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控制合同法论文

2022-04-15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开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生存发展在市场经济作用下,变得更为复杂与艰难,各种不可抗的外部、内部干扰因素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风险。在诸多风险种类中,销售环节的风险控制可谓是企业管理中的重头戏,对企业的良性运转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而且问题也相对突出,尤为不可忽视、掉以轻心。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企业风险控制合同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企业风险控制合同法论文 篇1:

杭州中小企业出口信用保险所遇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杭州中小企业在进出口外贸风险控制以及预防中对于出口信用保险使用较少。存在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原因。作者通过采用市场调研,实际业务操作案件分析等方法入手,分析杭州中小企业在外贸业务中如何利用出口信用保险。以及在使用中有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使更多的杭州中小外贸企业能够了解出口信用保险并为之所用。

关键词:中小出口企业;出口信用保险;参保率;收汇

杭州某鞋厂是具有自营进出口权的民营小企业,85%的收入来源于出口,主要出口国是日本和台湾。2009年3月到6月。先后7次出运货物到日本,货物价值30万美元。到了付款期限,却迟迟不见日本进口商付款,并且屡屡拖延,不肯给出确切的付款时间。鞋厂即将倒闭,只能求助于中信保。中信保在海外调查中发现,该进口公司已经停止营业,负责人也已经下落不明。为使被保险人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中国信保立即决定:按照规定,向被保险人先行赔付。鞋厂得到了30万美元的赔付,才让企业重新恢复了生机。从此,总经理派遣专人负责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依赖出口信用保险的庇护,无后顾之忧地大胆开启海外市场,在金融危机中仍然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

出口信用保险又名出口信贷保险,是政府为了保障出口商的收汇安全和银行的信贷安全,分担中国出口企业从事对外贸易的风险,鼓励企业扩大出口,提升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支持的非营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业务,是政府对市场经济的一种间接调控手段和补充。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信保)是唯一经营此项业务的金融机构。

出口信用保险不仅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收汇风险保障,也可以提供融资支持。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杭州中小企业绝大多数都没能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甚至都没有听说过。

1 杭州中小企业出口信用保险概况分析

1.1 杭州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现状

2002年8月6日。中信保在浙江省的分支机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杭州营业管理部在杭州挂牌。出于保险的大数原理,杭州营业管理部对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有一定的规模要求。但是,浙江的中小企业众多,通常投保规模达不到规定的条件。为了支持浙江的中小出口企业,杭州营业管理部主动降低了“门槛”,开发一些新的产品,使得浙江的中小出口企业投保更便利。

2009年7月杭州召开出口信用保险工作专题会议。截至2009年12月11日,杭州市277家出口企业的保险金额达到41,5亿美元,同比增长140%。同年12月18日,杭州市召开出口信用保险工作推进会议。市政府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10年5月10日开始,浙江中小出口企业的投保门槛已经降至最低。不论企业出口哪个国家。支付条件、国外买家资信如何,均可采用单一费率投保。投保时,企业可视实际出口额度预先缴纳部分保险费,并且企业只需每月申报一次出口情况,出险后便可直接报损。

浙江省(不含宁波)出口额500万美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均可申请投保,费率在0.12%~0.6%之间。2009年,浙江(不含宁波)有出口实绩的企业中有85%的企业出口额在500万美元以下,约为2.3万家,但他们中能得到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的不足总数的5%。出口信保支持的浙江出口企业将能比去年翻一番。

1.2 出口信用保险对杭州中小企业的作用

1.2.1 有利于出口商安全收汇

企业在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后,可利用中国信保专业的信用风险管理系统选择相对较有利的贸易对象和贸易条件,还能够对买家信用状况进行全程跟踪,从而规避收汇风险。万一货款不能收回,出口信用保险也会帮助企业获得最大程度的经济补偿。

1.2.2 有利于出口商规避本币汇率升值的风险

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下,采用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方式可使企业获得银行融资。提前取得资金进行营运,以避免因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升值,而使其遭受的汇率损失。

