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化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医疗器械是医疗体系的重要资产,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非常必要。在医疗体系,医疗器械管理开始出现的新问题;而医疗体系也加大了对医疗器械的管理需求。但是,医疗器械的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主要的趋势,医疗体系的器械管理要在中国更好的发展,必须实现信息化管理,满足医疗体系的管理的需求。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医疗信息化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疗信息化管理论文 篇1: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中国健康医疗信息化与隐私化管理研究

【摘 要】区块链技术在国内发展日渐良好,越来越庞大的区块链应用也随之产生,同时作为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区块链在一定程度上,为数字化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应用医疗系统方面的技术也会日渐完善。本文主要以区块链技术在中国医疗信息化与隐私化管理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区块链,健康,中国医疗,隐私化

一、项目背景

(一)区块链技术的概念及技术特征

区块链技术起源于化名为“中本聪”的学者(或学者们)在2008年发表的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业界目前尚未形成公认的区块链定义。 区块链的实质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无需相互担保信任或第三方,而是通过数字加密技术/分布式共识算法、时间戳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在无需信任单个节点的情况下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可信任系统。

区块链技术具有四个主要的技术特征。分别是分布式,开放式,去信任化以及安全可信。去信任化是指区块链采用非对称密码学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同时借助分布式系统各节点的工作量证明等共识算法形成的强大算力来抵御外部攻击,保证区块链数据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二)区块链对于医疗健康领域背景以及走向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度推进,运用新时代信息技术赋能医疗卫生领域,推进卫生健康领域的技术创新,增强卫生健康治理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实现“十四五”期间医疗卫生领域战略目标意义重大。区块链是基于多种技术整合的新型应用模式,其本质上是一种由全网节点共同维护的分布式全局账本数据库,其去中心化、防篡改、可追溯、隐私保护的分散管理特性,为解决健康领域中数据存储和共享的安全性问题提供了路径。

当前区块链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颠覆性的方式向前发展。无论是国外的GEM、Philips公司还是国内的阿里健康都推出了基于区块链的健康管理项目,各国政府也纷纷重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积极推动区块链在医疗健康领域的运用,如何推动“区块链+”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不仅是拓展区块链技术应用的重要方向,更是实施数字化健康管理手段的迫切需要。

医疗机构正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对患者隐私信息的保密。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显得健康信息交易所(HIE)和全员人口数据库(APCD)已经跟不上时代。新的医疗记录共享模式正在诞生。区块链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健康病例

医疗方面,区块链最主要的应用是对个人医疗记录的保存,可以理解为区块链上的电子病历。用区块链技术来进行保存,就可以拥有个人医疗的历史数据,看病也好,对自己的健康做规划也好,就有历史数据可供使用,而这个数据真正的掌握者是患者自己,而不是某个医院或第三方机构。

(2)DNA钱包

基因和医疗数据能够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安全存储并且通过使用私人秘钥来获得,这将形成一个DNA钱包。这使得医疗健康服务商能够安全地分享和统计病人数据,帮助药企更有效率地研发药物。而这种模式也正在逐步建立起来。

(3)药品防伪

与编码防伪技术类似的是,对于运用区块链技术防伪的药品而言,在药品包装盒表面有一个可以被刮去的面,底下是一個特别的验证标签,这与区块链相互对照来确保药品的合法性。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在病人身份背景、往期病史、以及医疗支付情况的记录等方面,医疗数据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医疗数据可能是一个人最隐私的数据,但由于网络操作错误或者黑客攻击等问题,在过去这些个人隐私数据却存在着大规模泄露的情况,比如Anthem曾经泄露8000万病人和雇员记录,UCLA Health曾经泄露450万病人数据。《区块链:定义未来金融与经济新格局》一书中指出:使用区块链技术,医院、医生、患者、以及医药医疗器械公司等等相关各方都可以成为整个链条的一部分,从而降低人们之间的信任成本,减少医患纠纷和欺诈行为。将数据记录在区块链上,并使用相关的数字签名技术,只有当获得相关各方的许可的情况下,每个人的健康信息和医疗数据才能够被读取。这样,可以更好地规范患者健康数据的管理。

