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历史学科素养在教学中已经受到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写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理顺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提升答题能力。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弥补学生学习历史的局限性凸显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本文先阐述了高中历史作文的主要类型,并分析高中历史写作教学策略,利用素材资源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历史课堂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课堂教学论文 篇1:

变历史课堂教学意外为历史教学资源的策略初探

[摘要]历史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历史教师会在课堂中面对各种类型的意外。面对课堂意外,历史教师可以把握意外,拓展历史课程资源;处理意外,生成历史教学资源;利用意外,开发历史教学资源;巧设意外,创造历史课堂生成性资源。历史教师应根据历史教学目标的需要,变历史教学意外为历史教学资源。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意外;教学资源;策略

教学意外是指超出教学计划、教学预设的教学事件。课堂教学是开放的、多维的、多元的,既然是开放,那就会有很多无法预测的因素,历史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如或是学生出人意料的提问,或是学生回答问题的争论,或是历史影视资料的言语画面,这些都可能引发历史课堂教学意外。这些看似与历史课程教学目标毫无关联的因素,实是历史课堂上有价值的动态生成资源。只要我们历史教师善于因势利导,善于以变应变,发现历史课堂教学意外的运用价值,不但能够保证历史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让历史课堂释放生命力,还能将历史课堂教学意外转化为学习历史新知的生长点,转变成有用的历史课堂教学资源。

一、把握意外,拓展历史课程资源

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生成性教学既关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也关注历史课堂教学结果,在历史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学生困惑的问题、暴露的错误、创新的思路甚至课堂偶发事件等,都能转化为丰富多彩的历史动态教学资源。历史课堂上我们应该敏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意外,善于发现意外背后蕴藏的教育价值,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表达的机会。即使学生真的错了,也不能责备学生。只要我们从容面对,巧妙地改变历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就会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效果。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插嘴”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意外,但是学生的“插嘴”往往反映出他们的疑惑与需要。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1《开创外交新局面》一课时,有学生看到“周恩来和尼克松在机场握手的照片”时喊道:怎么不铺块红地毯啊?正常的国家领导人会见时不都有红地毯的吗?其他学生也跟着困惑起来。这时笔者把握好这一教学意外,以赏识的态度,顺应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和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二、处理意外,生成历史教学资源

历史课堂是鲜活的、动态的,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然而,鲜活的历史课堂必定会给历史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即不可避免地遭遇一次又一次的意外。如何处理这些突如其来的意外?这需要历史教师有沉着冷静的心理和从容应变的机智。历史课堂在教师引导、同学合作探究、情境熏陶等外界刺激下,学生能保持一定时间的高质量的学习情绪。但由于个体差异,也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说话、做小动作、精力分散等情况,甚至有个别学生还会做其他学科的作业。此时历史教师要泰然处之,不必大动干戈,一个期待的眼神、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温柔的拍肩或许就能立竿见影,扭转局面。当然,有时历史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被学生“抓住”。历史教师如果能对自己的失误敏捷、巧妙地处理,化被动为主动,顺水推舟,巧妙迁移,把问题转给学生,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必修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笔者将“苏俄”表述成了“苏联”,有学生立即站起来指出,“这一时期不能表述成苏联”。笔者立即就此问题,向学生提问:“从何时开始才能称为‘苏联’?”在师生的互动中,这一教学意外被巧妙地处理了,学生都注意到了这一历史知识的细节,从而收到意料之外的惊喜。

三、利用意外,开发历史教学资源

新课程的历史课堂教学,随着学生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因此学生难免在历史学习中产生意外或错误。这些意外或错误其实是一种来源于学生本身的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历史学习材料。历史教师可以透过生动、具体的历史课堂教学情境来认识、判断和捕捉这类意外,从而加以合理开发和利用,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历史课堂教学生成具有特殊的作用。例如,在人教版选修1《商鞅变法》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一名学生皱着眉头、一脸困惑地看着笔者,这时笔者让他将自己的困惑表达出来:“商鞅到底是一个不惜牺牲自己实现个人理想的人,还是一个为秦国繁荣富强甘于奉献的人?”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将商鞅个人的价值追求和秦孝公当时的需求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与解读,使学生对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和变法目的了解得更清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充分运用学生的新想法、新问题、新思维,不但可以拓展历史课程资源研究的内容,促进历史课程资源理论研究与历史教学实践的结合,也有助于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推进,犹如枯木上发出的新枝,让人充满希望,充满激情,给历史课堂带来勃勃生机,带来更多的精彩。

