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教学创新管理论文

2022-04-25

武汉市梅苑学校(以下简称“梅苑”)创建于1992年,为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2003年,自十四初级中学并入之后,该校已逐步形成了“一校三区”、“一套班子”的行政管理格局,是武昌区办学规模最大、发展最快、教育教学质量最优的学校之一。十余年的艰辛砥砺,梅苑彰显出独具个性的办学特色;十余年的执着探索,学校呈现出不断创新的办学模式。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体育课堂教学创新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体育课堂教学创新管理论文 篇1:

幼儿园实施“快乐体育”的主要途径

摘要:幼儿园实施“快乐体育”,能让孩子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获得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活动场地,创新体育器械,创新组织形式,创新评价策略,全面提高幼儿园体育教育质量,从而形成孩子终身参加体育实践的志向和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

关键词:快乐体育;主要途径

中圖分类号:G633. 96

文献标识码:A

幼儿园实施“快乐体育”,能让孩子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获得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是在立足尊重孩子主体地位的同时,注重激发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形成孩子终身参加体育实践的志向和习惯。在主持研究2017年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幼儿园实施“快乐体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7】GHB1014)的过程中,我通过学习研讨、实践反思、总结提炼,探索出了幼儿园实施“快乐体育”的主要途径,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归纳为:“四个创新”。

1.创新管理机制,增强“管”的实效

管理机制是决定管理功效的核心问题,创新管理机制是加强科学管理、推动改革的关键举措。传统的幼儿园体育教育管理模式存在两个弊端,一是过于程式化,二是缺乏内驱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园体育教育的质量。只有立足园本实际,用新理念、新思维去分析近年来幼儿园体育教育的新形势,以幼儿园管理机制的转换与创新为立足点,以提高幼儿园体育教育质量为突破口建章立制,形成管理网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幼儿园要树立现代儿童观、教育观,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把体育教育摆在五大领域课程教学的首位;在课表的安排上,要保证孩子每天2小时的户外锻炼;在教师的配备上,要侧重于专业教师、骨干教师和心理阳光、身体健康的教师担任体育教学;在制度的建立上,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理念,注重制约机制与激励机制的相互融合,健全《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制度》、《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幼儿园体育教师仪容仪表规范管理制度》、《幼儿园体育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实行园长亲自抓、业务园长具体抓、分管主任协调抓,提高执行力,强化管理机制的内驱动力,形成常态长效,为提高体育活动质量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2.创新活动场地,拓展“动”的空间

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宽敞、舒适、安全的活动场地。但是很多幼儿园的活动场地都受园所面积、办园规模的影响,活动场地相对欠缺,无法满足全园幼儿高质量开展体育活动的需要。为此,幼儿园就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创新思路拓展活动场地,统一规划,合理利用现有场地。一是向户外高空要活动场地。既可以将沙坑、跑道、游戏方格、大型玩具等都设置到户外平面场地上;又可以利用校园建筑物侧墙布置幼儿攀岩墙、投篮等,让幼儿园有限的户外活动场地发挥最大的作用。二是构建室内活动场地。有时受天气影响,户外活动无法进行,需在室内进行体育活动。如果室内有空房的话,可以分级建立体育游戏室,配足活动设备。如果没有室内空房,就要借助幼儿活动室、教学楼楼道等空地建立体游区,投放小型活动器材。三是根据教育活动需要建立临时活动场地。不管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教育”活动内容对活动场地的要求也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育活动需要布置安全实用的活动场地,保证体育教育活动的高效开展。

3.创新体育器械,活化“玩”的载体

幼儿园要坚持“勤俭办园”的方针,既要利用购买的体育活动器械,又要挖掘本地资源,丰富体育游戏器械的种类和数量,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一是发挥教师和家长的优势,开展自制玩具的开发与利用。根据教育需要和幼儿发展需求,坚持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创新性、简易性、安全性等6大原则,对各种自然资源和材料,进行收集、分类、加工、改造、组合,制作体育活动器械。二是“一物多玩”,让体育器材灵活运用起来。幼儿园要鼓励教师、鼓励幼儿探究“一物多玩”,不断总结提炼,将简单器材的多样玩法整理成幼儿园园本教材,在全园推广应用。