所以在区块链技术中,密码学算法能在中心化的环境中更好地保护病人的隐私,大幅度改善医疗治疗和医疗管理模式,降低医疗成本和风险。实现对信息价值的最大化使用。

二、有关区块链研究创新可预见的关键问题

2.1本身性能安全问题

性能安全问题仍是制约区块链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区块链的性能问题源于自身的体系架构,其中联盟链性能要明显优于公链性能,这与联盟链中节点数量和共识机制有关。由于分布式系统的共识机制、区块链底层协议以、网络传输协议以及区块链安全等因素,区块链性能还无法与传统中心化系统相媲美。

此外,区块链技术产生时间尚短,仍面临较多的安全隐患。一是区块链技术本身仍存在安全问题。二是区块链技术实现上仍存在大量安全漏洞。三是密钥管理存在隐患私钥是用户生成并保管的,没有第三方参与,一旦丢失便无法对账户的资产做任何操作。

2.2 医疗领域实践经验少,推广运行存在阻力

国内外目前尚无使用区块链技术的标准,在医学的推广和运营中存在许多问题。去中心化的特点对传统医疗管理机构有着很大的冲击,所以很多医疗机构会在应用区块链技术时持谨慎的态度,阻碍了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推广与应用。由于医疗行业中区块链技术的案例很少,专家和学者缺乏动力来促进和实施,因此应该加快速度培养区块链医疗的相关人才,形成不断学习新技术的良好氛围,强化区块链医疗技术的学习机制,使学习、掌握、深化区块链医疗技术成为常态。

2.3 数据存储空间问题

区块链数据库记录了每笔交易从当前到开始时的所有数据信息,因此需要下载、存储和更新从原始区块到当前区块的每个部分。越来越多的数据将以区块链的形式传递,从而增加了对区块链数据库存储空间的需求。当每个节点的数据完全同步时,开发区块链数据的存储容量要求成为一个主要问题,直接影响医疗部门更新数据,并且要求医生和患者实时收集数据。除了增加数据存储的可伸缩性和可承受性,还有另一种可能,区块链除了提供一个去中心化的存储系统以外,通过区块链也能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商业模式,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去中心化系统并不是由单的中心化机构构建的,而是由全球的存储矿工贡献自己的硬盘空间,大家一起去构建。

2.4 区块链概念认知程度有待深入

社会各界对区块链的看法不一,多数人对区块链的认识不足。一是大量民众对区块链的应用价值往往是一知半解将真正的区块链技术与比特币混淆,认为国家禁止了ICO、关闭了加密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就是否定了区块链技术,短时期内难以深刻理解和接受。二是国内的IT巨头企业、金融机构虽然纷纷布局区块链,但投入资源有限且主要应用于非核心业务领域,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三是部分地区政府对区块链的认知仍存在偏见,对区块链技术的安全问题、监管问题、含规问题仍没有清楚的认识,经济较发达地区对区块链发展仍处于观望态度,相关扶持政策和发展力度较为保守。

三、区块链研究相关创新内容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度推进,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推进健康医疗领域的技术创新,增强健康医疗治理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实现健康医疗领域战略目标意义重大。区块链是居于多技术整合的一种新型应用模式,本质是一种全局账本数据库,他为解决健康领域中数据存储和共享的安全性问题提供了路径,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中国健康医疗信息化与隐私化管理的研究。

3.1 信息化

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库,识别传播和记载信息的智能化网络,其最早运用于比特币,其核心技术是分布式技术,密码学共识机制和时间出,并且将这四个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他区块链技术能够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的新型的科技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更加精准的处理,从而能够助推医疗信息的升级与效率质量的提升问题,在医疗领域,病人信息是一个相对来说十分庞大的数据,与传统模式相比,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医疗信息方面,使得健康医疗的数据等方面更加信息化,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让数据信息化。

