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旅游产品开发论文

2022-07-03

摘要:文章在分析福州市都市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福州市将如何开展都市旅游提出加强城市建设、加强都市旅游产品的开发、打造温泉城市品牌等建议。关键词:旅游;都市旅游;基本路径都市旅游将都市风貌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展示给旅游者。我国的城市旅游发展伴随着正在加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开展得如火如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都市旅游产品开发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都市旅游产品开发论文 篇1:

上海都市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摘 要 本文首先讨论了都市旅游概念的内涵及其特点。然后分析了都市旅游发展的战略框架:在宏观架构上,都市旅游发展要与区域发展相协调;在中观层次,都市旅游要与城市其他行业互动;在微观操作层面上,都市旅游支撑体系要有效运行与发展。本文最后讨论了上海都市旅游的深度发展,提出:要打造和谐社会,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城市化和区域联动带动都市旅游的深化;加强产业互动,促进都市旅游产品的提升;科教兴旅,注重资源集约利用,加快信息化。

关键词 都市旅游;发展战略;上海

A Study 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hanghai Urban Tourism

GAO Jun, MA Jianyu, HU Jianwei, QIAO Wei, CHEN Suxia

(Institute of Tourism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China)

Key words: urban tourism;development strategy;Shanghai

一、 概述

1997年上海正式提出了“都市旅游”的概念,明确“上海旅游业发展的定位,应该是都市型旅游;上海旅游的特色,应该是融都市风光、都市文化和都市商业为一体的旅游特色”;并具体指出,上海都市型旅游的特色是:“一要充分利用人文资源和经济中心城市资源的优势,二要充分发挥城市新景观的作用,三要充分发挥城市的综合功能”,从而明确了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上海第三产业中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现代服务业中的动力型产业,都市旅游也已成为上海旅游业的响亮品牌。

随着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即将举行,上海都市旅游发展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进一步的展现。旅游业作为城市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够体现一个城市发展的和谐程度。都市旅游是上海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是上海城市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发展都市旅游,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上海城市建设和发展,带动整个区域旅游发展,促进长江三角洲区域城镇旅游的发展,成为亚太地区都市旅游的重要基地;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上海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促进旅游行业与其他行业的紧密结合,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满足城市居民提供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为上海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奠定基础,促进上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进一步加强对都市旅游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二、 都市旅游内涵的演进与特点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都市旅游的研究,逐步明确了都市旅游与城市旅游的不同之处。综合目前的研究,可以明确都市旅游与城市旅游不同之处在于,它依托大城市地区具有枢纽性质的交通设施和发达的旅游接待设施等,以整个大都市地区为展开背景,包括不同等级层次的城镇体系。产品结构与大城市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除传统的观光购物等旅游项目,更多的是依托于商务、会展、科教、休闲、度假、节事等开展的各项旅游活动,因此比传统的城市旅游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在产品结构上具有更强的整合性,在项目设计上具有更多协调性,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城市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

都市旅游的内涵演进至今,呈现出如下几方面的特征:

1. 多元性

“都市旅游”不同于传统的城市观光旅游,更注重经济、文化、社会方面多元化的内涵和底蕴。在都市旅游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会展旅游、商贸旅游、现代农业旅游、高新科技与现代工业旅游等品牌,体现出了他们自身极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而且这些品牌的旅游活动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催化剂。因此都市旅游的多元化内涵使其具有较强的综合吸引力。

2. 都市性

都市旅游是依托于大都市地区而展开的,不同于一般的城市旅游。都市除了国际公认的人口规模超过500万之外,还应具备如下条件:(1)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甚至是经济、贸易、金融中心,对本国、某区域甚至世界经济起控制作用;(2)具备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有高度发达的第三产业,特别是繁荣的商业,具有高强度的综合服务功能,还有完善的中心商务区;(3)具备一流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电讯和信息网络全球化,物质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都十分畅通;(4)科学文化交流频繁,有广泛开展国际性科技文化交流的设施和能力;(5)除了城市人口规模达到一定规模外,还应有一定比率的境外和外籍居民;(6)有现代化的城市环境,拥有高质量的工作、生活和环境条件,能够反映当前世界的时尚、潮流和趋势。

都市的这些独特条件使得都市旅游深深打上特有的"都市性"的烙印,体现在产品载体上,"都市旅游"的众多产品是传统旅游所没有的,也是一般城市所没有的。如会展旅游、商贸金融旅游、现代农业旅游、高新科技与现代工业旅游,还有各种城市建筑和设施观光旅游等等。这些高层次的旅游品牌是"都市旅游"所特有的,是"都市旅游"的精髓,也是"都市旅游"的支柱。

3. 综合性

都市旅游的综合性一方面体现在支撑体系上。都市旅游的发展除像传统旅游所依赖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各行业的支撑,还与教育培训、政策环境、管理水平等息息相关。支撑体系的综合性决定了都市旅游在内涵式发展上的综合性,系统内部必须协调进行,有序发展,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起阻碍作用。同时都市旅游的综合性也体现在与相关产业的结合上。

