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2022-05-14

小编精心整理了《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由于会计改革的影响、生源质量的制约以及自身存在的缺陷,中等职业会计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如何摆脱高职会计教育的荫蔽,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为抓手、以开发适应中职会计教育校本教材为途径,将职业证书考取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意见。

第一篇: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中等职业教育“素质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需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需要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一方面国家不断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工作,另一方面社会各业也对劳动者所具备的内在职业素养有着越来越高的期望,这两方面都对承担职业人才培养职责的中职院校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因此,职业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在课程教学尤其是专业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教育势在必行。

一、中职学校在开展工匠精神培育情况的现状

当前大多数对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研究以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为主,注重学生在品德教育中“工匠精神”核心能力的形成,主要以思政课为阵地进行宣传,以校园活动为有效途径。部分研究涉到文化课如语文、英语等融入敬业和专注等品质的培养,以课堂内容加拓展材料为载体,注重学生“工匠精神”意识的觉醒和认同。少部分研究内容涉及中职专业课中“工匠精神”的养成,同时这些研究仅限于理论层面,缺少明确的针对性强的将该核心能力的养成落实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没有形成将专业课作为培养平台的相对成熟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对于“工匠精神”培养的探索实践

2020年,我组织了定兴职教中心关于中职生“工匠精神”培養的课题活动,在前期我们组织了年级组会议、学科教师进行了讨论,同时邀请了班主任和多位家长参与本次活动,提出培养方法,实施后进行阶段性总结,对具体教学环节和课内外活动进行二次优化后形成最终结论。

本次活动的思路如下:选取研究对象,以当前对象的课程设计和学习现状为基础,利用从相关资料中获取内容结合教学经验,加以专家的指导,进行突出“工匠精神”的培养教学环节的二次设计,并总结有效方法。为了保证数据的客观性,选取教师和家长作为共同的问卷调查对象并进行数据的汇总,从而得出研究数据。教师采用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相结合,选取以实验对象的的2020年第一学期学习成绩和能力状态为基础。将整个调查阶段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级调查阶段,将改良的课内外活动(打字、展览等)和培养目标明确的教学设计作为具体培养方法,并在本阶段结束进行总结。第二阶段中,将第一阶段的成果再次进行使用和优化,并在阶段结束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数据的总结。本次实践调查以实验对象的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家长的调查问卷的主要来源。

实践过程分为两部分:

第一阶段确定课内外经常用到的辅助性教学活动为本次课题研究中需要优化的活动,讨论优化方法并落实,进行比较总结。在专业课教学设计中,着力突出学生耐心细致、追求卓越的品质,并进行总结。

在打字活动中,课题组对于研究对象的打字联系,从限时打字和不限时打字,文章内容限定和不限定等因素对于打字活动的影响。得出,限时打字和限定内容对本活动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在展览活动中,课题组对于研究对象从设计,准备,合作,宣传,效果等五个方面进行比较,发现小组合作中,明确的目标和分工以及短期的目标奖励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阶段重复第一阶段的工作,再次调整活动和课程设计,积累资料,进行总结。通过两个阶段的数据比较,得出,经过几个月时间内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的职业素养普遍得到提升。

以上是笔者组织的教研活动过程以及结论。

通过整个过程实施,我们发现,师生对于工匠精神的关注过多停留在浅层次,缺乏将”工匠精神“的内涵落实到日常教学中的过程。

此外,专业课程中的切入和引导还不够,师生还没有把“工匠精神”的精神实质和内涵与所教课程和所学专业以及未来从事的岗位需求结合起来。

另外,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总结出,中职学校的“工匠精神”培育,光靠“课堂上讲和说”根本不够。教师应该充分考虑用人单位需求、岗位需求以及今后学生的发展需求,在课程中,尤其是专业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在模拟和真实的工作岗位或者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去体会感悟,才会让这项工作或任务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专业教学有效融入工匠精神教育的体会

(一)融入工匠精神内涵,实施针对性教学渗透

经历了对于本校选取的计算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过程,我们总结如下:首先,计算机专业任课教师要充分分析工匠精神的精神实质和核心内涵,结合用人单位需求和岗位需求,找到与各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相结合的切入点,以此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课程设计,在过程中格外注重教学任务的布置和教学环境的安排。例如,我们可以布置与用人单位类似的任务和要求,在思路、时间、主题等细节上督促学生严格把控,模拟工作岗位,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到精心设计的教学任务中。

