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经济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运用信息化设备,增强农业经济管理的效率。第二部分是,我国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运用信息化设备,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均衡。第三部分是,虽然国家在农业问题上扶持力度大,支持广,重视程度深,但還是面临一系列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信息化经济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信息化经济管理论文 篇1:

信息化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在当前许多行业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其应用的重要性也越发明显。同时,信息化本身的应用能力和适用范围也在不断提升。对此,文章详细分析信息化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化;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6.023

1 信息化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意义

就当前的社会发展环境而言,信息化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中普及和推广,并且都获得了许多应用成就,逐渐成为行业中所不可或缺的技术。在企业的经济管理当中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构建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从而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并促使企业更加长远地发展,保障企业发展前景的开拓性。对此,以计算机为例的信息化技术在经济管理当中的应用非常显著,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有着显著的应用意义,并且可以促使社会经济更加长远地发展。借助信息系统的管理,可以随时随地地录入相应的管理信息,促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随地地完善、获得相应的信息,从而优化管理人员对信息的获取与有效地决策、管理。在经济管理中,管理人员只需借助信息化管理软件便可以掌握所有的信息数据,不再需要将所有涉及的事物进行统计和了解。

2 信息化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2.1 创新管理者管理理念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越发广泛和重要,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当正确认识和重视信息化技术,并在经济管理当中认识到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及地位,从而提升经济管理质量。管理者应当针对市场经济与信息化的出现,转变管理理念,将以往围绕企业经营状况的管理逐渐转变为围绕着消费者的管理,从而不断优化管理理念,提高管理质量。

2.2 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在以往的传统经济管理当中,其经济管理主要是以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为主,但是其管理相对而言仍然较为迷茫、无序。在信息化管理之下,可以通過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经济管理。首先,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给予员工相应的经济管理知识与常识,并构建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统一性的信息化凭条,对于企业的不同类型经济信息数据进行统一性收集、整理和分析,并确保管理人员能够对经济数据实行及时性、准确性、正确性的分析管理,对企业今后的经济发展、财务状况的认知与调整等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使企业在市场经济当中具备较高的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

2.3 构建高素质信息化经济管理队伍

企业的经济管理信息化必然是建立在一支素质较高的队伍之上,这也要求着管理队伍的专业能力非常强,对经济管理有充足的认识。例如,在财务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计量管理、仓库管理以及质量管理等多个环节中,都需要确保信息数据的客观性、完整性与真实性,这也间接要求管理队伍的高素质。与此同时,信息化在经济管理当中的应用也可以体现在绩效、考核方面。通过信息化的绩效考核,除了常态的数据分析以外,还可以对一些动态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例如员工工作的精力、销售人员的销售能力成长等,从而让企业更好地去评估员工,推动企业长远发展。

2.4 强化企业运行中各项环节的技术应用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发恶化,企业的生存压力不断提升,企业从生产到销售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非常明显的影响企业的成本效益,企业的运行必须有效融合成本的效益与生产和销售等,从而实现最大化经济收益。借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对产品从生产到销售进行合理性、统一性的规划和分析,并为企业提供一个较为完善的数据分析库,从而更加全面地分析企业各个运行环节中的信息,为管理者与决策者提供更加有力的数据支撑。在企业运行中,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例如在销售环节中,可以让销售部门更加有效地分析产品的销售倾向,尤其是消费者的特点,从而更加针对性地进行销售。再例如,在产品的生产环节当中,生产部门可以根据销售部门的销售信息,尤其是热销产品,可以针对性地提升热销产品的销量,同时也可以根据售后部门所提供的反馈信息,针对性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促使企业的各个部门实现协调发展,共同决策,完善信息决策,规避更多的经济损失与风险,从而实现信息化经济管理。

