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化思想途径管理论文

2022-04-21

【摘要】新时期军队科学管理思想牢牢把握了时代精神与我军特色,其基本特征是:与时俱进,特色鲜明;继承发展,不断创新;标准实效,清晰精确;规范协调,和谐一致;宏微并举,广泛深刻。【关键词】军队管理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思想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反应。新时期军队科学管理思想是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领域和地域发生的伟大变革。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数学化思想途径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化思想途径管理论文 篇1: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化思想的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教育观察、调查及实践等方式,对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得出了数学化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构建认知结构等方面应用的可行性结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数学化思想要遵循数学现实原则,要重视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实施数学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化;思想;研究

初中数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心理发育规律,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倡导数学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就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实施数学化具有可行性。

一、“数学化”思想概述

(一)“数学化”的定义

垂直数学化大体包括以下内容:用公式表示关系;对规则做出证明;尝试运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进行调整和加工;考虑不同的数学模型的结合和形成统一的新模型;对得到新的数学概念做出公式化的精确表述。

水平成分的数学化大体包括以下内容:确定情景问题中包含的数学成分;通过不同方法使这些数学成分形象化和公式化;建立数学成分与已知的數学模型之间的联系;考虑相同数学成分在不同情景问题中的表现;找出蕴涵其中的关系和规则;做出形式化的表述等。

(二)“数学化”思想在我国课程改革中的体现

近年来,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很多重大举措,都渗透着数学化教育思想。国家教委改变过去的全国使用统一教材的做法,在全国出版8套新教材,实行“一纲多本”,供各中学选用。新教材将教学方法融入教材之中,力求使学生手脑齐动,听看并用,思维循序渐进,重视学生的认知过程,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活动的场所,广泛通过举例、试验、观察、想象、猜想、分析和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有关结论,从而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这些都充分体现出数学化的教育思想。

二、“数学化”思想的功能性认识

(一)在解决问题方面

目前,“问题解决”已经成为国际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传统应试教育下“问题解决”表现为:学生被要求去解决由其他人(教师、教材编写者,出考题者等)所提出的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突出学生主动建构学习的活动。“问题解决”的教学功能不是教会学生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而是帮助他们学会数学地思维。因此,要在“问题解决”中强调“问题提出”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横向数学化”就更富有现实意义,横向数学化更多关注的是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用“再创造”方式学习数学,更能够体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二)在建立数学模型方面

数学概念、原理的建立过程,实际上是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经验,对现实世界中相应事物及其关系进行不断抽象概括的过程,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数学建模的核心就是现实模型向数学模型的翻译,即实际问题数学化,然而高水准的“数学建模”需要花费学习者大量的时间,具备宽厚的数学知识以及许多人的通力合作,从中体会数学有巨大的应用价值,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重点是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即数学化的能力。

(三)在数学认知结构方面

书本上的数学知识结构只有通过数学化方式才能转化为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数学认知结构的基本成分是数学知识、数学观念和数学经验。其中,数学知识起着解决战术问题的作用;数学观念、数学思想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起着决定战略方向的作用;而数学经验起着如何运用这些战略,战术经验的作用。数学经验包括层次较高的一般经验和处理数学具体问题及具体内容的经验。因此,只有通过纵向数学化的途径,学生才能掌握和积累数学经验,形成具有高度迁移活性的数学认知结构。

三、“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数学化思想要遵循数学现实原则

学生拥有的数学现实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工作和思考着的特定客观世界以及反映这个客观世界的各种数学概念、它的运算方法、规律和有关的数学知识结构。有效的数学化应当建立在学生的数学现实的基础上,这样才能确保学生自己亲身参与数学化过程,主动并积极地经历数学化过程。老师要时刻关注生活,研究数学,研究学生,为学生创设一种可以活动的数学环境。生活处处都可能给学生提供数学化的机会,这种生活化的现实是为学生所熟知的,合理地发掘和利用,会有很不错的效果。此外,我们教学时设置数学情境,应当关注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同时我们还有理由去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问题情境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确保学生“跳一跳,摘到桃”。

