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新课标下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论文

2024-05-01

注重新课标下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论文(共10篇)

篇1:注重新课标下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论文

摘要:面对新的学习目标领域的出现,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适应《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是许多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对新课程众多要达成的学习目标感到困惑和不适应的原因。那么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应该改造旧的教学方法,借鉴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使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高效、实效。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教学方法 创新

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法的选择的。换句话说,即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运用何种教学方法,只要能达成学习目标就行。这也说明了一定的教学内容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是完成学习目标的决定因素,同一教学内容如果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所达成的学习目标是不同的。

1、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的指导思想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维度完成中小学体育教学任务,因而选用的教学方法依据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尽在情理之中。

1、1 教师创新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提出多种练习方法,以适应学生因身高、体重、智能、运动动机、运动经历不同而造成的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的运动,在生理上获得快感,在心理上获得满足、社会适应能力提到提高;都能学到新知识,并在运动技术上有所提高。

1、2 教法创新应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满足学生的创造欲,不必过分强调行动一致,提倡“形散神不散”。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抒发不同的感受。

1、3 教法创新应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1、4 教法创新应与学法创新相结合。对于学生来说“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对于教师来说,教会学生锻炼比带着学生锻炼更为重要。

1、5 教法的创新要注重学生良好情感体验的获得,艺术地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运动中与教师、同伴相处得和睦、快乐,使学生既喜欢体育运动,又喜欢体育课,更喜欢体育老师。

2、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法的创新2、1 运动技能教学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注重学生基本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动作的细节”。同时又指出:“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基本特征,运动技能的学习也是实现其它学习领域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这不仅扩大了运动技能学习的外延,而且指出了运动技能仍然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体育与健康学习的重要目标,是达成其它学习目标的基本途径,这对运动技能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那么在具体的运动技能教学中,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传统的体育教学将规范化技能的掌握作为唯一目标,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依据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技能而展开的。新课程把促进学生的发展看作是技能传授的根本目的,重视技能学习过程中的教育价值,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运动情境或运动课题,将传统的传授教学方法变为“启发式”、“发现式”教学方法,通过学习能力和学习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以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发展为主旨的自主学习得到弘扬。也为改革和创新适应学生发展的技能教学方法提供思路。

2、2 经改造和建设的体育运动项目作为教材时教学方法的创新

《课程标准》把教学内容理解为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手段。这就意味着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校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现代竞技运动项目,新兴的运动项目,民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生自我创编的体育运动项目,校外、社区体育运动项目等都可以成为体育课程资源。这强调了体育教学内容不等于原传统意义上的竞技运动项目,也不等于专家编写的体育教科书上的某些教学内容。教师不只是“教”这些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特征的运动项目,而是要通过这些运动项目的教学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教会学生获取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充分发展。除了使用这些原本的运动项目作为教学手段外,还要学会改造和建设这些运动项目,使它们更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当我们改造和建设作为课程资源的运动项目,并作为新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时,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教学方法的创新过程。如为了激发小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运动,使不擅长运动的学生也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在教学中引进纸球投掷作为教学内容时,可根据学生的需要选取不同形式的玩法,同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在技能学习上,先从比赛开始,让学生通过比赛理解技术的意义,并自然地掌握技能;当学生的技能没有明显提高时,就通过改变游戏规则的方法对学生技能进行诱导。通过这样的创新教学使不擅长运动的学生也能愉快的运动起来,并且体会到人与人、队与队在运动中的关系及规则的意义等。

2、3 在学习、教学与评价一体化中,借鉴其它学习理论进行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促进学习、教学与评价一体化是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评价改革的重要特点。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学习评价应贯串在教学任务中,是融入在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的,是学习和教学的有机构成。那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评价与教学过程联结,将学习、教学和评价联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如有教师在新课程评价中运用了“学习目标评价法”、“学习情感评价法”,并认为是整合教与学的过程性评价的有效途径。这两种评价方法和教学方法是借鉴其它学科的学习理论,经过发现和创新成为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范例。“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来源于真正意义上的实际或目标,它是由学生和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学生的学习内容、运动技能掌握的程度、身体练习的形式、身体练习的运动量、学习时间以及评价学习成果的方式。以规范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职责。学习目标的运用,不仅是学生评价方法的改革,更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而且能使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主体性的落实。情感教学方法是将学生个人情感运用于教学、学习评价实践的尝试。“情感教学方法”是当学生元认知结构无法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吸收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时,通过教师的教学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情感意味,将学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正是通过教学的支撑作用把学生的知识低的水平向更高水平上引导。

学生是一个有生命、有好恶、有主观意识的人,在教学中教师应时时将处于被动、压抑状态,转变为主动性和能动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健康、美好、愉快的气氛与情调,使学生在和谐、融洽、宽松的环境下学习锻炼,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审美意向和创造性,进行形成性和激励性评价,加以鼓励赞扬,使学生获得心理满足,激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

