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导诊护理岗位绩效管理论文

2022-04-30

摘要:非公立医院人才相对匮乏,并具有主体广泛、来源渠道多元化、培养重点各异、管理与考核功利化等特点。本文从人才培养重点入手,论述了非公立医院人才培养的招聘、培训、管理与绩效考核环节及相应方式方法。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门诊导诊护理岗位绩效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门诊导诊护理岗位绩效管理论文 篇1:

岗位设置联合绩效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 通过在医院的护理管理当中使用岗位设置联合绩效管理,分析该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试验对象选自于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的在职护士,共计选取120例。将所有护士随即划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管理,而观察组则在该基础上使用岗位设置联合绩效管理。将两组护士的护理效果以及考核合格率进行对比。结果 由数据对比,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合格率为140(93.33%)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120(8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以及护士满意度等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医院的护理管理当中使用岗位设置联合绩效管理,其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的质量,还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整体护理水平以及专业素养,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进行广泛的推广。

关键词:岗位设置;绩效管理;护理管理

对于医院而言护理的质量会直接的影响到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以及医院的想想,因此加强对于护理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而岗位设置联合绩效管理是医院各个部门当中护理管理的重要环节,岗位设置和绩效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的明确岗位职责,对于任职人员合理的进行分配,推动护理团队的规范化假设,为观察岗位设置联合绩效管理对于护理的效果以及护士的考核情况实施效果[1]。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的在职护士为实验对象,通过在医院的护理管理当中使用岗位设置联合绩效管理,分析该方式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试验对象选自于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的在职护士,共计选取120例。将所有护士随即划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当中有58名护士为女性,有2名护士为男性。护士的年龄最小为23岁,最大为48岁,其平均年龄为(33.42±7.1)岁。观察组当中有58名护士为女性,有2名护士为男性。护士的年龄最小为21岁,最大为47岁,其平均年龄为(34.51±4.2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实验将通过分组对比的方式进行,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该基础上进行岗位设置联合绩效管理,具体如下:首先,是进行岗位设置,需要结合岗位的特点以患者为中心,将护理效果作为重点,明确护理工作的流程,将责任明确到个人。与此同时对于各个岗位的工作细节进行完善,促使每个岗位的护理人员及时岗位职责的执行者也是岗位的协调者,并且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应当确保工作的效率,同时还需要注重服务的质量。在进行上岗之前应当指定岗位的工作内容以及职责,并且需要针对患者的特点、就诊的数量疾病种类以及专业技术的要求设置岗位[2]。其次,需要根据岗位的难度系数以及工作内容技术水平制定奖金系数,并且还需要遵守客观、公平公正、透明的制度,对患者的护士岗位工作进行测评。最后,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奖金分配的原则,个人系数分配应当按照工作年限大于1年且不满2年的护士需要按照0.9的系数分配奖金,工作年限在2年以上但是不满5年的护士需要根据工作表现i0G1cn9aNONy/74MssgR8MJFXnHzHS8i5sR8UkElcOY=,给予护士1.0的奖金分配系数。并且根据职称逐级的上调系数,例如护师设定为1.1,主管护师设定奖金系数为1.2,副主任护师设定的奖金系数为1.3,于此同时根据岗位的风险程度应当逐级下调奖金系数,例如在门诊的采血室、治疗室等风险程度要高于导诊的护士,则前台导诊人员的奖金系数下调0.05[3]。

1.3 观察指标

本实验将观察护理效果以及考核合格率,其中护理效果主要包含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以及护士满意度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采用SPSS 20.0统计学軟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对比进行t检验;其中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对比进行X2检验;且(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数据分析,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合格率为140(93.33%)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120(8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以及护士满意度等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3 讨论

本实验通过在医院的护理管理当中使用岗位设置联合绩效管理,分析该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合格率为140(93.33%)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120(8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以及护士满意度等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通过对医院的护理管理当中使用岗位设置联合绩效管理,其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的质量,还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整体护理水平以及专业素养,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进行广泛的推广。

参考文献:

[1]石丽,范禹. 岗位设置联合绩效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20,17(01):74-75+78.

