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教学历史教学论文

2022-04-20

历史故事是历史传承的途径之一,也是传播历史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不但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这样一方面会使初中生的历史成绩得到提高,树立学生学习历史的信心;另一方面历史故事的有效运用还能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历史思想和历史思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人格品质等。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故事教学历史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故事教学历史教学论文 篇1:

试论故事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历史故事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且生动形象。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故事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与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师应以故事为引导,将学生带入课堂学习;通过故事教学,解决教学难点;挖掘历史故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故事教学;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历史素养

中国历史绵延数千年,孕育了优秀的中华文化,历史教师應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增强学生对于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认识。传统历史教学存在着极大的限制性,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使学生对历史学习失去信心与热情。以故事教学法进行课程的讲解,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活力,增进学生的理解。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合理使用故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就故事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一、以故事为引导,将学生带入课堂学习

在历史教学中,课堂引入尤为重要,一个好的课程开端,可以奠定课堂教学的氛围,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无味的课堂引入,不仅无法集中学生注意力,还会给学生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带来阻碍。因此,在课堂教学开始阶段,历史教师可通过故事引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寻找答案,从而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例如,在“秦统一六国”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从历史背景讲起,并通过重要的战役或者事件吸引学生的眼球,如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的故事等,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在故事结尾处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了解为什么秦最后会统一六国。在这样的故事教学引入中,教师能够有效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通过故事教学,解决教学难点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概念性的知识,这类知识容易记忆但不易理解。因此,在进行这些教学难点的讲解时,教师可通过故事教学法将其转化成具体的形象,从而深化学生的理解。在故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在对某一概念进行解释时,采用比较有针对性的事件,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故事教学,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可以更加深入,再面对类似问题时就能够举一反三,解决问题。例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在形式上保留封建社会国家机关及主权所有,同时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受到外国控制与压迫的社会形态。对于学生来说,概念非常容易记忆,但是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态却很难体会。这时,教师可引入故事:一个生活在上海的人去集市买布,有中国的土布和外国的洋布,土布20文一匹,洋布5文一匹,质量都很好,如果你是那个人,你怎么选择?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这个故事思考:为什么中国人要买洋布?买完洋布后有什么后果?学生通过思考,就会发现: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后,封建经济逐步解体,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一定发展。虽然国家在形式上保持独立,而实际上政治、经济都被帝国主义国家控制。通过有效的故事引入,学生对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历史素养。
三、挖掘历史故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角,只注重知识的讲解和教授,对学生的学习感受漠不关心,造成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利用故事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历史知识去探寻历史故事,并鼓励学生弄懂这些故事的背景、原因、结局等,让学生主动发现历史,重新审视历史。通过主动思考和学习,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会更加牢固,从而提高历史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民间故事我知道”活动,让学生搜集一些历史故事,进行探讨研究比赛。在比赛准备阶段,教师可让学生准备这些历史故事的材料,深入探究这些历史故事的合理性。学生想要赢得比赛,就会主动对故事发生的背景、原因做很多资料查阅,不仅有效丰富了历史知识,而且提升了历史文化素养。

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故事教学法的优势,通过课前引入与课中应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解决历史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而让学生发挥自身能动性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深入理解历史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顺.历史微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黑河教育,2018(09).

[2]林辉彬.故事化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课中的应用分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8(34).

[3]黄燕.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八年级教学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20).

[4]吴慧娟.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9(07).

