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市场行为监管论文

2022-04-16

作者简介:罗承舜(1994—),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广西钦州人。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保险市场行为监管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保险市场行为监管论文 篇1:

谈谈保险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主体问题 

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规模迅速扩大,保险行业内不正当竞争行为也日益加剧, 一些保险企业借助他人优势或有关行政部门联合实施强制保险。 比如与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或银行联合强制贷款人购买不必要的保险,与医院联合强制病人购买保险, 与教育部门联合强制学生购买平安保险或意外事故险:与交警、 民航等部门强制用户购买不必要的保险等等。

作者:谭德明

保险市场行为监管论文 篇2:

我国保险代理制度缺陷分析与对策

作者简介:罗承舜(1994—),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广西钦州人。

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学历: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保险学

收刊地址(快递):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贵州路73号实验小学 邮编:538001 收件人:罗玉秀 18677009316

【摘 要】克服保险市场交易障碍,降低保险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保险市场交易效率是保险代理制度的核心目标。我国保险代理制度由于先天条件不足,后天市场环境欠缺,缺乏必要的制度创新,最终导致保险代理制度在制度设计、管理模式、行为监管等方面存在缺陷。要完善我国保险代理制度,增强保险代理的制度活力,提高保险代理制度的运行效率,就必须加快保险行业的制度改革。文章通过借鉴美国和日本保险行业的发展经验,针对我国保险代理制度的缺陷,提出相关改进对策。

【关键词】保险行业;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制度;制度创新

一、前言

历史经验表明,世界各国保险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保险代理制度的运用与完善,但由于保险人和投保人之间存在极强的市场交易障碍,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凸出,因此保险代理人制度便成为保险市场中最普遍的营销方式,现己成为各国保险业正常运行和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环境不成熟,保险代理制度建设仍处于发展初期,制度缺陷问题较為突出,整个保险代理制度缺乏一个整体性的制度框架。

国内对于保险代理制度的研究颇多,但侧重于探讨保险中介市场的建设(孙飞,2007)、中外保险中介市场比较(黄英君,2007;孙秀清,2007)、保险代理制度对保险公司绩效的影响(张邯玥,2007;邵全权,2010)。鲜有文献在对保险代理制度进行委托—代理分析和信息不对称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保险代理发展经验,对我国保险代理制度的缺陷进行系统性分析。

二、我国保险代理制度缺陷及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保险代理制度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保险代理制度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激励约束机制不合理,导致机会主义、短期行为以及欺诈行为普遍;第二,保险代理制度运行管理不规范,保险代理人信用缺失问题严重,保险代理市场混乱无序;第三,保险代理制度的权威性急剧下降,而代理人的失信进一步导致保险业的行业形象跌入谷底,这表明我国保险代理制度的整体效率偏低。文章将从我国保险制度的先天条件和后天发展两个层面来分析其存在缺陷的原因。

(一)我国保险代理制度发展先天不足

(1)委托—代理制度自身的局限性

委托—代理制度的本质就是委托方和代理方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进行博弈而达成的合约关系,其核心症结在于双方的行为目标函数不一致。在保险代理制度中,保险人追求最低的交易成本,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保险代理人追求最高的保险佣金,实现自身收入的最大化;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目标函数的差异性将直接导致保险代理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进而破坏了代理制度的设计机理,限制了保险代理制度安排的实效性。

(2)保险代理制度的“粗糙式”引进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保险业再一次开始对外开放,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将保险代理制度带入中国,致使原来的员工制被迅速摈弃。保险代理制的销售模式在我国发展速度极快,截至2011年初,中国共有保险营销员3297786人,比上季度末增加了5.14万人。在我国,保险代理制使保险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巨大的经济利益促使这项还未完善的代理制度在我国疯狂推广,更没有充分的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保险代理制度的发展,同时也给保险业的长远发展埋下祸端。

