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壁传统建筑雕塑论文

2022-04-17

摘要:山西晋中一代分布着许多等级森严、气势宏伟、精巧装饰的明清时期的传统北方民居-晋商大院。它风格独特,其外部形象高大朴实,内部建筑装饰以精工细作著称。山西传统民居中的三雕艺术、多元化的窗格造型、剪纸窗花也是装饰的亮点。与其说是亮点不如说是建筑的艺术符号。它们制作工艺精湛,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影壁传统建筑雕塑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影壁传统建筑雕塑论文 篇1:

魏氏庄园影壁艺术特征及当代价值刍议

摘    要: 影壁作为传统建筑空间中的独特形态,承载着传统历史文化的独特内涵与价值。本文通过魏氏庄园影壁艺术基本特征的分析,阐述民居影壁艺术形态、色彩、空间中的人文精神,提出保护和传承影壁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中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 魏氏庄园    影壁艺术    当代价值

影壁作为传统建筑空间中一种独特形态,承载着传统历史文化独特的内涵与价值。民居影壁无论是艺术造型、色彩表征,还是空间意象,都表现出独有的作用。唐宋以降,影壁在传统民居中被广泛应用,除实用价值以外,还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影壁艺术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建筑学上的概念,而是富有文化内涵、文化传承力、地域特色显著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

一、影壁释义

影壁,民间俗称“影背墙”“迎门墙”。我国古代,影壁有多种称谓,如萧蔷、树、屏、塞门、罘罳等[1]。凡此种种,皆指设置在门内外特定位置的影壁,只是存在社会等级和所处位置的差异。《辞海》对影壁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墙壁上的浮雕;二是指正对大门起到遮蔽用作的照墙。

作为传统建筑空间中重要的单元或独立存在形态,影壁与屋宇、宅院、环境相辅相成,组合成一个有机建筑文化空间生态体系。影壁在物理功能上的作用主要是遮蔽、防卫、聚气、营造小生境,并且明确空间维度,界定空间秩序。在精神层面具有“意境栖留”的人文心性,表现为烘托宅院氛围,增强屋宇气度,传递出内敛含蓄的道德礼俗和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象。影壁的形态与纹饰具有建筑学和人文学的双重意义,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很高的审美价值。

二、魏氏庄园的建造环境及影壁的基本形态

1.魏氏庄园的人文历史环境。

魏氏庄园位于山东惠民县魏集镇魏集古村落,距黄河北岸十余里。惠民历史悠长、民风淳朴,地处齐鲁文化传播的核心区域,融汇黄河文化、运河文化的特征。此地历代文化名流辈出,诸如孙武、展子虔、杜受田等。明清以降,魏集民间广泛流传着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如惠民泥塑、惠民制鼓、手扎灯笼等齐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魏氏庄园建筑体系提供丰富的文化给养。

魏氏家族“耕读传家”的治家理念和“以义取利”“以德经商”的儒商精神,使之成为鲁西北一带的名门望族。魏氏庄园古建筑群落由树德堂、福寿堂、徙义堂三部分组成。树德堂城堡建于清光绪十六至十九年,建造者魏肇庆集官宦、地主、商人、文士于一身。庄园建筑由宫廷营造师设计,又体现在鲁西北、晋中地区和江南阁楼建筑的巧妙融合。城垣吸纳了宫城建筑的“雉垛”形态。魏氏庄园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城堡式民居,集民居建筑文化、军事兵学文化、儒商文化、民俗文化、庄园文化等多元文化特征,是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魏氏影壁的基本形态。

庄园三组建筑群中有6幢影壁,型态有两种:一字型和靠山型,皆以硬山式建筑为仿样。树德堂现有4幢影壁,分别是城堡外桥侧依墙影壁、城堡内迎门一字壁、客厅院东厢房南墙靠山壁及城墙碉堡上的圆形壁。

城堡外桥侧依墙影壁,下碱与台明石衔接,“壁顶”即当护栏墙,柱式边框起线,青砖砌成“十字锦”壁芯,素雅古朴,集装饰与实用于一体。

城堡内迎门相对“一字壁”,壁顶青瓦起脊,筒瓦密檐,挑出铺首瓦当,檐椽下置,排列有序。须弥座壁基,其下部台明石雕刻“朵云纹”;壁身“缠枝纹”岔角,壁心一尺二见方的“炕面子”(即大青砖)45度磨砖对缝干摆拼砌;壁芯盒子为高浮雕“花开富贵”图。此幢影壁应对城门内开阔的大院,体量高大、形态阔绰。

