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特色文化建设论文

2022-04-20

少先队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组织文化、阵地文化、活动文化和环境文化,在对少先队员的教育方面有着影响的一致性和非受迫性的优点。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农村特色文化建设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特色文化建设论文 篇1:

浅谈农村小学特色文化建设

摘要:随着均衡教育工作的逐渐推进,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在普遍推进中。如何建特色文化,办特色学校,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特色文化;建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富有,国家正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学校的房屋建筑比以前漂亮了,学校内的设备设施也逐渐现代化了,学校教师素质正通过各种形式学习、培训在提高,农村学校也在逐渐向城市里的学校靠拢,城乡之差正在缩小。这也是在落实均衡教育的工作要求。

要办好一所学校,让人民满意,这所学校应该有特色文化,才会有高的教育质量。学校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现在应均衡教育工作的要求,农村学校也在狠抓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绿化校园。校园里,教室里,厕所里,操场上,走廊上等学校处处都显现出文化氛围。看上去,学校的环境美了,在“形”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然而,身在这所学校工作和生活的人受到了多少教育,多大熏陶,他们的思想、言行,有多大变化,整个学校彰显出的团队精神和氛围,也就是在“魂”上又有多大变化,这是值得观察、期待和思考的。“形”的建设必须为“魂”的提升服务。

由于中国国情决定了农村小学因资金投入而造成了文化建设起步晚,底蕴薄。所以农村小学文化建设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定好位,不要去追求什么高大上,只要找到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且有特色的文化就好。那么如何根据自己的学校,因校而建,打造出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学校特色文化,办出特色学校呢?我认为应在一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首先,挖掘出学校文化的“魂”,也就是说,这所学校的文化建设,“文化”究竟是什么文化,要把它的内涵和外延明白而清晰地定义出来。我认为这个“文化”可以根据学校的历史和发展,结合着学校已有的文化,或是所在地的地域文化而定。比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所体现出的精神文化,地域形成与发展所产生的文化,当地人民生产与生活所形成的文化,这些文化都是有土有根有特色的,是接地气的文化,很容易在学校这块土地上生长繁盛的。当然,在挖掘学校文化的时候,应遵循这几个原则:

第一、政策性原则。就是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符合国家的人才培育的要求,符合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符合学校自身发展的要求。

第二、独立性原则。没有独立精神的校园文化无异于没有校园文化。学校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具体环境,进行具体的设计定位。

第三、可持续性原则。文化建设从有形的硬件建设到内化成人的思想,再物化成人的行为,这需要一个过程,这过程所需时间因校因事因人而异。它对人的发展,对学校的发展必须是可持续进行的。

第四、效益性原则:学校的文化建设是用来助推学校的发展,是用来培育人才的。所以学校的文化建设必须有益于学校的发展,人才的培育。

挖掘学校文化,定位学校文化,这第一步很重要,它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和效果。所以一定要多方征求意见,反复论证,最后才做出适合自身学校的“文化”决定。

其次,拟定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方案制定的好与否直接影响着文化建设的效果。因此,方案的拟定是很重要的。在拟定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主题性原则:学校的文化建设,从硬件看,表现的形式很多:草木、建筑、文字、画面、雕像等等;从类别上看,可分为:制度文化,校园文化,班级文化,走廊文化,厕所文化,厨房文化等等。不同的地方,用恰当的形式,宣传着不同的文化;从软件上看,就是要在不同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文化教育活动。这些零碎的、板块的文化必须有一个小的主题文化,各小的主题文化加叠在一起,就是学校拟定的文化。

第二、可操作性原则。所谓可操作性,指的是方案要具体,要细化。不仅是在时间上可操作,还要在资金、人员、制作、使用等诸多方面可实施才行。

第三、科学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整体工程,它涉及面广,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学校应精心统筹,科学规划,合理安排。

第四、艺术性原则。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有艺术眼光,要让学生通过学校的设施、氛围等,处处受到艺术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应努力做到外形、色彩和谐统一,给人以爽心悦目的感觉;学校文化活动的安排,也要融教育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努力使活动开展得新颖、活泼有趣,使校园文化对青少年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促使他们主动、热情、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操自然而然地得到陶冶,心灵在无形之中得到净化。

