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旅游咨询信息网络化论文

2022-04-29

引言隨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自然景观的欣赏,逐渐转向了以文化旅游为核心的深度旅游,把精神文化享受作为旅游的目的。常州位于长江之南,太湖之滨,处于长三角中心地带,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苏锡常都市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都市旅游咨询信息网络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都市旅游咨询信息网络化论文 篇1:

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初探

智能时代的到来催生了旅游市场对旅游信息化的更高层次需求,也为旅游业与信息技术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基础,“智慧旅游”应运而生。本文主要辨析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的内涵,分析智慧城市、智慧旅游城市、旅游城市的关系,并提出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路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正在经历着由规模扩大到效益提升、由数量增大到质量提高、由粗放经营到精细管理的产业提升阶段。然而,传统旅游信息传递不畅、信息共享水平低等问题凸显,与世界范围内旅游业电子化、网络化的趋势不能同步,也越来越难以满足旅游者日益增长的旅游信息服务需求。与此同时,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与发展,智能技术在全球迅速兴起,以云计算、物联网、4G通信技术及人工智能等应用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到来,人类社会正步入智能时代。智能时代的到来催生了旅游市场、旅游者对旅游信息化的更高层次需求,也为旅游业与信息技术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基础,“智慧旅游”应运而生。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旅游的提出源于“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理念。2008年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首先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指出“智慧地球”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与人交互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智慧城市(Smarter Cities)”是“智慧地球”从概念到实践,把设想落地到城市的举措。IBM在2009年8月发布的《智慧城市在中国》对“智慧城市”进行了定义。“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一种新型策略,即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其管辖的环境、公共事业、城市服务、本地产业发展中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地方政府在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职能的过程中的相关活动和需求,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市场监管、休息和娱乐环境。智慧城市是实现城市集约、绿色、和谐发展的必然途径,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2012年,中国工程院确立北京、西安、杭州、武汉及宁波为“中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同年,由神州数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武汉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航天科技控股集团和中国电信(微博)集团公司等18家单位共同发起的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二、智慧旅游城市的概念

在“智慧城市”建设和研究蓬勃开展的同时,2010年江苏率先提出“智慧旅游”,“智慧旅游”被写进了国家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年5月,国家旅游局确定了首批18个“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包括北京、成都、镇江等。

智慧旅游城市是在智慧城市的背景下,围绕旅游产业,综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城市现有信息化基础,融合先进的城市运营服务理念,建立广泛覆盖和深度互联的城市信息网络,对城市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旅游要素进行全面感知,并整合构建协同共享的城市信息平台,对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利用,从而为游客提供智能化旅游体验,为旅游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智能决策依据及手段,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智能信息资源及开放式信息应用平台的综合性城市(区域)信息化发展过程。

三、智慧城市、智慧旅游城市、旅游城市的关系

旅游城市一般具有良好的旅游资源、旅游产业较发达、在境内外旅游市场中占有一定地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旅游城市发展面临瓶颈,随着技术发展和信息产品使用日趋成熟,散客时代自助游不断发展,旅游市场对旅游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是旅游城市转型升级的途径之一,是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代表着城市转型的最新理念和方向。

智慧城市的建设为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是智慧城市理念在旅游领域中的应用。智慧城市解决了一系列“城市病”,建成一系列的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物流及智慧通信等,这些智慧城市构建起来的公共服务体系,可以为智慧旅游所利用,充分利用这些建设成果,搭建智慧旅游的支撑平台。

四、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路径

武汉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为九大项目,分别是智慧旅游云数据库建设、智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移动智能服务系统、旅游公共信息触摸屏自助服务系统、导游(领队)带团服务系统、智慧旅游视频监控中心建设、智慧旅游体验中心建设、武汉旅游一卡通项目建设、智慧旅游示范单位建设。成都市智慧旅游建设以建设“智慧漫城”为总体目标,依照三大体系:国际化智慧旅游城市支撑体系、“慢”生活智慧旅游支撑体系,智慧旅游枢纽城市支撑体系,结合营销、服务、管理三个维度展开全方位立体创新,形成一套完整的智慧旅游总体框架,以一中心(成都智慧旅游云数据中心)、一地图(成都旅游专属地图)、三平台(成都智慧立体公共服务平台、成都旅游管控平台、成都旅游行业孵化与电子商务平台)、五系统(旅游移动服务系统、行业监管系统、旅游咨询和投诉系统、全球整合营销与电子商务系统、虚拟旅游支撑系统)为重点。

在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实践中,各个城市各有特点,但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又有共性。要着重围绕旅游信息资源数据库、智慧旅游城市中央管理系统、旅游企业智慧化应用系统、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等项目。

针对当前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旅游信息资源数据库,实现旅游信息与其他信息的互通互联,帮助游客、企业和管理者快递、准确地查找和检索信息,促进信息共享,促进旅游信息规范化、标准化,促进产业的宏观调控和管理。

智慧旅游城市中央管理平台依托云计算存储、物联网综合性能,实现对环境、安全、交通、医疗、灾害等保障机制的协调,服务游客、服务市民、服务企业,突出政府管理思路、管理手段的智慧化。

推进智慧旅游企业的建设,建立和优化企业信息化管理、营销系统,实现网上咨询、预订、支付等功能。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以城市基础设施为依托,以各级旅游计算为枢纽,以旅游信息资源数据库为中枢,以智慧旅游计算产品应用为媒介,为旅游者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信息。借助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者获得信息更自主、更全面、更便捷、定制化更强。