1.2.3 有利于出口商对外追偿欠款

我国主要的贸易国每年都有几万甚至是十几万的企业破产。中国信保通过倾向性的保险政策和灵活的费率调节手段,使其在对外追偿时有着其他机构和公司不具备的威慑和制约作用。

1.2.4 有利于出口商优先获得银行融资,缓解资金紧张问题

杭州大部分中小出口企业规模有限。自有资金比重普遍较低。企业一旦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将收汇风险转嫁给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出口企业出口收汇的安全性则大大提高。其还贷能力也相应增强,无疑提高了出口企业在银行中的信用等级,因此银行也就乐于为出口企业提供贷款等金融服务。

1.2.5 有利于出口商扩大出口市场份额

出口信用保险为出口企业提供有效的风险防范和转移渠道。因此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率地选择贸易伙伴,更加大胆地开拓新兴市场,以更加灵活的结算方式、交易手段提升竞争力,从而扩大交易机会,创造出口增量。出口商的后顾之忧解除了,自然就可以专心扩大市场份额。

1.2.6 有利于中小型出口商获取进口商信息。建立风险管理体制

中信保利用与国内外合作伙伴建立的信息网络,帮助投保企业评定进口方资信等级。调查进口国国情状况,跟踪项目执行进度,识别可能面临的风险,提供专业化风险管理服务,帮助企业拓展市场,不断寻找到新的客户。出口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科学、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多渠道的信息网络,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意识。建立起科学的风险管理体制。

2 中小企业出口信用保险存在的问题

杭州中小企业在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的企业都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2.1.1 中小企业保险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仍然是以制造业为主的世界加工工厂,而浙江又是外贸大省,在杭州的中小企业出口商品大部分是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随着“人世”。杭州中小企业面对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多,中小企业面对反倾销、非关税壁垒更是无计可施。而大部分中小企业风险意识淡薄,且普遍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影响利润,降低国际竞争力而放弃投保,往往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1.2 中小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理解错误

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以为出口信用保险就是一般的商业保险,投保只会增加企业运营成本。殊不知,中信保以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的方法在出口融资、信息咨询和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面、便捷的服务,保障服务、货物、技术等出口,回笼资金,开拓市场。绝非简单的保险。

2.1.3 缺乏信用保险专业人才

由于我国信用保险开办时间较短,只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缺乏大量信用保险的专业人才。信用保险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非常高,需要从业人员涉及很多相

关行业的专业知识,如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等。目前,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业务量持续大增,具备操作经验的专业信用保险人才供不应求。

2.1.4 缺乏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许多中小企业往往以为投保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不然,如果没有一个可行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在投保后,没能对结算方式与账期的严格控制,定期申报对授信客户的出口发货信息,提交发票、提单等出口单据,及时把最新的客户资讯告诉保险公司,收汇风险依然很高,无法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保障收汇风险和提供融资支持的功能。

2.2 政府和金融行业存在的问题

2.2.1 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

虽然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已有十几年,但是至今仍没有专门的出口信用保险方的法律规范。涉及信用的规定在《对外贸易法》、《保险法》等相关法律中也没有明确,散见于《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公司法》、《票据法》、《担保法》、《合同法》、《反不当竞争法》和《企业破产法》等法律中,无法为约束和惩罚失信行为提供完备的法律依据。

2.2.2 出口信用保险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一开始就是主要重点支持机电产品出口的企业。所以对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宣传是很少的,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了解得很少甚至是根本就不知道出口信用保险有什么作用,更谈不上利用信用保险来扩大出口规模,规避经营风险。

2.2.3 投保申请周期过长

出口企业从申请出口信用保险到最后投保最少需要十几天。这对于短期出口业务来说显然周期过长。对于中长期的项目来说,申请投保的时间更长。

2.2.4 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小、承保能力低

中国信保的注册资本金仅为40亿元人民币,规模较小,面对日益扩大的对外贸易,无法满足投保需要。截至2006年底,中国信保承保的保险金额约300亿美元,为当年贸易出口总额的3.1%,远远低于13%的国际平均水平。

2.2.5 保费高,针对中小企业的险种少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主要服务于大中型国有外贸公司,针对中小企业的险种少,手续多,操作繁琐,而且对投保金额,企业规模有一定要求,而普通中小企业很难达到标准,只好作罢,而事实上,但凡投过出口信用险的企业坏账率不足1%。外贸高风险国家(大多处于亚洲、非洲、南美洲)承保费率要远高于对发达国家出口的费率,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费率也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费率高的原因是阻碍企业投保的最大瓶颈,它使企业无法分散风险,本该得到国家信用保险政策支持的地区不能享受到应有的利益,也使得中信保无法扩大业务。

