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管理论文

2022-04-16

一、概述体育课堂管理模式的构建对于体育课堂教学有着重要作用,不仅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做到以生为主,实现学生互相管理和自我管理,因此需要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课堂管理模式。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体育课堂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体育课堂管理论文 篇1:

社会生态视域下体育课堂管理的制约因素及解决途径

摘  要:基于中小学体育课堂管理具有活跃性、多点分散性、新奇多动性等特点,提出体育课堂管理在社会生态视域背景下的制约因素及解决途径。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社会生态学的理论框架,构建了体育课堂管理的社会生态模型。研究发现,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方法枯燥,违纪现象频发,因此要从微系统做实践导引,中系统做统筹把控,外层做基础保障,宏系统做最后互动支持,从多层面实现课堂管理秩序的有效进行,实现制约因素可以妥善得到解决,为上好一堂好课奠基。

关键词:社会生态;体育课堂管理;制约因素;解决途径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明确指出,中小学的任务主要有四项:一是研究、教学和专业知识课程;二是教育与培养;三是生命的精神交往;第四是学术。其实体育课堂管理是实现教育和培养的前提,这也是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现如今中小学生所谓的“小大人”,思想行为已经不能和上几代人相提并论了,出现了思想偏成熟、个性强、善于创新、思维活跃、眼界宽广、行为多动,相伴而来的也有家庭溺爱、脆弱、情绪波动大等特点,是叛逆阶段常有的优缺点。如何在体育课堂把控和引导中小学生管理和约束自己,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上好一堂体育课考验着每一位体育老师。而如果把体育课堂放到一个生态系统里,则对如何引申和促进课堂有效进行,保证课堂管理的有序性、规范性问题的解决将会发现很多启示性的发现。

这个社会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既然是生态系统,那就是所谓的生态链,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杜威(J.Dewey)指出:“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社会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体育课堂是也可以说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如何梳理生态系统的生态链和实现体育课堂管理的有效途径是本研究的重点。有研究说明,在体育运动促进和运动与人格关系的研究领域,兼顾个体微观层面和环境宏观层面影响因素,并强调不同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社会生态学模型,被认为具有更好的解释效力[3]。可见,体育与人格研究领域对不同因素研究的交互作用,也间接说明体育课堂管理是否存在交互关联的生态系统。因此,本研究从“管理”这一层面,在社会生态模型理论进行探究,寻找制约当前体育课堂管理的因素和实现途径,进而为上好一节体育课提供理论指导。

1.定义界定

1.1社会生态模型

生态模型源于生态学的理念。这一词汇出自生物学。U.Bronfenbrenner对传统发展心理学进行批判,从生物生态角度来看待人类的发展,在真实情境中研宄儿童的不同行为变化情况,发表《人类发展的生态学》,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和人的相互作用,并把环境因素按其与个体行为的密切程度分成层层相扣的不同等级。生态系统模型发展比较成熟的有锻炼生态模型,主要将系统分为微系统维度、中系统维度、外系统维度、宏系统维度等四个系统,着重生物、社会、环境交互作用对个体、家庭、社区等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

1.2体育课堂管理

体育课堂是任何有组织、有计划在一定场地进行的体育运动,其主体有学生、教师。课堂管理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学生对学生的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完成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

2.新时代中小学生特点

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学生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思想、视野和处理事情的能力变化较大,代代鸿沟也比较明显,灵活性强,具有一定的交际能力,思维活跃,相对喜欢表达和推销自己。同时,研究及实际观察发现,新时期的青少年具有思维独立、思想可塑、个性强、叛逆多动、活跃性强的特点[5]。

3.社会生态模型的认识

社会生态系统是将社会作为一个大环境,环境内部的诸多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制约。微系统包括与个体直接接触的因素,中间系统包括多个微系统之间的关系,外层系统包括与个体不直接接触但会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宏系统包括大范围的文化、政策环境等。这些系统对个体及周边环境进行分层分析,寻找可制约因素及共生发展带来的发展方向。