智慧旅游城市是智慧城市与智慧旅游的结合,综合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手段,融合先进的城市运营管理思想,围绕旅游产业发展,结合城市现有的信息化基础,实现旅游城市转型升级。

作者:吴雪

都市旅游咨询信息网络化论文 篇2:

常州文化旅游品牌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


引言

隨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自然景观的欣赏,逐渐转向了以文化旅游为核心的深度旅游,把精神文化享受作为旅游的目的。常州位于长江之南,太湖之滨,处于长三角中心地带,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苏锡常都市圈。常州历史文化悠久,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历史文化名人荟萃,自古就有“八邑名都”“中吴要辅”之称,文化底蕴深厚,又有自己的特色,形成文脉、画脉、学脉、医脉等特色文化脉络体系。常州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丰富,但文化挖掘深度不够,与周边城市相比,文化薄弱、同质化竞争并存,旅游文化体系尚未形成。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其既能让游客感受到常州雅致的人文氛围,又能发现城市时尚现代的灵动气息,有利于常州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提高常州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一、发展信息化常州文化旅游平台的必要性

(一)提升常州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

在目前较为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树立一个优秀的城市旅游品牌是提升城市知名度、扩大城市影响力、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经验证明,只有充分发挥品牌宣传的影响力,才能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提升常州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是常州吸引游客的首要因素,常州文化旅游品牌的提升要依托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要利用网络的优势和信息化的手段,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开发,实现对常州文化的传播和宣传,促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进而提升常州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

(二)推动常州旅游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常州旅游产业正在经历深层次的变革,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从扩张型向内涵型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转变之中,旅游业从观光走向休闲,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小众走向大众。旅游信息化已经成为促进常州旅游业向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常州旅游业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建设常州文化旅游信息化平台,一方面,要运用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网络经济扩展旅游产品消费的需求,改变旅游业的运作方式,以游客满意作为第一目标,以一流的旅游产品、旅游环境、旅游服务、旅游体验作为服务内容,把“头回客”变成“回头客”、把“过路客”变成“过夜客”,真正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文化旅游名城。另一方面,要以办公自动化为标准的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管理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及时准确地掌握游客活动信息,提高旅游部门行政管理效率,实现传统旅游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的转变。

(三)智慧旅游背景下游客的迫切需求

在智慧旅游背景下,游客期望通过信息技术提升旅游体验和旅游品质,通过一站式服务,达到在有需要的时候,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均能获得相关的旅游信息和服务。第一,游客期望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都能查到相应的旅游信息,能够预定相应的旅游产品和享受旅游信息服务,通过呼叫中心、在线网站、手机短信等多种基于网络的现代化信息沟通交流手段,使用多种客户端和信息终端,均能获得所需要的相应旅游信息和服务。第二,游客期望通过相关旅游信息化门户网站,方便地获得所需要的吃、住、行、游、购、娱的信息和服务。第三,游客期望通过相关旅游信息化平台,可随时随地方便地与相关部门、单位进行交流、沟通和获得及时的信息反馈。
二、常州文化旅游平台发展现状

当前,常州正在努力打造高质量的旅游明星城市,全力打造“文化名城、乐园之都、度假胜地、食美常州”四大品牌,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推出了一系列以鉴赏江南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迹和参加当地特色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项目,开发了常州古运河南大街文化旅游区官网,和与之配合的APP平台百年南大街,通过体验,其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

(一)缺少具有常州特色的文创旅游产品

文化旅游中,最重要的是有特色的文创产品。而PC平台线上商城里虽然有常州特色产品,但整体数量少,价格贵,基本没有什么浏览量,成交量更少,APP平台更是没有具体的入口,游客很难从平台上获得旅游产品的信息。另外,各级部门未能对线下文创产品进行有效的筛选和管理,旅游产品类型偏少,和常州文化相关的产品更少,且产品雷同,缺乏深度开发,导致游客在小摊位上多买到价高质劣的旅游产品,影响游客整体出行的体验,对常州的印象也大打折扣。

(二)缺乏游客互动体验

互联网时代,游客希望在出游前了解景区的环境、位置信息、实景体验等一些信息,对目的地的情况会提前做一些攻略。常州古运河南大街文化旅游区PC平台对于每个景点只有文字和一张图片的介绍,信息量有限。一方面,整个平台缺乏景观体验介绍,游客对于景点信息了解甚少。另一方面,景区每逢重大节日、热闹非凡之际,平台没有对其进行实时直播,因此不能将此热闹的场景传播出去,只有现场的游客可以感;APP平台对于景区举办过的活动,只是做一些文字和图片的描述。而在旅游过程中,只有好的互动体验才可以拉近游客和服务人员、游客之间的距离,给游客留下美好的印象和回忆,促进旅游产品的销售,从而带来良好的口碑效应。

(三)缺乏实时互动

游客出行时,对旅游景点目的地的相关信息会做一些攻略;出行过程中,游客想了解景区实时的人流、车流、活动等信息;到达旅游景点以后,游客希望快速找到停车位。对此,景区可以针对性提供相应服务;景区还可以在游客游览时推荐个性化的游玩线路和智能化的导游讲解服务。但目前的PC平台仅有景区新闻、景区公告两个导航栏提供有限的文字描述,并且几天更新一次,无法提供给游客实时的信息,停车信息和讲解服务更无从谈起。APP平台能做到每天更新,但更新的内容是关于社区新闻和社区趣事,关于景区的新闻和活动整体偏少。旅游体验是现代旅游业的最高层次,需要景点为游客提供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多角度综合体验,满足游客实时互动的需求。景区需要通过信息化平台在整个旅游过程中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尽量让游客可以融入景区环境,体验当地的居民生活,感受当地的文化,真正触动旅游者的心灵,使之留下深刻感受和强烈的印象。