3 应对策略

3.1 以中小企业角度分析

目前,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与出口大国的名称并不相符。在我国出口总额中,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仅占我国出口企业的3%左右,有的企业甚至不知道出口信用保险的存在。2009年5月,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对金融危机下出口企业现状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发现全区近2 000家出口企业只有20多家出口企业采用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来降低出口风险。出口中小企业要认识并重视出口信用保险,根据保险规定和履行保险手续的程序,健全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制订规避风险的管理方法,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降低出口创汇成本。

3.1.1 增强保险意识。深入了解中信保

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不了解,保险观念淡薄,应该主动去了解投保的好处。比如如何根据企业在出口贸易中所面临的风险种类、贸易结算方式、买家资信状况等信息科学地投保,以低保费得高保障,既减少风险损失。又增加出口竞争力。

3.1.2 引入人才,熟悉条款

中小型出口企业应积极地引进一些优秀的熟悉外贸和对外投资的高级人才,强化对从事具体业务人员的培训,以期尽快了解和熟悉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并根据企业需要进行灵活地选择和正确地操作。投保前,认真熟悉出口信用保险条款。避免投保时因不熟悉条款而引起的麻烦。

3.1.3 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出口中小企业在处理外贸业务时,必须在投保前选择合理的结算方式,并且在投保前后都对结算方式与账期严格控制。投保后,定期把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尽快与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汇报,确保企业债权不受损失。建立考核机制和多级审核制。职责细化。逐笔登记限额内的出口发货情况,对已投保的出口业务派专人监管,跟踪落实。及时汇报。发货时由发货人员、财务人员、部门经理等多级审核,通过多设审核闸口防止超限额发货情况的发生。积极利用赔款权益转让方式(赔款权益转让方式是指在外贸企业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基础上,通过外贸企业、中国信保与银行三方签署“赔款权益转让”协议,将保单项下外贸企业从中国信保获得赔款的权益转让给银行)和出口票据保险方式(出口票据保险方式是以银行为投保人,重点解决出口企业获得出口票据项下资金支持的保险业务。由银行将其为外贸企业提供的出口票据融资业务,包括以L/E、D/P、D/A方式交易的跟单汇票融资业务的收汇风险,直接向中国信保投保出口票据保险)。

3.2 从政府和金融行业的角度分析

3.2.1 进一步完善出口信用保险立法

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18年来,模式转变过快,参与各部门和机构的性质、地位、职责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明确。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借鉴已经建立起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法规国家的立法经验,明确规定各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约束和规范参与机关的行为,保证业务操作的规范化。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引导我国中小企业更多地利用出口信用保险进行出口的风险防范。为出口信用保险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3.2.2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外贸企业的投保意识

许多中小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在外贸业务中的功能不了解,保险观念淡薄,中信保应该主动接近企业,加大宣传力度,使企业认识到出口信用保险在化解企业收汇风险、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方面的作用,有意识地投保。并且能够在投保中了解积极、科学地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是化解出口企业贸易风险的有效方法。

3.2.3 加速培养专业人才

随着出口保险业务的深化,人才缺口日益膨胀。我们应该创造一个适合相关人才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为他们提供各种深造和发展的机会。以引进国外相关人才和加强从业人员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速培养专业人才。银行要让相关从业人员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风险意识。同时,对其进行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法律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素质。在工作中,要经常参考先进国家的一些经验教训,同时不断累积经验,熟悉业务流程,随时关注国际贸易市场动态和各类商品行情,观察研究以提升对识别潜在风险的能力。

3.2.4 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经验,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经验,例如,采用商业方式运

营,与进出口银行合作等。实行免税或低税率,鼓励出口中小企业出口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商品,推动产业的升级,改善产业结构。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每年从出口信用创汇和外汇储备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保险基金规模,提高承保能力,拓宽承保面,增强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功能。

