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工程管理产类教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在社会经济水平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背景下,教育工作所涉及的科学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而就我国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来看,在教学改革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其专业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最为显著的就是建筑工程由于其工程规模大、难度高且环境复杂的特点,难以实现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而BIM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得这一不足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房地工程管理产类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房地工程管理产类教学论文 篇1:

《工程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研究与制定

摘要:

为规范全国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形成具有指导性的专业质量标准,教育部与住建部委托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学科专业指导委员编制《工程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经该委员会与全国数十所高校的共同努力,通过对国内高校的广泛调研、采纳新的国内外教改成果、征求企业、行业协会、主管部门的意见等步骤,结合国内高校办学实际情况,于2014年9月规范正式编制完成。规范由7个部分与3个附件组成,主要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基本教学条件和主要参考指标做出了规定。规范提出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应学习的基本理论、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以进一步对国内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指引。

关键词:工程管理;本科教学质量;专业规范

10052909(2015)02001506

中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规模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之后,已进入“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的新阶段[1]。教育部针对新的形势,提出转变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教育部要求各教学指导委员会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要求并结合各专业教学改革的成果,研制各专业的指导性专业规范。为规范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规定本科学生应学习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应用。2008年4月,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专指委”)根据住建部人事司与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安排,着手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以下简称《专业规范》)。《专业规范》作为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前后历经两届专指委,由重庆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等国内高等学校专业教师,历时6年,经5次全国范围内征求意见,9次重大修改,20余次局部及小规模修改,3次专题研讨性修改,1次审定性修改,于2014年9月最终定稿。

一、工程管理专业的沿革与现状

(一)工程管理专业的历史沿革

中国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最早起源于土木工程学科,主要研究领域为建筑工程施工的组织和管理。20世纪50年代,为适应中国大规模基本建设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1956年同济大学设置建筑工业经济与组织专业,西安建筑工程学院设置建筑工业经济组织与计划管理专业,学制五年[2]。这是中国在高等教育体系中首次将工程管理设置为独立的本科专业。

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体制改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迅速增长,建筑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也随之增加,国内部分高校相应恢复或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如1978年原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的建筑管理工程专业,1980年同济大学、原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原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的建筑经济与管理专业,1981年天津大学的基本建设管理工程专业等[2]。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随着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对外向型、复合型国际工程管理人才需求的增多,以及国内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部分高校开始增设国际工程管理、涉外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

199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建筑管理工程、基本建设管理工程、房地产经营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涉外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等专业整合并更名为工程管理专业,隶属管理学门类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2012年,教育部颁布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又将“工程管理”拆分为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造价、物业管理四个本科专业。

(二)工程管理专业现状

中国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经过30余年的快速发展,其招生规模已成为管理学门类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中第一大本科专业,土建类本科专业中仅次于土木工程专业的第二大本科专业。根据专指委统计,2007年全国高等学校中有311所设置了工程管理专业,2013年达到406所,在校学生总人数为15万人,毕业人数2.8万人,招生人数3.7万人。

为指导全国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原建设部于1989年成立了全国高等学校建筑管理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经两次更名,于2013年定名为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职能是促进工程管理专业、学科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专业教育质量;制定相关指导性教学文件;组织编写工程管理专业主干课程教材;协助制定工程管理专业教育评估标准;组织与国外高校相关专业开展教学与学术交流[3]。

1998年,原建设部于成立了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1999年开始实施工程管理专业(本科)评估工作。截至2013年底,全国已有33所高校工程管理专业通过了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本科)评估,占设置工程管理本科专业高校数量的7.5%。且通过评估的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学士学位实现了与英国特许建造学会(CIOB)、美国建设工程教育委员会(ACCE)的互认。

二、《专业规范》研制的指导思想

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必须结合当前中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发展的背景,分析产业人才结构,抓住产业发展的方向,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应在人才培养质量、师资培训、课程教材、实践基地、创新能力训练等多个方面推进教学改革,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

(一)满足行业与企业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

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经济仍将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建设行业人才需求巨大。同时,由于技术创新速度加快,各类工程在规模、技术、管理难度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局面,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符合国家建设要求,跟踪行业发展,是工程管理专业在教学改革与创新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

(二)适应分层次、多模式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

工程管理专业覆盖面广,涉及院校多,为更好地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和能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一线人才,提倡各高等学校结合自身条件和办学定位,在分层次、多模式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找准自身位置,分层竞争,特色发展。

