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应用途径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增长,需要在加强进度管理的过程中,按照建筑工程的施工发展进程进行各类管理方法、管理机制的落实。建筑工程的技术发展较快,在进行工程管理的思考中,必须注重进度管理的易行性以及有效性,这是建筑工程得到持续性发展的根基。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园林应用途径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园林应用途径管理论文 篇1:

园林绿化施工管理中精细化理念的应用

摘 要:本文则主要就城市园林绿化施工管理中的精细化理念的应用作用加以阐述,并就园林绿化施工工程的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对当前园林绿化施工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详细化探究。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精细化理念;应用

V实际管理过程中对园林绿化施工的精细化管理是适应现阶段发展的重要体现,以往的粗放型管理模式逐渐被时代发展所淘汰。故此在这一大的发展背景下,加强对园林绿化施工的精细化理念的应用已成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对其进行理论化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园林绿化精细化施工特征及精细化理念应用作用

1.1园林绿化精细化施工的主要特征分析

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和其它的项目有着不同,主要就是体现在其以绿化种植为主,管理的主要对象就是生命的园林植物,最为重要的目的就是能够使其完成自然做功功能。在园林植物当中无论乔灌还是地被等均为有着生命力的活体,故此在实际施工管理当中要能满足其适应的条件需求,进而来促进其自然做功功能的正常行使。还有就是园林绿化是科学与艺术两者的结合,故此园林绿化要严格遵循园林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对其植物的分布结构以及生长动态等相关知识要详细的掌握,从而体现出园林绿化的科学性。

1.2园林绿化施工中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作用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理念,在园林绿化当中的实际应用能够最大化的减少资源的占用以及管理成本,这也是精细化管理最为主要的管理优势。它能够将环境以立体化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也能够实现质量和工程进度上的理想目标,使得园林绿化工程能够科学有效加以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一个过程,主要是采取必要手段来达到预期管理目标的,将多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应用和考虑,在精细化指导下使得管理过程中的重点得到有效突出,从而将整个管理运行的系统得到有效控制。

另外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在园林绿化施工当中加以应用,能够完善园林绿化施工的精细化管理的体系,主要就是在绿化施工的工程进度以及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得以有效完善。同时也能够明确园林绿化施工管理当中对精细化管理的流程规范性,有效将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积极的提升,这些都会对城市环境的美化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2.园林绿化施工精细化管理技术及与进度、质量、成本关系

2.1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技术分析

园林绿化精细化施工管理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来实施管理,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沟通,这是获得管理信息以及对人际关系加以改善的重要途径。沟通管理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的行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对信息的获取和传播。以此来影响观念及态度的转变。另外就是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主要在选人以及育人和用人等几个环节的方法技术。在园林绿化管理中的团队建设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只有在这一方面得到加强才能够最大化的实现预期管理目标。

2.2园林绿化工程管理中的进度、质量、成本关系分析

城市的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过程中,要能在管理的进度以及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上得到充分把握。园林绿化施工工期的长短以及进程的安排都会对施工的成本造成影响,并且在各个工序之间都有着严格承继关系,工期果断或者是过长都会对绿化施工管理的成本加大,合理化的确定工期就需要考虑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支出。而在成本的控制和质量之间的关系也是相互的,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愈高就会在成本上愈大,所以对园林绿化工程实践当中要通过几个重要点进行协调成本和质量间的关系平衡。主要就是建立责任制和树立责任意识以及确定恰当质量成本。

3.园林绿化施工的现状问题及精细化理念应用策略

3.1园林绿化施工现状问题分析

从现阶段的园林绿化施工的现状来看,其中还有着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绿化施工队伍的不规范。在这一层面,园林绿化的队伍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状,这对实际的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意图在理解的过程中就有着一定的困难。有的人认为园林绿化主要就是铺下草坪,种上树木,所以就有诸多的施工队伍进入到园林绿化的工作当中。由于只为了得到景观结果的利润,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就没有严格的要求,从而导致了植物的生长出现诸多问题,而在后期的养护工作上增添了麻烦。