四、巧设意外,创造历史课堂生成性资源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历史教学既是预设的更是生成的,历史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表演的场所,是一个充满了变数的“八卦”阵地。为了增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历史教学设计中可以留有“弹性时空”,对过程多作假设,形成弹性化的方案,为学生留足自主、自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教师有时可预设意外,创设情境,让学生来辨别与分析。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时,当讲述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外交政策后,笔者给学生罗列出1949—1952年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建交简表,很快就有学生发现1952年、1953年建交數为0,于是立即提出质疑:“为什么1952年和1953年打扫干净屋子了,客人却不来?”让全班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当学生碰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他们的求知欲望会非常强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历史新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有话就说,不怕说;有疑就问,不怕问”,将历史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交流、大胆质疑、努力创新,从而用好教学意外。

总之,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要为学服务。并不是所有的历史课堂教学意外都可以作为历史教学资源利用,也不是所有可以作为历史教学资源的事件都要当堂处理。动态资源是否可以当堂利用,要看其是否服从和服务于本课的教学目标。历史教师只要用心去经营课堂,巧妙把握课堂上的意外,积极面对意外,化被动为主动,就能使历史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的灵性得以真正释放,让历史课堂教学大放异彩。

(责任编辑袁妮)

作者:史桂荣

历史课堂教学论文 篇2: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历史写作能力的策略研究

摘要:历史学科素养在教学中已经受到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写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理顺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提升答题能力。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弥补学生学习历史的局限性凸显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本文先阐述了高中历史作文的主要类型,并分析高中历史写作教学策略,利用素材资源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关键词:历史课程资源;高中历史作文;能力素养

引言:关于历史写作,暗含了一个学生成长的路径,需要从熟悉教材,到能够熟练地进行写作练习。高中历史写作主要是对某个观点进行论证,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是较为全面的反映过程,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展现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挖掘学生的历史学习潜能,展现历史学习的深度以及对历史知识掌握的广度,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一、高中历史作文的主要类型

在当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作文形式已经较为广泛地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其不仅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于某一历史问题的看法以及思维情况,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因而高中历史作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中主要有三大类型的作文形式:一是史料探究类历史作文。史料探究主要是对所给材料进行论证分析,一般会有已知结论进行论证和自由论证两种,材料的形式也比较多样,可以是文字、图片、图表,还可以是混合型材料,这类作文一般比较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的角度会比较广泛,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都会有所考查。二是主题研究型的历史作文,这类论文一般会给出一个主题,但是不会对学生的研究方向予以限定,学生需要自主进行选题,从而完成论文的习作,这对于学生的思维开放性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能够促进历史的开放性,学生所选择的题目以及可收集的材料都十分广泛,更有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以及视野开阔性的提升。三是社会调查类的历史作文,社会调查顾名思义就是运用一定的方式对相关的主题内容进行调查了解,从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调查方式主要有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或者实地调查,通过社会调查不仅有助于学生将历史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作文习作现状

1.论点论据问题

高中历史作文习作的过程主要是阅读材料、选择题目,根据题目指定论点,然后进行论證。如果说选题是作文习作的开端,那么论点论据便应当是作文习作的核心。但是当下大多高中生在论点论据的选取上存在诸多不当之处,一方面,高中生的概括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因而对于论点的提取不具有概括性,无法对所要阐述的内容进行全面概括,也无法将主题完整地表现出来;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进行史料探究类作文的习作时,直接将材料中的题目作为论点,这样便没有文章中的分论点,论述其实不够完善;还有一部分高中生对主题的研究不够透彻,提取的论点完全偏离了主题,这样都会直接导致错误的作文习作。另一方面,大多高中生的知识储备十分有限,对于历史的了解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在进行论据的选取时往往出现素材缺乏或者素材过于片面等情况,这都会阻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作文习作教学质量的提升。

