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单位科研探讨论文

2022-04-24

[摘要]市地级农业科研机构的科研工作从项目的选题、申报、立项、实施以及结题,直至最终的归档,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科研管理工作,重视和加强科研管理创新至关重要。从市地级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在实践探索的基礎上,对科研管理工作创新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对策。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农业科研单位科研探讨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业科研单位科研探讨论文 篇1:

基于农业科技创新的科研单位学科建设探讨

摘要

论述了农业科技创新与学科建设关系,初步提出了基于科技创新条件下学科建设创新思路、学科建设模式和学科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学科建设

Discussion o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n Institute Based on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WANG Nong

(Agri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stitut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Tianjin 300191)

Key words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基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农业科技创新是党和国家从全局高度提出的战略决策。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对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科技难题、提升农业产业化服务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学科建设是科技创新、实现现代院所建设的重要组成,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农业科研单位实现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同步发展进步有重要意义。

1 农业科技创新与科研单位学科建设关系

科研单位的学科建设不同于高校体系的学科建设,特别是农业科研单位的学科建设具有体系化、系统化、复杂化的特征,又具备农业科研的特殊性,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相互促进[1-3]。

1.1学科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和支柱

学科建设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知识创新系统的执行者[1],农业科研单位实施科技创新就是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通过系统化、体系化的建设,不断提高学科建设质量和水平,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为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撑力,提升解决农业生产遇到的科技问题能力。农业科研单位学科建设水平也是单位整体水平、科技创新能力以及研究特色的集中反映和体现,更是科研单位学术成就和科技创新不断凝结和沉淀、发展、提升的综合反映。学科作为学术交流的平台,形成和发展都遵循的是科学研究的内在规律,其核心是知识的发现和创新,这是促进单位实现和提升科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重要平台和支柱。

1.2学科是实现科技创新综合力量的凝结

[2-3]

学科建设是一个科研组织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集中体现了科研单位的科研方向、研究领域、项目配置、科研力量、科技创新平台以及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水平等方面,是实现科技创新综合力量的凝聚和提升。我国各级农业科研单位立足自身的工作实践,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积极开展农业科学研究工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农业科研成果,为顺利解决好“三农”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服务,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引领现代农业发展,解决好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科技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科技保障。据有关资料,到“十二五”末,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

1.3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4]

学科建设是实施科技创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基本保障。在实施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追踪和引领、促进学科发展的过程,重要(重大)科研项目的实施、重要科技成果的产出、重大科技问题的解决以及重大科技平台建设等等,都是促进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2基于科技创新条件下的学科建设创新思路

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学科建设必须突出引领科技创新的角色,必须在尊重传统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实现继承与发展、突破与创新。应对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和科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学科建设必须遵循高度融合、集群建设、明确方向、体现特色、凝练亮点、展显优势、纵深发展、横向兼合的原则和思路,推动人才、项目、平台等科技资源向学科集聚,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学科影响力[5]。

3 基于科技创新的学科建设模式[5-7]

3.1学科集群创新型

以集群模式,理清集群内部各领域学科建设的边界、内涵,实现相互补充发展,实现聚焦发展。学科集群内各个学科结构搭配合理,边界清晰,学科集群建设既尊重传统,又照顾现实,更重要的是放眼未来发展,学科建设更具有前瞻性、引领性。

3.2项目引导型

以项目研究推進学科纵深发展,以重大重点项目研究组装学科建设的空白,实现项目带动学科进步,学科促进项目研究发展,在学科建设中体现项目研究优势。

3.3平衡发展与重点突破型

在众多学科建设中选择平衡发展战略,相互兼顾,平衡均匀发展,又集中科技资源优势突出一个或几个学科创新亮点,形成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带动学科进步和发展。

3.4人才嵌入型

以人才培养或引进补充学科领域的空白,以人才研究优势展现学科发展、进步。

3.5合作协同创新型

在单位组织内部或者一个系统内部,各学科之间发展平衡,水平相当,各有特色,为了实现创新发展的共同目标,学科发展构架上相互铺垫、各有侧重、协作创新,实现共同发展。

4科技创新条件下学科建设的途径[3-5,7-9]