4.创新组织形式,提高“教”的效率

幼儿园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鼓励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实施科学的教学手段,创新体育游戏活动的组织形式,丰富体育教育的内涵。一是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幼儿园不同年龄段幼儿健康领域的发展目标,科学制定健康教育活动计划和进度,营造宽松的活动氛围,创设富有童趣的活动情境,巧设课堂教学环节,积极转换形式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深入推进“游戏化”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使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规范化和系统化。二是要传承和保留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中引进民间游戏。丰富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让幼儿在快乐有趣的民间游戏中得到成长,锻炼,推动幼儿综合感知能力的发展。三是改革幼儿园早操,将体育锻炼与律动游戏相结合,编排幼儿园户外系列式间操,以多变的音乐旋律激发幼儿运动的激情,准确把握运动量,大班早操时间控制在12分钟左右,中班早操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小班早操时间控制在8分钟左右。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体育游戏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学会合作,学会分享,懂得感恩。五是坚持以“快乐”为前提的评价理念,以“推动改革发展”为内驱动力的评价目标,以“体育教育管理水平、体育教育活动效率”为中心的评价内容,以“综合评价、分层评价”为主要形式的评价方式,对“快乐体育”实施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总结经验、整改不足,不断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

本文为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7】GH B1014)《幼儿园实施“快乐体育”的实践研究》成果。

作者:黄丽娟

体育课堂教学创新管理论文 篇2:

十年磨一剑 三方共“琴瑟”

武汉市梅苑学校(以下简称“梅苑”)创建于1992年,为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2003年,自十四初级中学并入之后,该校已逐步形成了“一校三区”、“一套班子”的行政管理格局,是武昌区办学规模最大、发展最快、教育教学质量最优的学校之一。

十余年的艰辛砥砺,梅苑彰显出独具个性的办学特色;十余年的执着探索,学校呈现出不断创新的办学模式。

学校坚持“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创全市一流的初中”的办学方向,实施“以德立校,依法治校,质量强校,特色树校”的办学方针,注重文化熏陶,崇尚品德修行。强基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夯实基础;教书育人,为教师体现价值构建平台,致力于实现“学生高素质、教学高质量、办学高效益”的办学目标。

记者往来于武昌傅家坡梅苑小区内的小学部、初中本部和丁字桥路涂家岭的十四初中三地校园间,采访了治学严谨、管理有方的校长陈顺利。他那言简意赅的阐述、妙语连珠的谈吐,令记者在获得大量一手材料的同时感触良多。

三地同心,梅苑形成了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发展态势;琴瑟共鸣,学校奏响了以人为本、崇文尚德、激发潜能的和谐之音。

如今,拥有品牌效应的梅苑学校恰似一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现代教育的沃土之中,璀璨夺目、熠熠生辉。回放焦点镜头,聚焦数字简报,聆听校长叙述,解读办学模式,梅苑教育创新实践所蕴含的教育启示纷呈叠出。

激发潜能折射“创新管理”的历程

镜头回放:梅苑开展创建“和谐校园”活动,建设人文、和谐的校园文化,使学校呈现出“人际关系和谐,校风、教风纯正”的崭新局面,激发出全体教职工的最大潜能。

数字聚焦:学校逐步形成了“一校三区”、“九年一贯”、“一套班子”的独特办学格局,目前拥有共61个教学班,学生近3300人,教职工180余人。

“学校教育的高质量,离不开学校管理的优化,即管理的高效率和科学化。”

