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消费研究管理论文

2022-04-22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江西城镇居民消费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其消费还比较低。本文将江西与全国、安徽和湖南三个省市的城镇居民消费进行比较研究,以便找出问题,为提高江西城镇居民消费提出相应对策。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城镇居民消费研究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城镇居民消费研究管理论文 篇1: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实证分析

[摘要]以ELES模型为基础对2003~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进行横截面数据的计量分析。计量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的基本需求量增长慢于收入增长速度、基本需求量结构趋于稳定、低收入者的消费支出低于基本需求量水平;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受非收入因素的影响较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各种商品的收入弹性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此外,由于在恩格尔系数测量中并没有将基本食品消费量和非基本食品消费量进行区分,因此恩格尔系数无法准确的反映非基本食品消费支出与居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消费支出;消费倾向;收入弹性;ELES模型

※本研究成果受到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中国经济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的支持。

2003年~2005年随着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居民消费支出也随之发生了总量和结构上的变化。①对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进行实证分析,具体的测算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的基本需求量、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弹性等指标,并深入分析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对于调整我国消费政策以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ELES模型的简介

198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R.Stone以Klein和H.Rubin在1947年提出的效用函数为基础,在1954年出版的《英国消费者支出和行为的测量,1920~1938》第一卷中提出了一个的线性支出系统需求函数(LES模型):

该线性支出模型的经济含义是指:对第i种商品的需求量等于两部分之和,其中第一部分是维持生活的基本需求量,第二部分是总预算中扣除掉各种商品的基本需求量后的剩余部分用于该种商品的消费支出,第二部分的消费支出与消费者的偏好有关。但是由于总预算支出C代表消费者对所有商品的消费支出之和,是无法外生给出的内生 PiXi=ai+biY(4)

对(3)式两边求和可得:

根据ELES模型的经济含义,第i种商品收入弹性ηi的表达式为:

二、基于ELES模型的计量分析

ai是一个只与i相关的一个常数。根据(4)式可以建立一个回归模型:

PiXi=ai+biY+ui(8)

其中Y为自变量,PiXi为因变量,ai和bi为待估计量。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分类标准,对城镇居民按收入水平的不同分为七组: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中等偏下户、中等收入户、中等偏上户、高收入户、最高收入户;按商品种类将消费品分为八项: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杂项商品与服务。根据ELES模型,利用EViews软件进行加权最小二乘法(WLS)计算可以估计出ai和bi的值,为了避免各组人数不等所造成的异方差性,在参数估计的过程中根据各组的人数进行了加权,并根据(6)式计算除了带“*”号的两项估计值外,估计量ai均能通过α=0.025的t检验,样本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4,表明回归分析的拟合效果较好。

三、基于计量结果的分析

第一,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城镇居民对各种商品的基本需求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慢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2003年~2005年的基本需求量支出总额分别为3,344.1元、3,626.4元、3,847.4元,增长速度分别为8.4%、6.1%;三年中我国城镇居民的平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分别为8,472.2元、9,421.61元和10,493.03元,增长速度分别为11.2%、11.4%。

第二,在基本消费结构中各种商品所占份额较为稳定,居民基本需求以食品、衣着、居住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为主,这四项商品共占居民基本需求量的82.6%。其中列第一位的是食品需求,占到了基本消费需求的50.1%,分列第二至四位的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衣着和居住。

第三,如表2所示,我國低收入户对各种商品的消费量略小于基本需求量,而最低收入户对各项商品的消费量均达不到基本需求量水平。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对不同收入人口的分组情况,最低收入户和低收入户分别占城镇人口总数的10%,表明我国城镇中仍有10%的居民尚未满足基本消费需求,还有10%的居民刚刚满足基本消费需求。

表2.低收入户和最低收入户消费支出与基本需求量的比较

(二)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边际消费倾向表示居民在满足基本消费需求之后,剩余的可支配收入用于各种商品的消费支出,通过对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分析,可以发现两个特点:

第一,从2003年~2005年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bi来看,不同种类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呈下降趋势的商品有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居住四项,其中食品和居住的边际消费倾向下降较为明显;边际消费倾向呈上升趋势的商品有衣着、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杂项商品与服务四项,其中交通通讯的边际消费倾向上升最为明显。

