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音乐教育论文

2022-04-16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巨大变革,作为当代文化整体的一个部分的当代音乐,其所包含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较之前有了相应的发展。流行音乐作为当代音乐中最强劲的一股力量,在日益显示它对于日常生活甚至音乐专业学习的影响力。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师范音乐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师范音乐教育论文 篇1:

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摘 要】分析了现行的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教学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并对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教学改革谈了一些做法和体会。明确师范音乐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立足实践,更新观念,推动幼师音乐教学改革,以教学研究带动教学改革,进一步促进和发展幼儿师范音乐教育,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幼儿师范;音乐教育;课程改革

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改革幼儿师范音乐教育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对顺利实现幼儿师范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现行的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教学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1.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幼师音乐专业课程的设置多年来一直参考中师教学模式制订的。课程设置只注重每一门课程的深度和难度,而忽略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补作用,忽略了音乐与其他艺术专业之间的关系。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窄,能力不全面,动手能力和配弹(唱)能力较差,不能适应幼儿教育的需要。笔者认为,要提高幼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办学质量,培养出具有知识广博、能力全面、敢于创新的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打破现有的课程结构,建立起新的、具有师范特点的课程体系,以保证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教学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

2.教学方法与形式单一,培养学生创造力及专业技能不够

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线,不注重音乐情境的创设和艺术氛围的渲染。教学方法一,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教师缺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3.忽略教学活动实践,实践技能较差

教材中的内容几乎没有介绍,学生在毕业实习时才发现,学到的用不上,需要用的没有学过。因此笔者认为幼师音乐课程设置首先要保证幼师毕业生能胜任幼儿音乐教育。

二、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做法

(一)明确师范音乐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

师范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幼儿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幼师。幼师音乐教育必须根据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改革的需要对其课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培养出能胜任幼儿音乐教育的合格教师。这是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根本目的。所以说,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必须面对现实、明确教育目标结合师范学校生源特点,培养出合格的音乐师资,促进我国农村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更新观念,推动幼师音乐教学改革

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提倡教师与教师的合作、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建立起充分协调的合作伙伴关系,那么,就会师乐、生乐、师生同乐;师生携手共进,通过学习音乐,达到心灵上的沟通,我们的音乐教育将会获得最佳效果,幼师音乐教育才能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证。才能完美实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

1.要对音乐理论进行内容改革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家终止了免费师范生政策,致使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在数量上锐减,幼儿师范学校基本上取消了面试环节,专科学校不得不降低分数线,而中专学校则直接免试入学,大部分学生都是考不上高中或者是觉得考大学无望而转读职校,从而使得幼儿师范学校生源基础大不如从前。许多学生学习能力弱,学习适应性差。相比起语文、数学,乐理相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学科,在考试时挂科是经常现象。乐理教材近几年也出版了不少,但基本上是遵循师范院校教材模式,稍做改动便拿来使用,其中的内容相对来说较复杂,而课后练习则太少。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高考时,乐理就作为考试内容强化训练,所以他们具有一定的基础。而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则是从零开始,教材上的有些内容过于深奥、枯燥,无法理解,且与实际运用联系不大,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基础和声中和弦连接及终止式等内容与钢琴配弹紧密联系,许多学校却没有开设这类课程,导致许多学生不会配弹儿歌。以上弊端已严重影响了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为了尽快解决幼儿师范音乐理论课程内容的各种问题,增加音乐理论与实际运用的联通环节,应建立一套适合幼儿师范特点音乐理论教学体系,对幼儿师范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加以修改。