梅苑是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学校,办学格局的独特性不免带来管理上的复杂性。如何创新管理思路,探索新形势下适合自身实际的管理机制,以确保学校稳定和谐发展,是摆在校长陈顺利及其领导班子面前的首要问题。

学校领导班子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依据校情,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文管理,注重促进人的发展,促进学校管理工作向人本化、科学化方向迈进。具体措施有:

在管理工作上,实行校长负责制,党支部监督保障,工会民主参与管理。同时,学校充分发挥职代会的监督作用,重大问题的决策提交职代会讨论,集思广益,形成决议。

在工作机制上,实行“三级管理体制”、“三级目标责任制”。学校注意发挥目标管理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整合功能。

在管理原则上,把住“三条底线”:坚持依法治校,把住“法规底线”;规范教学行为,把住“师德底线”;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把住“质量底线”。

在工作策略上,明确两个“指向”。一是在考评上突出“高效课堂体现优质教育”、“大思维,小切入,突出养成教育”、“促进自主,实现动态目标管理教育”;二是重在建设校园文化,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管理是一门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不断创新。学校努力创新管理实践,以创建人文、和谐的校园文化为突破口,建立师生关系平等、师师关系和睦、干群关系融洽的“人文和谐校园”。学校还以此为契机,创新管理方法,改变单靠“硬性”的行政指令,要求教师“服从”的做法,千方百计地尊重人、关心人、引导人,实现刚性制度约束与柔性人文管理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激活、调动、发挥出了团队中每一员的最大潜力。

学校创新管理,构建人文、和谐的校园文化,使学校初步形成了以下四种局面:工作局面良好,即学校形成了一种积极进取的主流导向和价值取向下的个人拼搏进取、务实作风和态度的工作局面;全员达成共识,即每位教职工都认识到学校是大家的学校,事业是共同的事业,校兴我荣、校衰我耻;校园氛围和谐,即人际关系和谐,校风、教风纯正;办学效果明显,即体现在办学特色明、发展态势稳、学生素质高、社会声誉好。学校先后荣获湖北省“卫生先进学校”、 武汉市“语言文字先进单位”、“先进家长学校”、武昌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课程改革先进学校”、“德育工作标杆学校”、“中小学教学质量奖”、“科技教育立功单位”、“平安校园先进单位”、“内保工作先进单位”等20余项荣誉称号。

启示一:创新管理,将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人本管理有机地融为一体,营造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新境界,这就是践行“科学发展观”。

启示二:该校创建人文和谐的校园文化,新的校园文化源于创新管理,新文化又促进新管理,这种文化与管理间的良性互动值得关注。

名师工程透视“师资建设”的进程

镜头回放:学校坚持实施“名师工程”,成立了“梅苑学校名师工作室”,以此为契机打造教师精英团队,促进中青年骨干教师向科研型方面发展。

数字聚焦: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其中,有高级教师45人,硕士研究生6人,各级“优秀教师”30余人,金银牌指导教师达20余人。

学生的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师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实现学生规模性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学校的发展。

教师是学校办学的核心,教师的共同价值观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关键。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清醒地认识到,“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仅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学校、学生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学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致力于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

学校把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以师德促进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的增强,以良好的教风,促进学生良好的学风的形成。其主要做法是:弘扬“团结、奉献、拼搏、进取”的主流精神;彰显“敬业、爱岗、求实、创新”的教风特点;营造“团结干事、和谐共事、不断学习、积极研究”的良好氛围;建立“工作第一、质量至上”、“学校没有质量就没有生命,个人没有成绩就没有资本”的价值取向和共同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心和促进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发展,努力保持教职工旺盛的斗志和昂然奋进的工作状态。

学校制定了《武汉市梅苑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力图建立和健全教师业务培训和学习制度,要求每一位教师树立“让读书成为习惯”的意识,及时“充电”、“加油”,强化理论学习和业务研讨,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掌握最新的教育方法和技能,促进专业化发展。

