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创新通信技术论文

2022-04-15

摘要:电力企业在经济全球化、信息通信技术革命和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的形势下,管理创新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论述了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阐述了电力企业运用管理创新的方法和途径,展望了电力企业科学地运用管理创新的光明前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管理与创新通信技术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管理与创新通信技术论文 篇1:

企业电费管理和电费核算问题的解决措施

摘 要:企业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是供电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对供电企业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影响。从企业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中尚且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供电企业的正常运营。为此,本文将针对如何解决企业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企业电费管理;电费核算;解决措施

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能够为供电企业的正常运营提供有力保障,是供电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在供电企业运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企业开展电费核算工作时,需要保证电费能够得到及时的回收,建立并完善用户资料库与信用制度,不断提升企业电费管理能力,实现对现有电费管理手段的创新与优化,使企业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不断朝着规范化、科学化与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一、企业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营销模式与财务账目无法统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力日益激烈,企业为了能够在强烈竞争的环境中脱颖而出,需要落实电费管理工作,通过运用一系列营销手段,实现对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的优化,但是这一做法在无形中增加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的难度,为企业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带来承重的工作负担。营销福门在企业营销过程为完成电费收入指标,在没有任何标准与依据的情况下随意对电费数额进行调整,导致电费额度与实际用电量之间无法协调统一,增加电费核算人员的工作难度。与此同时,财务对账过程难以对电费额度与实际用电量之间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增加财务部门工作量的同时对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带来一定的制约。

(二)电费账龄的分析与计算缺乏准确性

电力企业对电力用户收取电费时,需要提前对电力用户的电费账龄进行分析与计算,了解电力用户的用电情况,为电费的回收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但是从电费账龄计算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懂点企业在电费账龄计算方面所运用的分析技术与计算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在电费核算过程对电力用户的电费账龄做出准确的分析与计算,导致电费回收过程,电费回收工作人员无法对电力用户的电费账龄及其应缴账款做出准确的分析,无形中增加电力用户的欠费率。

(三)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收取存在困难

现如今,企业所实施的电费管理办法、电费核算办法以及电费回收办法,均呈现“先用电、后缴费”的局面,这一模式无形中真假电费回收难度,多数电力用户在电能使用过程出现拒绝缴费或者是延迟缴费的现象,为供电企业的电费管理工作带来诸多负面影响。针对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中所出现的这一现象,电力企业只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一问题,但是这一途径消耗成本相对比较大,应用价值不高。

二、企业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保证电费核算与用电信息的统一性

针对企业营销模式与财务账目无法统一的问题,保证电费核算与用电信息的统一性是处理该问题的基本解决途径,需要电力企业通过制定规范的电费制度、管理制度、核算制度与信用制度,为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使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能够朝着规范化、合法化的方向发展;不断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中,实现对传统电费管理办法与传统电费核算问题的有效规避,使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能够逐步朝着信息化、一体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切实保证电费核算与用电信息的协调统一,实现对营销模式与账务账务无法统一问题的有效规避。

(二)降低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的风险度

电费账龄的分析与计算缺乏准确性会为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带来诸多风险因素,严重影响到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营活动。企业通过建立规范的信用制度与管理制度、电费制度与核算制度,能够为电费账龄计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规范电费账龄计算方法与计算流程,通过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将用户信息资料数据库中的各项信息作为参照,开展科学的电费管理工作与电费核算工作,最大程度上降低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中所存在的风险。

(三)处理电费管理与电费回收的大难题

考虑到“先供电、后缴费”在电费管理与电费回收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需要将国家相关法律规章为依据,结合本企业所制定的电费管理办法、电费核算广泛以及信用制度,根据迟交电费、拒缴电费的用户的实际情况,运用缴滞纳金、限电、停电等特殊的处理办法对这些用户进行严肃处理,以此达到警示的作用,为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提供保障。