4. 发展性

都市是在不断发展的,这成为都市旅游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带来了其发展的资源和保证。都市旅游的发展体现在内涵的不断深入挖掘、产品体系的不断丰富完善、设施服务的不断提高健全等,最终在形象建设上也不断推进。各国际大都市的形象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都市发展不断创新。所以,任何一个地区的都市发展都应积极开放、动态发展,墨守成规、止步不前只能走进死胡同。

三、 都市旅游发展的战略框架

1. 宏观架构:都市旅游与区域发展的协调

(1) 基本点:明确都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都市旅游必须处理好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主要通过都市旅游发展规划得以体现。都市旅游发展规划应该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城市规划要以前瞻性协调好区域空间布局,明确城市的旅游功能定位和目标,在城市产业发展和相关规划中都能反映都市旅游发展的需求,为都市旅游发展创造条件。城市规划中应考虑与旅游相关的内容有城市形象、旅游用地、城市景观的旅游适应性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旅游适应性等。

(2) 发展点:都市旅游与区域发展的协调

任何一个都市的旅游发展都会可能达到或接近旅游承载力时的状态,此时传统的旅游规划一般试图操纵市场以开发更高品质的旅游活动,或者开发具有更大的社会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的旅游产品,但空间的限制使其发展具有一定的难度。针对此情况,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新加坡旅游业的发展出现减缓的趋势,接待游客的人数及旅游收入都出现了下降。出现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可以从生命周期理论去找,但新加坡意识到其小城市国家与大国家的城市相比,更容易达到旅游承载力的极限。于是,新加坡的旅游战略开始着眼于寻找办法提升国内旅游产品,通过向东盟地区发展来扩大国内旅游业的影响,通过健康的竞争与合作的途径达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都市旅游的发展不仅要通过旅游产品的提升来保持其旅游经济效益,而且在都市范围之外扩大影响,争取在区域旅游营销和开发方面居于领先地位,并与邻近地区一起营造健康竞争性的区域合作环境。

(3) 深入点:都市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

区域范围中对都市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旅游政策的制定与分析上。传统的旅游开发重点考虑土地利用、景点开发、食宿设施及建设条例、旅游开发的密度、如何表现文化旅游、历史旅游和自然旅游的特征,还要论证道路和下水道系统等基础设施的提供,然而近年来,旅游开发的研究扩展到关注旅游对环境、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旅游在地方、地区及全国的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领域。同时,以前一直由政治家和与旅游业有厉害关系的团体确定旅游发展的目标,现在,当地社区民众的想法对都市旅游发展是开始施加了影响,需要调动公众的参与和关注。都市旅游的发展不仅涉及旅游业本身,需要考虑经济、社会政治及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

2. 中观协调:都市旅游与城市其他行业的互动

(1) 基本点:都市旅游业与其他行业协调发展

在都市发展中,旅游业与其他行业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自为了自身的发展,彼此间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出现在政策、资源、空间等方面的争夺。特别都市旅游业发展现今,给各个区域或多或少地带来拥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个性的丧失、城市中心地区功能的退化、旅游业与城市居民和国际机构之间的利益冲突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造成了负面影响,也制约其他行业的发展。正如布拉姆韦尔(Bramwell,1997)所讨论到的:“城市必须在致力于发展之前确定其承载力,即使在城市距离到达承载力的极限值看起来还很遥远时——此时经济结构调整和创造就业机会通常称为城市最急迫的需要——也要这样做。如此而言,非常需要探索隐藏在有关承载力这个热点问题之下有关各行业的政治和管理问题。” 目前,旅游业与其他各行业应关注并解决好这一问题,在此基础上,致力于如何更好服务于城市总体发展。

(2) 发展点:都市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结合

都市旅游业与其他行业协调发展,不互相制约,只是保证都市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点。在此基础上,都市应加快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相关产业的结合。其形式是将相关行业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旅游经济发展优势,开发新型的旅游产品,拉长旅游产业链,做大旅游产业群。其他相关产业存在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对比传统旅游资源而言,更新、更奇、更特,对游客更具有吸引力,这为都市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相关产业的结合提供了资源保证。甚至可以说,新时期都市旅游的竞争力更多的转移到了这些相关产业结合的新型旅游产品上,可以与金融、汽车、石化、农业、教育、地产等行业的结合,切实地培育和发展都市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修学旅游等新型产品。

(3) 深入点:都市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互动共赢

新型旅游产品的开发应该进一步朝着培育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修学旅游等新型业态的方向发展。都市旅游业与其他行业间寻求最佳结合点,积极互动,追求共赢。

首先,其他相关产业积极有效地开发旅游资源,丰富都市旅游产品,增强都市旅游竞争力,形成都市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具体操作上,应以企业为依托,以企业实体和品牌为载体,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尽力打造高品位的旅游产品品牌;另外,这些新型旅游应通过旅游线路尽快融入产业大循环中,在旅游产品结构中准确定位,建立良性发展机制。