4.1推进以人才为核心的聚集战略

科研单位科技创新的核心是加强学科建设,突破口在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增强人才竞争力,发挥好人才在学科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加强学科团队的建设,以开放的视野,积极培养、引进和使用学科建设需要的高层人才,形成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学科团队建设群体,以学科为依托凝聚,加快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在学科建设中逐步形成人才聚集效应。

积极创新人才管理,改革现有人才人事管理方式方法,以学科建设为纽带,减少相同领域或者相关领域人才的消耗,实现人才共享。同时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倡导建设符合人才,特别是青年英才发展、成长的软环境以及创新团队文化建设,加强人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养成,加强学科团队人才梯队建设,形成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学科团队。

大力加强目标导向型的绩效管理改革,积极实施“一流人才、一流贡献、一流待遇”,建设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良好氛围。着眼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积极利用国内国外两个人才市场的资源,积极采取一些柔性政策,吸引国际上一些著名专家、学者进行讲学、开展合作研究等活动。

4.2推进以攻克跨学科的重大科技难题为桥梁的集成战略

学科建设是科研的前沿阵地,解决好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农业科技问题,是检验学科建设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等重要标志之一。由于农业行业的特殊性、复杂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了解决农业科技问题的难度、广度和深度,单一的学科发展难以妥善解决好上述问题,许多重大科技问题的解决、重要成果的产出都需要多学科联合协同创新,集成各个学科的科技资源优势,重点突破解决好重大科技难题,一方面以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各个学科建设展现度、深度、广度,另一方面在各个学科的协同创新、合作交流中提升科技创能力,第三不断提升学术和科技的竞争力,促进学科、科研等各项工作的不断发展进步。

4.3推进以科技平台建设为支撑的辅助战略

学科创新与发展离不开各类科技平台的支撑服务,要充分发挥好各类重点实验室、野外台站、实验基地等各种科技创新平台的功能,为学科发展、科学研究等提供辅助支撑。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也是增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重要保障,同时也要加强学科间、区域间各类实验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提高社会服务和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4.4推进以合作交流为基点的开放战略

科技创新离不开多样化的合作交流。在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跨学科跨国界的科学研究信息网络已经形成,加强农业科单位国内外同行间的交流合作,也是提升学科专业化、纵深化以及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扩大了人员的学术视野,特别是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更容易使科技人员以最简便的方式接触到学科最新的国际前沿动态,解决好学科发展的科技难题。实施学科提升、科技创新,必须要以开放、竞争的视野来追踪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真正把握好学科发展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许放,吕伟耀,程俊英.论高校学科建设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与作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1):27-31.

[2] 梁贤,林涛,麻小燕,等.关于加强农業科研学科建设的若干思考[J].广西农业科学,20014(1):1-4.

[3] 蔡金华,傅反生,张玉军.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学科建设[J].农业科技管理,2011,30(4):66-68.

[4] 柳世军,郭祯,童俊丽,等.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 2011,30(1):33-36.

[5] 王小虎,陆建中.农业科研院所学科特点与学科建设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 2013,31(1):6-8.

[6] 伍百州,秦大同.论学科建设的内涵、策略与措施[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134-137.

[7] 贾宝红,刘焕禄,刘耕春,等.论农业科研单位的学科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 2008,36(2):9793-9794.

[8] 马涛.对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 国家教育与行政学院学报, 2008(3):37-39.

[9] 霍文娟,宋治文,王建春.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能力[J].农业科技管理, 2007,26(1):6-8.