三、企业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建立规范的信用制度与管理制度

企业开展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时,首先应建立规范的只用制度与管理制度,不断对现行管理机制进行完善与整合,为后期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奠定基础。企业在制定电费管理机制时,应将国家相关法律、规章为依据,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本地区用电情况,制定出与之相匹配的电费管理机制,保证管理机制的科学性、可行性;为保证管理机制在实施过程的规范性,需要对企业工作人员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水平,是企业员工能够严格遵循各项规章制度开展相应的电费管理工作,凭借规范性电费管理办法,对电费进行精细化核算,切实保证电费核算的精确度;制定用户信用机制,对电力用户对电能的使用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与系统评估,针对信用度较低的用户实施特殊管理办法,以此降低电费管理风险,为电费管理工作提供便利。

(二)建立规范的电费制度与核算制度

建立规范的电费制度与核算制度是企业解决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问题的第二步,需要企业严格遵循规范的电费管理流程与核算流程开展电费管理工作与电费核算工作,尽最大努力保证电费核算工作的准确性,为电费回收工作提供保证;电费管理过程应实施统一的电费管理制度与电费核算制度,将统一化、规范化管理全面落到实处,将各项营销业务中所产生的各项信息统一上传到供电核算中心,为电费核算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由专业人员对电力运营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与计算,并生成相应的电费核算报表,在审查无误后将电费核算报表作为电费收缴的理论依据,使电费收缴工作更具科学、合理性与合法性,防止电费收缴过程出现非法收费现象。

(三)建立完善的用户信息资料数据库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电子信息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在各个发展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通过将电子信息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运用到企业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中,能够为企业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企业通过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开展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构建用户信息资料数据库,使企业能够全面掌握电力用户的各项基本信息,实现对用户信誉度及其用电情况的全面掌控,为电费核算工作人员提供极大的便利。为充分发挥用户信息资料数据库的作用与价值,企业需要不断对用户信息资料数据库的信息进行更新与整理,对大型电力用户实施长期动态化跟踪与分析,及时对现行电费管理办法进行调整与完善,确保电力用户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与时效性,为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提供便利。

综上所述,企业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具有较强的繁琐性与复杂性,在整个运营管理过程受诸多内外因素的影響,需要企业分别从保证电费核算与用电信息的统一性、降低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的风险度、处理电费管理与电费回收的大难题三方面分别着手。

参考文献:

[1]胡彩虹.供电企业电费核算工作质量的提升途径分析[J].中国市场,2018(15):80-81.

[2]黄绪荣.电网企业电费抄核收精益化管理的策略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5):132-133.

[3]黄萍.浅析加强供电企业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的途径[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4):133-134.

作者:张国菁

管理与创新通信技术论文 篇2:

深析电力企业的管理创新

摘 要:电力企业在经济全球化、信息通信技术革命和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的形势下,管理创新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论述了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阐述了电力企业运用管理创新的方法和途径,展望了电力企业科学地运用管理创新的光明前景。

关键词:管理;创新;电力企业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电力企业,将要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国内经济工业化和农村迅速城镇化及其消费者需求将不断增长的环境变化,电力需求、电力生产、电力销售和电力建设等因此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这些都意味着电力企业的竞争不断加剧,因此,创新电力企业现代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需要管理创新。

一、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创新(Innovation),含义为创新(Innovate)行为、发明(invent)行为或者创造(create)某种新事物的行为,即将原有的东西加以改变或引入新的东西。管理学、经济学上的创新有其特定的意义:创新是新产品的开发、新市场的开拓、新生产要素的发现、新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的引进以及新企业组织形式的实施。《管理是金》一书定义创新是“形成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即富有创新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地将创造性思想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 [1]。