另外就是园林绿化施工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施工的规范没有严格的执行,管理水平有待加强提高。同时施工的管理水平也不高,主要就是源于大部分的施工人员在自身的素质上还有待提升,综合素质比较缺乏,在绿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应对,从而影响了绿化施工质量。再者就是园林绿化施工管理的许可证明的缺乏,对员工实施的培训没有做到位等。

3.2针对园林绿化施工问题的精细化理念应用策略

将精细化理念在园林绿化施工当中进行应用,能够有效解决实际问题。首先在园林绿化施工当中的成本管理中对精细化理念的应用方面,最为主要的就是对工程造价的有效降低,成本控制是项目施工过程中所形成的,也是对生产经营的资源消耗等费用的开支。

通过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应用,能够将园林绿化施工的成本管理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发挥,使得管理的整体性得到提升,从而实现园林绿化施工的科学有效管理。在具体的应用策略上主要就是要对绿化项目工程的内部招标方式充分利用,要能在质量得到确保过程中降低施工的成本。还要重点对园林绿化施工当中的较大开支加强控制,可通过施工图的预算方式进行实际的控制。依据着施工图的预算通过以收定支方式对成本的支出采取控制。

将精细化理念在园林绿化施工的现场管理中的应用上,这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管理基础。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也对整体的管理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精细化的理念在这一阶段加以应用最为主要的就是体现在新的管理模式层面的应用。从近些年发展中的城市园林绿化现场的施工项目部的全面实施工程投标制度就能看出,这一模式已经引起了相关人员的重视,故此建立了现场管理项目制度,把现场的管理进行详细化。这样就能够从整个的管理功能上充分的得以发挥,也使得项目管理的效率整体得到了有效提升,从而使得园林绿化施工管理达到了有效科学管理目标。

园林绿化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当中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应用能够将管理质量得到有效加强,同时也能够减少工程由于返工或者停工等造成的严重损害,将这一损害率控制到最低的水平,并能够使得质量过剩支出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为能够将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有效提升,施工的建设人员在定额标准上有了严格要求,对质量得到确保基础上把材料消耗定到最低的限额,所以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对材料等验收制度的制定有着推动作用。

从具体的精细化措施上来看,主要就是在实施管理当中对项目的规划有着促进作用,城市园林绿化项目如同生产流水线,故此结合精细化的理念在施工的前期就需要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要求加以审批计算。不仅如此还要对考核制度进行充分利用,将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有效激发,保障员工能够努力达成施工岗位的目标成本。

在加强园林的养护工作方面,精细化的管理是从多个角度进行实施的,在植物养护层面根据不同的月份和植物的不同等要及时的对植物进行施肥和灌水、除草等。还要加强病虫害的各种防护,预防病虫害对园林的侵蚀。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首要条件就是要让园林绿化的施工企业认识到施工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从实践当中将这一重要性体现出来。由于园林绿化施工的管理与一般工程施工有著差异性,故此在实际的管理中也要多方面的考虑,由此推动精细化管理的科学实施。

参考文献

[1]华晓峰.城市规划中绿化问题的探讨[J].吉林农业,2013,(11).

[2]张博.绿化概念在城市绿化中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4,(22).

作者:陈浩丽

园林应用途径管理论文 篇2:

进度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增长,需要在加强进度管理的过程中,按照建筑工程的施工发展进程进行各类管理方法、管理机制的落实。建筑工程的技术发展较快,在进行工程管理的思考中,必须注重进度管理的易行性以及有效性,这是建筑工程得到持续性发展的根基。

关键词:进度管理;建筑工程;工程管理;应用分析

引言

对于建筑工程管理来说,基于进度管理内容,减少工程施工受到的资源调配限制,并按照施工问题的发生频次,进行进度管理的属性变更,可减少进度管理效力不足而对建筑工程施工带来的反噬力。其次,进度管理内容的更迭,可解决建筑施工中明显的施工缺陷,按需满足建筑工程项目的作业周期需求。

