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诚信教育研究论文

2022-04-15

【摘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推进我国免费师范教育的行动指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师范生诚信教育研究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师范生诚信教育研究论文 篇1:

免费师范生就业诚信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摘 要】免费师范生作为国家为解决长期以来中西部教师资源匮乏而培养的人才,在就业诚信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当然这跟免费师范生自身的特殊性有很大的关系。调查发现,免费师范生在就业中出现不诚信问题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只有在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上不断完善优化政策,同时要帮助免费师范生牢固树立诚信就业意识,才能使得他们真正肩负起促进国家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重担。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就业诚信

自2007年以来,国家在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旨在培养造就中小学优秀教师和教育家,鼓励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才长期从教甚至终生从教,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免费师范生的就业诚信是免费师范生在就业时依照国家出台的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的相关规定,结合各个省的具体政策,与就业单位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达成协议并且自觉履行协议规定的义务。但在择业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困难,进而产生诚信问题。

一、免费师范生的就业诚信问题

从2007级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有许多免费师范生自愿选择县城或是乡镇中小学就业。但并不是所有的免费师范生完全遵照国家有关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的规定,仍有一小部分免费师范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时,出于各种原因或另择他业、或失信于就业单位,对政策引导、培养学校、用人单位等都造成一定的影响。总体来说,免费师范生的诚信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与政策背离,放弃教师教育工作

免费师范生毕业以后原则上必须回到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从事教育工作至少十年时间。在读期间除了意外情况终止协议和解除协议之外,如果不能遵照协议上的相关说明履行相关的义务,则被视为违约,必须接受一定的违约规制。从2007级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有同学毕业后并没有从事教育事业,而是违约后去从事其他工作,有悖于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但这些人大约占免费师范毕业生总人数的极少部分。

(二)不履行回到生源省份就业的协定

免费师范生原则上是不允许跨省就业的,必须回到生源所在省份自主选择学校从事教师行业。但是考虑有三种特殊情况,免费师范生在经过培养院校、生源所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接收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可以办理跨省:第一种情况是志愿到中西部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任教;第二种情况是在校期间父母户口迁移至省(区、市)外;第三种情况是已婚需要迁移到配偶所在地中小学任教。凡不符合以上三种情况而跨省就业的则被视为违约行为,必须根据国家政策规定赔偿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从前两届免费师范生就业情况来看,各省区(市)的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政策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所规定的就业政策也不相同,比如陕西省规定陕西籍免费师范毕业生可在20个中西部省份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而一些省区(市)则规定跨省就业必须赔偿省教育厅一定数额的违约金。

(三)在招聘过程中通过投机方式签约

免费师范生在就业方面是受到国家政策保护的,每个省都有专门针对免费师范毕业生召开的双选会,免费师范生可以和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双向选择,双方达成意向就可以签订协议。但是,由于现在的用人单位普遍要求较高,有些免费师范生为了获得这些学校的青睐,在简历和自荐信中添加一些虚假的荣誉或任职经历。还有些人在面试过程中,故意夸大自己的真实水平和能力。有的学生在第一次选择就业单位时,由于抱着投机的心态而签到不是真心愿意去的单位,一旦另有机会便会重新选择就业单位,失信于前面的签约单位。更有甚者复印、伪造就业协议书,同时与好几个单位达成协议,给学校和就业单位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二、免费师范生就业诚信问题发生的原因

(一)对免费教育政策认识不清

国家从 2007年开始在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招收免费师范生,很多学生高考填报志愿时,在并不是很了解国家政策的情况下成为了免费师范生。通过对已经入校的免费师范生进行调查,从大一到大四免费师范生对免费师范生政策“不了解”或“不太了解”的总共占到了48.9%。这说明在填报志愿时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选择免费师范生专业有很大的盲目性,即使在进入大学后对政策也没有进行充分了解。这就导致了个别毕业生坚持选择了自己期望的职业,而不是从事教育事业,同时也反映了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

(二)免费师范生就业期望值较高

众所周知,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尤其是东西部差距尤为明显。各地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发展水平不同,教师的待遇和发展空间也有很大差别。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毕业生都希望自己能到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的大城市。根据调查显示,相当多的免费师范生希望去城市任教,少部分的人希望去城镇任教,只有少许人愿意去农村任教。因而,出现了经济落后省份的免费师范生去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省份或违约去东南沿海省份就业的问题。这样一来,国家为了缓解中西部偏远贫困地区教育资源贫瘠而培养免费师范生的初衷并没有很好的实现。