[2]吕青. 岗位设置联合绩效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5):3059-3061.

[3]郭辉. 岗位设置联合绩效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6,14(22):2351-2352.

(鄂尔多斯市第二人民医院 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00)

作者:吕玲 李伟霞

门诊导诊护理岗位绩效管理论文 篇2:

非公立医院人才培养

摘 要:非公立医院人才相对匮乏,并具有主体广泛、来源渠道多元化、培养重点各异、管理与考核功利化等特点。本文从人才培养重点入手,论述了非公立医院人才培养的招聘、培训、管理与绩效考核环节及相应方式方法。

关键词:非公立医院;人才培养

国家政策支持与鼓励下,非公立医院得到快速发展,在满足医疗供给、改善就医环境、提升诊疗服务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也面临巨大挑战,最突出的就是缺少顶尖人才、不注重人才梯队建设、人员流动率高、人员专业技能偏低等方面。通常事业编制、科研环境、晋升通道、学术氛围、教学资质等因素将绝大部分顶尖医疗专业人才留在公立医院;主观而言,急功近利、缺乏系统培训、管理不规范、不重视文化建设等因素降低了人员质量和稳定性。

一、非公立医院人才特点

(一)主体广泛。医疗专业人员是医院的核心群体,受到所有医院的重视。同时,医院是一个系统,越来越多的各类人员配置在医院,患者在医院是否能满意,医疗质量和安全能否保证,除医疗专业人士之外,所有岗位的密切配合与优异表现至关重要,当我们把目光从“疾病”转移到“病人”,或者说将以“医疗”为中心转移到以“患者”为中心时,人才的外延自然泛化,所有的岗位都需要重视。另外,为改善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非公立医院借鉴行业外经验,新的岗位逐步出现,如前台、导诊、呼叫中心、咨询员等;为了提升医院竞争力和运营效率,经营部、市场部、客服部等新的部门开始建立,相应专业人才出现在医院的组织架构中。

(二)来源渠道多元化。人才多样化导致来源渠道多元化。区别于公立医院以学生毕业分配为主要渠道,非公立医院几乎会应用所有的人才招聘渠道,如招聘会、招聘网站、猎头、人员推荐、各种朋友圈等。渠道多元化为人才流动提供了支持和保障的同时,对人才的背景、能力、品质、经验等方面的调查和评估的难度加大,对人才使用单位的招聘能力、选拔能力也提出了挑战。

(三)培养重点各异。大部分非公立医院在规模、设备、品牌等方面与同区域大型公立医院有较大差距,导致在竞争策略方面各不相同,如以服务取胜、以专科专病取胜、走高端路线、以市场经营取胜等。不同的竞争策略,需要不同的人才策略做支持,人才培养重点也不同。总体而言,非公立医院在医疗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与公立医院相比略逊一筹,而在服务人员、经营人员培养方面更具优势。

(四)管理与考核方面功利性强。危机意识强、竞争意识强,表现在人才管理与考核上,更偏重功利性。在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下,医院对各个岗位的评估与考核,无论是医疗专业岗位、经营管理岗位或客户服务岗位,都将客户数量、收入、成本等放在重要位置。

二、人才培养重点

(一)服务。患者对医院的感受,来自在医院内的整体体验,这个整体体验中,诊疗部分属于核心,围绕着核心而且对患者整体体验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服务。服务品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患者满意度。因此说,医院内只有两类人,一是为患者提供服务者,二是为前者提供服务者。为患者服务,或为同事提供支持,才是职责所在。有了这样的思想,才能建立一个真正和谐、高效、美好的团队。

(二)质量。质量指工作达到稳定一致的高水准。质量表现在医疗、护理、服务、运营等各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相应的质量要求,同时,忽高忽低的质量会严重影响患者期望值与满意度、提升管理难度、增加管理成本、增加医疗风险,因此,除了对优质的追求,还有对稳定一致的要求。