(四)景点讲解模式单一

目前,景點的讲解模式主要有文字概述和导游讲解,文字概述比较简单,游客往往不能进一步了解景点的背景知识,而私人导游讲解费用比较昂贵,散客蹭团听讲的现象也比较多,真正出费用的游客体验也比较差。跟团讲解虽然价格便宜,但整个讲解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里面又有一些景点和信息是自己不感兴趣的,这对于一些休闲游和摄影爱好者来说并不适合。这样导致很多游客感受不到常州真正的文化底蕴,本土文化不能有效地传播出去,文化旅游只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三、常州文化旅游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对策

(一)官方网站设置线上客服

旅游官方网站是游客了解景区的主要渠道,整个平台要增加图片、文字、视频的信息量,树立常州文化旅游品牌。官方网站要设置线上客服,实时回答游客关于景点信息、实时信息、旅游商品等方面的内容。其具体通过以下渠道实现。

1.设立景点信息咨询系统

游客可以通过在线客服咨询景点信息,对网站上文字描述不清楚的地方作进一步的了解。游客还可以通过客服网约线下导游,到达景点以后,可以马上有导游进行一对一服务,满足游客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需求,提高游客的满意度,为景区赢得口碑。

2.设立实时信息咨询系统

官方网站要实时发布景点信息,包括实时人流量、停车位、旅游活动等,线上客服可以根据景区实时的旅游资源为游客选择合适的旅游线路,避免拥挤和资源的浪费,做到切实从游客的实际需求入手,提高景区的服务质量。

3.设立旅游商品咨询系统

官方网站可以统一售卖旅游商品,游客通过在线客服咨询旅游商品的信息,通过交流和在线客服的推荐进行购买,官方网站也可以增加旅游商品的销量。如果游客在线下实体店购物,还能通过平台的担保,获得统一的售后服务。官方网站通过设置线上客服,可以提升旅游业服务水平,扩大旅游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年轻游客。

(二)建立虚拟旅游体验中心

虚拟旅游体验就是把旅游景区景点的景色风光以互联网为载体向游客展现出来,虚拟体验可以囊括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诸多展现方式,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体验。虚拟旅游体验中可以增加包括游、购、娱等元素的展现。根据互联网的特殊性,目前,虚拟旅游体验需要通过使用上下360度和左右360度的组合度,全景拍摄技术加以实现,除可以在普通PC上展现外还可以在手机上展现,保证游客方便快捷地浏览。

1.建立VR虚拟旅游体验中心

VR虚拟旅游体验中心是指建立在现实旅游景点的基础上,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模拟实景或者超现实实景,构建一个虚拟的3D旅游场景,游客在家里就能通过3D旅游的场景,欣赏万里之外的美丽景色。其中最有名的是故宫博物院推出的“超越时空”的虚拟旅游项目,在虚拟的世界里,游客可以挑选不同的角色,比如公主、侍从等形象,游览整个故宫。在整个过程中,游客还能选择“导游”为游客带路和对景点进行介绍。如果游客对某个景点感兴趣,还可以通过自拍与和景点“合影”。

2.建立AR虚拟体验中心

AR技术也叫现实增强技术,是一种实时的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利用AR技术和地理位置大数据,可以使游客在智能终端随时随地获取当前范围的地理位置数据,相关位置内容的多媒体资料;利用日益完善的AR技术,可以动态扩充游客通过智能终端设备所展现的现实场景;实时导游服务和基于位置的精准推送成为可能。建立虚拟旅游体验中心,可以为那些没有办法进行实地参观的游客了解整个景区的建筑风貌、旅游区域、旅游景点等信息提供方便。

(三)增加定制旅游体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已经不满足团队旅游这种被动式的旅游方式。作为常州文化旅游平台也可以增加个性化的线路和私人导游服务,为游客提供自由和广阔的个性化空间,增加用户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定制旅游不一定要打造成高端旅游,但一定要有主题特色,有人文、历史、自然的独特之处。

产品设计的时候,首先要有顾问的设置,即根据游客的具体想法或者预算提供一对一的人性化服务,推荐适宜的旅游目的地、酒店、项目,介绍相关风俗人情、气象、交通等情况,然后进行线路设计和预订。在各类文化主题的定制线路中,体验游、深度游、研学游等越来越受青睐。比如,当前比较热门的“非遗”研学游,通过“非遗”文化和研学旅游结合在一起,可以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亲身体验“非遗”技艺,感受“非遗”文化。被誉为“侗乡第一寨”的贵州省黔东南的肇兴侗寨就是主打“非遗”旅游的牌子。游客可以在肇兴侗寨侗品源工艺坊体验刺绣香包,游客还可以在侗品源织染香绣体验馆来体验植物染,跟当地人学侗歌说侗话。以此为参考,要把定制旅游产品所包含的文化底蕴挖掘出来,同时要注重定制旅游产品的口碑传播等。

