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校财务管理论文

2022-04-20

摘要: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在就业形势逐年严峻的情形下,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冲击及常态化防控给学生的就业创业带来更大的挑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疆高校财务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疆高校财务管理论文 篇1: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形势下的预决算工作实效初探

摘要:本文结合新疆高校基层财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形势下的预决算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预决算;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高校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我国高校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而编制科学、合理的部门预决算是规范高校财政收支的重要举措,是高校建立积极有效财政框架的基础。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既显现其在增强预决算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等方面带来的积极影响,也暴露出预算指标执行过程有时仍然较随意、缺乏阶段性分析等问题。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预决算工作就成为高校财务面临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预决算的意义

首先,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有利于提高高校预算资金管理的规范性,改变预算单位先前多头开设银行账户,资金管理混乱的状况。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单一账户后,高校预算编制对象、范围、执行过程都更加清晰,在高校、财政管理部门、银行之间建立了一套高效、统一的预算资金申请、拨付、支出体系,促进了高校预算资金管理的规范性,有利于提高高校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其次,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便于上级部门的监督与管理。高校的预算收入是以预算单位报送分月用款计划,再由省级财政批复并转化为额度的形式实现,而在预算资金使用过程中,其使用范围、用途、执行过程受到省级财政部门或上级教育部门的严格监控,从而减少预算单位对资金使用安排的随意性,防止资金被挤占挪用,有利于提高预算资金使用的严肃性,提高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对减少财务腐败、净化高校财务环境具有积极影响。

二、高校在部门预决算编制与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1.预算执行情况缺乏分析。由于单位人力资源有限或单位重视不够等主客观原因,使得一些应做的工作未做到位,如当前预算资金执行情况分析,包括资金到位情况、已执行情况,预算计划执行进度完成较好或不好的原因,准备采取什么措施等。全面系统的分析有助于了解单位当前财务状况,找出不足,以利于下阶段修正、改进,乃至以实现预算年度的全年预算指标为总体目标或任务对每月、季度等进行阶段性的财务项目(科目)支出控制。

2.很多高校都存在同时编制部门预算与校内预算的现象。由于对编报预算目的、通过预算所要了解内容的不同,两者在核算范围、具体内容方面可能存在较大差别。部门预算中的支出是按工资福利、商品和服务、个人及家庭补助支出等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进行分类核算的,而校内预算则根据学校实际需要或甚至财务领导的偏好来设定内容,如按照包含在职人员的工资、津贴、社保、公积金等人员经费、包含本专科生、研究生的教学业务费、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各项经费、包含各类奖助学金、学生医疗费、学生活动费等学生经费、离退休人员各类支出、后勤保障经费及债务及利息费用、横纵向课题及其他科研经费等。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出发点不同,使得后者更突出高校的特点从而与部门预算相比更直观易理解,更具实用性。

3.对账难度加大影响决算工作。账面数据与国库集中支付实际数据的差异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转报借款时的账面科目(项目)与国库集中支付借款时的科目(项目)不一致。②内部转账只有在账面体现,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无法体现。③由于额度不足或误操作等原因造成账面与国库集中支付项目不一致,如账面为基本支出(或项目支出),而国库集中支付为项目支出(或基本支出),或账面为某基本支出(或项目支出),而国库集中支付为另一基本支出(或项目支出)。④许多高校仍然存在基本户,有时会发生基本户与零余额账户串户情况,如账面从基本户(或零余额账户)支出,出纳从零余额账户(或基本户)支出。由于对账是年终决算的准备工作,因此也会影响到决算工作的进度,同时由于上述所列不同情形导致账面数据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实际数据之间的不一致,也给决算编制过程中的数据摘取造成不便。

4.目前在高校预算系统中,人员和公用经费是按学校人数及一套定额标准设定的,而随着社会发展,这些标准并没有因为社会发展而采取应有或足够的调整,如人员津贴、日常教学办公经费等支出的标准并未随物价的变化而采取应有或足够的调整。此外基本支出所设预算科目存在设置不足问题。教学仪器、办公设备及交通工具购置、维修费、物业管理费以及本专科和研究生业务经费等学校主要支出并未在基本预算科目中明列,而将上述科目都列入其他商品支出亦不适合。预算单位为弥补上述已列科目定额经费和未明列科目经费的不足,被迫采取虚增项目支出等形式编报预算,从而夸大了项目实际支出。

