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发展研究论文

2022-04-18

2007年以来,以次级房贷违约率上升为导火索,美国爆发了所谓的“次贷危机”,许多对冲基金、投资银行、商业银行、政府住宅代理机构等都受到强烈冲击,并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次贷危机至今尚未结束。并且影响日益扩大。作为金融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门之一。保险业也不能独善其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保险公司发展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保险公司发展研究论文 篇1:

财产保险公司承保风险控制探析

【摘要】 当今社会,随着保险业的逐步发展,保险公司操作结构不断完善,未来保险业的发展前景会变得愈加美好。与此同时,商业性財产保险公司必须解决风险管理与风险控制的重要问题,这直接影响到財产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有序发展。本文针对財产保险公司所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提出了如何规避潜在风险的思路。

【关键词】 財产保险 保险公司 风险管控

一、行业背景

財产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具有浓厚商业色彩的企业,公司的每项商业活动和每个商业环节都面临着一定的风险问题。所以,如何加强针对財产保险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和如何防范风险的相关研究,同时进一步注重风险管理也已经成为了財产保险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的重要要求。我们有必要对財产保险公司所面临的各类风险有充分的认识。目前适逢保险业深化改革并且全面开放全新阶段,保险业服务于社会的方方面面也越来越广,所承担的相应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重,保险业自身也应该努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的诸多能力,争取在切实保障好国计民生方面取得新的成就。

我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新兴的保险大国,这给財产保险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我国的財产保险市场拥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动力持续强盛,市场经济已经具备了实现平稳高速增长的优势条件,这都为保险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但是,保险业属于经营风险的行业,是以风险为其经营的对象,为客户提供风险安全保障的特殊的安全制度安排,也是一种转移风险的机制。因此,随着保险业务的不断发展,保险公司所承担的相应风险也不断加大,所以保险公司进行有效的风险承担控制非常必要。

二、財产保险公司风险控制内容及特点

財产保险公司进行风险控制要达到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其回避风险、规避损失,如在发生损失的时候要努力减少相关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財产保险公司的内部经营风险也要根据不同的环节来采用不仅相同的控制风险方法,一般适用的方法是防范风险减少损失,此种方法的内容是財产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財产保险公司的外部环境风险同样适用于损失防范与减少的风险控制办法,此种方法的内容是应用在保险合同相关限制性条款上。风险控制的承保指的是保险公司对其可进行的承保风险进行相应的评判和分类,之后决定是否可以承保,用何种条件承保的分析过程。确定承保仅仅是財产保险公司承保的开始环节,也是財产保险公司所做工作的核心,是保险公司进行风险控制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承保工作做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保险合同是否可以顺利的履行,也关系到相关保险公司的盈亏以及財务稳定。所以规范的承保风险的控制是减少赔付率、提高保险公司盈利的重中之重,是衡量財产保险公司管理水平经营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标志。保险公司进行风险控制的目标也是为了改善保险公司目前面临的风险状况,所以帮助財产保险公司规避风险、减少损失,在损失发生时尽量减少风险对损失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重要。財产保险公司的内部经营风险也要基于各环节的不同特点来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目前的普适方法是损失防范的减少,此种方法的内容是財产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財产保险公司的外部风险同时也适用于损失的防范与减少的风险控制办法,此种方法的内容是使用保险合同的限制性条款。

同时,財产保险公司所具有的承保过程也隐含着许多潜在风险,而且其风险控制的总体水平也较低,风险控制的理念不强。承保风险控制作为管理职能也基本没有融入到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中,承保经营还是属于財务型控制的被动经营。承保风险控制的目的就是实现財产保险公司的盈利,所以,增加盈利也是財产保险公司综合目标,这不仅是財产保险公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可以概括公司其他目标的具体实现程度,而且也有助于公司其他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和承保风险控制相关的经营性指标主要以保费收入的变化率为主要指标,并且以续保率以及二年保费收益率作为辅助的指标。于財产保险公司来说,续保率是財产保险公司能够实现有效益发展的重要因素,能有效反映其市场的占有率。续保率的相关指标同时涵盖了保费的续保率以及保单的续保率。財产保险公司在衡量其年度的绩效时,也需要将保单的续保率以及保费的续保率进行综合的分析。