客厅院东厢房(私塾)南墙影壁为靠山影壁,与宅门相對,形成与门楼建筑空间的“共体关系”。影壁下碱与墙基互为一体,距地坪约0.50米;线纺子雕嵌一周208粒连珠串饰;“炕面子”一尺见方,45度斜拼干摆,青身素面、简洁大方;壁顶合瓦花脊,檩、椽、瓦当等构件与壁身形成疏密对比关系。

城墙碉堡上的圆形壁是一处极为罕见的特例。形制与一般“靠山影壁”并无多大区别。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巧妙地附嵌于圆形碉堡墙身,更具有视觉上的张力,冲破“壁框”的限定。在空间对位上,与城堡院内“花开富贵”一字壁又形成上下呼应、方圆匹配的关系。在心性上隐喻“以圆比天、以方喻地”“天地人和”的理想。

徙义堂大宅门内设一幢体型较高大的“一字壁”。壁顶筒瓦覆盖,砖椽托起挑檐,砖柱子边框内砖雕“线纺子”两道,其中一周“连珠”纹饰。“炕面子”斜角拼砌、壁芯盒子为浮雕“三多有象”浮雕。“三多有象”图为大象背驼桃子、佛手、石榴、葡萄、柿子,寓意幸福长寿、人丁兴旺、景象繁荣;下碱为须弥座、青石雕作。与“三多有象”影壁相仿的东院影壁,壁芯盒子雕饰有“蝠在眼前”图案,同样寓意着现实主义色彩。

三、魏氏庄园影壁的艺术特征

“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成为魏氏庄园影壁艺术的显性符号,也是庄园主人的文化心性表达。由于家族的社会地位、社会阅历与理想诉求,决定了庄园影壁艺术的文化特质。魏氏影壁艺术特色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地域特色的综合性。

一是突出鲁西北民居建筑艺术的典型性,将民间实用美术与技艺充分展现。二是兼具江南的秀雅精致、晋中的华丽丰满和鲁西北民间艺术的豪放舒展,融合多地壁雕艺术的特质。

2.内涵丰实,寓意深厚。

庄园影壁内容和形式上满足了主人对文化生活的审美需求。影壁内容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表达。审美的寓意是由艺术化的主题纹饰和雕塑形式表达出来的,如“花开富贵”“三多有象”“蝠在眼前”等,表达了生活愿景的寓意。

3.雅俗共融、粉饰门第的文化心理。

“贵精不贵丽、朴素而典雅”是影壁建造的指导原则。宫廷营造师的设计理念、魏氏的裕富、风雅与民间艺术共融,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另外,“筑城堡、仓廪实”设计思想折射出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历史形态,同时反映出官、商、地主阶层“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的心性特征。为树立“富贵显赫”的社会形象,利用影壁巧妙地喻示“门当户对”的世俗,为子女联姻豪门、步入仕途垫石铺路。

四、魏氏影壁艺术形态、色彩、空间的人文精神

林语堂说,中国人在本性上是道家,文化上是儒家。魏氏家族因复杂的历史社会阅历和儒商的心性特征,使影壁艺术在形态、色彩与空间上具有多重性人文精神。

1.庄园影壁在形态上表现出“中规中矩”的“中和”之道,“方正”和“圆通”是其基本形态。“方正”的本意为“堂堂正正”。树德堂“迎门一字壁”位于前大院东西中轴线的中心位置上,“堂堂正正”的形态注入了“礼、义、信”的内核。“圆通”(圆形壁)形态寄予了主人“以智创业,以义取利,以德经商”[2]的儒商文化。

2.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魏氏家族以“正色”之“礼”,维系着他们的心灵德行和行为标准。影壁色彩的处理上丝毫没有僭越“青赤黄白黑”五色之“正”,反而以“见素抱朴”的自然“本色”演绎砖石影壁的“大美”之道。老庄的色彩观为“知白守黑”“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素淡—黑白之色“以柔为盛”被赋予视觉形象的观念象征,还原朴素之美。“黑+白”派生出“道”的一切色彩。道家色彩思想直接影响民居建筑的色彩价值趋向,并奠定“灰色系”在魏氏影壁艺术中的核心地位。