篇2:注重新课标下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论文

1、转变教师角色,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前提条件,教师与新课程同行,教师将在践行新课标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成长,所以教师要积极转变角色,心理上从传统的教师角色中走出来:不再全程主导课堂教学过程;不再只管传道授业解惑,不再不管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实行统一进度、同一模式的教学方式;不再不管吃多吃少,不在高高在上,板起脸说一不二;不再充当所谓的权威。总之,教师要放下架子、放开手脚转变角色,把课堂活动时间还给学生,才能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即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1.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实现三个重新“定位”。

一是将师生关系定位为平等交往,即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是共存的主体,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实现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二是将教师定位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三是将学生定位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被动者或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学习的主人,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的主体。

1.2教师要扮演好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

教师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平等的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开发、践行新课程的过程。

1.3教师要努力做到平等教育学生。

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求,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充分发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以激发和维持不同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

1.4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地主动学习,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生生积极互动,引领学生体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高效学习的快乐,在集体活动过程中相互合作与共享,感受集体的温暖与力量,引导每个学生现在为集体努力拼搏,将来为社会服务。

2、将环保问题纳入体育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课课程名称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意味着体育活动中不仅要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更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宽广的胸怀,但是,体育活动中学生往往会暴露出心理阴暗面,是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协调人际关系,促进心理相容,帮助学生端正其体育态度,培养运动兴趣,提高其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为今后的社会实践做好心理准备品德的好时机。

2.1渗透环境保护教育,促进健康成长。

体育教学的开放性与体育活动组织的多样性、假期活动场所(包括社区健身场所、广场、学校操场等)管理薄弱,诸多因素决定了学生在体育课过程中、假期体育锻炼过程中及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的自我管理的意识可能会相对淡薄,因此学生可能会携带一些吃的东西,如方便面、泡泡糖、糖果、水果、矿泉水、饮料等其他的方便食用的东西,也可能携带一些体育器材、个人的玩具,如象棋、扑克牌、纸飞机、拼图、卡及等,在学生活动结束后,或多或少都会有废弃体育器材、玩具及果皮纸屑、塑料袋、水瓶和其他一些生活垃圾留在活动场所,也可能有一些健身器材被人为损坏,所以很有必要将环境保护问题纳入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倡不乱扔垃圾,不随意破坏运动器材,提倡绿色环保运动,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环境保护是长期的`、随时随地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保护家园,建设家园。

2.2协调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农村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到处高楼林立,到处柏油马路、水泥路,生活水平提高了,居住条件也很好,但是,逐渐地由于高楼阻隔,邻里之间互不往来,关系如水泥般冷漠,而学生90%以上都是独生子女,在体育活动中,经常会暴露出自私、冷漠、狂躁等个性特征,另外体育活动的激烈性,小组竞赛过程中利益的冲突性,参与活动的学生个性差异性,种种因素决定了体育课中、其他场所的体育活动中,学生容易和同伴发生冲突,原因是活动过程中小小的别扭、对方一句不中听的话,导致学生脑子一发热,出现不尊重同伴的举动、用脏话恶语侮辱对方、故意伤害同伴、甚至拳脚相向,因此经常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找不到知心朋友,教师要做的不仅是制止冲突,引导学生心胸宽广、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相互宽容、相互忍让,更重要的是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多给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究、合作学习学过程中既展示每个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认可、相互包容、相互尊重,又实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和扬长避短;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和集体性,又在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体育课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教学模式的创新,根据教材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不同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体育学习和增进健康的能力。

3.1创新体育课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

教学模式的选择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并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活动,同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独立学习,同学间、师生间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交流与展示、共同成长的平台。改变传统体育课重示范、重模仿、轻体验、轻创新的教学模式,针对教材特点大胆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如篮球三步上篮教学,可采用热身―自我展示―引导、点拨―自我展示―评价的教学模式;如篮球裁判法教学,可采用先欣赏篮球比赛短片提出问题―分组合作探讨―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引导、归纳、评价的教学模式;如足球运球突破与防突破教学,可采用热身―学生互相设置问题―自主探究、亲历实践―规范与点拨―师生归纳的教学模式。

3.2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指导和帮助学生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接受学习为主的单一性学习方式,倡导多样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倡导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开展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体育活动的魅力。

总之,新课标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赋予了体育教学新的理念与方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体育教师必须理性地转变师生关系,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帮助学生科学有效地学习,倡导绿色环保运动,实现可持续的健康成长。另外,教学过程的探究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努力,唯有如此,才能在践行新课标的过程中实现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篇3:新课标下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 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 并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并且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 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 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 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法的选择的。换句话说, 即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 运用何种教学方法, 只要能达成学习目标就行。面对新的学习目标领域的出现,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适应《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那么在新课程的背景下, 如何改造旧的教学方法, 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创造新的教学方法, 就成为新时代体育教师要研究的新课题。

二、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的指导思想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维度完成中小学体育教学任务, 因而选用的教学方法依据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尽在情理之中。

1. 教师创新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提出

多种练习方法供学生参考, 使其择优而行, 以适应学生因身高、体重、智能、运动动机、运动经历不同而造成的差异,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的运动, 在生理上获得快感, 在心理上获得满足, 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高, 都能学到新知识, 并在运动技术上有所提高。