0.620和0.623,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并没有随着收入的提高而单调的下降,表明除收入因素以外,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消费环境等非收入因素对于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也比较显著。

(三)各种商品的收入弹性分析

收入弹性ηi代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变化率与各种商品需求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将表1中各种商品的消费倾向bi代入(7)式,其中Y代表当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PiXi代表城镇居民对第i种商品的平均消费支出,各种商品收入弹性ηi的具体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弹性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食品、衣着两项商品的收入弹性最小,表明随着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和衣着消费的增长速度明显慢于收入的增长速度。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将由过去的“温饱型”消费逐渐向“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转变。

第二,考虑到过去实行的福利分房制度和公费医疗制度对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仍然有一定的滞后性影响,因此居住、医疗保健这两项商品的收入弹性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随着住房商品化改革、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镇居民在居住和医疗保健两方面的收入弹性将会逐渐上升。

第三,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杂项商品与服务四项商品的收入弹性较大,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收入弹性接近于1,而其他三项商品的收入弹性均大于1。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的对交通通讯、杂项商品与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消费增长速度高于收入的增长速度,对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的增长速度与收入增长速度基本相当。

(四)基于恩格尔系数的分析

恩格尔系数即是食品消费支出与消费总支出的比值。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对恩格尔系数提出的标准,60%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49%为小康、30%~40%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2003~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7.1%、37.7%、36.7%,我国城镇居民已经达到30%~40%的富裕水平。恩格尔系数经济含义是指: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上升,居民基本支出即食品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比例将不断降低。但恩格尔系数中的食品支出并没有对城镇居民的基本食品消费量和非基本食品消费量进行区分。例如当前旅游、聚会中的食品消费量并不属于居民的基本生活支出,这部分非基本食品消费支出的上升表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在恩格尔系数中,非基本食品消费支出的上升则意味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下降。如表4所示,2003~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总支出中有25.1%用于基本的食品消费支出,还有12.1%用于旅游、聚会等方面的非基本食品消费支出。随着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非基本食品消费量必然将随之增加,而恩格尔系数无法准确的反映非基本食品消费支出与居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

资料来源:根据2004年~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各项数据测算。

四、政策建议

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实证分析表明,居民收入仍然是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消费水平还没有达到城镇居民基本需求量的标准。同时,居民消费行为还受到消费预期、消费品供给结构等因素的制约。为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本文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一)以基本需求量为标准,着重提高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

如前文所述,我国城镇低收入户和最低收入户的实际消费水平均未达到城镇居民的基本需求量。考虑到低收入者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高,提高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既可以提高低收入者家庭的消费水平,又能够扩大我国消费需求。提高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主要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进一步完善城镇最低工资制度。最低工资的标准应尽量保证低收入者的收入能够满足基本需求量水平的消费支出。居民基本需求量中既包括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也包括劳动者用于子女教育、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必要的发展需求,这两部分需求是保证低收入者生活水平提高的必要条件。

其次,促进城镇居民的就业和再就业。应大力开展就业中介服务和各项职业培训服务,确保劳动者的职业素质与各项工作岗位相适应;加快各种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完善企业用工制度,保证愿意就业的劳动者能够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避免以各种理由歧视劳动者的现象发生。[2]

最后,完善城镇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等转移性支付制度。我国城镇低收入者中有一部分是无劳动能力的居民,需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法保障这部分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应扩大转移支付制度的覆盖面,确保生活困难的居民能够得到各种实物和现金形式的救济和补助。

(二)改善居民的消费预期,提高边际消费倾向

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是影响我国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重要因素。由于近年来城镇居民用于教育、医疗、购房等方面的支出大幅度上升,我国城镇居民对当前消费普遍持谨慎性态度,这也是我国居民储蓄率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改变这种消费预期只能通过深化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途径来实现。只有城镇居民对未来的子女教育、购买房屋、看病、养老等消费支出不再持谨慎和顾虑的态度,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普遍提高之后,当前的消费支出才能快速增长。