(三)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统一

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应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适当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为载体,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论与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协调发展。

(四)保障新办专业的办学条件

新增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在师资建设、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方面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以满足办学条件的要求。

(五)加强国际合作

应以培养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国际化视野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专业能力为目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开展专业国际认证,提升中国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国际化水平。

三、《专业规范》研制的基本原则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专业规范》是对相关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底线和门槛”。但基本要求并不意味着就是低水平的要求,要充分考虑学科发展的前瞻性[4]。因此,《专业规范》的原则是多样化与规范性相统一、逐步拓宽专业口径、规范内容最小化、基本要求刚性化。

(一)多样化与规范性相统一原则

规范既坚持统一的专业规范标准,又留有可调整空间,允许各高等学校多样性办学,鼓励各高等学校办出特色,积极探索与实践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逐步拓宽专业口径原则

规范基于但不限于土木工程技术背景的工程管理专业来构建宽口径的专业核心知识体系。

(三)规范内容最小化原则

规范所设置的专业核心知识体系和实践体系占用总学时比例尽量少,尽可能降低学时学分要求,并提出学时或学分的控制范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各高校留够办学空间。

(四)基本要求刚性化原则

规范针对国内大多数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规定的教学内容标准和教学条件为基本要求,设置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应达到的基本标准与要求,各校在满足基本专业办学条件、教学内容要求的基础上,可根据专业特色建设和要求,配备相应的师资、实验室、图书及教学要求等。

四、《专业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学科基础

根据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工程管理专业属于管理学门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科专业,对应的一级学科门类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学科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主要支撑学科有土木工程以及经济学、法学等。专业的主要管理对象包括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铁道工程、地下建筑与隧道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矿山工程、水利工程、石油工程、电力工程等。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或其他工程领域的技术知识,掌握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具备较高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在土木工程或其他工程领域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毕业生可报考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国家执业资格,能够在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投资、房地产、造价咨询等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三)培养规格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应满足行业、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素质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的相关要求。其中,素质结构由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构成。能力结构包括综合专业能力与表达、信息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知识结构按照了解、熟悉、掌握三种程度划分。

(四)教学内容

1. 知识体系

工程管理专业的知识体系由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工具性知识、专业知识四部分构成。专业知识包括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级内容,是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最基本的教学内容。

专业知识由五个知识领域构成:土木工程或其他工程领域技术基础、管理学理论和方法、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法学理论和方法、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知识单元是阐述或解决某一知识领域中某一问题的概念、定理、方法等知识点的集合。知识单元在内容上独立完整。《专业规范》规定的179个知识单元和631个知识点,是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见表1)。

2.实践体系

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体系包括各类教学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实验、设计、专题讲座与专题研讨等环节(见表3)。实践体系分为实践领域、实践单元、知识与技能点三个层次。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发现、分析、研究、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3. 创新训练

创新能力训练与初步科研能力培养应贯穿整个本科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在专业知识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创新思维与研究方法的训练;在实践训练中通过实验、实习和设计,掌握创新方法与创新技能;同时提倡和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实践与课外学术研究活动,培养创新能力,如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相关专业或学科竞赛,学术性社团活动等。

(五)课程体系

《专业规范》要求基本学时1 958学时,自主设置542学时。《专业规范》在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具性知识体系中推荐课程21门,对应1052学时;在专业知识体系中推荐专业课程22门,对应906学时,推荐专业选修课程10门,对应304学时。在实践体系中安排实践环节12个,其中,基础实验推荐24学时,专业基础实验推荐26学时,专业实验推荐8学时,实习推荐9周,毕业设计(论文)推荐20周。课内教学、实践教学及自主设置学时数(周数)分布见表3。工程管理专业与工程技术、经济学、法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交叉学科特性,为避免知识单元的割裂,建议各高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应注重相关学科知识的融合,通过设置融合性课程等方式,有效整合课堂教学、实验、实习与设计等教学环节,形成完整、有效的课程体系。

(六)基本教学条件

规范对师资、教材、教学资料、实验室、实习基地、教学经费等办学条件提出的要求属于基本办学条件,旨在保证专业的基本办学质量。其中在师资方面,规范提出的承担教学任务、教学组织、队伍结构、主讲教师等方面的要求,是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评估标准》及国内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七)主要参考指标