(三)效率。在同样的条件下获得最多的产出是对效率的衡量标准,但效率并不是简单的投入产出比较,追求效率以一定的质量标准为前提,效率不等于无限压低成本,而应是合理投入下的最大产出。

(四)安全。医院内安全是底线,患者、家属、工作人员等都是安全方面需要关注的对象,靠完善的质量管理、优化流程、科学的监控、持续培训、不断提升的技术作为保障。

三、人才培养方式

(一)人才培养从招聘开始。随着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编制逐渐废除,人才流动逐渐增加,非公立医院将迎来更多的人才机会,而选择怎样的人才需做清晰的思考。改造不同价值观的人,难度远大于选择相同价值观的人,因此,招聘是人才培养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无论何种性质的医院,治病救人都是其核心。积极、奉献、爱心是医院价值观中的天生成分,优质、高效、安全的服务是获得收益的基础。在选择员工时将价值观是否与医院符合作为评估标准,有利于人才长期稳定发展。

(二)通过岗前培训“刻模子”。“岗前培训”是人才培养重要一环,让新进员工认识医院、了解医院各部门如何运转、知道医院规章制度、了解处理问题的步骤和方法。要完成这样的目标,不是依靠几天集中学习就能完成。从员工新入医院到可以独立完成本岗位工作,需要集中全面学习、主管在岗培训、关键课程培训、阶段性考核相结合。新员工培训就象“刻模子”,将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员工,通过训练变成具有统一行为标准的“医院人”。

(三)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培训体系包括确定培训需求、课程设计、培训执行、培训评估。培训是为医院战略服务的,因此,培训需求要根据医院战略现状与目标,结合各岗位态度、知识、技能的需求与不足进行制定。课程设计是对课程形式、内容的规划与细节计划,需要根据医院不同岗位、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思维方式进行适度调整。培训执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课堂式、在岗培训、以考代训、项目小组等。培训评估是培训体系中难度最大的一部分,不仅限于现场評估,还包括评估培训后工作质量、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往往难以量化,以定性考核为主。从培训内容来看,医生的规范化培养、职称晋升、继续教育和护理的操作技术培训考核等,是公立医院培训的主体,这种模式被复制到很多非公立医院,但这只培训的一部分。首先,每个岗位都应有相应的阶梯式培训;其次,有一些培训适合于每个岗位,如沟通、礼仪、服务培训;另外,不同部门的同一层级需要接受某些相同的培训,如管理、辅导等。

(四)在工作中培养。系统思考是培养员工的基础。很多医院在工作出现差错和问题时,总习惯去找责任人给予处罚,带来的问题是,员工习惯于推脱责任、逃避责任、明哲保身。从管理的角度看,90%以上差错都有系统方面的问题:当管理者从整体流程考虑杜绝失误时,差错才能降到最低;当管理者允许员工犯错,为其遮风挡雨时,他们会更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当员工不会因学雷锋中的失误被惩罚时,雷锋才会越来与多。

全面质量管理、持续质量改进是培养员工的主题。无论怎样优秀的医院,总会在各方面工作中发现不足、差错或隐患。发现问题-界定问题-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尝试解决方案-测量解决成果-将新方案标准化,这是一个质量管理和改进的模式,适用于各个岗位和各类工作改进项目。同时,员工参与到质量改进小组中,互相促进、互相学习,是培养员工的良好方法。制度管理是培养员工的支持。医院有大量的操作规范、流程、标准,是工作质量的保证。学习制度、敬畏制度是培养优秀员工的基础。绩效考核是培养员工的保障。绩效考核与管理具有导向作用。建立一个与医院价值观相一致的绩效管理体系,其核心是建立与价值观和目标相一致的指标体系,以评价患者满意度、经济贡献率、差错率、质量改进等。通常,指标体系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即财务类如收入、费用、成本等,客户类如客户满意度、门诊人数、出院人数、收住院人数等,内部流程类如患者等待时间、差错率等,学习与成长类如培训时间、培训课程数等,不同医院因发展阶段不同、优势劣势不同、使命与目标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设置及其权重与员工的奖励体系相结合,能使员工按照医院希望的方向发展。