作者:王农

农业科研单位科研探讨论文 篇2:

市地级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要] 市地级农业科研机构的科研工作从项目的选题、申报、立项、实施以及结题,直至最终的归档,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科研管理工作,重视和加强科研管理创新至关重要。从市地级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在实践探索的基礎上,对科研管理工作创新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对策。

[关键词] 市地级农业科研单位现状;科研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对策探讨

21世纪农业科技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市地级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及科研管理水平却与农业科技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不相吻合,从一定意义上讲,科研管理水平制约了农业科研机构的快速发展。所以市地级农业科研机构的科研工作如何开展,科研管理机制如何创新,如何使科研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显得十分重要。

一、市地级农业科研机构发展现状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国家、省、市地三级农业科研体系,市地级重在应用技术开发与研究。目前,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共有1 100余所,市地级逾600所,占总数的55%左右。2005年,全国市地级农业科研单位从业人员计3.26万人,是全国农业科研人员总数9.56万人的34.1%;市地级农业科研经费总投入23.01亿元,约占全部的25%。从所占份额可以看出,市地级农业科研单位是我国农业科研的重要力量。农业科研的能力主要体现在科技成果的获奖等级和数量上。据统计,从1957—2007年,全国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科技发明奖4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08项。近6年来,6个国家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有5项由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获得;38个二等奖中,有24项由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获得。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省、市地三级农业科研单位共培育农作物新品种6000多个,其中有4000多个由市地级农业科研单位培育。市地级农业科研单位在农业生产前沿做出了大量科研与服务工作,对区域内农村经济发展起着强劲的科技支撑。然而,市地级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二、市地级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科研基础较薄弱,管理意识相对滞后

市地级农业科研单位因为地处基层,科研管理的基本理论与理念相对薄弱,科研管理人员的思维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滞后于时代潮流。

2.经费投入不足,管理体制较僵化

据统计,2000年,全国市地级以上农业科研机构经费收入中,政府财政补助(不含科技项目费)人均仅为1.14万元。2003年,我国农业科研投入仅占国家财政科技拨款总额的5.7%。市地级农业科研单位经费缺口较大,据资料显示,2005年,全年农业科研经费按人均经费计算,市地级7.05万元、国家级19.73万元、省级9.71万元,经费不足导致科研手段相对落后,基础设施陈旧。市地级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管理程序较混乱,管理人才素质不高。归根结底在于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体制比较僵化,没能从根本上进行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3.优势专业较少,科研队伍较薄弱

总体来说,市地级农业科研单位在各专业、各研究方向的研究力量上单薄且分散,难以形成有竞争力、有特色的专业群;科研队伍缺乏足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科研工作缺乏深度的积累和纵深发展;科研范围窄小,科研成果形式单一,大都是发表的论文。

三、对策探讨

市地级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正确认识、发掘这些特点是做好市地级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管理工作的关键,也是一个单位科研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

1.确立创新理念

(1)确立创新的理念。市地级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管理工作创新,理念的创新是前提。要从传统的科研管理理念和模式中解放出来,以科技创新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和目标,以科技创新服务未来,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市地级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管理工作创新的根本目标,是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科研管理工作要从制订规划、组织管理、基金资助、评价标准、激励机制等方面,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促进多出成果多出效益。

(2)确立协同攻关的理念。市地级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管理工作创新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将个体的、分散的科研力量集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有组织的科研,紧贴生产实际,加强科研攻关。科研管理部门必须牢固树立打造科研的特色是市地级农业科研单位科研发展的根本出路,是提高科研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2.建立创新的管理机制

科研管理必须打破原有的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的、适合市地级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管理创新机制,从宏观上对市地级农业科研单位科研活动进行调控,增加协调,强化服务,使市地级农业科研单位科研工作充满活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1)竞争机制创新。市地级农业科研单位科研工作中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队伍整合难、资源共享难。为此,提倡群体竞争、团队竞争,建立以合作为基础的新型竞争机制,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倡导竞争的同时强调合作,保证科研人员能加强联系与合作,促进其在相互联系的动态过程中形成合力。

(2)激励机制创新。市地级农业科研单位要制定适合本单位发展的激励机制的整体规划,使激励成为促进其科研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依托,并在整体规划的指导下,兼顾不同群体或个体的差异来进行激励。