(二)要重视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数学的热情,数学比任何其他的自然科学都更易于创造,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独立创造出结论,教师予以点评,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再创造”数学的热情,调动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数学化”能力,老师引导学生经历抽象,数学化过程,加强解决现实问题的数学模型的认识,同时通过数学模型的训练,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数学化”能力;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化”过程中,由于学生亲身经历,把好奇心转化为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了发现数学知识的成就感。

(三)实施数学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建模是数学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抽象概括建立数学模型,来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建模过程是一个应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横向数学化和纵向数学化的过程。反思自己的数学活动是数学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反思就是认知者在数学思维过程中对自己数学认识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探究、自我监控、自我调节。有了反思才能使数学化的过程更加丰富,得到的概念才能更加的贴切,得到的公式才能更加的精练,原理才能更加的合理。再创造是数学化的一个重要步骤,“数学化”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应用,也可以是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这种“数学化”的再创造包括形式化的、公理化的和模式化的再创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借助各种有效方式努力思考的好习惯,同时也能逐步转变学生的学生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重要的是有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迎接更高的目标的挑战。

四、结论

通过以上探究,笔者认为数学化是数学活动的主要特征,在初中数学教育中渗透数学化思想是切实可行的,它有助于更好地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促进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卓斌.培养高中生数学化能力的探索与实践[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11:6-7

[2]刘祥伟.对弗赖登塔尔“数学化”的再认识[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2001-6:82-85

[3]管鹏.形成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心理学原则[J].《教学与管理》,1998年第7,8期

[4]钱佩玲,邵光华编著.数学思想方法与中学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95

作者简介:

王婷,(1983~),女,吉林白城人,毕业于白城师范学院,数学老师,本科,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作者:王婷

数学化思想途径管理论文 篇2:

浅析新时期军队科学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

【摘 要】新时期军队科学管理思想牢牢把握了时代精神与我军特色,其基本特征是:与时俱进,特色鲜明;继承发展,不断创新;标准实效,清晰精确;规范协调,和谐一致;宏微并举,广泛深刻。

【关键词】军队管理 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思想

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反应。新时期军队科学管理思想是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领域和地域发生的伟大变革。它深刻地继承民族的和我军的优秀管理传统,广泛借鉴了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把时代的要求与古今中外的管理理论进行了融合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先进的创新精神,内容广泛而深刻。

一 与时俱进,特色鲜明

新时期我军科学管理思想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重视竞争、追求创新等市场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利益主体不断多元化,这些思想深入军营,一方面为军队管理创新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可以充分依托社会资源,促进管理改革;另一方面也给军事管理的人员、装备训练等方面提出新问题。以邓小平为中心的军委领导提出“管理也是有科学的”,要求以军队“三化”建设为核心,加强管理工作建设,从而不断增强管理的科学性。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各国普遍重视以经济、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际竞争力,江泽民把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用于指导部队建设,指出“科学管理出战斗力”,突出强调管理科学建设,把军队管理科学建设作为军队管理现代化建设的最高要求和奋斗目标,就军队管理科学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途径和道路作一系列指示,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加强军队管理科学建设提供了根本依据和行动指南。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部队编成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军费投入不断增加,军事管理内涵大大拓展,对军事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加强科学管理,转变管理模式,提高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就成为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可见,时代发展是军队科学管理前进的助推器,内容也在变化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新时期军队科学管理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 继承发展,不断创新

任何管理思想都根植于一定的社会文化土壤之中,而一定的社会文化又与历史有着一定的联系,并且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因此,面对新时期我军科学管理思想发展问题,不能割裂历史仅从单纯的一个时代属性去认识,它与我国的国情、军情密不可分,首先,它继承我国优秀的管理思想,特别是优秀的军事管理思想,如用人上强调知人善任、用人所长。在对人才的管理上,宋代政治学家王安石指出:“一人之身,才有长短,取其长则不问其短。”“薄于责人,而非匿其过;不苟于论人,而非求其全。”很多军事管理者容易做到用人之长,但很难做到不计其短这样的用人理念,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再如在决策方面,要穷究事理、运用谋略。决策和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如何进行谋划?“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强调决策计划的基础在于广泛地掌握大量真实可靠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妙算”。同时,它又继承我军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优秀管理传统,尤其是毛泽东一些关于军队管理理论、原则、方法和制度的论述,如始终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使军队组织内部建立了新型的官兵关系;始终坚持官兵一致,大公无私,干部以身作则的方式,使三大民主原则等管理理念和制度得以贯彻实施;始终坚持人民军队严明的纪律性,注意法制性进程,带领我军制定一系列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提高了军事管理的规范性。在此基础上,新时期军队科学管理思想不断创新,推进了我军的管理革命进程。