学校实施“名师工程”和“蓝青工程”,发挥“梅苑学校名师工作室”的导向功能,帮助教师个人确立适宜的发展目标,提高获取信息、接受和传播新知识、新方法的能力,以实现教育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引导教师牢固树立“科研兴校”、“校兴科研”的意识,加强教研组及学科建设,大兴教学研究之风,以教研组为单位,发挥整体优势,开展校本教研、科研活动。学校已承担了一个市级重点课题和五个区级研究课题,其中“初中信息技术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是武汉市唯一关于信息技术方面的重点资助课题。科研课题“协议式学生发展管理”和“学生协定发展目标管理模式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武汉市产生过广泛的影响。《长江日报》曾以《不一样的“协议”》为题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近年来,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受到各级表彰的先进个人、优秀教师、先进班主任和师德先进个人等有100余人次,其中,获市级以上奖励的教师83人。龙应时、冉明等几位教师分别被评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和“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

启示一:教师是立校之本,发展之基。只有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才能实现学生、学校的发展。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进学校创新发展的力量源泉。

启示二:“教而不研,则教必失之于肤浅;研而不教,则研必失之于深晦。”该校将教研与强师资有机地融为一体,实施“科研兴校”和“科研兴教”战略,给人以启示。

深化课改 诠释“质量立校”的内涵

镜头回放:学校努力构建和谐课堂,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作为学生的朋友和领路人的教师,着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

数字聚焦:2007年中考,学校重点中学上线率达56%,普通高中升学率达83%,其中,有11名同学成为中考状元。2008年重点中学上线率达51%,普通高中升学率达80%,其中,有8名同学成为中考状元。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办学的基本任务和永恒的主题。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的目标意识,努力规范课堂教学,把课堂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主阵地。为了确保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效率,学校探索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标准,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一、二、三、四”四大要素。“一个目标”,即明确和落实课堂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两种氛围”,一是营造激活学生思维的氛围,二是创设渗透德育的氛围;“三个实在”是指课堂教学应该体现“真实”、“朴实”、“扎实”;“四个效度”是指学生主体的参与度、思维的有效度、情感的内化度、能力的形成度。

学校一直坚持从校情出发,深入实践、大胆探索,将“建和谐课堂;创有效教学;激发潜能,培养自主学习和关注学生发展,为终身发展奠基”等课堂教学要素融于课堂教学实践中,深化课程改革,实现以“备课方式”、“上课方式”和“评课方式”为内容的三大转变。

其一,转变备课方式。教师遵循“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以课改新理念为出发点的备课观,将备课的关注重点移到学生学习方式、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比如,变传统的“教案”为“教学设计”,变“集体说课”为“专题研讨交流”,围绕“主题”进行讨论、研究,使“备”与“研”紧密相结合。

其二,转变上课方式。在教学管理环节上,科任教师通过创设情景、问题引入、情景分析、问题探究、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创新活动,经过问题的碰撞、过程上的互动,谋求思维上的创新、意识上的统一,最终达到转换角色、变革方式、研究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突破问题的目的。

其三,转变评课方式,在教研活动中“评”课求新。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学校充分利用“课”的评价、导向功能,立足于过程评价,立足于学情评价,立足于问题研究,在评课过程中看“三性”,即课的真实性、有效性及和谐性三个方面。

学校坚持课堂教学改革,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提升了教学质量。学校自2006年起连续三次荣获武昌区教育局颁发的“教学质量奖”。2007年全国数学联赛选拔赛中,全区获得满分的学生共7人,而十四初中就有5人,在决赛中,刘琦玉以满分的成绩获得了全国一等奖。2008年学校共有1000余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其中,获国家级奖的学生近百人。

启示一: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主阵地。向课堂要质量就是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启示二:该校深化课程改革,实现备课方式、上课方式和评课方式的三个转变,其教学创新举措值得肯定与借鉴。