(3)约束机制创新。约束机制的作用主要在于对科研行为的规范,无论是纵向课题、横向课题,还是对论文质量衡量上都必须进行约束,否则将给科研工作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给单位带来很大的损失。

(4)评价机制创新。评价机制的核心就是要建立公平、客观和准确的科研业绩评价体系,必须把科研成果的质与量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市地级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工作在质与量上达到统一。

3.建立高素质科研管理队伍

培养一批有才干的科研管理人员和建立相对稳定的科研管理队伍,应尽快使科研管理队伍知识化、专职化、高效化。

(1)科研管理工作者的自身观念要更新。科研管理人员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服务形式要避免常规的思维套路,摒弃陈旧落后的管理思想,树立创新意识。既了解本单位科研工作的目标与现状,又了解全国乃至世界科技发展的形势及国家的科技方针与政策,在管理工作中具备全局性和前瞻性的思想和观念。

(2)科研管理工作者的服务意识要到位。科研管理者要向以“协调、服务”为中心的工作模式转变,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观念。

(3)科研管理工作者的创新意识要超前。科研管理人员要改变仅凭直觉经验和感情因素支配的狭隘的、单一的思维方式,多角度、全方位、辨证地思考问题,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引导科技人才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领域取得突破。

(4)科研管理工作者的竞争意识要强烈。科研管理人员要有紧迫感,把握住市场、企业需求的脉搏,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全力以赴地投身于工作当中,保持旺盛的创新精神,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4.构建良好科研管理平台

市地级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管理工作创新,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以本单位的发展实际为依托,以科技工作相关政策法规为指引,清除科研管理过程中的政策盲点,为广大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决策咨询研究条件,改革绩效评价体系,完善科研服务体系,创新科研管理服务平台。

(1)领导高度重视是前提。领导要躬身下去,走到前面,为培养和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素质理清思路、创建体系、构建机制。只有领导重视科研,带头科研,营造重视科研、尊重科研人员的良好氛围,强化精神激励,提高科研人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才能调动广大科技人员从事科研的积极性。

(2)增加经费投入是保证。重视科研工作的一项指标就是经费的投入;同时鼓励科研人员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及其他有关部门的科研课题的立项,多渠道争取科研经费,保证配套经费足额到位,专项使用。科研经费有了保证,不但可以购买供科研用的设备、资料,还可实施有效的奖励措施,激励职工积极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3)人性化管理是基础。以“用好现有人才,稳住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凝聚社会各界人才”为原则,通过制定和实施科研发展规划,引导全体职工关注社会的需要,为科技人员提升科研素质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4)管理方法创新是保障。科研管理部门在日常管理中也应以资源共享、服务共享和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思路来考虑和安排,积极采用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实现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科研管理人员要大胆突破以往旧的束缚,思想上要超前,行动上要快捷,走出单位,走向市场,贴近社会需要,找准自身定位,勇于创新,勇于实践,并融科研于科技服务、科技产业开发管理中,“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让科研成为农业科技事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吴明瑜.科研管理工作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

[2]林萍.高校科研管理创新:问题与建设[J].怀化学院学报,2007(2):54

[3]郑存库.论专业化科研管理队伍建设[J].科技论坛,2003(4):11

[4]郑咏梅.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模式的建构[J].吉首大学学报,2008(4):125

[5]游兆彤,绍建成.新世纪农业科技管理队伍建设初探[J].农业科技管理,2004(4):34

[6]戴洪娟,白一光,蒋启东.浅谈农业科技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条件[J].农业科技管理,2006(4):78

[7]朱述钧,刘红锦,李国峰.农业科研项目实施管理的难点与对策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06(2):45

[8]王志革,许长庆,周宝新.浅谈新形势下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创新与发展[J].农业科技通讯,2008(6):26

作者:张义勇

农业科研单位科研探讨论文 篇3:

