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物资采购风险控制论文

2022-04-22

摘要:企业风险控制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目的之一,企业风险是指由于企业面对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和企业自身能力的有限性,从而导致企业无法达到的预期收益的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失败乃至破产的可能性,具体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为了控制企业风险,在不同的时期应当运用不同的财务战略。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企业物资采购风险控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企业物资采购风险控制论文 篇1:

电网企业物资采购工作的风险控制

[摘要]本文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先从分析了电网企业物资采购需求特点入手,进而判断出目前电网物资采购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并对电网企业物资管理中的采购计划编制、重要物资入库质检、合同契约管理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从而制定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关键词]电网企业;物资采购;风险控制

1.前言

电力行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经济命脉。作为支撑能源供应发展的物质基础,电网企业物资管理在维护电网的安全、平稳、高效运行中起着支撑和保障作用。随着目前全国农网改造步伐的加快,电网公司面临的客观形势越来越严峻,物资采购作为项目建设的前期重要组成部分,其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严重影响着各项工程建设的进行。因此,电网企业在电网建设和改造中加强对物资采购项目的风险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2.电网企业物资采购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

2.1采购计划编制失准,导致相关物资积压

在电网各项建设、改造和大修项目中,为了保障生产任务进度,从而需要预先储备设备材料物资。但是,由于在各项建设、改造和大修项目的进行中,设计的精确度与需求计划的吻合度不匹配,根据初步设计图纸和文件部署采购计划,致使实际材料设备用量出现偏差,从而形成了物资库存的积压。此外,设计变更和方案变更的缺乏控制,这种不断的历史遗留设备和材料等将会造成严重的物质积压情况产生。

2.2未进行入库质检,导致重要设备器具质量不合格

在目前的电网企业实际采购工作当中,因供应商的选择方式不恰,采购行为没有充分发挥竞争性的优势。导致一些重要的设备器具的采购质量无法保证,并且在入库时也没有进行专业严格的质量检查交接工作,从而导致有质量问题的重要物资进行生产领域,产生质量事故。并且还出现了重要物资驻厂监造在工作中存在瘕疵等而造成重要物资存在质量问题,重要物资入库质检制度不完善,质检流程不清晰,相关部门职责不明确,造成重要物资入库前未质检。

2.3电网企业的物资采购合同存在契约风险

电网企业的物资采购合同所存在的契约风险就是其在物资采购活动中由于对合同的起草、评审、签订、变更和解除合同等部分条款的约束,以及在合同中所明确的纠纷处理方式(仲裁和诉讼)不明确或无法实施引起的风险。在目前的电网企业物资采购管理过程中,尚存在未订立合同或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等要约邀请过程,就直接进行采购的行为。

3.电网企业物资采购项目的风险防范措施

3.1强化采购计划和物质供应的精确度

围绕电网企业的年度建设的总体规划部署和安排,物资部门应当积极与公司发展部沟通,对当年要进行的重点建设项目所需要的物资进行提前规划,并做好评审和批复时的跟踪调研,尤其要抓好重点项目物资供应保障工作。首先,强化前期设计管理,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并避免由于设计、方案变更及完工余料过剩积压。实施预控仓口设计,在物资备料计划时就先考虑到其它已完工程项目的积压物资情况,并利用到该平库工作中去,充分消化库存物资。第二,强化物资需求计划的准确性。物资需求计划部门加强与设计、工程单位的沟通,掌握工程进度和变化,提高物资需求计划的准确性。并利用ERP系统对存货库龄、安全储备、最高储备等信息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第三,上级管理部门应当认真审核物资采购计划,没有完全确定的采购需求不实施采购计划,对采购金额超过一定限额的,报请分公司分管领导审批,并保证采购物资充分满足生产建设所需,避免物资采购及供应保障不及时、质量不合格,采购不足、或过量采购等情况的发生。