总之,非公立医院相对人才匮乏,对人才培养需倍加重视。从服务、质量、效率、安全的维度,建立完善的招聘和培训体系,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持续质量改进,遵循制度、科学考核,将逐步建立优秀的人才梯队,为医院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刘强

门诊导诊护理岗位绩效管理论文 篇3:

新院建设与信息化

建设新院,正在成为不少大医院分流患者、提高患者就医体验的重要方式。随着信息化在医院发展中地位的不断增强,新院建设伊始即将新院定位为“智慧医院”、“绿色医院”是一种趋势。新院建设已经不仅仅是建筑,更多地成为一种融合了信息化思路的“智慧”体,体现着医院对新院区的整体规划和医院的发展思路。将新院信息化建设的设计定在新院整体设计之初,以更全面地考虑信息化布局,是提升新院信息系统整体服务功能的必然选择。

新院建设之初信息化建设的全盘布局,新园建设中、后期具体系统的建设与操作,成为考量医院信息中心的一件大事。

基于此,我们本期EHC圆桌论坛关注“新院建设与信息化”这一主题,邀请到正在进行或刚刚进行过新院信息系统建设的专家们,用他们的经验,给正在或将要进行新院建设的同行们提供一些有益思路。

智能楼宇与信息化顶层设计

“智能楼宇”是指高效、安全、舒适和节能的新建筑,在新门诊教学楼建设规划中要充分考虑从数字化向智慧化的转变。

新建门诊教学楼总面积7.29万平方米,整体分地下三层,地上五层,局部六层。门诊教学楼功能齐全、分区明确,基础设施便利,彰显人性化设计,分为门诊、急救中心、检验中心等八大功能区,可接纳门急诊患者5000~7000人次/日。

“智能楼宇”是指高效、安全、舒适和节能的新建筑。既能通过信息风险识别、人身和财产安全、电力安全和设备安全做好安全保障,又能通过智能化楼宇将本地控制、系统控制、照明控制和楼宇自控管理起来,还能通过楼宇自控系统等实现空调、给排水、照明、电梯等系统运行情况的集中控制,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

医院老建筑长期承担繁重的医疗任务,在新门诊教学楼建设规划中,信息管理中心考虑了如何在医院需求日益扩大、数字化建设深化、设备管理信息化、楼宇智能化管理等方面实现医院数字化向智慧化服务演进。

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保障基础、着眼未来”为设计方向,着手智能化建设总体设计。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是江苏省唯一直属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2011年6月起在苏州工业园区动工新建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总院,总院占地面积近90亩,设计建筑面积13万多平方米,一期设计床位600张,其中含国际部床位100张,目前建设工程进展中,预计在2015年上半年试运行。

总院设计之初,首先初步确定了智能化工程的大致框架以及与基建等相关工程的建设边界,以明确分工和互相协作的具体内容;其次参考本地及周边市场基建单位造价、智能化工程单位造价、同级医疗单位智能化工程建设预算比例等数据,并根据医院建设资金整体情况,确立总院智能化工程资金预算;最后根据预算范围,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保障基础、着眼未来”为设计方向,着手智能化建设总体设计。

所谓“绿色”主要是指节约资源,不仅要从设计上认真考虑,更要在运行后认真落实。

我院新院占地面积大约137.25亩,建筑面积12.1万平米。“绿色建筑”、“智慧大楼”这些名词是近些年来提得比较多的有关建筑方面的词汇。其实所谓“绿色”主要是指节约资源,包括建设期间节约材料以及使用期间节约能耗。对于前一部分是在医院设计之初就必须考虑的问题,而后一部分不光是在医院设计上应该考虑,而且是在医院运行之后更应当认真落实的事情。如何能够将医院楼宇日常能耗降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关于电、气、水的管理,而这些就是所谓的智慧大楼所包含的内容。

