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应用论文

2022-04-17

摘要:历史学不是对过去事件的收集整理,而是以动态的视角审视各种事件的前因后果,寻找影响历史进程的关键因素,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教育也应该是一个有生命力的过程,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研究,体会到历史的活力和其承载的富有生命力的厚重文化。但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现在的历史课堂还停留在教师一个人的讲座式阶段,引入生命教育,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迫在眉睫。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历史课堂教学应用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课堂教学应用论文 篇1:

刍议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

【摘要】初中教学中,历史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过去,还能让学生铭记历史。在实际的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不仅能够拉近师生关系还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通过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 历史故事 ; 实际应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许多学生对于历史学习都不感兴趣,严重影响了实际的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积极的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历史故事的应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教学中选择历史故事要求

1.具有真实性

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还原历史的真实性,让学生铭记历史。因此,在历史故事选择时,要保证所选择的故事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其主要要求有:不仅要保证故事的出处的真实还要和教材相符合。如果所选择的故事不具备一定的真实性,就会挫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的影响教学质量[1]。

2.具有针对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证所选的故事和教材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将故事内容和课堂内容有效的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在讲述《武王伐纣》时,教师可以从助纣为虐、姜太公钓鱼等故事进行讲述,并且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讲解,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历史故事选择时,教师应该积极的结合实际情况,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3.具有趣味性

教学过中,历史故事的选择不仅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还要具有趣味性。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上,历史故事的趣味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的活跃课堂氛围,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3]。

二、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1.能够有效的简化教学中难点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对于一些教学难点不能准确的把握,例如:清末民初,我国一直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阶段。学生不能准确的把握这句话的含义,就会影响知识的掌握。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另一种叙述方式,使得这句话变得通俗易懂,例如:在清末民初,我国南方一带一直被西方列强占据。这样就能够使一些概念变得简洁,便于学生接受。

2.历史故事是一种良好的课前导入方式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讲课之前的课堂导入对于整节课堂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一开始就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能够有效的保证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述《陈胜吴广起义》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保证学生能够明确成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视频在播放过程中,教师应该对视频中的一些地方进行讲述,叙说秦王朝的暴政是导致起义的根本原因。这样不仅能够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还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历史故事的应用策略

1.设置悬念

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的设置一些悬念,不能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抓住学生的心理,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自学生预习时提出一些问题,能够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历史故事的讲述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许多历史人物,这些人物都具有大量的历史故事,明确这些故事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只有对这些历史的故事分开进行讲解,才能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故事,掌握知识。例如:凿壁偷光、闻鸡起舞等讲述,能够展现古人用功学习、报效国家的决心;项庄舞剑、四面楚歌、鴻门宴等故事的讲述,使得学生能够明确楚汉之争真实状况;通过讲述《史记》著作,让学生明确逆境中亦不放弃、坚持不懈的精神;通过讲述毕昇改进印刷术,让学生感受他善于钻研,积极的创新的精神。

3.课堂中历史故事插入的时间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来说,学生能够集中20分钟左右的时间,所以,教师应该合理安排这一时机,插入历史故事,这才能保证学生整节课堂都能集中精力,保证良好的课堂质量。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故事讲述完成以后,积极的课堂重点的讲述,也是保证课堂质量的根本方式。

四、总结

综上所述,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历史故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教师还要不断的进行总结改进,使得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沈丽英.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J].新课程,2012,(09):98-99.

[2]孙洪艳.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32):80.

[3]吴英.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5,(16):105.

作者:刘广生

历史课堂教学应用论文 篇2:

生命教育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用策论研究

摘要:历史学不是对过去事件的收集整理,而是以动态的视角审视各种事件的前因后果,寻找影响历史进程的关键因素,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教育也应该是一个有生命力的过程,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研究,体会到历史的活力和其承载的富有生命力的厚重文化。但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现在的历史课堂还停留在教师一个人的讲座式阶段,引入生命教育,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迫在眉睫。

关键词:高中历史;生命教育;课堂教学

引言:

生命教育这一理念是由美国学者华特士提出的。他强调要从生命的高度指导教育,以教育促进生命的成长。这一教育理念在上个世纪就引入了中国,但直到今天,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高中历史课堂还是以试题导向,教学内容以大纲规定的知识点为主,以教会学生提升考试技巧为主要教学目的,这显然缺乏了历史教育应有的人文关怀。历史课堂应该以生命教育为指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参与讨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人格的成长。