3.魏氏影壁在位置上的设定并非只是占有某一特定空间,实际上开启一个“有意味”的理想境域,起到“遮蔽—解蔽”二重性作用。表面上看,魏氏影壁在多个空间位置上与大门、院落之间的关系上属于物理层面的隐蔽化和秩序,具有组织空间、遮蔽视线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其空间组织路径:影壁(外)—宅门—影壁(内)—庭院—厅堂的有机组织,体现出庄园整体空间“遮—解”转换、互动通连的和谐关系。在文化层面影壁空间“解蔽”了伦理秩序和“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核。魏氏家族以影壁为伦理标识,将院落空间区分外院、内院和后院,视为“三纲五常”的外化存在。“天人合一”的理念是为营建适宜人居的文化生态境域。“凡入门处,必有小曲,忌太直”“直来直往损人丁”。影壁空间位置的设定起到“曲则有情”的功用。符合老子“无之以为用,有之以为利”的空间论。

另外,魏氏影壁空间位置、朝向的设定,是一种“有意味”的“真实空间”的存在。如“东厢房(私塾)南墙影壁”“它是把一种自由之境聚集在自身周围。此种自由之域允诺各个物以一种诗意的栖留,允诺在物中间的人以一种诗意的栖居”[3]。这一点映印了魏氏家族“书香门第承天地灵光”的理想境域。

影壁艺术形态、色彩的本真性存在于真实空间,这个“真实空间”其实就是生活空间、生活体验及情感驻留。影壁艺术内涵脱离了“真实空间”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影壁的人文精神回归到“真实空间”才能发挥其存在的艺术本性。

五、乡村影壁艺术的当代价值

村落中影壁的存在已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范式。作为优秀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维系着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和民间智慧。面对行将消失的“乡村记忆”,当代人有责任积极地保护和传承,并在新农村文化景观建设中发挥独有的魅力。这些价值可以在魏氏影壁中得到有益启迪。

1.影壁艺术是乡村文化传承的载体。

影壁不仅是建筑空间的构成形式,还是民间文化重要载体之一。一方面,汲取民间艺术创作智慧,融合皮影、剪纸、雕刻、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集民间技艺和创新思想于一体,是传承乡村工匠精神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承载民俗文化、民间信仰和伦理价值,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内涵,表现出乡村社会憧憬美好生活的人文思想。

2.美化乡村文化生态环境。

影壁在物质形态上归属于乡村基础设施、生活空间环境建设等内容,同时属于“文化场域”的范畴。如同“二重性存在的真理”的“空间化”作用,是为实现乡村文化生态整體构建服务的。影壁的本质是营造和谐淳朴人文景观,美化乡村文化生态环境。这一“文化场域”内容包含农耕文化、孝善文化、乡贤文化、家风文化等文化生态要素,以此实现良好民风民俗教化功能。

3.发展乡村影壁文化产业。

乡村影壁具有物质和文化形态的双重属性,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影壁文化具有浓厚的市井、乡土气息,深受广大百姓喜爱,社会需求空间巨大。但当前这一古老建造技艺却面临失传的尴尬局面。以往师徒相授的方式不仅使之发展缓慢,而且工艺流程复杂、耗时长,加之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建筑、雕塑、绘画等方面的基本素质,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况。即便各地相继出现以影壁设计制作为主的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依然无法满足乡村社会需求。究其原因,一是除乡村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外,尚未形成以市场化、创新驱动为主导的产业机制;二是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尚未引起各级主管部门足够重视,缺乏相关保护性发展的政策扶持和引导;三是缺乏创新模式的专门人才培育机制。

面对乡村文化产品的广泛需求,传统影壁首先要实施技艺创新。要从优秀传统技艺“基因库”中汲取智慧,将民间传统“工匠精神”与当代高新技术相结合,以适应新时代乡村社会发展需求。其次,要适应新时代乡村人文精神的需求。用传统的影壁形式演绎当代先进文化和审美价值的主题。结合乡土特色、地域特色,丰富“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内涵,满足人们追忆“乡愁”的需求。再次,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民俗特色,发展乡村影壁文化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新旧动能转换的一种方式,创新产业模式,发展新产能,提高乡民收入,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

总之,乡村影壁艺术是民间艺术的瑰宝,它的发展要紧随时代节奏和当代审美价值取向,从内容与形式上寻找适合影壁艺术发展的方向。“一影一风景、一壁一世界”,影壁艺术作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可以赋予平实无华的村容村貌以绚丽多彩的文化内涵。同时,作为一种“文化场域”可以使传统聚落“扮靓美丽乡居、永驻乡愁记忆”,营造出诗意的栖居地。

参考文献:

[1]荣斌.影壁考[J].东南文化,1988(Z1):107-108.