2.改革教学方式,分层次教学

由于幼儿师范学生基本不具备任何的艺术积淀,所以在有限的学习期限内,尽可能提高他们的艺术专业技能素质。

首先,应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受音乐教育程度不同以及个体音乐素养的差异,教师必须在兼顾“普遍性”的基础上,做到“因人施教,有的放矢”,笔者建议:第一学年,采用大班教学,教师初步了解学生综合素质及个体差异,确定相应的教学模式并侧重基本技能的练习。第二学年,通过考核,按照学生的声乐基础以及弹奏能力分小组(5-7人)、小班(10-12人)教学,第三学年,分专业教学,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及能力选择主修及副修专业(声乐或钢琴),主专业每组3-5人,副专业每班10-15人。这样将“一对三”和小组课及小班课完整结合起来,既能使学生找到最好的状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教师也能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因施教,解决“吃不了”与“吃不饱”,的问题,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要建立严格的选拔考核制度。传统专业考试一般为学生唱(奏)一首曲目,以抽签为准。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各占50%。两位老师监考,学生单独考试,成绩的优劣对学生并没有很大的影响。如果采用分组教学后,则按期分层选拔。每期考试以汇报演出形式进行,统一测试,专业教师集体打分,优胜劣汰,确定小组小班人员。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小组上课,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上小组课。教师与学生都有“压力”,才有教和学的动力。

3.重视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提高其教学能力

许多国家普遍认为教师职业的培养如同培养一名医生,需要长时间的临床实践。教育实习是幼儿师范教育的重要实践环节。一般幼儿师范教育实习期限为五周,其中一周为见习。很多学生还没有入门或是领会到实习的精髓,实习就已结束。针对幼师学生教学技能水平低下,教育观念淡薄,笔者认为,师范学校教学与幼儿园教学有本质区别,前者注重技能的培养,后者则是技能的灵活运用。要将二者“合二为一”,笔者建议:首先组织师范音乐教师去幼儿园观摩考察,与有经验的教师座谈,了解从事幼儿园音乐教师所需的艺术技能。师范教师作为桥梁,将学生与幼儿园紧密连接在一起。其次,平时应在校学习中加强与幼儿园教学模式的联系,每期安排一周见习,让学生多实践,在幼儿园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环节活动,提前了解幼儿园一日常规,保育细节,做好记录和分析,结合自己进行反思。再者,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评价自我的能力。学生选择实习方向,在指导老师与原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对其所选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并写出教案,进行说课;分小组试讲,相互听课、评课;每次教学活动后都进行效果评价,分析活动的成功和失败,不断反思,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最后,实习结束时,幼儿园原任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老师对实习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指出学生实习中的优缺点,给出合理的建议。这样学生才能够对自身专业能力及幼儿园人才需求标准有客观的认识,发现其中差距,加强学习,得以更大的进步。

幼儿师范音乐课程改革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是我们现在面临的课题,同时也是从事幼儿师范音乐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责任。我们必须立足实践,以教学研究带动教学改革,进一步促进和发展幼儿师范音乐教育,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利治.漫谈幼儿师范音乐课程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王洪良.对幼儿师范音乐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学前教育,2011,14.

[3]史义林.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音乐教育观念[J].课程教育研究,201,10.

作者:张金亮

师范音乐教育论文 篇2:

流行音乐在师范音乐教育教学的思考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巨大变革,作为当代文化整体的一个部分的当代音乐,其所包含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较之前有了相应的发展。流行音乐作为当代音乐中最强劲的一股力量,在日益显示它对于日常生活甚至音乐专业学习的影响力。针对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的需要,师范音乐教育体系应该进行怎样的相应调整?本文将就流行音乐引入当代师范音乐教育教学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操作上的一点建议。

[关键词]师范音乐教育、流行音乐、

随着人类文明的脚步迈入了二十一世纪,人类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二十世纪挟着日渐汹涌的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结束了。在其百年沧桑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社会、政治、文化的深刻发展变革,音乐艺术也经历了从未有过的丰富而剧烈的变化演进——各种风格流派纷至沓来,多种音乐形式独树一帜……而这众多的音乐形式及风格,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当代音乐文化(即一定社会当前所存在的一切音乐形式及音乐现象)。

