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留白作文1000字

2024-04-21

留白,留白作文1000字(精选5篇)

篇1:留白,留白作文1000字

给沧桑的心灵留白

回忆残叶飘零的等待

留住藤蔓下清茗半盏

不知

今生一眼是前世几次修炼

我想给心灵留白

不为别离,不为留恋。

只凭那缕缕情丝,片片思念。

篇2:留白,留白作文1000字

当冉阿让抱着珂赛特登上了那驾改变她命运的马车,他们之间没有任何交流,但我们仍然感受到了那人与人之间真诚的感情;《卡萨布兰卡》中男主目送自己心爱的女人与她的丈夫登上了飞机,他将自己的机票给了女主,却没有说任何话语,而我们则从他那落寞的背影中感到了一场旷世之恋;小王子与飞行员在沙漠中没有说话,而是手拉着手在山丘上看星星,但那种留恋与不舍深深触动着我们每一个人……可以说,这样的留白促成了一个个佳作。雨果也说过,沉默是最有效地复仇,可见留白的作用与力量。

当然,留白不仅仅特指这种文学上的写作手法,在我们的教育中也同样可以体现出来。有人说“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国内中反对家长对孩子军事化管理,反对填鸭式教育的声音越来越多,这些现象均指向一个问题――孩子的成长需要留白。

白岩松说过:“孩子的成长不需要是完美的、一帆风顺的,那只是一个不合格的文学作品,而真正的成长是要立体的、有弯曲的。”家长平时教育孩子,都希望他们可以比别的孩子强,于是给他们报许多课外班,充满了课余生活,加上严厉的教育,使孩子顺着他们规划好的路线一步步地成功。但这样真的好吗?印度学生居高不下的自杀率又是为何?

严极而易于横,宽极而流于纵。永远不要将人生塞得太满,家长教育孩子也是一样。宽中有严,若池之有底,严中有宽,若冰下有鱼。其实,采访了这么多个状元的家长,又有几个家长是用充满课余生活为代价将孩子推上状元的呢?

篇3:留白:搭建开放的作文教学空间

王栋生先生把学生的作文分作“自由状态下写作”和“非自由状态下写作”两种。1984年他在湖南师大附中办的文学季刊《树人》曾引起学校同行的惊叹:学生课堂作文不知所云,为什么给校刊的作文能写得这么好?道理不问自明:一种是自愿的,一种是被逼的。逼仄的作文教学空间,怕是连学生最后那点自愿和自尊都给扼杀了。

而基于“模糊教学”理论下的语文“留白”教学策略,可以在作文教学领域中延伸,从而搭建起开放多元的作文教学空间。

一、命题导向的留白

众所周知,作文是一件不能急功近利的事情。中学生有其特定的心理机制、生活阅历、知识层次,这是制约其作文水平的瓶颈,其实也是其作文特色的最大优势。中学生应有中学生生活的空间和自由,应有“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同样,中学生笔下的生活也应该是中学生应有的生活。只有在这个领域的作文,才有中学生写作时纯洁的心境和审美的趣味的驱动,才有教师期待中的作文的产生。霸权的干涉,会让中学生对某些社会问题尚显幼稚的观念更加迷惘和混沌,会抹杀中学生作文的灵性、灵感,导致其长时间找不到作文的感觉。

因此,作文教学的留白观念首先应是坚持向学生的生活开放的命题导向,鼓励学生作文反映生活,鼓励真实地、多样化地反映生活,反映真实的、多样化的生活,坚持开放性的作文教学观。“这源头很密迩、很广大,不用外求,操持由己,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留给学生的“白”就是让学生绘就生活的真彩,而不是早在教学期待中就圈定了作文的题材和样式。

现以下列作文教学案例说明问题:

(1)训练主题:表达伤感。

(2)设计思路:丰富而合适的情感流露是人格健全的标志。快乐主题的作文,学生自小以“有意义的一天”“让我快乐的一件事”等命题训练过多次。而伤感、悲愤、失落是人生必须经历的课程,不会表达这些情感是学生作文甚至人格的缺陷。