三 标准实效,清晰精确

科学管理的核心是精准、规范、流程,强调求实精神和量化管理,反对形式主义,这与新时期我军科学管理思想的内涵和特征是完全吻合的。新时期我军现代化建设实质上强调的就是一种标准与精确的高效能,体现在管理方面有效提高管理建设的综合质量,产生显而易见的效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发展,我国军费投入不断增加,特别是最近几年军费有了大幅度增长,但由于长期受粗放管理模式的制约,军事资源的分配、使用、监督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尽科学之处。所以,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科学高效管理模式在全军上下受到高度重视。一是针对军费,投向效益不高的问题。军费在分配过程中存在主观上的“跑、冒、滴、漏”现象,还有些项目出现随意性,进而造成浪费现象;二是针对资源利用效益不高的问题。军队和人力资源、物力资源、教育资源被不同程度地用于非军事发展和非军事建设的领域,未完全起到提高战斗力的作用。我军在现代化建设中,针对这些现象,从管理上找问题,依靠信息化手段对军事资源进行量化管理,精细化评估,保证科学进出;不断健全科学的决策机制,杜绝“脑子发热就决策”的愚昧做法;增强专家科学论证,不断提高宏观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防止因决策失误而造成浪费。军事资源的使用效益在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思想的内涵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四 规范协调,和谐一致

规范协调,和谐一致,其实质是法制化、规范化,体现在新时期军队科学管理思想方面就是我军的正规化建设。从邓小平开始,我军就非常重视正规化建设,要求军队订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和条令条例,建立科学的编制体制。早在1977年,他就着手抓我军规章制度的恢复和订立,他认为,正规化的规章制度和条令条例是规范军队各项工作的标准和尺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有这些章程,都是整顿军队、准备打仗所必须的。有了这些章程,我们就有章可循,就能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科学管理要求我军一步一步向统一指挥,统一制度,统一编制,统一纪律,统一训练的诸军兵种协同作战体制上转变,通过立章建制,建立规范化的组织结构和科学的运行机制。在部队管理上,过去我军以官代法、以权代法,以“老办法”代法的现象十分普遍,科学管理要求必须严格按照条令条例规范部队的行动,建立正规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防止工作指导上的随意性。军事法规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具有权威性、可靠性和强制性,是管理部队的法律依据,新时期科学管理积极倡导法制化建设,尊重法规、依法从严管理的思想意识,重视法律至上的现代思想观念,向违背法规、制度的“土章法”或有法不依的不良倾向入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官兵按章办事的自觉性,提高了广大官兵对军事法规的理解认识,部队正规秩序建设走逐渐步入快速车道。

五 宏微并举,广泛深刻

新时期科学管理思想涉及全局,影响广泛,具有全系统、全员额、全过程等特性。如我军的武器装备管理,就经历了由多部门分散管理,到集中统一的全系统全寿命管理的变革,即对武器装备的需求生成、科研立项、预研、定型、生产、采购、维修、报废等环节和过程实施统一的管理。科学管理在宏观层面的深刻性表现在:一是正确确立长远的全局性目标。这种目标的确定,能够遵循合理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手段,统筹兼顾各个方面,从未来发展需求、可行性预测、实现条件等方面,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整体性目标与个体目标统一起来,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统一起来,综合考虑;二是正确确立宏观科学的方案。通过对内外环境及自身优势分析,确定正确目标,制定合理的军事资源配置计划,找到实施管理的重点,并预测在管理出现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意外情况,做好预案;三是及时地控制。把日常管理活动纳入宏观管理的轨道,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把日常管理的管理转化为现实宏观目标的具体行动,及时根据实施情况做出调整、补充和完善。在微观管理层面的深刻性,突出表现在以量化为特点的精细化管理,以求得管理的过程化和程序化。由于信息技术,以及新的数学分析和计算机技术、新的理论应用于管理,如统筹法、博弈论、模拟法、线性规划等,使管理做到了管理流程精细化,管理参数具体化,实现了资源的准确配置。

