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审美能力下美术教育论文

2022-04-22

摘要:特殊教育学校是针对特殊学生开展教育的专业学校,在此学校中开展美术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长期以来,特殊学校中的美术教育课程受到多数听力障碍学生的喜爱,早已成为听力障碍学生最喜爱的专业课程之一,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与审美情趣是该课程的教学核心。美育的培养对于听力障碍学生课程学习以及各项能力的培养都有一定的作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校审美能力下美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校审美能力下美术教育论文 篇1:

浅谈新时期中职美术教育与审美能力培养

摘 要:随着不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审美教育,逐渐加强培养中职美术教育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也是在新时期美术教育的一个关键点,也是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新时期;中职美术教育;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素质教育普遍被人们所重视,大力发展和倡导审美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是美术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在中职教育过程中,老师一定要结合实际,在新的美术教学理念下,全方位、多层次地提高中职学生的审美能力。

1审美能力的培养对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中职美术的教育中,老师应当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对未定型且容易受艺术感染的学生而言,审美艺术和审美意识能够极大地促进其性格的形成,学生形成艺术性格,美术教学的过程也就相对容易得多,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就得到很大的提升。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体会出艺术效果,“纯绘画”教学使美术教育成为艺术技巧的教学,美术教育的价值、意义以及真正的功能都并未完全发挥出来。因此,中职美术老师应当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将审美教育作为一项原则,实际上审美教育就是美术教学中的一项基本原则,还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原则,美术老师应当充分挖掘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因素并加以利用,将这些因素融入教学之中,确立审美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审美教育对中职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素质修养的提升具有良好的塑造作用,促进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能够完善中职学生的精神面貌。而且审美素质也是国民素质的一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也就间接提升了自己的文化、道德等方面的素质。美术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意义,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国民素质,成为新时期下国家需要的新型人才,不仅具有健全体魄和崇高理想,还富有审美素养和创造精神,这对国家以及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新时期中职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1利用小组合作学习

首先,按照学生的审美能力分层,以审美能力较强的学生为中心,组建不同的学习小组,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其次,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层,鉴于美术作品的种类非常多,所以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标准,组建不同的学习小组,例如A小组鉴赏中国山水画,B小组鉴赏西方油画和素描等等,尽可能的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期望,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科学的分层分组之后,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增进感情,互相督促,共同提升审美能力。

2.2创设科学合理的情景,营造良好的美术教学环境

在实际生活中,中职学生相比普通高中学生来说,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纪律组织性不强,所以他们的学习兴趣普遍较低,上课散漫、开小差等现象也会屡屡出现。因此,创设科学合理的情景、营造良好的美术教学环境显得格外重要。现如今,信息技术的發展,让多媒体教学进入到校园,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例如通过一些影视资料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冲击,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所以老师可以多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他们可以有更大的思维空间,发挥自己的才能,提升审美能力。

2.3活化教法,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中职学生一般都是对文化课程不感兴趣的一个群体,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在美术专业课的学习。中职学生都或多或少的有自己的特点,他们会有很强的尝试欲望,与此同时他们一般拥有不错的动手能力,这是他们学习的一个优势。所以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优势。对于美术学习,写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尤其对于好动的学生来讲,定期的写生活动很具有吸引力。学生通过写生,可以提高绘画的积极性以及观察事物的敏锐度,这是极其可贵的。与此同时,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以此提高审美能力。

2.4美术教育与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

倡导美术教育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鼓励教学走出课堂,走近当地特色文化,走入社会,走进现实生活。带领学生以多样化、多维度的视角认识美术审美、美术创作,陶冶学生艺术审美情操,培养学生艺术创造能力。充分利用当地民族特色、名胜古迹等特色艺术文化资源,将当地特色产业案例纳入实际教学中,凸显当地文化艺术特点,突出民族艺术文化优势,立足乡土结合的

内容,易带动学生的爱乡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更易融入美术审美创作中。增加美术作品欣赏环节,根据美术作品历史背景分析提升学生鉴赏美的深度,利于学生日后艺术创作融入真情实感,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