本研究就以中小学体育课堂管理为例,导入社会生态模型的理论框架,系统分析制约体育课堂管理的因素,进而构建保障体育课堂管理的社会生态模型,探究解决体育课堂管理的途径,为上好一堂好的体育课奠定基础。

3.1体育课堂管理的微系统分析

体育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平台,是掌握运动技能,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学校校长和决策层的重视程度是体育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其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后续工作的展开。体育老师及教练,是学生体育知识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法策略和德育渗透能力是学生获得丰富的体育知识的重要保障。体育委员的领导力和同学的榜样鼓励作用是学生获得良好体育知识的重要外在作用。

3.2体育课堂管理的中间系统分析

在重视学生全方面发展的当下,体育教师或者教练的执教风格对学生课堂的把控力度和威慑力在课堂管理中起主导作用。班级的学风建设对课堂管理起导向作用。良好的班风建设有利于课堂的把控,以学生管理学生,是课堂管理的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之一。例如,学生个人或几人产生矛盾分歧,或者自律意识比较差时,集体的力量会引导并督促学生化干戈为玉帛,有效杜绝课堂问题的发生。除此之外,体育教学也离不开与其他学科、学校相关部门、学生家长的相互联系与配合。这些环节构成了体育教学管理的中间系统。

3.3体育课堂管理的外层系统分析

体育课堂管理外层系统主要包括学校层面为体育教师、教练提供的能充分调动育人工作的动机、教学育人过程中的制度保障环境。

教学动机是激发体育教师、教練教学以积极热情的心态进行教学的动力源泉。在学校提供的教育动机下,具有自我决定意识的教师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积极性投入到教学实践工作中去。育人能力是教师、教练践行校园体育育人的加速器。从教师的角度看,体育教师不仅需要具有优秀的实操能力,还要具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培养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德”能力。

图一   体育课堂管理制约因素的社会生态模型

3.4体育课堂管理的宏系统分析

毫无疑问,社会以及国家对于体育教育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些因素构成了体育课堂管理的宏观系统。

首先,体育与智育教育同样有重要意义,两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就目前来看,普遍现象是重智育而轻体育,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这点今后应当改进。其次,与学生家庭方面良好的信任、合作关系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外部条件,是良好的体育教学的重要外部支撑。进行哪些项目的体育教学要设计合理,也要多与学生家长沟通,形成双方的良性互动。再者,体育课堂教学的开展需要校园其他部门、学科的配合支持。目前经常有体育教学处于边缘化的现象,受其他课程挤压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多级联动成为开展体育教学的应有之意。

综上所述,基于社会生态理论和社会生态模型,有效地、系统地分析了体育课堂管理中的制约因素,从微系统做实践导引,中系统做统筹把控,外层做基础保障,宏系统做最后互动支持,从多层面实现课堂管理秩序的有效进行,构建了体育课堂管理制约因素的社会生态模型(如图一)。

4.当前体育课堂管理的制约因素

4.1学生对长期参与体育运动的活动积极性不高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造成学生及家长长期重视文化课成绩,而对于学生的体育教育则比较漠视。甚至认为学生将精力、时间用在体育上是一种“浪费”。“成绩至上”的理念影响深远,为了在一分之差,千军万马的竞争环境下尽量取得更好的成绩,家长甚至学校都认为学生教育应该“考什么,练什么”。此外,由于经济的发展,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得到很大的改善,优越的环境下造成学生不愿意参加有强度的体育锻炼。加之,网络游戏等娱乐方式的发展,学生更多的希望将时间应用在这些活动上。对于需要流汗的体育课更是敬而远之。

4.2教师教学方法枯燥,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教师教学方法的枯燥乏味也是影响体育教学的一个方面。这主要是由于教师教学的方式特点决定的。首先,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流程设计上较为陈旧,沿袭老一套教学内容,缺乏创新点。学生自然对于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其次,不乏有些老师教学态度需要端正。很多体育老师“看孩子式”教学,课堂开始安排孩子做一些机械性的运动一直到拖到下课,一堂课程就算结束,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学生上体育课处于无序和自由发挥的状态,另一方面,这种情况又会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隔阂。