3.2加强物资采购的质量管理

针对未进行入库质检,导致重要设备器具质量不合格的风险,相关物资部门必须加强物资采购的质量管理。首先是坚决做好供应商控制,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并且严格按国家颁布的供应商管理规定执行企业合格供应商名录,实施严格的供应商业绩考评制度,并且通过动态管理、准入控制评审,剔除不合格供应商。第二,在电网企业采购实施环节中,进行集中采购招标,充分运用规模化采购的优点来规范采购行为,降低物资采购成本。第三,做好物资采购的后续跟踪,通过安排相应的物资采购负责部门对采购工作进行跟踪管理,尤其是那些电网企业的重要物资制造、出厂检验、运输等环节进行动态的跟踪。最后,补充和完善电网企业的重要物资必检目录和一般物资抽检目录,针对那些将会引起安全事故、成本损失严重的物质纳入重要物资必检目录,制定适合分公司生产情况的重要物资质量检测手册、管理办法及管理规范,在入库后进行多层级的重复检查。

3.3规范电网企业的物资采购合同管理

相关物资管理部门要进行规范的物资采购管理行为,招标采购文件应用标准化的合同通用条款文本,若需要对个别合同条款进行修改,在专用条款中针对其加以说明和修改。

在物资招标采购电子商务平台上,及时发布招标采购的物资合同范本、投标人须知、投标人须知前附表、招投标澄清文件和往来函件等作为签订依据。在中标合同起草后,通过电网企业的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系统中进行流转会签,通过后方可签署。同时,合同履行中按规定的时间段进行跟踪供应进度情况和进度款的支付情况,出现如合同物资规格型号数量变化等引起了合同的实质性变更时,及时进行解决,需要进行重新招标的必须严格执行。通过在电子商务平台系统中创建采购订单跟踪和督办审核环节反馈合同响应情况。

参考文献

[1]胡艳.电力物资采购过程中的风险与控制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4(9)

[2]游晓瑛.电力物资采购合同风险管理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4(12)

作者:顾亮

企业物资采购风险控制论文 篇2:

关于企业风险控制体系构建

摘要:企业风险控制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目的之一,企业风险是指由于企业面对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和企业自身能力的有限性,从而导致企业无法达到的预期收益的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失败乃至破产的可能性,具体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为了控制企业风险,在不同的时期应当运用不同的财务战略。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我国企业也开始越来越关注企业风险控制。

关键词:企业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建设

企业风险控制是企业对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用最经济、最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面临的风险,以实现最大自我安全保障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我国企业在经济全球一体化、信息公开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有效识别、分析和评估风险,从而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预案,更好地规避和防范所面临的风险,在目前显得尤为必要。

一、构建企业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企业风险控制被称作是上世纪90年代及网络革命后的第二件大事,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企业风险控制,一是产生自企业本身的推动。企业跨国寻求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驱动等导致企业经营的风险程度不断加大,企业必须考虑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增加经营决策的前瞻性。二是由于企业管理的方法、工具和手段的不断发展创新,为风险控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三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给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使企业面临新的考验;另一方面也为控制风险提供了新手段。四是金融危机促进了企业风险控制的全球化进程,形成了共同应对风险的观念,企业对风险评估方法、评估技术、评估战略性价值的达成一致。

二、中国企业风险控制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正确的风险控制理念

企业风险控制理念是指对所面临风险的态度和认识。风险控制理念应该与企业当前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相一致,与企业的资源管理状况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正确的风险控制理念应该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更好地实现。正确的风险控制理念是:既不是对风险进行刻意回避,也不是为高回报高收入而刻意追求高风险;既不是对面临的风险视而不见,也不是对风险过分强调和回避担心。

(二)缺乏对风险控制必要性的认识

目前中国企业对风险控制的认识只停留在管理层面,无论是事前风险预测,还是事后风险的处理,都仅仅是从流程和技术层面去控制,风险控制认识缺乏必要的高度,还没有得到企业最高层的一致关注。实际上,风险控制应该是战略控制的必要内容,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认识企业风险控制,企业风险控制也是企业高层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三)缺乏系统性风险控制手段

中国企业的风险控制还只是一种“感性”层面,一方面,缺乏对风险的分析和度量,企业缺少更加专业化的风险控制工具;另一方面,缺乏风险控制的整体性,企业风险控制往往按职能分工被切分到财务、运营、市场等多个部门。

(四)风险控制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各组织层面和流程

组织的风险控制往往缺乏清晰的表达和可操作性,并没有被全体员工理解和认同,也就无法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日常实际工作中,没有形成全员控制风险的局面。