[2]张建国.魏氏庄园文化的奥秘[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08):07.

[3]赖贤宗.论《艺术与空间》的造型艺术美学及其对老庄思想的发挥[J].兰州学刊,2015(01):07.

作者:胡建华 胡新华

影壁传统建筑雕塑论文 篇2:

传统民居中的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山西晋中一代分布着许多等级森严、气势宏伟、精巧装饰的明清时期的传统北方民居-晋商大院。它风格独特,其外部形象高大朴实,内部建筑装饰以精工细作著称。山西传统民居中的三雕艺术、多元化的窗格造型、剪纸窗花也是装饰的亮点。与其说是亮点不如说是建筑的艺术符号。它们制作工艺精湛,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这些独具特色的装饰艺术符号使得山西传统民居呈现出古朴儒雅的气质。由于传统民居存在于半殖民半封建的特殊社会背景下,使得它的选址建造、空间布局、装饰纹样也深受影响。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空间布局和装饰纹样的寓意上。人们通过运用石雕、窗花等多种艺术符号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祝愿。例如:石榴造型的石雕代表多子多福;灵芝和祥云是吉祥如意的象征。那如何将传统建筑中的艺术符号提取并运用到园林景观的设计当中来。以景观广场为例,城市景观广场是一座城市的公共客厅,对外要起到介绍地方特色的作用,对当地人来说它是放松身心、寻找归属感的地方。现在的景观广场大多是借鉴国外的广场设计元素而缺少地方特色,使得人们在使用空间时身心缺少归属感。传统建筑中的艺术符号是人类社会的智慧结晶也是地方人对故土最真实的记忆。它更像一个胎记,无论走到哪里看到它都能够回想起对家的记忆。

关键词:传统民居;元素;景观;设计

一、绪论

(一)课题研究背景

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在景观设计领域,中国的设计师在设计规划中更多的借鉴了西方极简主义的设计手法,越来越多的几何造型出现在中国的景观设计中,繁复美丽的中国文化元素被弃之不用。这种设计理念必然会引起景观的单一性和地方精神文化的缺失。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意识到这种单一模式极大的危害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影响着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和独创性发展。习近平總书记在北京视察工作时,曾经说道“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悠久的历史内涵,是中华民族历史和文明的结晶,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义务把众多文化瑰宝传承下去。中国的设计师更是要在现代设计中体现出传统文化元素,把中国文化发扬光大。因此,把传统文化当做现代设计的源泉,依托传统元素,使现代设计具有中国特色,成为中国当代设计艺术的重要探索方向之一。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国的传统民居不仅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更是世界建筑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传统民居在我国分类广数量多,而且由于与各地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故它具有明显的地方和民族特色。起初民居的作用是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随着物质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满足实用性的基础上越来越注重民居的觀赏性和艺术性,使其成为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美学价值的“艺术品”。中国传统民居受人文环境和审美观念的影响,各地人们把自己的心愿和信仰用现实或者象征的手法,融入到民居的设计中。如汉族的仙鹤、喜鹊、梅兰竹菊,傣族的大象孔雀等图形。这些特有的民间艺术图形、图案纹样都是我们艺术设计创作的宝贵素材资料,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山西的传统民居在中国传统民居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建筑文化不是封闭的,而是继承、创造、延续的产物,我们要珍视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并把他们当作现代设计的源泉。如何对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元素进行提取并运用到设计当中就成为继承和发扬当地民间艺术的关键。山西悠久漫长的建筑史的精神内涵,是人工和自然的因地、因时、因材制宜的完美应和。其所映射出的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人工建筑与自然生态的亲和性,是建筑样态的典范。现如今社会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缺失导致山西景观设计的千篇一律和彷徨不前。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必须要考虑借鉴具有强烈地域风土特点的传统民居元素,让山西的民间文化走向未来,这已经成为一个关乎山西文化命脉的重要课题。

二、传统民居中的元素类型与景观设计的认知

(一)传统民居中的元素类型与特点

1.文字

中国的文字起初作为一种象形图案,是被设计用作记录人类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字的运用范围也随之变得更加广泛,文字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色彩,并且它出现的形式也不再单一。它的表达形式也变得多样化,除了最为传统的书法形式,文字也开始以木刻、石雕等形式出现在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匾额、照壁上。文字不再只是一种语言符号,而是作为一种装饰来体现建筑的文化内涵,满足视觉上的美感以及表达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图案纹样