鉴于各高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基础不同,教学管理模式和方法也不相同,《专业规范》规定以下主要参考指标,供各高等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1)本科学制:基本学制4年,实行学分制的高校可以适当调整为3~6年。

(2)四年制专业,总学分数不少于150~170学分,总学时控制在2 500学时左右。

(3)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20%。

五、结语

满足不断发展的工程建设人才需求,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同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与能力提高,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管理和技术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工程管理实践能力、工程管理创新能力,是《专业规范》的研制目的。《专业规范》是对所有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最低要求,并非最低水平的要求。对于有较长办学历史或专业特色的院校,各校可以在保证达到《专业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增加教学内容或提高教学要求,以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对于一些新办专业的高校,所定的要求并不低,甚至是比较高的,必须经过较大努力方能达到。同时,《专业规范》较以前的专业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更为强调实践环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并根据行业发展引入了信息化、可持续建设等知识单元,以对国内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指引。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EB/OL].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342/201301/xxgk_146673.html. 2012-3-1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核心课程及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EB/OL].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45/200703/20037.html. 2007-1-22.

Instructive professional norm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is a national quality standard to regulate the teaching of undergraduate and talent cultivation, gui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Construction assigned th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steering committee to make the norms. With the effort of the committee and seve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t was completed in September 2014 after extensive investigations which adopted new fruits of teaching research and different opinions. It contains seven sections and three attachments, which regulates engineering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from the discipline basis, the training target, the training standard, teaching contents, the course system and basic teaching conditions. It specifies basic theories, skills, and abilities which should be mastered by engineering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s. The instructive professional norms can be a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编辑梁远华)

作者:曾德珩 杨宇 任宏

房地工程管理产类教学论文 篇2: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中的推广分析

摘 要:在社会经济水平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背景下,教育工作所涉及的科学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而就我国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来看,在教学改革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其专业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最为显著的就是建筑工程由于其工程规模大、难度高且环境复杂的特点,难以实现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而BIM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得这一不足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推广

0 引 言

在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中所使用的BIM技术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新型应用技术,该技术引入我国已经有了十几年的时间,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逐渐取代了CAD技术在传统建筑领域中的地位,成为了目前建筑施工和设计所应用的主要技术。而在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该学科由于在建筑设计行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重点,同时人才培养也应该对BIM技术的引入重视起来。本文就BIM技術在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中的推广进行简要分析。

1 BIM的发展现状

就国际上一些发展中国家建筑行业的情况来看,BIM技术相关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先进的成果,并且积累了丰富的应用和实践经验,比如工程项目设计、建筑施工、建筑后期的维护和管理等都可以利用BIM技术辅助实现。由此可见,BIM技术在国外十分受重视并且技术水平较为成熟。而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学术界、民营企业、国企等建筑领域都在进行BIM技术的研究工作。而我国BIM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建筑行业主要在工程设计、培训机构、咨询公司方面应用BIM技术。BIM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也十分迅速,《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提出和发表,促进了BIM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的普及,其中明确指出以BIM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在“十二五期间”将会在建筑行业中得到普及,为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以及建筑信息模型等技术的应用提供便利,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标准建设。

2 BIM技术在高校的发展情况

“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健全教学体制机制,提高教学质量,在高等院校中全面落实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工程,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院校的建设与改革,予以大力的支持;明确课程的体系和教学的内容及方式,做好教学的实践、创新创业教育以及知识更新等工作,并全面落实教育改革工作,从而使新时期的人才具备足够的创新、创业、就业、实践等能力。”这是目前教育部下发的最新指示的主要内容。在这一背景下,“全国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BIM系列软件建筑信息模型大赛”于2010年和2011年先后在我国举办,分别由我国建设教育协会和四川西南交通大学承办。近年来,BIM技术逐渐被推广并应用到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中,2012年中国图学会面向全国的高等院校学生启动了BIM技能等级考试,并得到了高度重视,随后“全国第二届BIM大赛”在我国举办。与BIM技术相关的各大赛事的陆续举办,使BIM技术快速地融入到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中,其在提升我国的建筑行业价值的同时,也为我国高等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

3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中的推广

在我国的建筑设计行业中,建筑工程占据着及其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深受人们重视。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建筑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社会对其专业人才的极大需求使得建筑工程专业成为热门的专业之一,其常见的选修方向有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在众多的学科中,建筑工程专业的就业率和薪资水平名列前茅,社会的发展与建筑行业密不可分,因此,建筑工程专业成为众多高校都会开设的专业。