作者:朱爱华

故事教学历史教学论文 篇2:

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故事是历史传承的途径之一,也是传播历史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不但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这样一方面会使初中生的历史成绩得到提高,树立学生学习历史的信心;另一方面历史故事的有效运用还能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历史思想和历史思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人格品质等。由此可见,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非常重大。但是老师在运用历史故事时要注意选择素材,故事的选择和运用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这便对初中历史老师的要求更加严格,需要老师有渊博的史识知识,进而,在教学中要有举一反三和良好的思维跳跃能力。以下便是对历史故事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分析。

一、历史故事运用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价值

(一)历史故事的引入和初中生的特征相一致

历史和学生生活的年代相差很远,如果老师单纯靠知识讲解和让学生记忆理论知识,学生定会觉得无趣,还会逐渐地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老师可以根据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利用历史故事的形式,吸引初中生在历史课堂上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保持课堂学习的热情,使班上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历史教学中。通过历史故事的运用,让学生大概了解历史事件的开端、过程和结果,再加上老师绘声绘色的描述,为历史课堂增加趣味性,进而逐渐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相对于讲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历史故事的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历史内容记忆得更加深刻,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刻理解,进而提高学生对历史内容的认识,改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看法。

(二)历史故事的运用可以将抽象化为具体,复杂化为简明

历史故事教学形式的特点是栩栩如生地描述历史上的一些细节,完整精短地讲述整个历史事件的过程,将历史事件中的情节还原后呈现在初中生的眼前。而对于历史课本中比较难懂的事件、时间、地点等,都可以很好地转化为历史故事中的情节,让学生能够轻松地记住。

二、选择历史故事运用于历史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如果老师选择合适的历史故事,对初中历史的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笔者总结出选择历史故事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历史故事的内容要有趣味性

初中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对事物的喜好主要还是由兴趣主导的,所以,老师在选择历史故事时,必须要遵循趣味性这一特点,生动形象的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和故事的主人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由此,初中历史老师必须和学生多交流,努力和学生成为无话不谈的心灵上的朋友,进而去了解班上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态度、兴趣爱好等。不能以老师的思想和观点去判断学生,同时,选择历史故事时,要多选择一些和学生生活相关的情节,内容方面要生动有趣,故事情节要具有积极向上、乐观等情感,这样有利于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感悟故事的主旨,可以对初中生起到正面积极的引导。

(二)历史故事的主题要明确,思路要清晰

一个优秀的历史故事必须要有明确的主题,可以是描述历史进程、朝代更改,也可以是描述某个英雄人物的事例,还可以是某一工业时代的进步等,如果历史故事没有一个明确的主旨,便会使初中生思维混乱,这样的历史故事教学形式便失去了原本的意义。而且,对于一些思维能力弱的学生来说,很有可能会逐渐打消刚刚建立起来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也会产生厌倦历史学习的思绪。因此,老师在筛选历史故事时必须要有明确的主题,在主题中还要层次明晰、思路明确和意义明了,这样才能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历史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和意义。同时老师在讲解历史故事时,要把话语间的层次递进关系处理好,使讲解的过程逻辑清晰、论点明确、思考周全,而老师的语言要精简有趣,要善于把复杂的故事情节简单化,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主要类型

历史故事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选择恰当的历史故事进行教学,老师要把这些类型研究透彻,以便于更有效地进行历史的教学。

(一)根据历史课本的研究分期进行历史故事的分类

目前,教学中的初中历史课本内容是根据史学研究学中的阶段分期来进行统一分类。根据这种统一的分类形式可以将我国的历史分为古代、近代和現代三个阶段。这是我国目前比较权威的分类方法。因此,老师要遵循这个分类原则,根据所学不同阶段的历史内容规划好相对的历史故事,以这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区分不同阶段的历史内容,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指引,进而在指引的基础上使学生具有划分、归纳和整理的学习习惯,使以往比较枯燥的历史学习转化为轻松有效的学习。同时对于学习总结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中描述一下学习习惯的养成途径,让其他学生能够有效地效仿,进而使整个班级的历史学习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