第五、直观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从硬件上讲,就是要让学校这块有限的地域和空间发挥无限的教育作用,做到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所以,文化建设中的每一个单位物体,直观性要强,师生一看就能读懂,从中受益。

第七、教育性原则。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首先必须突出教育性特点,时时、处处把握教育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潜在的导向功能。

第八、长期性原则。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在长期经营中形成的,其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因此,在设计上要从长远考虑,不要今建明毁,浪费教育资源。

最后是方案实施,这环节至关重要。再好的方案,如果执行不了,那也就是空谈。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个结合。

一、整体与局部的结合。在实施方案的时候,既要考虑文化建设的整体性,又要考虑各板块文化建设的局部性,要协同实施。

二、轻重的结合。文化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就建成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就要做到轻重缓急,先后排序,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

三、一致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因为文化建设过程的长期性,因此在建设过程当中除了坚持学校文化灵魂不变的一致性外,还要做到实施当中的为达成学校文化灵魂所遇事情的灵活性,这样才能使学校文化得以实现。

四、过程与效果的结合。学校文化建设最终是要落实到人与物共同彰显出的一种文化氛围,人文精神,起到引领和助推学校发展的灵魂的作用。因此在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注重它的效果性。只有这样,才能把学校文化建设落到实处,而不会变成仅是美化校园的代名词。

作者:李书明

农村特色文化建设论文 篇2:

农村少先队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少先队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组织文化、阵地文化、活动文化和环境文化,在对少先队员的教育方面有着影响的一致性和非受迫性的优点。张集小学地处庙山一隅,远离镇区,是一所地地道道的乡村小学,受地域及经济条件限制,少先队工作难以在规模及质量上和城区学校相比,但是,多年来,张集小学因地制宜,克服困难,以书香校园建设为突破口,形成了独特的少先队书香文化,不仅学校被仪征市授予首批特色校园荣誉,少先队工作也多次受到全国及省市各级表彰。

一、“我在社团中”,创设人人有岗的组织文化

很多农村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课堂上,孩子们死气沉沉,大部分同学“拒绝”参与课堂中的教与学双边互动。这既与单一而贫乏的农村家庭教育现状有关,更与单一而贫乏的农村校园教育生活现状有关。其实,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农村孩子一样具有“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天真活泼的一面,只是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孩子们的天性被压制。

张集小学少先队在长期的实践中,围绕书香校园文化的创设,先后成立了小浪花写作组、红领巾读书俱乐部、小叮当广播台、采风小记者站、《庙山风》编辑部等多个少先队小社团,最后整合上述各个社团和乡土资源,成立了庙山少儿文学院,形成了具有少先队特色的社团组织网络:庙山少儿文学院设社长、值日社长和总辅导员;下设11个部门,每个部门设部长和值日部长以及辅导员,在每个部门以下,还设有定期更换的部门干事,负责部门正常工作。这样,一个庙山少儿文学院就有上百个名目繁多的岗位,在不断轮替的岗位上,全校大部分少先队员几乎都能参与其中,感受这个特殊组织中的特殊的“岗位”。岗位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少先队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形成了少先队独有的组织文化。那些平时在班级中不爱说话的队员,往往能在特定的岗位中找到自我,并能以非常热情的态度参与到社团管理中来。在管理中,队员们能感受到读书活动、写作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读书实践活动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当少先队的组织生活能吸引大多数队员参与,并让他们在组织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少先队社团组织就会进发出炫目的文化魅力。

二、“我在活动中”,创设人人参与的活动文化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少先队工作往往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队室成了应付上级检查的各类临时功能室,队组织形同虚设,队活动仅限于纸面。因此,农村少先队活动必须立足现状,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这些活动首先要求易于操作,其次要让学生乐于参与,最后是活动效果要好。

基于这种认识,每学期学校在庙山少儿文学院这个平台上,结合实际精选学生乐于参与、覆盖面广的活动。而且,力争让每个活动都在队员脑海中留下愉快的记忆。例如,学校每学期都会举办一次跳蚤小书市,让队员们在图书的交易与共享中,既感受到全校互动的快乐,又能淘到自己心仪的图书。采风记者站的队员更加乐于参与他们的活动,每次活动前,他们都会在辅导员带领下认真选题,做好参观采访前的准备工作,然后兴高采烈地带上照相机等器材前往目的地。当然,最令广大少先队员们难忘的要数一年一度、为期一个多月的红领巾少儿读书节活动。读书节期间,孩子们在辅导员的带领下读自己喜爱的书,组织自己乐于参与的读书沙龙,开展读书专题辩论、演讲,最后在大规模的汇报表演中把读书节活动推向高潮。