2. 教法创新应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和发展, 满足学生的创造欲, 不必过分强调行动一致, 提倡“形散神不散”。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抒发不同的感受。

3. 教法创新应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 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4. 教法创新应与学法创新相结合。

对于学生来说“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对于教师来说, 教会学生锻炼比带着学生锻炼更为重要。

5. 教法的创新要注重学生良好情感体

验的获得, 艺术地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在运动中与教师、同伴相处得和睦、快乐, 使学生既喜欢体育运动, 又喜欢体育课, 更喜欢体育老师。

三、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1. 运动技能教学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 应注重学生基本的运动知识, 运动技能的掌握, 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 不苛求动作的细节”。同时又指出:“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基本特征, 运动技能的学习也是实现其他学习领域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这不仅扩大了运动技能学习的外延, 而且指出了运动技能不但仍然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体育与健康学习的重要目标, 而且是达成其他学习目标的基本途径, 对运动技能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那么我们在具体的运动技能教学中, 如何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课程标准》的要求呢?北师大学者贾齐老师提出了“曲线式教学”的构想,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运动情境或运动课题, 学生表面上看是循着一条曲线学习技能, 导致了运动技能获得效率方面的损失, 但是这种损失在另一方面, 却通过学习能力和学习精神的培养这一教育意义上的价值的实现得到回报。

2. 经改造和建设的体育运动项目作为教材时是教学方法的创新。

《课程标准》把教学内容理解为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手段。这就意味着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校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 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现代竞技运动项目, 新兴的运动项目, 民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学生自我创编的体育运动项目, 校外、社区体育运动项目等都可以成为体育课程资源。当我们改造和建设作为课程资源的运动项目, 并作为新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时, 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教学方法的创新过程。

3. 在学习、教学与评价一体化中, 借鉴其他学习理论进行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促进学习、教学与评价一体化是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评价改革的重要特点。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学习评价应镶嵌在教学任务中, 是嵌入在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的, 是学习和教学的有机构成。那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评价与教学过程联结, 将学习、教学和评价联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学习契约的运用, 不仅是学生评价方法的改革, 更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而且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主体性的落实。

篇4: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创新

一、确立目标,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明确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新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他们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身体、心理、社会的三维健康观,并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教学方法,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改变,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将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思想摆在首要位置上是十分必要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況循序渐进,做到先情感后能力再知识,哪怕牺牲一些知识的掌握,我们也要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来。这样我们教学生三年,学生就能享受三十年、四十年乃至终生。

二、实施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教学

创新始于什么?创新始于重构,所谓重构就是对大脑内已经存在的认知结构的重新组合,要使学生完成这个重构,必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获得一定的创造技能和方法,形成创新意识。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学过程。过去体育教学内容多而繁,技术要求过高,趣味性少,缺乏激情;教学方法陈旧,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评价体系落后,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场地设施的标准化,成人化。这些严重影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变革。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墨西哥研究人员爱德华多·安德雷走访了十九个国家,特别是教育大国的众多学校后发现,最好的教育模式必须“以人为本”,他强调说“所有教育大国寻求的都是通过家长的协助和校方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激活他们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创造潜能发挥出来,这就要求我们自始至终把学生当成课的主人,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民主,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活跃。譬如在教授投抛实心球时,教师可先讲一些分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由分组练习,再让学生们自主创造投抛动作,最后让他们自己讨论、优化、评价。从而进一步优化实心球的投抛动作。这种积极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打破学生那种目光向内,面向书本,面向已知,唯教师是从等自成一统、自我封闭的状态。要达到这个层次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坚持教学内容的开放,学习内容有所取舍,不一定追求完整。建立体育与健康教育内容的更新机制,及时调整补充,引导关注前沿,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全体学生。其次要坚持思维训练的开放,面向学生全脑的发展。公元前三世纪,在征服意大利的过程中修建了许许多多大道通往各地,故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同样,从罗马出发则可通向四面八方。有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思维方式,就能打破我们头脑中的条条框框,而出现一些新的想法,这就是创新思维。

2、注重课堂教与学的超越和突破

首先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内容、场地、器材等方面可根据本校条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取舍,重视教材内容和场地器材的开发创新。教材方面可引进一些新兴的项目,别致的游戏,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在教材的开放发方面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这些由学生自己开发的运动项目更适宜激发他们的兴趣,更能提高他们参与运动的热情。同时我们可将现有的场地器材加以适当的改造,使成人化的场地器材更适宜中小学生的实际需要。如我在教原地双手前抛实心球时,考虑到初一学生上肢力量较差女生尤甚,我就用软式排球代替。这样一来学生觉得很新奇,练习的热情很高,并且很快就掌握了练习方法。这种客串式教学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同时也很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再者学校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老师和学生,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体育特长生的骨干作用,对调节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有帮助(这实际就是榜样的作用)。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重启发轻灌输。问题——探究——解决——再探究的开放式模式,努力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情绪活跃起来。例如在学生最害怕的中长跑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什么是中长跑?中长跑在培养人方面有哪些作用?除传统的在跑道上进行中长跑练习的方法外,还有其它那些方法进行训练?请你设计一种训练方法,利用这种方法练习,可以减轻中长跑时的心理压力,顺利完成中长跑练习。结果,学生提出的方法很多,有些也很有价值,如有同学说,边听音乐边跑,在游戏中练习,模仿红军长征情景的练习等。最后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方法,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训练效果很好。不知不觉中难挨的中长跑课就在快乐的气氛中结束,竟有学生问:老师,今天的课咋这么短呀!