三、財产保险公司的承保风险控制

1、提高保险意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强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全员保险的意识,尤其是我国的保险业起步较晚,很久以来我们都是处于计划经济的大环境中,广大人民对保险几乎没有什么概念,除去少数的保险业务精英外,甚至从业人员的相关保险意识也普遍较差,“靠天吃饭”的小民意识在人们的脑海根深蒂固。因此,就保险市场的完善程度多少而言,保险业整体的规模都偏小,同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偏低,这些都与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非常不相适应,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当前保险业的风险意识的宣传、保险观念的强化的力度还有待加强。同时,由于某些保险公司的恶性和无序的竞争以及部分財产保险从业入员“见利忘利”的思想,使得社会对整个保险业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评价与认识,民众把保险业归为恶性营销的代表,保险业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以及社会认同感大大降低,这也增加了保险意识宣传教育和公民风险意识形成的难度。所以,当下应进一步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与措施,努力提高全社会全体公民的保险意识。首先,財产保险公司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能使得这些人能从自身作起,讲求诚信服务,从而彻底改变广大人民对保险行业的错误认识。其次,財产保险公司要提高宣传力度和强度,促进全民风险意识的提高。同时还要强化风险意识方面的教育,进而促进財产保险公司控制承保风险。加强財产保险公司的风险控制,需要切实加强財产保险运营者的风险意识,同时在財产保险公司的内部重视健全内部控制,切实强化保险监管水平。目前,很多財产保险业务的经营者都缺乏对风险控制具有何种重要性的正确认识,绝大多数是口头上表示重视,然而在行动中却忽视,根本没有落实到实处。同时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加强风险控制也会严重影响业务的持续发展。在管理上采取对内资与外资一视同仁的做法,这种做法不仅涵盖了財产保险业务范围一致,还包括財产保险管理法规一致性。財产保险的有关监管机构也应该积极保障保险信用评级制度的良好运行,要对从事財产保险信用的评级机构实行资格准入制度,还要允许并鼓励国际上著名的保险评级机构积极参与对于国内財产保险公司信用的评级,及时将財产保险公司的即时经营状况向公众公开,解决財产保险市场上存在的信息不对等情况,以利用市场经济上的优胜劣汰规律对財产保险公司进行有力监管。

2、树立科学承保风险的控制观念。对于財产保险公司而言,创建有效的良好的内部风险控制环境也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上而下地牢固树立科学承保风险的控制观念。首先,各级领导要充分重视并参与財产保险公司承保风险的内部控制的相关建设,努力提高公司的专业管理水平。其次,打造浓厚的内控先行文化,使得各级管理人员都能了解到承保风险控制对于公司的重要性以及其自身在財产保险公司进行风险控制过程的作用,进一步强化从业人员防范风险的意识,并且将承保风险的理念落实在各级管理人员的日常行动中。再次,建立起相关的奖罚制度并积极采取强化措施保证承保风险的控制能够得到切实执行,打造好良好的承保风险的控制环境。最后,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也是进一步强化承保风险控制以及防范承保风险所应具有的重要前提,这可以保证財产保险公司承保工作的安全和有序。同时我们还要根据保险公司的营销特点,建立详细的可操作的业务规范操作流程以及承保的管理制度,以便于从业人员规范操作,进而防范风险。还要确定重要的部位和主要的风险点的管理重点和责任重点。同时应加强市场环境的优化。金融体系是当代经济的核心体系,市场经济能否保持健康的发展也需要拥有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金融体系,同时保险业作为目前金融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也对金融体系的改革、经济的保障、社会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財产保险业也是一个高风险的特殊行业。一旦保险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一般都会对经济以及社会的稳定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社会不断进步,財产保险的市场秩序也表现出了良好的运行态式,个人及组织如今面临的风险和对认识风险的意识都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作为一种传统的风险控制手段的保险业,需要关注和承保的领域也在进一步扩展,同时其自身面临的风险也不断地发展变化。所以,应牢固树立全民的承保风险的意识,从而帮助財产保险公司加强承保风险控制。