其次,新型业态的培育和发展促进相关行业和各企业形象的完善和产品知名度的提高。应与相关行业和各企业的营销工作相结合,以旅游促营销,推动相关行业和各企业的发展。

再者,都市旅游形式能有效利用其他行业的废弃资源。目前,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是旅游业与工业的结合。具体的操作中,有多种形式:利用废弃的厂房、车间开发成工业遗产旅游,并增加餐饮、娱乐等设施,吸引广大旅游者,比如:德国鲁尔工业区;通过开发旅游的形式,把落后的生产模式开发成“古董式”旅游项目,比如:大同机车厂,把淘汰下来的蒸汽机开发成旅游产品,并且每年举办“大同国际蒸汽机节”,引起了国内外旅游者地兴趣……。当然,其他行业也可借鉴,与旅游业相结合,“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

3. 微观操作:都市旅游支撑体系的有效运行与发展

(1) 基本点:进一步完善传统支撑体系各层面建设

传统的都市旅游支撑体系主要包括旅游饭店业、旅行社业、旅游交通业、旅游景区(点)业、旅游娱乐业、旅游餐饮业等业态,但在现代的都市旅游中,休闲度假设施是重要的硬件设施。同时,旅游支撑体系中的软件建设要通过教育和培训,尽快与硬件的建设规模相协调,尽快跟上硬件的发展水平。良好的旅游服务是旅游者能真正切身体会到的,在某种意义上就代表了一个都市旅游的发展程度。软件建设中要注重研究旅游者需求,提供能与之相对应的“产销对路”的服务。

(2) 发展点:扩大都市旅游支撑体系涵盖面,促进良性运行与发展

都市旅游开发正逐步扩展至商业购物场所、会议展览、文艺展演场馆、休闲娱乐设施、体育赛事场地等环节。在软件建设方面,政策法规、都市形象、管理模式和水平、服务理念及质量也越来越成为支撑都市旅游发展的重要部分。因此,要在研究中扩大都市旅游支撑体系的涵盖面,并且随都市旅游的发展在不同阶段做适时的调整,衡量的标准看“是否有利于都市旅游的发展”。

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都市旅游支撑体系的运行与发展机制。首先,注重协调支撑体系中其他行业与旅游业的关系,支撑体系中旅游产品开发与配套设施建设的关系,支撑体系各行业服务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其次,要注重考虑协调体系中各类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支撑体系的扩大化也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深入点:深入进行形象建设和影响力塑造工程

上海都市旅游发展至今面临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形象建设和影响力的塑造。对比其他国家大都市国际影响力强、形象已逐步完善而且深入人心的情形,上海只具有小范围的区域影响力,而且至今没有树立一个稳定的、能代表上海特色的形象。因此有必要提出上海都市形象建设和影响力塑造工程,并且深入持久的发展下去。

四、 上海都市旅游深度发展的若干思考

1. 打造和谐社会,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这个有机体中,旅游业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统一体,各要素间存在着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的关系,若这些要素在统一体中能相互包容、协调运作时,旅游业便能处于健康地、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良性发展状态。反之,极端性的对抗会使旅游业陷入困境。

都市型旅游产业发展要从“打造和谐社会”出发,强调以人为本,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着眼点,发展和谐旅游,注重把握以下几方面的和谐:

目标和谐:旅游业发展与上海都市发展的和谐;要素和谐:旅游业各支撑体系间发展的和谐,旅游业发展与相关产业发展的和谐;区域和谐:各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和谐;上海旅游业发展与周边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和谐;人的和谐:外国游客与国内游客间的和谐;游客与上海居民间的和谐;经营和谐:开发与保护间的和谐;获取与回报间的和谐;效益和谐: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间的和谐。

通过旅游业发展进一步促进城市国民经济发展,增强经济效益;以旅游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增强社会效益;以旅游业发展进一步改善和优化上海都市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服务环境和法律环境,增强环境效益,从而全方位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 以城市化和区域联动带动都市旅游的深化

城市化和区域联动是现阶段上海和周边地区发展的主潮流,要加大力度,以此带动上海旅游产业的深化。

以城市化带动旅游产业硬件与软件的改善。在硬件方面,旅游景观、旅行社、宾馆、交通、娱乐等各方面设施已日臻完善,主要加大综合建设的力度,并注重服务于本市居民的功效。要注重好区域联动。上海旅游业要结合实际,重点研究区域资源合理配置、促进旅游管理方式转型、资源集约利用等方面。其中难点在于:理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上海要发挥区域联动的龙头作用,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促进各区域的协调发展。

3. 加强产业互动,促进都市旅游产品的提升

在都市发展中,旅游业与其他行业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自为了自身的发展,彼此间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出现在政策、资源、空间等方面的争夺。旅游业与其他各行业产业在联合开发产品上有了结合点,在此基础上,致力于如何更好服务于城市总体发展,摒弃本位主义,协调发展。具体要把握好以下两点:

首先,都市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相关产业结合开发产品。旅游业应联合其他行业中相关产业积极有效地开发旅游资源,丰富都市旅游产品,增强都市旅游竞争力,形成都市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培育和发展新型业态,促进相关行业产业和各企业的发展。新型旅游产品的开发应该进一步朝着培育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修学旅游等新型业态的方向发展。一方面,以旅游促营销,有助于产业和企业的形象的完善和产品知名度的提高。另一方面,旅游形式能有效利用其他行业的废弃资源。