2.5丰富美术教育课堂开展形式。鼓励学生开展互动讨论活

动,积极交流心得体会,形成反馈性评价,总结小组讨论成果,针对存在相关问题,提出可行性意见及评价。强化师生交流,课下关注学生动态,针对不同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情况,不断提升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审美能力。学校要定期开展美术学科教研活动,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提高教研成果,加强和当地美术协会、高校等专业性机构的联系,聘请专业画家、评论家参与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促进职业学校美术教育教学水平的可持续性发展。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改革,在中职美术教学中,老师需要紧跟社会需求,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科学合理的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任务,只有这样才会保证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正莲.探讨中职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7(16).

[2]海波.中职美术教育与审美能力培养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6(17).

[3]张振国.浅谈新时期中职美术教育与审美能力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1(08).

作者:闫晓静

高校审美能力下美术教育论文 篇2:

特殊教育学校初中美术“开发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探索

摘 要:特殊教育学校是针对特殊学生开展教育的专业学校,在此学校中开展美术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长期以来,特殊学校中的美术教育课程受到多数听力障碍学生的喜爱,早已成为听力障碍学生最喜爱的专业课程之一,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与审美情趣是该课程的教学核心。美育的培养对于听力障碍学生课程学习以及各项能力的培养都有一定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深度分析特殊教育学校初中美术“开发式”教学模式的构建设想与构建策略,供广大教育界同仁参考。

关键词:听力障碍生; 审美能力; 特殊教育学校; 初中美术课程; 开发式教学模式

美术教育是一个有着特殊教学内容、特殊教学方式、特殊教学目标的独立系统。美术课程的教学核心是审美能力培养。对于审美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莫过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初中时期学生的创造潜能极其深厚,在开展初中听力障碍学生教育时,需要吸收各式各样的美术资源,为听力障碍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感受。

一、特殊教育学校初中美术“开发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特殊学校美术课程教学中,为更好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创新意识,教师可以采用“开发式”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主要分为观察感受、作品欣赏、美术创作、客观评价这四个主要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师生协作,共同参与的一项审美教学活动。这种形式各个环节的支撑,共同汇聚成为一个精准的“等边三角形”,两边分别代表教师采用的优质教学模式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底边代表学生有待开发的潜能,定点代表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目标[1]。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环节越新颖、越清晰,学生的潜能被发挥、开发的也就越多,学生离教学目标的距离也就越近。也就是说,教学模式应该伴随着美术课程的深入而不断升级,为听力障碍学生带来一个优质的美术教学环境[2],四个教学环节也应该紧密相连,内容环环相扣,呈由浅入深、逐步递进的形式。

二、特殊教育学校初中美术“开发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开发学生审美能力与感知能力

在以往的特殊学校美术教育工作中,教师没有意识到听力障碍生的教育与传统教育模式有所区别,采用传统美术课堂教学模式,这样在学生缺少一门感官或者感官能力较弱时,无法感知美术艺术作品与美术课程的美感与艺术感。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转变传统应试教育观念,采用更加优质、更加高效、更加符合特殊学生教育的“开发式”教育模式,在大自然中为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绘画环境,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让学生在自然中感知自然的美感,让学生在优质的环境下开展美术课程学习,运用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

“大自然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起源于科学,却在美术教育中广为流传。究其原因,是由于大自然是美术艺术来源,也是美术教育创作的根本,教师可以通过自然环境促进学生的感知能力,带领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之美,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感知能力。针对听力障碍生开展美术教育工作时,教师可以借助四季环境变化,让听力障碍的学生通过视觉感官、触觉感官、嗅觉感官以及味觉感官提升感知能力,深刻体会到四季变化中环境变化,让学生分析在同一环境下,四个季节不同美感,提升此类学生的审美、鉴美能力[3]。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绘画艺术感的培养,同时有助于听力障碍学生美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让学生在观察、品味、作画时,将各种自然带来的现实、想象、幻想、自然等开发式感觉都倾注于画笔之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感知能力,锻炼绘画技术。需要注意的是,对听力障碍生教学时,教师应尽量带给学生直观的环境感受,这样有助于学生提升的理解力[4]。