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新知识,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获得对知识的更深的认识,在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向不同的方向思考,从而产生更多的想法,创造更多的选择机会,有利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最终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老师应重视自身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在于老师的教育和引导,而老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对学生的培养有及其深远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老师自觉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发挥创造潜能,教师创造意识的培养需做到以下几点:

1、对工作充满热情,永不满足现状。“人生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我们得到什么,而在于我们奉献什么。”(爱迪生)

2、积极探索教育规律,认真研究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学过程、教育途径和方法,向教育科学要质量要效益,实施有效教学,杜绝盲目的随机的无效教学。

3、理论联系实际,不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勇于在实践中进行观念和方法的变革,探索理论和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力争取得突破性成果。

4、善于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自觉提升自身的全面素质,不断开创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的新局面做好知识储备。

我们四安中学奉行享受教育的崭新教育理念,并且闻名遐迩。作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一线教师,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领先一步,永争第一。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参加市级比赛屡屡获奖,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许多合格人才,我全民体育、全民健康 作出了贡献,我们收获,我们享受,我们幸福!

参考文献

1、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参考书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著

篇5:注重新课标下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论文

[摘 要] 直觉思维是人类思维形式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爱因斯坦称之为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但在长期的初中数学教学当中,得不到教师的重视而使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受到抑制和弱化,渐渐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将从直觉思维对问题解决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要和逻辑思维相结合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培养直觉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培养途径。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培养 直觉思维 想象 逻辑思维

法国著名数学家彭加勒曾说过:“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明的工具”。可见,数学直觉思维对于数学创造和数学问题的解决,起着逻辑思维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最初的概念都是基于直觉,数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问题解决中得到发展的,因此问题解决也离不开直觉。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该注重观察力、直觉力、想象力的培养。事实上,在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些重大发现,如笛卡尔创立解析几何,牛顿发明微积分,高斯对代数学基本定理的证明等等,无一不是直觉思维的杰作。

一、直觉思维对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数学思维从思维活动总体规律的角度考虑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直觉思维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有着潜在开发学生智力意义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布鲁纳指出:“直觉思维、预感的训练,是正式的学术学科和日常生活中创造性思维的很受重视而重要的特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重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的两个问题如果先让学生观察、想象或大胆猜想一下,那么对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会有一定的帮助,对问题的解决更有效。

问题1:如图,正方形边长为1,将一块足够长半径的扇形纸板的圆心放在正方形的中心O处,并将纸板绕O点旋转,则扇形纸板和正方形的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问题2:如图,长方形网格由单位正方形(边长为1)构成,抛物线的顶点是单位正方形一边的中点,并经过另一边的两个端点,图中矩形EFGH的面积是多少?(矩形EFGH的顶点都在抛物线上,且四条边分别与大长方形四条边平行)

然而,事实上,为了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师已在为学生中考 1 取得高分而努力,进行了旨在提高应试能力的“题海战术”。俗话说的好:熟能生巧,少部分“精英”学生的解题能力确实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还有大部分学生数学学得如何呢?究其原因: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必要的信心,从而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

当然,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理念落后、教法不当,不能吸引学生,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注重逻辑思维能力或计算能力和技巧的培养,不利于思维能力的整体发展。实际上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是不能被忽视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经常碰到这种情况:一个问题刚出示,就有学生说出了答案,看一下他的答案有时是正确的,但问其怎样想到的却说不出来,那么我们教师是不是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这样的学生呢?鼓励这种思维,倡导猜想后的证明,比较与逻辑推理得到的结果,也许我们将培养出一位优秀的学生,反之也许会抹杀一个具有创造精神的学生。近日在网上看到有人这样评价足球,中国足球落后的一大病症:球员的直觉能力太差;更有这样评价中国留学生:计算和逻辑推理能力无人能及,但动手和创造能力相差甚远。这些话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公民的创造性现状,从中,我们更应该深切地认识到培养直觉思维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一个人的数学思维、判断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直觉思维能力的高低。对于一个专业的数学工作者来说,他所具有的数学直觉显然已不再是一种朴素意义上的原始直觉,而是一种精致化了的直觉,也即是通过多年的学习和研究才逐渐养成的。

1、扎实的基础是产生直觉的源泉

直觉不是靠机遇,直觉的获得虽然具有偶然性,但决不是无缘无故地凭空臆想,成功孕育于1%的灵感和99%的汗血中。阿提雅说:“一旦你真正感到弄懂了一样东西,而且你通过大量例子以及通过与其它东西的联系取得了处理那个问题的足够多的经验.对此你就会产生一种关于正在发展的过程是怎么回事以及什么结论应该是正确的直觉。”