4. 科教兴旅,注重资源集约利用,加快信息化建设

上海都市旅游要体现高科技发展性的特点,引进新技术、新观念、新的运作方式,依托现代科技,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发展网上旅游服务。另一方面,构筑旅游人力资源高地是提升国际旅游都市素质的关键。上海要加快制定上海旅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利用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培育体系。在利用科技、发展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区域联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做好在资金、人才、设施、服务等资源的集约利用,实现旅游产业从"粗放式经营"到"集约化经营"的转型。

加快上海都市旅游信息网络的建设。采取各种方法,多方位、多形式、多渠道地构建上海旅游信息网络。凭借上海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经贸优势,分别针对主要客源市场组建国际、国内旅

游信息网络。

五、 结语

当前,上海的都市型旅游产业正在进入深化阶段,即从起步、初创阶段向发达、成熟阶段的过渡。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要整合产品体系,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为旅游产业成为上海经济结构的特色产业,成为上海城市形象的重点载体奠定基础。

因此上海都市旅游发展要以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契机,明确旅游产业在上海城市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提升行业管理的协调力,强化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扩大旅游空间的辐射力,到2010年成为上海经济结构中的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中的重点产业,上海城市的形象产业,将上海建设成为具国际商务、会展节事等品牌特色的现代化国际旅游大都市。

参考文献:

[1] 王兴斌.旅游产业规划指南[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2] Tyler, Duncan.城市旅游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3] 上海旅游年鉴编辑委员会.上海旅游年鉴(2003)[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4] 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网.中国行业发展报告-旅游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5] 丁季华.关于上海旅游产业地位的若干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5).

[6] 吴晓莺,郭超.大力发展旅游商品是上海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J].上海综合经济,1995(2).

[7] 聂献忠.现代城市旅游业经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8] 许峰.城市产品理论与旅游市场营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9] 范能船等.城市旅游学[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2.

[10] 孙振华等.上海都市旅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11] 姚昆遗.机遇与支撑:2010年世博会与上海都市旅游业[J].上海大学学报,2003(6).

[12] 楼嘉军.对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1).

[13] 白竹岚.关于上海发展都市旅游的思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4).

[14] 张文建.上海都市旅游的跨文化体验与影响[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1).

[15] 张凌云.试论有关旅游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产业政策的几个问题[J].旅游学刊,2000(1).

[16] 张明清,刘超.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思考与竞争态势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0(4).

[17] 刘恒江,陈继祥.世博会与上海旅游产业簇群化发展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04(3).

[18] 上海市统计局.上海统计年鉴2004.[EB/OL]http://www.stats-sh.gov.cn/.

(责任编辑:梁保尔)

作者:高 峻 马剑瑜 胡建伟 乔 玮 陈素霞

都市旅游产品开发论文 篇2:

福州市发展都市旅游的基本路径分析

摘要:文章在分析福州市都市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福州市将如何开展都市旅游提出加强城市建设、加强都市旅游产品的开发、打造温泉城市品牌等建议。

关键词:旅游;都市旅游;基本路径

都市旅游将都市风貌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展示给旅游者。我国的城市旅游发展伴随着正在加速推进的城市化进

程,开展得如火如荼。福州市是福建省省会,“因州北有福山”,故名。又因九百多年前就遍植榕树,“绿荫满城,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的美称。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省会城市,都市旅游应该成为福州旅游发展的龙头。

一、都市旅游的特征

(一)依赖性

都市旅游是大城市发展到成熟和高水准阶段的产物,它完全依赖大规模的目标化的城市景观的兴起,依赖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依赖各种服务行业的繁荣和精细化。所以,要发展都市旅游,必需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不是任何城市都能发展都市旅游的,就算是大城市,也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发展都市旅游。

(二)时代性

西方工业革命后,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到工业化后期,城市逐渐摆脱工业的污染,成为环境优美并有着丰富内涵之地,城市观光游开始兴起。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复合型的都市旅游才开始萌芽。我国城市化进程比国外来得晚,都市旅游的起步也比较晚,主要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它产生于对外开放程度最高、国际交往最密切的大城市中间,这种旅游新形态的时尚、典雅、海派、狂热、处处折射出以巴黎、伦敦、纽约、东京、新加坡等为代表的海外大都市或世界旅游名城的巨大影响。

(三)综合性

都市旅游的魅力不在于旅游区(点)的单体形象,而决定于大都市的整体形象;不是以单一产品系列满足市场,而是以复合型旅游资源加工的多样化产品创造需求;不是受限于某一旅游季节,而是全年接待运作;不是让外来游客孤立活动,而是与广大市民的休闲活动交织相融。都市旅游的兴旺不仅需要较高的社会各界及相关各行业的介入度,而且需要较高的外资和外商介入度。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说,旅游活动内容包括城市观光、购物、就餐、娱乐等,且上述活动往往交织在一起。

(四)随意性

都市旅游活动内容的综合性与广泛性,决定了都市旅游行为的产生与其他旅游活动相比较为随意,旅游者往往不需要进行专门的计划和准备。

(五)隐蔽性

由于都市本身人口密集度高,而都市旅游的地点往往较分散,购物、娱乐等地并非只为外来旅游者开放,外来旅游者和本地消费者通常分不出彼此。因此,都市旅游的形式具有隐蔽性。