(四)建立GPS定位的智能讲解系统

当今信息化背景下,运用移动景区讲解设备是智慧旅游的趋势。智能讲解系统是利用GPS进行定位,通过遍布景区的互联网触发智能讲解系统。讲解过程中,要通过介绍景点的文化旅游背景和知识,搭配符合景点主题的背景音乐,实现智慧讲解。游客可以选择自动讲解模式和手动讲解模式。自动讲解模式为系统根据游客的位置,自动切换系统里景点的详细讲解;手动模式为游客通过扫描景点的二维码,来自由控制讲解的时间,这种模式相对自动讲解模式更自由,给游客更多的选择,能满足游客个性化的需求。游客通过智能讲解系统可以享受个性化的讲解服务,价格更低廉,选择更丰富,为游客提供极大的方便和更高的旅游质量。智能感应、自动播报,让景区“动”起来,向游客讲述自己的故事,可以有效地传播常州的历史文化,提升常州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
四、结语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构建成熟的旅游信息化平台势在必行。互联网已经成为游客出行的最直接工具,在旅游信息化平台游客将轻松实现旅游信息查询、优惠活动参与、在线互动交流、定位即时搜索等,可以随时随地尽享智慧旅游的惬意。常州文化旅游信息化平台建设要以游客的体验为中心,让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增加主动性和互动性,让游客能够方便地获得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的营销方式的运用,拉动了常州旅游市场,突破了传统旅游的局限性,使游客在景区逗留的时间更长,感受更真实的文化内涵,突出了文化旅游的氛围。

(作者单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瞿茹芸

都市旅游咨询信息网络化论文 篇3:

港珠澳大桥对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流网络的影响

摘 要: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旅游资源整合、旅游要素流动,进而形成旅游产业集聚效应,实现香港、澳门与珠三角地区旅游一体化。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了港珠澳大桥通车前后的旅游流空间网络结构,分析大桥对粤港澳三地的联结作用,结果表明:(1)港珠澳大桥发挥了积极的“大桥经济”作用,一方面,广州、深圳、珠海三个城市呈“金三角”态势,作为大湾区的骨架结构向外辐射扩散,向内吸引客源;另一方面,澳门、香港与其他节点城市呈现更密切的联系,有效带动港澳旅游发展;(2)大湾区各城市间旅游流网络在港珠澳大桥通车前后呈现分散-集聚的演变特征。大湾区未来旅游发展重点是粤港澳各方在“一国两制”的背景下加强管理体制创新,发挥大桥的联动作用;湾区城市应注意避免陷入大桥的不经济性,积极打造都市旅游经济区,实行差异化的旅游发展战略。

关键词:旅游流;网络结构;港珠澳大桥;粤港澳大湾区

作者简介:陈金华,华侨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人文地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与安全管理(E-mail: superkingth@126.com福建 泉州 362021);杨雪可,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岸四地海岛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安全管理研究”(10BGL048)

一 引 言

海湾大桥的建设有效打通了区域交通网络的“任督二脉”,加速了区域人流、物流、技术流、资金流的流通和配置效率,对湾区的“大桥经济”起到引擎作用,世界著名湾区大桥,如纽约布鲁克林大桥、旧金山金门大桥、日本濑户内海大桥都有成功的先例

陈建军:《大桥的经济与不经济》,《决策与咨询》2004年15卷第11期,第14—15页。。2008年我国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港珠澳大桥顺利落成,标志着我国已迎来“大桥经济时代”。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实现了香港、珠海、澳门“一小时”经济生活圈,在“一国两制”的背景下加速了港澳与珠三角一体化时代的到来。

在港珠澳大桥建设时期,學界就较为关注大桥对旅游的影响。梁元东认为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有利于解决珠海酒店业滞后、澳门酒店业过度依赖于博彩业的问题,促进珠海、澳门的酒店业合作共赢,实现客源国际化梁元东:《港珠澳大桥建设对珠澳酒店业的影响与对策》,《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27卷第6期,第97—100页。。王志刚提出港珠澳大桥连接起珠海、香港,在促进珠海旅游业发展

的同时也会与香港旅游业存在同质竞争,因此珠海旅游应更加注重产品创新与服务品质的提升王志刚、林瑶鹏:《港珠澳大桥开通背景下珠海旅游产业的发展策略研究》,《当代经济》2017年第19期,第68—70页。。丘杉认为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在休闲、出行、购物三方面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打造优质生活圈,促进休闲旅游的发展丘杉:《港珠澳大桥与海洋旅游休闲渔业新时代》,《新经济》2018年第8期,第29—30页。。周璇认为港珠澳大桥在促进实现信息流、物流联通的同时为港珠澳的旅游也带来了发展契机周璇《:打造“港珠澳桥头博览旅游带”品牌》,《中国会展》2018年第23期,第19页。