3.2 隐私化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和去性化等特点,能够不依赖第三方可信机构在陌生接点之间建立点对点的可信价值传递,并且随着区块链技术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其面临的隐私泄露问题很突出,相对于传统的中心化架构,区块链机制不依赖特定中心节点处理和存储数据,因此,能够避免集中式服务器单点崩溃和数据泄露的风险。区块链技术基本特点是链式结构,保证数据不可更改。而现代医学一直立足于医疗证据,以数据信任和安全为基础,区块链技术解决了可信的存证和不可更改存证,区块链在医疗领域中,数据信息的授权分发与安全传输的重点在于数据的权属认定以及由分发过程形成的数据所有者和使用者之间的信任,2018年曾有人提出了Med-PP模型,它由一个无许可区块链和一个许可的区块链组成,服务于管理用户的个人健康信息,形成了医疗数据链式保护机制,建立了一个安全高效的数据流通渠道,从而保证了隐私数据安全。

四、有关行业及市场前景

我国的医疗信息建设落后于发达国家,但由于我国大力推动医疗信息建设,因此发展速度非常快,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2010年,我国建立了国家和地方卫生信息平台,完善了5个应用系统,并创建了2个基本的公民电子健康记录和电子健康记录数据库。从目前发展来看,医疗信息化建设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医疗机构都是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开展与软件开发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相应的医疗信息系统,这就导致各医疗机构之间没有统一的信息交互接口,很难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形成信息孤岛,使得医院之间的转诊没有得到有效落实,造成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就医费用逐年上升,同时也限制了区域医疗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对于管理医疗数据非常重要。医院信息系统是一个使用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对医院进行数字化和现代化處理的综合系统,为每级别的管理 人员和部门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和决策支持。医院信息系统可以在医院管理临床医学、护理和健康保险等多层次和多部门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以推动医院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

五、总结

基于上述问题,我们对区块链在中国健康医疗信息化与隐私化管理研究方向进行

参考文献

[1] 中国计算机报. 赛迪(青岛)区块链研究院 ,2019,6 :第0008版.

[2]刘海英 .“大数据+区块链”共享经济发展研究——基于产业融合理论 [A] .内蒙古: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 ,2018 .

[3] 梅海涛,刘洁.区块链的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和政策建议 [A]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北京,2016 ,1 :TP393 .

[4]何波,王桂胜。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医疗管理信息化应用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06).

[5]倪培昆,区块链技术及其在医疗领域的价值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8(02).

[6]李剑峰,孙丽萍,杜慧江,区块链技术在医药行业的应用及问题与对策[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8(02)

作者:刘馨茹 肖菲 孙铭鸿

医疗信息化管理论文 篇2:

试论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

摘 要:医疗器械是医疗体系的重要资产,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非常必要。在医疗体系,医疗器械管理开始出现的新问题;而医疗体系也加大了对医疗器械的管理需求。但是,医疗器械的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主要的趋势,医疗体系的器械管理要在中国更好的发展,必须实现信息化管理,满足医疗体系的管理的需求。本文通过阐述医疗器械的信息化管理现状,进而分析了当前医疗器械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加强医疗器械的信息化管理。

关键词: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器械管理

在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兴起,已广泛的用于社会的医疗器械管理领域中去。医疗器械管理在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医疗器械的种类不断增加,开始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更好的用于实际管理中。对于医疗器械来说,精心的管理是必要的,如对超声、CT等大型器械的管理过程中,较好的应用到了数字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了器械的管理效率。通过对医疗器械的信息管理的研究,从而探索新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促进医疗器械管理的发展。

一、医疗器械的信化管理现状

(一)信息化管理的概念

一般来说,信息化管理指的是利用现代通信网络手段基于数据库技术,收集医疗器械的研究对象,在数据库中记录各种信息要素,系统结合不同的医疗器械特征,选择不同的类目记录,大大提高了器械管理工作效率和器械信息的收集进步。要求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的获取、传递、处理、再生等方法,更好的开发系统管理功能。信息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的智能工具,也被称为新的生产力,是智能与信息相结合的生产力。生产力作为重要的生产工具,具有网络信息自上而下的强大管理功能。可以大大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二)信息特征的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也受到很多行业的欢迎,实现了产业的创新与变革。可以说,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这是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易于医疗器械的管理、软件操作简单,可以使员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压力。第二,该软件具有很好的实用性。能够支持大数据量的记录,使用寿命长,且无磨损。对于医疗器械的管理软件,软件的安全是必要的,可较好的保证医疗器械数据管理系统的安全。