3、优化管控。首先,財产保险公司要根据其自身的内部相互制约的要求,实行岗位分离,进行严格的岗位控制管理,进而实现相互牵制的目的。其次,相关公司要规范其在承保业务各个环节中的操作,实行分程度控制。同时在制定良好的承保业务的规范处理流程的基础上,控制財产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在处理环节中所面临的风险重点,绝不允许有关承保人员不按程序操作。公司的承保业务的有关处理也应在岗位和部门之间进行传递的时候,实现权责的对等,进而确保其程序控制有力有效。注重科学技术的有效生产力在承保风险控制过程中的运用,其能够针对当前的业务系统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完善系统的风险控制能力,进而有效地完善控制技术,使得承保风险控制可以向规范化流程不断发展。加快开发事后风险监督系统,将当前的事后监控形式变为一旦有业务发生,就能随时随地监督的方式,不断提高监督机制的时效性。最后,还要强化各个业务部门的自律责任。以业务的运作方式为主线,按照前台操作、后台控制、保障制度、内控评价这样的顺序,强化事后监督的机制。各个监督部门也要运用多样的方式进行强化监督,主要对承保的人为风险进行监督。財产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充满辨证的观点。不仅要加强组织承揽风险,还要防范风险的分散。因而,財产保险业的经营理念要不断创新,不断优化内部的监管体系,建立健全风险核保机制以及保险的内控预警体系。

【参考文献】

[1] 黄英君:保险和保险法理论与实际问题探索[M].西南財经大学出版社,2007.

[2] 孙蓉、兰虹:保险学原理[M].西南財经大学出版社,2006.

[3] 张承惠:我国保险业系统风险分析[R].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5.

[4] 李建伟、杨琳:我国保险业的风险与对策[R].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4.

作者:孙素英

保险公司发展研究论文 篇2:

次贷危机对美国保险业的影响及启示

2007年以来,以次级房贷违约率上升为导火索,美国爆发了所谓的“次贷危机”,许多对冲基金、投资银行、商业银行、政府住宅代理机构等都受到强烈冲击,并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次贷危机至今尚未结束。并且影响日益扩大。作为金融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门之一。保险业也不能独善其身。

一、次贷危机对美国保险业的主要影响

(一)多数保险公司由于严格控制次贷相关债券的投资而受到较小的直接冲击,少数大保险公司则蒙受巨额亏损

近年来,投资收益在保险公司的利润结构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投资活动对保险行业而言变得越发重要。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活动的频繁,保险公司对于各种层出不穷的衍生工具投资也多有涉猎。但是,受到本身业务性质和监管法规的限制,大多数美国保险公司仍然遵循了非常谨慎和保守的投资策略,将投资资产主要分布于高等级债券上,严格控制对高风险证券的投资比例。2006年,美国寿险公司平均53%的资产投资于最高等级的债券,19%投资于次高等级的债券,股票投资只占到净认可资产的4.6%;非寿险公司投资于最高、次高等级债券以及股票的比例分别为67%、4%和16%。尽管许多保险公司持有次贷相关资产,但由于比例很小,投资风险处在可控范围内,因此受到此次次贷危机的直接冲击远远小于商业银行。

另一方面,少数大的保险公司由于采取了相对激进的投资策略,在次贷支持类债券上进行了大量投资,从而蒙受了巨额亏损。例如,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在住宅抵押市场的投资额占公司全部投资资产的11%,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次级房贷违约率上升的情况下,形成了巨额的投资亏损。2008年初,AIG宣布对次级抵押贷款支持债券相关衍生品冲减111亿美元,从而使得2007年第四季度亏损高达52.9亿美元,创造了自1919年成立以来最大的季度亏损纪录。

(二)职业责任保险的赔付率预计将有显著上升,但迄今为止对市场的供给冲击有限

次贷危机使得许多牵涉其中的利益相关者遭受损失,从而引发了很多诉讼案件。例如,由于银行核销和冲减一次贷损失使得盈利大幅减少,甚至一些按揭贷款机构为此破产,引起许多投资者集体上诉,控告企业管理层误导、错误披露或者其他失当行为。类似的诉讼案件还包括借款人诉讼房贷经纪公司、借款人诉投资银行、监管机构诉商业银行等。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07年,就发生了278起与次贷危机有关的诉讼案件。这些案件许多属于职业责任保险的承保范围,主要包括高管——董事责任险(D&O)和错误——遗漏责任险(E&O),在公司董事或者高管人员受到行为失当的起诉时负责诉讼案件的法律费用以及部分法律赔偿金的支付。诉讼案件的增多意味着职业责任保险保单下的索赔数量将显著增加,从而影响责任险业务的盈利水平。有人预计相关的索赔费用将高达90亿美元。