由此可见,已有文献较多从理论、概念层面进行探讨,对大桥的旅游流网络影响、一国两制下的旅游管理创新研究不足。

二 研究综述

旅游流是以旅游客流为基础和主体,同时伴随旅游信息流和旅游能流产生的一个体系唐顺铁、郭来喜《旅游流体系研究》,《旅游学刊》1998年第3期,第 38—41页。。国外学者对旅游流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集中于旅游流流量统计Bob Mckercher,Gigi Lau.Movement Patterns of Tourists within a Destination.Tourism Geographies,2008,10(3):355-374.、空间结构Bendle L J.The structures and flows of a large tourist itinerancy network.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2018,21(1):103-122.、影响因素Joksimovié M,Golié R,Vujadinovié S et al.Restoring tourist flows and regenerating city’s image:The case of Belgrade.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2014,17(3):220-233.Parte-Esteban L,Alberca-Oliver P.Tourist flow and earnings benchmarks:Spanish hotel industry.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Research,2016,40(1):58-84.等方面。旅游流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从初期依赖于地理学理论,从单一宏观的角度开展研究,发展为结合微观的角度研究旅游流的内在机理代美玲、马晓龙《中国省际入境旅游空间格局的时间动态性(1991—2016)》,《旅游学刊》2019年第34卷第10期,第106—115页。,近年来关于旅游流的主要内容有旅游流时空特征戢晓峰、戈艺澄、陈方:《基于公路交通流大数据的节假日旅游流时空分异特征——以云南省2017年7个节假日为例》,《旅游学刊》2019年第34卷第6期,第37—47页。闫闪闪、靳诚:《基于多源数据的市域旅游流空间网络结构特征——以洛阳市为例》,《经济地理》2019年第39卷第8期,第231—240页。、空间结构阮文奇、张舒宁、郑向敏:《中国游客赴泰旅游流网络结构及其形成机理研究》,《世界地理研究》2018年第27卷第4期,第34—44页。、旅游流影响因素徐冬、黄震方、黄睿《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雾霾对中国城市旅游流影响的空间效应》,《地理学报》2019年第74卷第4期,第814—830页。等几方面。研究方法有定性研究法,以及基于耦合理论窦开龙:《入境旅游与城市经济耦合关系的时空演化》,《经济问题》2019年第12期,第122—127页。、社会网络理论闫闪闪、靳诚:《洛阳城区旅游流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地理科学》2019年第39卷10期,第1602—1611页。、空间分析理论李磊、陆林:《合福高铁沿线旅游地合作网络与模式》,《自然资源学报》2019年第34卷9期,1917—1932页。的定量研究方法,数据多来源于调查问卷李磊、陆林、穆成林、孙小龙:《高铁网络化时代典型旅游城市旅游流空间结构演化——以黄山市为例》 ,《经济地理》2019年第39卷第5期,第216—225页。、统计年鉴刘法建、张捷、陈冬冬:《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及动因研究》,《地理学报》2010年 第8期,第 1013—1024页。等,研究对象多为跨城市、跨省域的旅游流,角度较为宏观。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游客在网络上留下越来越多的旅游数字足迹,利用数字足迹分析了旅游地旅游流网络的特征已成为热点韩冬、黄丽华:《基于旅游数字足迹的旅游流网络结构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年第32卷第3期,第192—197页。。

大桥的建设对旅游流产生的影响已引起学界的关注,如章勇探索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对“二区一州”的影响,发现大桥有利于整合旅游资源、缩短服务流程、提升日常管理水平章勇:《杭州湾跨海大桥“两区一州”发展策略研究》,《当代经济》2019年第1期,第17—19页。。张建春、陆林研究了芜湖长江大桥对安徽省旅游的影响,提出要抓住机遇,转变观念,依托交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张建春、陆林:《芜湖长江大桥与安徽旅游交通条件的改善》,《人文地理》2002年第4期,第75—79页。。李坚诚、刘丽荣等基于南澳大桥建设背景对当地居民和旅游者进行研究,提出大桥的建设有利于改善南澳岛可进入性,为其发展带来机遇,也为其生态环境带来压力李坚诚、刘丽荣、胡巍巍、黄妙芬:《南澳大桥建设背景下的海岛居民与旅游者研究》,《特区经济》2014年第6期,第212—215页。。此外,也有学者认为大桥对湾区城市旅游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的城市带来“经济性”,即大桥带来的资源重组、要素流动、信息沟通、市场扩张等积极的经济影响,另一方面是交通区位欠佳的城市出现的“不经济性”,即大桥导致的某一时期、一定区域内的资源流失,进而造成城市旅游经济受损陈建军:《大桥的经济与不经济》,《决策与咨询》2004年第15卷第11期,第14—15页。。

总之,现有文献中对区域旅游流研究较多体现在时空演变、影响因素的层面,研究方法较为传统,对湾区大桥等网络结构空间影响关注不够,采用大数据分析也较缺乏。在“一国两制”背景下,分析具有特殊性的港珠澳大桥对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流空间网络结构的影响,意义重大。本文基于百度指数,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相互的旅游搜索指数作为潜在旅游流的指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旅游流网络的变化,探讨港珠澳大桥对大湾区旅游流网络结构的影响,旨在为大湾区旅游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論依据。

三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区域

港珠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开放程度最高、最活跃的区域之一,由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及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江门、肇庆9个珠三角城市组成(如图1所示),文章选取以上11个大湾区城市作为研究区域。

(二)数据来源

百度指数代表着旅游者对旅游地的关注度,表征潜在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可实现对旅游流的预测。已有相关研究将百度指数应用于旅游流的分析中,如Yang等以百度指数来预测中国热门城市的旅游者数量,并以海南岛为例验证了百度数据与到访游客之间的协整关系YANG X,PAN B,Evans J A,et al.Forecasting Chinese tourist volume with search engine data.TourismManagement,2015,46(1):386-397.;Huang 等研究了网络搜索指数与实际旅游流之间的关系,结果证明百度指数与实际游客量呈正相关HUANG X K,ZHANG L F,DIN YS.The Baidu Index: Uses in predicting tourism flows—A case study of the Forbidden City.Tourism Management,2017,58(2):301-306.。因此,以“百度指数” 来衡量潜在旅游流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和可信度。