庆典演出见证“育人模式”的创新

镜头回放:盛大的校庆庆典演出高潮迭起,异彩纷呈。师生同台献艺,表演投入而精彩,无论是参演节目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展示出学生的风采和特长。

数字简报:在近几年竞赛中,学校获金奖人数占在校人数的20%左右,各级各类获奖人数占在校人数的70%左右。学生身体素质、机能等主要指标明显提高。

学校主体的工作是教书育人。陈校长说:“‘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机遇,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项特长,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是我们的育人目标。”

素质教育,德育为首。学校树立全员育人意识,完善德育管理,拓展德育途径,积极构建家庭、社会、学校、学生四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学校按照德育的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年级的德育内容,形成了动态目标机制教育。初一、初二年级注重抓以“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为核心的养成教育,初三年级激励学生追求高品位,求发展意识。

学校努力创新德育方法,对《学生协定发展目标德育管理模式探究》的课题成果及时进行推广、运用,实行协议发展目标管理模式,以尊重和关爱为核心,用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注重过程性评价、情感性评价。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实施“环境育人”,不断优化育人环境。2006年,学校先后投入100万余元,改造修建了小学部运动场,更换了微机室的所有设备,粉刷了中学本部教学大楼,购置了500余套课桌椅,初步完成了本部校园环境的建设。

学校还以分校十四初中标准化建设为契机,投资近200万元,完成了十四初中操场改造,音乐、美术、图书阅览室的建设和相关设施设备的配备,计算机教室和电子备课室的建设,学校围墙和实验器材的改建和添置,体育、卫生设备的更新配置等工作。

在初中本部校园,绿化景观区贯穿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环绕运动场新修了绿化带,引人注目的四个景点——“高山流水”、“果茂林红”、“读书长廊”、“傲霜雪松”可供学生读书和休闲。

校园内一草一木、一墙一池都力求体现学校丰厚的文化底蕴。有的校园环境幽雅,小而精致,有的校园力求绿化、美化、净化、景点化、人文化。校园环境或古朴典雅,或自然宜人,无不陶冶师生情操、美化人们心灵,发挥着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学校寓育人于种类繁多的活动中,如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举办演讲、朗诵、书法等比赛活动。校庆活动期间,校庆文艺汇演让参加庆典的所有领导、来宾看到了行为规范、习惯良好、积极进取、文明高雅的梅苑学生的风貌。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央电视台、湖北教育电视台、武汉电视台也分别对学校的德育创新和科研工作进行了专题采访和报道,起到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启示一:素质教育就是“人本教育”,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成长和个性发展,又注重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创新精神,这是创新育人模式之精髓。

启示二:学校实行的“协议发展目标管理模式”和实施“环境育人”,都是探索、创新育人模式的具体举措,值得学习借鉴。

作者:郑 波

体育课堂教学创新管理论文 篇3:

农村学校班集体建设策略摭探

摘 要:班集体建设是农村学校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班主任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要突出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端正教育思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创新管理方式,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行有效指导,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农村学校;班级管理;班集体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农村学校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农村学校的班集体建设给予充分重视,要求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班集体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农村学校班集体建设中存在的忽略良好的班级氛围的重要性、忽略班级内学困生的转化等问题,班主任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加强农村学校班集体建设,打造一个具有凝聚力、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本文对农村学校班集体建设策略进行相关研究。

一、农村学校班集体建设存在的问题

构建一个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班集体,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十分重要。当前,部分农村学校班集体建设存在忽略良好的班级氛围的重要性、忽略班级内学困生的转化等问题。

1.忽略良好的班级氛围的重要性

良好的班级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部分班主任不重视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这样不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影响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部分班主任没有认识到良好的班级氛围对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性,二是部分班主任虽然认识到良好的班级氛围的重要性,但受繁重的工作任务的影响,不愿意花时间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这样,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难以提高班级整体战斗力。