参考文献

[1]王安.推进军事管理创新[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8.5

[2]冯长松.中国特色军事管理创新[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92~98

[3]陈巍.军队管理革命与科学管理“补课”[J].国防科技,2007(7)

[4]王乃明.试论邓小平新时期军队科学管理思想[J].军事历史研究,1995(3)

作者:李彦文 赵 霏 王小东

数学化思想途径管理论文 篇3:

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综合化趋势

[摘要]现代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综合化走向,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条件与对象特点综合化发展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的基本趋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综合化发展,具体表现为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渗透性发展以及方法的综合运用与融合重构,呈现出追求服务目标的全面性、主张多边性主体互动、注重方法的建构性功能、重视现代化手段的运用等特征。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 综合化

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方法的发展以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为条件,而现代社会在现代发展理论的指导下,显现出明显的综合化发展趋势,人的发展也出现了个性化、多样化等特点。为了适应环境条件与对象特点的新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呈现出明显的综合化发展趋势。

一、综合化: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现代走向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构成社会的各个方面始终保持协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因此,社会的发展是全面、协调、综合的发展。從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势推动下,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的发展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人们形成了综合发展的理念,综合化程度提高、复杂性加剧成为现代社会发展及人的发展的明显特点与显著趋势。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种普遍联系就表现为世界的系统性特征。社会是一个系统,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等许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的有机整体。构成社会系统的这些要素不是杂乱无章地堆砌在一起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处于有序、有机的联系之中。在社会这个有机整体中,经济发展是政治、文化发展的基础,政治、文化的发展又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是由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要素的相互作用才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向前发展。也只有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各构成要素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综合发展,社会整体才能进步。综合发展,是社会系统性、整体性的本质规定与基本要求。

毫无疑问,社会的综合发展得益于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现代科技革命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为开端,随着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系统论、信息论、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速度空前、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的一场革命。特别是20世纪中叶前后,出现了核能、电子计算机等一系列新兴的科学技术,形成了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新潮流,推动现代科学技术和当代社会在综合化发展的道路上越跑越快。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已经发展到了高度综合化的时代,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更加明显。不仅如此,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已经融合、渗透、扩散到生产力诸要素中,使生产力发生了飞跃,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速度不断加快,成为社会综合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现代科学技术的综合化发展,推动了社会发展的综合化。当代任何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科技问题都不再是单一存在的问题,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相当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越是重大的问题,其综合化程度越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更加具有综合性。比如,人口控制、企业管理等原本属于社会领域的问题,却和专门的技术手段建立了十分紧密的联系,越来越需要借助于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法来协同解决。而环境、能源、空间、海洋问题等看起来属于自然科学范围内的问题却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很多社会问题,甚至是全球性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手段参与。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综合化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的综合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的发展的条件,而且促使人类思维方式发生了革命性改变,从而使人的发展进入综合发展的新阶段。比如,由于信息处理和通信技术向智能化、高速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提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甚至创造出人类生产与生活的第二世界(虚拟世界)。这就极大地丰富了人与人联系的方式与内容,发展了人的社会关系,促进了人的本质的现实发展。于是,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在对象和方式上发生了许多不可逆转的变化,综合化不仅成为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特征,也上升到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论。

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的综合化推进了发展理论的创新演变,社会综合发展观摒弃传统发展观的思维定势,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发展理论。社会综合发展观,把发展看作是以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环境、资源等自身内在条件为基础的,包括经济增长、政治民主、科技水平提高、文化价值观念变迁、社会转型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过程,指导社会发展走上了综合化发展的轨道。20世纪80年代以后,社会发展理论更是经历了“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演变,更加注重人的主体性和人的发展的全面性,注重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科学发展观成为统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主导性理论。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综合化趋势