(三)免费师范生诚信意识欠缺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而诚信意识淡薄是免费师范生违约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诚信机制和惩罚措施,免费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不守信行为。有些学生遇到招聘单位就草率签约,一旦面试上更好的单位就需要跟前一个签约单位解约,这种行为有时给学校就业工作和招聘单位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四)用人单位不实宣传误导学生

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提供不实的学校信息和工资待遇,给免费师生造成误导。有些单位在招聘过程中过分的拔高职位要求,导致学生盲目选择。还有些单位提供的岗位数与实际数不相符合,影响了免费师范生错失其他择业机会。

三、免费师范生就业问题解决对策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为校级公共课程,每一个免费师范生必须通过课堂学习及聆听讲座的方式,学习如何合理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第一个目标就应该是帮助学生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学校可以配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引导学生制定全面、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就业目标。课程设置可以围绕:①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及相关概念;②职业社会认知与职业个性的自我探索;③职业准备和职业定向、选择、实施、发展。除教师讲授外,还可邀请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讲解就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在各年级间开展就业交流会,对就业政策、经验、感想进行问答式的交流。同时,为了让免费师范生在职业定向时能够更加坚定的选择从事教育事业并且能够自愿的选择中西部偏远地区的中小学,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可以邀请知名的教育工作者例如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优秀教师与免费师范生对话交流,让学生从根本上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在择业前心中有明确就业目标,避免因就业思想不成熟和缺乏经验而盲目签约。

(二)完善就业服务与签约管理平台

从2011届和2012届免费师范生就业情况来看,不少学生因为没有及时得知招聘信息,而与自己心仪的就业单位失之交臂。尽管目前一些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网站已经是非常完善,就业中心的老师也是及时更新招聘信息,但是仍有上述情况出现,说明就业信息交流还是不够宽泛,途径相对单一。每年的十二月份就业工作就会全面展开,这一时期学生可能因为攀比或者心理素质低而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在这种心理状况下,极易做出不理智的决定,或者匆忙选择就业单位,或者举棋不定错过好的就业单位。针对这种情况,一些高校采取“集体动员,个别疏导,问题咨询”的方式,以确保每一个免费师范生在签约时都是做出合理正确的选择。目前有高校已经在就业网站开设了专门的免费师范生通道,以方便免费师范生对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进行咨询和登记。

(三)开展免费师范生师德教育

诚信是近几年的热点话题,在中小学教材里也不乏这样的文章。教师作为一个“树人”的职业,自身更是要做到“行为示范”。有人认为应该将就业诚信纳入法律范畴,赋予就业协议以法律效应,这样可以减少触碰法律底线,违约或者其他不诚信的就业行为。但是笔者并不认同这样的呼声,这种提议完全忽略了教师的职业性质。针对免费师范生,应该“以心束身”,而非“束身以困心”,要让免费师范生从内心里做一个诚信的人,而不是一个游弋在法律和道德边缘的投机者。作为未来的师者应该明白,诚信是一种品质而更是一条文化的准则。所以,造成免费师范生就业诚信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教育引导环境的缺失,师德是生活世界道德环境的展现,而这就需要回归师德修养的系列联动教育,以事实、情感和隐性教育为主导,养成师范生的道德情操观和职业忠诚度。

目前免费师范生的退出机制还没有正式出台,如果能够出台一个完善的退出机制,让那些不适合从事教育的学生能够选择更适合的专业,这样就业诚信问题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且有利于免费师范生的整体职业认同度和主体奉献价值的实现。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每年都发生,但是希望随着就业指导和国家政策的日益完善,每一位免费师范生都能够真正投身基础教育事业,长成为优秀的教育家,而这正是国家重视教师人才培养的初衷和归宿。

作者简介:

[1]李斐,助理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朱敏歌,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

注:本文的完成感谢崔良斌、张琼、梁莉、尹晓梅等同学的调研工作。

作者:李斐 朱敏歌

师范生诚信教育研究论文 篇2:

关于对免费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认识

【摘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推进我国免费师范教育的行动指南。本文就加强对免费师范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探讨,旨在针对免费师范生的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問题提出建议和对策,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完善各项制度,为把免费师范生培养成未来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家打下基础,不断推动我国免费师范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认识

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推进我国免费师范教育的行动指南。2007年以来。国家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这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重大举措,目的是把更多的优秀学生吸引到教育行业中来,目前,全国有4.5万名免费师范生在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就读。如何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把他们培养成未来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家成为当前和今后的一个突出的理论课题。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加强免费师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按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要求,使学生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热爱教育事业,增强个人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有助于免费师范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教师。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以来,部属师范大学积极贯彻落实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围绕着培养和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目标,精心制定培养方案,建立免费师范生激励机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日前,各有关学校对2008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调查显示,免费师范生总体是向上的。但是,免费师范教育实施以来,由于政策面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取向以及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结构等因素[1],在部分免费师范生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思想问题。

一、学习动力问题

应该说,对多数免费师范生来说,都会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按照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立志成才,但是,由于免费师范生实行的是“两免一补”和“保岗保编”的政策[2],缓解了学生就业和经济压力,无论素质高低的免费师范生都去从教,影响了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特别是部分有能力、有上进心的学生因为不能报考脱产研究生,不能从事其他工作,也逐渐变得消沉和迷茫。一项研究调查显示:部分免费师范生成就动机较低,原因来自免费师范生稳定的分配方向、毕业后稳定的工作、免于就业压力等因素,缺少对人生合理的职业规划,学习目标单一,呈现总体抱负水平较低现象[3]。

二、履行协议问题

按照免费师范生的有关文件规定,免费师范生入学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到城镇工作的,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服务两年,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致使部分学生认为是对个人发展前途的束缚,担心影响自己今后的学习深造,出现了思想松动,不愿履约的现象。调查显示,华东师范大学2007级免费师范生对不能报考脱产研究生,持“不能接受”和“勉强接受”的占到了40%。

三、心理失衡问题

免费师范生与其他大学生相比,在入学方式、学习发展目标、培养理念、就业去向和方式等方面都有政策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具有一定的契约性。所以,免费师范生相对非免费师范生来说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主要是包括自我发展、就业、经济、和学习等方面的因素。部分学生存在专业困惑以及对未来前途的担忧,担心到基层和落后地区任教,工作待遇低,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并且有的是奔名校来求学的,希望自己能学有所成,凭借实力到发达地区发展,而回原籍任教10年多少让西部地区的学生有些失落。

针对以上的问题,必须加强对免费师范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笔者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加以改进。

四、加强职业理想教育

职业理想是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是引领从业者不懈追求的精神动力。国家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目的是吸引那些具有爱心,热爱教育的优秀青年从事教育工作,部分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不足,原因主要是没有树立坚定的从教理想[3],加强对他们的职业理想教育。

首先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入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当前应特别是加强学习今年九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免费师范生的有关文件和政策。二是学校要通过举办基础教育名师和优秀教师报告会、尊师重教政策报告会等强化学生的对基础教育的思想认识。三是组织学生深入革命老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和认识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让学生们走进当地中小学校与当地的校长和优秀老师座谈,并深入课堂聆听一线教师的授课,与当地教师同台授课,共同评课,取长补短把课堂学到的知识与当地的实际环境相结合[4]。例如:华中师范大学,从引导免费师范生树立崇高的教师从业理想出发,传承和发扬“忠诚博雅 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设立了多种形式的品牌活动。“未来教师自我成长营”,“教师素质大赛”,“师范生国际拓展计划”等,大力开展“爱心、诚信、感恩”三大主题教育工程,塑造主题教育品牌,涌现出了“圣兵爱心社”、“星光服务队”、“ 爱心接力跑”等品牌社团。特别是,学校以主题教育为载体,使免费师范生思想政治工作品牌化。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如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教师模范学习教育等)为载体,通过提高免费师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免费师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体系化和品牌化。学校还坚持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化。目前已经建设了《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基地》、《大学生国际视野与竞争力拓展教育基地》、《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创新基地》、《大学生励志成才服务基地》四个基地。同时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近几年来,学校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建立了“华大桂声”、“师大在线”、“博雅论坛”、“桂苑青年”等多个网络阵地;不少辅导员、教师开设了博客;QQ、MSN成了沟通的必要工具;建立了网络评论员队伍。多举措,全方位,提升免费师范生综合素质[7]。