3 经济管理中的信息化

3.1 实现统一化信息准备与提供

在经济管理当中,一般情况下信息的准备与提供工作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如果是人为的采集与提供其误差必然更大。对此,在应用信息化基础上,信息的准备与提供的管理工作是由信息化技术一手完成,其能够实现统一性的信息准备和管理,并且能够在准备过程中就对数据进行全面性分析,从而确保数据本身的准确性,排除在数据信息准备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误差和人为失误。

3.2 应用信息技术对数据分析实现预测管理

在市场经济影响之下,市场当中的供需关系一直在发生改变,如果企业对市场供需关系的掌握不及时,不仅会导致企业的战略发展与市场需求不符合,还会导致企业的经济利益严重下滑。借助信息化管理,能够随时保障数据分析的及时性与准确性,能够及时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经济的改变情况,从而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一定程度的预测帮助作用。与此同时,除了未来经济的预测,还可以实现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帮助。对于企业或个人而言,信息化技术有着非常明显的应用意义,是规划市场战略的重要决策因素之一。通过对经济管理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能够对企业的各个管理环节进行分析,从而提升经济的分析能力,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

3.3 实现成本与效率的计算

提供和生产是市场行为中最为基础的两项,在提供方面主要是指产品的销售、供给方向,在生产方面则是生产产品的依据与市场需求等,这两项因素都会导致企业的效益与成本受到严重的影响。对此,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一个更加合理,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生产、销售风险,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生产资源的配置、销售资源的分配等,促使企业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化经济效益。

3.4 管理决策数据化

在经济管理当中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对于企业的管理者与决策者而言,可以实现管理、决策的更加全面性与合理性,可以在管理、决策之前对整个企业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并且一些信息化技术可以通过某种分析方式,分析经济管理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并对管理者、决策者提供相应的建议。由此可见,信息化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保障经济管理本身的实用性与准确性,对于企业、单位而言有着显著的应用意义。

4 结 论

综上所述,伴随着科技的持续发展,市场经济的影响越发明显,经济管理对于企业、个人而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运行和个人的经济管理质量。对此,经济管理当中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让经济管理更加有效,更加符合被管理者的需求,从而实现更加显著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朱铁一.浅谈区域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J].信息化建设,2005(5):17-19.

[2]李睿.论有序度、信息化与经济管理[J].情报杂志,2003(2):42-43,45.

[3]孙灵娜.信息化管理在经济管理中的实践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21):70.

[4]曹淼孙.信息化时代环境下经济管理框架重述[J].商业经济研究,2016(7):119-121.

作者:刘晶

信息化经济管理论文 篇2: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运用信息化设备,增强农业经济管理的效率。第二部分是,我国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运用信息化设备,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均衡。第三部分是,虽然国家在农业问题上扶持力度大,支持广,重视程度深,但還是面临一系列问题。运用信息化设备,增强农业经济管理的规范性。第四部分是运用信息化设备,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第四部分是,农业管理体系供应链长,系统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整个体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运用信息化设备,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应用

农业自古以来是中国经济的重中之重,是我国的基础产业,经济支柱之一,对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十分关键的促进作用。但是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效率较低、发展不均衡、管理不规范,创新力度不够的问题,并且我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小农经济”的农业发展模式,也使得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面临着诸多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信息化可以激发农村活力,促进农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1 农业经济管理中信息化应用的基本内容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农业教育,作为培养高质量农业人才的根本途径,只有将农业教育与信息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够增强农业教育的专业性,培养出实践能力较强的农业人才,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其次是农业生产要素信息化,农业生产要素的类别众多,包括自然环境要素等,通俗来讲,只要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都可以被成为农业生产要素,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要素的精准把控,为实际生产过程中农业从业人员提供决策依据,从而促进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带动农业经济发展。

2 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面临的困境难题

2.1 信息化意识淡薄,信息化基础薄弱

随着互联网络的迅速普及,我国基本实现了网络全覆盖,但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却依然存在没有被网络覆盖的情况,而农业发展较为较为的地区往往是偏远的农村或城市郊区,因而,就可能出现农业从业人员运用信息化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的情况。此外,即便实现了偏远地区网络全覆盖,当前大部分农业从业人员是老人,农村地区的多数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谋求更好的发展出路,但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较为逐渐下降,他们通常不了解新兴的信息技术,即便有所听闻,也很难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