雕刻纹饰是传统民居装饰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赋予了建筑造型以生动的形象,并融于整体建筑之中。传统民居中的雕刻图案繁多,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山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中,也常常采用雕刻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段。题材多以吉祥图案为主,主要有戏曲人物、历史故事、山水景观、珍禽异兽、草木花卉、龙凤麒麟等,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房面。雕刻的主要材料有砖木石,其中木雕由于易于雕刻及拼接,使用的范围及表现的题材最广泛;砖雕则多采用高浮雕、透雕、剔凸雕等表现手法,在青砖上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典故等图案,主要分布在屋脊、屋檐、神龛、门脸、影壁、女儿墙顶等建筑构件上。同时,石雕的历史最为久远,应用也非常普遍。石雕雕刻设计手法多种多样,可以分为浮雕,圆雕,沉雕,影雕,镂雕,透雕。主要分布在柱础石、门枕石、挑檐、泻水口、上马石、拴马石以及用于观赏的石狮、碑碣等建筑构件上。此外,地面铺装造型及窗花剪纸也都有着丰富和各具特色的图案纹样。传统民居的图案纹样每一幅图案、每一种造型,都有一定的意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表达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和期许。山西传统民居的建筑装饰纹样内涵非常丰富,运用谐音、象征、暗喻等手法,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表达高度概括的抽象观念,甚至一定的人生哲理,这都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下去。

3.民间艺术

中国拥有许多宝贵的民间艺术。这些民间艺术不仅仅只是一种当地文化的代表,在建筑设计中,也早已成为一种设计理念。民间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民间艺术的品种极多,且目的用途各不相同。运用在传统民居中的民间艺术只要有:绘画,包括建筑彩画,壁画等;雕塑,有彩雕、石雕、金属雕铸、琉璃建筑饰件等;剪纸,包括窗花、礼花、贴花挂饰;编织,包括草编、竹编、柳条编、棕编、藤编等。这在民间艺术在北方传统建筑民居都有所体现,无论是山西早期的冬暖夏凉的环保型民居—窑洞,还是明清时期的晋商大院,人们在民居的装饰中就开始采用不同的材料和形式来拼接吉祥图案纹样,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足人们视觉效果上对美的需求,同时也在功能上起到划分的作用。

4.造型

不同地方的傳统民居,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较鲜明的区域特色,在造型,功能,装饰,结体诸多方面自成一格。作为汉族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徽派民居一般坐南朝北,倚山面水,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除此之外,马头墙、曲径回廊的造型也是极具特色。中国民居建筑中,山西民居和皖派民居齐名,一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与皖派江南之风山水错落不同,山西的民居建筑造型有着典型的北方特色,跟其他汉族传统民居一样,一般都是聚族而居,坐北朝南。基本外形为灰墙黑瓦。灰墙不着重彩,而是以一种质朴,作为背景和衬托强调装饰艺术三雕等技术的精湛和繁复。山西民居一般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由于当地气候条件的独特性,山西民居大多都为平顶,以应对干燥的气候。在山西传统民居建筑中的柱石元素也是其一大特色,不同院落、不同门户的柱石形态各不相同,有莲花状、鼓凳状,还有以动物造型来塑造,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二)景观设计概念及原则

1.景观设计的概念

俞孔坚博士认为:“景观设计是关于土地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保护和恢复 的科学和艺术。”广义的景观设计主要包含规划和具体空间设计两个方面,具体就是从大规模、大尺度上对景观进行规划、设计、管理和保护,其核心是对人类户外生存环境的保护。狭义的景观设计综合性很强,其中场地设计和户外空间设计是狭义景观设计的基础和核心。具体就是通过科学和技术手段,对景观要素进行合理布局和组合,在某一区域内创造一个具有某一形态或形式、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社会内涵审美价值景物。

2.景观设计的原则

景观设計中所包含的原则主要有:

(1)实用性原则

景观设计的实用性原则即景观所发挥的有利作用。也就是要满足人们对景观设计所提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2)整体性原则

景观设计必须要以设计地原本的环境为基础,设计元素要与周围的环境相互协调,以保证整体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3)文化性原则

景观设计其实是一种文化载体。所有的景观设计都处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中。景观设计不能脱离人们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

(4)以人为本原则

景观设计的服务对象是人,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也是是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发展需求,使处于该环境中的人感受到美好而愉快的生活。