使广大免费师范生明确教育事业在社会发展的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国策,教师的历史使命和重要作用,明确教育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师范生选择教师职业是高尚的,是大有作为的。引导免费师范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一名优先的人民教师。

五、完善配套制度

1.推进免费师范教育,培养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创建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和育人环境。今年五月,国家教育部发布了免费师范生“就业和考研”的实施办法,对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和考研政策进一步细化,对于解除免费师范生和家长的思想疑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一定要协调好二个关系;一是考研与发展的关系。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对免费师范生考研实行了限制政策,即在10年服务期内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但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报考教育硕士,因此有些家长和学生认为,这一政策实际上是对毕业生的未来发展的一种限制,束缚了师范生的自我发展的实现[6]。

考取脱产研究生,进行学业深造是当前大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如果从入学之初,就用政策性的规定阻断了其未来的发展可能性,那么学生和家长对这一规定的担忧和疑虑显然不是杞人忧天,而如果不能够使学生的这种担忧消除,会降低公众对免费师范政策的认可度。因此,免费师范生政策制度必须处理好考研和发展的关系。

2.城市就业与乡村就业的关系。由于不同地区间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对于免费师范毕业生来讲,任教与不同地区会造成生活环境,发展空间,教师的福利待遇的巨大差异,这样就使学生和家长对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在乡村任教服务和乡村学校就业产生疑虑,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对此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目前的现实情况下,城乡就业的巨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对此采取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不利于对贫困落后地区师资配置的政策倾斜,也影响免费师范生农村就业的积极性,因此,免费师范生政策应该差别对待,灵活多样,这样真正把免费师范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这项工作真正取得实效。才能真正做到尊师重教,使更多的优秀考生报考免费师范[6],二是引入竞争机制,打消学生毕业无忧的念头,免费师范生教育待遇的获得和保持,不仅依靠入学时的成绩,更需要依据在学校读书的成绩和状态作保障,如果不能达到对免费师范生的要求和标准,则取消免费师范生的相应待遇,对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实施研究生报送制度,同时将免费师范生的学业成绩与毕业后的就业挂钩,学业成绩作为就业分配的的重要指标等。促进免费师范生的健康成长。三是把免费师范生的成长和发展问题放在首位,要造成“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越”的成长氛围,使全国的免费师范生队伍中不但能够走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也能够走出一部分青年领袖,能够走出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型、开放型的社会精英和管理精英,为免费师范生营造广阔和充满活力的成长空间。

六、增强履约意识

随着国家免费师范教育的不断深入,部分免费师范生感到入学时签订的协议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就业路径和区域单一化,与当今社会人才地域领域流动大相径庭,未来感觉迷茫,感觉没有广阔发展空间,影响了自身的发展,而不愿履约的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免费师范生的权利和义务同样也是对应的,免费不是无条件的,他是有协议的免费。免费师范生应该信守承诺,如果免费师范生只强调自己享有的权利,忽视和不愿履行义务和责任,就会违反入学前的约定,如果政府和学校只强调免费师范生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不保证他们的权利,则会影响和挫伤他们从事基础教育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应该增强对免费师范生履约意识的教育,增强他们的诚信观念,使其能够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的辩证关系在现实的生活中以及以后的教学和实践中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加强免费师范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其健康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政府、学校以及社会各方面的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深化对免费师范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完善配套制度,提高教师待遇,营造有利于免费师范生成长的外部环境。实行待遇留人,发展留人,就一定能够推动大批优秀教师健康成长,促进我国教师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培俊.以师范生免费教育为契机推进教师教育创新[J].教师教育研究,2009,3.

[2]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D].国办发[2007]34号,2007-5-14.

[3]邓湖川.关于免费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5.

[4]李艳玲,赵欣茹,涂清云.精心设计方案强化实践教学培养未来教育家[J].中国教师,2010,5.

[5]黎婉勤.关于免费师范生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師教育研究,2007,5.