(3)中国宏观经济环境的限制

不可否认,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对保险代理制度的形成和完善有着极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偏低,人均收入远低于发达国家,社会对于保险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另一方面,我国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且社会信用体系一片空白,这使得我国保险代理制度的运行缺乏最基本的制度约束,致使许多保险人或代理人为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钻制度的空子,与法律打“擦边球”。

(二)我国保险代理制度发展后天畸形

(1)保险代理制度畸形,约束激励机制设计不当

长期以来,不合理的约束激励机制是我国保险代理制度存在的根本问题,最直接的表现是:保险公司普遍采取以业绩考核为主的低水平营销管理模式。保险代理人一般都是兼业的性质,而不属于保险公司的员工,该群体不能享受正常的职工福利待遇,并且缺乏归属感。在这种粗放的业绩考核体系下,代理员工的个人利益被忽视、首期佣金制度缺乏弹性、保险服务的质量偏低,最终造成我国保险代理人在销售保险的过程中出现短期化倾向严重、违规性操作频繁、欺瞒性行为普遍等问题。

(2)保险代理门槛偏低,代理人员职业素质不高

自《保险法》颁布以来,监管当局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来提高我国保险代理人的素质,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是,这些政策和法规仍未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保险代理人门槛低、代理人员职业素质不高的现状。首先,我国保险中介发展时间短,各公司为抢占保险市场份额,普遍采取“铺摊子”式的人海战术,在保险代理人招聘中只注重数量,而忽略了代理人的综合素质。其次,缺乏对保险代理人进行合理的培训:一方面,培训内容简单,属于应付性的应急式培训,这对保险代理人专业素养的提高作用不大;另一方面,培训目标不当,保险代理培训多侧重于营销技巧的培训,而对于保险专业知识、保险服务意识以及保险诚信销售等方面则是一带而过。

(3)保险服务质量偏低,陷入低层次的价格竞争

值得反思的是,我国保险服务质量并未因引入保险代理机制而得到提高。相反,在绩效考核的大背景下,保险代理之间陷入低层次的价格竞争,而这种依靠价格手段的竞争模式使得代理制度的效率大幅降低,甚至导致保险市场因有效需求萎缩而陷入困境(如图1所示)。供求模型中,保险的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即保险产品价格越低,其需求量越大,但这个假设包含一个隐形前提:保险产品同质。一旦保险商品不具有同质性(如销售态度、保险赔率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差异),加之保险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那么保险的需求曲线将被扭曲——不再完全向右下倾斜,转而向左弯曲。

(4)政府监管不力,缺乏完备性的监管体系

由于保险中介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长,监管部门缺乏审慎的监管意识和足够的监管经验,截止到目前我国保险业仍未形成完备性的监管体系,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征信体系尚未建立,代理人失信成本极低,对逆向选择、机会主义、道德风险等行为的约束不够。第二,基础性保险法律法规不完善,且法规的执行力度较小,在法律依据上达不到有法可依,在法律执行上做不到有法必依;在具体的监管中,往往采取行政手段,缺乏足够的法理依据,从而造成监管缺乏权威性和合法性,并引发了权力寻租等情况。

三、完善我国保险代理制度的对策

不可否认,我国保险代理制度的发展程度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在保险代理人制度的改进中既缺乏科学有力的理论支持,又缺乏足够充分的实践经验。因此,文章在结合我国自身国情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美国和日本的保险代理制度,来完善我国的保险代理人制度,进而使得我国保险代理行业实现良性发展。

(一)美国保险代理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的保险代理制度发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制度体系较为完备,其主要特点有四个方面:第一,美国具有极完备的保险法律体系,保险代理人在销售的任何一个环节,其权责都有明确规定;第二,美国保险代理制度的专业化分工极为细致,目前已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元化、人性化、高便捷的保险服务体系;第三,美国的保险代理培训体系相当完善,保险代理培训层次分明,针对性较强,整个培训体系严密有序;第四,行业自律约束在美国的保险代理监管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政府行政监管和保险行业自律的双重约束机制,规范了保险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提高了保险代理的监管质量和效率。