1、进度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1完成施工成本的控制

无论是资源调配的影响,还是预算成本的有效控制,都避免不了陷入管理失调的困局,这需要进度管理的有效介入,并在资源配置层面、造价控制层面解决问题。施工资源浪费问题的存在,对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成本投入的影响可见一斑,通过进度管理进行施工成本的管控,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组成:其一为优化各类施工资源的提供标准,通过进度管理进行必要的资源调配审查,并构建专业的团队对各施工工序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评估与解决;其二为加强各类资源的施工利用率,降低各施工环节存在的成本损耗风险,当出现结果与现实施工存在非真实性的资源投入问题时,使用进度管理加以优化与解决,可增加进度管理的成本控制价值。

1.2提升建设企业的实际效益

一旦进度管理内容存在易行性不足的问题,直接会导致无法在实际施工的层面,建立相关的管理计划,继而引发前期设计、中期施工、后期验收存在管理效力不足的问题产生。无论何时,如何杜绝建筑工程的隐患风险,进而保障建设企业的实际效益,永远是进行进度管理的第一目标,更是实现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命题。其次,随着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需求、成本效益需求变化,完善且具备一定管理适用性的进度管理内容,可将各施工环节的成本投入控制在计划范围之中,进度管理作为控制实际施工作业周期的产物,现已成为进行管理内容升级,在实际控制层面实现管理革新的影响因素。

1.3完成施工质量的控制

进度管理备受关注的原因之一为,通过返工问题的处理易于完成施工质量的控制与提高,想要在进度管理中实现上述目标,首先需要按照施工环节进行管理内容的分化,分别以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技术管理的角度进行进度管理任务的安排,可以解决各施工环节现存的质量问题,赋予进度管理更高的控制属性与实用价值。此外,实际施工中返工问题的控制,有利于减少因进度管理不足,而引发的成本亏损,通過管理任务的落实,以及人员岗位意识的增强,可在出现返工问题的源头上,进行施工质量的把控,削弱不良施工作业条件影响的同时,促进施工效率及质量的双提高。可见,质量与效率的协调,是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的严峻问题,而进度管理的应用价值在于削弱客观条件对项目质量、项目成本投入的影响。

2、进度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问题

进度管理的应用中,无法借用管理机制的作用,将返工问题与进度管理问题关联起来,将会降低进度管理的基础效能,继而无法在规定的周期内完成项目建设计划。目前的进度管理内容,存在一定实用性不足的问题,增加了进度管理过程中所需的落实条件,继而影响部门管理与部门沟通的效率,在管理层面引发施工差错的问题发生。管理机制的适用性缺乏在引起部门沟通问题、实际施工问题之后,也会使得难于在应用层面进行施工问题点的良性追溯,这不仅大大增加了进度管理的落实难度,还会产生影响施工进度的大量问题。可见,管理机制的问题,影响了进度管理的执行模式与执行方向,在主体责任问题、人员技术水平问题的多重影响下,将会难于进行进度管理内容的融合,完成辅助管理工作的同时,提供易于执行的进度管理方案。

3、进度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措施分析

3.1丰富进度管理的途径

进度管理内容的应用途径与其他管理模式不同,应主要针对管理的层级与动态化的管理方法,进行优化,解决管理与施工之间的矛盾关系。从各施工环节来看,进度管理的中心内容主要集中在监督管理的过程之中,按照各施工环节进行进度管理计划的划分,分别新增考核机制以及合同内容的审查机制,可辅助进度管理的落实,提升施工质量外,满足施工进度的建设需求。其次,除了需要站在项目施工的整体角度进行进度管理途径的扩张外,还应触及技术应用领域、人员考核领域内容。从进度管理的考核机制来看,需要按照建筑工程的实际规模,应用动态化管理,应用交叉施工方法的同时,解决施工中所产生的返工、差错问题。进度管理落实途径的差异化区别在于,进度管理主要深耕施工现场的考核问题,主要解决影响施工效率的问题外,推动各施工环节的衔接度增长,这也是其最大的应用优势所在。