2、强烈的自信是培养直觉的动力

成功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自信,直觉的发现伴随着很强的自信心。当一个问题不通过逻辑证明的形式而是通过自己的直觉获得,那么成功带给他的震撼是巨大的,内心将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学习钻研动力,从而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高斯在小学时就能解决问题“1+2+ …… +99+100=?”,这是基于他对数的敏感性的超常把握,这对他一生的成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而现在的中学生极少具有直觉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对于学生的大胆设想给予充分肯定,对其合理成分及时给予鼓励,爱护、扶植学生的自发性直觉思维,以 2 免挫伤学生直觉思维的积极性和学生直觉思维的悟性。教师应及时因势利导,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使学生对自己的直觉产生成功的喜悦感,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力。

3、重视教具、学具的运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中要运用学具、教具,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和操作机会,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和现象。通过比较、概括,反映出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直观性的特征,就能获得正确表象。学生观察客观事物和现象越全面、深刻,获得的表象就越正确、丰富,直觉思维水平就越高。

例如、在学习正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时,可让每个学生都带小立方体(或麻将牌)进行动手操作,仔细观察不同模型的三种视图,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概括出模型与视图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促进直觉思维能力。

4、注重解题教学,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维。

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缺数时难入微。”通过深入的观察、联想,由形思数,由数想形,利用图形的直观诱发直觉,对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思维大有帮助。教师应该把直觉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明确提出,制定相应的活动策略。

在教学中选择适当的题目类型,有利于考察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例如选择题,由于只要求从四个选支中挑选出来,省略解题过程,允许合理的猜想,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发展。实施开放性问题教学,也是培养直觉思维的有效方法。开放性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不够明确,可以从多个角度由果寻因,由因索果,提出猜想,由于答案的发散性,有利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直觉思维要和逻辑思维相结合 让我们再来看以下两例:

问题1:把一张0.2mm厚的巨大的白纸对折25下,你能猜想最后白纸有多厚吗?会比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还高吗?

问题2:假如用一条很长的绳子将地球沿着赤道绕一圈,若把这条绳子接长15米后,绕着赤道一周悬在空中(如果能做到的话),那么在赤道的仸何地方,姚明都可以在绳子下自由穿过。你相信吗?

上述两例如果单凭学生想象和直觉判断很难有正确的结果,有些同学甚至会“想入非非”、“胡思乱想”,这时教师应以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推理予以解答,及时矫正。

应当指出的是,直觉并不都是可靠的,正像彭加勒所言:“直觉是不难发现的。它不能给我们以严格性,甚至不能给我们以可靠性。” 但直觉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数学的本质在于推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和谐统一。应该说过分强调逻辑推理或过分强调直觉思维都是有弊端的,用直觉思维引导逻辑推理,通过逻辑推理检验直觉思维的正确性,从而克服直觉思维可能产生的种种缺陷应该是合理的、值得尝试的教学手段,如果 3 能这样的话,实际上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直觉能力。所以说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应十分注意如何更好地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直觉能力,特别是,应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先观察想象后证明反思的良好习惯。

结束语:

“逻辑用于论证,直觉用于发明”,我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解决的许多问题,也往往是先从数与形的感知中得到某种猜想或得到一种巧妙的解题思路,然后进行解答的。可以这样认为,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往往取决于他的直觉思维水平的高低。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并把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篇6:新课标下的高中体育教学

摘要:随着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中很多旧观念制约着当前学校体育的发展,与新大纲不相适应。要想使学校体育向纵深发展,符合新大纲的要求,就必须转变旧思想和旧观念,对体育教学进行全面改革。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教学;改革

随着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中很多旧观念制约着当前学校体育的发展,与新大纲不相适应。要想使学校体育向纵深发展,符合新大纲的要求,就必须转变旧思想和旧观念。

一、新课标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1.体育教学内容的转变

随着体育教育的发展,单纯的竞技教学和身体素质内容,已不适应现代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体育教学的内容覆盖着体质、生理、心理、道德、人口、经济、哲学、美学、健康等学科。

(1)技术技能教学内容

传统体育教学中技术、技能的内容以田径、体操和三大球为主,学习时不分性别、年龄、体质状况、技术基础全班统一,忽视了学生个人的特点,兴趣和各方面的差异,不利于学习。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兴趣、体质等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解决了教学中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难题。

(2)理论教学内容

体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理论课的教学。现代体育教学中要重视理论课的教学,增加理论课在教学中的比重。学生通过对营养与健康、养生与保健的学习,增强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通过对我国传统项目史、奥运渊源等体育史的学习,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更强烈;通过动作技术原理、项目规则的学习,促进体育实践教学的效果。

2.体育教学组织的转变

传统体育教学忽视教学的效果,重视教学的过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步曲是多年的教学组织模式。铁的纪律,整齐的队形是课堂组织好的典范,学生在这种“死”教学环境条件下心理处于压抑状态,他们只能机械地从事与自己毫无兴趣的活动,学生的个性被抹杀。教学组织形式单