(1)完善保险代理培训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如前所述,目前我国保险培训体系存在培训内容过于单一和培训目标不当两大问题,这是限制我国保险代理人综合素质提高的关键。因此,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分层式培训,依据所代理保险产品的层次来划分培训内容。但是,由于我国保险代理业务还未细分,所以不宜简单照搬照抄,而应该结合自身国情,形成由专业知识培训、服务水平培训、道德品质培训三类培训组成的培训体系,并规定保险代理申请人必须在每一培训环节均达标才能获取代理执业资格。

(2)细分保险代理专业分工,保证保险服务质量

美国保险代理的专业化分工极大提高了美国保险体系的服务水平和效率,这有利于保险业充分发挥其国民经济“助力器”和“稳定器”的作用,我国可以采取渐进式推广的方式来学习美国的保险代理模式。首先,先在国有保险公司推行保险代理人代理领域的分层,使得整个保险行业的产品分层清晰,既便于投保人筛选保险产品,又节约了代理人的交易成本;其次,进一步细分代理人的职能,根据资产规模和职业资质划分不同层次的代理人,并给予服务和信用的等级认定,为投保人选择保险代理提供参考。

(3)加强代理行业自律约束,规范保险市场运行

保险行业自律组织是随着保险业务不断发展、市场主体逐渐增多、竞争行为日益加剧而产生的行业间自律性机构。目前,我国虽出现过保险行业自律案例,但仍未真正形成全国性的具有约束效力的保险行业自律组织,这是我国保险行业监管体系中的一大缺陷。只有不断完善保险行业组织的自律功能,规范保险代理机制的正常运行,保险业的发展才会可持续。

(二)日本保险代理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保险中介市场非常发达,其保险代理制度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严格的市场准入约束。自上世纪末,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导致其保险公司接连倒闭之后,日本保险业执行了严格的市场准入约束,且监管重点在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上,坚持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第二,日本全面实行保险销售员工制度,其中:财险主要是采用保险代理店制度,保险商品由保险代理店来销售和提供售后服务;寿险主要是采用员工销售制度,由公司取得保险募集资格的外勤人员将商品推销给准备投保的消费者。第三,日本的保险制度发展历程曲折,制度变迁较为频繁,能根据不同时期保险市场的阶段性特征,不断对保险代理制度进行调整和创新,保证了保险代理制度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1)加大对保险代理的监管力度,强化保险代理的法律约束

众所周知,我国保险行业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监管,保险代理人职业素质偏低,在保险销售过程中短期行为较多,保险销售纠纷在我国频频发生,这引发公众对保险行业的信任危机,极大地削弱了保险公司的诚信经营基础,破坏了保险行业的整体形象,进而影响了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本审慎严苛的保险监管策略值得我们借鉴,我国保险业要想扭转在消费者心中的“缺信”形象,就必须加大行业监管力度,强化保险公司责任,特别是要对保险销售中的欺诈行为进行严厉整顿,提高违法违规销售的成本。

(2)理清保险代理的权责利关系,形成激励相容的代理体制

日本的保险销售员工制度是造就日本保险行业辉煌的关键因素,以至于在日本国民经济泡沫破灭的情况下,日本保险业仍能迅速恢复并取得实质性发展。如前所述,委托—代理制度本身就有其缺陷,加之我国法律体系和征信体系不健全,代理制度在我国缺乏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因此日本的保险销售员工制度值得我们借鉴。通过录用正式保险销售员工,在正常发放基础性工资的前提下,再推行绩效考核,理清保险代理的权责利关系,进而提高保险销售的效率和保险服务的质量。

(3)代理模式和市场需求相匹配,始终坚持代理制度的创新

从日本保险业的发展历史来看,代理制度创新是日本保险业持续繁荣的基本保证。一直以来,日本保险代理制度颇具自身特色,各项保险发展机制选择相对较为灵活,始终坚持与保险市场的实际發展情况相适应,既充分考虑保险行业的发展动态,又注意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偏好,这是日本保险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因此,我国也应实事求是,在保险行业的发展中,坚持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流程创新,不断增强保险行业的制度活力,促进我国保险行业的持续繁荣。

[参考文献]

[1]姚海明.论中国保险业的市场结构[J].经济评论,2002,(02).