3.2.5 推动体制改革,积极探索信保发展模式

引入市场化经营。逐步允许外资和民族资本人股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共同为出口企业的收汇风险提供保险保障。主动接近企业,根据出口企业的需求和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加强业务品种的创新,及时制订个性化的服务,开办新险种,大力发展中长期业务,更好地推动出口。提高审批效率。随着经营主体范围的扩大和出口保险业务的增长,我国相关行政部门的工作压力日益巨大,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补充专业人才的同时应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适当下放理赔、限额等权限,等待质的飞跃。建立外贸风险控制体系。海外投资业务突出的高风险性是靠企业自身力量难以防御的国家风险。必须依靠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多部门合理分工,积极配合,从海外投资保险、融资担保等形式提供保险支持。同时,充分发挥各驻外经商处、海外贸易中心、商会、协会的作用,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性合作组织。与国外同行交换业务信息,与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往来,签订互惠约定,共享信息,打造一个安全安心的交易平台。

3.2.6 制定合理费率,缩短申报时间,降低投保门槛

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平均费率基本在0.8%到1%之间。对东欧、南美、非洲等风险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平均费率高达2%。出口中小企业盈利水平一般较低,而出口信用险费率却相对偏高。这直接导致出口商缺少投保热情,同时也是我国出口保险规模过小的根源。因此,保险费率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下调,达到企业可以接受的水平。同时,在总体水平下调的基础上,实行差别待遇,对于信誉好、自控能力强、赔付率低的企业可给予更加优惠的费率。同时要针对中小企业出口规模小等特点,制定“中小企业保单”,简化中小企业投保流程,缩短申报时间,降低其投保的操作成本。而且对于中小企业来说,200多万美元以上的年出口额这一投保门槛过高,非常有必要通过保险创新,加强对出口中小企业的扶植力度。

4 结束语

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外贸业务的不断深入,出口信用保险的重要性不可言喻。它将在未来大范围深层次地推广,助力出口企业。不论是大型出口企业,还是中小型出口企业,都必须了解它,我国的各级外经贸主管部门、进出口商会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要密切联系,加强协调与沟通,进一步搞好出口信用保险工作,使越来越多的出口商切实享受到信用保险的实惠,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晓洲,邱丰,中国开展出口信用保险的必要性[J],北方经贸,2006(5):23-27。

[2]梁皓,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创新初探[J],中国保险,2006(3):34-35。

[3]吴洋,出口信用保险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对策[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5):17-19。

[4]杨光,浙江企业出口贸易信用风险成因的调查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7(5):21-23。

[5]张雨时,陈静,出口信用险的风险管控[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8(5):4-5。

[6]刘岚,出口信用保险在我国出口企业的风险管理应用[J],当代经济,2009(5):12-13。

[7]於齐放,对温州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抵御金融风暴的探讨[J],特区经济,2009(5):16-18。

[8]李虹,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工具提高出口企业竞争力[J],经济研究参考,2006(40]:25-27。

[9]杨永刚,罗凡,出口信用保险在推动我国重点行业出口中的政策性作用[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1):34-36。

[10]王艳,论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模式选择[J],南方金融,2007(3):4-5。

作者:范明

企业风险控制合同法论文 篇2:

试析如何加强销售环节的风险控制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开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生存发展在市场经济作用下,变得更为复杂与艰难,各种不可抗的外部、内部干扰因素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风险。在诸多风险种类中,销售环节的风险控制可谓是企业管理中的重头戏,对企业的良性运转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而且问题也相对突出,尤为不可忽视、掉以轻心。通过对企业销售环节的风险控制进行有效的分析论述,为企业的正常运转与实现有效风险防控提供保障。

关键词:销售环节;风险控制;企业管理

引言

企业在市场运营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销售部门需要面对各种无法预知的干扰因素,这将与企业的预期营销管理出现很大偏差,其损失更是无法预估。为了达到有效的销售风险控制,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屹立不倒,对销售环节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措施控制是十分有必要的,避免销售风险成为导致企业危机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企业销售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