本文基于百度指数,以城市间的搜索指数来反映城市间相互的旅游倾向和旅游关注度,以香港为例,以“香港旅游”为关键词,分别选取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记录搜索出来的搜索指数日均值,来反映其他城市对香港的旅游关注度,同理,获取其他城市的旅游关注度。由于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为了实现通车前后旅游流网络结构的对比,记录了2018年1月1日至10月1日的搜索指数日均值与同期2019年1月1日至10月1日的搜索日均值作为基础数据。

(三)研究方法

1.社会网络分析法

节点与节点联系组成网络结构,社会网络分析法可通过绘制社会网络结构图表述各节点之间的联系程度王俊、徐金海、夏杰长:《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结构及其效应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旅游学刊》2017年第32卷第7期,第15—26页。,也可分析节点在整体网络中的位置与角色,进行网络中心性分析(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凝聚子群分析、核心—边缘分析、结构洞分析等。粤港澳大湾区内各个城市即为网络中的节点,城市与城市间的旅游流就是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联系,构建出的网络即为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流网络结构。

2.旅游流计算模型

根据既有文献研究熊丽芳、甄峰、席广亮、朱晓清、王波:《我国三大经济区城市网络变化特征——基于百度信息流的实证研究》,《热带地理》2014年第34卷第1期,第34—43页。蒋大亮、孙烨、任航、陈影影、张振克:《基于百度指数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网络特征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年第24卷第10期,第1654—1664页。,将两两城市关注度的乘积作为两城市间的旅游流,公式为:

Tij=Ti-j×Tj-i    (1)

Tij表示i与j两城市间的旅游流,Ti-j表示城市i对城市j的旅游网络关注度,Tj-i表示城市j对城市i的旅游网络关注度,Tij值越大,说明i、j两城市间的旅游交流越多,旅游联系越紧密。

相对旅游流表示i、j两城市的旅游流相对值,表征两城市间旅游流的层级与相对地位,相对旅游流值越大,说明i、j两城市间旅游流层级越高,公式为:

RTij=Tij/max(Tij)                    (2)

RTij为i、j两城市间的相对旅游流,Tij同公式(1),max(Tij)表示i、j两城市间最大的旅游流。

为了表述单个城市在整个旅游流网络中的层级和地位,用该城市与其他城市旅游流之和即城市旅游流总量来反映,城市旅游流总量越大,该城市在旅游流网络结构中的层级越高,公式为:

Ni=∑nj=1,j≠i Tij  (3)

Ni表示城市i的旅游流总量,Tij同上。

四 旅游流网络基本描述

(一)旅游流网络图分析

根据式(1)计算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在港珠澳大桥通车前通车后城市间的旅游流,并根据各个城市间的旅游流,建立11×11的对矩阵。将二值化处理后的矩阵导入UCINET6软件,通过NetDraw模块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流社会网络结构图。结构图中将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作为 网络节点,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两城市间的旅游流。

如图2所示,2018年通车前同期广州居于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络的中心位置,对其他城市具有辐射和聚集作用,结合表1、图3中呈现出的广州市通车前的旅游流总量,可看出广州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旅游联系最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广旅游,成为大湾区热门的旅游城市。广州之所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一方面广州市作为省会城市,发展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国际商贸中心,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密集;另一方面广州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深圳、珠海为次核心城市,与广州市旅游交流较多,与周边其他城市旅游联系较多,同时也吸引了较多游客的关注。港珠澳大桥通车前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流网络的平均网络密度为0.4091,相对较低,说明区域内各个城市的旅游流交流并不紧密,大湾区旅游发展并不平衡,旅游资源、旅游信息等资源并未得到合理分配。

2019年通车后同期广州市旅游流总量相比通车前有所增加,在通车后的大湾区旅游流网络图中可看出其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中心地位更加突出,与其他城市的旅游交流更为频繁,其辐射和聚集能力也更加明显。处于次核心地位的深圳、珠海与广州旅游联系更为紧密,旅游交流更为频繁,相比通车前两城市旅游流总量也有所增加,吸引了更多游客的关注。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流网络平均网络密度为0.4273,说明在通车后的一段时间内大湾区的各个城市间的旅游联系更加紧密,旅游交流增多,大湾区旅游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区域内资源配置向着合理化发展。

香港的旅游流总量在通车后却有所减少,自2019年6月份香港旅游的搜索指数出现明显波动,并在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深入分析香港旅游的关注度可能受到2019年6月份以来持续的“修例风波”的负面影响,降低了香港的旅游吸引力。但观察通车前后的旅游流网络结构图,与香港直接相交的节点连线由三条增加为四条,说明港珠澳大桥通车还是增强了香港的聚集和吸引力。

对于澳门,不管是旅游流总量还是在网络结构中与其他节点的联系,都呈现出增加的态势。说明澳门在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吸引了更多客源地的关注,并且澳门在整个旅游流网络结构中的地位愈发凸显,与其他城市的旅游联系更加密切,越来越多的旅游流在澳门交汇。

(二)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流网络组织特征

为了进一步分析港珠澳大桥通车前后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流网络的演化特征,以计算出来的两两城市间的相对旅游流RTij为基础,根据相对旅游流的大小将旅游流分为四个等级(见表2),分别为一级旅游流(≥0.25)、二级旅游流(0.2≤RT<0.25)、三级旅游流(0.1≤RT<0.2)、四级旅游流(<0.100)。