(3)命题指要:人生的画卷有时点缀着些伤感、悲愤、失落、委屈的灰色元素。小的有朋友间的误解,期待的落空,心爱物品的破碎等;大的有生离死别,自然灾难带来的毁灭性打击,突遇车祸带来的生理伤痛和心理悲观,等等。有的发生在自己身上,有切肤之痛;有的发生在他人身上,你有悲情怜悯之心。有的已经逝去,任时间消磨,只留下淡淡的苦涩;有的正在发生,你在彷徨中寻找解脱的出路。请叙述一下你人生中的这段灰色经历。

于是有了学生这样的习作:

初次见你,是在夜里。我打开房门的一刹那,你仓皇遁去。我啊地尖叫起来,一定吓坏你了。我们在彼此制造的恐惧里仓皇。

夜色很好。我看见你轻灵地跳上邻居家的屋脊,然后没入夜色之中。看清你之后,我不怕了。我看见一只胖猫。

大人们都很讨厌你,因为你曾经偷过他们家的鱼或其他食品。你一定不会忘记你偷吃我妈妈做的一块煮熟的猪肝吧。为此爸爸特地为你准备了一些砖块,就在我家阳台的左角处。当心呀!

下雪了。清晨我打开房门,两行清晰的足印从邻家的屋脊上一直绵亘到我家阳台上。这么冷的天,你出来干吗?昨夜我的屋里没有你要找的食物啊!该不会来伴我孤灯夜读的背影?傻啊,你!你的小脚印很俊巧,梅花瓣般嵌在雪地里。只是我没有仓颉造字的灵感,最多不过把它们临摹下来。下次再见你的时候,我要教你一招工夫:踏雪无痕。嘘,那是金庸前辈的绝招之一,可是秘不外传的呦!

屋后是一片树林。高高的水杉本来挺密的,可是这些水杉树现在已不能称之为林了。我知道那是你的家,树上有鸟儿在婉转歌唱,叽叽叽喳喳喳。告诉我你的朋友在唱些什么,好吗?虽然我没有时间去那儿玩耍,可是我知道那里有一只野猫和它的鸟朋友在生活。人类的世界很大,可这个空间很拥挤。请不要再砍伐那些水杉树!而你,守卫着你的家园和朋友。总有一天,我会带着鱼儿来拜访你,等着我啊!

……

———学生习作《何处是你家》

我们对此类作文教学案例进行了探讨,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健全学生情感,表达周全的作文思路,写“伤感”之作,是积极调动学生生活积累的“留白”策略,学生未尝试的作文范畴往往是最有意义的“白”。

第二,“命题指要”是富有启发意义的“留白”,聊聊数语几乎囊括了“伤感”的所有范畴,给学生留下了相对精确的作文技术指导。

第三,话题作文是个不错的主意。如果非要规定题目或范围,如“悲伤的一天”“悲伤的一件事”“让我悲伤的一个人”等,这篇文章怕是不会问世了。

二、作文技法指导的留白

1. 淡化作文技巧的精确指导,强化个体语言感悟的模糊直觉

2008年11月,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举办了“新课程·新精彩·新走向”的语文课观摩研讨活动,齐鲁名师史建筑上了一节《“太阳”的断想》的作文课并做了关于作文的教学感言。课堂上,史老师带领学生完成“用一句话描绘太阳,表现太阳的特征或蕴含的某种哲理,但不许出现‘太阳’这个词”的教学任务。学生先写,再交流,教师再展示自己的“断想”。每个学生的答案都不雷同,学生的答案与教师的答案也不雷同,而且都相当精彩。如果把包含教师在内的60多句“断想”稍加分类整理,就是篇不错的哲理小品文。听课的教师明白,史老师意在培养学生多样化的写作思维。但是史老师并没有做写作技术的归纳,而是接着以鉴赏赵丽宏的散文《生命》和吉卜林的《如果》为依托延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随后的教学感言,史老师提出了他作文教学的“八个系统工程”思想,竟没有作文的技法指导专题。与他相比,某些名师的“快速作文法”值得商榷。诚然,让学生把所谓好作文的标准倒背如流,能讨一时之巧,但如果缺少了语言创造的灵感,毫无疑问,学生写作时仍将会是一头雾水。