二、医疗器械信息管理问题

(一)信息管理意识比较薄弱

目前大型医疗器械信息管理系统、较多的用于企业和机构资产管理。对不同医疗器械管理机构,其管理重点是不同的。医疗体系的医疗器械管理是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医疗器械的信息管理意识薄弱,信息管理的应用还不够完善。除了医疗体系的医疗器械信息管理,在不同企业所实施医疗器械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各机构之间的医疗器械信息管理中仍然存在差异。还有,国内缺乏医疗器械信息管理规划。相应的信息管理指导很少,医疗器械信息管理的指导是非常不够的。

(二)信息系统的不完善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建设促进医疗器械管理的信息化,在信息的共享过程中,对医疗器械进行有效的信息管理。医疗器械不同的生产应用机构,使得医疗器械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难以实现信息共享,阻碍了不同时期的医疗器械管理。医疗体系信息管理系统,应该包括医疗器械的采购信息,以提高信息管理效率。

(三)缺乏信息人才

医疗器械的信息管理系統建设需要专业的信息化人才,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医疗器械的信息化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要合理分配管理人员,医疗器械信息管理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从事医疗器械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处理相关的系统信息,大大降低了医疗器械的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很多医疗体系没有设立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因为没有完善的信息管理,而只是简单的记录医疗器械信息,没有展开信息深入的分析工作,不符合标准的医疗器械中的数据不完整,大大的阻碍了医疗体系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也不符合医疗体系医疗器械的管理需求。

三、医疗器械信息管理的建议

(一)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的建设,需要注意的两个方面,首先是,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其次是建立医疗器械的数据库。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不仅要满足日常管理的要求,而且还需要具备其他的功能,例如,医疗器械要监测药物不良反应,进一步的提高数据库的相关信息,找出药物存在的副作用,并报告给主治医生。医疗器械的信息化管理是新的發展方向,需要进一步明确信息管理的内容,如在医疗机械的信息化管理,要进行不同层次的管理,包括医疗器械管理,器械库存管理,确保医疗器械良好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

(二)完善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满足医疗器械信息管理的需要,必须完善医疗管理相关的管理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错误,而且可以更好地改善医疗体系的管理现状,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精湛的医疗器械管理过程中,必须吸取国外的管理经验,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调控,建立完备信息管理系统,满足信息化管理的标准要求。

此外,相关工作人员也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遵守相关的信息管理规定,严格按照工作的要求与标准进行医疗器械的使用与保养,延长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加强质量信息管理

加强医疗器械的信息管理,必须发展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机制。首先,医疗器械的信息管理不仅需要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但也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管理。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专业的器械管理人才。管理过程中,使用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管理规定,负责医疗器械的信息收集。其次,要进行人才的培养,以提高人员素质。信息系统建设和使用,需要具备专业的数据库管理知识人才,通过专业技能的培训,才能满足医疗器械信息管理需要。

四、结语

医疗器械的种类和数量是衡量了医疗体系的医疗水平。如此的重要指标,必须在工作中,优化器械信息化管理。医疗器械信息管理过程中,要提高医疗器械的使用率,以避免器械闲置,加强相关信息的管理,提高员工的素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傅坚.浅析新形势下医疗体系医疗器械管理的信息化及系统化[J].中国医疗器械,2012(02).

作者简介:邵希涛(1984-),男,本科,研究方向:医药工程-医疗器械;孟焕锋(1977-),男,本科,研究方向:中药学。

作者:邵希涛 孟焕锋

医疗信息化管理论文 篇3:

智能仪表助力医疗废物信息化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医疗体系的逐步完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同时也带来了医疗废弃物产量不断增加,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以来,如何快速规范处置医疗废物成为医院重点工作!本文通过分析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医疗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医疗废物管理的注意事项,并提出做好医院医疗废物管理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医疗废物 智能仪表 信息化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地的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也在经历一次大考,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一环,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安全暂存、及时运输和集中无害处置成为保障疫情防控效果的另一个重要战场,也是筑牢疫情防控的另一个防线。面对如此局面,如何加强医疗废物有效监管,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是医院领导层应着重考虑的事情,决不能让医疗废物物成为病毒感染的载体,要做好这“最后一公里”工作,多措并举做好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坚决杜绝二次污染。