而在我国应用型大学建设的背景下,众多高校越来越重视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要求学生在具备扎实理论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并且具备与时代行业发展相一致的视野和思维。高校要求学生掌握建筑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建筑师的基本资格、建筑工程基本的研究和开发能力,使其毕业后能够胜任建筑工程行业的相关工作,比如规划、开发、设计、监理等方面的工作,最终成为一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

在当今的建筑领域中,BIM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逐渐提升,这为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等指明了新的方向。通常情况我国建筑工程专业主要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以及选修课。其中,建筑构造、力学原理、高数、美工、几何画法等是专业基础课;中外建筑史、建筑结构、物理、设计、结构、设备、城市规划、3D Max三维效果图制作、Auto CAD建筑制图等是专业主干课;城市景观、建筑法律规则等是选修课。而BIM技术对上述的课程而言都是极为适用的,其能够为教学提供有效的辅助,在创新传统教学技术和顺应行业发展的同时,能够更为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同时,BIM实训课等教学形式的开展,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果,推进教学和课程的改革工作。

4 BIM教学应用调查

前几年我国某BIM软件开发公司曾对江西省的多所高校进行了教学应用情况调查,掌握了较为详细的BIM教学软件的购买和使用数据。

这一BIM软件开发公司在全国所拥有的客户数量达到了14万以上,在江西省的教育软件市场也占据了极大比例。对江西省各高校的软件购买、应用情况调查,得到了以下数据:其中25.9%的高校购买了施工组织设计相关软件;而购买BIM软件的高校仅有一所,该校为江西理工大学,占了总数量的3.7%;其余的院校都只购买了造价应用部分。由江西省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全面的推广和应用,大多数院校对BIM教学软件的应用都局限在建筑造价类课程中,这表明当前我国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中的推广尚且处于起步阶段。

5 明确BIM软件应用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5.1 国内BIM软件开发技术欠成熟,限制了软件应用

BIM技术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将各种类型的工程几何数据和非几何数据存放在一个数据库中,并实现数据库的唯一性,从而为建筑工程各个专业和部门人员查询、调用数据提供便利。在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立过程中,由于复杂的建筑构造、多样化的施工方法和技术、多变的项目管理影响因素、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等原因,其工程信息参数的覆盖量极大,因此应以完备的信息数据库平台为基础,进行BIM专业软件的开发。

5.2 高校BIM应用性人才缺失

BIM专业应用人才、标准制定人才、技术教学人才、工具开发人才等四种人才是BIM人才需求的主要内容,其中覆盖面积最广泛、数量最多的是BIM专业应用人才,若要培养BIM专业应用人才则需依靠BIM技术教学,BIM技术教学才是满足社会对BIM专业应用人才需求的根本保障。建筑行业各个领域BIM技术应用和推广的逐渐深入,以及BIM人才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突出,使得BIM高端人才培养成为各个高校日益重视的工作。而想要真正将BIM落实到教学中,则具备专业应用能力的教育工作者不可缺少。而在实际的BIM技术实践教学中,最显著的不利因素就是BIM应用型人才的缺失,专业教师不具备足够的项目实践能力,在BIM实际应用方面能力不足,导致BIM实践教学难以顺利高效地开展。建筑工程的施工、造价、设计、项目决策、招投标等多种工作内容信息共同组成了BIM模型,因此,在BIM技术应用要求相关人才在工程设计、管理、施工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素质,并要求其具有一定的现场管理经验,BIM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对专业相关教师的依赖逐渐突显出来,其要求教专业相关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而我国建筑工程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其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有待进一步提高。

5.3 高校教学管理机制不完善

首先,现有高校的管理层对教师过分追求科研而忽视教学的现象缺乏足够的重视,对教师教学工作投入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缺少有效的管理机制,教学评估体系以及奖惩机制有待完善。采用教学科研课题方式组建BIM实践教学应用团队的过程中经费不足,限制了课题的质量和利用率。

