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巧用

2022-09-12

在语文教学中, 空白艺术的运用,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 引起学生的联想、想象, 使语文教学实处含虚, 虚处含实, 形成无穷的意味、悠远的意境,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操作策略如下:

一、抓住戛然而止的情节, 引导学生自由想象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寄托了爱和美的一部作品。文中湘西明净秀丽的风光, 淳朴的人性、纯洁的爱情在先生十几年的回忆中酝酿发酵, 用他灵动的笔娓娓道出, 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这种忧伤在其结尾句“但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 也许明天回来!”中韵味犹其浓厚。翠翠钟情的傩送因哥哥的死去内疚而远走他乡, 翠翠的外公也因担忧翠翠的婚事在一个风雨之夜离开了翠翠, 翠翠在未来的生活中到底能不能等到傩送的回归。等到企盼的那份爱呢?作者给我们留下了悬着的迷。这些问题牵动着学生的心, 牵动着他们的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思考、揣摩。以语文教学为例:

师:在以后的生活中, 翠翠的生活会有变化吗?她等的那个人还会回来吗?她的爱情会开花结果吗?

李洁:翠翠以后的生活仍然以摆渡为生, 永远在渡口等待那艘她心灵的渡船。

王灿:我不这么想, 傩送远走, 就说明他已经放弃这段青涩的情感, 翠翠尽管心痛。为了生活下去, 她会选择合适自己的人嫁了。

徐利:“心似双丝网, 中有千千结。”她或许永远也打不开心中的千千结吧!十五岁的年纪, 情豆种了, 又怎能连根刨起呢?

罗娅:十五岁是花一般的年纪, 初恋美好而纯真, 谁又能抽刀斩情丝呢?恐怕是“抽刀断水水更流吧”!

肖岸滨:翠翠的爱无法得到回报。她与傩送两情相悦, 可天宝却为了翠翠喜欢傩送, 闯滩丢命。这在顺顺一家人心中是永远的痛, 是难以愈合的伤口, 翠翠如果与傩送结合, 无疑是给顺顺一家心中插了一根刺, 傩送不可能为翠翠而舍弃亲人。

邱荔:傩送会回来的, 他远走他乡, 是为了梳理心理, 青春的第一次朦胧情愫或许会因距离而更浓烈。

杨磊:翠翠会与傩送修成正果的。两情相悦, 再远的距离都有归途。

刘枫:翠翠会等到傩送的。边城是一个山美、水美、人美的地方。沈从文先生在写给夫人张兆和女士的一段话中写道:“我轻轻叹息了好些次, 山头夕阳感动我, 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 我心中似乎毫无渣滓, 透明烛照, 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 皆那么爱着, 十分温暖的爱着!”先生如此挚爱着这边城这方土地, 又怎么舍得让纯洁的翠翠, 美的化身的翠翠饱受苦痛的煎熬呢?这与“人情美”的主题不合拍。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 一千个哈母雷特”。学生对翠翠未来的解读合情又合理, 他们给思维插上翅膀, 走进文中主人公、心灵充盈, 情愫放飞, 解读出了不同的见解。可见, 抓着情节的留白, 引导学生跳脱文本, 对小说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注意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的留白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 看天空为夕阳烘托成桃色的薄云”。沈先生为什么要选“白塔”, 为什么要用“桃花色”来比喻空中的云彩?我想这两个意象有作家独特的寓意吧!“白塔”象征纯洁, “桃花”是爱情的象征。崔护不是有“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的诗句吗?可见, 这些意象是有其深意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 不要停留在表层, 细细品味, 老师应将空间留给学生。“月光如银子, 无处不可照及, 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 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 不久之间, 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 不应当那么吵闹, 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月光其极桑和, 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白露, 这时节对溪若有人唱歌, 隔溪应和, 实在太美丽了。”此景写出了边城的清幽, 秀丽和宁静, 是一个原始的纯净的大自然的再现。沈先生颇具匠心, 这些景物描写就像中国画, 处处有留白, 给人留下遐想空间, 将自然纯朴的人性美和清丽明净的自然美, 构成了一种“优美、健康, 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些文字背后的深意, 学生思考品味, 可得其境。教学过程中, 若要学生加深文本理解, 教师需留出给学生品味的空间, 切莫永远做个牵绳的牧羊人。

三、画面留白, 放飞情思

“学而不思则怠, 思而不学则罔”。品味诗歌, 得抓诗眼、词眼。思考品读《声声慢》一词, 全篇未有一个“泪”字, 但一“愁”字, 让读者一字一泪, 字字皆愁。教学本文时, 教师可诱导学生:放飞思绪, 运用学王维诗歌“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办法, 将各种意象组合成画图, 去感受画面中孤飞的大雁, 丝丝的秋风, 点点的愁雨所承载的凄凉孤独之境。词中每一个意象都是一幅画, 教师可要求学生想象场景, 用诗情画意去描绘画面, 感受李清照“此情无计可有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无赖, 体味“只恐双溪蚱蜢舟, 载不同多愁”的苦楚。从而在境与情中感受“于无声处悟深意”的妙处。

总之, 在教学中巧妙利用“留白”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

摘要:新课改的大背景下, 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发展空间和自我提高的机会。其中的“留白”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艺术。

关键词:高中语文,留白艺术,巧用

参考文献

[1] 刘远.语文教学通讯[M].语文通讯杂志社, 2006.

[2] 张志.教学月刊 (中学版) [M].教学月刊社, 2006.

上一篇:早春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下一篇:浅谈“滚动轴承套圈生产过程”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