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22-09-12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注意训练学生学会如何阅读, 从阅读中摄取知识, 掌握知识, 培养能力。学会阅读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基础, 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在历史教学中, 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 可以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一、历史教材的四轮阅读法

历史教材是学生手中的主要学习素材, 也是经过历史学家和教育专家精心编写的学习蓝本, 同时还是各种考试的主要出题依据, 所以精心地阅读教材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

二、历史教材可以用四轮阅读法

第一轮:预习读书

弄清基本史实、基本线索;标出不懂的疑点、难点、重点, 以便上课时主动地听课。有能力的同学还可编织知识结构网络图。

第二轮:课后复习

学生常常反映上课能够听懂, 笔记也做了, 但课后复习多次内容还是很难记住, 这一普遍问题其实更多地是出现在课后复习阅读这一环节。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后复习?这就要以精读为主。

1、结合讲课要点, 分析和理清知识层次或结构。

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 大多以事为主, 自成单元, 前后史事, 环环相扣。历史事件层次划分——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1) 用背景 (原因或条件) 、过程 (内容) 、结局 (意义、评价或成败原因) “三分法”安排层次。教材大多数章节的课文都是用“三分法”安排层次的。 (2) 按问题性质分类安排层次。 (3) 按教材确定的主题安排层次。 (4) 按时间顺序安排层次。

2、提炼和概括要点, 消化主要史实、线索、观点, 特别是重难点、疑点。

学习历史必须理清线索, 掌握要点, 这是将厚书读薄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所谓“要点”, 就是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的骨架, 是历史“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提炼要点, 必须具有逻辑概括的能力, 这样才能从繁杂的内容中提炼出记忆的要点, 从而以纲带目, 化难为易。

3、仔细推敲词句。

阅读中学历史课文, 必须对教材重点和难点中的有关词句予以充分的注意和深刻的理解, 进行一番“咬文嚼字”, 仔细推敲, 这样才能正确、深入地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 进而达到培养智能的目的。

(1) 抓关键的字词。

(2) 抓表示事物发展的词句。

(3) 抓表示因果关系的词句。

4、圈点批划。所谓圈点批划, 就是做记号 (圈、点、划) 和写批注。它的作用是:

(1) 可经常提醒我们细心读书, 用脑思考, 加深印象, 帮助记忆;

(2) 可将阅读中一闪而过的感触、见解、难点、疑点随时标记下来,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吸收精华;

(3) 可通过由表及里, 由此及彼的理解和“再创造”, 使书本知识真正为自己所掌握, 创作出新东西。

总之, 圈点批划是用自己的思路和语言对教材所作的不断加工、分解和初步消化, 也是把书本知识化为自身知识的重要步骤。

5、阅读注释。

阅读注释:历史课本中的一些注释, 也是历史课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 也应该作为学习和掌握的内容。

6、编写读书提纲。

这是从整体到部分, 再从部分回到整体的分析综合方法的具体运用, 它不仅能使学生对教材的内容获得系统和深入的理解, 而且也是促进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 不只是建立本节知识的框架, 还需要在章节间融会知识, 搭起理解桥梁和联系记忆的绳索。

第三轮:带着思考题、作业题、练习题读

1、基本掌握的题, 快读课文予以对照

2、遇到不懂的题, 带着问题精读

3、提炼、加工、发挥、独立答题

第四轮:期中期末复习总结式读书。前后左右联系起来看、想, 达到融会贯通

史料阅读法。除了教材正文外, 学生还会接触到材料型阅读题或其它书籍等大量需要阅读历史资料, 这既是拓宽知识的机会, 同时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些历史材料的阅读与教材阅读法有相似之处, 但也有一些特别之处。在此仅以材料型阅读题为例作一阐述。

(1) 第一遍, 粗读, 浏览, 了解大意。其主要任务有三个:一是了解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二是注意各段史料间的联系;三是找出史料所表达的核心内容。

(2) 第二遍, 细读。细读时要注意对史料做具体的分析, 尤其结合教材, 对每句话、每个字都认真分析, 读透史料的本义, 并挖掘其引申含义, 以便正确理解史料的观点, 获取有效信息。

(3) 除阅读史料正文外, 还要特别注意那些说明性文字。

A、注意从史料介绍 (多在材料开头) 和史料的出处 (多注在材料的末尾) 获取时间、人物、事件等要素。因为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学生某种暗示和引导, 其中可能埋伏着所需要的信息。

B、注意从主题史料 (正文) 的开头结尾、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史料的原文一般很长, 课本中只能摘录其中的一部分, 从某句开始摘到某句为止, 这开头和结尾两句, 当然得考虑为答题服务, 省略号删去次要的, 两边所剩的肯定是重要的, 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

C、读懂了史料之后, 还要注意从表面深入到本质去理解史料,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全面理解作者的立场观点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

(4) 精心设问, 加强理解。如果没有设置思考题, 教师应精心设计一些高质量的、富有启发性、规律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阅读史料的兴趣, 启发他们积极思考, 如果设置有, 那么应审清题意, 准确作答。

(作者单位:重庆市铜梁一中)

上一篇:“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究下一篇:普通螺纹数控加工中的参数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