2.2 农村缺乏网络技术人才,信息基础工作水平低

有权威研究结果显示,既能够掌握信息化技术,又能够熟悉农业技术的人才,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十分短缺,而更多的是,对于网络技术一知半解的人,他们通常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靠自学以及其他途径了解到与信息化相关的知识内容,无法赋能农业生产。此外,还存在一部分人,即使掌握体系完整的信息化技术,但却脱离农业生产,无法将二者很好的融合,不仅高质量农业生产工作无法开展,这一部分人在农村,甚至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而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学习农业信息管理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少之又少,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农村网络技术人才匮乏的问题始终无法有效解决。

2.3 农资市场的影响

通常而言,城区的农资市场往往较为集中,多存在于城市居民的居住区,但由于乡镇居民居住较为分散,农业种植范围广泛,因此农资市场也较为分散,无法及时实现不同农户之间的互联互通,就不能实时了解农产品价格浮动,面对农产品种植、售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无法有效寻求周围农户以及相关部门的援助。此外,由于农资市场的品种多样,来源渠道较为广泛,既包括我国本土的化肥、种子,也可能有进口的农作物品种,这些国外进口的农资品种在使用或种植过程中,可能会与我国的土壤、天气、降水等自然环境条件不相适应,而出现农业生产产量较少的结果,给农业从业人员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农业人员因信息化技术掌握不足,无法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在农业资源购入时存在较多隐患。

3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3.1 运用信息化设备,增强农业经济管理的效率

根据权威数据显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具体数据为:2015年我国农业农作物耕种收综合及细化率为63%;2016年我国农业农作物耕种收综合及细化率为65%;2017年我国农业农作物耕种收综合及细化率为66%;2018年我国农业农作物耕种收综合及细化率为67%;2019年我国农业农作物耕种收综合及细化率为69%;2020年我国农业农作物耕种收综合及细化率为70%;传统的农业经济生产力低下,效率较低,农业从业人员从业素质较低,从而对农业经济发展,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阻碍。信息化设备在农业经济中的运用大大解放了劳动力,可以帮助劳动力从产值较低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改善农民生活;也有利于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可以修正土地,更改土地大小,减少土地撂荒现象,改善土壤性质[1]。

运用机械化设备,播种率与人工相比提高了五倍,土地开垦速度是原来总量的两倍。信息化设备不仅在种植过程中,有较大的作用,在培育良种,农业产品销售方面也有出色的表现。信息化设备可以设定具体的指标,收集种植数据精准筛选良种,从根源上提高开花率、结果率,从而提高生产率。也可以搭建农作物信息化平台,可以监控作物生长情况,实施监管,精确浇水、施肥、除草等干预农业生产的时间节点,减少虫害、旱涝等因素对农业生产产量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丰收。农业产品交易后,可以为农民搭建信息交易平台,实现农产品直接从土地到餐桌,缩短供应链,减少中间环节,节约人力成本、时间成本、运输成本,一方面既可以扩大农民的利益收入,实现助农、扶农、富农;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新鲜、便宜、物美价廉、产地可追溯、质量有保障的农业产品。还可以促进多元种植,发展技术要求较高的经济作物,例如枸杞、芍药、树莓等。还可以搭建农业信息化平台,构建数据库,与其他地区的从业人员资源共享;

3.2 运用信息化设备,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均衡

农业经济管理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包括农业种植,农业产品加工,农业产品销售等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协调运作的问题,对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也有重要的作用。而农业经济管理在我国不同区域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在东部发达省份,一些农田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而在西部某些地区,还在使用原始的耕种,生产效率低,粗放式种植,资源浪费严重。引入农业科技和农产品种植技术,实现农业产品深加工才能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很好的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2]。