21世纪是一个需要永远持续创新的年代。在过去,传统企业能够靠效率与效能发展。首先取得市场优势,进而牵着市场的鼻子走。而在现在这种市场经济与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一旦有人成功,紧跟着马上就有人模仿,瓜分你的市场与利益。因此,对于一家渴望获得发展的企业来说,必须认识到,企业想要成功与不断成功,在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唯一的办法就是必须在经营管理中不断创新求变。从这个意义上说,优秀企业与落后企业的差距,就在于创新能力的差距。创新是企业的最大财富和利润源泉[2]。有人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把六只蜜蜂和同样多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会发生什么情况?我们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直到力竭倒毙;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口逃生。原因是,蜜蜂由于对光亮的喜爱和坚持,才走上了灭亡之路。而苍蝇对光亮毫不留意,只顾想法逃命,四下误撞乱飞,结果碰上了好运气,最终发现出口,并获得自由和新生。实验警示我们,企业生存的环境可能突然从正常状态变得不可预期、不可想象、不可理解,企业中的“蜜蜂”们随时会撞上无法理喻的“玻璃之墙”,怎么办?只有努力创新!创新才会有前途,墨守成规而不思改变,到最后一定会失败。电力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和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下要生存发展必须不停息地去努力创新[3]。

电力企业管理,是指电力企业自身的生产特点和经济规律,对生产经营活动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使产、供、销各环节实现相互衔接密切配合;使人、财、物各因素得到合理组织,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满足社会对电力的需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加快管理创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已显得迫在眉睫。

二、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的步骤

管理创新是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经营成败与兴衰的重要因素。以往企业只是重视产品、技术与工艺等创新,忽视管理创新。然而,经验表明,企业成功靠的是“三分是技术,七分是管理”。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地位。因而,管理创新是电力企业创新不可缺少的核心内容。管理创新按创新方式可分为全新型管理创新和引进型管理创新。创新步骤基本相同。(1)发现问题。这是企业管理创新的起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管理者通过市场这面镜子,感受到企业在某些方面存在的差距,致使企业在市场中缺乏竞争优势,或者管理者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提高效率和增强竞争力的过程中,发现存在薄弱环节,从而促使管理者对企业运营、管理中的问题进行界定并探究原因。(2)寻求创新方案。该阶段企业可以用全新型管理创新,即针对所发现的问题,采用全新的理念或方法,自主发明和实施全新的管理方式来进行改进;也可以用引进型管理创新,即从外界借鉴已有的管理理念或方法进行改进。(3)评估和决策创新方案。企业必须对创新方案根据自身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进行评估和筛选。全新型管理创新不一定经济,引进型管理创新又未必与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创新方案的效果如何,所以,必须要作全面权衡。(4)管理创新实施阶段。管理创新必然从新技术创新、业务流程创新或者人力资源创新等多方面进行具体的实施,相互之间必须协调一致,积极稳妥。如果没有一套详细实施方案,具体的管理创新的步伐、步骤,有可能导致管理创新的失败。

三、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

1.管理思维的创新。管理思维的创新也即管理思想的创新,它是企业管理创新的灵魂与源泉。其内涵是企业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环境下,为了获得高效益,管理思维要超越传统的观念模式,打破陈旧理念束缚,建立不断创新的管理思维理念。思维创新具体体现为管理者的一种思想创新活动,表现在企业价值观念的更新和企业经营活动的变化。管理思维是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时的管理思想与思维方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首先在管理思维上不断创新。而管理思维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持有的思想和价值判断,是管理者管理企业方式、行为理论基础和源泉。而思维的更新,靠管理者打破旧的思维模式的束缚,创造性进行系统思维、逆向思维、开放式和发散式思维等思维创新,建立全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管理者只有勇于创新,敢于创新,乐于创新,才能使企业管理创新产生经济效益。管理创新最根本的在于管理者从自身进行管理观念的变革,充分认识到管理的核心在于创新,在管理活动中追求创新。

2.组织能力创新。组织创新是管理创新一项关键内容,其目的是在对企业进行管理时更加有效。组织创新的宗旨是打破原有的组织构架,重新构置组织内成员的责、权、利关系,实现组织目标的变革,组织功能的完善与发展,同时运用创新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对企业管理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进行优化重组与调整配置,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效能,配合企业管理创新,使企业的生产能够获得更大的效益。