[2]孙飞,赵旸.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的现状及完善[J].保险研究,2007,(10).

[3]孙飞,赵旸.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的现状及完善[J].保险研究,2007,(10).

[4]姚庆海.培育保险中介市场,完善我国保险市场结构[J].中国金融,2000,(06).

[5]孙蓉.中国保险业诚信缺失的制度分析[J].保险研究,2003,(09).

作者:罗承舜

保险市场行为监管论文 篇3:

浅析我国保险业监管的发展

摘 要:目前我国保险市场秩序相对比较混乱,业务质量低;市场的不成熟,监管力量薄弱,破坏性的价格竞争较为普遍;经营过程中扩大了成本和经营风险,致使保险企业利润相对比较低微,严重影响到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文章通过对我国保险业监管的现状分析研究,总结了我国保险业的监管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了相关有力保险监管的对策。希望可以对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引。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投资行业也加入全球化的行列。全球化不仅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的保险行业既有各种机遇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我国投资不仅面临本国的风险也面临国际风险,在这时我国为了保险公司更好地经营发展,扩展其投资范围,这使保险公司有更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为了使保险行业更加健康的发展,我们只有加强保险行业的监管力度,才能更好的指引保险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严格控制一切可能出现的风险,将一切可能出刊的风险扼杀在摇篮中,做到防患于未然。建立和健全我国保险业监管体系,不断提高我国保险业的监管水平。

1现状分析

我国保险行业在过年的发展过程中监管工作在不断的完善,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我国的保险行业的监管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

1.1 市场混乱,业务效率低

保险市场不成熟,监管工作的力度比较小,在很多地方形成了价格竞争现象,这给保险行业的每个公司都造成了利益的破坏,保险市场价格的混乱,严重影响了保险行业的业务质量,给保险公司的赔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很多地方更是搞人情赔付,关系赔付,以公司的利益利用在个人感情身上。这些现象严重的导致了保险企业的利润,严重的导致了企业的亏损。

1.2 资金资产管理混乱,资产质量低。

有的保险公司经营风险已经发生,存在资本金不到位、资本金虚假或者与其业务规模不适应的情况。有的保险公司不足额提取责任准备金和未决赔款准备金,动用保险资金搞投资、贷款、拆借和“三产”,形成大量不良资产,其中绝大部分难以收回,已经形成呆帐、坏帐。很多保险公司,通过各种原因多用公司的准备金用来购置办公房、汽车等,严重的影响的公司正常的资金流动,租代了公司的正常发展,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2我国保险业监管模式分析

我国保险监管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2.1 我国保险市场的起步阶段。

我国保险公司的基本发展经历了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垄断到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三足鼎立的阶段;发展到现在基本形成以大保险公司为主小保险公司为辅的多元化保险市场行业。到目前为止,保险行业依然存在着市场不规范的行为,主要体现在分支机构的设立,导致保险监管的审批花费较多等现象。

2.2 市场的初步阶段

我国的保险市场从1995年《保险法》颁布之后逐渐的完善,不仅我国的保险市场涌现出一批规模较小的保险公司,也有很多中外合资的保险公司相继成立,保险市场的规模逐渐壮大,但是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没有在规模壮大的同时成熟,这个时期的保险市场管理比较混乱、经营粗放,出现了很多违规行为,如:擅自开办新业务、擅自降低费率、抬高手续费,因此这一时期的监管以市场行为监管为主。

2.3 市场的规范化阶段

1998年保监会成立之后,我国保险行业的监管工作逐渐得到发展,监管力度的加强对于完善保险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监管部门提出了“市场行为监管和偿付能力监管并重”的监管模式。这种模式的提出是与当时国内保险市场的背景相关的。由于连续降息,寿险公司普遍出现巨额“利差损”,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偿付能力,偿付能力监管由此提上日程;但是考虑到保险市场还存在大量违规现象,市场行为监管还不能完全放弃。