6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专业教學中的推广策略

6.1 立足于当前,实现BIM技术教学应用的最大化

江西省高校进行的BIM软件的实践性教学调查显示,该省的大部分高校都选择购买造价类的BIM软件,使教学与工程实践主体更为贴近,从而让学生对建设项目未来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以及技术要求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虽然目前还无法完全实现对BIM技术的综合应用,但就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而言,其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BIM专业应用基本技能,因此,多样、灵活、时效是教学方式应该具备的几点特性,同时还应重视与软件开发、施工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课程体系的编排实现对实践教学效果的强化,在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促进学生社会工作的完成。就目前建筑工程专业教学现状来看,CAD课程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其不能完全被BIM课程所替代,因此,在独立开设BIM建模课程时,应将CAD课程作为基础。以某公司土建和安装建模软件为例,该软件不仅可以快速从三维设计软件Revit、ArchiCAD、MegiCAD、Tekla和二维设计软件PKPM、天正、浩辰软件中导入数据,建立三维模型,还能快速建立自己的三维模型,软件的兼容性可以有效节约不同课程在不同软件运用时的建模时间,提高教学效率,降低办学成本。因此,应结合BIM软件开发的实际情况,将专业基础BIM设置为独立的课程,实现BIM技术应用的最大化,使BIM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其价值。

6.2 积极打造BIM教学应用人才队伍

6.2.1 注重高校BIM技术的教学团队建设

在BIM技术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和引进复合型人才。合理控制教学团队的年龄结构,避免老龄化、青年化导致的教学困境,同时,将实现可持续的BIM技术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目标。

6.2.2 多渠道开展人才培养

在我国建筑工程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BIM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并且其在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中也逐渐得到重视,国家和各大建筑企业都对高校BIM技术研发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这对高校的BIM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是极为有利的。高校教学大部分采用了BIM技术,这主要受软件供应商与学校之间合作项目的推动。高校教学人才的培养不能仅局限于学校自身,为实践教学而教学,而应以实践为主,并且注重校企合作,通过将现有教学人员推入市场中锻炼,积累BIM专业实践能力的方式,培养合格的BIM专业教学人才。

6.3 建立有效的高校教学管理机制

由于BIM本身应用于教学的特性因素,在对建筑信息化模型输出信息进行处理和应用分析时,应结合专业特征、课程特点,并对建筑信息化模型下的数据资料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实现输出信息的实践性价值。这就要求BIM实践教学不能是个人、少数人的行为,而应该是整个专业教师团队共同完成的任务,这个任务的完成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财力。因此,加大项目经费投入,认真整合教学资源,建立具有多课程体系共性的BIM案例平台,其长期性和复杂性特点决定了其必须依托稳定、长期的高校教学管理机制。

7 结 论

BIM技术是建筑工程专业引入的新技术,相比于传统的CAD技术具备更多的优势,比如可视化、模拟性等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建筑工程的建设行为。而在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建筑工程施工规模大、难度高等特点,实践教学不足一直是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而BIM技术的推广可以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建筑工程模型的建立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且直观的实践教学环境,本文分析了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中的推广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为高校建筑工程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梅文浩.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J].住宅与房地产,2018(2):227.

[2] 董羽.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J].中国培训,2016(10):215.

[3] 黄黎敏,李薇.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中的推广研究 [J].时代教育,2015(11):155-156.

作者简介:潘益军(1974.03-),男,汉族,浙江东阳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建筑信息化、建筑CAD。

作者:潘益军

房地工程管理产类教学论文 篇3:

对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思考

摘 要:文章从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入手,指出了目前工程管理实践教学的发展方向:首先工程管理的实践教学必须面向工程实际;接着提出了项目法实践教学、综合实训教学方法,进而开展围绕工程类国家注册资格为主的课程实践;最后得出结论,即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有其自身固有的社会性,需要与社会发展和实际工程相结合。

关键词:实践教学 项目法 综合实训

工程管理专业自1998年在国家专业目录中出现后,全国已有300多所院校开设了这一专业,其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近年来,伴随着工程科技的进步和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在解决人类需求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中国工程管理教育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强工程管理实践,建立适应发展需要的工程管理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工程管理的本科课程涉及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教学计划均围绕上述需要安排。同时,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很强,课程设置与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贯彻工程管理的实践性本

质,是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面临的一大现实问题。

一、工程管理实践教学必须面向工程实际

工程管理实践教学必须面向工程实际。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工业发达国家高等工程管理教育和工业发展的经验。近年来,国内涉及工程管理领域的公司增加迅速,新的知识需求也随之增长,如项目管理公司、项目投资公司等的出现。工程项目的寿命周期也已扩展到全寿命周期的范围,包括了工程项目运营阶段和残值回收阶段。这些不同性质的公司管理以及扩展的项目管理范围都需要有新的知识和实践去支撑。这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思路有所更新与发展,更应面向工程实际,使学生在实践能力上,更适应工程市场的变化。而这恰恰是我国工程管理实践教育所欠缺的。