尽管职业责任保险的赔付率肯定将随次贷诉讼案件的增加而有显著上升(许多财险公司的报表已有反映),但迄今为止,却并没有对责任险的市场供给产生大的冲击。根据最新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截至2008年2月,在美国投保高管/董事责任险和错误/遗漏责任险虽然审查更加严格,但仍然可以购实到,并且这两个险种的费率和保单条款也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种看似较为反常的现象其实背后有着一定的合理性。在经历了石棉索赔、911危机、飓风等重大巨灾事故后,美国保险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管理机制普遍大为增强。例如丘博保险公司(Chubb)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提高了对高管/董事责任险的承保条件,甚至对一些风险较高的投资银行和次级贷款经纪公司停止销售此类保险,并相应调整再保险结构,从而将责任险的风险暴露限定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由此,次贷危机虽然使得责任险的赔付率有所升高,但由于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提高了保险公司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对市场供给的冲击自然最大程度地得到了缓解。

(三)债券保险市场受到全面冲击,并成为影响次贷危机蔓延的关键环节之一

次贷危机中受到最直接全面冲击的保险领域为债券保险市场。所谓债券保险(bond insurance))是指保险公司承诺在发行人违约时向债券持有人支付利息和本金。现代意义的债券保险1971年首先出现在美国的市政债券市场上,主要为各地方政府发行的市政债券提供担保。其后,债券保险公司出于扩展业务的需要,将营业范围从市政债券扩张到了各类高风险的资产担保证券。目前,美国50%左右的市政债券在发行时都有保险担保,相当数量的资产支持证券也购买了债券保险。据估计,受债券保险机构担保的债券规模高达2.4万亿美元。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次贷违约率的上升增加了债券保险公司的亏损,并使得信用评级机构下调了对这些保险公司的评级。如全球最大债券保险商MBIA公司2007年第四季度出现公司历史上最严重的单季亏损,AMBAC、FGIC等债券保险公司也未能保住原有的信用评级,由“AAA”降至“AA”,并存在被进一步调低评级的可能。

债券保险是债券发行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作用有两点:一是增加债券的信用,有助于提高债券本身的信用等级;二是降低融资成本,特别是对于次贷支持债券这样高风险的债券而言,保险公司的介入大大增加了其安全性,因此,债券保险的存在对债券市场发展至关重要。另一方面,由于债券保险实际上是以保险公司的信用为依托,保险公司的信用评级决定着其所担保债券的评级,因此高评级构成债券保险公司经营的基础。一旦债券保险公司的财务评级普遍下调,必然导致其承保的债券评级普遍下调,不仅将会使得持有这些债券的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将出现更大的资产损失,也会拖累那些本来风险较低的市政债券估值减少,给处于次贷危机中的债券市场带来更大压力。目前市政债券的2/3是由美国个人投资者直接或者通过共同基金的方式持有,总量高达1.6万亿,多数都有保险担保。如果债券保险公司失去了3A评级,投资者持有的市政债券价格就会下跌,原以为低风险的投资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普通美国人的生活。此外,危机减少了债券保险的供给,会增加市政债券的发行成本,从而进一步影响政府对学校、公共设施的投资(事实上,许多新发行的市政债券因为缺乏保险担保,利率提高了几倍,影响了融资的使用效率)。正因为债券保险的极端重要性,那些资本充足率下降并不断受到降级威胁的债券保险公司成为影响次贷危机蔓延的关键环节之一,引起了美国各界广泛的关注。

二、政府和监管机构采取的救助方案

随着次贷危机不断加重,美联储先后采取了降息、向金融机构注资等多种救助措施。在保险领域,由于无论是次贷相关投资的风险暴露还是职业责任险的赔付率上升都属于对市场的局部冲击,惟有债券保险不仅自身受到了

全面冲击,还直接影响到了债券市场的安危,因此,救助方案主要针对债券保险市场进行。这些救助方案有的来自政府(主要是债券保险公司最集中的纽约州政府),有的来自保险监管机构。