(二)根据历史故事的内容来划分

根据历史故事的内容可以划分为两方面:第一方面可以分为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故事,另一方面是以事件为主的历史故事。人物为主的历史故事主要是运用传记的方式记录,事件为主的历史故事主要是运用记事本末体的形式记录,这便是历史使用最频繁的两种主要记录方式。同时,以人物为主的历史故事主要是根据人物对历史的功绩和历史行为来开展的,而另外一种以事件为中心的历史故事主要以开展历史事件的经过和细节为主,突出历史事件的客观性和真实感。因此,无论是以历史事件为主抑或是以历史人物为主,都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形成独立思考、感悟、理解和深化的思维意识。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这些历史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事件或者人物的高尚精神以及失败的教训,从中感悟出更多的道理,帮助学生朝着积极的人生方向发展。

四、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有效运用

(一)新课导入时,引入历史故事

根据初中课堂教学的观察,许多初中历史老师在讲课时总是大篇幅地侧重于理论知识,这样长期下来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一点点的耗尽,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在学习新课时,如果老师在课堂的前5分钟左右可以引入与新课相关的历史故事,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同时,使全班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循序渐进地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目标,继而顺利地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比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老师可以利用几分钟时间讲一下林则徐先生小时候的事迹。老师讲完故事之后,学生对小时候林则徐的聪颖连声称赞,对林则徐的事迹也产生了兴趣,这时初中历史老师可以把握这个契机,引入新课——鸦片战争,通过巧妙的历史故事将教学内容直接过渡到该节课的内容中,顺利地完成对新课的导入,同时让学生通过历史故事的导入,真正了解鸦片战争所讲的知识,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的情况,鸦片走私给我国当时社会带来的危害,还有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伟大事迹等。同时,老师要注意的是在新课导入时,讲述历史故事的时间不能过长,不能占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因此,选取历史故事时挑选导入效果强且精简的小故事即可,这样,才可以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二)在教学中插入历史故事

有效的新课导入对于学生的注意力只能起到短暂的效果,而每节课的时间有四十五分钟,想要学生一直保持相当高的注意力,这应该不是每一个初中生都能做到的。因此,老师要考虑到全班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进行到一半时,适当地插入一些简短的历史故事,以此来改变不太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继续保持学习历史的热情,有效地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比如,在学习《科学技术的成就》时,此文主要讲的便是“两弹一星”,还有邓稼先和袁隆平为代表的两位科学家的成就及对中国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时老师可以讲一个短小的故事:“1958年8月的一天,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对一个年轻人说了一句话:‘中国要放一个大炮仗,要调你去参加这个工作。’这句话一说出来,这个年轻人就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岁月。”讲完故事后,老师可进行设疑:这个大炮仗指的是什么呢?这个年轻人又是哪个人呢?这时学生的求知欲又被重新激发起来,进而进行学习和探究得出正确答案。以这样质疑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真正了解当时历史的情节,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所表现出来的艰苦创业、忘我牺牲的精神,进而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理想。从中也感悟到自己学习中这点小的困难简直是微不足道,进而更加发愤图强的学习。

作者:周伟峰

故事教学历史教学论文 篇3:

成语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古语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历史长河凝结而成的优秀成语故事,是对历史发展精华的总结和概括,成语故事与中国历史知识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成语故事的历史特征为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成语故事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对成语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途径进行分析,旨在能够为当代初中历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推动历史教育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成语故事;初中;历史教学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有的历史文化,在漫长的岁月当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丰富的成语故事。中华成语以其精悍简介的形式、深刻严谨的意义,成为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成语故事源自于中国历史故事、著作经典等,对初中学生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成语故事也能够增强历史教学内容的内涵,使初中历史教学能够带给学生有益的启迪。

一、应用成语故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成语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容,通过将成语故事引入初中历史教学课堂,能够在潜移默化的历史知识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这也与我国教育改革中的素质教育目标相一致[1]。成语故事本身就具备了较高文化特点,通过对历史文化内容的精炼来展现深刻的道理。初中历史老师在应用成语故事进行历史教学时,要注重对成语故事内涵的拓展,从而增强成语故事的历史和文学延展性。

