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网络化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互联网+”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摘要: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如何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互联网+”背景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和思想资源的挖掘。马克思、恩格斯使用“虚假意识”、“根本革命的意识”、“共产主义意识”等提法,对意识形态阶级性、公共性、独立性以及如何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作了全面而深入的阐释。列宁提出了“科学的意识形态”命题,第一次将党性观念引入意识形态领域,提出了著名的“灌输”理论,把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提出了“生命线”、“双用”、“双百方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等观点,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地位、功能、原则、方针、方法等。这些重要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基本遵循。“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犹如一把“双刃剑”,既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互联网+”技术的宏观拓展和微观延伸,丰富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容,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新平台和新途径,有利于创造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形式与新方法,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交融与合作。同时,“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信息来源多样化对一元化指导思想构成挑战,虚拟空间和信息传输的便捷化对意识形态管理构成挑战,信息影响复杂化对意识形态的社会控制构成挑战,信息处理智能化对意识形态的构建方式构成挑战。理性、辩证地认识和看待这一现实境遇,有利于我们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互联网+”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原则和方法,是主体对客体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坚持阶级性与人民性相统一、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原则,以及灌输与疏导相结合、正面宣传与理性批判相结合、虚事与实做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的方法,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要提高“互联网+”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实效性,需要探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科学而合理的新路径。“互联网+”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路径有: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创新路径;加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舆情的研判与引导,提升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能力和水平,重视培养和发挥草根意见领袖作用,利用网络媒介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思想和文化,加强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与话语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路径;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探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传播规律,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传播技术手段和平台,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管理创新路径;加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科学管理与防范,加快意识形态领域网络法律法规的制订与完善,营造确保意识形态安全的社会环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综合保障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基本路径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一) 选题的缘由

(二) 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本课题的国外研究现状

(二) 本课题的国内研究现状

(三) 相关研究现状评析

三、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

(一) 研究的创新点

(二) 研究的重难点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互联网+”与意识形态相关概念解析

一、互联网与“互联网+”

(一) 互联网的概念与特征

(二) “互联网+”的概念辨析及其特征

二、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一) 意识形态的概念、特征与功能

(二)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及其特征与功能

三、“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一) “互联网+”——马克思社会空间理论的基本向度

(二) 时空转换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意识形态建设思想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

(二) 列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

(一)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二) 邓小平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三) 江泽民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四) 胡锦涛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五) 习近平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第三章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境遇

一、“互联网+”发展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

(一) “互联网+”发展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体的影响

(二) “互联网+”发展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客体的影响

(三) “互联网+”发展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环境的影响

二、“互联网+”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机遇

(一)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范畴更为丰富

(二)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途径更为多元

(三)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形式与方法更为多样

(四) 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交融与合作更加广阔

三、“互联网+”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 信息来源多样化对一元化指导思想的挑战

(二) 虚拟空间和信息传输便捷化对意识形态管理的挑战

(三) 信息影响复杂化对意识形态的社会控制的挑战

(四) 信息处理智能化对意识形态的构建方式的挑战

第四章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原则和方法

一、“互联网+”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原则

(一) 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二) 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

(三) 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

(四) 时代性与民族性相统一

二、“互联网+”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

(一) 疏通与引导相结合

(二) 正面宣传与理性批判相结合

(三) 虚事与实做相结合

(四) 理论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

第五章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新

(一)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二) 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三) 创新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建设工程

二、加强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与话语权建设

(一) 加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舆情的研判与引导

(二) 提升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三) 重视培养和发挥草根意见领袖作用

(四) 利用网络媒介宣传先进文化与思想

三、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传播与建设平台管理

(一) 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

(二) 探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传播规律

(三) 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传播技术手段

四、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保障体系

(一) 加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科学管理与防范

(二) 加快意识形态领域网络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

(三) 积极营造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建设环境

参考文献

上一篇:总分公司财务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