(一)帮助困难的公司补充资本,加快新公司的审批

补充资本有助于遭遇困难的债券保险公司稳定或者提高信用级别,而新设立的实力雄厚的债券保险公司有助于提高市场供给,确保债券发行的顺利。本着这一思想,一方面政府和监管机构积极与银行、私人股权基金以及一些亿万富翁接触,希望能对债券保险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并快速批准MBIA公司的融资计划;另二方面,加快新公司的审批,以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如快速批准巴菲特在纽约新成立一家债券保险公司,巴菲特已向最大3家债券保险商AMBAC、MBIA、FGIC提出愿为它们承保的市政债券提供再保险,但不包括其他复杂的高风险金融工具。

(二)拆分债券保险公司。将市政债券与高风险的资产支持证券隔离

政府救助债券保险市场的首要原则是要确保市政债券市场的安全。因为市政债券本身的偿债能力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只是受到次贷支持债券的拖累而造成了估值下降和新融资的困难。换句话说,债券保险公司评级的下降主要是因为其承保的高风险次贷支持债券,而不是因为其承保的市政债券。有鉴于此,无论政府、监管机构还是遭遇困境的保险公司本身,都在考虑将债券保险公司拆分成两部分,一个接管所有的市政债券保险业务,一个负责高风险的资产支持证券保险业务。将低风险与高风险业务有效隔离,有助于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

(三)修改债券保险的监管规则

以往,债券保险公司与其他普通的保险公司一样,由美国各州保险监管部门监管,监管手段也与普通保险公司类似。然而事实上,债券保险公司并不是普通的保险公司,它主要承担着信用风险的保险,需要特殊的、更加严格的监管。许多人将债券保险市场的风波归咎于现有保险监管的不够充分和不够严格是有一定道理的。为此,以纽约州为首,各州的保险监督协会正在积极酝酿修改债券保险的监管规则,以提高监管效率,并防止债券保险公司不恰当地承担风险。拟修改的监管规则主要包括:1 重新定义债券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2 提高债券保险公司的资本充足性要求;3 加强对债券保险公司信用评级的监管。此外,还有人建议将债券保险公司交由联邦监管,并且建立类似存款保险制度那样的债券保险担保制度。

三、对我国的启示

(一)始终坚持保险投资的稳健性原则

从保险的业务特点来说,投资的安全比投资的收益更为重要。大多数国家都对保险公司的投资活动实施较为严格的监管,例如对某一类资产设定具体的投资比例、对高风险投资施加很高的风险资本要求等。美国多数保险公司之所以免于受到次贷严重冲击,与坚持投资的安全原则密不可分。在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日益拓宽的背景下,无论是保险公司制定自身投资策略还是监管机构制定相应投资法规,都应该以稳健投资为首要坚持原则,将投资风险限定在可控范围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保险投资活动的可持续顺畅发展。

(二)强化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

随着保险承保能力的扩大和经营环境日趋复杂,风险管理对保险公司的意义变得越来越重大。只有具备完善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才能顺利应对意外事件的冲击,减少行业发展不必要的波动。次贷危机之所以对美国职业责任险市场的冲击较小,充分说明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相反,我国保险公司目前对风险管理重视不够,应该向美国学习,提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深度,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强化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的风险管理能力。与此同时,监管机构在制定各类监管法规和实施现场、非现场检查时,也应该将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列为重点的要素。

(三)建立反应灵活、覆盖全面的监管体系

美国债券保险市场受到次贷危机全面冲击这一事实,既反映出在资本市场链条上的各金融机构之间密切相关的联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同时也反映出在金融创新活动频繁态势下要实现无缝隙的监管是一件异常困难的事情,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国家也很难做到。为此,监管机构不仅仅要尽可能地完善当前已有的监管体系,还应该使得这一体系反应更加灵活、覆盖更为全面。我国目前还没有债券保险,但有很多业务如责任保险、农业保险、银行保险都属于新业务范畴。监管机构必须针对这些新业务的特殊性制定特殊的监管规则,并时时跟踪和分析新业务市场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加以解决。只有这样,细小的问题才不会累积形成系统风险,保险市场才能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

作者:田 辉

保险公司发展研究论文 篇3: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国寿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