“绿色”是环保与节能,从顶层设计就充分考虑智能化楼宇建设内容。

北京天坛医院新院建筑面积近26万平米,编制床位1650张,手术室50间。

“绿色”是环保与节能,但是,如何实现还需要智能化系统的支撑。例如,智能化灯控、智能化空调系统可以节约电力;智能化车辆调度系统可以减少车辆等待时间,减少尾气排放;智能化污水监测系统,可以防止有害废水排放。因此,智慧建筑与智能化系统是绿色建筑的基础。

在北京天坛医院新院规划中,王晨院长非常重视信息化的建设,从顶层设计上强调智能化、信息化是新院设计的特点,多次组织设计院进行医院信息化智能化专题讨论会,提出由信息中心主导新院的整体智能化设计,并从信息中心抽调专人参与新院筹建,对每一张弱电图纸审核签字。

智能化楼宇是信息化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天坛医院新院从顶层设计就充分考虑了智能化楼宇建设内容,而且将数字化和智能化作为新院的特点。医院从患者服务、医疗流程质量控制、医疗资源利用、绩效管理、决策分析等多个方面,充分考虑了智能化系统的匹配与支撑,并且将各个系统有机整合,以形成一个整体智慧型医院。

“绿色”体现在节约资源,“智慧”体现着高效管理,新院区的信息系统是全部重新规划设计的,以彰显这两点。

嘉兴市第一医院(嘉兴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坐落在党的诞生地、风景秀丽的南湖之滨,占地面积208亩,总建筑面积约18.5万平方米,核定床位1350张,实际开放床位1660张,目前已成为嘉兴市规模最大、设施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的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绿色”是在信息化建设中选用的方案、产品应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如:采用虚拟化战略构建绿色数据中心,通过虚拟化技术减少物理服务器的数量,可以在电力、冷却、设备占用空间成本上节省不少。中心机房应采用智能化程度高,可靠性高的机房精密空调,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智慧”就是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实现一个简洁,高效,安全的系统,如医院的一卡通管理系统等。

由于原有信息系统功能和公司的维护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医院业务发展需求,因此新院区的信息系统是全部重新规划设计的,参照了原卫生部《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标准的全新HIS系统、EMR系统、PACS系统。整体架构以电子病历为中心,按照标准建设。从现在效果来看,新建信息系统符合相关标准,医院可以按规定上传数据到各卫计委、卫生厅和卫生局,用户也满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

施耐德电气帮助人们善用其效、尽享其能的观念与绿色建筑和智慧大楼等概念不谋而合。

“绿色建筑”、“智慧大楼”体现了新建医院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即绿色可持续与智能信息化。绿色可持续要求新建医院能最大化地优化整个建筑的运营结构,实现节约能源、降低运营成本、减少浪费与对环境的影响。智能信息化要求新建医院可以更好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一方面是提高大楼运营相关信息的可视化与可管理性,另一方面是更好地支持医院的信息系统建设,并保证相关信息系统与关键设备的安全可靠。

信息化顶层设计是医院现代化的关键,好的顶层设计可以更好地整合、优化业务、行政、后勤三条医院工作主线,建成高效的全院信息系统,通过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中管理,减少库存,降低人力成本,使医院管理、临床诊疗效率提高,实现医院现代化。

智能楼宇与信息化顶层设计息息相关,是规划、设计、制定医院信息化顶层架构时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部分。一方面智能楼宇包含的安防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是医院信息化建设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智能楼宇中包含的信息系统基础设施为医院的信息化提供了基础和保障——既要满足现有医院业务的可用性与安全性,又要能够灵活地适应医院业务的变化与扩展,另外也要为医院与全国信息系统的互联接入提供安全、可靠的支持。