例如,历史老师在讲到《三国鼎立》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结合三国时期著名人物、著名事件的成语故事来提高历史教学效果。三国鼎立时期,群雄逐鹿、烽火中原,其中也流传下来很多宝贵的成语故事,如“三顾茅庐”、“七步成诗”“桃园结义”等。初中历史老师可以结合历史教学任务,结合成语故事来引导学生思考三国时期的历史格局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以“七步成诗”这个成语为例,其中的主人公曹植是三国时期魏国国君曹操的儿子,曹植从小就聪明伶俐,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在三国鼎立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曹操需要一个杀伐果断的继承人,因此曹操死后由曹丕继承了王位。曹丕此人手段狠辣,即位后嫉妒弟弟曹植的才能,便以七步成诗的要求打算借机除去曹植。但曹植在起步之内做出了流传至今的著名诗篇“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2]。曹丕与曹操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在三国时期也逐步奠定了魏国的强大地位。通过这一成语故事的引导,加深了学生对三国时期政治局势的理解,同时也在“七步成诗”这个典故中也学习了历史优秀篇章,从而实现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

二、应用成语故事增强历史课堂的效果

初中历史教学任务不仅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具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总结能力。通过将成语故事引入历史课堂,能够有效增强历史教学效果,学生在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总结时,可以根据相关成语故事的启迪来理顺自己的思路,增强成语故事的应用能力[3]。

例如,历史老师在讲到《大一统的汉朝》这部分内容时,必然会讲到刘邦与项羽之间的争雄之战,在这次战役中一代霸王项羽最后自刎于乌江江畔,不禁使人感到惋惜。“四面楚歌”这一成语故事就将到了刘邦是如何在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的故事。在“四面楚歌”的故事当中,项羽与刘邦之争中,由于出国将士在长期的战斗中伤亡很大,缺食少衣,被汉军围困后气势低迷,这时刘邦用了用计让楚军四面都想起了楚国的歌曲,让项羽和楚军大惊,以为四面都是敌人,另外楚国歌曲也加重了士兵的思乡之情,最终导致楚军的沉底瓦解。历史老师在运用这一成语故事进行历史教学时,能够帮助学生通过故事情节的理解更好地分析“楚汉相争”过程中,雄霸一方的项羽为何最后会落得自刎的结果,从而有效地强化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三、应用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民族抗争与独立的重要展现,历史老师可以通过成语故事与历史事件的有效结合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引下,学生要实现全面的发展,做一个坚定了共产主义接班人就必须了解历史、感悟历史,通过历史发展的启迪明白民族独立自强的重要意义,学习历史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捍卫祖国的决心[4]。历史老师运用成语故事,能够帮助学生在故事当中学习民族革命英雄们的事迹,从而增强自身的爱国情怀。

例如,历史老师在讲到《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结合“精忠报国”这个成语故事开展近代民族独立斗争的教育。“精忠报国”这个成语典故出自我国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的故事。宋代抗击外族侵略的斗争中,岳飞率领岳家军不畏牺牲,与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做出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举,在我国抗击侵略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精忠报国”的故事也激励了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们奋勇杀敌,在于日寇的斗争中抛头颅、洒热血,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勇往直前。在“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爱国情懷下,无数中国同胞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新的长城,也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基石。历史老师在成语故事与历史教学内容的结合当中,激发起了学生树立坚定学习信念,通过学好知识本领继承老一辈革命先辈的意愿,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新时期的“精忠报国”。

结束语:

初中历史是初中教育体系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也展现了重要的教育意义。成语故事是我国几千年文明积淀下来的精华,将成语故事与初中历史教学将结合,不仅能够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中的精髓。

参考文献:

[1]刘琛.巧用诗歌成语典故 激活初中历史课堂[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02):7-8.

[2]李长宝.成语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青海教育,2018(Z1):50.

[3]杨婷. 初中历史故事教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D].四川师范大学,2016.

[4]许桂治.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巧用成语故事的策略探析[J].亚太教育,2015(12):66.

作者:张浩

上一篇:新疆高校财务管理论文下一篇:简约美下包装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