首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要加快建立与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城镇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三个方面应尽快形成高覆盖水平的保障体系,充分保障中小企业职工、打工人员的利益,并且应当对非正式的进城务工人员予以关注,尽快把进城务工人员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纳入到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中来。

其次,要积极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应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建立高水平的医疗体系,努力改善城镇医疗条件,形成公立医院、私立医院、社区医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社区医院的补充作用和便利作用,为居民就近提供医疗服务。加强对医院收费的各项管理和监督,防止乱收费、乱涨价的现象发生,切实降低居民的医疗消费支出水平,改善消费者对未来医疗卫生支出的谨慎预期。

再次,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应加强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减轻居民在基础义务教育阶段的成本,对于各种教育乱收费现象要坚决予以制止,切实保证义务教育的普遍推行。还要加强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技术培训等教育体系的建设,推进教育事业改革不仅有利于改变居民消费习惯,也能够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这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也就真正提高了居民的消费倾向,降低了居民的储蓄倾向。

最后,应规范房地产市场建设。应抓紧落实各种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尤其要保证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分配公平,制定现实可行的申请程序,切实保障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同时还要规范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通过各项调控政策减缓房地产市场的过热现象,始终把住房价格调控在合理范围之内。

(三)调整消费品供给结构

当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在逐渐转变,根据消费结构调整消费品供给结构是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和扩大消费需求的必然选择。首先,应大力发展各种餐饮、服装等消费品的生产,要针对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和收入水平提供不同价格的餐饮、服装消费品,既要保证低收入者能购买到廉价商品,又要满足高收入者对高档次商品的需求。其次,居民对交通通讯的需求增长客观上要求国家加大对交通通讯领域的投资力度,交通通讯领域的生产企业应加快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以適应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再次,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倾向已经逐渐向汽车、住房、家电等耐用消费品转变,应针对不同的需求群体,调整汽车、住房、家电的供给结构。其中在房屋开发中应重点改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商品房的供给结构,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满足居民住房消费的需求。最后,在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中文化娱乐、家政服务、保健等服务型消费所占的比重将不断上升,应促进文化、家政服务、保健等服务行业健康、快速发展,以适应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

(四)完善消费信贷体系,改善消费环境

通过对各种商品收入弹性的分析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对交通通讯、杂项商品与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消费增长速度高于收入的增长速度。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包括住房、汽车、家庭设备用品等大额消费品的消费信贷制度,为居民提前消费提供制度保障。[3]完善消费信贷体系应以扩大消费信贷覆盖面为重点,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降低消费信贷的门槛,为更多的居民提供消费信贷;二是扩大提供消费信贷的商品种类,为更多的商品提供信贷服务;三是加强诚信体系的建设,为消费信贷体系提供良好的软环境。此外,还应改善消费环境,加强对消费品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完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

[注 释]

①由于自2002年起我国城镇住户调查由原来的非农业人口改为城市市区和县城关镇区的居住人口,《中国统计年鉴》中2002年前后的居民收入支出数据差异较大,因此本文选取了不受统计口径影响的2003-2005年统计数据进行测算和分析。本文中所有原始数据均来自于2004-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

[参考文献]

[1]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47-251.

[2]赵振华.扩大我国消费需求的战略选择[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6):67-70.

[3]陈享光,谢富胜.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变化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5):17-21.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Urban Residents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in China

Wang Zhiyuan

(Economy school,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Key words: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consumption tendency; income elasticity; ELES mode

(责任编辑:张积慧)

作者:王志远

城镇居民消费研究管理论文 篇2:

江西城镇居民消费比较研究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城镇居民消费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其消费还比较低。本文将江西与全国、安徽和湖南三个省市的城镇居民消费进行比较研究,以便找出问题,为提高江西城镇居民消费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城镇居民 消费 比较研究

一、江西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比较

1.江西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较大但绝对额较低

1992年江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30元,比全国城镇居民低498元,以江西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全国、安徽、湖南则分别为1.33、1.18和1.34;2005年,江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8620元,除安徽略低于江西外,全国和湖南的均高于江西。以江西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则2005年全国、安徽和湖南分别为1.22:0.98:1.10;从江西在全国人均收入的排位情况看,1992年江西在全国30个省市中位居倒数第;到2005年,江西处于第20位,并且高于安徽;从收入增幅看,1992年到2005年,江西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7%,全国年均增长13.9%,安徽和湖南分别是12.8%和12.5%。

