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贴近生活品德与心共舞

2022-11-22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是一个塑造美好心灵,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 教师要在教学中敢于探索, 勇于实践并需富有一片爱心和诚心。把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且紧密的结合, 才能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堂优秀的《品德与生活》教学课, 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还要能唤起学生对真实生活的回忆, 引导他们更好地认识生活、学会生活, 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 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的情感入手。新课程十分强调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学自愿的乐学活动中主动接受教育, 认知明理, 达到乐学、善思。那么教学活动就应该贴近生活, 达到与心共舞。

1 以兴趣激励功能有效贴近生活

“为了生活,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引导生活和发展生活”的理念是新课程对品德学科教学的最深刻阐述。品德课堂教学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带教材走向儿童的生活和生活中儿童的过程。教材中出现的一系列“生活”“生活事件”“生活主题”或“生活场景”基本上是属于精心选择的“美好生活图景”, 因此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引导儿童从教材走向生活, 把教材承载的价值、目标和儿童的生活有效贴近起来, 让他们主动积极地用真实生活和自主生活来展开教材中的“生活”和“活动”, 从而达到“感受”“体验”教材中承载的价值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 并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中, 许多主题是指导学生热爱生活, 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 这些内容学生都有一定的亲身经历, 非常感兴趣。

用事实说话, 就是采用社会上出现的事例, 自然界存在的现象, 来安排教学。真实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弯弯腰捡起来》一课, 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会保护环境。现实生活中, 学生知道身边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 但是他们并没有觉得环境污染对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生活中的你我他》这课难点是学生对职业这个概念不清楚。容易把外地人、领导、超人、魔法师等当作职业来看待。学生对生活中各种不同职业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医生、老师、工人、农民、护士、警察、售货员”等应该都认识。因此, 解决这个难题可以直接采用“职业”的具体形式来说明。在教学时, 展示“不同职业人员的劳动场面以及模仿各种职业的典型动作, 让学生来猜猜他是从事什么职业的人”这样形象感知的效果真好, 学生兴趣很浓, 而且对各种职业的名称很快有了清楚的认识, 在后面的学习中, 再也没有出现把外地人、领导等当作职业来看待的现象。

2 以课堂教育细节达到与心共舞

教师本身就是在学生心尖上行走的人, 稍有不慎, 便会贻误一颗心灵、一个生命。在《品德与生活》课堂中, 每一堂课都有自身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教师所要做的是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引导, 让学生学会辨别是非。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高学生思想品德, 唤醒孩子处于沉睡状态中的道德意识, 使他们回归本源, 这种唤醒无异于心灵的解放, 使学生的心智从禁锢的牢笼中获得自由。关注学生的一颦一笑, 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 关心品德问题。对学生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 而要努力创造条件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课堂内教师应关注学生一点一滴的“细微事”, 使他们时时感受到教师有形和无形的关爱, 这将成为师生间情感互融的催化剂, 有了这一情感基础, 师生间的教与学必定是相辅相成, 互通互解的。教师要用开放的胸怀去预设理想的教学情景, 这样才会在课堂上左右逢源, 信手拈来, 才能“点石成金”。让浅陋变得深刻、失败转为成功、平凡变成伟大。

例如《你真棒》有这么一个环节, 需要同学之间互相说说优点, 大家你一言, 我一语, 说得很是高兴, 不管事大事小, 很多同学都得到了同伴的夸奖, 脸上露出的那种兴奋发自内心。看到同学们能用赞赏的眼光看别人, 有的下课刚吵过架, 可上课的时候一点也不提, 反而说了很多优点, 这让我最感欣慰。看看每个人的眼睛里都闪烁着光芒, 突然一个无助自卑而充满渴望的眼神触动了我, 他很少被人关注, 因为他不够开朗, 不够优秀, 哪怕是捣乱也不会, 班上除了他, 其余同学都被表扬了, 哪怕是最爱打架的同学也被人发觉了闪光点……我停顿了一下, 问:“我们班, 有一个小朋友从来不捣乱生事, 你们发现了吗?”教室中一下子安静了, 大家都在搜寻这是谁, 突然一个女生叫道:“马聪聪”。我笑了, 大家都朝他看, 而后又相继举手列举了他的优点, 虽然很少, 但是这足以让那无助自卑的眼神变得自信而兴奋, 同时, 我为我能捕捉到这眼神而感到庆幸。如果我忽视这一细节, 可能这个同学会因为老师的疏忽变得更自卑, 会觉得他是一个局外人, 不被老师、同学关注, 不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不过现在不会了, 小小的赞扬虽然让他下课后会大声向老师问好了, 有时还会小小捉弄自己的同伴了, 他已经融进了我们的集体中。

总能听到孩子无缘无故笑得很开心, 总能见到孩子有事没事就能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总能发现孩子做出一些奇奇怪怪, 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情……这就是孩子, 这就是孩子的天性, 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个性化的行为, 而在于些行为虽然存在于课堂中, 但却因特殊的时间约束, 变得十分细小, 这就需要老师耐心, 细心地去寻找、去发现, 让教学贴近生活。

在《如果我是他》交流过程中, 让我体会到, 细节真的是无处不在。课文图片画有一个小男孩, 因为测验不及格而红着脸, 当小朋友们在讨论:“如果我是他”这个问题时, 第一组有些骚动, 开始我没注意, 对他们轻轻咳嗽一声, 以认真地与学生交流。这时第一组同学发言了:如果我是他, 我就要找一找自己为什么考不好。我又追问:“你会嘲笑他吗?”他想了想说:“那肯定不会, 他会难受的。”我很高兴, 他能认识到这一点, 因为他是班级中最爱笑话别人的一个。当他坐下后, 打算下课找他谈一谈。马上, 我发现坐在他旁边的女生和他说话, 她可是我们班出了名的好学生, 上课从来不乱说话……, 等到下课我把他俩叫进办公室问情况, 我才发现, 小男孩发言时, 说不会嘲笑成绩不好的同学, 可是一坐下就对对他身后那名学生“示威”伸出小拇指, 意思是瞧不起他, 而同桌女生则在课堂上打破常规给他上了一堂“政治课”, 让他明白他这样是不对的……这件事让我发现原来学生的想法是多面性的, 变得快, 也容易说一套做一套, 于是在以后的学习中, 我经常打他聊天, 随时引导他诚实做人, 使他的语言和心灵同时得到美化, 实现品德与心的共舞。

摘要:把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且紧密的结合, 才能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

上一篇:新时期我国中小外贸企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下一篇:公司协同办公系统选型及管理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