信息化可以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对粮食等产品进行深加工,加大扶持力度,并且利用微博、微信、直播、淘宝等流量平台加大对特色产品的选出力度,扩大销售的范围和渠道,扩大影响力,实现产业化发展,加大农业产品竞争力。搭建农业产品交易平台,可以缓解农业产品信息不对称,提高农业产品的竞争力发展生态农业,解决区域性滞销的问题,克服运输困难,以及季节性带来的销售旺季短的问题。搭建共享数据库,实现跨区域应用,可以向优秀地区学习先进、科学的管理经验、了解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树立科技示范点、模范区,对落后地区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工作,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打造组织服务体系,为农民与先进的从业人员,学者沟通创造机会,共享发展成果。“生态兴则文明兴”,利用信息化打造生态农业,减少农业碳排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3]。

3.3 运用信息化设备,增强农业经济管理的规范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权威数据显示,2005年农业产值为21806.7亿元,占国内当年GDP的11.6%,2010年农业产值为38430.8亿元,占国内当年GDP的9.3%;2016年农业产值为60139.2亿元,占国内当年GDP的8.1%;2019年农业产值为70466.7亿元,占国内当年GDP的7.1%。尽管农业产值一直在稳步上升,但在GDP中所占比重却逐步下降。近年来,虽然国家在农业、农民、农村问题上扶持力度大,支持范围广,重视程度深,但还是面临一系列问题。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产品的质量有所上升,但农业产品存在供给需求错位,资源错配的问题。以及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环节不够精细,为了追求盲目高产,一味的滥用化肥、导致农残含量超标,危害消费者的健康。除此之外,当前农业产品消费市场消费升级的趋势明显,目前市面上的农业产品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原因在于农业产品加工环节少,没有实现深加工。农业产品深加工可以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挖掘农业产品的潜力,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举例而言,农业信息化设备的发展,为增强农业经济的规范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乡村振興的大背景下,搭建农业产品交易平台,实现农业从业人员与消费者的直接对接,可以有效缓解农业产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农业产品的竞争力,发展生态农业,解决区域性滞销及季节性带来的销售旺季短问题;也可以通过信息化科学监管,缓解农药滥用的问题,做到精准施肥,缓解过度开发和经济污染问题。从人才培养角度考虑,目前我国农民普遍存在科学文化水平有限的问题,信息化可以为农民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一方面农民可以学习科学的种植方法和理念,另一方面也方便不同区域的农民实时进行沟通交流,从而使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甚至能够与国际化接轨。在当前农产品市场上,同类产品很多,对农产品,农业资源的挖掘不够,农产品附加价值低,没有很好的挖掘市场需求,应定期组织学习,传递信息。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卫星监测技术等对农田情况进行监督管理,通过网络技术分析出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以及水肥状况等,实现种植过程全方位监控、精细化管理[4]。

3.4 运用信息化设备,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

农业管理体系供应链长,系统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整个体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信息化过程可以帮助农业管理进行系统优化,也有助于帮助农业管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011年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为1.79万元/人;2016年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为2.96万元/人;以山西省这一农业大省为例,2011年山西省农业劳动生产率为0.99万元每人;2016年山西省农业劳动生产率为1.17万元每人;这其中的突破离不开农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创新[5]。

2020年农业产值为78466.7亿元,在农业产品交易方面,可以就创新交易模式,举例而言,消费者可以通过“认领的”方式“领养”一颗果树,追踪果树从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并且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从而实现种植过程、消费过程的公开透明,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提高农业产品质量,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也能够增加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此外,也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和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如农业和旅游业、农业和教育行业等,当前迅速发展的“农家乐”“生态游”“研学游”等新的旅游模式就是很好的示范,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压力逐渐增大,身体机能也会出现一系列变化,“康养游”也会是新的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方向。搭建农业创新平台,与学校、公司合作,产业、学业、研究相结合,更好的促进农业的进步。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很火的直播带货模式,利用农业创新平台,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善购物方式,打开农产品销售道路等。

4 结语

农业对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农业经济管理中,仍存在众多难题,需要探索和解决,因此,我们要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以及管理手段,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打造现代农业,实现区域差异化发展的同时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为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提供新机遇,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杨建芹.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实践[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28):34-35.