5.一些高校预算系统中科目设置与国家政府、事业单位科目设置有较大差异。上述未在预算系统基本支出科目中明列的部分科目均是《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国家规定的商品及服务支出、资本性支出科目,这就导致高校账务处理软件中的科目与预算科目未对应,对通过日常账务来了解预算执行情况造成影响。此外,预算软件与决算软件在基本支出科目设置上也存在不匹配情况,这也影响了预决算的对比分析。

三、应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加强预决算工作应采取的建议与措施

1.为加强预算执行力度,了解预算执行情况,应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在造表时可将:全年预算资金、已到位资金、已执行资金、资金到位率(%)、资金完成率(%)、完成不好原因及须采取的措施等计算栏目及总支出、工资福利支出、工资、社会保险、商品服务支出、办公费、邮电费、个人及家庭补助支出、离退休工资、公积金等列入核算栏目。根据预算单位的需要,可对分析表的内容、结构加以修改,进行更粗略或更细致、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如条件许可也可按月分析,但至少应做到半年分析一次。

2.公用经费标准应跟随社会经济发展而有相应的调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价也随之上升,公用经费中各项人均支出指标应跟随经济发展尤其是充分考虑物价因素,以提高高校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避免高校采取其他不当形式,如把基本支出中由于定额不足而短缺的资金以虚列项目支出等形式进行补足,确保高校预算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一些高校的决算系统与账务处理系统依据财政部印发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在科目(项目)设置方面一致或基本一致,而预算系统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在科目(项目)设置方面一致且均未完全采用国家制定的收支分类科目,导致预决算在科目设置方面存在差异。

4.统一校内预算与部门预算。首先,对两者的编报范围进行统一,收支口径要一致。其次,由于用途,考虑角度不同造成的差异,可尝试通过重新设计编写预算软件来解决,形成双重视角下的校内预算报表与部门预算报表切换功能,做到填写一遍数据,同时形成两套报表。

5.对于对账难度加大影响决算工作的问题,可通过完善相应财务软件对账功能来解决。优化设计账务处理软件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对账功能,并增设两者的数据接口,使两套系统形成资源共享,以使对账工作量大大减少,减轻月末、季度末、尤其是年末的财务工作负担。

参考文献:

[1]王存昭.强化高校预算管理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J].经济师,2009,(7).

[2]张帅.浅析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预算编制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全国商情.2009,(15).

[3]张欢.国库集中支付下高校财务管理改革趋势及对策[J].财会通讯.2010,(26).

作者简介:永学昌,新疆大学计财处,会计师。

作者:永学昌

新疆高校财务管理论文 篇2:

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下毕业生就业创业难题及化解思路

摘  要: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在就业形势逐年严峻的情形下,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冲击及常态化防控给学生的就业创业带来更大的挑战。该文结合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常态化下新疆某高校就业基本情况,从高校管理、企业招聘、毕业生就业状态等方面分析大学生就业、创业中面临的难题,为高校和毕业生在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常态化下提供化解就业、创业困难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就业  创业  公共卫生事件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对经济及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毕业生逐年增高的背景下,受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面临较大的困难。居家隔离、常态化防控给毕业实习和就业创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在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下,全国大部份企业在第一季度停工,经济增速为-6.8%,部分企业春季招聘推迟、暂停甚至取消了招聘的计划。虽然在第二度季、第三季度局面有所好转,但在整体上使得应届畢业生的就业难度和就业竞争压力加大[1]。

1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现状

1.1 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严峻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2020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再创历年新高,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更加形势严峻。从表1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本科毕业生2014—2018年整体就业率保持在91%及以上,呈缓慢下降趋势。高职高专毕业生在2017—1018年超过本科生的就业率。这说明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比较严峻,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

1.2 从新疆某高校10月就业情况分析目前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从表2数据中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就业率最高达到95%,市场营销专业排名第二,就业率为74%,国际经济与贸易、税收学、新闻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几个专业超过50%,法学、旅游管理、会计学均不足5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该校除个别专业外整体的就业率不够理想。