三、景观设计中传统民居建筑元素的表达手法

(一)传统形象的模拟

从新石器到元明清,从青铜器上的纹路到古建筑中的各种吉祥图案,都是现代景观设计的源泉,这些图案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着丰富的寓意和内涵。他们是中国民族流传下来的最宝贵的财富,体现了中华民族在不同时期对美好吉祥的诠释,反映了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情趣。我们的景观设计师也要从这些传统图形中汲取灵感。把传统的图形艺术与现代的景观设计结合在一起,使景观设计有文化性、历史性和时代性。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设计师深入了解传统图形,理解其内涵,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对传统图形进行复制粘贴,应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寻找传统文化的启示点,从而创造出新的富有生命力量的现代标志,山西传统民居建筑在其平面和立面造型上不仅承载着朴质大气的美感,同时也承载着真善美的情感表达。要在景观设计中运用传统民居建筑的造型及民居建筑其他元素的造型,可以从它的形入手,根据它的形再结合周边环境、建筑设施等因素进行配合来烘托气氛。以其形传其神。以城市景观中的水景为例,在现实生活中的广场中,水景多以喷泉的造型为主,这样的设计确实符合景观设计中大众参与的社会原则。但它并没有体现该城市的人文精神,缺乏地域性特征。如果在山西的某一广场设计水景,我会选取明清时期晋商大院建筑的外部造型元素进行形象模拟。选取建筑一脚——灰墙黑瓦,将其放置广场中央,运用现代科技,将水通过建筑的瓦片缓缓流下,形似下雨时屋檐下的我们所看到的景象。

(二)历史的诉说

中国传统式样丰富多彩,分布广泛,而且民居的发展与演变也经过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远古及早期的山西民居利用自然开始聚落在一起;在生产力水平及其低下的原始社会,人民挖穴藏身,掘土构屋;在新石器时代,山西地区的人民就开始挖凿窑洞来居住;唐宋时期,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山西民居开始逐步有了木结构和砖瓦房屋;明清两代,国家兴盛,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烧砖技术空前发达,山西民居创造了砖砌窑洞和木构建筑相结合的新形势,商人致富后在家乡建造大宅,追求繁丽装饰,高墙深院,雕刻精美,山西民居盛极一时。明清时期,已经形成的晋商文化和儒家文化相结合,在传统北方四合院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山西特色的四合院,一般中轴线布局,以“和”为思想核心,“仁”和“礼”完美统一,内外分明,尊卑有序,等级森严。

(三)过往生活的重现

传统民居不仅仅是建筑,更是历史和时间的载体。在一栋古建筑面前,人们常常会设想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发出兴叹。在人成长以后往往会形成念旧的心理,尤其是是具有一定生活阅历的老年人、中年人。时代的脚步从不要停歇,现如今更是发展越来越快,他们在面对现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更是对回忆中过往的生活有着特殊的情节。例如,在北方鄉下人们的生活饮食方式都是靠传统农具来制作的,比如说石磨。在景观设计当中,休息设施也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景观设计中的休息区中把石磨作为石桌,把传统建筑中的柱石运用不同的造型—莲花状、鼓凳状。将田园生活的场景进行重现来拉近空间与观众的距离,尤其是心理距离,使他们在轻松的环境氛围中使得身心得到足够的放松。使得景观设计真正把握好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

(四)取形重构

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物体造型都是由简单点、线、面三元素构成的,建筑当然也不例外。通过对元素的取形重构给人不同的视觉效果。选取传统民居建筑中瓦片的元素,通过对其的堆叠造型的方法进行改变,塑造出不同的立体效果。它可以用在水景造型中也可以用在花池边沿的造型或是作为划分空间的景墙。使一个具有年代烙印的材質通过手法的变化,唤起不同年代人对它的映像。使得同年代的老人唤起儿时的记忆和家的味道。

【参考文献】

[1]高艳慧.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的交融[D].河北师范大学,2010.

[2]刘智能.公园开放空间与大众行为研宄[D].天津大学,2007.

[3]宋新娟.中医传统图式符号审美及应用研宄[D].武汉理工大学,2010.

[4]朱梦董.民间剪纸艺术的探宄及其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华章,2012(02).

[5]李青.从艺术到公共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06.

[6]石海霞,高丹.“和”理念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与作用[J].美术大观,2010(09).

[7]郑宁.略论传统图形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

[8]谈传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N].光明日报,2005.

[9]谢海涛.对话:在公共艺术与城市个性之间[J].学术界,2011(06).

[10]赵超,李克克,杨琳琳.中国元素在设计中的合理利用与开发[J].包装工程,2010(S1).