3.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技术创新成功是企业占领与赢得市场的根本手段。是企业间竞争的制高点。企业为了求得利润最大化必须进行技术创新,进行技术研制与开发。在当今知识经济的信息时代,企业在技术上的创新优势决定了企业产品质量的优劣和企业的强盛。市场需求依赖于技术的创新,技术变革、革新与创新决定着企业的生产流程体系和企业产业的发展方向,因此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

4.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保证。其内涵是将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经营观念等规范化设计与安排的创新活动。制度创新是把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又具有引导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功效。它是管理创新的最高层次,是管理创新实现的根本保证,使企业具有更高的活动效率。

5.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指导企业及其员工的一种价值理念,每个企业都有信奉的价值理念,并且体现在每个员工的意识上,并升华为指导员工行为的一种思想,因而企业文化最终作为企业的灵魂存在。世界上成功的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常胜不衰,就是在其经营实践中形成和应用了优秀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4] 。

6.人力资源创新。在21 世纪市场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人力资源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新形势新任务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同样要依赖于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需要确立的第一个理念就是自觉实现“从管理人到开发人”的转变,传统的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重物轻人,重管理轻开发;现代人力资源开发则是视人力为资源,强调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把人作为管理的首要因素,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员工积极性;构建多样化、分层次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强调员工的精神状态、文化修养、对企业的认同感以及团结互助的精神;注重人才的筹集、教育和培训,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从而增强长期竞争力。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最关键、最积极的部门,其创新已经逐渐将其由功能性部门转变为企业经营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人力资源开发则逐步进入了决策层,更多地从事战略性人力资源工作,人力资源部门的地位显著提升。管理创新水平和人才创新能力将成为一切组织制胜的关键,企业只有在这快速而剧烈改变的竞争环境中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与变革,才能为企业创造财富并保持竞争优势,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5]。

四、结论

管理创新无止境,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电力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也不断深入,电力企业运营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电力企业需要不断倡导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意识、引导创新方向、鼓励创新行为、提升创新水平。只有通过不断地管理创新,使企业的管理达到更高的水平,管理创新能力日益增强,才能在面对国际上日新月异的市场新环境,新挑战时,保持清晰的管理思维,拥有持续稳定的发展动力,保证企业产品的高质量和持续的强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美]斯蒂芬·乔治(Stephen George).管理是金[M].北京:百家出版社,2002.

[2] [美]Shapiro.S.M.企业求生与制胜蓝图[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 达维多夫定律[EB/OL].http://www.55top.com/dispbbs_8_92254_9_pre.html.

[4] 加里·哈默尔.管理创新的终极优势[J].当代经理人,2010,(9):94-97.

[5] 才新艳.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154.

[责任编辑 刘娇娇]

作者:储呈阳

管理与创新通信技术论文 篇3:

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集成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研究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的影响因素,是探索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如何有效集成的关键步骤之一。通过界定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的基本内涵,以及对二者集成的必要性进行阐述,从而有效地剖析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目标管理;过程管理;集成;影响因素

1 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的基本内涵

1.1 目标管理的基本内涵

目标管理,即管理目标,也就是依据目标进行的管理。具体地说,目標管理是指各层管理人员和员工根据组织自身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状况,共同参与,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所欲达到的理想总目标,并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式将组织总目标层层分解为各自的分目标,在获得适当资源配置和授权的前提下共同为完成预定目标而努力,使总目标得以实现、进而实现企业战略的一种管理模式。

1.2 过程管理的基本内涵

过程管理就是管理过程,也就是依据过程进行的管理。换言之,过程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预定目标或任务,将管理视为一个过程,通过对过程涉及的各环节进行全程设计、控制和改进,进而有效地高效地实现组织和个人预定目标的一种管理模式。过程管理是一种将管理程序、管理重点集中于过程的管理方式或制度。它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注重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过程管理要求确定过程的结构与程序,通过对过程环节和各个因素的控制,从而有效地高效地达到组织目标。