[6]曲铁华,马艳芝.师范免费教育应了好的几个关系[J].首都师范大学报,2010,1.

[7]丁烈云.华中师范大学扎实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D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71/info1232334581507471.htm.

作者简介:刘桂民(1989-),男,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8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

作者:刘桂民

师范生诚信教育研究论文 篇3:

四年磨剑,剑指何方?

资料回放

免费师范生:指报考教育部6所直属师范大学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有条件地接受免费师范教育的学生。

2007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当年秋季6所部属师范大学共计划招收首批免费师范生1.2万名,开始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以求通过试点,积累经验,建立制度,为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基础。

2010年5月,国家几部委联合制定《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办法》指出:免费师范生原则上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就业;由各省统筹安排,确保每名免费师范生有编有岗。与此同时,教育部要求,各省要在2010年11月20号之前出台地方具体配套政策。

截至2011年1月1日,全国只有湖南、河北、山东、重庆、吉林、广西等10余个省市出台了地方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

6所部属师范大学4年累计招收4.5万名免费师范生,目前正是首届免费师范生即将学成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际。据统计,截至2011年1月,免费师范生的签约率仅在25%左右,低于去年同期普通师范生50%以上的签约率。

四年前,一批年轻学子曾被寄予无限厚望,被送往全国6所高等师范学府深造,享受“两免一补”的政策待遇。那时起,他们开始肩负改变中西部地区教育落后面貌的重任。四年来,社会各界不断向他们打出聚光灯,使这群原本默默无闻,因同一个未来而命运相连的孩子日渐成为媒体的“宠儿”、网络的焦点。现下,他们即将学成毕业,履行自己四年前在免费师范生协议上签字认可的承诺——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以上;到城镇学校从教的,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2年。然而,如今他们当中的不少人,已经开始隐隐感觉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开始质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有的甚至在网上坚决表示自己已经有了毁约意向。且让我们仔细聆听一下他们的心声:

心声1:身份尴尬被误解

“我们班里大多数同学家境还不错,外面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就是觉得我们读不起书,是奔着‘免费’来的。但我们绝大部分人当初都是奔着同样的理想才签下协议,能实现理想,而且能免费念,这当然是好的。我们把‘免费’视为一种鼓励,但总被外界圈上‘贫困生’的特殊符号。也有很多人认为我们读了免费师范生以后就不用再担心工作和前途,所以学习也不用多努力,混混日子就可以了,有很多声音指责我们不思进取,即使学成毕业,工作能力也有限。实际上,我们每天必修的功课和付出的努力与一般师范生并无两样。被异样的眼光看待,这对我们很不公平。”

心声2:“免费午餐”不好吃

“能在高等学府免费念四年大学,每月还有生活补助,毕业后不愁工作问题,所有人都会觉得我们是幸福的一群孩子。可是,吃下这‘免费午餐’的代价并不是人人可以接受的,我们毕业后去城市教书的必须先去农村支教2年,服务基层教育至少8年。不是所有签约的学校都是有编制的,有些地方实在编制不够;另外,自己想签的学校,往往又不在自己的生源地。实际与理想的背离,我们是有苦难言。”

心声3:志向有变,在背信与妥协中徘徊

“经过四年学习,我发现自己并不适合教书。很多同学都是这样,有的想做教育科研,有的想出国深造,也有的对其他行业兴趣浓厚。可是违背当初协议上的承诺,必须承担大笔违约金,最怕的是,我们的诚信档案会因此添上一页‘不良记录’,这对以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我们不得而知,我们不想迷失自我,可也不敢大步向前。”

……

相关链接:

免费师范生享受的政策待遇

待遇1:由中央财政负责安排免费师范生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并发放生活补贴;

待遇2:在相关省级政府统筹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落实免费师范生的教师岗位,免费师范生四年毕业以后必须到中小学任教,到中小学任教的每一位免费师范生都有编有岗;

待遇3:在协议规定的服务期内可以在学校之间进行流动,有到教育管理岗位工作的机会;

待遇4:免费师范生经考核符合要求的,学校可以录取他们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可以在职学习专业课程。