“绿色建筑”和“智慧大楼”这两方面的要求都在体现以人为本,除此之外还应考虑流程上的“绿色”和“智慧”。

现各地政府在更多地关注民生工程,医院建设是其中投入之一。此次我院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在城西建造一座占地200亩、住院床位达2000张、建筑面积的26.7万平方米的三级甲等的医疗中心。是整个城市重要的集急救、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医疗建筑综合体。

“绿色建筑”和“智慧大楼”这两方面的要求,都是要体现以人为本,都是要体现减少对自然的破坏、能耗的消费。新院建设除了要符合绿色建筑各种节能规范要求外,我个人认为减少患者的活动半径及合理分布诊区也是绿色建筑的重要体现。

比如可以考虑现有的“挂号收费→诊区→医技检查→药房”的流程是否可以重新分配,以更合理地减少患者的活动半径,这也是体现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此次我们考虑诊区是相对独立的模块,患者直接到诊区完成自助挂号收费、候诊、诊疗,专科的部分医技检查、治疗全部在诊区完成。

比如还可考虑科室的门诊设立问题。现如今我们大多数是以学科的细分来体现门诊服务的,但对患者而言,一个器官的疼痛是无法事先得知是内科还是外科引起的,且往往内科和外科的门诊位置是在不同楼层及不同诊区,会带给患者不便,所以是否可以考虑以器官的疾病来合理划分诊区,如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合在一起,只要是头痛,患者及导诊人员就知道去脑科诊区,同时也方便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医生间的会诊,极大缩小疾病的诊断时间,也可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

信息中心的角色

信息部门是院区智能化工程的总负责,从设计到初稿完成,再到工程实施,信息中心始终从信息化层面对实施公司提要求。

在智能化工程设计阶段,我们要求设计公司在初稿之前对医院从三个方面深入了解:第一是现有整个信息化建设的情况,第二是医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信息化的要求,第三是院方对信息化发展、智能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具体需求。在此基础上,根据设计单位的经验和特点,提出整体化的设计方案以及初步预算。这样基本保证了医院智能化建设是在医院信息化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完成框架设计,不会出现大的偏移或缺漏。在设计初稿完成的基础上,信息部门联合设计方一起与全院相关科室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商讨和论证,针对设计、流程、布局,甚至每一个点位进行确认,再汇总讨论并交由院决策层审议,做出修改。四易设计稿后,最终形成完整详细的设计蓝图、方案设计书和设计造价。

这个过程,信息部门的参与是极为重要和必要的,它在院方和设计方之前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同时对业务需求进行必要的梳理,采纳合理建议,规避非标需求,适当引导方向,才能使得智能化建设设计方案顺利完成。方案完成后,由于医院实际资金预算的限制,信息部门对方案进行了分解,首先保证智能化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必备项目,其次考虑建设中可以展现医院信息化的一些亮点项目。

医院明确信息部门作为院区总院智能化工程建设的主管部门,统一协调与工程相关的信息、基建、总务等多个职能科室共同合作推进工程进展,此模式优点在于:一、医院智能化建设首先要基于医院现有信息系统情况以及对未来系统发展的规划,信息部门无疑有明显优势;二、信息部门介入智能化建设一线,也有利于未来根据医院建设实际来对信息发展规划进行微调,从而找到更符合医院基础建设条件的系统建设道路;三、未来医院的建设必定需要有信息化发展的思维来主导,医疗业务流程、医院人财物管理、楼宇智能化控制、公共安全维护等诸多方面最终落脚点都会与信息化紧密相连,逐步建成全闭环化可控可追溯的管理模式,继而建设成为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的医院。这样的主管模式需要信息部门与基建部门有极其紧密的沟通联系,需要与其他相关部门有极其充分的协商论证,要尽可能做到纵向畅通、横向连贯,才能发挥这种管理模式的最大效果。