2.4 我国保险市场走向开放的成熟的阶段

保险市场发展的同时保险行业的监管工作也在不断的完善,为适应保险市场扩大开放和保险业加快发展的需要,我国从2003年开始在继续坚持市场行为监管和偿付能力监管并重的前提下,逐步向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的过渡。市场行为和偿付能力双重监管具有较高的监管成本,并且,市场行为监管所可能引致的“寻租行为”都使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监管成为必然。在监管部门的监督之下我国的保险市场也更加的成熟和完善。

保险市场监管工作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说,经历了“审批还是监管”到实施“行为监管”,再到实施“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监管”的制度变迁。

3相关对策研究

针对保险市场出现的各种不利于保险市场发展的现象和行为,我国的保险监管工作在不断的完善,在成熟的过程中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用来指引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3.1 监管组织体系

现行的基本保险管理模式是基于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并存的科层制保险组织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实质是由政府行政部门将基金的管理运营权交由各级全民事业单位(如保险经办中心等),进行集中性管理和投资运营。这就存在着“政资不分”、“执监不分”等问题。另外,政府职能部门的强制代理使得作为初始委托人的公众没有选择机制和退出机制,基金管理不公开,不透明,削弱了公众行使监督的激励。

3.2 法律制度建设

保险基金监管涉及各方利益,为了保障基金监管有章可循,国家高度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基本建立了涵盖各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主要有《保险法》、《信托法》、《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工作管理办法》、《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信息产业部、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邮政局关于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等。2001年12月13日,财政部和劳动保障部公布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全国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原则、方式和管理程序。社保基金入市标志着我国养老金投资管理体制进入市场化运作的轨道,同时也给我国保险基金投资和管理从法律上提供了保障。

3.3 创造平等竞争的条件

保险监管的主要工作是为了纠正并且制止保险市场的各种违规行为。时刻提醒并警示一些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并且可以依法进行管理、教育、制裁,创造平等竞争的条件。同时,还应加强对设立保险机构的审批和控制、财务的监督和管理以及业务经营范围的界定和划分等方面的工作。应当注意的是,对保险业的监督管理要遵循保险市场发育的内在规律,要防止过分依赖行政力量的现象发生。保险监管工作是一个在工作中不断认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只有在处理各种不同的问题当中才能不断的完善。

3.4 加强保险经纪人制度的建设

保险经纪人的发展,也是保险市场发展的一个必要环节。保险经办人具有对保险市场熟悉、处理问题针对性更强等特点。利用经纪人办理保险,对保险人和被保险人来说是一种既方便又省时省力的办法。由于多家保险公司的共同经营,我国保险市场已为保险经纪人的活动提供了条件。保险经纪人的活动不受区域限制,方便灵活,可打破保险经营中的地区性和行业性垄断,为公平竞争创造条件。

4结语

保险行业的发展使保险的竞争和信息化不断的发展,保险和证券、银行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行业的交叉区域出现了监管工作的空白。这就需要保险市场的监管工作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需要各个行业部门的监管工作进行相互的沟通和协调处理,定期进行相互交流磋商。同时也要加强国际市场的交流和合作,及时的掌握国际大市场的最新动向和国际及时接轨才能使我国保险业的监管工作才能更好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春淑.日本失业保险制度及对中国的启示[J].天津商学院,2006(6):36~39.

[2] 李琮.西欧社会保障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68~72.

[3] 陈建安.战后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26~32.

[4] 杜黎霞.浅谈我国失业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J].甘肃科技,2007(5):45~49.

[5] 魏华林 林宝清.保险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5~28.

[6] 林毅夫.金融危机教训何在[J].中外管理,2009(2):12~15.

作者:薛增奇

上一篇:中职学生德育教育论文下一篇:机械设备机械加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