另外,要注重评价的多元化,不仅仅从知识层面进行评价,重点突出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所展现的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等教育内容,完善教学设计中的情感目标,把教育内容恰当地写进教学设计方案中,实施针对性强的培育与渗透。 例如,在分析学生心理特点后,在评价部分可以增加学生期待的环节,从而使“匠心”的培养更加灵活自然。

(二)创新教学模式,多渠道培育工匠精神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在本次组织的实践活动中,我们主要以为学生设计的各项任务和活动入手,精心设计了活动的主题并考虑了多个细节,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我们证实了主题突出的教学设计、任务和竞赛等活动,确实对学生耐心、敬业、发挥想象等内在因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联动以及依托各类实践活动会对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塑造有更多的帮助。

同时,在实践活动中,我们也涉及了包括专业课、文化课、德育课在内的学科之间的互动,多个学科突出同一主题,共同作用效果明显。各中职学校要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加强对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机融入,除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重点突出并宣传“工匠精神”这一精神内涵,还应鼓励教师探索融入工匠精神教育的教学模式,可以将就业创业教育、课堂教学活动、实习实训教学、技能训练和竞赛和顶岗实习等等作为有效载体,创设和利用德育情境,结合未来岗位需求和社会需求,将工匠精神的精髓自然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和阶段,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作者:何李

第二篇:论中等职业会计教育

摘 要:由于会计改革的影响、生源质量的制约以及自身存在的缺陷,中等职业会计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如何摆脱高职会计教育的荫蔽,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为抓手、以开发适应中职会计教育校本教材为途径,将职业证书考取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意见。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会计教育

文献标识码:A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基础性、技能型人才,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其发挥的作用和效果不可小觑。

在众多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中,常会见到会计专业的身影,然而会计专业却并非中职教育的“专利”——在不同层次(如中职、高职高专、本科院校开设会计专业的情况非常普遍)、不同种类(会计专业不仅仅在财经类院校開设,很多工科院校也都开设)的院校中会计专业开设非常广泛。随着会计教育环境的不断变迁,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表现为学生技能水平较差、适应能力差、缺乏创新能力等,就业形势不够理想。由此也引发笔者对中职会计教育的几点思考。

1 中职会计教育面临的难题

1.1 会计改革对中职会计教育的影响

我国会计作为国际会计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与国际会计趋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2006年我国颁布了新会计准则,一方面实现了我国会计处理规范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和我国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另一方面由于会计理论与实务不断深化和飞速发展,会计内容越来越难,对会计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业务类型的多样化和处理过程的复杂化使得会计教育的深度加剧,这使得学制为“2+1”(两学年在校学习,一学年校外实习)的中职会计教育显得力不从心。在两年时间内既要让一点专业基础都没有的初中毕业生理解会计的基本原理,掌握一定深度的业务处理方法,同时还要突出实务操作,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无疑增加了中职会计教育的难度。

1.2 生源质量对中职会计教育的影响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学生,这一年龄层次的学生对社会实践缺乏了解,生活经验也明显不足,对过分专业化的理论知识不易理解,学生容易失去信心和学习兴趣。另外,学业成绩有一定优势的学生往往选择高中学习以参加全国统招考试进入大学,从而导致大量优质生源流入高中。因此,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在逻辑思维、数理分析等方面能力的欠缺使得会计教育难上加难。

1.3 自身缺陷对中职会计教育的影响

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这一理解已日进人心,但对于职业教育中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的定位却不甚明朗。简单把高职教育培养规格降低、教学内容缩减、难点弱化作为中职教育的目标和手段显然无法形成中职教育自身特色。中职会计教育自身缺陷体现在:

1.3.1 课程设置不合理

近年来,虽然中职会计专业从实际出发不断调整人才培养规格和教学要求,但比较中职会计专业与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不难发现中职会计专业所设课程至今仍深受传统高等教育的影响,从课程名称到各课程的具体章节几乎雷同,只不过教学要求略低罢了。整个课程体系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忽视职业基本技能,没有提供学生充分发挥特长的条件,更没有突出中职会计专业的特色。