2.江西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偏低

1992年江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全国城镇居民的1671元低416元,与全国、安徽和湖南的消费支出比为1:1.33:1.21:1.32,与1992年相应的收入之比大体上相一致,但是从在全国的位次看,1992 年江西城镇居民收入位居倒数第二,而消费支出居倒数第一;2005年江西的消费支出是6109元,与全国、安徽和湖南消费支出之比是1:1.18:1.04:1.23,与1992年相比,消费支出相对上升。

3.江西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偏低

江西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从1992年的0.820下降到2005年的0.709,下降趋势十分明显;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1992年是0.825,2005年下降到0.756。整体上看,从1992年到2005年,江西、全国、安徽和湖南平均消费倾向下降趋势比较明显,并且全国、安徽和湖南各年的平均消费倾向基本上都高于江西的。

通过比较可知,江西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还比较低,这不仅表现在收入水平低,而且表现在收入比江西低的安徽省其消费支出也比江西的高。

二、江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比较研究

1.江西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水平最低,而恩格尔系数却低于安徽

1992年江西、全国、安徽和湖南的食品消费支出额分别是723元、883元、873元和835元,江西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额明显低于全国、安徽和湖南,到2005年江西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额为2494元,依然最少;从恩格尔系数看,1992年江西、全国、安徽和湖南的恩格尔系数分别是56.5%、52.9%、57.5%、50.5%,2005年江西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0.8%,全国、安徽和湖南则分别下降到36.7%、43.7%、35.8%。从恩格尔系数整体变化趋势看,随着收入的提高,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并且江西的恩格尔系数一直低于全国和湖南而高于安徽。

不同省市恩格尔系数变化比较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江西恩格尔系数明显高于湖南和全国城镇居民,说明江西消费结构还不合理;二是江西恩格尔系数稍低于安徽城镇居民,这是否就意味着江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比安徽合理,消费水平比安徽高?笔者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要从食品消费支出额以及食品消费结构等各方面来考察。从食品支出额看,安徽一直高于江西;从食品消费结构看,1992年到2005年间安徽在肉禽及制品、蛋类、水产品、和奶及奶制品的人均消费支出均一直高于江西;同时,从近几年外出就餐消费额来看,安徽比江西的也要高。可见,虽然江西恩格尔系数稍低于安徽城镇居民,但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江西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要稍逊于安徽城镇居民。

2.江西城镇居民居住消费支出较高,但增长后劲不足

1992年江西居住消费支出额虽然低于全国、安徽和湖南,但居住消费比重却高于全国(5.96%)、安徽(5.47%)和湖南(6.22%)。到2005年居住消费额比同期全国和湖南的808元和771元要低,但却高于安徽590元。从2005年居住消费比重看,全国、安徽和湖南依次是10.2%、9.3%和10.3%,均比江西的10.6%要低。这说明江西城镇居民虽然衣着朴素,但居住却相对大方。

3.江西城镇居民服务消费支出一直落后于其他省市

全国、安徽和湖南的服务消费支出和江西一样,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呈现稳步增加趋势。1992年全国、安徽和湖南的服务消费支出比重依次是13.8%、12.3%和14.9%,而江西则为13.5%,比全国和湖南低,稍高于安徽;到2005年江西的服务消费支出增加到1699元,远低于全国和湖南城镇居民消费支出而略高于安徽(1584元)。从服务消费比重看,2005年全国、安徽和湖南分别为33.9%、24.9%和33.9%,江西为27.8%,依然是低于全国和湖南而高于安徽。

从江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比较来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江西虽然和其他省市一样,由以“吃穿”为主的温饱型转向以“吃住用行”为主的小康型,但是江西居民无论是从消费支出额来看,还是从消费结构内部层次来看,都低于以上相应的省市,说明江西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讨论和建议