[2] 杨芳.新形势下优化农村财务管理助推农业经济发展研究[J].农家参谋,2021(16):108-109.

[3] 马叆琳.农业高等教育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机理——评《农业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21,40(8):150.

[4] 许必莉.试析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5(14):19.

[5] 王玲.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商情,2020(16):212.

作者:林燕芬

信息化经济管理论文 篇3: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我国当前农业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在剖析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内容和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 信息化应用

信息化、市场化是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的必然要求。信息化作为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的基础,对于实施农业市场化指导,加快农业科技应用,提高农业人口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缩小我国城乡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内容和意义

1.1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内容

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作为资源的价值,开始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对于现代农业经济管理而言,有效信息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产生和高效传播,对于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具有促进作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包含的内容较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科技及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而农业科技只有在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以后,才能发挥作用,与传统的媒介相比,现代信息化技术为农业科技的传播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农业科技得到广泛应用的重要标志是全国农业从业人口素质的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利用开放的专业平台,通过多媒体技术对广大农业人口开展专业教育,将最新的农业技术和理论直接用于生产,以达到提高农业生产力的目标。(2)农业生产要素的信息化。由于植物生长的特殊性,农业生产不同于工业等生产方式,其生产表现为土地、水、日照、肥料等各个生产要素的综合作用。充分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对各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生产要素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大数据资料,用以指导农业生产,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比传统经验更为有效的科学生产方案,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的改革和创新。(3)农产品交易的信息化。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农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将农产品作为商品交换,在交换中实现农产品的价值。据此,农产品交易的市场信息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它可以直接指导农产品生产,为生产及时提供准确信息,按需生产,不至于出现农产品大量过剩,造成浪费和损失。传统的农产品交易信息由于在信息收集、处理和传播手段上的局限,出现信息失真、不及时的情况较为常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更好发挥信息对农业生产的导向和指导作用。

1.2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首先,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于科技含量低,传统农业无法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方式落后,传统农业对现代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应用不够,生产效率低,对于气候等因素的依赖性强;二是管理落后,传统农业采取的是粗放式管理,对于农业科技信息和经济信息的传播和利用不足,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的要求。随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开展,我国农业将会向科技化和知识化转变,最先进的农业生产理论和生产技术将会及时应用到农业生产之中,农业生产管理模式也将发生巨大改变。

其次,完善农业服务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随着农业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包括农产品供求、农产品物流运输、农产品网上销售等配套服务体系将得到快速完善,过去那种因为信息传播问题导致的农产品局部滞销或暴涨的现象将大幅减少,由此带来的资源浪费也会同步减轻。农业服务体系的建立,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通过农业信息的高效利用,越来越多农户将会与企业进行合作,最终形成企业化、集团化的农业生产,从农业生产到销售,建成一体化的产品供销模式。

最后,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业增收。长期以来,由于生产方式落后,作为我国农业生产主力军的农民在收入上一直偏低,城乡收入差距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瓶颈。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发展可以使农民在农产品生产和交换中更加及时和准确的掌握相关信息,包括最新的市场信息,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方式方法,正确选择优良品种和经济作物,提高农产品产量,增加经济收入。另外,在农业经济信息化的过程中,农民的自身素质和知识技能也得到了同步提高,特别是青年农民,在认识到信息化的作用以后,会更加自觉的去学习和运用现代信息通讯工具,更加关注和使用农业科技和市场信息。