流行音乐①作为当代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文化的进程中所起着非同寻常的重要作用。除了具有很强的娱乐功能之外,以演唱形式为主的流行音乐,凭借其通俗易懂的歌词、单纯直接的感情体验,将音乐艺术最大程度的具体化,使得它比一般艺术种类更容易被认识了解。同时,流行歌曲表现出形式的生动性、通俗易懂性、趣味性等,大大的拉近社会大众与流行音乐之间的审美距离;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欣赏流行音乐的同时,欣赏者身心愉悦,并达到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的目的。可以说,流行音乐在当代音乐中所起的作用,不仅不亚于任何一种其他形式的音乐,而且它在整个社会文化进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已经使其成为了一种无法取代的音乐形式。

凭借着绝对的市场占有率优势,流行音乐已经很大程度的成为普通人音乐生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它作为一种非主流的音乐文化,对主流音乐文化也产生着越来越多的影响力。在2007年的一份对于500名音乐专业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显示,有57.3%的人认为通过接触流行音乐逐渐对古典的、严肃的音乐产生了兴趣。有88.4%的人认为流行音乐对现在的音乐专业学习有帮助。当被问到通过流行音乐是否使自己获得音乐知识这个问题时,回答“获得过,但不多”与“获得过,很多”两个答案的百分比总和,高达90.2%,甚至有的学生认为,通过学习流行音乐知识,“对乐器、和声、包括复调方面稍有了解。”

通过以上对流行音乐功能和影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流行音乐对音乐的普及工作甚至对专业的音乐教育都起着良性推动作用。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流行音乐的积极功能,使其成为音乐教育更合理、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应该成为当代音乐教育工作者最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1 当代音乐教育中引入流行音乐的必要性

1.1音乐教育和我国师范音乐教育的现状

1、音乐教育的概念

所谓音乐教育,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音乐教育是指一种无意识的教育行为,它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可以说,广义的音乐教育自音乐诞生之日起就已经产生;狭义的音乐教育则是指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行为,一般是指学校音乐教育,也包括现在的家庭音乐教育和有组织的社会音乐教育。[1]”

而作为为学校音乐教育提供师资力量的我国师范音乐教育教学,正是本文讨论的着眼点。

2、我国师范音乐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师范音乐教育的是由高、中级师范院校以及其他一些专门的师资培训机构组成的,在几十年的探索中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的体制和体系。这种体制和体系基本适应了我国过去的音乐教育的发展,并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这种音乐教育体制和体系如果不发生相应的调整,将很难更好的适应当代音乐文化的发展。

众所周知,我国的近现代音乐教育是建立在西方模式上的。因此我国目前的音乐创作、音乐教育、音乐表演甚至我们的听觉音感、价值史观都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我国的音乐教育也是建立在西方音乐教育基础上的,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也不可避免的深受西方音乐教学模式的影响。具体体现在音乐教学的课程安排上表现为:我国的音乐教育学生,普遍学习乐理、和声、复调、曲式这些确定性的知识。这样的课程安排本身对学生系统化的了解西方音乐并从事相关的教育工作有着无可厚非的优越性。但随着当今音乐文化的发展变化,如此课程安排已经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当代音乐文化所表现出的新走向,更无法体现新音乐形式出现后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单以和声理论这门课程来说,学生学习的主要是西方古典和声的范畴,对于和声在印象派时期的变化以至于在二十世纪音乐中的发展变化都没有介绍。这样不变的知识系统,让学生无法理解当代作品中的和声魅力;更有甚者,拿西方和声来阐释我国的民族音乐……从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例子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现今的师范音乐教育理论遵循着古老而严格的传统,但是忽视了音乐本身的发展,而且并没有就音乐的发展对音乐教育的体制做出相应的调整,这就好像在当今这个时代忽视西装的存在,依然只穿着长袍大褂一样的可笑。

同样的,在流行音乐从二十世纪到今天已经有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并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的同时,师范音乐教育的课程中还没有为这种文化现象挪出一席之地,这不能不说是非常可惜的。