在开展初中听力障碍学生美术教育时,教师需要深度了解听力障碍学生的教育目标与需求,这样才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教育工作。首先,教师可以带领班级全体学生进入特定的室外环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花草樹木以及地貌特征。其次,可以要求学生详细表述花草树木与城市建筑、校园建筑的区别与相同之处,并且将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展开绘画创作,作品中应该以突出两种环境的差距为主要目的。最后,教师正确地评价学生作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绘画技术与思维的掌握,这样有助于教师在更深层次的美术教育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薄弱部分,若是学生对于绘画技术掌握得不娴熟,教师可以提升学生的基础训练;若是学生对于两种环境的感知不足,教师则需要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现不同的艺术作品,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若是学生在作画时不知道如何开展,那么有可能是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足引起的,教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美术知识。

(二)开发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在当前社会,审美能力会对人的判断力与价值观产生一定影响,所以,美术教师需要精心为听力障碍生开展美术鉴赏能力培养课程,注重在课内与课外对学生展开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与开发,使学生自觉地融入到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培养教育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准备趣味化的教学流程与教学环节,带领学生领略不同的绘画作品、自然风光,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美术作品的鉴别,并且掌握独立的审美鉴赏能力,彻底实现感性与理性完美融合。每一幅传世的绘画作品,都具备独立的创作灵感与时代背景,教师在开展听力障碍学生教育时,应该在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的同时,为学生带来详细的作品简介[5]。让学生通过领悟绘画作品的特殊时代背景与创作灵感的方式,提升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在展开听力障碍初中学生教育时,教师应该仔细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开展细致化、针对性美术教学,在开展初中美术教育一类的基础教育时,教师可采用简单的年画、农民画、广告画作为学生教学素材,以更加鲜明的色彩作为开发学生的鉴美能力、教会学生紧随时代潮流的脚步、在发展中逐渐掌握鉴美的方式与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户外活动进行学生的“开发式”教育工作,带领听力障碍学生参观各种绘画展览、书法作品展览以及雕塑作品展览,以最直观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审美、鉴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经验,为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美术课程学习奠定坚实基础[6]。

(三)开发学生综合性审美能力

在听力障碍生的美术教育过程中,若是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一定是教师遗漏了其中某些关键环节,使学生没有接收到良好的培养与启发。针对这一情况,特殊教育学校的美术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综合性审美能力的培养与开发,为听力障碍学生带来更加优质的教学内容、平顺的教学流程、高效的教学模式以及针对性的教学环节,这样才可以保证听力障碍学生在接受到美术教育后,通过教师的开发、引导、启发,提升自身的综合性审美能力。综合性审美能力的养成,对于特殊学校中的听力障碍学生尤为重要,由于此类学生在听觉感官、语言表达、思维能力都要明显弱于常人,而且由此引发的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自主思考能力弱、判断力不足等问题,都是开展听力障碍生美术教育工作的阻力与难点。因此,美术教师在开展工作时要注重采用更加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呈现,尽量弥补听力障碍学生理解能力不足、听觉感官不足等问题,在完成美术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借助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展开综合性审美能力的培养,这样才可以逐渐缩小听力障碍生与普通学生之间的差距。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特殊学生教育时一定要注重方式方法,这部分学生受到自身不足的影响,容易出现自卑型人格与叛逆型人格两种极端心理,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本着求美、求真以及求善等原则,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发现现实中的美感,逐渐形成综合判断能力与健康心理[7]。