2.表述问题

在高中历史作文的习作教学中,大多教师为了避免偏题的情况,往往会在讲解中给予学生一些主题进行选择,但是能够发现由于高中生的历史知识掌握比较有限,对于历史的分析和思辨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这都会导致学生在进行作文论证表述的时候出现问题。一方面,学生为了增加自己作文的字数,一些表述过于烦琐、冗长,这样会极大程度降低文章的可阅读性。另一方面,高中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可能不够全面,相应的衔接能力也比较差,这样便会导致高中生在作文论证的过程中表述过于随意,缺乏严谨的逻辑性以及历史学科的表述特点。

3.选题问题

目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作文习作教学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作文习作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习作形式又比较繁杂,因而在作文习作方面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其中首要的问题便是学生对小论文习作的选题问题。作文的选题可以说是作文写作的开端,一个好的标题能够为学生接下来的论证带来诸多的便利,但是当下高中生对作文写作选题的把握并不完善。除了史料探究类中固定选题的作文以外,其他形式的历史作文都需要学生进行自主选题,学生选题的自由也导致诸多的问题。一方面,学生在选题过程中选择的题目范围过大,这样会导致其需要论证的内容极其繁杂,不仅需要大篇幅的内容,而且一旦出现失误便会导致整体的逻辑混乱。另外,题目过大也会导致学生需要查阅的资料过多,写出来的内容可能会比较空,难以真正将选题的内容都细致地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学生在自主选题的时候,一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判断力还不够,因而选题的难易程度控制得并不是很好,有些学生选择的题目过于简单,在分析的时候便会感觉无话可说;而有些学生题目过难,尤其是在社会调查的时候便会受到诸多阻碍。

三、高中历史课堂作文习作教学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

1.注重学生论证内容指导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作文习作教学时,最重要的部分应当是学生的论证表述内容,论点知识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简要阐述,论证的部分才是真正体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以及思维严谨性的部分。对此,教师在进行历史作文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注重对学生论证内容的指导。一方面,教师的首要任务应当是通过各种教学方式以及各种手段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水平以及思辨能力。只有学生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在论述相关论点的时候才能够有足够的语言内容。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关注题干的整体性,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予以培养。虽然论证要围绕题目,但是对于材料题不能仅关注题目,还要关注自己的论证是否与材料相关,是否能体现材料的完整,这样的论证才是最佳的。另外,教师还应当关注学生的论证语言,要及时给予评价,引导学生使用更加简洁且具有逻辑性的语言进行论述,这样才能有效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作文习作教学的整体质量。

