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留白艺术的高中政治论文

2022-04-28

摘要: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背景下,原有的时间长、容量大的课程资源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视频应运而生,凭借真实、灵活、交互、动态、短小等特点,成为一种新的资源表现形式。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基于留白艺术的高中政治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基于留白艺术的高中政治论文 篇1:

素养培育时代,如何让思政课教学更有文化涵养

【摘 要】“培育核心素养”成为当今基础教育界热议的话题,这意味着课堂教学正在从传授符号性知识向涵养课堂文化的转变。针对目前思政课堂文化缺失的非生态教学现象,我们有必要探索高中思政课教学文化涵养的构建策略,追寻教学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素养培育;思政课教学;文化涵养

自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来,“培育核心素养”便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流趋势。在这个素养培育的时代,如何让课堂教学更有文化涵养,是教师共同的价值追求。正如叶澜教授提醒:“在一个充斥技术资源和诱惑的时代,我们十分需要在技术工具面前的清醒。”有文化涵养的课堂,应关照四个紧密联系的维度,即:有文化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有文化的课堂是基于学生需要的课堂;有文化的课堂是兼顾效率和意义的课堂;有文化的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课堂教学如果失去了文化,只能是知识的位移、技能的训练和应试的准备。

一、高中思政课教学文化缺失的现象解读

【教学片断一】

教学的霸权与学生自主性的缺失。某次常规教学听课,主题是高中政治必修4模块《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课上授课教师用视频导入新课,直接告诉学生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再通过列举两三个实例说明事物运动的规律性,紧接着采用题目巩固的方法明确考点和易错点,学生还没来得及发表见解,授课教师已经一气呵成把答案告诉了学生。这种教学霸权是缺乏文化涵养的课堂的典型特征之一。

【解读教学片断一】

上述课例中,教师主要采取了“满堂灌”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不仅主导了整个课堂,还反客为主成了课堂的主人。有文化涵养的教学,是有学生参与的教学,教师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教学为学生,而不是单纯追求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的完成。只有当教师真正理解“生本课堂”的理念,并且能够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有效的教学,这样的课堂是具有文化涵养的,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课堂。

【教学片断二】

教学的粗放与新课程理念的背离。某次听课,課题是《经济生活》中的一框题“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授课老师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依次为学生解读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消费心理的概念和特征,又通过教材的事例告诉学生做理智的消费者应遵循的四个原则,最后授课教师通过当堂训练和背诵的方式来完成这一框题的教学任务。

【解读教学片断二】

有文化涵养的教学应是有据可循的生命教学,这里的依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这是教师进行教学预设和实施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二是学生认知结构特点和完成知识转化的规律,这是教师在课堂上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该堂课授课教师按部就班教学,表面上教学过程是扎实的,实际上却没有抓住本课培养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重点,教学成了只局限于教材编排顺序而忽视学生实际需要的盲目灌输,这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背离的教学非生态现象。

【教学片断三】

知识的表层与学习意义感的流失。一次随堂听课,课题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授课教师搜集了大量图片,包括欢腾的中华世纪坛、油画《延安火炬》、神舟飞船登月等,以示我国民族精神薪火相传,越燃越旺。随后带着学生划出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并让学生试着背诵和默写。最后授课教师让学生小组讨论,总结了如何铸牢中华民族精神支柱的四点方法,然后加以记忆。

【解读教学片段三】

有文化涵养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不再对课本知识的简单占有,而是在对知识的理解和重新建构基础上的意义转化,这是一个深度学习的过程。《文化生活》中知识点较多、重点较散,但各知识点中存在着紧密的逻辑联系,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多的增加情感体验。而上述教学片断中,学生的学习大多是在“划条条”“背纲纲”,完全没有建构知识、升华情感和生成意义的机会,这种没有回归生命体验的课堂显然是“没文化”“非生态”的。

【教学片段四】

关系的对立与课堂生命场的匮乏。一次常规听课,是高三的试卷讲评课。授课教师让学生先对照书本订正试卷然后开始讲解。选择题的讲解,教师只让几个学生提出不懂的题目,然后对其进行讲解,而忽视了其余学生的疑问。在随后的材料分析题讲解过程中,教师将得满分的学生的答案和得分较低的学生的答案一同展示在多媒体上,并对给出较差答案的学生进行了严厉批评。