二、福州市都市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福州市都市旅游产品现状

1、都市风光风貌旅游产品。拥有“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称号的福州市近年来致力于打造宜居城市。2007年,福州市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了“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山体、重要街区景观整治等规划,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加强。2007年,福州市还实施了闽江两岸、西湖周边等重点区域灯光夜景建设,整治改造国宾大道和西二环等12条城区主干道沿线景观,建成环西湖步行道一期工程,改造晋安河、白马河等公园。2008年,福州市将进一步加强城市景观设计、地下空间利用和新区商贸网点布局,续建工人文化宫,建成新动物园,启动温泉公园、金山公园樱花园、左海公园改造和“大梦松声”景点恢复重建、环西湖步行道二期等一批园林工程建设。另外,福州市将积极推进南台岛12条内河和东西河、茶亭河等城区内河整治,加大内河截污力度,打造内河景观带;改造城区主干道沿线1000幢建筑景观,实施一批城区小街巷改造等。

2、都市文化性旅游产品。福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如鼓山涌泉寺、西禅寺等著名的佛教文化,马尾船政文化等。城内的三坊七巷正是这个千年古城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所在。但是,长期以来,福州市并没有对这些珍贵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开发和整合营销,有些甚至已经遭到破坏。2006年6月,福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福州市三坊七巷、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首次详细地通过强制规定,表明了政府对三坊七巷的保护的决心。目前,三坊七巷修建工程已在有序地进行。

3、都市购物性旅游产品。为满足都市旅游购物需求,福州市商业发展也越来越国际化,从老牌的东街口商圈、台江商圈到新开发的万宝商圈以及正在施工中的茶亭街商圈建设,都陆续在引进国际知名品牌的入驻,从而提升都市商业的品质。

4、都市康体娱乐旅游产品。福州金汤国际温泉度假村,利用福州特有的温泉品牌,其规模档次与国际并驾齐驱,是国内顶级的一家都会时尚温泉度假村。以树兜澡堂为代表的旧式澡堂,少则几十年,多到上百年的历史。没有现代的装修,裸露着的颜色沧桑的木头与现代都市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5、都市休闲旅游产品。福州台江滨江旅游街区日前已开始动建,其定位为以经营高档商品为主,历史人文景观相互交融,集休闲、旅游、娱乐、购物于一体的商业休闲游憩街区。2007年10月开始动工的茶亭街改造工程,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将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商业水街,茶亭河水街主要是2-6层建筑单体,整个街区充满福州韵味,市民可体验古闽都人的经商消费娱乐趣味。整条街将亲水、邻水、戏水、小桥飞渡、木舟轻摇,到处都能体验出闽文化的气息。

(二)福州市都市旅游存在的问题

1、受城市发展水平制约。福州作为一个沿海省份的省会,具有较大发展优势,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发展水平与其他沿海大城市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长期以来,福建作为“解放台湾”的前沿阵地,福州更是深受影响。在战争阴影下,投资严重不足,经济社会得不到充分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福州城市发展进步巨大,但由于基础条件较为薄弱,思想不够开放,福州发展潜力尚未充分挖掘,潜在的旅游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开发,都市旅游业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2、都市旅游产品开发不足。都市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对都市旅游产品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目前福州所拥有的具备吸引力的针对都市旅游的产品的开发明显不足。如文化性产品“三坊七巷”,长期得不到重视,保护修缮工作不久前刚刚起步。特色购物产品如寿山石、角梳等,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尚未得到广泛认可。作为全国三大温泉区之一的福州温泉,虽然久负盛名,但慕名而来的游客并不多见。

3、缺乏具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福州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而颇具特色,但福州的旅游品牌却十分匮乏。来此观光的游客,鼓山、涌泉寺为其首选。在一段时间里,甚至成为唯一的去处。改革开发以来,都市旅游有了长足进步,如马尾船政文化,但都不具有全国知名度。而全国最大的古街坊“三坊七巷”,在众人心目中只是不适合居住的破旧民房和一些古老牌坊。全国唯一的城市温泉,对福州民众来说,与普通大众澡堂相差无几。究其原因,一是这些旅游资源的价值没有充分挖掘,宣传力度不足,无法让游客充分认识它的固有价值,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知欲望。二是这些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尚未得到有效而有力的保护、开发和整合,不能形成高品味、高档次的拳头产品。

三、福州市发展都市旅游的建议

(一)继续加强福州城市建设

发展都市旅游,福州市必须成为一座美观、体现现代都市风貌的城市。要对城市狭窄,不利于通行的老旧道路进行拓宽整改。道路两旁的沿街建筑必须体现都市风貌,整改破旧、杂乱影响都市市容的建筑。城市整体绿化和谐,包括道路行道树、绿化带以及社区、公园的绿化。城市夜景亮灯工程必须美观,布局要到全市,而非几处小范围内的改造。城市必须保持整洁。调节交通工具比例以及公交车、出租车的便捷性,使它们恰当地发挥作用。提高城市居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宣传,使全城居民做到主人翁的待客精神,热情接待外来游客。