1.3.2 各课程的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

教材是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教与学的重要资料。目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教材陈旧,跟不上会计政策变动和学科发展的步伐。我国会计方面的规章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而受编著教材周期的影响,最新的会计改革成果未能及时地纳入教材,课堂教学内容也未能及时纳入最新改革的内容,学生所学知识存在严重的时滞性,毕业后难以学以致用。

1.3.3 各课程中理论与实务比例严重失衡

会计专业各课程在结构体系上是按照先理论、后实务,理论为主、实务说明的模式设计,过分强调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而忽视中职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逻辑与认识规律。如《基础会计》课程,开篇就阐述会计的本质、对象、特点、前提、原则等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问题,然后再阐述会计实务。理论、原理占了教材大量的篇幅,理论与实务的比例严重失衡。部分学生在进入实务学习之前就对会计学产生畏惧厌倦心理,为后面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

1.3.4 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严重分离

由于会计学科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要求培养对象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运作技能,因此,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各校都引入了会计模拟实习环节,通过对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改变了现行会计实践教学的薄弱状况。但由于缺少与社会实际联系紧密的理实一体化教材,传统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较低、教学中总是先讲完理论,最后集中实践,这就人为地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分离,不少学生在实践时还要反复复习前面的理论知识点,有些学生缺乏耐心,对遗忘的知识点也不去钻研,因此实践时也不认真,大多数的实践数据就“等、靠、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2 关于中职会计教育的几点建议

2.1 以就业要求为导向

中职教育应以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需要来确定培养目标。在开发专业课程时,要明确所培养对象的岗位知识、技能、态度及其构成比例,剪除高深的理论知识,按照具体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要求规划、设计课程,实施项目课程,力求各门课程都能体现其职业方向。由于学历层次和工作经验的欠缺,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事收银员、出纳等方面工作情况比较普遍,可是却很少有中职院校专门开设此类课程。与其让学生学习抽象难懂的财务管理和审计,倒不如开设诸如《收银与出纳》等与就业衔接更紧密的专业课程。另外,涉及太多理论知识的《基础会计》课程和难度较大、涵盖太多业务类型的《财务会计》课程也可合并为《基础会计实务》课程,学生只需就一般工业企业会计业务的填制凭证、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等工作熟练掌握即可。

2.2 以实践教学为抓手

中职会计教育重在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在整个教学环节应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技能的熟练性,因此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空间上,要善于使用校内校外两个课堂(即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在时间上,既要从整体上留足用于实践教学的时间,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同时还要精心安排实践的时机,以避免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所带来的问题;在方法上,广泛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等明确培养目标、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2.3 以开发适应中职会计教育校本教材为途径

中职会计教育对理论性知识要求较低,对实用性知识则有所偏重。目前中职院校所用教材大多沿用高等会计教育教材或教材的缩减版,不能适应中职会计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学校可委派一线教师就当地经济情况,结合学校自身特点,自编符合中职会计教育的相关教材。具有一定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应积极与对口岗位、用人单位取得联系,就教材方向及内容征求意见,同时可采集相关信息和数据作为编写素材,以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2.4 将职业证书考取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制订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指出,“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既然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就应当将职业证书考取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在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中有所体现和侧重,使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和实践,考取相应的珠算等级证、会计电算化证和会计从业资格证。

据教育部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基本实现了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2009年,招生人数再创新高,共完成招生873万人,在校生达到近2200万人。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树立新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走内涵发展之路,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能力与质量能力必能实现同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晨琴.对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探析与尝试[J].中等职业教育,2009,(5):19-24.

[2]许飞月.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设想[J].会计之友,2008,(7):80-81.

[3]崔文勇.中职学校会计教育改革初探[J].现代企业文化,2008,(29):274-276.

作者:刘 彧

第三篇:德国中等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摘 要]德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很发达,二战以后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与其发达的中等职业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可以借鉴德国在这方面的经验来弥补我国职业教育的不足,使教育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德国;中等职业教育;启示

[文献标识码]A

作者:李亚民

上一篇:新形势下中国外交论文下一篇:运动训练训练计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