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益启示传统建筑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解构主义语境下的当代景观形态语言研究

摘要:景观设计思想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在工业社会到来之前,西方人主要从先验理性的角度去探寻美的本质,其景观设计形态大多为自然物的模拟与再现,并且具有强烈的轴线“对称”特征;而东方人则推崇直觉感悟,强调自然与人的情感关联,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进入工业社会之后,在技术理性和人本精神的双重影响之下,西方景观设计形态逐渐向“均衡”转化。中国虽然晚于西方步入工业社会,但其设计形态也呈现出相似的特征。到了后工业与信息时代,生态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人类的核心议题。在西方消解主体、解构自我的大众文化精神泛滥的社会情境下,“多样性”、“开放性”、“流变性”和“自组织”状态成为景观设计形态的主流。在当代全球化、信息化、大数据的开放语境中,中国受到西方强势文化的巨大冲击,其景观设计也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解构的共时性形态。景观设计形态的解构昭示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和生活观,成为当代社会具有观念性、辐射性和先锋性的人类精神象征。西方思想意识从逻辑——结构——后结构的嬗变,不仅体现了景观创作观念和形式技法发展的内在逻辑,而且也映射了不同时期的西方社会生活状况及美学诉求。20世纪60年代,以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为代表的西方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哲学流派,强烈地批判和颠覆了自古典主义以来西方奉为至高无上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消解了自现代主义以来的“二元对立”结构,并揭示了后现代社会复杂、混沌和多元化的特征。随后,彼得·埃森曼(Peter Eisenman)等建筑师以敏锐的创新意识回应时代的巨变,大胆地推翻传统的建筑话语体系,将解构主义哲学引入建筑形式语言的研究中,创造了大量无中心、分裂、残缺、错位、不稳定的建筑形式,掀起了世界范围内对设计概念、内容、美学、意义及价值进行重新定义的浪潮。景观美学的发展历来与哲学、美学、文学、艺术和建筑观念的变革一脉相承,揭示其形式表象背后隐藏的普遍共性是认识世界本质的根本途径。在当代信息爆炸和快速全球化的冲击下,传统的思维方式远不能应对当代环境、经济和技术的急剧变化,以解构的创造及开拓精神开展对设计思维、形式及方法的变革和探索势在必行。当代景观设计学研究已超出传统的功能和美学范畴,延伸成一种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策略和手段。本文力求对饱含争议的解构主义设计的审美旨趣作出相对公正和客观的评判,以辩证的方法解析当代语境中景观形态解构的语言表征、语义内涵和美学精神,从而发掘解构主义方法论在景观实践中的应用价值。首先,本文剖析了西方解构主义设计思潮产生的时代语境,阐明景观形态解构的内在成因,指出社会、哲学和设计三大维度是主导景观形态语言生成的本源性力量。随着全球化社会形态的变迁,解构主义哲学思潮激发了当代设计思维、形式和方法的变革,建构了复杂的景观动态形式系统。其次,文章结合语言学理论,回顾了景观设计由现代“结构”语言向当代“解构”语言的嬗变历程以及当代景观设计语汇和语法组织的“解构”特征,分析了当代景观形式的解构表象,挖掘景观设计形态的秩序、时态、组合、结构及媒介的艺术特征。剖析当代景观设计案例中的形态解构现象,表明解构已成为当下倍受追捧的一种时尚的设计语言。再次,本文揭示了景观文本的语义内涵、审美范式及多元文化精神,追溯了解构的意义趋向。当代景观的语义呈现出“中心论”瓦解、模糊的“所指”及创造性的诠释等特征。尽管解构主义反对文本意义的单一解读,崇尚意义的虚化。然而,它对意义的消解本身即是意义,是理解当代景观内在文化精神的重要途径。当代景观设计的“解构”形态所传达的深层含义正是对自现代以来景观审美范式的消解,以及对当代多元文化精神的象征和隐喻。最后,文章探讨了“建构—解构”视阈下的中国当代景观设计。在分析其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思考解构主义思潮对我国的启示,以及我国对解构主义的接受与批判。基于中国的社会语境,剖析解构主义介入我国当代景观设计的利弊,力求为当代中国景观设计创新提供可资借鉴的有益启示。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一、以景观设计学、形态学与语言学相结合的跨学科视角和研究方法,审视当代解构主义语境与景观形态的关系,为景观认知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二、在解构主义语境中观照景观的形态语言和语义,从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精神变化方面思考当代景观创作中的解构主义设计美学;三、解构作为一种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型设计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当代景观设计的思想及方法,并将引领人类迈向更为当代的精神生活;四、为中国当代景观设计的创新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总之,当代景观的“解构”形态正是适应复杂性社会发展的深层结构,是当代人类精神的外显。作为一种富有批判性和创新性的前卫设计观念和方法,“解构”将在与“结构”不断地互动和博弈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多元化景观世界。

关键词:解构主义;语境;景观设计;形态语言

学科专业:设计艺术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外研究概况

1.3.2 国内研究概况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考索

1.4.2 史论结合

1.4.3 个案分析

1.4.4 比较归纳

1.5 研究框架

1.6 概念阐释

1.6.1 解构主义

1.6.2 语境

1.6.3 景观

1.6.4 形态语言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解构主义设计思潮产生的时代语境

2.1 全球化时代社会形态的变迁

2.1.1 全球化与地域化

2.1.2 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

2.1.3 数字化生存与人居环境

2.2 多元化时代解构主义哲学的影响

2.2.1 雅克·德里达与“解构”理论

2.2.2 米歇尔·福柯与“异质空间”理论

2.2.3 吉尔·德勒兹与“褶子”理论

2.3 信息化时代设计形态的变异

2.3.1 “混沌—非线性”思维的滥觞

2.3.2 解构主义建筑的形式探索

2.3.3 数字景观的兴起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当代景观形态的解构语言

3.1 景观设计语言由“结构”向“解构”的嬗变

3.1.1 传统景观美学溯源

3.1.2 现代景观形态的结构语言

3.1.3 当代景观形态的解构趋向

3.2 解构形态的语汇

3.2.1 点的无序

3.2.2 线的错综

3.2.3 面的残缺

3.2.4 体的裂变

3.3 解构形态的语法组织

3.3.1 逻辑秩序的畸变

3.3.2 时间尺度的延异

3.3.3 形式组合的异构

3.3.4 空间结构的嵌套

3.3.5 异质媒介的杂交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当代景观形态的解构语义

4.1 景观文本的语义内涵

4.1.1 “中心论”的瓦解

4.1.2 模糊的“所指”

4.1.3 创造性的诠释

4.2 景观美学范式的流变

4.2.1 “反美学”的滥觞

4.2.2 美的消解

4.2.3 美的体验

4.3 多元文化精神的映射

4.3.1 怀疑与批判

4.3.2 隐喻与象征

4.3.3 趣味与反讽

4.3.4 叙事与表达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建构—解构”视阈下的中国当代景观设计

5.1 中国当代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5.1.1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景观设计的失语

5.1.2 中国古典园林日渐式微

5.1.3 中国当代景观设计的西化倾向

5.2 解构主义设计思潮对我国的启示

5.2.1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解构观念

5.2.2 解构的核心—以“破”而立,思考存在

5.2.3 复归“天人合一”的山水文化精神

5.3 解构主义的接受与批判

5.3.1 解构主义思想的吸收

5.3.2 解构主义方法的借用

5.3.3 解构主义方法的局限与批判

5.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上一篇:电力工程设计论文提纲下一篇:区级产业结构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