1.2师范音乐教育引入流行音乐的必要性

首先,从哲学角度来说,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应该以变化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发展并发挥主观能动性来适应这种发展。音乐也有着自身的发展变化,无论从形式上还是所包括的内涵上来说,当代音乐与昔日的音乐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差别,让音乐的发展体现在师范音乐教育方面,用新颖的内容来充实师范音乐教育的发展,着眼于教育理念、知识观念变革和教学理论的更新等方面,放眼于深远的理论背景来透视师范音乐教育,对音乐教育进行更合理的改变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次,“音乐教育存在的合理性在于它对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对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2]”我国现今的师范音乐教育似乎更加重视对音乐文化的传承,而忽略了对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不仅要求学生了解系统的音乐基础知识,更要求学生对于现阶段人们所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有深入的了解。

再次,随着流行音乐的日益发展壮大,仅从让学生理解更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认识到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拓展学生音乐体验的综合范围的角度来说,在当代师范音乐教育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这种音乐形式也是有必要的。

另外,“教育就是对话,是上一代与下一代人的对话,是教师和学生的对话,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是人类历史经验与学生个体的对话[3]”。考虑到师范音乐教育的学生将来要面对的群体主要是中、小学学生,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中、小学学生的兴趣所在、丰富音乐教育的内容、增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吸引力和亲切感,何乐而不为呢?

除了利用流行音乐这种已经被人广泛接受的形式之外,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流行音乐,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把握流行音乐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个对立面,引导中小学生增强对流行歌曲的知识和辨别其优劣高下的能力。以达到减少流行音乐的消极作用、更大程度的发挥流行音乐的积极功能的目的。

2 流行音乐引入师范音乐教育教学的操作意见

既然流行音乐有引入师范音乐教育的必要性,那么具体操作起来,需要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以下将对流行音乐应该如何引入,引入的原则、内容的选择以及引入的目的等方面提出笔者的一点粗浅的想法。

第一,流行音乐引入师范音乐教育教学应当本着适度的原则。引入一些流行音乐作为教学内容,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视师范音乐教育教学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严肃音乐、传统音乐作为人类音乐文化宝库中最璀璨的珍宝,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流行音乐的引入,是作为师范音乐教育的有效补充,而并非代替品。

第二,流行音乐引入师范音乐教育教学应当有所选择而非一并接受。在如今充斥的大量的流行音乐作品中,质量良莠不齐。其中有些作品内容消极、格调不高、风格低糜。应当选择内容积极向上,风格清新别致,格调较高的作品作为引入的内容,才能更好的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引入流行音乐并非单纯的将流行音乐作品作为欣赏或分析的范例,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流行音乐本身在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复杂性。使学生具有分析判断、辨别选择的能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优秀的艺术品位,对于流行音乐作品的风格技巧、演唱风格、表演力度、表演形式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

第四,流行音乐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可听性,而且也具有很强的可分析性。流行音乐的节奏自由多变,曲式风格多样,旋律发展手法上经常标新立异,而且突然转调的手法在流行音乐作品中比比皆是。另外,当代的流行音乐中经常有吸收各民族音乐的成分,使得它自身具有风格多样性。在和声配器方面,流行音乐中的一些优秀作品吸入了现代音乐中的众多新手法:比如高叠和弦、非三度叠置和弦的使用等等……这些当代音乐中比较常见的手法,当被融入在流行音乐中时,为大众的音乐审美带来了一丝不同以往的气息。在将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引入音乐教育课堂的时候,不能仅从感性方面对这些作品的风格进行把握,更要从理性分析的角度来认识这些作品。

另外,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教育教学不仅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更是业内音乐工作者共同的工作。流行音乐中需要更多的精品,更多更健康的适合年轻人的作品。因此当代音乐,特别是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教育教学的过程,是需要创作团队、制作团队和师范音乐教育的学校共同努力。

结论

中国音乐教育进入了21世纪,音乐教育应该适应当今音乐文化的变化发展。针对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的需要,对师范音乐教育体系进行相应调整,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音乐教育制度的开放和多元化是很有必要的。流行音乐只是当代音乐的一个缩影,将当代音乐引入现代音乐教育是紧迫而且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的提升和改善音乐教育的内在品质、保持音乐教育的新鲜性,使音乐教育真正成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源泉。