作者简介:张琪, 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专业:园林与景观设计。

作者:张琪

影壁传统建筑雕塑论文 篇3:

常家庄园影壁艺术

摘 要:常家庄园给后人留下了中国民居中璀璨的艺术瑰宝——砖雕影壁作品。砖雕影壁作品的艺术光彩在常家庄园中可谓俯首既是、美不胜收,可以说她使常家庄园在整体上成为举世瞩目的民居艺术中集大成的博物馆。这些砖雕影壁,无论是雕刻艺术上的讲究、文化上的品位、结构造型上的艺术特征,还是建造规模都堪称清代乃至整个中国建筑中的上乘之作、中国明清时期民居建筑中的精品奇观、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关键词:艺术价值;文化内涵;线条;吉祥寓意

在中国明清时期,出现了闻名海内外的以山西、陕西、安徽为代表的十大商帮。作为十大商帮之首的山西商人,创造出闻名天下的晋商文化,而且还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民居建筑和园林文化。晋商名门中的常氏家族非常重视子弟的思想品质和文化素养,并且一直遵循“儒教传家”的思想,享有了“清代儒商第一世家”的美誉。

常家庄园的影壁建筑风格集儒家文化的严谨秩序、佛教文化的空灵境界和道教文化的天人合一为一身,处处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而且影壁本身的造型艺术、雕刻艺术、文化品位的艺术价值也很高,都堪称清代建筑中的上乘工艺。

影壁作为建筑中的元素,它起着重要的作用,俗话说“村不露村为有村,家不露家为有家”,从中国传统地域学上讲,这个“不露”指的是不露风水,只有保住风水不外泄,才能发展一个家族的“福禄吉祥”。风水中而且还讲究“导气”,“气”不能直冲厅堂或卧室,否则不吉利。避免的方法便是在房屋大门前设一堵墙。为了保持“气畅”,这堵墙不能封闭,所以就形成了照壁这种建筑形式。“看风水”,虽说有些迷信因素在内,可是从选择良好时空方位的方面来看,也不无一定的道理。从环境的认知中判断优劣并选择,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从美的角度上看如果墙面有装饰的话还可以形成对景效果。

影壁从位置上区分一般有3种:一种是位于大门里面,迎着门而设,呈“一”字形的影壁,又称照壁;第二种是建在宅门外面与宅门相对的影壁,常见的有“一”字形和“八”字形两种;第三种是斜置于宅门前脸的山墙两侧的影壁,称为“反八字”影壁。常家庄园中这三种影壁都可以看到,并且不同宅子中的影壁的内容也各不相同,但是内容和形式结合的都恰到好处。影壁的种类从形式上分为5种,第一种是琉璃影壁;第二种是砖雕影壁,是中国传统影壁的最主要形式;第三种是石制影壁,民间很少出现;第四种是木制影壁,由于木制材料很难承受长久的风吹日晒,也比较少见;第五种影壁是砖瓦结构或土坯结构,素面上色,这一类影壁不在少数,常家庄园影壁属于第二种砖雕影壁。

影壁是人们进入大门的第一道景观,也是吉祥图案非常集中的地方。在民间丰富的砖雕图案中,包含着人们朴素的生活观念和乐观健康的生活追求。民间影壁的图案形式丰富多彩,内容也兼收并蓄,常常出现儒、释、道三教内容并存的现象。常见的吉祥图案中,道家神仙的形象出现最为普遍,福、禄、寿三星,明八仙和暗八仙等常被雕刻在影壁的显要位置,以求神仙保佑。佛教法器“八吉祥”,也是砖雕装饰的主要图案之一,法器包括法螺、法轮、宝伞、宝盖、莲花、宝瓶、双鱼、盘长。“八吉祥”具有避凶趋吉、转祸为福的能量。象征君子品质的梅、兰、竹、菊等装饰则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儒家的理念还以文字形式出现在砖雕上,如“树德”、“种德储荣”、“积善”、“鸢飞鱼跃”等。常家庄园的影壁图案以体现儒家文化的居多。