【解读教学片断四】

“非生态”“没文化涵养”的教学,体现在师生关系上是不尊重和不平等,教师对学生不理解和不理会。上述课例中,授课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带有明显的情感倾向,在课堂上过多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打击学困生,给学生内心带来无形的伤害。对立的师生关系不仅无法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也难以促进学生的提升与发展。有文化涵养的教学是“师生在共同的生活世界中教学相长: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在提升学生生命品质的同时也提升着教师的生命品质。”

二、高中思政课教学文化涵养的构建策略

提高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文化涵养需要教师有深度的文化自觉。教师不仅需要确立正确的学生观、质量观,还需要更新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最终目标瞄准的不仅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应是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幸福成长。坚持“以生为本”,强调以学生的学习状态或者心智发展为主要课堂样态,师生间‘教’与‘学’关系的重心最大可能地向学生转移。”

1. 目中有人,彰显学生学习的自我感

自我感是指学生在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对自我的认知和觉悟,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够帮助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反思自己,在学习中认识自己的不足,提高自身的素养。

提高课堂教学的文化涵养,一是强调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做到目中有人。教师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催生课堂的生命活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功能是引导、启发、推动,而学生则是掌握、运用、创造。有文化的教学也绝不仅仅关注成绩好的学生,目中有人,是指教育者眼中有全体的学生,正如伟大的教育家赞可夫所说:“使班上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这道出了有文化课堂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课堂不应仅是好学生的学习场所,而应是所有学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二是强调教师要采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仅仅是指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教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建立起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升华符号性知识,产生自我的知觉,并建构具有自我意识的新知。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教授教材知识作为必要的目标,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的自我成长,着眼于学生自我价值感的提高。教学只有从理论知识回归到学生自我,才能建立起知识与自我的内在意义联结,才能真正达成教学目标。

2. 心中有数,增强学生学习的效能感

有文化涵养的教学是基于学生需要的教学。教学做到心中有数,便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能够依据学生的真正需要和期盼来组织教学;能够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来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思维能力;能够在课堂上把教材知识转化为学识和智慧,把教材理念转化为自觉的道德素养,使学生在身心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学习的成就体验,提高学习的效能感。

有文化涵养的教学还是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课堂教学的设计不是依据教材的内容结构,而是依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认知、行为发展规律。单纯的符号性知识的掌握只是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觉探寻知识的本质,在自我建构的基础上内化知识,并通过日常生活体验,使习得性知识外化为行为习惯,从而提高适应社会发展的思维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知识的转化过程是漫长的,需要教师紧紧依据学生的心理结构和行为规律,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

3. 手中有法,实现学生学习的意义感

有文化涵養的教学是讲方法的,不仅要求教学理念的深层理解与革新,更要求通过课堂的深度教学实现学生学习的意义感。

精选课堂活动,是实现深度有效教学的基本环节。如今的政治课堂大多追求教学形式的转变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导致课堂看似热闹实则缺少生命活力、看似丰富却缺乏意义体验,学生的情感体验、价值观树立、生命意义生成等问题甚至被置于教学的对立面。有学者感叹道:“总是停留于把玩改变教学技术层面的伎俩,该显得多么的苍白乏力啊。”因此,课堂教学采用何种形式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意义的建构,则需要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和灵活的课堂把控能力。但须注意的是,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最终都应回归到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上来,通过精致生态的课堂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享受学习过程、热爱学习生活,并对此产生一种积极的意义感悟。

适当教学留白,是促进学生自我反思的课堂艺术。一个人对知识的理解是由浅入深的过程,从他处所得的间接性经验如果不经过自己的反思和总结是很难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的,为此,教师既要优化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反思机会;又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的规律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主动建构知识意义。教师只有懂得“授人以渔”,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和素养。

4. 课堂有爱,提升师生生命的成长感

有文化涵养的课堂是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只有有文化的课堂才可能涵养出有文化的学生,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而且要提高专业能力素养,可以说,对自身有文化修养要求的教师是成就有文化涵养的课堂教学的关键。

“德乃师之魂”,教师身上承载着帮助学生树立良好思想道德品行,提升能力素养的使命。教师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用自觉的意识约束行为,用真诚的态度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提高道德素质,从而于无声处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

另外,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高是促成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有文化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充分把握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灵活运用教学技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并建构自我意义,这是教师专业素养厚积薄发的过程。因此,教师首先要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坚持学习理论知识;其次要不断打磨教学技能,勤做教学科研,在教学实践和反思中寻求进步。

文化的深度不一定是课堂,但课堂的深度必然体现一定的文化涵养,这种内在涵养来自于教师的教学信仰和教学智慧。没有文化涵养,教学就失去了生命附加值,成了灵魂缺席的表演。只有充分注重人文性、方法论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把握学生接受知识的可持续化发展规律,将素养的提升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课堂有爱,才能够突破传统课堂的樊篱,提高思政课堂教学的文化涵养。

参考文献:

[1] 叶澜.课堂教学过程再认识:功夫重在论外[J].课程·教材·教法,2013(5).