2.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选题

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作文习作教学的应用愈发广泛,同时作文习作的类型也趋于全面,在此之中除了史料探究固定题目的作文以外,其他作文大多需要学生进行自由命题。对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选题,一方面,要注重选题的范围,针对主题中的某个点进行细致的选题,比如说在讨论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相关的话题时,如果以该话题命名,那么需要写的范围就很大,单独写几个方面便会显得对主题的论证不够全面;此时不如选择其中的一个点,像抗日战争胜利、抗美援朝等,这样再进行叙述便会显得容易许多。另一方面,在进行选题的时候还应当注重题目的难易程度以及吸引力,尽量避免一些十分偏僻的题目,无形中给自己作文的习作增添了负担。另外还应当注重选择简要精确有吸引力,且能够给阅读的人眼前一新的感觉的题目,这样才有助于推动作文习作的质量。比如,在讲授“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针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教师可以给出几种不同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评价的史料,设计不同水平的问题。水平一:请根据材料,分别指出各个材料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水平二:请根据所学相关史实,谈谈你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看法。水平三:请根据以下材料,谈谈为什么材料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不一。水平四:阅读以下材料,谈谈你赞成哪一种看法,或者提出一种新的观点,并说明理由。教师通过以上四个问题,层层递进,很好地对应了历史解释素养的四个水平,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实际,使每個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3.写作中创设真实的历史情境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人”,即学生。历史是已经过去的事物,教师要想让学生形成合理的历史解释,就必须引导学生回到当时的情境中去。要想接近真实,学生面对的情境就必须是真实的。这就需要教师多进行专业阅读,寻找真实的史料帮助学生构建真实的历史情境。一般情况下,一手史料价值比较大,真实的可能性比较高,但也需要与其他史料进行比对,以确保史料的真实价值。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采用第一手史料是最好的,假如没法办到,也应该找相对比较权威的史料。当然,创设真实的历史情境也不一定需要史料。十余年前,中学历史教育名家夏辉辉老师就虚拟了关于雅典农民帕帕迪的系列故事,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这些小故事作为一个个小情景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雅典的民主政治。这里虚拟的人物、虚拟的故事当然不是历史真实存在的,但是,其人物、故事都严格按照当时的历史真实设计,因而这样的情境也可以称之为真实的历史情境。正如夏辉辉老师提到的,真实的历史需要想象,使其连贯、丰满、生动。这样的历史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生活中,各科教材和相应的辅导教材是学生最常见的阅读材料,而在所有的教材当中,历史和语文是包含历史素材最多的科目,因此,开发教材中的历史素材主要是开发语文教材和历史教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书籍学生可以获得大量感悟,如果能将这些感悟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那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能够产生大量的写作素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推荐一些课外读物,并且鼓励学生开展书读书报告会、书评、读后感、作品讨论会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4.丰富作文提纲拟定方法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作文习作的教学也应当遵从相应的顺序,而作文的习作整体围绕题目开展,但是并不是一段完成,而是应当分成不同的小论点来对题目进行论述。对此,教师在进行作文习作教学时,应当注重丰富学生对作文提纲的拟定方法。一方面,对于史料探究或者主题研究型历史作文要从材料中寻找关键句,将关键句予以凝练从而作为论点,在找关键句的时候可以考虑结合主题,对一些反复出现的词语要具有敏感度。另一方面,对于社会调查类历史作文则应当从所要调查的角度着手,通过设计的调查问题来提炼文章的论点并进行分析。另外,学生对一些掌握比较好的历史知识点,在进行论点选择的时候也可以融合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分析,从而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想法提炼成一句简明扼要的话语。“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到“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我们网络教研热烈讨论的话题。这篇从“五四运动”一课教学而引发的写作,是对我另一篇文章《从唱国歌所展开的历史教育》思考的继续,是对爱国主义如何去掉空洞的外衣、走向生活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现在回过头来看,文章初稿虽然不乏闪光点,但那时的我何尝不像学生一样充满热情却又稚嫩莽撞而缺乏师者的智慧?聂教授对文章的修改,让我意识到自己对于“理性爱国”的理解还是很肤浅。聂教授如是道:“爱国需要激情,也会有各种形式的牺牲,但爱国的激情与牺牲必须与爱国的理性相结合,要以追求人类的文明为准则,这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正是因为有了聂教授的修改,让这堂爱国主义教育的师生对话,不仅从宏大叙事回归生活和实践,更是从非理性回归理性。