三、积极构建中国企业风险控制体系

(一)开展分析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科学分析经营活动中与现实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风险评估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

目标设定。风险是一个潜在事项的发生对目标实现产生影响的可能性。企业必须制定与生产、销售、财务等业务相关的目标,建立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了解企业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风险。

风险识别。企业面临的风险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种。内部风险包括:董事、监事、经理层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经营方式、资产管理、组织机构、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因素。外部风险包括:经济因素、法律因素、社会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等等。

风险分析。需确定对企业经营和发展影响较大的风险,进行重点关注和优先控制。企业应该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进行分析。

风险应对。常用的风险应对策略有风险规避、风险承受、风险降低、风险分担。企业应当考虑管理层的风险偏好,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和风险应对策略。

(二)建立企业风险控制运行体系

首先,要建立健全企业风险控制信息数据库,企业应广泛、持续不断地采集与本企业相关的一切内部、外部风险信息,包括对采集到的初始信息按标准进行筛选、对历史数据整理和未来预测分析,进行提炼、对比、分类、组合,形成企业风险控制信息系统平台。

其次,针对采集的风险初始信息,结合本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和重要业务处理流程,利用已经成型的风险控制工具和控制手段,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风险辨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建立企业风险评估系统,具体描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百分比、风险发生的条件,评估风险的价值,风险对企业财务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等。对已经掌握的各项风险进行比较,确定对各项风险控制采取策略的优先顺序。

再次,围绕风险控制对财务目标的影响,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针对财务状况、企业发展战略、市场运营、发展规划、产品研发、投融资活动、内部审计、法律事务、人力资源、物资采购等各项业务进行风险控制,根据风险控制策略,制定企业经营活动基本流程和风险控制措施。

最后,建立健全内部组织体系的风险控制。主要包括: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风险控制职能各部门、法律顾问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的组织机构。

(三)健全风险控制实施的法律支撑体系

近几年,我国越来越重视企业风险控制,先后出台了许多针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指引等。2006年7月,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起成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2006年7月,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2006年11月,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2008年6月,五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首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从2009年7月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2010年4月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这些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指引等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层面的组织框架控制、发展战略控制、人力资源控制、社会责任控制和企业文化控制;业务层面的资金活动控制、采购业务控制、资产管理控制、销售业务控制、研究与开发控制、工程项目控制、担保业务控制、业务外包控制、财务报告控制、全面预算控制、合同管理控制、内部信心传递和信息系统控制。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风险控制法律规范体系基本建成。

建立企业风险控制标准体系,要求在现有各部门标准基础上进行有机的整合。首先,需要明确企业风险控制统一理论框架,在同一理论框架下确定风险控制的具体内容,让各企业对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有一条主线,在大框架下构建本企业的风险控制体系。其次,需要各部门的相互协调,明确标准体系的基本主线,各部门既要有分工又要协调互助,建立一个职责明确的整体,做好统一标准制订部门的分工和侧重,在统一的原则下对现有多个标准体系进行梳理,通过有机整合各部门的力量来形成合力。应建立国资委、财政部、证监会等部门的联合风险整合机构,最终推出包括企业风险控制指引、企业风险控制建设和评价办法、特殊行业风险控制实施办法在内的三层次互为补充,系统的风险控制标准法律体系。

(责任编辑:齐逸)

参考文献:

[1] 王丽丽.浅议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J].财会通讯,2008,(02).

[2] 丁霞.基于财务结构的财务风险控制[J].时代金融,2007,(01).

作者:李郁

企业物资采购风险控制论文 篇3:

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摘要】 加强和健全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有利于强化对会计信息供给的约束,有效地维护投资者的知情权,更好地发挥会计工作引导资源配置、支持科学决策、加强经营管理、推动合理分配、构建和谐社会的职能作用。企业要达到防范财务风险就必须明确目标,加强财务控制和管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唯有如此,才能及时有效地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关键词】 消财务 风险 管理

概述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部、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使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形成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是企业实际财务状况与财务目标发生负面偏离的可能性。财务风险作为一种危机信号,能够全面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要求企业的经营者、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经常进行财务分析,防范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指标体系,并进行及时、正确的财务风险决策。