5.当前体育课堂管理的实现路径

5.1调整教学计划,多级联动助管理

关于体育课堂的管理,最重要的是抓住体育课堂管理的制约因素,从根本上抓住问题,循序渐进,促进良好的班风建设。其次,教师的教学计划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班级风格,制定教学内容,学会备学生,从教学趣味性、探索性等方面为重点,利用其它学科老师、班主任、领导重视度等方面实现多级联动,为共同把控学生贡献力量。

5.2改進教学方法,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

中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对评价鼓励具有很大的穿透力。教师要不断反思自我教学,针对不同班风改进教学方法,课前明确维持纪律的课堂要求,建立恰当的课堂常规,妥善处理违纪行为。对学生身心成长进行多鼓励和奖励,引导学生合理认识自己的闪光点。特别是行动或者眼神的警告,给学生自我认识和改进的机会。

6.结语

从长远看,体育课堂管理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这对中小学知识学习、心智培养和学风建设有基础奠基作用。因此,在社会生态视域下,从微系统做实践导引,中系统做统筹把控,外层做基础保障,宏系统做最后互动支持,从多层面实现课堂管理秩序的有效进行,实现制约因素可以妥善得到解决,为上好一堂好课奠基。

【参考文献】

[1](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49-150.

[2]张敏. 生态文明视域下学校体育课程对昆明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3]代俊,陈瀚,李菁,等.社会生态学理论视域下影响青少年运动健康行为的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41(3):35-41.

[4]Bronfenbrenne U.The ecology of human behavior[Z].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9.

[5]王永兴.当代中学生的特点及其教育方式[J].教育研究,2010,20-21.

[6] 李旭龙,沙洪成,陈洪鑫.社会生态学视域下校园足球育人功能的制约因素及实现路径[J/OL].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01):1-6[2019-02-1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081.G.20190119.1912.004.html.

(作者单位:佛山市南海外国语学校,广东   佛山  528299)

作者:杨梅 奚星晨

体育课堂管理论文 篇2:

小学体育课堂管理模式的策略研究

一、概述

体育课堂管理模式的构建对于体育课堂教学有着重要作用,不仅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做到以生为主,实现学生互相管理和自我管理,因此需要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课堂管理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体育课堂管理模式的构建能够释放教师的教学压力,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并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二、“以学生为主体”体育课堂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管理模式的结构

“以学生为主体”体育课堂管理模式根据体育课堂管理需要,将体育课堂分为班级、大组、小组三级集体结构。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将学生按照异质分组的方式分成若干大组(一般为4组),人数均分,每组男女均等分布,各组整体体育水平相近(方便开展竞争)。小组是课堂中最小的集体单位,小组的设立实现了合作学习常规化,学生之间能够做到相互帮助和监督,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在大组中同样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将大组分成若干个小组(一般为3组),一般有3-4名成员。为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培养学生荣誉感,可对各大、小组进行命名,可以是教师直接命名,也可学生自行讨论命名。

依据体育课堂三级集体结构,将体育课堂管理分为体育教师、体育委员、大组长、小组长四级管理体系。除体育教师外,班级中应设立一名体育委员,每个大组设立一名大组长,每个小组设立一名小组长。小组的设立是根据学生学情以及教学内容的需要,为达到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目的。水平一的学生由于年龄小、纪律意识较差,开设小组管理难度比较大,可不设小组。水平二、三的学生已建立较好的常规意识和队列意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合作能力,开设小组有利于开展小组活动和小组竞赛,提高学习效率。

(二)管理人员的职责

体育教师主导体育课堂教学的开展,课前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内容,布置场地器材;课中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安全有序地进行学习锻炼;课后及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布置作业,回收器材。