作为销售风险的主体,企业为了能够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得到良性的发展,需要对销售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那么就需要首先了解企业存在着哪些相关的销售风险。一般来说,企业存在着很多营销风险,有来自企业内部的销售人员风险,也有来自于外部的竞争对手的风险,更有来自经销商、供应商、以及消费者的风险等。我们单从销售环节入手,可将其风险分为三大类:首先,是企业客户信誉的风险,这是工业企业风险控制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客户信誉,既能保证减少企业库存,还能同时增加销售利润,但在企业运营管理中,难免会出现信用销售的情况,这就使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应收账款,如果对客户的信用风险不能进行有效控制,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秩序。其次,是合同签订的风险,合同在销售过程中的使用比较频繁,这是企业的盈利支点与保障,有效规避销售合同风险对企业的良性运转至关重要。销售合同所涉及的范围较广,业务类型也比较多,诸如销售原料、仓储、物流、运输、计量、检验、付款方式等等方面的业务,由于在合同签订过程中,相关业务内容都隐性地存在,但一旦出现矛盾分歧时,就造成了显性问题的发生,形成严重的合同风险,将会为企业带来很大隐患,甚至是经济损失。最后,是应收帐款的风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销售难,收款更难,这足以说明了应收账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其风险控制的必要性,企业应收账款如果處于长期居高不下的状态,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资金周转,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可持续性发展。

二、加强销售环节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

企业的风险控制贯穿于企业管理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销售环节风险控制,可以从企业的销售过程中进行重点阶段的控制,首先是对企业客户的信誉评估,由此拓宽销售渠道;其次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签订保障性合同;最后是对企业应收账款的严格控制,完成销售行为。

(一)企业客户的信誉风险控制

繁荣的经济发展状态,市场已呈现出不同格局的发展态势,这为企业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提供了促进发展的平台,因此,对销售环节的潜在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也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创建良好的客户信誉管理体系,保证销售业绩,保证企业的良性运转,并由此建立优质客户服务体系,使企业的新、老客户成为企业发展的绝佳保障。

1.确立新客户关系

在确立新的客户关系之前,不仅需要进行客户良好信誉的评估,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市场调研,对客户的市场运营状态进行评估,达到企业销售风险控制的目的。可将客户进行漏斗式管理,从上至下列出四种潜在客户名单:有购买需求的、已将企业产品纳入候选清单的、已将企业产品列入优选清单的、已经确定购买企业产品的四部分潜在客户进行管理,并认真分析其潜在需求、需求量、以及综合风险因素。这是一种有效的防范销售风险的管理工具,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新客户关系带来的市场风险,还能最大限度地拓宽销售渠道,占领销售市场的先机。

2.建立客户群信用档案

首先,对于经过初步企业风险评估分析后确定的新客户进行建档;其次,还要对老客户进行重新的信用评估,这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所致,新、老客户都存在着行业变化的风险。建立信用档案可以从客户情况的摸底开始进行,对客户所在地区、资产、行业状态、以及社会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对于老客户还应加入历史交易数据方面的评估,这一档案资料的完善,使企业不仅可以根据档案资料进行计划、分析,还能在签订合同时对合同交易额有了风险控制的参考依据。

(二)企业合同签订的风险控制

合同签订的风险控制主要是对合同内容进行各环节审查,务必保证合同的合理合法性,能最大限度地防范销售风险。

1.审查合同方的真实身份与履约能力

在签订合同前,一定要认真核查对方的经营资格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并对其履约能力、经营状况进行核查与评估,充分借助信用档案,甚至可以直接上门核查,或对其进行资信调查,切实掌握对方真实身份与履约能力。

2.审查合同公章与签字人的身份及合同的有效性

合同上的公章,并不能保证合同的有效性,还需要确定签字人必须是法定代表人或授权的经办人,而且还应要求对方提供法人代表的身份证明、营业执照等相关资质证明。如果是对方企业业务人员,不仅要有法人的授权委托书,还要有本人的身份证明等相关文件。

3.严格审查合同各项条款规范合同权利义务关系

这需要对合同条款进行一一确认,尤其是涉及到运输、结算、质量、价格等方面的约定,一定要表达的清晰、准确、完整。

4.审查违约条款与争议管辖权的约定

这一内容主要是为将来可能发生的维权、诉讼等情况奠定良好的基础,避免掉入对方精心设计的陷阱,造成企业严重的损失。

(三)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控制

企业应收账款是企业活动中重要管理内容,对企业的应收账款如何进行有效控制与风险防范,是企业强化管理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1.积极科学地分析与确定赊销对象

在对客户信用档案进行有效分析后,对企业客户进行全面的定量、定性分析,不仅要对客户资本、能力、道德素质等进行分析,还应对当前的经营环境加以评价分析,筛选出优质客户群,并对其进行赊销期限与赊销额度的限制。