港珠澳大桥通车前粤港澳大湾区三级及以上旅游流共31条,而通车过后大湾区内各城市间三级及以上的旅游流共26条,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间旅游流网络在港珠澳大桥通车前后呈分散—集聚的演变特征。具体来说,2018年通车前大湾区出现的一级旅游流有广州—香港(0.26)、广州—东莞(0.25)、珠海—澳门(0.25)、深圳—佛山(0.25),其中广州—香港为粤港澳城市间最大的旅游流。一级旅游流多以广州为中心向外扩散,以深圳、珠海為次核心,三个城市在空间形态上呈“金三角”态势,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骨架结构向周围辐射扩散,向内吸引大量客源。2019年通车后大湾区出现的一级旅游流有广州—香港(0.34)、深圳—香港(0.29)、珠海—澳门(0.25),其中最大的旅游流依然是广州—香港,但广州—香港之间的旅游流相比通车前在规模上有所扩大,2019年通车后出现的一级旅游流在数量上相比通车前虽然有所减少,但在规模上都是呈增大态势,同时一级旅游流出现在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之间,不再局限于广东省内部,说明港珠澳大桥发挥了联系粤港澳的作用,促进了粤港澳之间的旅游交流。广州—香港—深圳之间存在的一级旅游流使三个城市形成强劲的旅游流链,纵贯粤港澳大湾区,这条强劲的旅游流链出现的原因除了三个城市自身拥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及旅游设施城市环境等条件,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也发挥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深圳—香港之间的旅游流由通车前的二级旅游流上升为一级旅游流,说明深圳、香港之间旅游联系增强,从实地调研来看,一方面香港受到“修例风波”的影响,旅游吸引力有所降低,但是,另一方面却与深圳之间的旅游联系增强了,这一部分原因是离港游客多选择深圳为第一落脚点,而入港人士尤其是国外入境游客多选择首先在深圳落脚观望局势,观察香港旅游安全环境而后多选择水路入港。广州—东莞、深圳—佛山从一级旅游流下降到二级旅游流,说明东莞、佛山两个城市在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受到周围其他城市的竞争,旅游吸引力有所下降。

通车前后两个时段下的二级旅游流以2018年通车前居多,达10条,说明2018年通车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旅游流较为分散,各城市之间旅游联系差距不大。2019年通车后旅游流数量下降到7条,同时二级旅游流之间的城市组成也有较大变化。广州—惠州旅游联系增强,由原来的三级旅游流上升为二级旅游流,广州—江门、深圳—东莞、珠海—惠州、珠海—江门、东莞—惠州、东莞—佛山由原来的二级旅游流下降为三级旅游流,说明江门、东莞、惠州、佛山等几个城市在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同其他城市竞争中处于一定的劣势。

五 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流网络节点中心性分析

(一)点度中心度分析

由表3数据显示,广州不论是在通车前还是通车后都稳居最高的点度中心度,表示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与最多的城市有直接的旅游联系交流,居于整体网络的中心地位,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同时广州市对其他城市具有较强的辐射聚集能力。通车前,整体网络平均点度中心度为54.545,除了广州市其他超过均值的城市有深圳、珠海、佛山三个城市。深圳、珠海本身居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络的次核心地位,深圳作为我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在服务业、创意文化等方面发展迅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珠海作为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同时也是国家新型花园城市、旅游胜地,两个城市均具备良好的旅游发展条件,足以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度假。佛山是珠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的交汇城市,彰显重要的战略地位,此外,也凭借其自身优越的旅游资源,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众多非遗传承展示地而吸引不少外来游客。

通车后整体网络平均点度中心度为58.182,超过均值的城市依然是广州、深圳、珠海、佛山四个城市,但深圳的点度中心度相比通车前有所增加,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和聚集能力有所增强,吸引了更多的游客。香港、澳门相比通车前,点度中心度也明显增加,说明港珠澳大桥的通车让香港、澳门与粤港澳大湾区更多城市实现了旅游联系、旅游交流,与更多的城市之间形成更多、更大规模的旅游流。

(二)接近中心度分析

接近中心度由网络中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捷径的长度之和计算得出,当该节点与其他节点的距离越近,接近中心度就越低,该节点越容易与其他节点实现客流的转移。表4数据显示,珠海、中山两个城市的接近中心度在港珠澳大桥通车后有所降低,珠海市在地理位置上本就临近香港、澳门,大桥建成通车后其与香港、澳门更加容易实现客流的转移;而中山在地理位置上临近珠海,在战略位置上又是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是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交流的重要节点,因此中山在为其他城市实现客流转移上凸显其重要作用。

六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根据对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间的网络关注度,构建港珠澳大桥通车前后旅游流网络,通过可视化处理、旅游流分级、节点中心性分析,研究港珠澳大桥对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流网络的影响,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港珠澳大桥总体上实现了“大桥经济”的旅游效益,促进了港澳与珠三角形成的大湾区旅游一体化发展,具有较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大桥时代,大桥的建设发挥了联结各地的作用,增加了区域间的旅游经济联系QitaoWu,JieFan,HongouZhang,Yuyao Ye.The spatial impacts model of trans-strait fixed links: A case study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China.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17,(63),pp.30-39.,但与高铁时代产生的“虹吸效应”杨梓琪:《高铁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全国流通经济》2019年第31期,第129—131页。相比,大桥时代虽也有城市在大桥通车后的客流竞争中处于劣势,但大桥是将原本隔海相望的区域打通,实现了交通方式的转变,旅游流总量是增加的,有些区域甚至实现“从无到有”,其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广州居于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络的中心位置,通车后其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中心地位更加突出。深圳、珠海为次核心城市,相比通车前两城市旅游流总量也有所增加,吸引了更多游客的关注。大桥也带动了港澳与内地的旅游联系,如香港受“修例风波”影响虽在旅游流总量上减少,但其在通车后与其他节点城市呈现更密切的联系,而澳门与周围城市的联结更为紧密,更多旅游流在澳门交汇。