1.采取适当措施,增加城镇居民收入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知道江西城镇居民消费总体水平之所以偏低,主要原因是其收入偏低。目前,江西城镇居民收入不仅总体偏低,而且收入增长速度缓慢,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居民收入增长的步伐。因此,必须采取以下适当措施,增加城镇居民收入:一是加快经济增长,进一步提高国民收入。这就要求江西各级政府应重新认识江西的资源禀赋优势,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职工工资;二是进一步提高就业率。各级政府要想方设法增加投资,增加工作岗位,创造就业机会。要达到此目的,政府就应该扩大吸引外资规模和增强吸引外资的能力,同时还要运用优惠政策引导启动民间投资。

2.转变居民消费观念

从上述比较可以看出,收入比江西低的安徽省其消费支出也比江西的高。可见,影响消费的不仅仅是收入因素,还有居民消费观念等其他的原因。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江西城镇居民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贫穷时期的“量入为出、勤俭持家”以及至老死不相往来的“万事不求人”的消费观念,这使得居民更加注重远期消费而忽视现期消费。这种消费观念不符合现代消费潮流,不仅降低了居民生活质量,而且还阻碍了江西经济的增长。因此,必须转变居民落后的消费观念,培养科学合理的可持续消费观,这就有必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宣传适度的科学消费观,让广大居民认识到适度消费不仅能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而且还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使他们明白,自己在消费的同时,也在为国家经济发展做贡献;二是大力引导居民文明消费,反对不健康、不文明、不正当的消费。

3.完善消费信贷改革

江西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偏低,不仅受到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还受到消费环境如消费信贷的影响。目前,我国消费信贷改革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信贷品种少,信贷形式单一,消费信贷还只是在住房、汽车、家用电器等品种上,而在旅游和教育文化娱乐方面还没有真正普及;二是消费者资产和诚信制度还没有建立,使得银行面临消费信贷违约风险,不得不进行“惜贷”;三是消费信贷手续繁杂,即所谓的“一门多步”,这不仅耗费消费者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且從消费者内心深处挫伤了贷款消费的积极性;四是进行信贷消费的消费者范围窄,选择信贷消费的大多是中等收入户,而很少有低收入居民。由此可见,必须完善消费信贷改革,促进居民消费信贷的发展:首先,江西应在《个人消费信贷指导原则》的基础上,借鉴消费信贷业务开展得比较好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制定和实施适合本省省情的法律法规;其次,拓宽消费信贷范围,不仅要满足中等收入户的信贷需求,而且还要适当刺激和满足低收入群体的信贷需求,同时还要大力发展教育信贷和旅游信贷,使住房、教育和旅游消费尽快“热”起来;第三,要加强对消费者诚信教育,为消费者个人建立资产和诚信档案,降低银行信贷的违约风险;第四,要大力简化消费信贷的手续,必要时要作到上门服务,真正为信贷消费者着想,让消费者满意。

参考文献:

[1]徐伍达:西藏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J].西藏研究,2006.02

[2]近十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J].管理科学,2003.4

[3]娆勇董利: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分析[J].统计研究,2003.4

[4]孙刚:江西经济崛起研究[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1

作者:余炳才

城镇居民消费研究管理论文 篇3:

内蒙古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及优化研究

摘要:消费结构的合理变动是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内蒙古城镇居民消费有所增加,但居民消费率却逐年下降且消费结构不合理,严重地制约着经济的健康发展。其原因主要在于收入水平不高、边际消费倾向低和物价上涨较快。需要切实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居民合现消费,稳定物价水平。

关键词:内蒙古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实现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一直是各级政府部门经济工作关注的重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投资的大幅增加,内蒙古自治区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高。但是,在投资持续增加、投资率大幅提高的同时,最终消费率却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在逐年降低。2010年内蒙古最终消费率由2000年的568%下降到395%,降幅达173个百分点(详见表1)。