(四)開发学生审美创造能力

从某种程度而言,在开展艺术类学习时,听力障碍学生比普通学生更具优势,这种优势来源于学生在缺少听力感知能力的同时,其他感知能力会成为学生的主要感知应用,因此听力障碍的学生在开展艺术学习时,可以更加敏锐地感知到作品的意境,阿炳与贝多芬就是著名的残疾艺术家代表。不可否认的是,在开展听力障碍学生美术教育时,学生的各项能力都会有所欠缺,但是上帝在为人们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往往会为他们打开一扇窗,美术艺术与音乐艺术相比会更符合听力障碍学生,贝多芬作为著名的音乐家都可以突破听力的限制,更何况更加适合听力障碍学生学习的美术课程。因此,教师应该突破对于特殊学生的认知,在教学中一边细致地展开教学任务,一边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型绘画。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艺术类作品是没有一个标准的评判标准的,教师可以着力培养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这样可以确保学生在学习到美术技术与美术能力的同时,变得更具自信心。不仅有助于学生日后的课程学习,也可以使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更好的应对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美术教育时,教学目标要符合听力障碍学生特点,采用更加特殊的标准要求学生,无需参照名人画家的作品,重在表达学生的自主思想,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8]。

总而言之,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开发式教学模式与初中美术课程十分契合,二者之间存在诸多必然联系,开发式教学的环节符合美术课程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需求。教师可以通过开发学生审美能力与感知能力、开发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开发学生的综合性审美能力、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等方式开展听力障碍学生美术教育,为听力障碍学生审美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金琰.美术教育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 ——以罗田县三里畈镇温泉村、平湖乡江家畈村和河铺镇石头板村为例[J]科教导刊,2019,17(23):154-155

[2]高瑀阳.技法语境下光导纤维材料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以鲁迅美术学院毕业设计《Deep》为例[J]大观,2019,12(22):1198-1199

[3]魏瑞,崔世聪.基于美术高校外部交往空间的拓展模式研究——以“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为例[J]城市建筑,2018,21(17):105-107

[4]莫露,吴丹.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美术教学的现状与思考——以成都市救助管理站为例[J]艺术科技,2017,30(29):343-345.

[5]王敏.兰州新区寄宿制高中有效开展美术社团活动策略探究——以兰州新区舟曲中学为例[J]新课程,2020,22(42):121-122

[6]何姗姗.美术课在中山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研究——以“五年级自闭症手工课程教学探索”为例[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7.30(29):341-343

[7]魏久志,魏凯旋.浅谈新疆中小学美术教师教育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疆教育学院)为例[J]工业设计,2019,17(23):233-236

[8]胡忠浩.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成都大学美术与影视学院为例[J]新西部(下旬刊),2017,21(11):34-,38

作者:李婕

高校审美能力下美术教育论文 篇3:

高校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探究

摘 要:伴随着我国社会和时代的进步以及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美术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美术教学也取得了辉煌的成果。美术教学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高校美术教学不应该仅仅是单纯的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是其至关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要将审美能力的培养贯穿到高校美术教学的始终,进而促进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提升。文章简单分析了美术教育中审美教育的内涵以及高校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高校美术教学中对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内涵;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逐渐步入了全新的时代。高校美术教学也要紧跟社会和时代发展步伐及时转变和更新教学理念,在美术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对于学生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也不能忽略了对于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创造美,促进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提升,从而更好的实现高校美术教学的根本目标。

一、美术教育中审美教育的内涵

在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欣赏能力、创造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这是美术教育中审美教育的基本内涵。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强化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旨在促进学生审美理解力和审美创造力的提升,可以使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形成美妙的构思,进而运用一定的美术技能技巧进行更高质量的美术创作,创作出具有丰富内涵、优秀的美术作品。审美能力的培养也得到了高校美术教学越来越多的关注,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和实践中可以更好地发现生活美、自然美以及艺术美,进而促进其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和提升,而不能一味局限于对于对于美术作品静态意识层面的审美理解力的培养。在高校美術教学中,对于学生单纯的感官认识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注重的,更重要的是以学生心灵的感受和理解为切入点而进行的审美能力培养,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构建以学生审美能力为中心的美术课程教学模式,在传授学生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强化对于学生审美理解力和审美创造力的培养,进而帮助学生逐渐养成正确的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进其审美能力的提升,从而使其在以后的美术创作中可以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美术作品。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审美需求也日益多元化,在新时期、新的社会形势下,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在美术教学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将审美教育作为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良好的条件,进而在新时期的美术教学中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美术专业人才,推动高校美术教学的可持续良好发展。