摘 要:以2013年保费收入行业前十的寿险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它们的经营状况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并运用建立的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对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泰康人寿2013年在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效率和成长能力表现欠佳,但是互联网运营能力排名第一,从而提升了其经营绩效的综合排名。基于综合评价结果,泰康人寿需要从两方面进一步改善其经营状况:第一,从提升短期流动性、注重寿险业务发展和控制综合费用支出入手,改善传统的经营指标;第二,通过优化页面设计、调整在线客服时长和完善产品结构来保持其互联网运营优势。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寿险公司;绩效评价;熵值法

一、引言

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兴金融业态的出现和发展,成为影响市场格局的重要力量。互联网已经不止是一个销售的渠道,其本身的特点也在改变着金融业的行为方式和市场格局。我国互联网保险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萌芽,至今有了十多年的经验积累。在互联网热潮的影响下,国内多家保险公司积极尝试,或成立独立的互联网公司,或成立电子商务部门。在大数据和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运用互联网来推动公司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保险公司追求的目标之一。如何把握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是保险公司应当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国内外关于保险公司绩效评价的文献有很多,从多种角度对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论述,如郭祥(2011)[1]认为经济资本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支柱,能够通过强化资本及风险约束意识、参与产品定价与交易决策、优化绩效考核体系等途径影响保险公司的绩效。徐李敏(2012)[2]研究了寿险公司分支机构的财务绩效评价。孙少岩、郑文瑞、王超(2011)[3]介绍了改进的因子聚类分析法,并对寿险公司进行了改进的因子聚类分析。马永强、徐爽(2011)[4]通过计算内含价值利润来反映寿险公司真实利润,以内含价值为基础计算股东价值,为寿险公司利用内含价值分析绩效做出了初步探索。李春红、刘琳、卢玉桂(2013)[5]针对寿险公司绩效评价指标多、维数高、指标权重的确定不够客观等行业特点,将解决高维问题的投影寻踪方法运用于寿险公司绩效综合评价中,建立了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寿险公司绩效综合评价模型。刘波、张云霞(2011)[6]选择了44家财产保险公司作为样本,综合考虑公司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付能力、发展能力等选择了16个指标,选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测量了样本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张吉龙(2010)[7]主张运用关键绩效指标法(KPI)建立财险公司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陈君、刘素立(2011)[8]认为我国财产保险公司传统的以财务指标为主的绩效考核评价方法存在片面性,平衡计分卡则能将公司的绩效评价与战略目标结合起来,弥补这一缺陷。马广奇、刘 聪(2011)[9]运用经济增加值方法探讨了我国上市保险公司的绩效评价问题。龙云飞、时传辉(2012)[10]在介绍了包括沃尔评分法、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等具有代表性的公司绩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仍然选择采用杜邦分析体系作为保险公司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但是认为杜邦分析体系无法直接应用于我国保险公司,应对杜邦分析体系进行改进,使之成为适合我国保险公司的绩效评价方法。孙树垒、彭作和、路晓伟(2011)[11]提出了具有公共要素的关联网络DEA模型处理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中资财产保险公司的绩效评价,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我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也引起了国内外不少学者的关注,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其中的问题和原因, 如梁东(2014)[12]、唐金成(2014)[13]等。姚文平(2014)[14]在《互联网金融》一书中,整体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起源、发展历程,其中特别介绍了互联网保险的发展状况。中国保险业协会也于2014年发布了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15]。但是,目前鲜有文献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保险公司如何进行经营绩效评价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对于保险公司绩效而言,传统的保险公司绩效评价体系没有能够将保险公司的互联网运营能力考虑进去,无法全面客观反映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和竞争力。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效率、成长能力和互联网运营能力五方面考虑,建立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保险公司的绩效评价指标进行思考。

二、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对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进行评价时,应充分考虑时代因素,将时代特点考虑进评价指标体系中,近些年保险业的发展特点就是互联网化。本文从五大方面选取评价指标(见表1),其中互联网运营能力包括以下具体指标:

(1)产品丰富性(X16),即为消费者提供互联网保险产品的能力。互联网保险的核心是开发真正符合互联网群体的产品,因而保险公司所能够提供的保险产品是考察其互联网运营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一款在线保险产品的正式运营并不是简单、机械地把传统的保险产品搬迁到线上,而是要经历保险产品开发、产品页面开发、后台购买流程开发、产品宣传等严格流程。所以,线上产品的数量应当能反映公司的互联网运营能力。