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各种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消费在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消费结构及其变化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反映了居民的消费特征及消费趋势。本文拟通过对最终消费率持续下降背景下内蒙古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深入分析,找到制约其结构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一、内蒙古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状况分析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年鉴的统计口径,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共分为八项,即食品支出、衣着支出、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医疗保健支出、交通和通讯支出、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居住支出、杂项商品和服务支出。从表2中可以看出,2004-2010年内蒙古城镇居民家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总支出的比率呈下降趋势,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2004年的326%降低到2010年的301%。与此同时,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等支出所占比重呈现上升趋势。从消费金额看,居民用于食品消费支出的绝对额大幅上升,居民膳食结构趋向营养型、科学型,肉食结构趋向多样性;用于医疗保健、交通通讯上的消费迅速增加,说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等因素使得城镇居民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值得注意的是:(1)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开始追崇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各类通讯工具和汽车等大额消费品开始进入居民家庭。(2)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消费比重呈上升趋势,闲暇娱乐开始成为城镇居民的消费热点。(3)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日益提升,城镇居民在子女教育上投入不断加大,人们在接受各类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方面的费用也有所增加。

从消费占比看,各项消费支出构成比例虽有所变化,但变化幅度并不大。变化最大的是食品消费,最大变化幅度只有25个百分点;其他消费支出中衣着支出变化幅度为13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变化幅度为1个百分点;医疗保健支出变化幅度为05个百分点;交通和通讯支出变化幅度为13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变化幅度为12个百分点;居住支出变化幅度只有02个百分点。这说明在城镇居民消费绝对额增长的同时,内部消费结构变化幅度有限,除生活必需消费以外的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等消费比例增长较慢,致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

二、内蒙古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制约因素分析[HS)]

(一)收入水平不高

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形成一定消费结构的最基本约束条件,直接影响着基本需求与发展和享受需求的比例,从而决定着人们的消费结构。当收入水平较低时,人们的消费就主要集中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上;当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时,人们消费的选择能力增强,基本需求在生活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将不断下降,而发展和享受消费就会不断上升,消费结构就会不断优化升级。2004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内蒙古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2010年达到了17698元,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人们的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见表3),严重地制约了内蒙古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发展进程。

(二)边际消费倾向较低

消费分为自主消费和引致消费两个部分。自主消费是维持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部分,它与人们的收入水平無关。而引致消费是扣除对所有商品的基本需求支出后的消费部分,它与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并且与消费者的偏好有关。二者可以用边际消费倾向①来反应。

利用扩展线性支出模型和内蒙古城镇居民2004-2010年的相关消费流计数据可得到各年城镇居民在各消费项目上的边际消费倾向(见表4)。

从各类消费项目的边际消费倾向看,2004-2010年内蒙古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但呈逐年递减态势;而交通及通讯项目、衣着、居住、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的边际消费倾向总体呈上升态势,说明生活必需品消费偏好逐渐变小,人们越来越偏好于发展娱乐方面的消费。从各年总消费倾向来看,内蒙古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呈逐年递增态势,说明人们的消费意识在逐渐增强,但最高的2010年总消费倾向仅为0619,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070-075的水平,说明内蒙古城镇居民消费意识仍然较弱,收入对消费的拉动力不够,影响了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收入差距明显

消费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行为和过程,是收入的函数。收入水平决定着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他们的消费水平、消费行为也不尽相同。城镇居民家庭收入主要由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个部分构成。2010年,内蒙古城镇居民最高收入组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6 128元,人均经营净收入20 794元,人均财产性收入4 053元,人均转移性收入12 720元,分别是最低收入组家庭的57倍、77倍、844倍、92倍,高低收入家庭分化明显(见图1)。

根据不同收入的城镇居民分组,每组平均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分配比例如表5所示。统计数据表明内蒙古城镇居民消费层次分化明显,高低收入家庭存在较大差距。2010年城镇居民中最高收入户人均消费性支出为3613692元,最低收入户为582005元,相差62倍;最高收入户的恩格尔系数为233%,最低收入户为358%,相差125个百分点。这揭示出如下的格局:(1)城镇居民中低收入困难户刚刚解决温饱问题,无力消费;(2)中等收入家庭处于消费转型期,在为将来实现高消费做前期储蓄;(3)高收入家庭开始转向高档住宅、奢侈品消费领域,但其在总体居民中的比重较低。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消费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有较大差距,对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四)物价增长较快