2 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集成的相关理论分析

2.1 集成管理的基本思想

集成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及方法,其核心就是强调运用集成的思想和理念指导组织的管理实践,即在管理思想上以集成理论为指导,在管理行为上以集成机制为核心,在管理方式上以集成手段为基础,实现各种资源要素的全方位优化,激发单项优势之间的聚变放大作用,从而最终促进整个管理活动的效果和效率的提高。一般而言,集成就是聚集、汇集之意,它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要求要素之间能互补匹配,使集成以后的整体功能发生质的跃变。现代集成管理是从新的视角和层面来对待各种要素资源功能,它拓宽了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范围,泛边界地充分整合和利用组织内外部资源,促进各项要素、功能和优势之间的互补、匹配,使其产生1+1>2的集成效用,从而为组织催生出更大的竞争优势,以实现范围经济、速度经济、聚集经济和知识经济效应。它要求打破组织内部的横向界面、纵向界面甚至于打破组织间的界面,彻底变革影响信息传递、资源共享的多层次结构,变分工为集成,变层级制为扁平制,变竞争为合作,变大规模生产为小批量生产,变明晰的组织边界为模糊的组织边界,实现组织内部及组织外部生产要素、资源、功能的优势互补、集成增势,从而达到组织整体效益优化的目的。

简而言之,集成管理的基本思想,即整合增效。

2.2 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集成的必要性

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模式、方法,对企业经营管理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但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使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技术创新、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政策环境变化等因素,使企业深感“计划没有变化快”,严重影响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的推行效果。实际上,变化不仅拓宽了竞争领域,扩展了竞争内容,加剧了竞争程度,而且使这两种相对应的现代管理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单一的管理模式是否仍能适应剧变的企业内外部环境、两种管理模式本身各自存在的局限性和弊端是否得到克服等等。

事实上,在现今的形势下,单一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有效地适应现代竞争的环境和需要,而两种管理模式本身各自存在的局限性和弊端也未得到有效克服。他们已经不再适用这个动荡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急需管理学者们的创新研究以及企业实践工作者们的有效实战总结,以探讨出一种适宜于现代市场环境的新的管理模式。

集成管理的核心思想,即通过各项要素、资源、功能、管理模式等之间的互补、匹配和整合,使其产生1+1>2的效果,从而为组织催生出更大的竞争优势,达到整合(集成)增效的目的或管理效果。对于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两种对应的现代管理模式的集成研究,正是基于集成与集成管理的基本思想——整合增效的视角而展开的,它有利于充分整合并发挥两种管理模式各自的优势和长处,有利于最大程度摒除二者在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从而有效地高效地发挥两种管理模式的管理效果,使组织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发展。

3 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集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管理风格

一个组织的发展有许多影响因素,其中,组织的管理者是对一个组织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影响源之一,而管理者的影响力,更具体地则体现在其管理风格上。

管理风格对组织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不同的管理风格,适用于不同的组织或同一组织的不同发展阶段。反之,不同的组织或组织的不同发展阶段,需要相应的管理风格与之相匹配,才能发挥较好的管理效果。

管理风格,不但影响着一个组织的发展、组织成员的行为,也对组织采用何种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管理风格是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集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比如专制型管理风格的显著特征是要求下属服从,其行为特点是不断地下命令,告诉下属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而不听取或允许下属发表意见,一旦下了命令,希望下属无条件服从,并严格执行,这样的管理风格,意味着管理者更倾向于采用过程管理来对组织进行管理和控制;而权威型管理风格则突出为员工提供长远目标和愿景,号召员工为之奋斗,其行为特点是能勾画出发展的长远目标和愿景,采用引导而不是强迫去让员工了解愿景及达到愿景的最佳途径,将长远目标和愿景的灌输视为管理者工作的重要部分,基于组织和员工的个人的长期利益来解释愿景,建立与愿景相关的绩效管理体系,并合理应用积极和消极的反馈来强化激励手段,这种管理风格与目标管理较为接近。显然,权威型管理风格的管理者更倾向于采用目标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综上所述,不同的管理风格,影响甚至决定着组织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的集成程度和效果,则取决于哪种管理风格占据主要地位。一般而言,专制型管理风格使组织更多地采用过程管理模式,而权威型管理风格则令组织更多地采用目标管理模式。在实际的管理实践中,经常是两者兼而有之。