产品丰富性可以用保险公司官网提供的可以在线购买的保险产品数作为考核指标。虽然现在保险公司通过多种渠道提供在线商品,例如淘宝、京东、官网或者向日葵等专业保险网站,但是官网是保险公司自主经营的正式平台,完全依赖的是公司自身的运营能力,所以,选取官网产品数作为考核指标。

(2)在线客服时长(X17)。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保险对于一般的消费者来说,都是比较陌生和复杂的领域。线上咨询服务的质量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是一个挑战,保险产品的专业性导致保险消费者在线上选购保险产品时比较困难,所以,需要在线客服的大力支持。

在线客服对保险消费者或是其他相关主体提供的服务质量,可以从回复速度、回复的正确性、工作时长等方面综合判定。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和实用性,本文选取在线客服的工作时长作为考核指标。

互联网保险的一个特点就是不受时间、空间的过多限制,如果消费者能够随时在网上咨询,客户体验应该会好一些。现在24小时电话客服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官网在线客服并没有做到24小时。因此,可以根据用户的购买记录,分析哪些时段访问量和购买量比较大,从而考虑是否适当增加客服时长,或者调整客服时间。

(3)登录方式(X18),采用联合登录方式,即用户通过已有的账号就可以登录保险公司网站,无需申请保险公司网站的账号。联合登录是保险公司网站通用性的重要指标,联合登录方式越多,登录方式就越多,通用性越强。

(4)页面设计满意度(X19),指消费者对于保险公司相关网站页面设计的满意度,满意度越高,说明保险公司在页面设计上的能力比较好。页面设计的好坏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是很重要的。对于用户来说,好的视觉效果和页面反应速度,是对网站进行深层次操作的前提。

(5)页面反应速度满意度(X20),用于衡量保险公司网站的浏览性能好坏的关键指标,一般情况下,越快的反应速度说明后台服务器效率越高。保险公司应该致力于提升X19、X20这两项满意度。

(6)保险知识普及力(X21),即保险公司通过互联网为普及保险常识所作出的努力。消费者由于保险专业知识的缺乏,会有很强的求知欲,来消除信息不对称。如果保险公司能够为消费者提供量大质优的保险文章,普及保险知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消费者。当然所提供的文章既要有数量,还要有质量,同时尽量迎合消费者的喜好。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根据保险公司官网提供的保险常见问答文章数量来作为保险知识普及力度的参考值。

(7)人才优势(X22),该指标选取保险企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人数作为代表,一般情况下,高学历人才是企业创新的坚实基础,不可忽视的隐形力量。

(8)网站流量(X23),公司网站流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公司的网站内容的吸引力,可以引发用户的多次浏览,在为用户提供实际效益的同时,也有利于转化率的提升。

三、加入互联网因素的经营绩效综合评价

(一)样本选择

运算指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各保险公司官方网站数据、中国保险年鉴、中国互联网保险发展报告。由于互联网保险仍旧处于探索阶段,各公司差异大,指标所需要的个别数据存在缺失,但属于少数情况,缺失数据采用行业平均值。

本文选取2013年保费收入行业前十的寿险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别为:泰康人寿、阳光人寿、中国人寿、人保寿险、平安人寿、新华人寿、太平洋人寿、太平人寿、生命人寿,该排序不分先后。

(二)指标数据标准化

本文在构建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时,各能力指标的选取并没有进行统一的、标准的量纲,指标中也存在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的区分,所以在对指标进行筛选之前,必须先对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其后用于计算数据所得出结果具有合理性。其计算方法为:

对原始数据做标准化处理后,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少数空缺数据选择行业内的平均值替代。(三)指标的聚类法及相关性筛选

在已经处理的样本公司指标的标准化数据中,将偿债能力指标输入至SPSS19.0中,对样本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聚类方法选择组间联接,度量标准为平方Euclidean距离,得到指标聚类结果,通过筛选,建立了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3所示。(四)熵权法的运用

运算结果整理如表4所示。将表4中的权重结果与表2中相关的标准化数据相乘并将分项下的相乘结果进行加和,得到各个公司的分项能力得分。对各分项能力排名,并对得分相加,得到各家公司的综合能力分数,最后进行综合排名,得到表5和图1。