为进一步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对毕业生发放问卷调查,主要从毕业生就业方向选择、就业意愿、就业困难原因3个方面进行调查。

1.2.1 在就业方向选择上

从表3中可以看出,市场营销、电商商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愿意从事该专业相关的学生占比均超过50%,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愿意从事该专业相关工作占比约47%。各专业愿意从事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占比约在40%~50%。自主创业人数占比约5%~7%,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升学人数约占20%,旅游管理和电子商务均超过15%。

1.2.2 未就业学生就业意愿统计

从表4中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学生处于积极就业状态,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专业积极就业的学生不足40%,旅游管理专业观望状态的人数超过积极就业的人数,人力资源管理无就业意愿人数达到未就业人数的73%,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就业积极性还不够,无就业意愿人数约占总人数的35%。

1.2.3 就业困难原因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在未就业学生中,有超过50%的学生是因为学生本人对就业岗位的要求过高;有45%的学生反馈今年的省考工作推迟;26%的学生反馈是由于企业招聘延期,32%的学生认为是个人原因。

2  公共卫生事件常态化防控下大学生就业创业面临的难题及原因分析

(1)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给学校在应届毕业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前就业指导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打乱了原有的工作计划,毕业实习是给学生实现就业一条重要途径,由于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毕业生未能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到企业进行实习和锻炼,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根据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要求,学校实施封闭式管理,也未能如期举行线下招聘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就业工作的推进。(2)受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线下招聘无法按期举行,线上招聘成为推进就业工作的重要途径,线上招聘在内容和形势上对学生来说是相对比较陌生的。学生需要尽快学习并适应这种新的招聘方式,这也使得就业压力增大。(3)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部分中小企业的生存受到较大的考验,部分企业出现招聘进度延迟或撤岗现象。第一季度的经济下行6.8%,虽然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经济回暖,但有调查显示部分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解聘员工或减少招聘岗位。这样一来在市场上提供的就业岗位总量在减少,而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今年又创新高,这使得应届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增大。(4)防控常态化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毕业生懒就业、慢就业,导致毕业生就业进度缓慢,截至2020年10月,新疆某高校部分专业就业率不足50%。未就业学生中持观望状态的毕业生占比约31%,无就业意愿毕业生占比约35%。(5)常态化防控给毕业生创业带来冲击,在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经济大环境比较紧张,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资金来源有限,在面对外界部分企业面临生存威胁或者破产的负面消息时,大学生创业信心,大部分有志创业的学生选择观望或者暂停项目;部分新创业企业的大学毕业生由于运营时间短,创业资本积累不足,新企业的生存面临较大的挑战。

3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常态化下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化解思路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以来,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把就业稳定工作放在六保的首位。出台一系列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比如《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等[2]。要落实疫情影响下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需要落实高校主体责任,协调企业、毕业生的积极参与,毕业生也应该及时认清形势,转变就业态度,与高校一起形成合力解决就业创业的相关难题,共同助推就业工作。

3.1 高校要及时转变就业策略,推进线上就业工作

3.1.1 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指导教师的作用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高校就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就业讲座、线下招聘会已经无法开展,要及时转变策略,将线下招聘工作及时转移到线上,开展线上招聘的教育和指导,拓宽就业渠道;及时学好、用好国家系列稳就业措施政策,加强就业宣传,营造就业氛围。发动专业指导教师,帮助毕业生认识所学专业的岗位。及时完善跟踪就业系统,积极动员指导教师、班主任加入助推就业工作中,与毕业生及家长之间通过系统零距离沟通,实时监测毕业生就业动态,针对不同就业状态和就业需求的学生开展精准帮扶和指导[3]。