社会的综合发展,在当代中国具体表现为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综合效应,社会明显地出现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结构多样化、社会环境复杂化等特征。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出现的这些变化,深刻地影响到当代中国人的发展。从群体层面看,人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丰富性发展态势,表现在个体层面,就是人们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个性化发展特色明显。社会综合化发展决定人的发展的多样化,决定人的发展的个性化、特色化。这些综合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丰富图景,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环境内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综合化趋势。

其实,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社会发展、人的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取向,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原则要求的综合化发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方法以社会综合发展为环境条件,以综合化发展的人为作用对象,惟有走综合化发展之路,才能保持对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的高度适应性,即保证自身高度的社会适应性与个体适应性,确保其社会性功能与个体性功能的全面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综合化发展,首先是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和方法的综合运用。由于社会发展的综合化,使人的思想道德的因素变得更加多样化,而且大都以综合作用的形式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以价值观为例,市场经济体制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强化了人的主体性,催生了人的主体意识,个人权利与利益等因素成为个体价值观构建的基础,因而出现价值取向上的个人本位倾向、价值选

择上的利益为重倾向以及价值实现方式上的务实化倾向。但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同样受到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政治民主化、社会信息化等综合作用与影响,影响人的价值观的因素变得异常复杂,人们的价值世界因而变得异常丰富与生动。在此情况下,不仅过去适用于社会单一性存在、环境简单性构成、主流文化一元主导条件的价值观教育方法需要创新,从而发展出更加有效、更加多样的教育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必须研究这些方法综合运用的方式与程序,以方法的综合优势、整体效应应对社会的多样性存在、环境的复杂性构成、社会文化多元共生与主流文化一元主导并存等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格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综合化发展,其次是方法的渗透性发展。社会存在的多样化,导致人的活动方式的多样化、活动领域的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能够渗透到人们生活、活动的各个领域及其环境之中,尤其是同人所从事的业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向业务领域的渗透,就是要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局限,探讨与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的机制与方法整合的途径与方式。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向管理工作渗透,就需要分析传统的教育引导方法的优势与缺陷,吸收现代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对人的精神活动和行为表现进行激励与控制的有效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结合起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是思想道德形成发展的客观基础。人的现代性流动和活动空间的拓展使得他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变得日益复杂,而且因为人的活动自主性增强,对环境的选择性增加,环境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大而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环境的控制性越来越减弱。要化解这个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向环境渗透,发展环境育人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向环境渗透并与之结合,就是通过物质环境、制度环境、氛围环境的综合选择、建设、优化来对人们进行教育和感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就应该着重探讨环境建构方法、环境优化方法以及通过环境教育人、引导人、感染人的方法,不断提高环境的育人效应。

融合,是一种普遍而重要的综合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综合发展更多是体现在方法的融合重构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融合有集聚和发散两种形式。集聚式融合,适用于解决某些复杂的思想行为问题,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并通过这些方法的共同综合运用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大都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方法的综合发展主要是集聚式融合发展。发散式融合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领域的拓展方式,是指某种方法脱离它原来适用的条件与场景,向其它领域扩散,被其它领域所吸收、整合,用于解决新的问题。笔者曾经讨论过的教育者实施教育的方法与教育对象接受教育的方法互动发展、显性教育方法与隐性教育方法互补发展、社会教化方法与自教自律方法同构发展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具体形式属于方法的集聚式融合,而现实方法与虚拟方法整合发展则是方法的发散式融合方式。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综合发展的基本特点

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考察,在方法的目标追求、主体互动、作用过程、手段运用等四个方面,十分显著地呈现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代发展的综合化趋势。

1、追求服务目标的全面性

方法与目标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方法总是为了一定的目标而存在的,当目标实现后,方法就失去了导引和存在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达成教育目标的方式和手段,任何教育方法总是和一定的教育目标相联系,总是为完成或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服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服务的目标是多重的,较以往更具有全面性。