2.利用电子台账及时掌握赊销情况

通过及时地登记商品电子台账,对客户的应收账款进行分门别类的记录,并及时地通过信息共享平台或书面通知等形式通知销售管理人员,进行相应款项的回收、入账管理,对出现的坏账及时进行确认,当然,客户的经营信誉一旦转为良好,也要马上通知销售部门。而对于面临着破产、倒闭的客户,要积极地采取债权保护措施。

3.对应收账款实施责、权、利风险控制

这需要首先从企业内部进行职责权限的划分,明确经济责任的目标管理与责任承担。销售部门有责任调查客户的资信,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负责管理,而对合同的签订与货款的回收则至少要有两个以上的部门来进行承担。同时还要建立经济责任的考评制度,并根据考评结果对当事人进行适当的奖惩,从而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进行有效的销售风险控制。

三、结束语

企业的销售风险控制主要是要加强销售与财务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与配合,为了实现企业良好的经营运转,团结协作,将涉及到销售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有效落实,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治理,严格把好这三道关口,共同为企业构筑起坚实的风险防控壁垒,最大程度地将销售环节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为企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许雪利.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分析[J]. 财会通讯,2015,(35):92-93.

[2]郭龙伟.身边的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杨晓梅,大力神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杨晓梅

企业风险控制合同法论文 篇3:

企业合同管理中风险控制措施探究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正式步入新常态的阶段,我国各类企业承担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为了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谋求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一席之地,各类企业对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都在不断提升。为此,本文对企业合同管理中风险控制措施展开具体研究,希望这一研究能够为相关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合同管理;风险;控制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18.049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合同的建立与履行是其经营活动的最直观体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取得,也必须得到合同保障功能的支持。在企业的合同管理中,合同管理涉及的内容往往较为广泛,包含的人与机构也较为复杂,这就使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很容易出现各类风险,而为了尽可能避免企业因合同风险遭受损失,本文就企业合同管理中风险控制措施展开具体研究。

1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风险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不受人意志控制、必然性、偶然性等多方面的特点,而这些特点的存在,使风险的出现往往与企业初衷背道而驰。随着经济发展正式步入新常态的阶段,我国也真正进人了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社会经济大变革,虽然为很多企业带来了进一步发展的契机,但企业所面临的合同风险的复杂程度也将进一步增加,结合路伟国际律师事务所《中国五百强企业法律风险管理需求调查报告》,不难发现,合同风险控制的排位仅次于公司治理,位于企业风险管理需求的第二位。由此能够看出,合同管理风险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且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必须得到高质量的合同管理风险控制的支持。

2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主要形式

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自身实际调查,本文将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主要形式概括为合同主体风险、合同程序风险、合同内容风险、合同履行过程风险4个方面。

2.1合同主体风险

对于企业合同管理风险中合同主体风险来说,这一风险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对不同行业企业主体资格的要求不同。在我国当下大部分行业中,其主体资格只需要拥有营业执照便能够获得,但由于药品、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和航空航天等行业,对主体资格的批准较为严格,这就使相关企业只有拥有相应的资质证书或是批准证书,才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经营活动。这虽然使很多行业的规范性由此得到了约束,但一些不具备相应主体资格的企业在签订合同后,往往会因自身主体不合格的影响,导致所签订的合同被撤销甚至无效化,企业由此就很容易遭受经济上的损失。

2.2合同程序风险

除了合同主体风险,合同程序风险也必须引起企业重视。合同程序风险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我国法律在一些种类合同中,存在较为严格的审批程序,这就使很多合同因难以通过审核而被无效化,合同的法律效力由此得不到保障,合同相关的风险自然就很容易大量增加。对于我国当下的中外合资企业来说,其合同签订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方可生效;如果是建筑工程类的合同,则需要得到规划审批与规划许可证,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运营过程中不会突然出现合同无效、被撤销的问题,因合同遭受相关部门处罚的问题也能够得到较好的避免。

2.3合同内容风险

合同本身由合同条款与附属文件组成,这里的合同条款主要包含数量、质量、违约责任和合同当事人名称等内容,而附属文件为双方约定的各种图、表、文字资料,这些内容共同组成了合同的主要内容。如果合同内容出現不完整的问题,合同签订的双方就很容易因合同条款不明确等问题引发分歧,合同的执行也会因此受到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合同内容对于合同正常履行的重要性,因此,企业也必须保证各项条款相互之间不存在矛盾与逻辑错误。