2.忽略班级内学困生的转化

由于各种原因,每个班级都有一定数量的学困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部分班主任不能一视同仁,而是有区别地对待优生和学困生,不太关心学困生的转化。这样,会让学困生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学困生的全面发展,会让学困生对班主任的管理产生抵触情绪。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没有将学困生放在与优生同等位置上,不尊重学困生的人格。

二、加强农村学校班集体建设的策略

班主任要突出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端正教育思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创新管理方式,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行有效指导,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1.突出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行为方式,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班级所有成员的行为。具体来说,班级文化建设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班主任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道德实践活动。道德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拉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还能让班主任与学生有更多沟通与交流的机会。例如,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走进敬老院关爱孤寡老人”活动,这样班主任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存在突出问题的学生要随时关心,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方案。二是班主任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例如,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拔河比赛、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体育活动能够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毅力,缩短学生与学生、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这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三是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班主任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用身教来影响和感染学生,处处给学生树立榜样。这样,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端正教育思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由于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每个班级都可能存在学困生。优生、学困生区别对待是农村班主任教育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因此,班主任要端正教育思想,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班主任工作是育人的工作,班主任要树立“转化一个学困生和培养一个优生同等重要”的思想观念,认真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具体来说,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班主任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权利,都有进步的机会。例如,在制定班规的时候,班主任可以对班级所有学生说:“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应该制定什么样的班规呢?”学生们议论纷纷。有学困生说:“我们应该制定班规约束一下乱扔垃圾的行为。”这时,班主任要积极采纳这个学生的意见并进行表扬,激发学困生的自信心。二是班主任要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会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真诚地热爱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阳光雨露。例如,当学困生对学习出现抵触情绪的时候,班主任应该积极地对学困生进行疏导,帮助他们明确奋斗目标,而不要放任不管。这样,能让学困生找回自信心,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3.创新管理方式,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行有效指导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不服从班主任管理的问题,这样不仅影响班主任的工作效率,还会影响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班主任的管理方式比较落后,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创造精神。针对这样的情况,班主任应该注重创新管理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创造精神,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行有效的指导。具体来说,创新管理模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班主任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灵活地采用“空白教育”。所谓“空白教育”,就是班主任在进行教育管理过程中先不发表意见,而让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这样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例如,班主任组织学生在校园内捡拾垃圾之后,可以对学生说:“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一定收获颇多,下面请说一说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我在捡拾垃圾的过程中认识到,我们平时不应该乱扔垃圾。”有的学生说:“我们应该重视保护环境。”这样的方式,很好地达到了教育效果。二是班主任应该积极利用“南风效应”。北风和南风打赌,看谁能先让行人脱下大衣,北风吹着大风,结果行人将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则温柔地吹着暖风,行人很快就将大衣脱下。这则寓言被称为“南风效应”。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要突出管理模式的人性化,多调动学生参与,少一些压制,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少一些包办,多给学生一些肯定,少一些否定。这样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创造精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结语

班集体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打造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能让学生身心愉悦,拥有强烈的归属感,愿学乐学,奋发向上,追求完美。班主任要突出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要端正教育思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创新管理方式,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行有效指导。这样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硕.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03).

[2]张洁.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研究——来自湖南省张家界市的调查[D].湖南师范大学,2013.

[3]胡诚,徐旻晖.推进农村学校温馨教室建设[J].中国德育,2009(04).

[4]梁中凯,司可大.農村学校德育实践模式的创新[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10).

[5]刘敏慧.共享发展理念下的中小学班集体建设[J].教学与管理,2016(10).

[6]刘梦,欧阳沁,马春生.优秀班集体建设机制分析与实践[J].北京教育,2012(09).

[7]胡麟祥.班集体的涵义、结构及教育功能[J].中国德育,2007(03).

[8]朱新华,张山,南守宇.以班集体为载体探索校园文化建设新途径[J].思想教育研究,2009(11).

作者:曾健红

上一篇:现代企业制度监督会计论文下一篇:动态调整银行监管指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