体育委员号称“小体育老师”,是体育老师的好帮手,一个优秀的体育委员能够让体育老师事倍功半,他也是科任老师和全班同学与体育老师沟通的桥梁。一个体育委员应做到课前询问老师上课场地,准备事项并及时传达给全班同学。在体育课中,提前带领全班同学到达指定上课场所排队,清点班级人数,进行考勤签到;带领全班同学进行常规热身运动;如遇特殊情况,比如体育教师处理意外情况时,体育委员需听从教师安排维持课堂纪律,带领同学进行指定的体育练习。课后积极带领同学协助教师回收器材,并督促同学完成体育课后作业。

(三)管理人员的选拔方式

体育课堂中的每个管理职位都非常的重要,有着它独特的价值所在,管理人员的选拔不仅要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更加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让每位学生受益,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根据职位的不同,对于管理人员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也会采用不会的选拔方式,争取实现全员参与课堂管理。体育委员和大组长的选拔采用选举制,小组长的选拔则是采用轮转制。

大组长的选拔先由学生自我推荐参与竞选,然后由该组全体成员和体育教师投票选举,每名学生记一票,体育教师记两票,票数最高者成为正式大组长。四位大组长选定之后,再从四位大组长中选举产生体育委员,由全班同学和体育教师投票选举,每名学生记一票,体育教师记两票,体育委员所在组的大组长由票数第二名担任大组长职务。体育委员和大组长职务一般连续担任,如果在任职期间多次犯重大错误,且经教育屡教不改可直接免职,在班中或组内重新选举产生新的体育委员或组长。小组长的选拔固定采用轮转制,小组内每个成员一周担任一次小组长的职务,带领自己的小组参与体育课堂,小组长的职务不与其他职务发生冲突,可兼任其他職务。

(四)评价方式与奖惩制度

参与评价的主要是体育委员和大组长两个职务,小组长由于采用轮转制不参与评价,评价方式由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三方面组成。体育委员的评价主要包括管理能力、课堂表现和自身体育素养三方面。管理能力和课堂表现由教师认定和学生举手投票进行评价,分别为优、良、差三个等级,哪个等级票数最多就属于哪个等级。体育委员的自身体育素养则有自己的体质达标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项成绩的综合来评定。对体育委员要求是非产高的,要求所有的评价项目都要达到优才能够继续胜任。

大组长的评价内容不仅有对自身业务能力的评价,还要对小组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主要是教师评价和组内评价。大组的综合表现有体育老师来认定,大组长业务能力评价项目和体育委员的一致,也是由教师认定和组员举手投票进行评价,大组长的所有项目成绩都要达到良以上才能继续担任职务。

体育委员、大组长、小组长的奖惩制度直接与班级中的德育量化考核挂钩,也可和全校开展的德育量化考核相结合,以我校为例,可以在“爱德育”管理评价平台上直接进行评价计分。对体育委员和大组长的奖惩每月进行一次,对于表现良好、履行职责的管理者会奖励“爱德育”积分卡,如果表现不好会进行口头警告或扣除积分卡的处理。体育委员每个月奖励3张积分卡,大组长每个月奖励2张积分卡,对于表现特别优异的小组长也会奖励1张积分卡。

“以学生为主体”体育课堂管理模式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学生成为了课堂管理的主角,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能够成为一名管理者,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管理模式的构建也解决了一部分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基本矛盾,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简单化,淡化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更趋向于简单地教与学的关系,使体育课堂环境更加和谐。教师逐渐脱离管理者的角色大大释放了教师的精力,让体育教师有更多的精力专注于教学工作,而不是专注于课堂管理,维持课堂纪律,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学生而言,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一名管理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体育技能与知识,进行体育锻炼,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温州市瓯海区牛山实验学校 彭秀波

作者:彭秀波

体育课堂管理论文 篇3:

中学体育课堂管理之我见

一、 目前体育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对体育课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弱

对中学生来讲,喜欢体育,乐于运动是他们的天性,但是现在有的学生却不愿上体育课,找各种理由逃避上体育课。有的学生碍于纪律的约束,即便来了,也是消极对待。比如:不按体育课的要求着装,穿皮鞋、牛仔裤等进入体育课堂;不认真听老师讲解动作要领,东张西望,甚至讲话、影响老师上课;训练时间和强度上偷工减料;不愿参与锻炼。独生子娇生惯养,吃不得苦。觉得体育课无趣。

