过数据和数据分析呈现学校财务状况及运行成果。没有统一的信息公开标准和信息公开平台,高校无法与其他高校进行横向对比,也无法自行纵向对比,对于信息需求者来说,不便于获取有用的信息。

2.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内容不完整。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的高校会计核算管理体系主要实行“双功能”模式,即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相结合,两种核算管理模式适当地分离并相互进行有效衔接。“双报告”是要求高校会计同时编制部门财务报告和预算会计报告,引入了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改革方案。目前的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在传统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其中公开的收入、支出预决算报表数据直接来源于上报财政部门要求的部门预算报表和部门决算报表,这些数据传达的会计信息是有限的,高校的资产和负债情况不能得到全面的反映,尤其是债权、债务不透明。如今各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校教学设施等方面都需要得到改善,财政拨款只能维持学校日常运转,高校的教育资金需求量大,我国的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也不足,这种情况导致许多学校目前只能通过贷款的方式缓解教育资金的压力,债务问题日益严峻,逐渐成为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广泛引起社会多方的关注,但“双报告”中的财务会计报表并未公开,债务情况因此被忽略。“双基础”要求高校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并行,之前的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决算报表没有成本核算,由于收付实现制的特点,报表中的收入支出与学校实际发生的收入费用有出入,不能准确呈现学校的成本控制情况。

3.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对象单一。《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指出,“会计信息应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适应预算管理及相关需求,了解公共机构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帮助机构加强内部管理。”我们可以从此规定中看出,目前我国高校的会计目标通常以满足财政部门统筹规划和各级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为主。因此目前的财务信息公开偏重于管理者和决策者的信息需求,不能满足教职工、学生、社会公众及捐赠者等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此次政府会计改革建立反映公共受托责任的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目标,不仅提供对决策者有用的会计信息,也兼顾了公共受托责任的需要。现行的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制度要求公开的信息明显是以上级管理和决策部门作为主要公开对象,忽略了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近年来捐赠收入成为高校的经费来源之一,社会捐赠有利于加强学校与国内外各界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大学教育事业建设与发展,同时也有助于缓解高校经费的紧张。信息的互通对于捐赠者来说,是了解捐赠金使用情况的必要前提,捐赠者有权利得知资金的去向、增值情况以及自身意愿的落实情况。当前的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对象过于单一,《办法》和《通知》规定的公开内容不利于各方外部信息使用者对学校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成果的把握和了解。

4.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管。高校财务信息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延续,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中,健全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及建立公开制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公开的信息才具有使用价值。开展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对于财务信息的公开有重要的意义。我国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对财务部门的审计基本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内部监督作用。外部监管的主体是政府相关行政部门,高校外部的审计一般是委托专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委员会等机构进行为主,由于高校数量庞大、审计力量有限等多个原因,导致外部监管作用较弱。高校公开的预决算信息未通过内部审计和外部第三方审计,上报至上级部门批复后直接公开,但是上级部门通常不会针对学校的具体收支明细逐笔审核,无法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内外部有效监管的缺失导致财务信息公开的主动性与透明度大大降低,公开的信息是否可靠也有待考量。

四、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改进措施

1.完善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第一,尽快在政府会计制度的基础上修订更新现行的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制度。根据“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会计核算体系规定公开的内容,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也应及时依据中央的相关规定制定地方主管院校的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和规范高校财务信息的公开。第二,在修订的制度中统一规范公开标准和形式,例如统一公开收入支出预决算报表、报表分析、名词解释,并以柱状图或饼状图进行纵向比对,对于个别指标需补充说明,必须公开报表中某些项目等。第三,规定统一的财务信息公开时间,例如《通知》中明确规定中央直属高校:公开的财务信息时间一般应在高校年度预算、决算报告批复后10个工作日内。各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要求高校应及时按照要求有关地方各级高校准时、高效地在统一信息公开平台公开财务相关数据及资料,确保信息公开的及时性。第四,建立统一的信息公开平台。统一的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对于高校信息公开工作意义重大,可以在信息发布平台中开设财务信息公开的专栏,这样可以改善高校财务信息公开不一致和不重视的状况,提高信息公开的效率,使得高校公开的财务信息更系统、全面,增加了高校于高校之间的横向可比性及高校自身的纵向可比性。

2.深化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内容。本次政府会计变革致力于清查企业的资产负债、运行成本等情况,便于未来对高校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并以此作为资金拨付的依据。本文认为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应顺应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提升公开信息的完整性与有效性,将资产负债情况与教育成本信息包含在公布的范围内,提升高校信息透明度。此外,政府会计改革中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未来对基础数据的加工形成可供参考的报告会成为常态。对于上级管理决策部门及外部信息需求者来说,学校根据基础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财务分析报告、风险管理评估报告、内部控制报告、外部审计报告及权益变动表等财务资料,更具有参考价值,这些内容的公开可以提高高校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透明度,提升高校的社会公信力。

3.增加財务信息公开对象。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进程不断加快,高校不能仅对上级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财务数据,应当扩大公开范围,增加公开对象,尤其是高校债权人、学校全体师生及社会捐赠者等外部财务信息使用者。在市场化的环境下,定期获取财务信息尤其是债务信息非常有必要,有利于债权人直观地了解学校的财务状况及偿还能力,促进长期借贷市场的良性运行,对于高校未来的长足发展有深远的意义。教育经费收入和科研事业收入作为财政拨款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支配和使用情况,使用是否合理合规,学校师生有权利了解,因此师生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不可忽视。前文中提到,捐赠收入近年逐渐成为我国高校的一项收入来源,信息的透明和公开是捐赠者对捐赠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解的前提,对高校捐赠的个人和企业,有获取高校财务信息尤其是捐赠金的去向的权利。

4.加强内外部监管。一是加强内部的约束机制。高校内部首先要进一步完善财务信息公开制度,将制度内容落到实处,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制度本身,财务人员认真组织、实施制度。落实责任分工,明确具体的责任追究,确保财务信息公开工作有责可追。改进学校内部审计形式主义的作风,增设学校审计部门岗位,提升自身审计水平,加强自我监督能力,增强自我约束性。二是加强外部的约束机制。引入社会第三方的独立审计,接受社会公开审计财务信息,客观公正地评价资金使用的效益,以弥补目前我国高校审计所带来的不足。此外,政府应对高校财务工作进行有效监管,通过行政审批等手段强化高校外部的监督,通过地方政府审计部门、财税部门等渠道加强对高校财务的监督,例如政府会计制度要求的开展财务报告审计工作。以外部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约束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保障财务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和信息的可靠性,是高校财务信息到达外部信息使用者的最后一道关卡。内外部信息监管的建立及完善对于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參考文献:

[1]  吴宝宏,张春丽.建立政府会计信息公开制度的研究[J].商业经济,2013,(7):83-84.

[2]  王咏梅.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1,(4):52-56.

[3]  崔晓莉.教育部直属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财务与会计,2018,(24):58.

[4]  刘子静.高校教育捐赠资金管理的若干思考[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5):46-48.

[5]  陈盈,李磊.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现状探讨——基于高校预决算报表信息公开数据视角[J].教育财会研究,2014,(3):45-49.

[6]  丁华飞,段波的.新形势下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19,(10):34-36.

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System

FU Jue-ming

(Xi’an Aeronautical University,Xi’an 710001,China)

Key words:university finance;information disclosure;question;improvement measures

作者:付珏铭

上一篇: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论文下一篇:实验教学与高中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