农村孩子受家庭条件和朴素的家庭教育观的限制,平时很少参加课余活动。所以,在简单却有趣的书香活动中,每一个少先队员都能尽情参与,尽情享受活动的乐趣,直至常常把回忆这些耳熟能详的少先队活动当作自己小学生活中的最幸福的经历。这样的活动,就具有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三、“我在校园中”,创设人人感受的环境文化

一个有品味的学校是能“看”出来的,良好的校园环境能给身处其中的少先队员以美的享受,而精心打造的充满校本特色的文化环境体系更能在校本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成为一种育人的“文化磁场”,队员浸润其中,被熏陶,被感染,被默化。

学校为了打造书香校园特色,让每个生活在其中的少先队员都能因此沾染浓浓的书香气息,建构了以书香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环境体系。(如图)

这样,学校少先队员行走在充满书香氛围的校园中,瞻仰作家画像,欣赏经典美文,接受名著熏陶,学习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自然“腹有诗书气自华”。

四、“我在荣誉中”,创设人人争先的评价文化

少先队教育评价基于少先队员良好品质的形成、独特个性的彰显以及校本特色的发扬,它的多元化评价系统使得它少了许多教学评价的单一和选拔特点。学校在多年来的书香校园建设中,不断摸索,探求规范化、科学化的评价体系,从传统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文明班级的评价体系发展到以读书之星、读书小博士和小硕士、书香班级等为主的评价体系。具体说,学校将每一个读书活动的评价贯穿于过程当中,既注重过程也注重结果,让学生在每个阶段的读书热情都得到充分的保护和最大的激发。具体如下:

1.读书节期间的过程性管理评价体系

学校非常重视过程性评价,在读书节期间,利用“读书积分卡”及时记载大家的收获,更加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让每个班级都制订读书计划,并附有读书跟踪调查表,及时记录和评价学生的读书现状和读书效果。每周,均张榜公布本周读书先进人物。与此同时,学校还对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突出人物以喜报的形式汇报给家长,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自豪感和成功感。

2.特色雏鹰奖章评价体系

规范的红领巾社团又催生学校产生更具校本特色的评价体系。学校借用少先队规范的雏鹰争章达标评价体系,在传统的争章达标体系中,增设了具有学校书香特色的队员们都喜爱的小海豚、小茶犬特色奖章体系。

系列一:母章“读书之星章”“读书硕士章”“读书博士章”。

系列二:子章“读书章”“博览章”“藏书章”“采风章”“体验章”“才艺章”“小作家章”“爱心奖章”。

系列三:综合奖章“书香小队章”“书香中队章”“亲子共读章”“书香辅导员章”。

这样,依据一整套的评价体系形成独特的评价文化,绝大部分队员通过亲身参与庙山少儿文学院的书香实践活动,都能获得数量不等的雏鹰奖章,在独特的评价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功感,而那活泼可爱的小海豚和小茶犬形象也深深地留在了孩子们的记忆深处。

众所周知,农村少先队工作的确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如果广大农村辅导员能够基于对少先队工作的热爱,从无到有,形成学校少先队工作特色,创设独特的校园少先队文化,把创新做成常规,把常规做成习惯,最终形成根植于师生内心深处以及校园每一个角落的文化体系,就一定能感受到少先队工作的成功与快乐。

作者:牛立强

农村特色文化建设论文 篇3:

农村小学排球特色文化建设初探

谈起此话题,还得回到2015年7月的一次市运会排球比赛说起。那是我校接到学区通知组队代表学区参加县排球运动会。学校分管领导立即召开体育组会议布置安排任务,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加上本身就是农村学校体育组人员不齐,说白了就是一人,况且还是半路出家只是把体育作为爱好的我当时接过任务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没有办法,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硬着头皮上。赛后,在总结中,大家一致认为,除了训练队伍的基本功要扎实以外,基本功和心理素质等一切都不可小视,这项任务要常抓不懈,作为我校特色开展,练与赛不能脱节,于是开始了此次初探。