3.2优化施工材料的管理

根据实际施工所需的成本投入,在各施工阶段优化材料管理的模式,将材料管理、质量检查的管理过程加以优化,结合进度管理的材料管控优点,易于降低因材料质量缺陷、材料调配不及时对施工进度的影响。其次,进度管理的实际控制效果,与材料质量检查以及材料审核的流程相互匹配,分别在以上两个层面解决材料管理的效率问题,可构建良性的材料管理流程,完成进度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进度除了受到材料质量的影响外,也与材料的鉴定、审核过程的质量控制不佳有关。并且,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质量标准较差的材料,会大大增加返工风险,这是进行材料管理的困境所在,需要在进度管理中,以基本工期为依据,在材料管理的力度上、材料管理的审核流程上进行加码,以便增加进度管理的覆盖性,使进度管理流程拥有较强的材料管控效率,继而在进度管理中完成各类施工资源的统筹与调配安排。

3.3在进度管理中明确奖惩制度

进度管理内容需要拥有较强的规范作用,统筹各类施工资源的同时,通过奖惩制度的明确降低施工人员对监理过程的以来,这一方面需要解决奖惩制度的合理性问题,另一方面需要拓宽奖惩制度的管控范围,减少因人员、设备使用而造成施工进度缓慢的问题。其次,按照具体的施工作业情况,落实进度管理的每项要求,来应对施工技术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因而,相关人员需要重视奖惩制度对进度管理扩张的重要作用效果,需要在奖惩手段的制定方面、奖惩条件的配置方面进行一定的思考。其次,将影响施工进度的要素汇聚在奖惩制度之中,可在固有施工条件下,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规范性以及技术操作的合理性,奖惩制度的改变,以及各类奖励条件的增设,可完成进度管理的深化,增强进度管理内容得渗透率,使相关人员在制度的约束下,进入良好的施工状态,继而对建筑工程进度管理的良性发展助力。

4、结束语

优化进度管理的标准内容,并进行必要的资源调配审查,构建出专业化团队的同时,对各施工工序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评估与解决,易于在进度管理中实现成本约束、质量控制目标。其次,还需要按照施工环节进行管理内容的分化,分别以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技术管理的角度进行进度管理任务的安排,在主体责任问题、人员技术水平问题的多重影响下,将会难于进行进度管理内容的融合,完成辅助管理工作的同时,提供易于执行的进度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1]田兴华.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 工程技术研究,2020,5(04):154-155.

[2]田德森,陶希文.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 散装水泥,2020(04):89-90.

[3]金朝. 浅析BIM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新通信,2019,21(05):101-103.

江苏南京亿拓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南京 210000

作者:陈吉槽

园林应用途径管理论文 篇3:

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大数据应用

摘要:大数据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种有价值的技术路径,有利于研判社会形势发展、优化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化水平和推动社会治理模式开放化。伴随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广州市政府管理已进入大数据时代,白云、海珠等广州各区纷纷采用大数据进行社会治理。要通过将大数据应用与政府职能转变结合起来、实现大数据与政府各部门业务相融合、建立大数据应用的法律法规和社会治理机制等,强化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大数据应用。

关键词:社会治理;大数据;广州市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18.02.01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加快使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顺应形势的发展,各大城市和地区均在探索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通过“互联网+政务”不断提升政府效能,借助大数据智能分析助力科学决策,进而推动全民参与,实现社会治理的共建共享。

一、大数据技术应用对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现实意义

大数据应用有利于研判社会形势发展

从本质上说,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海量的数据,大数据就是海量数据的积累。对这些海量的数据进行恰当的统计分析使用,有利于研判社会形势现状及未来发展情况。如在民生方面,当前民生需求的内容是什么,需要从哪些方面改进和加强等,政府部门可以利用大数据展开与民生有关的数据分析,以便为政府施政提供有效的指引。再如在社会治安领域,当前社会中人、财、物的安全隐患存在于哪些方面,未来安全隐患的多发热点可能出现在哪些领域,可以采取哪些手段来遏制或减少治安案件的发生等,此外,可以运用大数据强化对涉恐涉稳重大事件的预警预测能力。还有,一个城市社会就业未来情况如何?该如何针对社会就业的状况对相关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等等。这些与社会形势有关的判断与应对,都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研判而获得。