2.港珠澳大橋通车促进了湾区旅游资源与要素之间的优化整合。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间旅游流网络呈分散—集聚的演变发展。通车前,一级旅游流多以广州为中心向外扩散,以深圳、珠海为次核心,三个城市在空间形态上呈“金三角”态势,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骨架结构向周围辐射扩散,向内吸引大量客源。通车后,港珠澳大桥发挥了联系粤港澳三地的联通作用,增强了粤港澳之间的旅游交流。另一方面,港珠澳大桥让游客直接往返于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缩短了中转的时间,珠海、中山接近中心度降低,在为其他城市实现客流转移上凸显的重要作用。

3.理性对待大桥的“经济性”与“不经济性”。湾区核心城市、一级旅游流节点城市要充分利用旅游流优势,打造优质城市旅游目的地,而受边缘影响的城市,如江门、惠州、佛山等,在大桥建成的一定时期内出现资源流失的不经济性现象。为此,湾区交通节点弱化的城市要积极打造城市旅游经济区,与周边城市实现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化大桥的不经济性为经济性。

(二)建议

港珠澳大桥将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区连接在一起,对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具有重大意义,它的通车对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及相关产业产生较大影响,改变了大湾区旅游流格局,游客在大湾区的旅游流更加集中,大城市客流量明显增加,但也有城市在通车后的客流竞争中处于劣势。与长三角等区域合作不同,粤港澳大湾区的特点为“一国两制”,粤港与内地管理体制不同等增大了彼此协调合作的难度。对此笔者有以下建议:

1.港澳特区政府与广东省政府要从发展理念上高度重视港珠澳大桥通车对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新发展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我国新时期三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区域,事关国家振兴与民族发展。旅游是带动湾区人流、信息流的主要方式,带动湾区的产业升级转型。目前,广州、香港、澳门三者在港珠澳大桥的带动下,已形成联动发展的态势,旅游流越来越集中交汇于三者之间,这为共建大湾区旅游市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2.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强制度管理创新,深化合作。比如加强三地口岸的互认合作,提高车辆、人员的通关效率;继续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等政策;同时在旅游地规划建设中注意整合大湾区旅游资源,实现互补共赢。

3.加强旅游安全中公共卫生、社会不稳定等突发事件的协同防范与应急处置管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不仅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还给大湾区经济带来巨大冲击。面对此次公共突发事件,可利用港珠澳大桥一方面加强人流管控,大桥通行人群监管,另一方面大桥可发挥抗疫物资运送的重要媒介作用,促进三地共战疫情,守望相助。后疫情时期,利用大桥提升防疫物资运输储备能力,完善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通过大桥物流启动经济,加强三地经济联系,促进三地的经济复苏。

化解港澳社会矛盾必须加强港澳与内地的深度合作,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方式与内容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利用大湾区大桥高效的交通网络,加快形成人才跨区域流动机制,吸引香港与澳门青年到湾区从事旅游服务业,发挥港珠澳大桥的联结作用,促进三地资源互补,三地协同发展。

4.大湾区各节点城市可采取求同存异的旅游发展方式。在“求同”上,寻求经营联动,港珠澳大桥的通车使各节点城市之间旅游流分级更为明确,广州、深圳、香港、澳门之间产生更多一级和二级旅游流,因而各热门城市可实现经营联动,利用其客流红利;而旅游流等级较低的非热门城市更应抓住此次联动机会,增收客源;此外,还应注意“存异”,避免边缘城市出现同质化竞争,非热门城市间形成互补经营才能真正发挥经营联动的作用。

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港珠澳大桥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影响,为大桥经济时代下区域旅游钟韵、陈再齐、郑天祥:《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港珠澳大桥作用探究》,《港澳研究》2018年第4期,第59—65页。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虚拟空间是现实空间的映射与延伸张捷、顾朝林、都金康:《计算机网络信息空间(Cyber space)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地理科学》2000年第20卷第4期,第368—374页。,本文通过虚拟网络的百度指数所表征旅游流、信息流来研究现实空间城市群旅游流网络结构,映射了信息化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网络结构特征,具有实时性、精准性特征。但是,百度信息流在表示城市与城市的旅游流流向,用矢量的思维研究旅游流的问题方面仍有一定的不足。利用大数据的方法,研究地理区域之间、跨领域之间的信息流、交通流、旅游流、物流的结合问题的分布差异、演化过程、结构特征等问题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进一步关注蒋大亮、孙烨、任航、陈影影、张振克:《基于百度指数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网络特征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年第24卷10期,第1654—1664页。。

The Influence of 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

on the Tourism Flow Network in the Greater Bay Area

of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acao

CHEN Jin-hua, YANG Xue-ke

【責任编辑 吴应望】

作者:陈金华 杨雪可

上一篇:文化产业项目策划风险控制论文下一篇:数学专业概率统计实验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