3.1.2 促进双向对接,实现精准服务

高校应当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情况、就业需求调查,及时掌握学生的就业情况,调查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将学生的就业状态进行分类。“所谓双向对接,指的是学校与就业市场的对接,学校与学生的对接。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常态化背景下,双向对接要着力于做好线上就业服务,搭建起空中桥梁”[2]。让就业市场与学生之间沟通与交流更顺畅,为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打下基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实现精准对接。首先,充分利用资源构建线上就业信息网络,打开线上就业渠道,通过微信群、公众号、学校官网等进行宣传,每天定时向毕业生发布和推送就业信息,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就业信息动态。其次,可以开展精准的就业推荐,根据企业招聘需求去筛选相对应的毕业生并向用人单位推荐。最后,畅通学生就业服务反馈渠道,及时指导就业或调整推荐方向,以促进毕业生就业。

3.1.3 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发生了重大调整,对高水平技术的应用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多。高校应跟进企业用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进行订单培养,另一方面鼓励任课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和学习,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培训,提高教师素养,主动探索校企合作的发展途径[4]。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知识结构和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在校园中除了对专业知识学习外,还应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使自己的就业能力最大限度地契合社会需求,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5]。

3.1.4 引导毕业生识别创业机会

高校针对毕业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和指导不是泛泛而谈,而是要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与实践中,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之下,我们一方面要引导毕业生化困难为机会,培养学生识别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政策导向能力和获取创新创业相关信息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通过线上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所學专业知识及自身专长进行“互联网+”创新创业,以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着眼于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养老服务、文化创新、电子商务的合作研发等方面,寻找适合自己的创业机会。

3.1.5 通过以创促学,不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计划地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学校可设立专项的创业资金、提供创业所需场地,为学生们的创业创造前提条件。大力支持学生参与创业计划项目立项、各级各类双创竞赛、科技创新论坛以及大学生创业就业论坛等,从而提升大学生创新科技和创业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鼓励大学毕业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6]。将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提供给学生,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3.2 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努力

3.2.1 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注重专业知识积累

专业基础知识对于完成岗位任务十分重要,高校毕业生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力度,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技能水平,增强自身在市场上的可需求度。要远离“学而无用”的思想,知识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拥有更多的知识就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3.2.2 加强社会实践,提升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树立明确的目标,结合自身的专业、兴趣、特长,制订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结构储备,加强自身能力素质的培养。要努力让自己成为有专业基础知识支撑,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各方面能力,让自己成为“博而专”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不断调整自己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7]。

3.2.3 端正就业心态,积极就业

毕业生要对社会经济的客观形势有一个基本准确的判断,尽量避免过高地评估自己,导致“眼高手低”问题的出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学会个人情绪的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积极就业。

参考文献

[1] 李侃桢.从战略高度科学谋划稳就业工作[J].群众,2020(4):4-7.

[2] 朱宜.新冠肺炎疫情期,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J].人力资源,2020(5):123.

[3] 聂扬飞.汇聚多方力量拓展就业空间[N].安徽日报,2020-07-21(9).

[4] 马浩南.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及应对策略—— 以铜陵学院为例[J].时代金融,2017(5):276-278.

[5] 孟志刚.高职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研究——以厦门市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17.

[6] 朱成功.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特点、现状与路径探析[J].才智,2019(2):147.

[7] 王健,李维波.大学生就业难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6(12):189.

作者:聂清清 拜尔娜·木沙 肖博

新疆高校财务管理论文 篇3:

专本衔接联合培养“4+0”模式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架构

摘 要: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与地方本科院校和企业联合开展“4+0”模式应用型本科人才项目的试点工作,构建了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证融通·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与高职院校和地方本科院校的相关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

关键词:“4+0”模式 应用型本科 财务管理专业 课程体系构建

1 “4+0”联合办学模式人才培养基本思路

“4+0”联合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的实质是高职高专院校、当地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企业,共同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学制一般为4年,以高职院校为主实施培养,合作的地方本科院校负责招生与学籍管理,高职院校负责日常教学及学生管理,合作企业为教师提供企业锻炼场所、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就业岗位,与合作院校共同培养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本科院校颁发毕业证,授予学士学位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

2 开设“4+0”模式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必要性分析

2.1 “一带一路”战略下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

当前,新疆正处于“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小企业数量及经营范围日益扩大,成为丝绸之路建设的主力军,遍及工业、农业、运输、服务等诸多领域,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由会核算转为懂会计、强技能、会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一带一路”战略下新疆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支持,新疆交通职业院校积极探索“4+0”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