一、呆板是学生爱体育却害怕上体育课的主要原因。体育课成了学生的一种沉重负担,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现代体育教学的组织必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快乐的教学氛围。从知、情、意、行入手,重过程的参与、重个性的解放,重师生关系的和谐、重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课堂教学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3.体育教学方法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封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只关心教什么、不关心怎么教,课堂气氛显得过于沉闷、呆板,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他们认为“严师出高徒”,对课堂上学生的一些“出轨”行为严厉批评,甚至体罚,这样加深了学生的消极情绪,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进提高。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多肯定、多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同时合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4.教师角色理念的转变

体育教师传统上是体育教学中的领导者,往往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现代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角色,不再是领导者,而是引导者,帮助和引导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要由“学适应教”转变到“教适应学”;要把主动性还给学生,把体育课当成是给学生提供充分锻炼、发展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课堂的主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内在的体育需求创设一系列和谐、民主、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体育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会学、乐学、善学,从而保证学生达到发挥和发展的最佳效果。

二、正确处理好体育教学中技术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

1.通过体育理论知识传授,教会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

体育教材是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学习的主要教学资料体育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对体育教材的学习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基础。重点应指导学生了解体育教材的知识结构,让他们知道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指导他们边阅读、边思考、边比划、边练习。使学生对体育实践内容有一个粗略的印象体育教科书中的插图和图示有完整动作图、分解动作图、辅助练习图、练习方法图、游戏方法图、战术配合图及卫生保健知识图等。它们是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有效资料,教师应指导学生看懂体育教学资料中的插图和与图示的内容动作顺序、动作路线及技术要求等,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与运动技能。

2.针对体育课的不同类型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篇7: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方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所以一定的教学内容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是完成学习目标的决定因素,面对新的学习目标领域的出现,如何抓住新课标的理念实质提炼改造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丰富多彩,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教学方法观念的现代化

一是要注重学生良好情感体验的获得。在新课程全面实施条件下,要养成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通过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归根结底还是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二是要提供多种练习方法供学生参考。教学方法应能为学生提出多种练习方法供学生参考使其择优而行,以适应学生因身高、体重、智能、运动动机、运动经历不同而造成的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的运动。三是要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教学方法不必过分强调行动一致,应提倡“形散神不散”。四是要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相结合。

二、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教学方法选择的创新化

一是运动技能教学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运动技能不但是《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体育与健康学习的重要目标,而且是达成其他学习目标的基本途径。二是拓展和改造过的体育运动项目作为教材时教学方法的创新。课标把教学内容理解为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手段。这就意味着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如在教学中引进软式排球运动作为教学内容时,可根据学生的需要选取不同重量的软式排球,同时规则也可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当因传球不好致使比赛经常中断的情况出现时,可以采用球一次着地后再击球的方法;也可以一个人连击两次球。在技能学习上,先从比赛开始,让学生通过比赛理解技术的意义,并自然地掌握技能;当学生的技能没有明显提高时,就通过改变规则的方法对学生技能进行诱导。场地可用羽毛球场地来进行比赛和教学,网高是可以任意改变的。通过这样的创新教学使不擅长运动的学生也能愉快的运动起来,并且体会到人与人、队与队在运动中的关系及规则的意义等。

三、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教学方法运用的个性化

一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体现学习的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意味着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根据学生不同性格类型设计教学法,不设上下限,力争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笔者在体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身心的差异,并把它视为一种亟待开发和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在备课中努力体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得以不同程度的提高。二是满足学生独立性学习的要求。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使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其独立学习的能力。

篇8:注重新课标下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论文

一、分层教学模式

体育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注重学生的身体及个性差异, 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保证每一个学生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教学中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落实是我们体育教师最核心的任务, 而真正落实个体差异教学就要实施分层教学, 只有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 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对于给学生分层, 可以依据多种分层方法, 比较常用的分层方法有:第一是根据学生的身体能力或者体育原有水平, 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进步而有动态地分层, 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到适合自己的层次中去。第二是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在上课前, 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目标分层可分为学年目标分层、学期分层、单元目标以及课堂目标分层, 每下一层是对上一层的细化。第三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用每一种教材教学时, 要分成不同的内容, 以跳远为例, 第一课的内容可能是学习助跑, 则以助跑为主, 第二课可能是以踏跳为主要内容, 在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时, 学生也会分为不同的层次。第四是依据教学方法分层, 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技术水平, 所以对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有所差异, 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应该以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为主, 而对低水平的学生多以直观性的教学为主, 比如分解示范, 让学生模仿学习。第五是评价分层, 学生有不同的实际情况, 对他们的评价也不能一刀切, 否则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所以评价应该多元化, 全面评析学生的情况, 及时改正其缺点, 及时发现其优点。

二、小组互助教学模式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能很快完成学习任务, 这些学生是体育活动的带头人, 我们可以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来发挥这部分学生的作用, 把他们分到几个小组中去, 成为小组长, 负责对其他同学的学习帮助。如果本小组内有更多的同学学会了技术, 则小组长可以教其他同学, 直到本小组全部同学完成学习任务。小组互助学习法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由于成绩好的学生当起了小老师, 可以培养他们的成就感与责任感。小组互助学习法还有利于团结同学, 增强班级凝聚力, 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 加强了他们之间的交流, 有助于同学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利于分散学生, 比如一个班级人数太多, 教师一起教时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如果分成几个小组, 则有利于资源分配, 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给学生的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创造了条件, 增加了练习密度, 提高了每个学生的体育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节省时间,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果教师针对全体学生进行讲解示范, 很多学生可能注意力不集中, 不能看清教师的动作, 很多教学任务难以落实, 如果分成小组, 则可以由学生教学生, 教学效率提高很多, 更节约了时间, 教师可以把节约出来的时间留给个别能力差的学生, 重点对他们进行辅导。