注释:

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是在20世纪、21世纪伴随着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全球化文化现象。它源于美国,包括“布鲁士”、“爵士流行曲”、“摇滚乐”、“乡村歌曲”等多种形式。《新格罗夫美国音乐大辞典》是这样界定“流行音乐”的涵义的:“流行音乐,一种音乐类型,包括多种风格,易为大多数人所理解;对于它的欣赏无需多少音乐知识或音乐技能。在某些方面它与古典音乐、民谣音乐以及爵士音乐有很大不同。流行音乐的篇幅一般不长。突出旋律线条(声乐作品居多),和声语音比较有限、简单。”

参考文献

[1] 夏元勇《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的互动作用》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P1.同上,P11.

[2] 金生鈜《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134.

作者:刘 明

师范音乐教育论文 篇3:

新中国成立初期天津师范音乐教育初探

[摘 要]师范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师范音乐教育事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然而时至今日,天津师范音乐教育史的研究尚未引起音乐学者的足够重视。本文以天津档案馆所藏有关天津师范音乐教育活动的档案和《天津日报》《天津教育》等报刊登载的相关报道为主要资料,试图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天津师范音乐教育做一初步研究。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师范音乐教育;天津师范学校音乐科;河北师范学院音乐系

师范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师范音乐教育事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然而时至今日,天津师范音乐教育史的研究尚未引起音乐学者的足够重视。本文以天津档案馆所藏有关天津师范音乐教育活动的档案和《天津日报》《天津教育》等报刊登载的相关报道为主要资料,试图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天津师范音乐教育做一初步研究。

新中国成立初期,天津市的部分师范院校(既有中等师范学校,又有高等师范学院)设置了音乐科或音乐系,这其中以天津师范学校音乐科和河北师范学院音乐组(系)最具代表性,成就最突出,影响也最大。

一、天津师范学校音乐科

天津师范学校最初成立于1929年,解放后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接管,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初等教育师资。所学课程中业务课与文化课并重,文化课要求达到普通中学同等水平,业务课包括教育理论课程和体育、音乐、美术、工艺等各科。[1]

音乐科的教学分为声乐、器乐、乐理三科。这种分科教学的形式,虽然明确了各科教学的特殊性,能够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单独的乐理教学,就会造成教学内容单调,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在师资方面,根据1952年9月天津市教育局的调查显示,天津师范学校共有音乐教师三人,按声乐、器乐、乐理三类分工教学。他们一般情况下不担任班导师工作,基本上不批改作业,每天工作七小时。[2]

在教学上,音乐科非常注重与小学教学之间的联系。如“在声乐教学方面,教师找小学学生作实际的试唱,以使学生了解并能纠正儿童的发声。教声乐时,同时发给小学歌曲教材等材料,在发声、视谱、视唱等各方面联系小学的音乐课程。在器乐风琴的教学方面,由于受时间限制,在基本练习有了相当基础之后,即实际结合小学教材练习小学应用的歌曲及小学生使用的伴奏。为适应小学的文娱活动,曾组织国乐队以便演奏或配合其他文娱活动”[3]。

音乐科还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为配合抗美援朝运动,加强政治宣传和教育,音乐科教师不仅先后选取《抗美援朝生产进行曲》《朝鲜人民英勇军》等十余支现实意义非常强的抗美援朝歌曲教学生演唱,而且还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音乐创作,并将创作内容定为是否能够参加“歌咏比赛大会”的重要评选标准。[4]

音乐科还经常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针对“教师对学生程度估计过高”(学生不认识五线谱,而教师教五线谱又多又快)的问题,要求教师适当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辅导,并组织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再如针对乐理课中较难的调性内容,要求教师采取“多做练习”并“在课堂上反复发问”等方式,以“帮助学生熟记”。这些方式曾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比如,三年级学生在“作曲实习”的时候,“起初困难大,有无从做起之势,但做一、二次练习后,即觉得轻松多,甚至有些学生自动地作些歌子”[5]。