网管中心在整个新院建设中,结合新院要求进行相应的信息点位预留。

网管中心在整个新院弱电工程建设中,主要是根据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要求,按照软件系统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需求,网络系统对布线系统的需求的递进方式,完成整个弱电工程的布线要求。同时,结合新院信息化使用的扩展要求,进行相应信息点位的预留。

最大的改变应该是“围绕信息化建设为患者服务”方面。我院新大楼在基础设计阶段为考虑方便患者就医将门诊所有诊室和功能科室全部安置在一楼,这样避免电梯成为瓶颈。同时信息化建设为了缓解患者在医院的等候时间,建设了分时段的预约挂号系统、患者自助一卡通系统、门诊大厅的自助导航系统等。

信息中心先期即介入新院设计,参与新院整体信息化的设计,并提出各类需求。

信息中心在新院建设中提早介入到了整个新医院建设中,在设计初期就和设计部门进行了沟通,规划整个医院的大网络规划及各科室的设计要求,明确了整个楼宇建设以光纤为主、无线为辅,各系统以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接入平台,了解各业务系统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前提出各种需求,以供在建筑初期做好管路、管道预留。

目前我院在调整现有的各系统与数据集成平台进行相接,将现有各系统改造成松耦合,这样待新院区建立更大的数据集成引擎时,可以采用平台之间的对接,现有的数据不会因为系统的升级或更换而无法得到利用。这一方面可以减少信息系统全新建设费用的大规模支出,另一方面也极大保持了医务人员原有的使用习惯,减少了由于新大楼使用带来的系统故障风险。

“智慧”新院

数字化医院的整体框架由智能化系统和信息系统两部分组成。

数字化医院的整体框架是由智能化系统和信息系统两部分组成的,我院在建新门诊教学楼时完全是从信息化建设角度来设计的。医院建筑的智能化是医院实现整体医疗和整体护理的基础,需要按照未来10~20年的发展战略进行整体统一规划,即为医院构筑一个满足医院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长短期目标的、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系统平台。

数字化医院的基本组成应包括上层的临床信息系统和医院管理系统,以及起支撑作用的建筑智能化系统。

关于新院智慧性的考虑主要是结合弱电工程相关标准要求,建设了大量的智能楼宇监控系统,比如空调新风机组的监控、污水排放的监控等。我们医院在新院建设之初就已经将建设国内领先的数字化医院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为最大程度地保证信息化建设的落实,由医院网管中心牵头进行协调新院弱电工程的建设工作。

智能楼宇和信息化顶层设计之间的关系是像“高速公路”和“汽车” 相互关系。

智能楼宇和信息化顶层设计之间的关系像是“高速公路”和“汽车” ,汽车要想跑得快,车况本身好是一个方面,最关键的基础是高速公路建设得好,汽车才能跑得快而稳。新院的“智慧性”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考虑,硬件建设方面保证充足的信息点,覆盖全院的高速无线网络系统,采用虚拟化技术的数据中心等。软件建设方面重点加强移动医疗软件建设。

绿色医院重点体现节能与环保,通过新院建设,医院信息化建设有了巨大发展。

绿色医院重点体现节能与环保。节能包括:节能控制系统、节能产品使用、节能设计(机房位置、机房布局、虚拟化应用)。

北京天坛医院基本采用的平滑过渡的方案,很多新院的新系统都提前在老院进行试运行,确保顺利过渡。新院安排了3个信息中心主机房,整体面积近2000平米。在门诊信息中心专设应急指挥中心,10个大屏幕对医院医疗服务、运营管理、楼宇自控、安全消防进行全方位监管。无线和物联网进行全覆盖,对人员和物品进行无死角覆盖追踪,医护人员随时随地为患者诊疗服务。

此次智能楼宇,我们思考最多的是大集成的建设理念。

智能建筑必须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顶层设计,将各系统工程融为一体,任何一个系统绝对不允许孤立,此次我们考虑以一个整体的大平台,将消防、监控、水、电、气、空调、门禁及医院的业务信息系统全部集成在此平台上。引入物联网的理念,将医务人员、患者、管理部门所需信息高度融合,如排班表可决定是否允许此医务人员车辆的出入、医疗区域的门禁出入、医疗业务系统的登录等。