2.4合同履行过程风险

除了上述几方面,合同履行过程风险也属于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重要组成。在我国法律规定中,双方签订的合同一旦生效,签订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就必须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严格履行合同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相关合同真正服务于签订合同的双方。但在具体的合同履行过程中,很多意外因素会直接影响合同的正常履行,这时,签订合同的双方就必须通过沟通、协调为合同的履行提供支持,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企业往往会私自修改合同内容,导致合同签订的目的往往难以实现,相关企业也很容易遭受经济损失。

3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控制措施

为了能够尽可能消除企业合同管理所面临的诸多风险,笔者将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对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控制措施进行详细论述,这一论述主要围绕深入研究法律、考虑对方当事人资信情况、防范合同签订过程风险、防范合同履行过程风险、实现合同管理信息化等。

3.1深入研究法律

虽然我国《合同法》相较于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少疏漏之处,但《合同法》所规定的合同订立原则、形式、生效、无效以及合同相关内容,已经能够满足我国大多数企业合同管理的需要。为此,相关企业必须深入了解《合同法》及相关法律,对合同做出的各项详细规定,这样企业在具体的合同签订过程中,才能规避可能造成合同撤销、无效的风险,很多对企业不利的条款也能够在法律武器的支持下,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可以说,深入研究法律对降低企业合同管理风险、实现自身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2考虑对方当事人资信情况

为了能够最大程度降低企业合同管理风险,考虑对方当事人资信情况这一风险控制措施,也必须得到相关企业的高度重视。具体来说,企业必须在合同签约前,充分了解对方的当事人及企业,一般情况下,企业需要要求对方提供当年年检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授权委托书等证件的原件和复印件,而如果签订合同的对象为设计类企业,企业还需要要求这类企业提供资质等级证书等。在完成对合同签约对象各项资质证书的检查后,企业还必须对各类证书的复印件进行留存,这样才能进一步避免企业合同管理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企业将要签订合同涉及的金额较大、或是过于重要,企业还必须派专人到当事人企业所在地进行实地调查,以通过调查深入了解相关企业的商誉、技术设备、管理水平、财务状况以及人员构成等信息。只有充分了解这些信息,相关大型合同管理的风险,才能实现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才能获得更有力的支持。

3.3防范合同签订过程风险

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企业首先需要对合同中的各项条款拟定与审查予以高度重视,这一环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为此,笔者建议企业结合合同的拟定实际进行风险防范。在我国实际交易活动的合同签订中,合同大多不会出现一起协商、共同起草的情况,乙方提供文本后、甲方进行审核补充,是合同拟定过程的常态,而结合合同拟定的实际情况。企业需要在合同审定过程中,做到用词准确、约定明确、表达清楚、不存在歧义,由此避免含混不清和模棱两可的问题,保证合同签订过程风险降到最低。

3.4防范合同履行过程风险

除了合同签订过程风险的防范,合同履行过程风险的防范同样属于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中,企业必须树立良好的证据意识、及时签订变更协议,保证合同履行过程风险防范真正得以高质量实现。

在树立良好的证据意识中,企业合同管理部门必须在合同签订前及履行过程中,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这样企业才能实时掌握合同履行情况,在合同纠纷发生时,有充足的证据支持,最大程度上保证企业利益不受损害。

变更协议多出现于合同出现变更与疑问的情况,而为了保证这一协议的签订能够真正发挥自身效用,变更协议同样需要采用书面的形式。

3.5实现合同管理信息化

企業还可以通过实现自身合同管理信息化,更好地进行合同管理风险的控制,笔者建议相关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系统,以此淘汰传统的人工合同管理方式,这样,企业合同管理将实现规范化与流程化,相关风险也将由此实现最大程度的降低。

4结语

本文在企业合同管理中风险控制措施展开的研究中,详细论述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控制的必要性、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主要形式、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控制措施等内容,希望这一系列内容能够为相关企业合同管理更高质量地开展带来一定启发。

作者:宋红艳

上一篇:人民币对外升值替代论文下一篇:马克思主义西方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