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析

[摘 要]作为国家第一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和国家发展的基础,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为此,国家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科技的发展,对农业科技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经费也逐年大幅增加,如何管好用好科研项目经费成为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许多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薄弱,在预算编制、沟通协调、监督管理、预算执行、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项目经费开支不合理甚至浪费,降低了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率。文章针对新形势下基层农业科研单位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项目经费管理

1 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加强项目经费管理的重要意义

科研项目经费是科研单位开展科技活动的物质保障,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通过加强项目经费的支出管理能够保证项目经费开支合法合理,杜绝违规使用项目经费现象的发生,确保每一笔项目经费都能真正用到科研工作中,提高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益。二是通过对科研项目经费实施全过程监管,能够保证科研工作顺利开展和实施,促进成果的产生及转化,保证科研事业健康发展。三是通过对科研项目经费进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能够提高单位的科研管理水平,增强单位自主创新能力。

2 基层农业科研单位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项目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准确,导致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出现偏差

基层农业科研单位项目预算编制不注重调查研究,忽视项目的实际支出需求,经费测算依据过于笼统、模糊、不够细化和明确。项目主持人对项目经费核算的相关科目、支出内容等的理解出现偏差导致预算编制不准确。

财务人员不了解项目实施的具体内容和实际需要,在预算编制中只能从财务角度对经费管理提出要求,很难针对经费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提出建议。

2.2 科研人员、科研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缺少协调和沟通

科研人员、科研管理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之间虽分工明确但沟通协调不够,信息反馈不及时、不完整。一方面财务人员不熟悉科研工作,也不了解科研项目进展状况,对项目预算执行全过程的管理、监督和指导不到位;另一方面,科研人员、科研管理人员对项目经费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不熟悉,不能及时掌握项目经费的财务支出情况,不利于规范项目经费支出、严格项目预算执行。

2.3 项目资金监督管理不到位,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严重脱节

部分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在项目经费预算执行中,经费实际支出与预算不符,出现有预算没有支出或者超预算支出的情况。虽然项目经费支出总额控制在预算控制的范围之内,但是很多具体支出的内容与实际项目预算的要求严重不符。

2.4 项目经费预算执行计划性差,部分单位项目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

科研人员在经费使用过程中缺乏计划性,造成项目结题验收时经费剩余过多,继而出现突击消费的问题,导致项目经费浪费。此外,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部分单位经费过多的用于劳务费、差旅费、燃料动力费等开支,而材料费、设备购置费的支出相对过少。

2.5 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经费列支范围没有明确规定

某些单位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直接引用法规条例,未能结合單位实际需求细化完善,缺乏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3 基层农业科研单位项目经费管理问题的对策

3.1 科学合理地编制项目预算

(1)编制项目预算要与科研工作过程相结合,以项目承担单位的基础和实际情况为依据,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项目经费预算是项目执行的依据,在项目经费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编制项目经费预算要结合科研项目实施方案,以科研工作实际需求为依据,按照规定的开支范围与开支标准,科学合理预测各项支出内容并按经济用途逐级细化分类,不能人为调低或调高项目预算中的支出内容,否则将导致项目实际支出偏离项目预算。

(2)项目负责人与财务人员要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共同做好预算编制工作。项目负责人要加强对项目经费管理知识的学习,熟悉项目经费相关财务管理要求,提升项目经费预算的准确性。财务人员要增加对科研过程、科研项目研究内容及项目经费需求、用途的了解。科研项目经费预算需要项目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共同编制,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总体发展规划和阶段性任务,提出总体预算方案,财务部门按照财务法规制度和预算编制要求,对总体预算方案的合理性、合规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评价,双方通过沟通协调达成一致目标,然后由财务部门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规定的支出范围和标准进一步细化分解各项支出内容,使项目经费预算既适应科研需求又符合财务规章制度要求。