通过将各系统的数据进行挖掘整理,可实时反映整个体系的运行状况,明确存在的症结是在哪一个环节,以前各系统只能在自己的范围内查找,现在可以跨行业、跨部门进行动态调整。如人员流量大时,能自动要求增加医务人员、引导人员、保安人员,后勤岗位人员,可对各设施增加巡查次数等。通过在患者的床头设立可自由调整的屏幕终端,可供患者进行点餐、打车呼叫、健康宣教、看电影电视、病情查询,同时也可供医务人员查房、下医嘱时使用,提升整个系统的智慧性。

“绿色”新院

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看,要建成真正的数字化医院,需要满足物理层面和信息层面两方面的要求。

信息层面主要是对信息系统服务对象来说,物理层面主要是对医院建筑智能化方面提出要求,医院的建筑必须为信息系统运行提供安全、稳定的物理环境基础。它是基于建筑、结构、暖通、水电、装修、机电等多系统基础之上的以建筑智能化为核心、为医院信息化系统服务的一套平台,向下集成了多专业、多方向、多系统的管理和应用,向上服务于医院HIS、LIS、MIS、PACS、HRP等信息平台,是现代数字化中承载着日常运行、维护、管理、使用的重要平台,建设的成功与否真正体现了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绿色医院”的建设理念体现在医院建设的各个方面。

举例说明,如果按照传统的医院信息系统所需服务器配置,我们医院可能需要购置70余台服务器设备。由于我们使用了服务器虚拟技术,大大节省了服务器的数量,最终只采购了不到30台服务器就完成了机房建设,既节约了资金,也节省了整个机房的能耗。

靠综合布线和虚拟化技术达到“绿色”标准。

新院区信息系统建设中采用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兼容性、灵活性、稳定性和扩展性好布线方式。数据中心采用了虚拟化技术,减少了物理机的数量,设备的存放空间,中心机房采用了机房专用空调,符合环保要求,降低中心机房电能的消耗。

绿色、现代化的机房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医院机房的新建、改造计划非常重要。我们建议医院在规划时应首先充分考虑到机房规划的关键参数——这包括了设计容量、关键等级、成长规划等,之后此基础上考虑具体采用何种架构和方式,并选择可靠的合作伙伴、解决方案和产品来实现自己的建设计划。在机房建设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常见的建设误区。第一,只重视初始投资成本,我们建议用户在建设数据中心时,应当重视机房的总持有成本,而非仅仅是投资成本。第二,机房架构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我们建议用户考虑模块化的机房架构,这样的架构可以使机房边成长边投资。 第三,云时代的整合问题。在可见的未来,即使云计算应用高速发展,现代化医院依然会有大量关键信息存放在本地,而这一部分的应用和信息将比以往要更为关键,我们建议用户不要轻视本地机房的建设和应用。

我们的规划重点是采取医疗云及互联网医疗的方式。

在医院的信息系统规划中,我们的规划重点是采取医疗云及互联网医疗的方式,因为今后医疗方向不仅仅限于在医院内部对患者进行诊治,医生可以在远端进行手术控制、远程会诊。患者佩带穿戴式终端,可实时将生命体征数据传到医生的终端,同时患者可及时得到医生的各类嘱托、服药的实时提醒等功能。

在本次的新院区建设中,因整个大楼采用光伏发电的方式,我院将此光伏的发电一部分输入到不间断电源(UPS)对电池进行充电,同时在机房的建设上,无论是服务器、主交换机、存储,均采用模块组件的方式,一方面管理方便,同时也利于今后的扩展,从而使机房的面积大幅减少,同时减少了各能源的消耗。各类设备实时运营状况查看、提醒等功能也减轻了维护人员的工作量。

作者:郑序颖

上一篇:清代女性作家文化背景研究论文下一篇: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工程监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