此外,音乐科还经常以公开教学的形式举办教学观摩会,由教学领导和本学科组的教师参加。在举行观摩会之前,通常先将教师编写的教案在小组内传阅,待观摩会结束后再积极组织批评研究。通过组织教学观摩会,加强了音乐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了教学质量。

天津师范学校音乐科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天津初等教育培养了大量的音乐师资,对天津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河北师范学院音乐组(系)

河北师范学院是1949年8月由原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院改建而成,其中艺术系包括音乐、戏剧、美术三个组,学制为两年制专科。1952年,为适应新中国建设的实际需要,大量培养中等学校音乐师资,河北师范学院开始开办音乐专修科。“1954年,音乐组独立为系,增设四年制本科。系主任先后由李恩科、蒋凤之、黄廷贵担任。主要任课教师有蒋凤之(二胡)、黄廷贵(钢琴)、朱凤林(小提琴)、金善贞(笛子)、王方(声乐)、鲍尔(白俄钢琴)、伍檀生(钢琴)等”[6]。

1952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系教学计划(草案)》,为河北师范学院音乐组(系)的教学,在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该计划规定了“必修科目学程”和“几门课所包括的科目及学程”。规定的选修科目有:音乐史(40学时)、乐队乐器(48学时)、戏剧(60学时)、外国语(俄语或英语)(120学时)。必修科目主要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史、学校卫生、体育、外国语(俄语或英语)、世界史与中国史、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艺术概论、音乐理论、音乐名著、声乐及合唱、器乐、音乐教学法、文娱活动指导、音乐与歌唱实习、教育见习等。其中音乐理论包括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作曲等。声乐及合唱包括独唱、独唱及重唱、合唱。器乐包括钢琴、中乐队乐器、西乐队乐器、合奏等。[7] 该教学计划的执行,拉近了河北师范学院音乐教学与其他地区师范院校在音乐理论、专业技能、文化知识与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的距离。

为保证教学质量,河北师范学院音乐组十分注重教学硬件方面的建设,积极扩充教学设备,仅1950年9月,音乐组就新添置了两架钢琴、四把提琴以及一些其他乐器。[8]

河北师范学院音乐组(系)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音乐师资。据了解,1950年,河北师范学院艺术系音乐组仅录取京津唐地区的学生就有11人,如王树林、贾淑英、刘恒贞、郭子兴、李珍庆、张清江、刘仁福、王兴华、岳书仓、孙筠华、徐蓉桢等。[9] 1956年5月26日,教育部颁发了《1956年高等师范学校五年制音乐、图画专科招生计划》,其中规定,河北师范学院音乐系招收60名新生。[10] 这些学生毕业后大多分配到各中等师范学校及中小学担任音乐教师,为天津及周边地区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结 语

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天津师范音乐教育事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以天津师范学校音乐科和河北师范学院音乐组(系)为代表的一批师范院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為天津乃至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天津市立中等技术、师范学校概况介绍[N].天津日报,1952-7-13.

[2]天津市师范学校调查报告[Z].天津市档案馆建国后长期档案,全宗号X198,案卷号308.

[3]天津市师范学校音乐科教学经验[Z].天津市档案馆建国后永久档案,全宗号X198,案卷号361.

[4]陈 力.我校深入展开抗美援朝爱国主义教育小结[J].天津教育,1950(09):7.

[5]天津市师范学校1953年下半年新生情况报告[Z].天津市档案馆建国后永久档案,全宗号X198,案卷号504.

[6]孙继楠.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2000)[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169.

[7]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95)[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2.

[8]河北师范学院通讯组.津公私立大学扩充设备增添仪器[N].天津日报,1950-9-16.

[9]华北高等学校一九五零年度联合招生录取京津唐区新生名单[N].天津日报,1950-8-27.

[10]教育部.1956年高等师范学校五年制音乐、图画专科招生计划[Z].天津市档案馆建国后长期档案,全宗号X53,案卷号1371.

作者:温鹏翔

上一篇:融合教育教学论文下一篇:病人安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