二、高校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高校美术教学也要能够适应大环境的变化进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对于学生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美术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以及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也要注重学生对于现实生活中基本事物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高校美术教学中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力、感受力和洞察力,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现实生活中事物的美好,更好地体验、感悟和诠释生活美、自然美以及艺术美。不管是教师对于肢体动作的分析,还是语言的解析,或是艺术作品的展示都是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效方式,也是提升学生欣赏水平以及对美的感悟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是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进而在美术创作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创造力积极进行美的创造,从而使学生逐渐树立自身独特的审美观念,形成独具一格的美术创作风格,促进学生个性化的良好发展。另外,高校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形成,使学生可以具有良好的视觉形象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在美术作品创作中融入独特的视觉符号,从而使学生在创作中更好地丰富作品内涵、突出作品主题、传递和表达自身的思想和情感,创作出具有独特审美和自身创作风格特色的优秀作品。

美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学在学生素质教育中也具有独特的优越性。高校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鉴赏能力,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艺术气质的提升,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

三、提升学生对于美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

自然美、社会美以及艺术美是美术审美包含和涉及的主要内容,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一)正确认识自然美

相对于美术而言,诸如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自然界中物象的本来面貌之美以及自然状态下的人类形象就是自然美,是没有经过人为加工和修饰的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物象之美。自然美具有原始、朴素、自然的显著特征,“鬼斧神工”这个成语在一定程度上就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自然美的显著特征。如果说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灵感的来源,那么自然美就是艺术创作取之不竭的资源和素材,自然物象都具有美的特质,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丑”的弊端,自然物象的美与丑是辩证统一的。因此,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自然美有正确的认识,使其在审美直觉和美学理论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更好地发现自然美的本质,进而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正确认识社会美

社会美具有丰富的内涵,是美的重要构成要素,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人类在吸收自然美的基础上进行社会美的创造,并运用自身一定的审美天赋创造出了许多具有美学价值的事物,例如罗马建筑、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等举世闻名的建筑奇观都是人类以自然美为基础而创造的社会美。社会美主要强调事物所具有的功能性,社会美和艺术美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美的内涵,进而使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正确认识艺术美

1.艺术美的思想性

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具有积极、健康的主题思想,不管是作品中的每一个造型,还是每一块色彩都蕴含着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意趣,都抒发和表达着创作者的审美理想。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越真切,越能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特征,就越容易在引起受众的关注的同时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这是艺术美思想性的体现。

2.艺术美的视觉性

绘画是一门视觉性的艺术,优秀的绘画作品通常会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在画面上也往往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表现力以及吸引力,可以在第一时间吸引受众的眼球,不但可以带给受众良好的视觉感受,还在一定程度上能带给受众富有节奏和韵律的美感享受。在美术创作中,造型和色彩是影响作品视觉效果的重要因素。造型美和色彩美也是视觉审美的重要内容,还是提升作品审美价值的重要因素,形色俱佳逐渐成为了作品视觉审美评判的标准之一。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艺术美的视觉性,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对可视因素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审视,促进学生视觉审美能力的培养。

四、高校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建议

(一)强化美术专业基本功的训练,为审美能力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高校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对于学生美术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学生美术绘画技能技巧的训练,以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美术专业知识和能力,为审美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高校美术教学中学生扎实的美术专业基本功的培养至关重要,是提高学生美术创作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基础。教师在美术课程教学中要强化对于学生美术专业基本功的训练,使学生在具备丰富的美术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掌握扎实的绘画技能,教师在循序渐进的美术课程教学中可以采取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和提升,使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美术专业基本功,进而为其审美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奠定坚实的基础。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往往更加侧重于美术专业基本技巧或者绘画技能的培养和提升,而对于审美能力的培养缺少必要的重视和关注,学生虽然具备了美术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了扎实的美术专业技能,但是在美术鉴赏能力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难以使学生拥有一双敏锐的发现美的眼睛,同时对于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培养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高校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专业基本功的培养和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不能“重美术技艺强化、轻审美培养”,要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注重美术鉴赏教学,在美术鉴赏中培养学生审美理解力和创造力