大数据应用有利于优化公共服务水平

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大数据思维,采取大数据技术,有以下诸多益处。第一,有利于政府开展公共服务决策,加强公共服务监管服务;第二,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差异化和个性化的公共服务;第三,可以帮助公共服务提供者降低成本,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例如,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领域,大数据作为一种海量的数据状态及相应的数据处理技术,有其“四两拨千斤”的功能,在这些领域应用大数据技术,将极大地优化公共服务的数量和水平。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为例,该意见提出,在广州市教育文化服务大数据应用方面,要通过完善广州市市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实现与广东省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数据互通共享,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数据采集分析,为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完善基于广州“数字教育城”公共服务平台的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现全市优质教育资源高度共享。推动各级文化文物文博公共服务机构开放可向公众开放的高价值数据。可以看出,充分运用大数据系统,可以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更好地回应公众关切,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和期待。

大数据应用有利于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化水平

所谓社会治理精准化,就是在社会治理的实践中,运用专业的治理方式、标准化的手段,以及更科学的监测评估方法,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更优质、更加人性化和更加突出细节的治理效果。大数据应用实现社会治理精准化,主要是因为大数据在社会治理应用过程中产生了以下效果。一是治理流程精密,二是治理手段专业,三是治理成本精算。应用大数据进行社会治理可以发现数据内在的关联,实现更为个性化、精准化的社会治理,进而避免社会治理中的“一刀切”现象。总的来说,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基于海量数据的快速收集与挖掘,支持社会治理科学决策和准确预判,从而使得社会治理精细管理、精准服务成为常态。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这些国家或地区近年来利用大数据技术系统改造传统的社会治理,实现了大数据思维与社会治理的融合,进而大大推动了社會治理向精准化的迈进。

大数据应用推动社会治理模式的开放化

现代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现了以传统政府为唯一管理主体转向多元共治主体共存的转变。要达成这一特征抑或目标,迫切需要激活社会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大数据恰恰可以扮演引领多元共治的主体角色,这是由大数据应用的对象决定的。大数据包含了交通、地理、市政、环境等多方面的公共数据,当这些公共数据向社会开放时,能够极大地激发社会各方创新运用,进而促进社会公众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助力建设“阳光政府”、“智慧政府”和“开放政府”,有效提高政府公信力,帮助政府走出“塔西佗陷阱”,同时也推动社会治理模式实现开放化,而这正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之一。

二、广州实践:应用大数据技术加强社会治理

2015年,广州市政府在机构改革中新设大数据管理局,开始了广州市重视大数据、用好大数据,力促各项工作全面上水平的新征程,广州大数据管理局主要履行以下9项职责:研究拟订并组织实施大数据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引导和推动大数据研究和应用工作;组织制定大数据收集、管理、开放、应用等标准规范;负责统筹规划建设工业大数据库,建立企业能耗、环保、安全生产监测指标等数据库,支撑两化融合公共信息平台的运行;组织建设两化融合公共信息平台和工业大数据平台,统筹协调城市管理智能化视频系统建设,推进视频资源整合共享和综合应用;承担广州超算和云计算技术平台的推广应用等。广州大数据管理局自此统领全市大数据研究应用工作,尤其在社会治理智能化方面迈开了新步伐。2017年2月,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在广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争当全国社会治理排头兵”的目标要求,以下为广州几个区争创“全国社会治理排头兵”的实践做法。