1.会计管理中的财务风险

1.1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企业高层领导人坚守自盗。企业应收账款催收不力,应收账款周期过长,资金长期被占用。成本控制和核算不到位,盲目扩大生产,导致产品缺乏竞争力,产品大量积压,使营运资金周转不畅,使生产和销售脱节,从而引发财务风险。比如现在有一种经营方式叫负债经营。负债经营使一些企业借鸡生蛋,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成功。但债务规模过大也会带来风险。一旦企业生产经营出现较大失误,投入资金不能及时回收,无力到期偿债,企业就可能倒闭。

1.2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不准

大多数企业往往把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而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中,创造、接受、利用、加工信息和掌握知识技术的员工在企业财富的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不仅股东要承担风险,而且债权人、职工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多个利益集团有关,只强调某一利益集团的利益而置其他利益集团的利益于不顾是不符合现代企业实际的,这只会加剧所有者(股东)、经营者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不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

1.3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相对滞后

近年来,我国不少企业追求多元化经营模式,试图通过多元化经营减轻企业经营风险,这本无可厚非,然而,现实却让人们看到多元化经营使一些行业的“单项冠军”发生财务危机甚至濒临破产。究其原因,往往是简单地移植或采用原有的经验,孰不知不同的行业除了技术形态存在差异外,在财务管理上也存在巨大的不同,如盈利模式和销售方式的差别丝毫不逊于产业特点。一套班子,如果没有及时更换决策理念,万一投资失败,血本无归,并会产生连锁效应,造成更严重的财务风险。

1.4企业财务信息失真

企业成本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乱计成本。不区分经营性支出和非经营性支出,将一些不能列入成本的非经营性支出如资本支出、营业外支出等直接列入生产成本,从而严重违反有关成本核算和管理制度,使成本增大,利润减少。第二,不区分成本核算对象,乱计成本。企业没有划清不同成本核算对象之间的成本界限,使各成本核算对象归集的成本不实。第三,不区分会计期间,乱计成本。企业没有划清本期与非本期成本之间的界限,没有严格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处理有关成本项目,使本期成本不实。第四,由于内部核算、管理制度上的欠缺、不完善使成本失真。

2.强化企业会计管理的措施

2.1加强财务控制,完善企业内部监督制度

内部会计监督机制是一个单位为了保护其资产的安全,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控制风险等目的而在单位内部建立的一系列管理方式,包括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会计、审计诸方面分工明确、相互制衡的监督机制。

2.2明确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这一目标的确立总是随经济形态的转化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知识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应用加速,深刻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向高层次演化。原有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将转向“博弈平衡”的综合管理目标。

同时,还要建立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为基础的盈利能力、长期偿还能力、营运能力、发展潜力等为主要指标的长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要远离财务风险,首先应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加快总资产的周转速度,提高主营收入。并研究以上财务指标对企业发展的重要程度,结合管理层的意见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

2.3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正确防范财务风险

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尚处于较低水平,财务管理无法从大局上对企业经营状况予以把握。企业要想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做到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金效率,必须全面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对财产的管理与记录必须分开,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定期检查盘点财产,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员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加强存货管理,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调研评定,定期核对应收账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办法。

2.4改进企业财务报告,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是企业外部相关利益主体了解企业内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的重要途径。如果企业向外披露了不真实的会计信息,虽然暂时可能使得外部相关利益主体作出有利于企业的决定,但一旦企业获得了自身发展不需要的资金或是无法承担还债义务的借款,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打乱企业正常的经营秩序,使企业或是盲目投资,或是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这些都将加大企业未来的财务风险。相反,如果企业能够对外披露真实的会计信息,则可以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财务环境,使企业的财务活动在平稳的状态下进行,减少财务风险。

总之,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财务风险不可避免。加强和健全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从而确保企业经营的良性化运作,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深化企业改革,而且也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优化我国的投资环境,稳步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我国会计的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林.财务管理及其对策选择[J].事业会计,2002,(5).

[2]江凤娣.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8).

[3]林钟高.财务治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M].2005.

[4]袁琳,赵芳.捕捉财务危机的信号[J].新理财,2008,(7).

(作者单位:大兴安岭林业集团总医)

作者:谷文辉

上一篇:欧盟贸易壁垒动态分析论文下一篇:ERP系统供应链金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