(二)加强都市旅游产品的开发

1、都市购物旅游产品。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明显提高,购物成为都市旅游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素有“购物天堂”的香港,旅游者的购物支出高达61%,特别是奢侈品消费则为典型代表。根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调查发现,我国奢侈品消费人群已经达到总人口的13%,并且还在迅速的增长中。奢侈品的消费者主要是房地产老板、IT公司的老总、高级商务人员、工程承包商等高收入人群,月薪至少在一万元左右。他们都有一种紧跟时代潮流的消费观,以前那种只赚不花的观念早已一去不复返,他们觉得投入和产出是成正比的。另外,一些白领也已逐渐成为奢侈品的忠实信奉者。加上近年来经济快速、强劲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新一代富商,他们讲究生活品味,很多有钱人都是不远千里地跑去香港、深圳、北京等地消费。要发展高端都市旅游购物产品,必需引进国际知名品牌,而福州的百货也已经意识到了这点,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品牌入驻福州,如东方百货的定位就是高端品牌。不过,跟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相比,福州的奢侈品消费算是起步阶段,市场有待发展完、善,且假货泛滥。

2、都市康体娱乐旅游产品。福州是全国三大温泉区之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福州有条件开展别的都市所欠缺的都市康体娱乐旅游产品。但福州城区温泉开发十分有限,仅一家有规模的温泉度假村和几家早已与时代不符的破旧澡堂,而主打产品都是周边县市结合自然风光的山林农家温泉游。在温泉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可以走针对旅游消费者市场的多元化战略,开发各种有针对性的场所。如适合老年人的澡堂,可结合一些传统文化表演;适合年轻人的SPA会所,可结合舒压按摩放松式服务;适合家庭亲子的则要带有一定的游乐设施。

3、都市休闲旅游产品。2008年动工的福州台江滨江旅游街区将改造台江码头,引进高档游船,打造全新的闽江黄金水道观光游;把江滨路台江段改造成为滨水休闲娱乐带,恢复台江路的交通干道功能,将步行街区移至滨江路段;拆除台江电影院,拟建地下商场和地下停车场,以解决游客私家车的停车问题;建设提升苍霞公园至闽江大桥之间滨江路段沿江堤岸的夜景灯光工程,展示街区靓丽夜景;结合福州第十三中学、市财政金融职专学校教育预留地的危房改造,将青年会近代建筑修葺,作为滨江餐饮、休闲、商务场所;在元洪东百拟建设“新天地广场”——风情酒吧城;将南星澡堂改造为南星温泉会所和福州老字号餐饮酒楼。这样的滨江休闲旅游产品是可取的,但福州不能只有一处这样的产品,可以把西湖-左海区也改造成都市休闲旅游产品。目前,西湖-左海的基础建设已较为完善,如夜景、步行道等,欠缺可供旅游者放松消费的一些设施及场所。

(三)打造温泉城市品牌

其实,泡温泉不一定要去山林间体验自然,福州市内温泉是全国唯一的处于城市中心的温泉。把温泉和都市结合起来,打造全国唯一的都市温泉,享受都市气息带来的不一样的温泉体验。

参考文献:

1、古诗韵,保继刚.城市旅游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1999(2).

2、郑敏.城市旅游及其产品开发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1).

3、黄秋昊,赵媛.略论都市旅游的发展[J].城市经济,2003(2).

4、马晓龙.从市场需求特征看西安旅游产品市场的发展[J].西部论坛,2004(12).

5、章海荣.都市旅游:城市旅游后发的豪华市场[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蔡茂胡

都市旅游产品开发论文 篇3:

公共交通系统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及优化研究


一、案例地概况

本文选取常州作为案例地,在地理位置上,常州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东濒太湖,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西与南京、镇江两市接壤,南与安徽省交界,又与上海、南京等国内一线城市等距相望,构成了苏锡常都市旅游圈,同时拥有多条航空路线、铁路路线及客运路线,交通可进入性良好。

在旅游资源上,常州城市旅游业发展迅速,常州市最为知名的旅游景点有中华恐龙园,同时嬉戏谷、淹城春秋乐园这样的大型主题游乐园也发展迅猛。常州市近年来积极发展城市旅游业,努力树立“中华龙城”的城市旅游形象,积极开发高品位的旅游景点,构建湖山观光度假和“龙城文化”兼备的城市旅游格局,进一步实现城市和旅游和谐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历程中,常州市政府始终坚持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战略,自从2008年第一条快速公交专线在常州建设完成,常州快速公交开创了运营模式上采用组合网线、站台设置上采用中央侧式站台的“常州模式”,大大减轻了游客出行压力。
二、公共交通与城市旅游发展的关系

城市旅游经济和交通两个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首先,由于旅游活动具有异地性特征,旅游者必须通过合适的交通工具才能完成旅游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空间转换。而一个旅游者到达目的地时,该城市公共交通便对旅游者进行旅游决策、评价旅游满意度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也对规划者进行城市旅游产品开发、提升旅游城市形象产生持续作用,进而影响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另外,随着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游客将会扩大旅游交通的需求。