三、自主性教学模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很多学生在这样的模式下没有体育学习的兴趣, 他们不想参与体育活动, 自主学习性不强。我们应利用自主学习模式进行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让他们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中。在进行自主性教学时, 要放给学生更多的权力,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感兴趣的活动内容, 选几个小组长按规定到器材室借器材, 借来的器材自行处理。而且他们也可以小组与小组之间交换器材, 这样, 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 他们会珍惜机会主动参与活动。这种自主性学习模式能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而且培养他们自愿进行体育活动的习惯。自主学习的观念是体育活动并非强制的, 而是自愿的。高中生对于体育活动的爱好是不同的, 传统的体育课, 把不喜欢运动和不喜欢某一运动的学生禁锢了, 他们从此对体育产生了畏惧感, 所以, 体育课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 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体育学习。体育课给了学生自主, 他们就会把自己的爱好充分展示出来, 学喜欢的项目, 做喜欢的动作, 而且在参与比赛中, 培养各种品质。

参考文献

[1]史耀献.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新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11) .

篇9:谈新课标下的体育创新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法的选择的。换句话说,即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运用何种教学方法,只要能达成学习目标就行。这也说明了一定的教学内容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是完成学习目标的决定因素,同一教学内容如果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所达成的学习目标是不同的。面对新的学习目标领域的出现,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这也是有许多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对新课程众多要达成的学习目标感到困惑和不适应的原因。那么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改造旧的教学方法,借鉴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使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高效、实效。通过近三年的实验和研究,笔者归纳和创新了一些教学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开放教学法

开放教学的目标是预期教学结束时所应达到的学习效果,它既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开放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积极思考,学会勇于创新。为确保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各学习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观察的,特别是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两个方面,应使情感、意志、合作、交往等方面的学习目标成为可以观测的行为表征,促使学生在掌握专项运动知识和技能以及健康知识与方法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的观察,判断教学活动的成效,从而有效地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

1.课前开放。传统封闭的课堂教学是,上课了才向学生宣布教学内容,这样不利于学生主动地做好课前准备,教学起点较低,教学效果欠佳。开放教学重视学生课前准备,课前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看书自学、查找资料、收集信息、小组合作等手段,对所学内容有充分了解。教学时,便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索的能力有积极的意义。课前开放教学基本模式是:选择项目——制定计划——收集信息——互相交流。

2.课中开放。传统的教学中,以教为中心,或者是以教为基础,其结果是教师不好教,学生不爱学。实际上,学生对一些体育项目的了解和掌握并不比教师少。开放教学主张,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师生教学相长,教师充当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让学生自主探索、互相促进、和谐发展、共同提高。课堂开放教学基本模式是:自学自练——合作探究——展示升华——巩固拓展。

3.课后开放。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因此,课后开放具有循序渐进三层含义:①课上内容还需继续练习,巩固提高,即课余时间的自觉锻炼等。②课上内容还需合作探索,互相切磋,即课外的比赛交流等。③学生所学课上内容可进入家庭、走向社会,即在节、假日期间指导家人或社区人们共同参加体育锻炼。课后开放教学基本模式是:巩固提高——相互切磋——发挥特长——服务社会。

二、信息教学法

信息教学法是信息技术应用在体育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使用这一方法旨在通过多媒体的音响、影像、文字、图表、图像提高教学效果。尤其是近几年来体育教学课件、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为体育教学带来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体育教学课件、信息网络技术在体育教学上的应用,确实能收到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效果。但体育教学课件、信息网络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不是万能的,不能生搬硬套,必须结合教学内容有选择地应用,这样才能起到信息教学的真正效果。

三、小组创编教学法

在学习一些简单容易的技术,如韵律操、武术时,先教会一些单个动作,把所学项目的基本知识和创编动作的基本方法要求传授给学生,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知识以后,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创编成套动作并练习创编动作,最后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创编动作,教师和学生们一同对创编动作进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发挥学生的聪明才干,培养了学生组织和创新能力。

四、竞赛教学法

体育教学内容有很多是以团队竞赛的形式出现的,如球赛,团体操,乃至一场仅需几分钟时间的拔河赛,每一个成员都置身于一个集体之中,团对胜利了,大家分享集体的荣誉;失利了,每一个成员都承担着责任并进行自省。团队荣我荣,团队耻我耻,从而培养了学生为集体而奉献的品质。每一次的经历都需要大家默契配合默契,斗智斗勇,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五、“集体乐园”教学法