[2] 贡和法.与生命对话[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2(3).

[3] 贡和法.教学转型,应基于核心素养[J].新课程研究,2015(9).

[4] 赞可夫著,杜殿坤等译.教学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5] 郭元祥.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与方向——兼论深度教学[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12).

(编辑:胡 璐)

作者:程艳 贡和法

基于留白艺术的高中政治论文 篇2:

“互联网+”时代高中政治教学中微课程的制作与应用研究

摘  要: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背景下,原有的时间长、容量大的课程资源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视频应运而生,凭借真实、灵活、交互、动态、短小等特点,成为一种新的资源表现形式。为了探究“互联网+”环境下高中政治微视频的制作与应用方法,本文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微课程的特点、科学设计,以及“互联网+”环境下高中政治微课程应用的艺术方式。以期为高中政治电教化教学研究提供借鉴,促进高中政治教学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政治;微视频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传统教学一般是一周两节课的教学。微课程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每天学习的需求,他们可以时刻学习、时刻与在线老师交流、时刻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更能够更亲切、更直接地接触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内容。

一、“互联网+”的特点

“互联网+”是指在创新2.0推动下的现代科技与传统行业之间的结合。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传统行业提供了巨大技术支持的同时,促进了传统行业的新方式、新思路、新方向的发展。

在“互联网+”环境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得到网络的更大支持,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能够体现出容量大、多样化、灵活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很好地弥补了传统课堂上容量小、更新慢以及知识展示方式单一的不足,随着各种教育平台的不断发展,師生之间也可以进行直接的、实际性的交互活动。在互联网语境下,如何帮助学生扩大社会信息感知,并与高中课程相融合是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1-4]。

二、“互联网+”环境下微课程的特点

“互联网+”环境下,微视频的“微”是指篇幅短小精悍,但视频内容丰富多样,形式表达体现出插入式、多样化、灵活性的特点。

(一)碎片化的小节内容

微课程可以展示碎片化的知识点,也可以是阐释某一个主题,相比PPT,微课程具有过程的展示功能,对于一些抽象化的内容,可以展示得更清晰,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容易、更直观。

高中政治学习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要想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来制作微课。微课程中的知识呈现形式是碎片化的,学生可依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不足之处进行相应的选择,不仅可以弥补自己的知识不足,还能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二)灵活性的方式有利于体现出师生的课堂地位

在微课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知识进行选择,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微课以反馈性和交互化来体现其对学生的有效评价。在帮助学生弥补自己知识不足的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相较于传统教学“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形式,在微课中,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所需选择知识,教师也可在微课中实现知识点的延伸和拓展。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社会情景,让学生借景生情,从而达到言之有物的教学目的[5-7]。

三、“互联网+”环境下微课程的科学设计

高中阶段,学生的智力水平以及非智力水平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而政治思想思辨能力发展水平自然也趋于发展状态。因此,高中政治教材的设置多数为活泼生趣的政治思辨为主要内容,政治教育自然就要突出学科特点、资源多元化以及课型突出的关键。

(一)突出学科特点原则

微课是翻转课堂的一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依据自己的不足来进行学习补充,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结合科技文化特色,利用各种资源来作为课程改革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对于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和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很大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运用正逐渐成为各地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学生身心处于发展状态,在注意力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还没有处于稳定状态,要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政治学习,只注重课本内容的趣味性是徒然的,还需要从教学设计方面体现出趣味性,才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进而提升学生全身心的注意力。因此,高中政治教育必须要体现出学科特点,同时也要注重趣味性。

(二)资源多样化原则

资源的完整程度将直接影响学习者对于微视频的理解。高中政治教师可通过网络获得配套的教学资源,以更为生动的例子去分析抽象的政治观点,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政治课程的生活应用特点,增加对政治概念的理解,促进他们对政治学习的自信心。

为了达到资源多元化服务于学生的目的,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巧妙设计,尤其是交互性设计,让多元化的资源服务于学生。在微课程内容的设计中,教师需要制作有感染力的画面,让学生产生与人交流的欲望,以达成交互的目的[8-11]。

(三)课型突出

1. 讲授新课类

新授课是最基本的课型。具体案例见表1:

本课程是以讲解新知识点为主的课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概念关系。以提问的形式来引入,需要课程设计者加入一些交互性内容,使学习者在吸收知识的同时能够产生思考。

2. 讲评课

讲评课是对己测试的试卷题目进行讲解和评析。具体案例见表2:

本微视频程是典型的以一个知识点来进行分析的课程,帮助学生根据社会案例运用所学到的理论来进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以及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3. 复习类

复习课因为没有新课程的新鲜感,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热情下降,因此是较难上的一种课。基本模式为:展示核心知识—回顾关联内容—纵深迁移认知—总结内在规律。具体案例见表3:

该类课型需要把握良好的整合性,还应具有凸显性,要注意有侧重地复习。

四、“互联网+”环境下高中政治微课程应用的艺术方式

微视频的运用,实现了以短小精悍的信息传递方式,达到了声音、画面及动感变化的多渠道的信息输入的作用,让政治的传授内容增添了感染力,也给学习者营造了生动活泼的模拟场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要注意应用艺术的方式。

(一)简单实用原则

微课在课堂的运用,是一次教学上的大突破和大革命。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微课程能有效提升高中政治学习的效果,是高中政治教学的有益补充,从而得到了越来越多政治教师的青睐。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微课教学时,教师应基于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12-15]。应用时要做到线索鲜明,所有教学环节都围绕这条线索展开,体现精而简的原则。此外,微视频的小结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精”不在“长”。

(二)合理留白

微视频课程的展播是需要通过电子媒介进行的,因此难以接受与处理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导致无法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

留白是指学生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思考的时间。合理留白主要在于满足后期作业完成情况的需要、学生自我表达的需要和及时反馈问题的需要。随着微视频技术的不断升级,不仅作业布置方式越来越具有科技性,数据统计也越来越便捷,教师能够更容易知晓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运用微视课程,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交流、商讨,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也可以从对方的意见中了解到自己的问题。微视频的反馈的问题,如“你会是怎样办?你懂了吗?”等,是以简单的符号形式来呈现的,而不是以文字表述的形式呈现[5]。

五、结论

微视频集中了声色图的综合呈现,以精简的方式向学生多渠道传输信息。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可整合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以先进的技术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将微课堂与传统课堂相结合,以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更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16]。本文梳理了当前“互联网+”的特点,分析微视频在“互联网+”环境下所呈现的特点,根据不同的科学特点提出高中政治微视频制作方式,并提出了微视频应用的艺术方式,期望能够为高中政治电教化教学提供一个研究方向,促进高中政治教学的更好发展[7]。

参考文献:

[1] 徐妍.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开发与运用[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13):98.

[2] 董满祥.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开发与运用[J]. 新课程(下),2019(08):120-121.

[3] 陈荣佳. 微课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分析[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3):128.

[4] 路俊萍,李守江. 整合资源夯实基础融合创新——例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微课程资源的深度应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09):70-72.

[5] 贾俊花. 基于微课程开发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索——以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J]. 河北职业教育,2017(01):56-58.

[6] 魏周强. “互联网+”时代高中教学中微课程的制作及应用分析[J]. 中国電化教育,2016(z1):1-6+26.

[7] 周金燕. 浅析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6):687-688.

[8] 娄国栋. 信息技术,微课结合——基于微课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策略研究[J]. 好家长,2018(22):249.

[9] 邓大龙. 调控好微课的教学语言——以高中政治微课制作为例[J].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5(12):16-17+20.

[10] 李荣志,凡轶群. 微课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翻转课堂探索——以“市场配置资源”一课为例[J]. 中小学德育,2017(05):30-32.

[11] 关锋. 微课背景下学习任务单设计研究——以高中政治学科必修3(文化生活)为例[J]. 学周刊,2016(35):58-59.

[12] 潘华.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微课的应用策略初探——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上微课《如何判断违法行为的类别》为例[J]. 考试周刊,2019(A4):105-106.

[13] 陈琪. 浅谈微课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微课教学设计为例[J]. 明日,2018(35):182-183.

[14] 宋楠. 浅议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J]. 新课程(教研版),2010(07):367.

[15] 刘晓玉. 微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课堂内外:教师版(中等教育),2019(05):118.

[16] 朱微微. 微课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应用及思考[J]. 新课程·下旬,2015(05):158-159.