一、生命教育理念与历史教育的关系

《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中提出:“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人格,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素养和人文意识。”如果说数学教育是提升人的思维方法,历史教育就是提升人的人文精神。要想达成这个目标,传统课堂上教师搞“一言堂”、唱“独角戏”的方法是行不通的。生命教育的本质就是以人的生命作为根本关怀,使学生在在有生命的课堂学习中理解生命,获得成长[1]。这与历史教育的理念相吻合,歷史课堂应该以生命教育作为指导和最终目标,鼓励学生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参与课堂,理解历史的动态过程,挖掘出历史事件背后线索和规律,让历史理念融入学生的思想血液中,这样才能达到历史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生命教育在历史课堂中的实践

(一)以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师生互动促进对历史的理解

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就一些历史话题向学生们提问,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比如《中外历史纲要》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可以就当前经济全球化问题做出提问: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有哪些?全球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全球化与之前讲过的世界市场有什么关系?你认为全球化会持续下去吗?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让学生们真实地感受到“全球化”这个问题不是课本上僵死的知识,而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这样就把历史和现实联系在一起,学生们就会积极思考,认真研究,在课堂发表自己的看法。到上课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们一起讨论诸如跨国企业、产业链的全球布局等话题,各自发表看法,甚至开展辩论,加深对全球化的认识。“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研究—课上讨论解决”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而是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同教师像朋友一样讨论问题。这样带有探讨性质的课堂比传统的教学课堂更有生命力,无疑对师生都是一种成长的体验,特别是对学生来说,能开阔视野,提高其发掘线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情体验,让历史鲜活起来

由于过去的社会情况和时代背景和现在有很大差别,学生可能不容易理解某些历史事件为什么会发生,当事人为什么要做那样的决定。他们可能会问:为什么西方人要去开辟新航路?为什么社会主义革命最先在俄国爆发?为什么持续了500年的欧洲殖民体系会在两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崩溃?要想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可以用情境创设法。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指导学生代入历史角色中,沉浸到历史事件中,从而打破时空的隔阂,与古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得到更深沉的感悟。比如在中外历史纲要第六单元讲到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时,可以向学生讲述西方殖民体系下亚非拉人民受尽剥削的经过以及几个世纪以来殖民地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像印度民族大起义、玻利瓦尔领导的拉美解放运动,并类比中国在鸦片战争后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串联义和团运动、“一二九运动”等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事例,使同学们产生共情。并设想一个印度棉花农民的情境,让学生们用一个殖民地人民的视角,看看他是如何为欧洲市场辛辛苦苦生产原料,却陷入饥荒与贫困,被剥削得一干二净。通过这样的沉浸式体验,被尘封的历史变得鲜活起来,学生们对殖民体系的本质就会有深入的理解。如果说单纯的知识讲解是直观的信息感受,那么情境代入就是更深入的感情体验,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三)在历史研究中引入对现实的思考,增进学生对历史规律的理解

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历史和现实不是割裂的两部分,而是一个连通的实体。人们可以通过历史与前人对话,理解并借鉴历史,就是因为人类的理解具有相通性。在历史教学中,从历史事件中跳脱出来,联系现实,追问现实,再回顾历史,往往就会使学生对历史多一层理解,对现实多一份感悟[2]。在中外历史纲要第五单元讲到工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时,教师要解释清楚当时欧洲激烈的阶级斗争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经过,这时候可以与现实相比较:现在欧洲的阶级情况是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欧洲的福利制度能避免社会主义革命的最终爆发吗?学生在比较古今的社会情况,分析差异因素时,就会发现历史的线索,从而对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变与不变”有进一步的认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信心。现实的联系让历史不再遥远,学生在现实与历史之间的穿梭其实就是对过去的回忆和未来的思考,这也是生命中最有哲学意义的思索。

三、结束语

如果把人类这个整体看作一个宏大的生命,历史就是就是对这个生命过去回忆和认识,生命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历史学就是研究并探索这一运动的轨迹,生命教育给了历史教育一个完美的思路,即从生命的高度出发,去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体会生命的意义,构建正确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1] 马冬艳. 高中历史教师课堂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以教材中历史人物珍爱生命,追求生命价值为中心[D]. 曲阜师范大学, 2018.