人的思想品德是一个由知、情、意、行等心理因素构成的系统,具有整体性和协调发展性。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只满足于为实现单一的目标服务,而是要综合解决人们思想、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推动思想品德知、情、意、行等要素的综合协调发展。具体地说,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仅要致力于知识的传授、理论的灌输和社会规范的传播,致力于教育过程中认知性目标的实现,而且要致力于教育对象情感的激发、思想道德实践技能的训练、智力性因素与非智力性因素的协调培养,致力于对认知目标和非认知目标的全面追求。这种全面性追求,实质上是对人的发展的一种整体性、综合性服务。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针对的教育目标往往比较单一,大多数只注重系统的理论灌输和相关知识的掌握,重视对社会生活的各种规范的宣讲和诵记,具有明显的知性教育特色,而对教育对象与思想、政治、道德活动密切相关的情感、意志以及行为技能等少有关注与重视,致使“知行脱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领域一个久治不愈的顽疾,甚至催生了一批“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发展,不再仅仅以解决思想道德认知问题为目标,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意性和知行转化、知行统一以及对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等纳入自己的服务使命,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目标追求的兼容性、综合性,反映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论层面上对传统知性教育的全面超越。

2、主张多边性主体互动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实践交往理论为基本依據,赋予参与教育过程的施(教)受(教)双方以同样的主体地位,他们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以一种主体际关系共存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以多边互动的活动方式共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综合发展所表现出的主体互动的多边性特征,实际上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方式的多边性,也即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作过程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复杂性、多方位性。由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把教育过程完全看作是教育者教的过程,忽略了教育活动方式的多边性、互动性,虽然对教育者教的方法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却始终只能是教育者单一活动的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因此流行于“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经典模式,方法的运用主体是单一的、单边的,单向灌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显著特征。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活动的多边互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多边互动性,提倡“教育者之间的互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与这些不同的互动活动相联系的方式方法,包括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全部方法,它们构成纵横交错、内容丰富的主体互动方法系统。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普遍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互动方式更加多样化,这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重要领域。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综合发展,不仅重视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指导方法,也重视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双边与多边互动的方法。因此,在此基础上建构起来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必然是多重主体、多边互动的方法体系。

3、注重方法的建构性功能

随着我国社会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开始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候,世界终于立体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人们的主体意识开始苏醒,他们不再借助他人的眼睛观察世界,不再借助权威的大脑思考问题。于是我们发现,过去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的效力正在减退,一些经验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正在逐渐被边缘化,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态度、参与程度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瓶颈。其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们思想道德的发展和理想人格的生成,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而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理想人格的塑造,既离不开教育者的价值引导,也离不开人自身自觉、主动地接受教育引导,实现精神世界的自主、能动的生成与建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不再是教育者教育引导方法的体系,也包括受教育者道德学习、道德接受与品德建构的方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综合发展,更加突出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影响过程中育德的自主性,注重方法对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的建构性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的价值引导与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的自主建构,是两个相互联系、互相制约、对立统一的方面。离开了教育对象的自主建构,教育者的价值引导就蜕变为无情的强制灌输,失去确定的作用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也就无法实现;而没有教育者的价值引导,教育对象的自主建构就缺乏基础和必要的条件,思想政治教育也就会迷失目标与方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综合发展,一方面是对过去传统经验的总结,是在新的条件下对价值引导有效方法的探索;另一方面,更要认真关注现代人思想道德形成与发展的新特点、新规律,创造促进公民思想品德、理想人格生成与建构的科学方法,如道德学习的方法、信息选择的方法、思想同化的方法等。后者更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重要课题。

4、重视现代化手段的运用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选择运用具体方式和手段时,更加重视现代科技成果(包括理念形态的科技成果和物化形态的科技成果)在教育中的运用,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等由于历史条件限制的原因,教育方法的具体方式、手段是比较原始的,大多以语言和原始形态手段如粉笔、黑板为媒介,教育者往往以机械、朴素的方式,在经验描述的水平上选择和使用教育教学方法。因而传统方法的科技含量较低,效率不高,应用于现代条件,面对现代对象,效果更是越来越难如人意。当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研究成果和现代教育技术成就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得到广泛运用后,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技术的载体上实现多种教育方法的综合运用,实现了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的组合优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总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对心理科学、教育技术等学科理论成果的借鉴、转化,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学软件和专家系统的大量运用,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的科技性、現代化特征更为鲜明,大大增强了教育效果。手段运用的现代化,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综合化程度,加快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步伐。

作者:万美容

上一篇:西北地区信息化分析论文下一篇: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