(荐稿人:余江舟,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

作者:陈颖

基于留白艺术的高中政治论文 篇3:

浅谈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摘   要:课堂教学由众多教学环节串联而成,过程复杂且联系密切。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为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上升到艺术的高度,需要不断完善各个教学环节,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进而在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同时,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政治;策略

一、生活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将高中政治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充分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理念,并且不断提升个人修养。

例如,高中政治教师在介绍关于民主选举的内容时,可以为学生模拟投票选举的情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投票的形式,选举出班级里最受欢迎的三名同学。教师可以选择十名学生作为候选人,将他们的名字全部写在黑板上。教师还需要提前准备投票箱,让学生把最佳人选写在纸条上,投入投票箱中。然后,选出来两名学生作为公证人,教师将学生统计好的票数依次写在黑板上,通过票数的高低,选出最受欢迎的三名学生。在此过程中,高中政治教师要让学生体会投票选举的含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要创设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调动起高中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课堂教学,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了解政治知识的本质内涵。例如,教师在教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时,要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学生选择教学案例。如引入2022年的冬奥会,为学生讲解关于大型体育赛事的知识,让其了解该赛事对本地经济带来的影响。另外,关于举办赛事的人力、物力消耗,高中政治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举办冬奥会的资金应当从哪里来?”通过此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讨论,然后导入本节课教学内容。

三、重视政治课堂联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尽管不提倡题海战术,但适当练习对高中生了解政治知识而言还是十分必要的。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所遇到的问题展开分类探讨,通过这种方式夯实基础。

例如,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有关创新的内容时,在讲解完相关的理论知识后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某些题目让学生进行巩固。教师选择题目时要结合学生实际,让其能够围绕家庭理财的相关知识进行探索,融入创新的意识。因为每名同学的家庭状况是不同的,因此,其在整理理财知识时应用的理论有所差别。教师要在学生完成作業以后对其展开适当评价,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一些学生会回答创新可以改变日常生活,还有些学生表示创新对他们的思维发展具有比较大的意义。此种以练促学的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科学留白,顺应学生认知心理规律

留白最先是一种国画创作的构图方法,之后开始应用于教育领域中。其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表现为不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利用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想象,进而产生学习兴趣,并对教学内容做到实践、回味与感悟。在高中阶段,教师仍是教学的主导,引领学生完成学业任务。高中政治课堂的留白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包括理解和熟记政治知识,设计政治教学的疑问和延伸,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都可以从教师这里得到解决,让学生与教师对学习内容有更多的讨论探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采用留白的手法来设置悬念,为课堂教学营造满满的艺术气息。其次就是问题的设计,教师可以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空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适时把握提问的时机,引导学生及时进入相应的思维轨道中。例如,在教学“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时,教师可以展示许多商品价格的变化镜头,并将此作为切入点,引出相关知识点,通过列举和学生生活有关的商品,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具体问题情境创设为:同学们,天气逐渐炎热,如果让你买家电,你会选择买空调还是风扇呢?在商场中,通常有各种各样品牌的电扇与空调,而什么因素会对购买的选择造成影响呢?在具体购买的时候,为什么要考虑相关因素呢?最后就是评价的留白,因为学生在学习中都十分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因此教师要多给予学生鼓励与关心,开展正面评价,激发其斗志与自信心。并且,评价也不能是全面的赞扬,还要科学留白,给学生留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五、合理提问,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为突出课堂提问的合理性,进而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一是问题应明确清晰,因为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绝不能是模棱两可或模糊不清的,应该指明考查的知识点,让学生有学习方向;二是问题应全面覆盖,问题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的交流与讨论中来,同时提问的方式也可多样化,包括辩论、抢答等,让学生产生良好的政治学习体验;三是应具备整体性特点,这里主要指教师需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做到由浅入深、由部分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的提问,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四是问题应适当,需要教师基于当前学生的实际政治学习水平,控制问题的难度,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五是提问要适时,明确具体的问题切入点,不可破坏课堂完整性。例如,在教学“生活消费及其类型”时,教师可提问:暑假期间,同学们有没有消费?通过每个学生都有的行为,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时产生参与感,并引导学生积极分享暑假期间的事情,使学生形成疑问,如消费类型都有什么?居民的消费结构产生了什么变化?新消费类型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在我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更加关注高中生的学习品格培养及学习能力提升。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了解政治知识最基本的特点,避免因为灌输式教学而造成不良影响。基于创设情境、设计生活化教学,以及重视政治课堂联系等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政治知识点的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鲍春华.高中政治教学课堂的留白艺术[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

[2] 张倩倩.浅谈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过渡艺术——以《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为例[J].学周刊,2016(30).

作者:赵琴

上一篇:电视剧文本分析相关知识论文下一篇: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