[2] 张春季. 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思考[J]. 基础教育研究, 2018, No.491(13):67-68.

本文系《农村高中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21-GHYB-107)课题研究成果。

作者:闫如意 孙尽存

历史课堂教学应用论文 篇3:

历史课堂教学应用的体会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展开,它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来,那就是要求教师顺应潮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清醒认识到有效教学课堂的宗旨是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发散思维”的学习能力。针对这个问题本人在“3+1五步六环”学案在历史课堂应用的体会如下:

一、学案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自己的教学特色:作为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如何设计出符合自己特色的“3+1五步六环” 课堂学案,这就要求每个教师深挖教材,钻研教学大纲、高考考纲及其历年高考试题的精选精编的宗旨上,准确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深切领会教材的设计意图,这是我们每个教师设计课堂学案时必备的功课。以往在编写设计导学案时,我们设计的内容有较大的随意性,没有真正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故学案设计的使用效果无法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不能真正做到高效课堂所要呈现的教学效果。高中“3+1五步六环”学案教学模式设计是在改变传统教学理念,让我明白“导学案”的设计与编写不应该以教师自身知识水平和教学大纲为唯一依据,更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科组整体的交流与协商,发挥集体作用。为此,按照“3+1五步六环”的指引,有步骤有层次地进行设计,导学案设计要做到3基础1能力,即:预习、探究、巩固、能力。同时在结合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学学案模式。

二、学案设计的宗旨是调动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为主:高中“3+1五步六环”学案教学设计重点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主,教学过程体现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宗旨,教学过程体现导、学、评、点、练的五大特色。譬如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一课的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通过五个环节体现教学的过程,特点是从基础知识到能力提升的顺序,每个环节都体现导、学、评、点、练的五大特色。其环节如下:第一、教学导入播放了大型歌舞史诗视频切入本课的主题。第二基础案主要介绍本节课的主要框架,让学生自己设计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培养学生整理材料,分析和解答材料的能力。第三、能力提升案主要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小组之间合作能力。第四、学习收获主要检测学生在本节课掌握那些知识技能,及对改革有何认识。第五、感悟高考主要进一步巩固知识。课前让学生自己预习,完成基础知识,课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通过预习,让同学们对本节课基础知识有个基本框架。能力提升部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部分,这一部分同样是将问题设置成由简到难的顺序,这也符合思维的逻辑。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引导,学生根据提示再进行组内交流在这里就需要教师的语言足够精炼,言简意赅,之后学生根据教师的点拨进行总结归纳。

三、学案设计体现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习模式。在课堂实践活动中,通过让学生参与一定时期的历史材料的研究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不再惧怕材料题,并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分析、概括,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对能力提升探究的研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并转变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其对考点重点知识的把握及应对高考的能力。为此“3+1五步六环”学案的设计意图体现学生的主体自由发挥的空间。课前把基础知识问题布置给每个小组,小组成员先独立完成、合作探究、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点评,教师最后总结与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筹帷幄,抓住要害之处、关键之处,适时点拨,启发思路。通过问题层次性的设计去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探索研究去获得问题的答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譬如<<抗日战争>>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完全体现了学校推行的“3+1”学案模式,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及时转变师生课堂教学的地位,做到了教师只是课堂的指挥家,而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奏家。课堂学案的设计把一节课45分钟是这样分配的:复习导入部分用3分钟,预习案部分用15分钟,探究案部分用20分钟,本课总结用3分钟,课堂巩固案用4分钟。整体的设计时刻遵守“诱思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练习”思路,这也是“3+1”学案模式特点所在。在同仁老师的指导下,我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取舍,紧扣全民族抗战的主题,通过材料展示在当年力量对比比较悬殊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时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假如你们生活在那个时代,又是如何抗战呢。这样的设计充分的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指挥的作用。此外,这堂课的设计体现了历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现实教育的理念,将爱国主义情感和现实热点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这也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3+1五步六环”学案在历史课堂应用能否起到了引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历史课堂中的主角,主动参与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起到指挥家的作用,这就是新课改的宗旨,也是我们今后课堂教学继续努力的目标。(单位:龙井市三中)

作者:荆喜双

上一篇:数学教学质量分析论文下一篇:中职学校课堂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