白云实践:以大数据平台解决社会治理难题

广州市白云区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要推力,探索出了一套“白云经验”。在大数据应用方面,白云区加快实践以建设“智慧广州”为载体,大力建设城市智能化视频监控体系,让社会治理搭上“信息化高铁”,并运用“大数据”平台解决治理难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白云区为抓好社会治理工作,不断探索大数据在社区的运用,突出大数据服务管理,包括网格管理、现代信息技术等的应用,以及精细化管理,使得该社区能够及时发现社会治理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使得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实现“零距离”和“全覆盖”。在人口管理方面,该社区将以房管人的理念树立起来,系统整合了数万条辖区内实有人口的数据,通过大数据系统和虚拟街区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每栋居民楼当中每个房屋住人的情况,每户家庭的关系图也可以通过简单的点击直观地了解到,包括:年龄、职业、宗教信仰、政治面貌和文化程度等等。基础人口数据底数清和情况明,为开展社会治理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在社区事务管理方面,一是通过网格化系统将所在社区划分成了若干片区、若干个小网格,网格员可采集所管理辖区的基础数据,及早介入矛盾并予以排查,并提供上门代办等服务;二是通过密布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整合,开展社区安全工作,尽量将社区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海珠实践:深化大数据应用于社会治理创新

海珠区是广州市的老城区、老工业区和城郊结合部地区,处在新的历史时期,海珠区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形势严峻、任务艰巨,为了开创社会治理新局面,海珠区近年来分别在机制、主体和载体等方面进行工作改进,切实改变了社会治理的面貌,取得了实际成效。在机制创新方面,通过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排查整治,以及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中心+信息化+网格化”建设,强化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力度;在主体创新方面,打造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局面,更多的社会微观治理和服务职能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交给社会组织,使志愿服务组织、社会组织等成为维护治安、平安创建的重要力量。不仅如此,在上述两者的基础上,海珠区还在载体创新方面,采取新技术、新手段等提升社会和谐程度,不断深化“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思维和工具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其中将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作为切入点,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立起了线上与线下、部门与街道互通、共享、协作和联动的新机制,为提升社会治理信息化水平和公共服务的整体效能夯实了基础,与社会治理机制创新、主体创新等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关系。海珠区通过深化现代科技思维和工具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的期待,确保辖区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黄埔实践:从海量数据挖掘其价值服务社会治理

广州市黄埔区早于2013年,就开始利用“三化”(综合化、网格化、信息化)信息系统,将居民健康指数、流动人员管理、社会治安隐患等一系列在城市化进程中凸显的社会问题,梳理成一项项综合数据,据此进行相应的决策,社会管理服务能力随之提高。可以说,近年来黄埔区从大数据的角度,推动了全区形成大综合、大服务和大管理的格局。从实际成效来看,广州市黄埔区的“三化”信息系统致力于收集居民服务需求、登记各类纠纷和隐患,实现“小问题不出网格、一般问题不出社区、突出问题不出街道、老大难问题及时上报区处理”,使幸福感在群众身边形成,极大地提升了群众需求满意度。在做法上,黄埔区地方政府一方面使前方下沉力量,使用专门的工作人员深入到各家各户巡查民生需求等数据,抢占大数据管理的制高点,另一方面,通过后台整合数据,搭建了全区统一的数据录入平台和基础信息数据库,涵盖了一中心(分流中心)、三大库(社区资源库、网格事件库和决策信息库)、八大功能(网格基础信息、网格事件管理、数据统计分析、党建工作、指挥中心、监督监察、绩效考评、社区服务)。黄埔区不仅搭建起了大数据的平台,而且基于数据集成的基础,推动数据信息流向该去的地方,打破了政府部门边界,推动了部门和街道条块协同、无缝对接,使很多社会服务和公共管理问题得到了解决。例如,黄埔街黄埔花园社区一名网格员在巡查时发现小区路口公交站设置不合理,群众上公交车要走上花基,容易绊脚摔倒,特别是老人、残疾人上车极为不便。网格员立即将情况录入“三化”信息系統,在很短时间内,事件从街道“三化”办提交区“三化”办,再转交区交通局牵头,区建设局、区农业园林局、黄埔交警大队配合办理,问题在很短时间内便得到解决。