1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医疗废物管理不能放松

在疫情防控期间,医疗废物的处置备受关注,要求医院在医疗废物前端分类与暂存环节、收集与运输环节、处置环节等,均不得存在半点马虎。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多次研究完善,连续数月下发《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医疗机构废弃物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等通知,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废弃物管理是医疗机构管理和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方面,也是全社会开展垃圾分类和处理的重要内容。同时,2021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和生态环境部组织修订了《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03年),形成了《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21年版)》,进一步规范了医疗废物管理,促进了医疗废物的科学分类与处置[4]。

2 医疗废物管理情况存在问题分析

在日常管理中发现,医疗废物各环节仍存在诸多问题,且此类问题是动态存在的,如:

(1)个别医院诊疗区域的医疗废物收集箱设置不合理,缺少“污染区标识”,未明确标出污染区,且紧贴洗手池等清洁区或生活垃圾箱放置;个别医疗机构的医疗废弃物暂存处“两禁六防”警示标识不齐全或不规范。

(2)个别医院内医疗废物收集转运人员对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的扎口方式(如鹅颈式)及有效容积等内容掌握不清楚;部分医疗机构对废弃口罩投放不规范;部分医疗机构未配备压板及长柄持物钳等物品。

(3)《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5],按照《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30号)要求,输液涉及使用细胞毒性药物(如肿瘤化疗药物等)的输液瓶(袋)应当按照药物性医疗废物处理[6]。医院的医疗废物暂存处也设置了五类废物存放区域,但是在现场未见到药物性废物时,也未在记录上发现有少量药物性废物混入感染性废物标注的情况。此类问题暴露出医疗废物分类不清及记录不规范的情况。

(4)部分医院内医疗废物交接记录填写不规范,如:个别单位存在交接记录登记不全、漏登记的情况,未按照要求规范登记产生科室、名称、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经办人等信息。

(5)医院的医疗废物管理信息化程度不一,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医疗废物转运交接环节监管力度不足的问题。部分医院采用的还是人工记录方式,但是人工逐一记录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出现因人工统计错误导致收集数量与入库数量不等的问题,导致需要重新核对数量的费工现象,甚至还可能存在人为对记录进行修改的违规情况发生。同时,一旦发生医疗废物遗失等突发情况,无法及时有效掌握丢失的是哪里产生的、什么性质的医疗废物等情况,无法做到全流程可追溯管理。

3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的意见建议

(1)加强医院医疗废物管理的日常培训工作,提高医院的主体责任意识,提高工作人员院感防控意识。做好医院内的医疗废物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常态化培训工作;

(2)加强医院内院感防控管理,细化管理制度,从源头上规范自身管理,遏止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的情况发生;明确应急处置及手衛生要求,加强院感、总务、安全保卫等部门间联动,强化医疗废物管控。

(3)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对医疗废物的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的管控措施,大幅提升医疗废物的全流程监管能力。为此,医院可以借鉴兄弟单位、外省市先进经验,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的时候,采取多种方式,比如尝试与企业进行合作,招商引资,弥补资金缺口。

4智能仪表助力医疗废物信息化管理

疫情突发,医疗废物绝不允许出现流失的情况,但是光靠人力去称重核对,无疑增加了转运收集人员的工作量及风险,既给转运人员带来极大的风险,又增加了转运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数据统计有一定的延迟。同时因为监管不到位,还会有违规运输的现象发生。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医疗废物的管理疏漏将会严重影响疫情的防控工作。

当今互联网高度发达,本来繁琐的管理模式,通过引入互联网技术加上大数据分析,管理变得更加清晰和简单。目前,我国印发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置能力建设实施方案》中,已经明确提出“2021年底前,建立全国医疗废物信息化管理平台,覆盖医疗机构、医疗废物集中贮存点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实现信息互通共享”。而且已经有很多好的经验做法值得推广,比如利用智能仪表实现数据的自动检测。

4 结束语

医疗卫生服务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医院感染防控管理是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建设是大的趋势,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医疗废物全流程可追溯管理,不断促进医疗废物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进一步实现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81号)

作者:范佳乐

上一篇:分布式学习研究论文下一篇:实验室信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