为此,经过几年的训练我们对我县部分农村学校排球队伍训练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任课教师对排球训练队伍组建的不重视。2、家长的支持度不高。3、学生的课业繁重。4、身体素质差。5、心理素质差。6、离家较远。7、装备不满足训练等。

造成这些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作为农村人口居多的我国,农村小学的排球运动队伍的训练,一直处在可有可无的状态,另通过分析参与排球竞技运动的现役运动员的成长经历和我国排球运动人才的交替不难发现,我国学校体育为排球运动发展输出的人才非常少,几乎所有的专业运动员都是通过体校和俱乐部体制培养,学校体育中,排球项目比重逐步减少,特别在农村小学,排球运动项目几乎没有开展,作为农村人口居多的我国,怎样在农村小学开展排球特色文化建设,对我国排球运动的开展和后备人才的培养必然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基于此,我们确立了《农村小学排球特色文化建设初探》这一课例进行研究。

一、指导思想

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素质教育发展 目标为指针,传承、弘扬我校排球特色,大胆探索+98和实践,丰富内涵,建设“以球促德、以球增智、以球健体、以球审美的校园排球文化,形成鲜明风格,提升办学品位,打造金坛市排球品牌。

二、创建目标与方向:

总体目标: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挥传统优势,谋求特色发展,传承、积淀、弘扬、升华我校排球特色。让体育与精神文化来构筑特色学校, 我们将采用分层推进、分步发展的战略,努力实现特色教育的新跨越。

三、创建策略与措施:

(一)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1、灵活组织开展好各类活动,在活动中促进特色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积极参加上级开展的各类活动比赛,争取高层面创出佳绩。

2、加强横向联系,与兄弟学校联盟,促进切磋交流,共同谋求发展。

3、使全校学生积极参与该行列,激发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4、围绕课题,开展好研讨活动。学校将申报特色学校创建课题,通过对学校办学特色进行科学论证、系统研究、反思调整,从而实现学校特色建设的目标。

5、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顽强的良好作风,树立高尚的体育道德。

( 二)拓展学校自身优势

学校特色的创建要有优势充分的学校特色项目,并达到水准使特色更加显著,形成传统才能以精带广,以局部带整体,推动学校特色的全面优化。排球是学校特色项目之一。我们将进一步拓展学校自身的优势,强化制度创特色、优化阵地创特色、深化活动创特色。

1、开发运用好潜在的优势资源。

师生、学校内在中发现、挖掘、组织和运用好校内资源。同时接纳、传承本地特色文化资源,为学校的排球特色发展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开辟广阔的的空间,打出学校特色的生长点。

2、创建好学校特色的校园环境氛围。利用学校网站,建立“排球特色专题栏目,扩大信息化建设阵营,唱响特色教育主旋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进程。我们将以网络为传媒,在信息输出的同时,我们更要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互动与交流中吸收、融合有效信息,促进特色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同时也将通过网络将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引发周边学校的冲动和拉动。 加强校园排球文化等物质文化环境的营造。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是学校特色的外在体现,是学校魅力和个性的体现。我们将通过橱窗、板报、校园广播站、媒体等宣传 阵地,将特有的无形之精神文化与有形之物质环境有机结合,发挥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使人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其独具特色的魅力。

四、对创建前景展望:

1、通过传统项目和特色建设,使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较好的排球运动基本技能,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激起浓郁兴趣,显露自己的个性、特长,并有相当学生在更高层次的比赛中展示自我,推荐自我。

2、培养一批学有所长的教师,发挥其骨干示范的作用。

3、形成一整套特色创建的宝贵资源、特色资源,在学校其他科目中乃至同类学校中能推广、借鉴、参考。相关实践经验与相关成果在有关刊物上发表。

4加大舆论宣传及校园、班级排球文化建设,以排球为核心的学校特色建设初具雏形。以排球文化精神主导校园文化的办学个性逐步鲜明。 学校特色的创建任重道远,是一项长期的发展过程,但我们相信:在各界同仁的关心与支持下,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我们全体师生將同舟共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将会走出一条切合我校实际的体育特色创建的新路子。

作者:丁志强

上一篇:廉政文化建设思考论文下一篇:能源经济发展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