2. 模糊写作与阅读的界限,留给空间品评学生的文章

阻止作文教学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反馈难以及时和全面。课堂上鉴赏学生作文是作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能典型并高效地解决面临的问题。作文指导切忌纸上谈兵,最好的示例文章应该来自学生自己。作文技法的运用成功与否,学生的作文是最好的证据;鉴赏学生作品的得失,是对学生写作能力最直接有力的促进。

三、评价方式的留白

首先,需要教师辨证地认识学生作文能力的生成规律。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我们很难看到学生作文水平直线上升的趋势,甚至短期内看不到上升的证据。但是,我们应该能够肯定,学生的作文水平是与日俱增的。准确地说,更多的学生在更多的情况下,其作文水平是呈“曲线上升”的趋势,或“隐性上升”的趋势。在学生每次作文态度端正的前提下:前者可以从学生的一个作文序列的整体水平来观察,即批阅某个学生连续的数篇作文,会出现时好时差,时而让教师赏心悦目,时而让教师莫名其妙的现象。后者则往往表现为不少学生,一个序列的作文难辨优劣,甚至每况愈下。这不等于没有进步,我们可以从这个序列的作文的内部来寻找学生作文进步的足迹,其可以表现为:克服习惯的模式;尝试以往没用的修辞,或多用修辞,虽然可能会稍显稚嫩;使用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词语、诗句、名言、俚语,尽管可能只是极个别的;病句、错别字的减少,语句的通顺,不犯同一种错误,等等。换句话说,一个学生再差的作文,也会有其亮点,这个亮点与其他较好的作文相比可能不能称其为亮点,但这可能耗尽了他体内所有的燃料,而成为他进步的标志。

其次,基于作文能力生成规律带来的作文教学的学生观和作文评价观的变化。适当的作文题目,加上学生曾经的深刻的体验,思维的流畅,兴趣的驱动等时机的成熟,促使学生可能为你呈现一篇让你刮目相看的作文。当然,反向的条件也会决定学生作文的失败。很多时候,那些从未品尝过作文成功滋味的学生,并不是他们不具备写好作文的功力,而是缺少对这些变数的触发和调动。因此,很多学生均具备写好作文的潜力,一次或几次作文的成绩不能作为评判学生作文能力的标准。千万不能小视了某个学生的作文能量,千万不能给某个学生的作文前景盖棺定论。教师的期待视野中,必须为多数的学生留下美好的“空白”。

如上文引用的学生习作《何处是你家》,假若不是文中“大人们都很讨厌你”等句暴露出了作者的年龄层次,我们也许会以为此文出自于某名家的笔下,或者至少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学少年”的得意之作。可惜不是,作者是一个言语不多的、农村的初三女孩,各科成绩一般。她以这篇文章让师生刮目相看,从此成为备受关注的“黑马”。

此外,有两个作文评价的视角:横向和纵向。

横向评价是学生的某篇作品或写作水平与其他学生的对比参照,或者说是与相应学段的教学目标的对比参照。显然,这种评价有许多既定的标准,即定量、定性的标准。这对于班级的写作尖子生来说也许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是目前多数教师采用的评价体系。

纵向评价是对于学生个体的一个作文序列进行对比参照。这个过程无疑给教师的评价标准带来很多变量和弹性,也恰恰是留白评价的价值所在:最大限度地发掘和明确学生写作的潜力,促进其写作能力的发展;增强教师作文教学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并影响于其作文教学的良性循环。这个评价对于写作能力处于发展中的中小学生来说,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符合“以每个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宗旨。一次收获的喜悦会带领孩子走向成功之路,无数的学生在为作文苦闷彷徨,这样的一次经历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

总的来说,作文评价的留白应多采用纵向评价的方式,不要以某种好作文通用的评价标准给每个学生的作文下定论,评语中应多发现学生作文纵向的进步,多启发学生自己发掘文章的得失。