3.2 企业生命周期

企业生命周期是指企业的成长过程如同人的成长过程要经历幼年、青年、中年、老年等阶段一样,也要经历不同的生存和发展阶段。在每一个不同的阶段上,都有不同的特征和危机。

不同学者对企业生命周期有不同的阶段划分。周三多、邹统钎、当斯李皮特等人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李业、奎因等人划分为四个阶段,路易斯、陈佳贵、卡布罗斯等人划分为五个阶段,而爱迪斯划分的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则多达十个。尽管不同学者划分的企业生命周期阶段有一些明显的差异,但其中也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如内容的论述都表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大致相同的模式,所有企业生命周期曲线都有类似的形状,各个阶段都沿着生命周期曲线有一定的先后顺序。本文在综合国内外多数研究的基础上,将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企业生命周期是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集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企业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对企业采用何种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有着较大的不同的影响作用。在企业初创期,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条件比较少,企业成员也较少,企业实力比较脆弱,此时需要管理者采用强有力的领导来对整个企业进行管理,过程管理更适合在企业初创期实施;在企业成长期,企业及其产品或服务逐渐被市场所接受,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业务也迅速增长,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在这一企业发展阶段,企业管理者需要把企业发展过程中正确的管理程序、流程固定并保持下来,同时辅之以具有激励性的和前瞻性的目标作为指引,把企业的发展引向一个更高的高度;在企业成熟期,企业的经营活动相对稳定,战略目标及竞争优势己显现出来,在行业中的地位也基本稳定,此时企业已完全走入正轨,每一使命的完成都有详细的可靠的流程可供操作,在这样的一个发展阶段里,企业更倾向于采用目标管理模式,即重点以目标管理为主,辅之以过程管理;企业不可能永远处在成熟阶段,迟早将走向衰退期,在企业衰退期,企业长期发展能力减退或大幅度下降,盈利能力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亏损现象,这一阶段的管理者更趋向于维持企业现状,不愿意冒险,企业发展余地变小,几乎不存在长期激励的需求,可能使原来的目标管理模式的激烈作用失效以及过程管理控制的效度降低。

3.3 集权与分权

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其优点是可以确保组织总体政策的统一,保证政策实行的高效率。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的程度上分散,它可以降低企业内部管理成本,减少沟通协调的问题,激发中下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有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集权与分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现实社会的组织,可能是集权的成分多一点,也可能是分权的成分多一点。

集权与分权,也是影响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集成的一个主要因素。一个倾向于集权的组织,在管理实践中将更多地采用过程管理进行控制,相反地,倾向于分权的组织,在管理实践中则更多地将采用目标管理。

3.4 竞争环境

環境的复杂性与稳定性是影响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集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复杂而动荡的环境,要求组织所有成员根据环境的变化情况,充分发挥自身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以便更为有效地完成组织既定任务或目标;稳定而简单的环境,组织成员则可能只需“按部就班”即可。

简言之,组织所处的环境越复杂越动荡,则越适合采用目标管理模式;反之,组织所处的环境越简单越稳定,则越适合采用过程管理模式。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仅对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集成的四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事实上,影响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集成的因素有很多,如组织文化也是影响其集成的一个重要因素。组织行为学一般认为,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一组管理理念、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和行为模式。一个鼓励创新、锐意进取的组织文化,倾向于采用目标管理;而保守的组织文化,则更多地采用过程管理。

此外,还有很多影响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集成的因素,这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彼得•F•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2]王凤军.怎样有效实施目标管理[J].广东通信技术,2004,(4).

[3]柴邦衡,刘晓论.制造过程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吴秋明.集成管理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5]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6]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陈坤祥 吴秋明

上一篇:师范生诚信教育研究论文下一篇:土地储备的主体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