高校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要注重美术鉴赏课程教学,通过对于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在拓展学生美术视野、增加其美术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美术欣赏可以有效开拓学生眼界,但又不局限于此,更重要的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极大地促进学生对于美的感悟能力的提升,因此,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将美术鉴赏作为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在美术鉴赏教学中为学生甄选优质的美术作品,为其审美意识的培养创作良好的条件。同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也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美术相关的展览或者展会活动,使其在优秀的美术作品的欣赏中更好地感受到艺术所具有的无限魅力。教师在活动中也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并传授学生一定的审美方法,进而促进其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讨论,在培养学生审美理解力、审美判断力、审美创造力的同时鼓励学生在美术创作中逐渐养成自身独特的创作风格,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例如在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展示作品的同时进行构思立意、色彩运用、造型方式等方面的自我阐释和自我讲解,要求学生进行对比和欣赏,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个人观点、看法以及建议,在营造轻松愉悦课堂氛围的同时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和审美创造力的提升。

(三)通过绘画实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绘画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绘画实践,学生的情感和心绪可以得以充分展现和抒发,进而更加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艺术形象进行塑造和表现,在提升绘画创作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审美能力的提高。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学生绘画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审美能力也相对不足,学生在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方面也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教师在学生绘画实践中要重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充分尊重学生多样性的审美理解,而不能根据自身的审美感受或者审美喜好来干预或者影响学生的审美思维习惯、审美理念等,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轻松、民主的审美氛围,进而使学生独特的审美特质得以充分发挥和展现,从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绘画实践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创作空间,鼓励学生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创新,在审美意识的推动下充分融入自身独特的审美情趣,并运用自身独特的绘画风格,创作出具有鲜明审美特征的、优秀的绘画作品。

(四)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审美感知

现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和深入,信息化教学也已经逐渐实现。在这样的状况之下,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创造合适的美术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美术课堂氛围,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养成,进而提升其审美能力。每一个优秀的美术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都蕴含着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在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充分挖掘和整理所鉴赏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创作构思等内容,将作品的有关资料借助信息化技术制作成PPT課件,并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展示,引导学生走进美术作品的情境之中,使其对于所鉴赏作品的主题思想、创作风格等内涵有更加直观而深入的认识,获得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在感受美术所具有的无限魅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五)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当前的高校美术教学中传统的教师滔滔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教学依然存在,这样的美术课程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学生不能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感到美术学习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往往也不尽如人意。枯燥单一的美术教学方式难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术所具有的独特美感,也无法使学生较好地体验到绘画这门艺术所具有的无限魅力,自然也不利于学生审美意识的养成,很难让学生在审美方面产生共鸣,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在新时期的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积极探索以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和整理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和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通过循序渐进的美术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审美意识,进而促进其审美能力的提升。另外,美术是一门没有确切、标准答案的艺术学科,由于人们审美角度、审美要求等不同,在作品欣赏中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尽可能地实现教学相长。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在美术创作中的审美观念,给其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更好地感受和体验艺术情感与艺术形象。

五、结语

高校美术教学中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高校美术教学也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和创新,提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视程度,将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构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模式。教师在美术课程教学中要积极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单一的美术教学模式的束缚,并采取灵活多样、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发现和感受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的同时更好地进行美的创造,从而在循序渐进的美术课程教学中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同时美术课程教学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和课本之内,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美术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挥的创作空间,使学生能够走出课堂,在美术实践中巩固和强化自身的美术专业知识和能力,在美术实践中更好地发现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力的同时促进其审美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亚梅.论高校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

[2]谢智敏.高校美术欣赏课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5(9).

[3]张国权.美术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环球市场,2016(10).

[4]王喆.高校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研究[J].科教导刊,2014(2).

[5]张洁.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浅析[J].才智,2018(18).

[6]王思琪.高校國画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与时代,2018(7).

作者:王珊

上一篇:预算松弛的高校预算管理论文下一篇:物流与国民经济统计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