越秀实践:成功探索人流密集区域大数据安全治理模式

越秀区是广州市人口高度密集和高度复杂的区域,正因如此,越秀区的公共安全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城市社会治理的任务很重。但借助大数据平台及其他有效措施的应用,越秀区近年来取得了不菲的社会治理成绩:至2017年2月,越秀区有效警情连续五年下降,区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在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调查中居62个区(县)第一位,群众安全感和治安工作满意度在全市排名第一,被确认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广东省社会创新试验基地、省平安先进区、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示范区。具体做法上,越秀区采取应用了人流密集区域大数据治理模式,例如在火车站及周边地区设置高清道路视频卡口,部署移动4G图传车,建立全景视频应用高空瞭望技术,增设火车站广场安全防控措施,在火车站地区等建立起数字安防区域,为火车站广场人流管控、安全预警、突发情况处置、警力科学调配等公共安全和社会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应用大数据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

将大数据应用与政府职能转变结合起来

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发现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对社会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研判,还要分析已有的公共政策起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和作用等等,从而正确地履行自身的职能,这一切都离不开大数据的应用。大数据背景下的社会治理创新涉及政府职能本身的转变,以及各个政府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再造。换言之,政府职能转变与大量的信息研判是不可分离的,要把二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转型期的政府职能转变具备强有力的抓手,有着坚实的决策基石。

实现大数据与政府各部门业务的相融合

对社会治理而言,大数据中蕴藏着大价值。通过打造大数据施政的平台,可以将原来分散在政府不同部门的数据,整合成一个整体进行共享分析。一旦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壁垒被打破,协同鸿沟被跨越,就能够使一些看似无用的数据信息变得非常有价值,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交流的力度加大,也将使得社会治理的效率效果大大提升。当前,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兴起,政府部门以及其他各种行业信息化飞速发展,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各类数据不能互通,信息资源不能整合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要实现大数据与政府各部门业务的相互融合,切实发挥大数据在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中的功能,破解各类业务、各种应用的信息和数据资源整合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建立大数据应用的法律法规和社会治理机制

从整体上看,大数据应用在社会治理领域还未得到充分和足够的重视,突出表现在大数据资源管理的思维模式尚未形成,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社会治理机制还没有得到健全,大数据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有效推进大数据时代的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需要建立起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工作机制。例如,在流动人口信息录入方面,需要在更高层面完善健全相关的申报管理条例,使管理条例的权威性得以增强,方便信息的采集与应用;再如,在实施网格化管理收集信息的同时,也要配套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使网格员的信息采集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同时也要以制度的形式明确网格管理的职责、任务、工作机制和方式,明确网格化管理机构的性质,使大数据的应用有坚实的法律保障。

打造社会治理中的大数据开放平台

在大数据时代,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既需要强调社会公众的满意度,还应当强调社会公众的权利,包括公民对信息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与监督权。这就要求政府更加主动开放数据,更加强调政府数据的分享与合作,实现社会治理的共享与共治。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寓示着政府部门未来将演变成开放型和整合型的公共机构。因此,未来要进一步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和数据开放力度,提高政府数据开放意识,有序开放政府数据,方便全社會开发利用,促进全社会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并以此来倒逼政府部门主动作为,提升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预见度和效果。

培养社会治理领域大数据应用人才

当前全球各大地区各大城市对于大数据人才的抢夺日趋激烈。大数据人才的第一个特点是多学科交叉,进行数据分析的工作人员,不能只有单一学科背景,而是既需要数据库和软件等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还要有数学和统计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此外,大数据人才的第二个特点是注重应用,对社会治理领域的大数据应用人才而言,必须懂得社会治理实践的实际运行过程,要培养这一领域大数据的应用人才,离不开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它需要回到社会实践当中,而不是呆在学校、实验室和研究室里面做研究能够培养出来的。总的来看,当前大数据人才在我国是比较稀缺的,未来应当着力加大培养的力度,为我国的大数据应用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姚迈新

上一篇:传播红色电影音乐论文下一篇:隐性约束建筑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