3.2 建立科研人员、科研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的协调沟通机制

科研人员要加强对财经法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内部控制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了解项目执行的财务要求,根据项目经费预算和项目执行进度按月编制项目经费支出计划,严格按照项目预算核定的用途、范围和开支标准使用项目经费,从源头抓好项目经费的管理。

项目管理人员重点负责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监督检查课题实施执行情况和项目经费使用情况,配合财务人员做好项目经费管理的有关工作。

财务人员要加强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按照项目经费预算严格控制各项支出,全程监控项目经费执行过程,定期对预算执行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及时向科研人员通报项目经费的财务支出情况,使科研人员及时掌握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清楚经费使用进度与预算是否相符,确保项目预算的顺利执行。

3.3 建立项目经费信息管理系统,全程监督管理课题实施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

一是通过创新工作思路和管理技术手段,在单位内部建立项目经费管理平台,将项目经费预算、执行全过程及时在平台上公布,形成一个实时、动态的项目经费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项目的全流程管理,包括项目的申报、批复、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管理、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等过程的管理。以使科研人员随时掌握经费的使用情况,使项目领导、项目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对项目经费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有效解决项目经费预算执行过程中财务人员与课题组成员之间沟通脱节的问题,避免项目经费剩余或超支以及项目结束后再进行经费调账等问题,真正实现项目经费使用的过程管理。

二是建立从政策控制、过程控制到结果控制的支出控制机制。财务人员要严格审核每一笔项目支出是否符合财经法规规定,是否与实际项目的实施紧密相关,是否超出项目预算。要定期汇总分析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及时、准确、全面地向各部门反馈执行情况和有关问题,重要的项目随时跟踪汇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3.4 编制项目经费使用计划,建立预算执行支出进度考评制度,严格执行项目预算,杜绝不合理开支

根据项目经费预算和项目执行进度编制项目经费支出计划,按计划合理安排各项支出,特别是大额资金的使用,要做好支出管理和控制。项目负责人要定期通报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及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财务人员要定期对照预算指标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准确、全面地向各部门反馈执行情况和有关问题,督促指导各部门严格执行预算。

建立预算执行支出进度考评制度。预算执行支出进度考评是对单位内部各部门预算执行结果进行的考核检查与评价,单位要将预算执行的支出进度、支出金额、完成时间、完成质量作为考核评价指标,将预算执行考评结果与项目申报挂钩,对没有完成当年预算执行支出进度目标的项目组,应限制下一年度的项目申报。

单位要确保项目经费合法合规使用。一方面财务人员要认真审核每一笔课題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对不属于研究活动相关的支出、不符合财经法规制度的支出以及不符合经费开支范围与开支标准的支出不予报销,确保依法合规使用项目经费,确保项目经费使用与科学研究活动密切相关。另一方面经费使用要责任到人,增加经费使用人的压力,使其明白违规使用经费的后果,增强其合理合法使用科研项目经费的意识。

3.5 建立健全项目经费管理制度,确保项目经费安全高效使用

科研单位应根据国家出台的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结合本单位实际细化规范各项管理措施,制定具体的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内部流程并严格执行,加强制度宣讲和培训工作,消除经费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制度盲区,密切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明确细化材料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劳务费、咨询费报销规定,使其成为易于操作、便于理解、利于实施的制度规定。

4 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项目经费管理已成为科研单位内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其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单位科研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和实施,关系到单位的长远健康发展。因此,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应进一步提高项目经费管理意识,在预算编制、沟通协调、监督管理、预算执行、制度建设等方面加强管理,使单位项目经费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提高科研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提升单位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红花.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财政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探讨[J].中国农业会计,2015,(4):16-17.

[2]温法军.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商业现代化,2015,(12):155-157.

[3]林瑞琴. 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如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项目经费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2017,(3):106-107.

[4]黄琳.广西农业科研单位项目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15,(5):34-36.

[5]李莉. 论基层农业科研单位项目经费的有效管理 [J].中国农业会计,2013,(7):12-13.

作者:刘肖玲

上一篇:调查研究县农业信息化论文下一篇: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