(二) 体育课上突发事件发生频率较高

体育课的一大特点就是“动”,因此近几年体育课上的突发事件越来越频繁,体育老师上课如履薄冰,压力很大。比如学生在训练中摔伤、碰伤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有的学校把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项目能删则删,只愿保证体育课平安。还有就是学生动的时候多,在各种体育活动中,尤其是竞技类的,容易发生摩擦、碰撞,小到口舌之争,大到流血冲突。

(三) 教师的教学不严谨,随意性较强

有的体育老师教学不严谨,随意性较强。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计划,课堂管理松散,老师讲解以后没有认真督促学生去掌握、强化训练,很多时候体育课就成了自由活动课。

二、 体育课堂管理中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学校和老师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一些老师甚至领导都认为它是“豆芽学科”,造成体育课经常被语、数、外占用。即使有的体育老师想认真进行体育教学,但由于经常被挤占,连课时都得不到保障,也逐渐失去了上好体育课的信心,这样一来,就更谈不上去了解学生、钻研大纲、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技巧来提高教学质量了。另一方面就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一些老师没把心思完全放在教学上,到校外忙着搞第二职业,再加之学校也放松了对体育教师的考核,这样就造成了一些体育老师教学上的不严谨,放松了对学生的常规要求。

(二)体育课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现在的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不是学生不喜欢运动,而是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主要原因是:(1)教学内容陈旧,学生不感兴趣,甚至是反感;(2)教学内容难易不适度,要么学生无法完成运动项目,要么就太容易没收获;(3)运动器械太少又旧,场地不规范,提不起学生的兴趣;(4)教师责任心不强,情绪不佳,上课方式单调、枯燥、没有新意。

(三)学生自身因素造成课堂管理难度加大

(1)由于现在大多数中学生都是独生子,从小娇生惯养,怕脏、怕累、吃不得苦;(2)他们意志品质较弱,对难度稍微大点的运动项目,没信心,缺乏尝试的勇气,更不用说拼搏精神了;(3)一些学生由于自身身体的原因,比如较胖、瘦弱、多病等有时完不成老师规定的任务,老师又没给另外安排合适的任务,于是无所事事的他们就开始违纪,影响老师上课;(4)学生对体育课缺乏认识,以为体育课就是玩的课,不重要,当然也就认为体育课上学的东西也不重要,对自己放松了要求。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在体育课上不能积极配合老师完成相应的训练。

三、提高体育课堂管理的措施

有效的教学取决于有效的管理。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主要任务,就是积极协调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有效措施掌控课堂,顺利完成教学和教育任务。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为了让学生真正在体育课中有所收获,真正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增强体质,必须提高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

(一)端正思想、提高认识

体育课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与文化课的教学形式基本不同,它更多的时候是在空旷的操场上或自然环境中来完成跑、跳、投、体操、游戏和球类等体育内容的教学,学生的活动空间大、活动范围广、突发事件频繁。加之中学生的心理不稳定,情绪易波动,使得体育课堂管理难度较大,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保证体育课有组织、有次序和安全地进行,达到完成教学计划的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通过美的教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能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无从谈起,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挖掘出任务目标中的情感因素,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体育活动是需要一定体力和技巧的娱乐性或竞赛性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包含很多美育的因素,如体育的形式美、姿态美、动作美等。教师除了教会学生基本的动作和技能,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教学生学会欣赏体育运动中所传递的美,鼓励他们按照教学要求去体验其中的美。

(三)加强体育课的常规管理,严格要求

凡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常规管理措施,严格课堂纪律管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典型案例的分析和积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做到课前认真检查,课中提醒,课后反思,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课中注意关注学生的 行为和情绪,妥善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和学生的间的冲突,把矛盾最小化。

总之,為了保证体育课的正常进行,达到相应的教学要求,要求体育教师应该提高认识,关心学生的心理变化,科学的组织教学内容,加强常规管理,严格要求,学会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作者:刘学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