在课的开始或学习简单、枯燥的教学内容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根据学校场地的现有条件,规定练习场地、范围和时间,以健身为目标,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自由结伴,选择不同的器材去各自练习,内容自主,练习效果自我评价,并且教师巡回指导,这样极大地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满足了学生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需求,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的天性,并且活动后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情绪高涨,回味无穷。

六、“游戏超市”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设计游戏方法。对于单一游戏,学生在开始的积极性确实非常高,但时间久了,兴趣寡然,被动参与,产生一种与教学极不协调的格调,使游戏达不到设计的效果。在游戏教学时教师要大胆创新,设计许多形式“游戏超市”,让学生自由结伴、自主选择,讲清各种游戏方法、规则及要求,然后让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在适当时候进行指导,这样学生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游戏,练习起来自然高兴,教学效果较好。

七、“运动处方”教学法

教学中为了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为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教学,满足所有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笔者把教学内容科学地、严谨地设计成运动处方,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处方。然后根据选择情况自由结合成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名小组长,在小组长带领、组织下完成教学内容。各小组在选择练习内容时,根据自己情况,选择不同的组织方法和学习方法,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发挥了同学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张扬个性,课堂教学生机盎然。

八、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在该情景中表达感情,活动身体,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体育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法的一般过程是: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启发讲授——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方法的关键是创设情景,重点是启发讲授。

九、主题教学法

主题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特征,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教学,并实现课的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以“环境保护”为主题,通过活动中的跑动、跳跃、搬运、传接、竞赛等开展一系列的场地、周边的环境保护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相互协作的精神,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从小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必须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发展学生。[e]

篇10:新课标下的初中政治创新教学

【摘要】现阶段的课程改革对我国初中基础教育的各个学科都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对于政治学科的教学,它要求学生能够在掌握相关政治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形成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并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样的前提下,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教学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政治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创新教学模式,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初中政治的教学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政治

一、转变教育观念,以素质教育作为目标

要实施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首要在于改变当前以教师传授为主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开展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人类文化知识,积极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的学习方式。只有在良好的“教与学”方式与习惯形成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得以落实。当今随着信息多媒体的发展,学生可以获取到信息的途径简单而多样化,社会现代化的建设则更加需要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因此适时转变教育观念,促进新教学方式的开展,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主动求学的教学方式才是培养素质人才最有效的途径。

二、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情绪和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下产生和表现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一种内在力量,是促使学生智力发展的动力。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材较为抽象和难懂,对初中学生来说学起来较为枯燥。但只要初中政治课教师认真分析和研究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有选择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能为学生创设感知教材的种种有效环境,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如教学电影、电视、幻灯片等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为学生创造出直观形象的情境,呈现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画面,使学生以趣入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任务顺利而有效地完成。

三、巩固新知识要讲究实效

如果说课堂组织教学是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讲授新知识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形成能力,那么巩固新知识则是为了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与记忆。这个环节不必每个课时都穿插,一般放在一个单元内容讲授结束时,效果比较好。因为,“要使学生获得巩固的知识,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并把它系统化,只有理解了有系统的知识,才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并在需要的时候很快地提取出来。新知识讲授结束时,学生己经系统地学习了整篇章节,此时再让学生简单的复述所讲的内容,回答相关的问题,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强化学生对政治品德内容的消化,又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

四、实现多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整合把多媒体教学技术引入到初中政治课堂中不仅有利于加强教学的时代性、竞争性与拓展性,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新观念和新方法。多媒体技术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整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恰当地选择和使用最能取得实际效果的多媒体教学于段,时机和数量要适当,切不可为使用而使用,切忌哗众取宠,盲目追求形式和数量,将师生变为教学软件的仆人。多媒体设计和应用要通过情境设置,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洞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在课件设计结构上,可采用模块思想,变“线性结构”为“拓扑结构”,使课件流程、资源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开放性及其界而的人文性,将课件设计成服务学生学习的平台,以减轻学生的脑力负担,为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发挥提供时间和空间。

五、初中政治创新教学开展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应有针对性和计划性。新课程理念下,政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角色已经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更多地承担者引导者的作用。可以说,初中政治教学的主体就是学生。故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上必须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基础出发,注重学生个性化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需求的发展。

2.教师角色应准确定位。如上述内容所提,教师的权威主导者的地位已日渐淡化。故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努力培养学生自行、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意识。课堂活动的整个过程,教师始终同学生完全平等的参与者,并以求真、求实、求佳、求新的思想来影响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学会创新,并勇于创新。

3.评价应公允客观。政治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应公允,注重学生的自尊心,不去伤害任何学生。教师应用区别、分层的标准来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衡量,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积极性的保护。对于学生所有的创新间接,教师应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其树立其创新的信心,从而促进其创新能力和精神的大幅度提升。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下,传统的政治教学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它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都比较陈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他们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政治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入时政竞赛的内容,通过网络这一工具创新教学方法,同时对学生的政治学习和自身的课堂教学给予合理有效的评价。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好地创新初中政治的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丁昭光.论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J].新课程(上),2011(07)

[2]陈建斌.新课改创新视角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探究[J].成才之路,2012(22)

[3]刘志智.刍议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策略[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1)

上一篇:沟槽管道施工方案下一篇:批处理命令总结马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