“免费师范生”这一总计上亿元的中央专项资金投放政策自出台之日起就备受关注。不可否认,一切新生事物的发展道路都难以一帆风顺,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些质疑,产生一些不可估计的影响。2007级免费师范生是国家第一届免费师范生,因为没有先例,所以一切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遗憾的是,当这一批免费师范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他们的进一步深造和就业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免费师范生在研究生报考、服务年限、服务地区等方面受到了相当多的限制,影响了他们的就业积极性,使他们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1.一纸协议,十年青春

一份《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书》,对于许多家境困难的高考生而言,着实令人心动。只要签下自己的名字,他们将可以获得一个在全国知名学府接受免费教育的机会,并且可以住免费宿舍,免费领取价值300元的整套床上用品,甚至每月可以领到400元的生活补助。但他们是否愿意学成毕业后在指定的、且很可能是环境恶劣的边远贫困地区工作10年呢?这是一个艰难的现实抉择。协议规定,免费师范生承诺学成后将返乡从教,“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地省份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不少于十年,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2年”。字一签下,意味着这批大学生一进入校园,他们的10年青春就已被定格,人生轨迹已经基本确定。“被规划”的孩子们,在签约时,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兴许还处在朦胧状态,经过4年的学习与生活的洗礼,当他们想要放飞梦想时,又如何在逐日变化的市场经济洪流中把握自己的未来呢?

2.就业方向未定,毁约代价未知

先引用几组调查数据:对于免费师范生政策的了解程度,尽管86.2%的受调查者在报考时将免费师范生列为第一志愿,但他们当时对相关政策的了解却十分有限:“了解一点”的占57.2%,“不了解”的占12.8%,而“非常了解”的仅占2.8%;一部分学生之所以有违约的想法,“做老师收入太低”成为首要原因(55.7%),另外,“想从事其他行业”(32.8%)、“不太愿意去农村”(26.2%)、“就业面太窄”(23.0%)和“承诺的从教年限过长”(21.3%)等也成为违约的主要“推手”。数据表明,一部分免费师范生在签约后的4年学习中,人生追求、职业规划以及价值观等已经发生了变化。有的认为自己并不适合从事教育行业;有的发掘了自己其他方面的潜能,有了新的兴趣及志向;有条件的想出国深造;有的向往大城市的繁华,想寻求新的发展机遇。这些变化,对于这批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们皆无可厚非,然而,一旦毁约,他们不仅需要退还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还将一次性缴纳相当于免费教育费用50%的违约金,生源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还有权公布违约学生的不诚信记录。很多学生可能会为了奔赴自己的理想而承担这笔费用,但是诚信记录对于一个毕业生的求职甚至于终身发展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

3.有岗有编难保证

据调查,有的省份部分中小学处于超编的状态,而免费师范生并不自带编制。尽管大部分省区市的教育部门要求中小学空缺编制优先接收免费师范生,编制紧张的学校可设立专项周转编制,但在操作过程中仍存在障碍。一位免费师范生在咨询相关部门时就得到令人沮丧的回复:“你们要自己找有编制的学校。”

4.跨省就业仍有疑问

据《武汉晚报》2010年12月的报道,华中师范大学向媒体通报了该校首批免费师范生就业情况,称目前不能跨省就业是“最大瓶颈”,若不解决,恐影响今后6所师范大学的招生。教育部在2010年5月出台的免费师范生政策中,对于跨省就业相关事项没有明确的表述。而最近部分省份出台的政策规定,跨省就业需要经过学校、接受单位及省教育厅的许可,手续较为繁琐,仍是一个难题。受地区编制、个人服务志向等因素影响,跨省就业是目前免费师范生最为关注的问题。

相关链接:

免费师范生的三大限制

限制1:入学前要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2年。

限制2:未按协议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要按规定退还已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违约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履约管理,并建立免费师范生的诚信档案。

限制3:在毕业前及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别敦荣表示,免费师范生政策本身没有问题。从理论上讲,免费师范生政策对教师培养尤其是高素质教师的培养确实是很有作用的。但从实践上看,具体的措施、跟进实施方案还不完善,这是当初考虑不足的地方。因为是一种新的政策,免费师范生教育实施方案的设计没有考虑得很周全,导致现在毕业生就业出现一些问题是很自然的事。诚然,新生事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是无法解决的,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需要相关各方积极面对,端正态度,明确观念,科学解决。