消费品价格是影响居民消费结构的另一关键因素。价格水平的变动不外乎有两种情况,即各种商品的价格同幅度改变或者不同幅度变动。当所有商品的价格同幅度改变时,在居民名义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势必会影响居民的实际收入,从而通过收入水平的变动影响居民的消费结构。当各种商品之间的价格不同幅度变动时,一方面会引起居民实际收入的变动,另一方面还会引起消费品间相对价格的变动,从而影响到居民的消费结构。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内蒙古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但同时也要看到,食品、住房等物价水平也在快速增长。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达56%,高出全国平均涨幅02个百分点。物价增长增加了人们的生活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居民实际收入的增加,严重影响了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调整。

三、优化内蒙古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决定着居民的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稳定的收入增长会带来稳定的消费增长,拓宽人们消费的选择机会,使消费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因此,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是关键。各级政府应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高就业水平,有效提升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从而能够在不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的同时优化消费结构,目前,内蒙古国民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期,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以城镇化为突破口,以优势产业为主导产业,以“一区两带”(“呼包鄂”黄金三角区、赤峰通辽经济带、海拉尔满洲里经济带)为经济增长极,保持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头,从而为居民收入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还要进一步调节居民收入差距。一方面要对国有垄断行业工资标准进行合理调整和控制,缩小不同收入来源的群体之间、行业之间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另一方面要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尤其是高收入人群的税收征管。

(二)引导居民合理消费,稳定物价水平

内蒙古城镇居民目前平均消费倾向较低,未来消费市场广阔。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也在逐步提升,教育、医疗、保健、娱乐等享受型消费支出日益成为人们的消费热点。人们追崇绿色健康的消费品,喜欢性价比高的高科技电子产品,喜欢旅游休闲度假,而这些市场的日益完善必将成为优化消费结构的有效途径。因此,政府应在政策上予以支持,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规范家政服务行业和稳定价格水平,带动居民消费需求稳健增长,为居民提供健康放心的消费环境,增加居民的消费意愿。此外,要在引导广大居民进一步转变消费观念的同时,完善消费信贷,不断开拓新的消费领域,刺激居民消费的积极性。政府部门要考虑合运用的杠杆,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消费信贷的范围,除住房、汽车消费信贷外,还要逐渐向医疗、旅游、助学、保险、通讯等方面拓展,放宽信贷条件,降低贷款利率,从而提高居民的消费率。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转移支付

科学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有效地调节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过程,是缩小社会生活水平差异的最有效措施,对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未能建立健全和有效运作,广大居民为防范未来养老、医疗风险,将过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储蓄,当期消费转入远期消费,致使当前消费需求不足,对发展型、享受型消费结构的影响尤为严重。相对来说,如果居民的教育、养老、居住、医疗等有了保障,他们就会将更多的收入用于当期消费,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如此一来就会推动消费结构的升级,加快经济的发展水平。在政策选择方面,要在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同时,切实发挥社会保障体系的功能。一方面,要改革财政支出结构,增加社会保障资金的预算安排,提高社会保险费征缴率,确保社会保障基金专款专用;另一方面,要逐步建立完善社会保障管理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让城镇居民对未来的利益保障心中有数,从而增强居民的即期消费行为。

注释:

① PiXi=PiX0i+βi(Y-∑[DD(]n[]j=1[DD)]PiX0j) (i=1,2,…,n)

其中,PiXi为第i类商品的消费支出,PiX0i为第i类商品的基本消费支出,∑[DD(]n[]j=1[DD)]PiX0i为基本需求总支出,βi为边际消费倾向,Y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在收入水平Y下,首先购买满足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消费品PiX0i后,再按一定的比例βi将剩下的收入在各类消费品之间进行分配。

参考文献:

[1] 尹世杰,蔡得容消费经济学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 陈享光,谢富胜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变化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5)

[3] 李明桂.扩大居民消费——马克思按劳分配视域下的居民消费[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4)

[4] 余明江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4(10)

[5] 吴子玉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2(6)

(责任编辑:张曦)

作者:高瑞静 李春艳

上一篇:提升效率型教学小学语文论文下一篇:品德与生活课多媒体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