2.2 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需要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机会。因此,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承担着新疆交通运输行业经济管理类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大责任。学院申报“4+0”模式应用型本科专业,既能借鉴本科院校扎实的专业基础体系、优质的教学团队资源,同时又能实现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功能,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建立学生从高职向应用型本科人才衔接成长的通道,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需要。

2.3 新疆交通运输行业快速发展亟需懂财务、会管理的专门人才

2014年,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新疆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全面落实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部署,按照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大对新疆交通运输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新疆“四个交通”建设,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因此,新疆交通运输建设中需要大量管理、经济、法律、金融等专业的人才,学院申报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是懂行业、通管理、会分析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能满足交通运输业的人才需求,为新疆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3 构建“4+0”模式财务管理专业“课证融通·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

构建了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证融合·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见图1),该专业课程体系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分别由通识课、专业课、实践教学、素质拓展4个模块构成,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达1∶1.1。

通识课分为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两个模块,通过该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与法制观,具有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具有诚信品质和责任意识及人际交往能力;专业课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3个模块,所开设的课程全部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授课,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学生能掌握会计和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实践教学部分有综合实训和集中实训两个模块,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素质拓展模块为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樣的第二课堂,通过该模块的学习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与综合知识,扩大学生的就业面。

整个教学过程中按照“课证融合·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不断地进行理实交替学习,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能力逐步得到提升,毕业时能够胜任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从而达到预期人才培养的目标。

4 高职和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

4.1 “4+0”模式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4+0”模式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懂技术、强技能、会管理,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富有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等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特别是新疆中小企业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可见,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不仅融合了高职培养技能型人才和本科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特点,还更加强调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

4.2 “4+0”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

4.2.1 高职、本科、应用型本科的课程体系模块不同

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理论知识比例较大,突出创新、研究特色;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注重“实用、够用、适度”的原则,实践教学比例较大,突出技能、实用特色;而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优化了高职和本科院校的课程,构建了“课证融通·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其中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由浅入深的规律,体现课程实训、专业实训、综合实践、岗位实践特色,将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使理论课、实践课、考证课环环相扣,更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4.2.2 “4+0”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与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比较

校企共同构建了“4+0”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证融通·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比较:原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遵循“适用、够用”原则,本科专业通识课模块增加了经济数学、大学英语等课程,夯实了对学生专业通识能力的培养;开设的《交通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财产保险核保核赔》《二手车鉴定与评估》等5门与交通行业相关的课程;开设《管理沟通》《领导科学》《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等管理类课程,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及沟通、协调和管理领导能力,完善了专业知识体系;该专业《成本核算实务》《管理会计》《经济法》等课程按照考取助理会计师的标准,将教学内容与考证标准紧密结合,融为一体,较好地体现了“课证融通”的特点。

4.2.3 “4+0”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与本科院校该专业课程体系的比较

与本科院校该专业课程体系相比,本科院校开设的《统计学》《公司财务分析》《会计信息系统》等8门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先组织理论教学,后进行实践教学,授课时间有先后顺序;该专业按照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以上8门课全部采用“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现课证融通,有助于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该专业课程体系中开设的《物流成本管理》《二手车鉴定与评估》《运输统计》等5门与交通行业相关的课程,拓宽了学生知识面。

4.3 依托行业、服务交通,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课程模块

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属于交通运输行业办学,为交通运输行业、企业培养各类合格人才义不容辞。因此,学院在构建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时,考虑为行业培养的财务管理人才须熟悉行业的工作流程和主要业务,在专业课模块中增设《交通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运输统计》《财产保险核保核赔》《二手车鉴定与评估》和《物流成本管理》5門与交通行业相关专业类课程,凸显交通行业特色,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文)[Z].

[2] 张永伟,胡仁东.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哲学依据[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8(3):155-160.

[3] 揭志锋.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探析[J].高教探索,2016(S1):35-36.

[4] 闫丹.专科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对接现状及问题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7(2):10-13.

[5] 甄国红,张天蔚,睢忠林.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3+2”高职本科衔接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7(14):30-31.

作者:徐丽 潘杰

上一篇:建筑企业项目管理论文下一篇:故事教学历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