(一)公共交通是沟通城市旅游需求和供给的纽带和桥梁

从需求方面看,旅游者要想完成一次旅游活动的必备条件就是交通。由于旅游活动的异地性特征,旅游者必须通过分析比较,然后选择适当的旅游方式解决从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的空间转移问题。旅游者采用不同旅行方式,会耗费不等的时间,进而影响旅游者决策和旅游舒适满意度。

从供给方面看,促进旅游业新发展的增长点是交通发展。旅游业主要是依赖旅游者访问而产生经济效益的产业,所以只有旅游目的地的交通更为便捷使当地可进入性提高,进而使得旅游者能够大量地、经常地前来进行旅游活动,该地的旅游业才会获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从旅游收入的方面来看,交通运输业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提高旅游收入和实现旅游创汇的重要作用。

(二)公共交通必须通过衡量旅游者需求提高自身服务水平

目前,我国已进入大众化旅游的新阶段,散客化已经成为当前旅游不可逆转的潮流。日渐蓬勃发展的城市旅游为交通提供了更为庞大的旅游客流量,同时旅游者具有分布集中、季节性强、舒适性敏感度高的特性,所以旅游者的需求不同于当地居民。旅游者要求建立更为方便、舒适的公共交通系统来承担旅游景点之间的客流集散。
三、公共交通系统对城市旅游的影响

(一)公共交通系统对城市旅游的优化作用

1.整合旅游资源,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旅游总收入增长

常州快速公交系统(BRT)的投入运营提升了常州的游客转运效率,同时减轻了普通公交的承载压力,有效地改善城区及相邻市县各景区之间的交通转运条件,进而缩短了城市周边景区短途旅游的时间成本,使得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的短线旅游和城市周边旅游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客观上形成了环城市周边城乡交错地带的度假旅游地,也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周边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加上公路沿线布局的各种生活化设施,如学校、邮局、医院、超市等,带动了快速公交沿线周边旅游房地产的兴盛繁荣。

笔者通过搜集常州从2005-2017年的旅游统计年鉴,整理出历年常州市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并绘成了更为直观的表格。2008年元旦,常州开通了一号线快速公交,自此常州市已经形成了由2条主线、3条区间线、6条支线和2条环线构成的“十字加环”快速客运走廊,日均客运量超过31万人次。

以2008年为时间节点,从图1可以明显看出,常州市历年接待旅游者人数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以2008年常州市开通第一条快速公交线路为时间节点,通过计算,2006-2017年,常州市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的同比增长平均率为14.6%,而在2008-2013年,历年国内旅游者同比增长率均保持在15.5%以上,在2010则达到了同比增长率最高点,为21.8%。因为常州本身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较少,占据历年入境旅游者人数一直未超过1.5%,增长幅度变化不明显,暂时不列入本文考虑范围内。

从图2常州市历年旅游总收入统计表可以看出,常州市历年旅游总收入一直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并通过详细计算,常州市历年旅游总收入平均增长率为18.5%,而常州市从2009年开始,旅游总收入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连续4年增长率在19.5%以上,在2010年同比增长率达到历史最高峰,为25.1%。这些数据都表明,常州从2008年起,建成第一条快速公交专线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政策卓有成效,直到2017年常州市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省第四,增幅全省第二,旅游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6.21%,实现了公共交通系统对城市旅游总收入的极大推动作用。

2.影响游憩点时间通达性,便于散客出行,扩大游憩规模

首先,游憩点的通达性主要受到游憩点的空间距离通达值的影响,而常州城区各个游憩点通达性的规律大致是,由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减小,即周边交通不便的游憩点通达性较小,远离公交换乘点的游憩点通达性也较小。常州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改善了游憩者前往游憩点的交通條件,影响游憩点的时间通达性,使得游憩者的游憩需求大大增强,游憩流的规模扩大。

3.低碳环保,提升文化旅游城市形象

把低碳公共交通引入城市旅游系统是一条实现城市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大力推行低碳公共交通对整个旅游城市的方方面面都大有作用,比如在旅游者需求方面,推行低碳公共交通能够满足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特殊性需求,引导旅游者绿色旅游消费理念;在城市交通方面,公共交通能够有效缓解城市私家车拥堵的困境,降低整个城市的资源能耗量和旅游者的出行费用;在城市环境方面,公共交通能直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汽车尾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从而有效缓解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效应。

(二)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

1.城市道路网不尽完善,公共旅游交通出行便捷度不够

由于最初行政区域的划分和城市建设的历史原因,常州市的城市道路建设不尽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设施没有同步规划到如今的一些新兴旅游景区,这使得旅行中“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存在于部分边缘旅游景点中,导致旅游者选择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时面临步行半径距离较大的问题,影响旅游者对城市旅游公共交通便捷度的满意评价。

2.缺乏统一的科学规划,各大旅游景点间公交换乘复杂

常州市旅游景点分布广泛,旅游资源的空间组合状况较为理想,旅游资源数量上在中心区与边缘区相对平衡分布。在资源类型上,人文景点相对集中分布在郊区和市区,而自然类景点则相对集中于边缘区。但由于最初行政区域的划分及后期的合并的缘故,常州市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缺乏统一的科学规划,部分线路的设置还不合理,边缘区和中心区旅游景点之间公共交通衔接不畅通,换乘较为复杂,再加上长期以来城市公共交通线网资源的区域分割,城乡之间的公共交通的连接不尽合理。