5.在写作中使用历史素材

在把握历史方向和历史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从一个新的角度,对原来的历史故事或者人物进行加工再创作。以代表性强的图像引发情感共鸣历史是现实的镜子,历史学习更是以古鉴今的过程。这一学习写作的过程,正是教师课堂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培养和熏陶,让学生能够从相应的历史事件中辨明真理的过程。对图像史料从表象到内在的理解中,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善恶观。具有代表性的图像史料,还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整理和收集史料的欲望,并能在辨析史料的真伪中,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深度的思考,从而形成对历史事件、历史史事的正确解释。例如,教师在讲解统编教材第八单元“全民族浴血奋战”这部分内容时,引入川军战士王建堂在出川抗战前,其父亲王者诚赠送了“死”字旗。“死”字旗,正中央赫然一个大字“死”,右边书写“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而左边则以四字排列,慷慨激昂地表达国难当前,父亲对儿子的期盼,“幸吾有子,自觉请缨”“勇往直前,勿忘本分”。父送子上战场,明知可能牺牲,仍意志坚定,送子为国尽忠,赴国难。这是何等情怀,既体现了国难之艰,也体现这民心之坚。这种代表性强的图像,是真实的实物史料拍摄而成的照片,感染性强,可以统领和体现“全民族”“浴血奋战”的内涵和价值。图以证史,以图释史,学生理解了具体史事,同时感悟到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在解读图像的过程中,还形成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方法,形成了恰当使用史料进行历史写作的方法。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就告诫我们文章的生成需要大量材料的支持,而材料的选取也有明确的要求,它要求材料真实准确、符合主题、富有创意。因此,在实际小论文书写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要组织学生积极搜集资料,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增强学生们的材料积累量,开阔学生们的视野,活跃学生们的思维,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写出文章。比如,我在给学生们讲解高中历史中的《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这一课的内容时,在学习完本节课内容后,为了使学生们在写作中能够有材料可用,我要求学生们利用自己一切可利用资源去搜集希腊时期的有关事例,学生们纷纷展开了对材料的搜集。学生们搜集一段时间后,我们开展了材料展示。学生们有的搜集到了古希腊的发展史,从产生到顶峰再到结束的各个细节,包括时间、事件、地区等;有的搜集到的是古希腊的泰勒斯、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蘇格拉底等一系列学术大师的作品和大师生平;还有搜集到的是雅典卫城、瓦特农神庙、维纳斯神像等古希腊建筑和雕塑艺术代表……学生们发表完自己的搜集后,我进行了总结分类,将学生们搜集到的分成了历史、文化、名人、建筑等几方面,并要求学生们结合自己的材料写作一篇小论文。通过引导学生搜集材料、走访调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够开阔学生们的视野,使学生们在写作的时候能够有话可说。同时,材料搜集还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结论:总之,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全新的要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继续深入开发课程资源,以提升学生的历史作文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推动新课程改革尽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王平平.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浅论[J].新课程,2021,(49):209.

[2]杜高高.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实践[J].知识文库,2021,(23):13-15.

[3]王先雯.翻转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巧妙运用[J].读写算,2021,(34):103-104.

[4]李峰.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J].求知导刊,2021,(49):85-87.

[5]陈贞.例说创设教学情境与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J].高考,2021,(34):19-20.

[6]刘鹏.关于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反思研究[J].高考,2021,(34):43-44.

[7]蒋生福.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育研究[J].高考,2021,(34):109-110.

[8]唐金彬.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课程教学主旨的提炼[J].教学与管理,2021,(34):49-51.

课题立项编号:L202113011

作者:付传清

历史课堂教学论文 篇3:

立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摘 要: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将历史学科中的核心素养渗透到课堂当中,是历史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能够加强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深入理解历史内容,并客观评价历史。历史学科素养水平是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逐步养成的历史思维能力与品质,体现出学生对于历史发展的认知以及情感价值的认同。本文主要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科素养的基本构成进行阐述,并对具体措施进行探讨,希望为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实践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 核心素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9.045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初中整体教学模式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在进行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设计教材大纲时做好充足全面的准备,在课堂上不断去渗透学科素养。学科素养就是三维教学目标的综合表现,主要体现在知识和技能方面、过程和方法方面,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学科素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为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历史学科素养的基本构成

历史理解能力指的就是学生能够从历史实际的角度出发,去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事件。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掌握历史解释的能力是理解历史内容的关键。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历史,教师首要做的就是培养他们历史情怀和情感体验,通过史料信息,构建属于自己的历史叙述,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是学好该门学科的基本要求,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根本途径。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和时空相关的概念和大事年表等内容来阐述具体历史事件,并依据历史纪年和史实中的人物与历史现象建立关联性,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将这些历史情节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中进行分析考察。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二、在初中历史课堂渗透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1.创设历史教学情境