参考文献

[1][法]卢梭.爱弥尔[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篇4:留白作文700字

初三的到来不由分说的将我的暑假折了半,所幸还有短短的二十几天,已经足够我休整一番。可耳边听到的,却是许多同年级的朋友不停的跑出去补课的消息。“初三多了科化学,不补会不适应的”“初三物理难,落下了怎么办?”一个个补课的理由,简直如初春时的百花,各有各的妙处,仿佛补课是天经地义一般。甚至还有家长公然扬言“学校放暑假有什么用,天天不上学都玩野了。”有学生语出惊人“我就不信那些学习好的尖子生谁没补过课!”这一句句话轰炸着蛰伏在家中休憩的我们,让我们都怀疑自己放假休息的对错了。

而放眼那些过度补课熬夜的同僚们,一双双黑眼圈透露的是无尽的压抑与疲惫。虽然“十年寒窗苦,一朝天下闻”,可这“苦”真的代表我们必须要放弃健康、青春、阳光,而只能“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吗?

在那些学习较好的仁兄们之中,则又仿佛是另一片景象。如我所见,“优等生”中私下补课的人却是不多,甚至有一些“誓死不补”的呼声。不补课却有好成绩,难道他们一个个真是文曲星下凡,都拥有一目百行的特异功能?不是的。其实补课的同僚们只要稍稍注意一下就会发现之中的奥秘。

那些轻松的学生们,更懂得为自己的生活留白。

他们将自己的时间用于休息和适度的游戏,非但没有浪费,反而令自己能保存更多的精力和效率。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快乐,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阳光的心灵。正如水墨画,略去那些不必要的枝叶,反而能体现出深层的美丽与境界。

篇5:留白-高二作文800字

青春是梦想的生长季。青春是指青年时期,而人的青年是人十五六岁到三十岁左右的阶段,也就是说我们有十几年的时间来耕种梦想。

晨光微熹,我们如一条条鱼游戏弋在人群里。校园中,有的人行色匆匆,有的人气定神闲。殊不知,有几个人是在为梦想而奋斗。《诗经?采薇》有言:“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底。”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我们要为学业奔波,为生计忙碌,为事业打拼,琐事压弯了腰背。又有几个人不忘初心,依然坚持梦想。

青春因梦而美好,残酷的现实又为青春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很喜欢马塞尔?普鲁斯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写下的一段话:“当现实折过来严丝合缝地贴在我们长期的梦想上时,它盖住了梦想,与它混为一体,如同两个同样的图形重叠起来合二为一一样。”光与影的交融,明与暗的运用就像现实与梦想共同交织了青春。青春如歌,夹杂着现实的呜咽、悲鸣和梦想的低吟浅唱,和着时间的拍子到老。

青春,克制还是放肆?是想苦行僧一般修炼,还是如侠客般快意江湖?现在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青春于人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我的青春不能留白。我印象中有个女孩,她的青春才刚刚开始,就让人啧啧惊叹。她是大提琴天才少女,所谓天才,总比普通人多了汗水,她也不例外。她第一次接触大提琴时,一边哭一边拉。练习大提琴要耗费大量体力,她就坚持每天早起跑步,因为练习大提琴,她的手已经有了薄薄的一层茧,她就是――欧阳娜娜。年轻的大提琴天才演奏家、新生代演员。她的青春似乎只有克制,遵守规则,但正是因为她坚持克制,才能在大众眼前绽放她的青春。有了好的开头,结局如何,我们只能静候。画一幅青春,汗水是必不可少的颜料。

“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席慕容的一首《青春》让人心生忧伤,趁现在青春未老,去追寻美好的梦想吧。爱丽丝?门罗,犹如一朵空谷幽兰,不求人赏,悄无声息的散发幽香。刘禹锡,调素琴,阅金经,虽居陋室,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每个人的青春都不一样,但愿重读青春之书时,你无所悔恨。

上一篇:庆祝八一建军节感想作文下一篇:滑草真有趣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