3.地铁建设不完善,不同公共交通工具之间衔接不畅

据统计年鉴显示,常州市居民出行时选择公共交通系统的比率仅为28.9%,其中仅有39.2%的居民选择公交出行。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类型的公共交通工具之间的衔接还不够顺畅,例如,公交和公共自行车之间换乘会由于换乘地点的固定和站点缺乏足够的自行车而导致换乘麻烦,无法满足到达旅游目的地“最后一公里”的需求。

4.公共交通的舒适度和服务水平急需提升

旅游者对交通的满意度会直接影響到旅游体验,而公共交通的舒适程度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就决定了旅游者对交通的满意度与否,但是常州市一直以来对公共交通车辆改造的资金投入不够充足,导致城市公共交通的舒适度较低。截至目前,常州市中高档城市公共交通车的比例仅为20%(苏州为30%,无锡为35%,杭州为68.58%,南京为40%)。并且根据部分旅游者的体验,在出行时较少选择公共交通是因为公共交通职工为了不误点,在交通拥堵路段都会抢行和急刹车,这些体验都直接影响到旅游者的乘车舒适度和满意度。另外,由于城市公共交通职工劳动强度大,收入低,队伍不稳定,城市公共交通的整体服务质量、服务意识、经营理念等存在很多问题。
四、公共交通与旅游系统的优化发展策略

城市公共交通不仅仅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甚至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交通道路网结构、城市旅游资源的空间整合和城市低碳发展都有着异常重大的作用。

(一)打破旅游与交通屏障,促进产业融合

政府首先必须把旅游和交通的关系,由传统的“交通支撑旅游发展”观念向新时期的“交通引导旅游发展”转变,打通固有的旅游与交通的屏障,同时坚持旅游交通要体现旅游元素,对道路本身进行美化,形成路就是景,行车移步换景的效果。另外依托交通节点和通道建设新的游憩场所,如购物广场等,大力发展旅游相关产业,实现各方利益共赢。

(二)推行优质旅游建设,建设智慧交通管理平台

优质旅游以游客为中心,游客可以感受到当地特色。所以有必要按照游客要求,建立交通快速、舒适、服务质量高的公共交通系统。而改善公交服务水平必须着力提高公交的信息化和科技化水平,例如,公交车辆上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在市区主要路段设置导乘电子站牌等,同时推出“超级巴士”服务,构建“机/站—酒店—机/站”的小交通闭环一体化服务,来满足商务旅游者的接送飞机、接送车站的需求,为解决公共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画上完美句号。

(三)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市公共交通无障碍旅游系统

在构建公共交通无障碍旅游系统的过程中,一是要关注特殊人群的需求。残疾人士和老年人由于生理缺陷和身体状况,在旅行过程中需要特殊对待。一是首先对全体公共交通服务人员进行残疾人和老年人的服务能力培训,要求每个员工具备必要的残疾人和老年人的护理知识,努力为特殊人群营造舒适、方便的旅行体验。更为细节的要求是要定期对全体公交员工进行基本手语培训,为残疾人定制专属的、无障碍旅行的、较宽的座位,引入残疾人专用宽体客车,确保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正常运行等。二是要加快建设旅游客流的拥堵预警机制,建立拥堵指标、等级、预测、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监控室必须实时据大数据预估旅游客流的现实状况,及时预测并在公众平台上发布拥堵预警信息。同时,要研究制定常州各大旅游景区的交通应急管理预案,建立不同等级的应急管理策划方案,当游客数量接近拥堵的警戒线的时候,采取有效方法进行宏观调控或管制,预防和缓解旅游交通堵塞,为旅游者创建一个舒心、舒适的交通出行环境。三是要构建以中华恐龙园、春秋淹城和天目湖景区等知名旅游景点为框架的旅游公交系统,进而打造覆盖整个常州市的南北轴向的大旅游景区的公交主走廊,逐渐稳步实现对天宁区、武进区、新北区、钟楼区和金坛区等主要景点的无缝接驳,并提供优质服务,大力提高各大景点的可达性,为全体旅游者构建常州无障碍旅游系统。

(四)出台政策,扶持旅游交通发展

旅游公共交通系统由于本身的社会公益的性质,所以更加需要政府出力来出台相关的政策进行扶持。首先,政府必须加强立法工作,以国家法律强力保证城乡交错带旅游的土地、科技、人才等资金的投入到位,同时建议设立不同类型的专项资金,支持旅游交通规划中涉及旅游公交系统、水上巴士购买以及慢行绿道等建设项目,并合理减免一些相关的税费。
五、结语

在常州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政策获得明显效果的背景下,本文着重分析了常州市公共交通系统和旅游系统的和谐互动,以期为打造城市游憩空间、优化城市内部游憩空间结构、提升市民游憩活动品质等方面提供有益参考。同时,推广和普及城市公交系统概念和价值知识,倡导旅游者在旅游出行时能够选择更加绿色、低碳、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从而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少能源消耗和保护城市环境等提供助力。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作者:路雨洁

上一篇:世界服务贸易管理论文下一篇:文化渗透英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