初中历史课程主要由中国历史以及世界历史两部分构成,其课程内容包含了政治、思想以及经济等多个方面,较为复杂的知识体系致使许多学生难以理解和背诵,甚至难以产生基本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初中历史教师首要面对的难题。以往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式较为直白单一,无法体现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这就不利于学生全面理解并掌握课程内容。有鉴于此,历史教师需要结合当前的教学课程,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最终通过情景式教学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鸦片战争》一课为例,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民族责任感,从中培养其历史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大家出示三个问题,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文中找寻答案。问题为:归纳出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通过大家的思考回答之后,教师播放鸦片战争相关电影片段,让同学们根据所学内容将这些片段按照顺序排列,以此来巩固对鸦片战争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创设问题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在此过程中有效培养唯物史观,强化历史核心素养。

2.拓展历史知识内容

受限于历史课程教材的篇幅,大多数教材知识内容都是以概括性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这就从側面影响了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无法全面认识独具特色的历史风貌。我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世界上其他国家也都有着独具价值的历史文明。历史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路,将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丰富,结合历史教材的知识体系,不断融入与之相关联的历史资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将各种素材资料应用于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中。

以《文艺复兴运动》一课为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通过学习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代表人物的作品,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能力。在学习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生平事迹的过程中,树立学生坚持真理和开拓创新的意识。因此在讲解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于相关史实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欧洲文艺复兴史》史料当中的片段,让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进行思考:文艺复兴运动是在何种背景形势之下产生的?通过对相应材料进行阅读,得出具体的答案,随后教师再进一步明确:在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一部分工商业城市开始萌生资本主义,这也为文艺复兴运动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丰富讲解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点。

3.引用历史事件进行引导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历史故事比较有兴趣,因为故事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会给大家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和记忆点。而历史内容就是由各个故事情节所组成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历史中故事情节来设计教学内容,让同学们在听故事的同时,对历史情怀进行感悟,进而帮助大家形成良好的历史核心素养。巧妙运用历史事件带动课堂气氛,调动大家的听课注意力,使学习历史变得更加生动。但是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所引入的故事内容必须要和教材大纲相符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教学作用。

以《抗日战争》一课为例,通过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中华人民抗战必胜的决心,从而激发大家的爱国主义情感,并树立热爱和平和正视历史的思想价值观念。在艰苦的抗战过程中,有很多英勇事迹和催人泪下的爱国故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多去搜集整理一些相关的文学资料来设计课件,以此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将一些影视片段和史实素材引入到教学当中,通过拓展这些事件情节,加深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核心素养的教育。

4.加强情感体验教学

在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负责的教学任务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讲解课本知识内容上,同样也需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以及体验感,这是引导学生建立基本历史素养的前提基础。具体而言,教师应当侧重于培养学生建立基本的历史观,切实帮助学生树立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就需要初中历史教师在完成课本内容讲解的基础上,有效拓宽知识体系,通过提出更加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其展开思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全面理性客观地看待历史发展历程。同时,历史教师也要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情感的渗透,避免出现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氛围枯燥的现象,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

以《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为例,可以展示香港和澳门被侵占的影像资料,并引导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的内容,简单说明两地被侵占的具体过程。在大家分享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将知识串联成线索,形成鲜明的框架体系。让学生感受这两个地区回归祖国怀抱的不易。在讲解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落后就会挨打的深刻道理。随后播放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带领学生一起跟唱,让学生在歌唱的同时感受到港澳同胞渴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愿望,进而激发出大家的爱国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科素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根本途径,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除此之外,教师对于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要进行正确地解读分析,针对性设计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去理解掌握历史知识。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加强对学生历史情感和学习体验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形成历史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 赵岩《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研究》,《新课程》2020年第52期。

[2] 潘映东《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素养的途径探析》,《考试周刊》2020年第A4期。

[3] 林铃容《浅谈如何建构深度教学的历史课堂》,《考试周刊》2020年第A3期。

[4] 王研《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分层教学探析》,《智力》2020年第36期。

[5] 鲁焕《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策略》,《初中生世界》2020年第48期。

[6] 张梦琪《核心素养下历史细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考试周刊》2020年第A0期。

作者:臧传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