四、结论与建议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知,泰康人寿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效率和增长能力在样本公司中的排名分别为第6名、第5名、第8名、第8名,排名都比较靠后,表现欠佳,但在互联网运营方面表现抢镜,位列样本公司第一。正因为互联网运营能力的强劲表现,所以,其综合绩效排名相对于传统绩效指标来说,有所提升。这说明互联网运营能力对于保险公司经营的重要性。另外,绩效评价结果表明该套评价体系可以真实反映保险公司在互联网时代的综合和分项经营成果,是一套可行的绩效评价指标。

泰康人寿需要提升短期流动性、注重寿险业务发展和控制综合费用支出,改善传统的经营指标。同时,虽然泰康人寿的互联网运营能力很强,但是也存在一些细节上的不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和补充,以保持其在互联网运营能力上的优势:

(1)优化页面设计,提升后台服务器速度。

从样本公司页面设计满意度和页面反应速度满意度得分中可以看出,泰康人寿的相应得分较低,需要在页面设计上进行优化。虽然最终页面设计相关指标权重并不算高,但是页面设计满意度和页面反应速度对于使用者还是有很深远的影响的。在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初期,也许对于公司影响不大,但在竞争不断加剧后,页面设计的影响将会是深远的。

(2)调整在线客服时长。

泰康人寿官方网站在线客服时间段为9:00~17:30,时长为8.5个小时,基本与正常的工作时间重合,难以满足互联网群体的需求。据百度数据的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网民在PC端的上网集中的前十个时段中,工作时间上网的人较少,大家更倾向于在下班之后进行网页浏览,而不是工作时间,这与泰康人寿提供的服务时间是有冲突的。一方面造成客服资源在正常工作时间段的浪费,一方面可能会出现非工作时间段客户的咨询得不到有效回答。因此,泰康人寿可以根据用户浏览习惯,适当延长在线客服时间,来满足客户咨询需求,同时避免客服资源的闲置。

(3)进一步优化产品体系。

泰康人寿网销产品可分为三个历史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02~2007年,旅行险、交通意外险和综合意外险等短意险占绝对主导,仅有世纪泰康个人住院医疗保险这一款健康险;第二阶段:2007~2009年,以短意险、旅行险等短险为主,兼有投资理财险和长期寿险;第三阶段:2010年至今,正式建立了e爱家长期寿险、e顺短期意外险和e理财投资产品的三大产品体系。虽然在产品体系建设上,泰康人寿已经取得相当的成就。但是其产品体系仍旧有欠缺,当务之急是持续开发更多能够迎合保险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参考文献:

[1]郭祥.经济资本、企业风险管理与保险公司绩效[J].保险研究,2011,(12):26-32.

[2]徐李敏.寿险公司分支机构的财务绩效评价[J].中国外资,2012,(13):89-90.

[3]孙少岩,郑文瑞,王超.寿险公司绩效实证分析[D].吉林:吉林大学,2011.

[4]马永强,徐爽.我国寿险公司绩效评价研究以灰色系统理论及内含价值为基础[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

[5]李春红,刘琳,卢玉桂.基于投影寻踪的寿险公司绩效动态综合评价[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3,27(1):102-105.

[6]刘波,张云霞.当前中国财产保险业经营绩效和效率的实证研究[D].辽宁:东北财经大学,2011.

[7]张吉龙.中国财产保险公司绩效分析[A].山东省保险学会2010年“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保险强省建设”征文颁奖仪式暨保险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0.

[8]陈君,刘素立.平衡计分卡在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绩效考核中的运用研究[D].北京:首都经贸大学,2011.

[9]马广奇,刘 聪.EVA视角下的中国保险上市公司绩效分析[J].财会月刊,2011-10:26-29.

[10]龙云飞,时传辉.基于杜邦分析体系改进的我国保险公司绩效评价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12.

[11]孙树垒,彭作和,路晓伟.基于公共要素关联网络DEA的中资财产保险公司绩效评价[C].中国保险学会学术年度入选文集,2011:57-66.

[12]梁东.对我国互联网保险经营的思考[J].河北金融,2014,(7):55-58.

[13]唐金成.中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研究[J].南方金融,2014,(5):161-163.

[14]姚文平.互联网金融[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15]中国保险业协会.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2014[R].2014

(责任编辑:宁晓青)

Key words:Internet finance; Life insurance compan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Entropy method

作者:杨卫平 周咪 成萌

上一篇:企业物流市场营销论文下一篇:酒店英语教学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