2 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的策略和措施

2.1 政府重视,加大投入

据资料显示,我国2015年城镇常住人口达7.7亿,即使城镇人口达到全国总人数的半数以上,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人口也还有近6亿,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任务仍然非常繁重。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必须把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切入点,首先是加强重视,要把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落实,列入政府的阶段性工作计划,制定信息化工作目标,并保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其次,政府要加强领导,由地方政府一把手牵头,由农业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负责制定相关措施并认真落实,相关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做好统一规划和专业分工,制定好阶段性目标和任务,有计划的分批实施;最后,政府要围绕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总目标,加大人力、财力和物力支持,并确保资金到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政府才能广泛调动各种资源来保证其实施,所以政府在投入上一定要发挥主导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的专项资金,政府应该加强监督,以保证其专款专用。另外,政府还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个人、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鼓励大学生回农村创业。

2.2 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离不开服务体系的建设,必须按照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要求来全面建设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一是要逐步做到农村网络全覆盖,大力提高信息网络的应用水平。在农村网络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对经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加以区别,发达地区可以依托移动运营商,重点以商业化方式推进网络建设;对于落后地区,则必须先由政府主导,采取直接投资或补贴的方式来开展网络建设。同时,还要加大农业人口网络知识的普及,提高网络的使用效率。二是要建立农业科技、市场信息专业平臺,并向农业人口宣传,以提高其信息使用率,政府要出台政策,以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引导相关社会中介机构、企事业单位依托专业优势,建立农业科技或市场信息平台,定期收集、分类并整理相关信息,保证其实效性及完整性,为农业人口或相关单位提供报务。三是加强与实际工作对接,提高农业经济信息的实效性。例如,对于农业科技,不但要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中予以推介,更为重要的是,要开展这方面的实际工作,以保证越来越多的新科技能应用于实际生产,最终达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目的。

2.3 加大对农业人口的培训力度,提升农业人口素质

导致我国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业人口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对于现代信息化技术及相关知识难以掌握。基于此,加强农业人口特别是青年农业人口的培训力度,提升广大农业人口的文化水平,促进其信息化技术应用,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由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和吸引信息化专业人才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通过到农村进行定期定点授课、深入农业人口聚居地进行讲解等方式来提升农业人口的整体素质;二是开展远程教育,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手机等媒介,将网络知识和技术内容借助多媒体向农业人口定向传播,这种教育方式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而且学习人员还可以自主掌握时间,尤其适应偏远地区;三是分级教育,农业人口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在文化接受能力上的差异也较大,因此,要想达到预期目标,必须按照农业人口的年龄、教育程度、接受能力来分级,根据每个等级的人员特点来因材施教,逐步提高其文化水平,以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

2.4 将互联网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建立信息化管理农村示范基地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络的优势也开始显现,网络在信息采集、计算机处理与信息储存上的优势让传统的电视、广播等无法替代,但是在我国农村地区,电视广播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不少农业人口习惯于从这一类媒体接收信息,并且由于多年的投入,传统媒体的建设已经十分成熟,相对于新兴的互联网,其普及率要高很多。因此,即使是开展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也不宜摒弃传统媒体,相反作为新媒体和新媒介的补充,传统媒体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有机结合,建立信息化管理农村示范基地,是当前我国开展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的必然途径。政府在建立示范基础的过程中,要注意采取政府补贴、企业引领、项目融资、农民自筹等多种方式进行,在保证基地内农业人口拥有一定计算机及相关硬件的基础上,切实推广计算机及网络的信息化应用,避免走形式,要讓农民看到实际效果,从而自觉提高对农业信息化的积极性。

3 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作为我国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得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大人、财、物投入,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对农业人口的专题培训,将互联网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建立信息化管理农村示范基地,使我国农业经济管理逐步向信息化过渡,以农业生产方式的积极转变来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中福.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智能城市, 2016(11).

[2] 卢雯皎.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南方农业, 2016(21).

[3] 许必莉.试析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5(14).

[4] 李晓锋.浅谈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 2015(19).

[5] 徐素芬.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北京农业, 2015(15).

[6] 卢金玲.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浅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17).

[7] 王国新.浅谈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4(15).

[8] 刘静.浅谈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 2013(13).

作者:陈征

上一篇:生活化历史教学论文下一篇:企业新会计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