1 杏林五面影壁

与杏林正门相对的是北墙的五面影壁,从它所处的位置上看,主人的造园宗旨是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的变化中,去感受四季万事万物变迁的哲理。其中位于中间的八卦影壁,呈“一”字形。为四边形构图,充实饱满,其中八卦形线条非常流畅而且粗细不一,构成了统一的整体。在中国,用太极八卦图做影壁是非常罕见的。这幅影壁内涵深奥,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人们都难以诠释其深遂的内涵。八卦影壁两侧是制作精美的四面花墙影壁,从内容上看四面影壁一对为夔龙图案插架,一对是草龙图案插架。砖雕主体部分别雕刻着牡丹、青莲、菊花、梅花,代表了一年四季,加以花、草、鸟、虫、树、云、月等构成基本画面,辅以楷、草、篆、隶4种不同字体的《四时读书乐》诗,形成了4幅构图完美、极具欣赏品读价值的写意工笔画。从形式上看这4面影壁与位于正中的八卦影壁相互呼应,浑然一体。从内容上看,民间园林影壁在形式制作中往往寄予了对应的乡土文化寓意,如在“秋景图”菊花图案上,雕刻着一只做工精巧的猫和蝴蝶,谐音为“耄耋”之意,意思为祈祷庄园的主人益寿延年。“夏景图”上,雕刻了莲花和白鹭图案,意思是一路连科、仕途通达。从这些堪称艺术精品的影壁作品中,不难看出当年主人所具有的高雅情操和艺术鉴赏水平。

2 四狮照壁

照壁位于狮园,照壁的图案构图为三角形构图,中间图案的狮子造型为现实与艺术创造的巧妙结合,狮子造型栩栩如生,雕刻精美、线条流畅。主体部分是一只雌狮带了3只小狮,雌狮子居于中间,特点是体型高大、神态雄健,狮头上的鬃毛呈旋涡状,整体上雕刻非常精美、细腻,而且线条流畅、粗细分布均匀。从图案上看,狮子的形象造型和风格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由于3只小狮子的位置不同其含义也不同,总的含义有3点:一是祈祷园主仕途通达、官至位极人臣的太师或一品少师;二是取“事事如意、四时通顺”的吉祥之意;三是愿主人家族子嗣昌盛、人丁兴旺。整个照壁四周还有图案相衬,从上至下依次有琴棋书画、梅兰竹菊、福禄寿,同时还衬托着寿山石、太湖石、牡丹、云龙、月亮图案。左右有造型细腻精美的博古龛(可惜大多以毁损)和卷蛇变形篆字楹联;下面是如意双龙图案和“万”字形装饰。根据现在所传有关狮子在中国的记载,东汉,狮子的石雕作品开始出现,唐代,石狮雕刻进入了兴盛时期,狮头上的鬃毛呈旋涡状,从此旋状的鬃毛就成为中国式石狮子的一个明显特征,为后世沿袭。中国宋元时期狮雕的形象减弱了唐代以前的威严,而更加讲究装饰。除了在颈项上饰以挂铃外,还配以绣球和幼狮;到明、清时期,狮子作为雕塑题材,更广泛应用于宫殿、庙宇、民居等处,造型和风格千姿百态、所用材质也应有尽有。狮子在中国如此受到青睐,还在于它所表达的吉祥寓意,如双狮并立,表示“好事成双”;雌狮伴幼狮,表示“子嗣昌盛”;老狮带幼狮,表示“仕途通达、位列太师少师”。民间在重大节庆时候有舞狮的习俗,称之为:“狮子滚绣球、好事在后头”。四狮照壁雕刻非常精美、造型优雅别致,可以说她凝聚了中国古代民俗文化的影壁中的精品,由于在中国民间建筑中以狮为题材的照壁极其罕见,所以它贵为常家庄园的镇园之宝。

3 总结

常家庄园影壁建筑风格集儒家文化的严谨秩序、佛教文化的空灵境界和道教文化的天人合一为一身,影壁在造型艺术、雕刻艺术、文化艺术中的价值也很高,是明清时期民居中的精品。在当代一些大型的建筑中,“影壁”造型,既起到了天然的隐蔽效果,又营造了中国传统居住强调的私密感。影壁是中国传统中独特的建筑形式,这些非常典型的传统文化元素真正体现了中国特色,表达出民族文化的厚重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重要的文化遗产。研究这些影壁,可以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了解我们民族文化的特征。保护这些影壁,就是保护了一种文化、一种语言、一种艺术。

参考文献:

[1]谢燕,刘欣宇.《常家庄园-儒商门第》,山西古籍出版.

[2]李林娃.《常家庄园》,山西人民出版社.

Screen Wall Art of Changjia Hacienda

Zhu Jiang

Key words: artistic value;cultural connotation;line;propitious implication

作者:朱 江

上一篇:医院统计信息管理论文下一篇:3S技术城市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