它突出反映在没有足够的工程管理实践训练,导致学生缺乏对工程管理在工程及工程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缺乏对现代工程所必须具备的有关经济、社会、交往等方面知识的了解;缺乏参与管理现代工程的初步能力和管理素质。

目前,工程管理实践教学中的案例很多来自书本或者有关的参考书,由于书本编写的案例或者是虚设的,或者虽然来自实际却已属于早年的项目,与现今的工程管理项目已有相当的差距,这极大地影响了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用人单位抱怨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中看不中用。

例如,我国香港特区利比建筑工料测量师有限公司负责人曾在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工程管理专业院(系)院长(系主任)第三次会议上指出:与香港相关专业毕业生相比,内地的毕业生技术基础能力相对较强,但造价、管理、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明显不够;造价专业知识存在不适应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需要,缺少对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系统认识的问题。实质就是实践能力达不到社会所需的要求。

因此,工程管理实践教学必须面向工程实际才能使学生真正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社会,才能深入了解工程管理的复杂性。

二、运用“项目法”,将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与工程项目运作各阶段所必须具备的相关基础知识结合起来

“项目法”即以真实项目为例,运用所学的某一专业理论知识来完成真实项目中的工程管理任务。项目的选择最好是近几年的,或者是正在实施的。

工程项目全寿命期分为七个阶段,即项目意向阶段、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施工阶段、项目保修阶段、项目投资回收阶段、项目残值评估阶段(图1)。各阶段上用到的知识均贯彻以工程技术为基础、以工程法律为依据、以工程经济为重点、以工程管理为核心的指导思想。“项目法”实践教学应与相关理论知识体系相结合。

以工程造价实践教学采用项目法为例:涉及的实践内容包括项目决策阶段所做的投资估算,它是制定融资方案、进行经济评价以及编制初步设计概算的依据。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投资概算,在施工图阶段进行施工图预算,施工过程中进行工程款结算,以及在竣工后进行工程项目决算。根据以上造价过程,可以在实践教学中给出一个真实项目,学生通过对该项目亲自动手计算进行各个阶段上的造价计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增强学生们实际项目造价计算的能力。

在工程管理实践教学中,如建设项目管理实践教学、施工技术实践教学、测量实践教学、合同管理实践教学、CAD设计实践教学等(如表1所示)都可以运用项目法,在实践教学中建立与理论教学的呼应,构建以增强学生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为目的的工程管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三、开展工程管理专业的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是指高年级的本科生以组为单位,对所提供的真实项目进行技术、经济、法律和管理方面的综合实践。每组同学根据自己未来选择的发展方向,与同组的其他同学一起完成实训任务。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综合地运用到真实项目中去,综合实训课题可以根据建设行业不同的参与方来设置,也可以根据学生未来的择业方向设置。如以参与方的不同来设置,可以针对施工企业、业主、工程咨询公司、监理公司等展开,详见表2。在综合实训环节,学生不仅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加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合作精神,在一个项目组团中,如何将自己的任务与其他成员的任务组合起来,共同完成一个总项目。在此过程中应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四、结合目前国家在工程执业资格认证方面的要求开展工程管理实践

我国目前与工程类有关的执业资格考试有很多,与工程管理教育培养方向相关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房地产评估师等。

这些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与工程管理专业可开设课程的知识内容可以相互对照,如表3所示,在实践教学安排上也可以有意识地围绕国家职业资格要求,使本科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就能对国家相应工程管理类执业资格要求从理论到实践都有所了解,培养大学生尽早适应社会的能力。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还处在一个探索和发展的阶段。各地、各校在基本围绕教育部专业目录建设要求下,纷纷结合社会需求和学校个性进行特色化的实践教学。这种多样化的态势,为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搞好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工程管理专业未来发展趋势,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工程管理的综合能力,为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有能力、敢创新、有思想的现代化工程管理人才。

[本文为2007年校级高教研究室课题:“工程管理实践教学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严伟.对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几点探讨.高等建筑教育,2004(2)

2. 宇德明.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3)

3. 黄伟.关于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研究.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工程管理系 浙江杭州 310000)

(责编:若佳)

作者:瞿 焱

上一篇:优秀学术著作管理论文下一篇:新闻媒体自由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