◆一手抓制度建设

1.增加激励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大学生的人生定位以及价值追求难免会偏离初衷,因此让高师院校毕业生从城市到农村任教是有一定困难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建议,可借鉴大学生村官的做法来完善免费师范生的政策,即不要“扶贫”,而是“扶优”和“激励”。确保师范生学得好、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成长为农村教育的骨干力量。另外,可以对到需求尤其紧迫的偏远地区就业的学生,着重予以物质或精神上的鼓励。在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进修、培训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2.建立退出机制

根据《北京青年报》的报道,北京师范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几乎六成的免费师范生都问过有关毁约的问题。六成学生问过有关毁约的问题,这不是一个小比例。市场经济社会中的关系主要是契约关系。而免费读师范的制度规定,事实上就是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契约。虽然学生可以毁约,但毁约的影响不可预计,冒险成分过多。对此,可合理设计一种退出机制,允许他们在求学过程中退出免费师范生教育系统,或者在就业中重新选择自己的择业方向。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学生能否退出、在退出机制建立后这项政策还能留住多少学生,某种程度上将检验免费师范生政策能走多远。

3.规范地方文件,建立统一尺度

针对各省政策不一致的问题,教育专家们纷纷开出“药方”,呼吁规范地方文件,建立统一尺度。地方文件全部出台以后,应根据首届免费师范生就业遇到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对地方文件进行完善,同时对于跨省、民办中小学就业等政策关键点,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从而打通影响免费师范生就业的政策瓶颈。

4.提高中西部基层教师待遇,切实提高农村教育吸引力

一项关于中小学教师资源流失的调查显示,目前30.8%的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想换职业,而师资流失的基本走向是农村流向城市,西部流向东部,非重点向重点学校集中。这客观说明了中国基础教育的现实:地域失衡。换句话说,真正影响学生择业的是教师的职业待遇。要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真心实意终身从事教育工作,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最根本的是加大乡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校园环境及办学条件;最重要的就是要让有志教育事业者得到切实的利益保障,比如提高教师的地位、收入、生活质量等。

◆一手抓人文关怀

1.重视免费师范生就业指导

2010年12月,华东师范大学举办首届免费师范生就业推介月活动,既有针对免费师范生的专场招聘会,又有免费师范生就业指导系列讲座,还有分省区就业专题沙龙等活动,按专业和地域,分横向和纵向集中辅导。这无疑给彷徨中的免费师范生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值得借鉴。此外,各高校可针对免费师范生做好就业心理辅导工作,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发展目标,扎扎实实从基层做起,成就自我。

2.加大宣传力度,统一认识

很多省份并未把免费师范生列入议事日程,一些中西部地区学校尚不清楚国家实施的免费师范生政策。对此,各地应积极配合国家最新政策的出台,通过各个层面、各种形式、各种舆论工具坚持不懈地加大对这项政策本身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这项政策带给整个社会和教育系统的积极意义,引导社会成员正确认识免费师范生政策,多予以免费师范生一些肯定与激励。

3.免费师范生自身应摆正心态

免费师范生,不管自己究竟如何“被规划”,未来将要经历些什么,不管被旁人用怎样的眼光看待,最重要的是拥有一颗“平常心”,用一种长远的眼光,以一种愚公移山的精神坚守自己最初的理想。最起码对得起“教师”二字,无愧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责任。建议免费师范生们换一种角度看待人生中的这一次选择,在既成事实面前,与其成为一个在聚光灯下容易躁动的群体,不如踏踏实实地做一些事,在一条已知的路上开辟让自己出彩的新领域。

编后:

周恩来曾说:“任何新生事物在开始时都不过是一株幼苗,一切新生事物之可贵,就因为在这新生的幼苗中,有无限的活力在成长,成长为巨人成长为力量。”免费师范生政策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环,是一个积极导向,它促进尊师重教成为道德基本准则,缩小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教育的鸿沟。但中西部地区师资短缺的问题不是仅靠这一个政策就能解决的,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系统配套政策从社会地位、经济待遇、文化环境各方面,营造农村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真正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其中。无论如何,我们坚信免费师范生政策将与免费师范生们共同成长,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作者:本刊编辑部

上一篇:实践教学的企业管理论文下一篇:管理与创新通信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