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保险发展论文

2022-04-16

摘要根据森林保险发展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森林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提出对森林保险建立政策性发展的建议,从而优化森林保险发展。关键词森林保险;发展;优化策略我国林业占地广阔、森林分布不均衡、地域环境差异较大,且经常受到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影响,是风险较大的行业。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林业保险发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林业保险发展论文 篇1:

林业保险的综合性分析

1林业保险在国内的情况

1.1市场需求巨大

林业作为高风险产业,对其保险的需求是巨大的。树木的生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期间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又有人为的肆意破坏,乱砍滥伐等现象,所以林业的风险可想而知。在计划经济时代,林木受到破坏造成的损失基本由国家补偿,对于国家是沉重的负担。在林业生产市场化的今天,这些问题都变为由经营者承担,但个体经营能承担损失的能力弱,要减小投资风险、增强抵御能力,林业保险的重要就体现出来。

1.2林业保险影响林业的发展

林业保险虽然很早就在国内出现,但其发展并不理想。目前国内的林业保险分为4种:第一,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负责,林业部门代理其业务。第二,中国保险公司与林业部门一起承保。第三,林业部门自保。第四,农村林木保险合作组织自保。目前国内林业保险处在两难的困境中,一方面林业保险没有有效的经营手段,办事效率低,造成了严重的亏损;另一方面,林业经营者收入较低,对保险的认识不够,投保率也低。

2目前林业保险面临的困境

2.1林权制度的不完善

首先,责任与权力的主体存在问题,自身的义务与权力没有正确的认识,林业管理部门与保险企业总会因为各自的利益而产生分歧。其次,有些林木资源的产权不明,导致不能明确投保人,进而使林业保险失去其操作性。

2.2保险技术的不成熟

第一,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偶合性对风险测试带来严重影响。第二,无论是依照林木的存储量,还是经营成本都很难确定其应有的保额。第三,林业保险通常会影响多个个体,因此难以做到统一。第四,缺少在林业保险上有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2.3林业保险的供需失衡

首先,林业作为高风险行业,本应有很大的保险需求,但实际中的投保人却非常少。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一是林业经济落后,经营者自身收入少,保险会增加成本。二是经营者没有规避风险认识,总是抱有侥幸心理,没有保险相关知识。林业保险企业也有巨大风险,因为自然災害的不确定性,再加上林农通常只会选择有较高风险的林木投保,这使保险企业赔偿率大幅增。

2.4林业保险法律不健全

国内没有颁布明确的林业保险法,因此多数操作都缺乏法律根据。目前,林业保险只依靠唯一的《保险法》来运作,但只依靠《保险法》很难保障其能健康发展,从而导致信任度的下降,纠纷不断增加。我国也没有设立专门处理此类事件的机构,使保险缺少监督和管理,最终导致冲突升级。

3解决林业保险问题的方法

完善的法律才能让林业保险产业更好发展。政府应大力宣传林业保险,让林业经营者了解并懂得林业保险的用处,提高经营者的风险意识,扩大保险需求。政府同时应采取补贴、提供无息贷款、减免税收等方法,降低保险成本、拉动保险需求。对保险企业也应有政策上的优惠,鼓励企业创新保险产品。

作者:姜小明

林业保险发展论文 篇2:

森林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探寻

摘 要 根据森林保险发展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森林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提出对森林保险建立政策性发展的建议,从而优化森林保险发展。

关键词 森林保险;发展;优化策略

我国林业占地广阔、森林分布不均衡、地域环境差异较大,且经常受到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影响,是风险较大的行业。因此,解决目前森林保险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森林保险政策性发展是改善林业投资环境,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森林保险

林业是具有风险性的行业,林木的生长周期较长,易受到火灾、病虫害、风灾、雪灾等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都会给林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损失。据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每年森林遭遇的火灾等自然灾害,导致经济损失高达10亿元。在计划经济时期,林业所受到的灾害损失都是由国家赔偿,森林的再生产与灾害的防治措施也都是由国家承担。随着林业生产体制的市场化,林业所受到的灾害损失都转移到了个体林业经营者的身上[1],但林业的生产流通规模小、个体经营者的风险承担能力薄弱,要提高林业的抵御风险能力、降低投资林业的风险、使经营者在灾后减少经济损失和迅速恢复生产,就需要森林保险给予帮助和支持。

在林业经营中,森林保险是抵御投资风险的重要机制,对分散林业经营风险和避免森林风险的发生起到了保障作用。1)在面临林业灾害时,林业经营者可以通过保险获得经济补偿,弥补了经营者的经济损失,也有利于减轻政府的压力。森林保险有利于帮助林业经营者在灾后恢复林业的再次生产,可以有效促进林业的平稳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稳定。2)森林保险可以对林业经营者的信用地位给予改善,有利于经营者获得项目贷款,对林业的资金流动通起到保障性作用。当前,银行信贷为了规避投资者贷款的风险性,会要求林业经营贷款者进行林业资产抵押。如果没有相应的林业风险保障体制,林业经营者就无法通过保险进行风险的转移,从而影响了金融资金流向林业,不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保险体制的建立是政府为保障林业经营者利益和保护森林资源安全的重要措施。世界经济贸易组织对林业经营发展的要求中,不允许对林业产品进行直接的价格补贴,但允许通过保险等其他方式进行林业补贴。因此,可以通过建立森林保险体制,对林业发展给予扶持,有利于保障林业生产的再次生产,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森林保险发展过程中的现状

我国的森林保险体制试点,1984年至1988年先后已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创办了森林保险体制,并针对林业经营创造了4种森林保险类型,但近年来,森林保险的发展趋势呈下滑状态。目前,森林保险的经营状态是经营高风险、高费用率、高赔付率与林业的低保障、低覆盖率、经济低收入,森林保险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林业经营者的承保面积小,森林保险需求量有限

林业经营者的经济收入低、对森林保险认识薄弱、林业经营地区分布广泛而从事森林保险的从业人员较少,以及没有适用的森林保险机构等原因,使得森林保险承保率偏低。在林业经营中,森林保险的承保面积低、承保规模小、发展落后,导致森林保险无法满足林业发展风险保障的需求。

2.2 林业经营效益差,经济亏损严重

森林保险的原理是概率论中的大数法则,有大量的投保者才能分散风险。林木投保的面积小,面临的风险就相对较大,从而导致林业投保者经营风险相对集中,保险企业的赔付率增高。在林业分散经营的条件下,林农的生产规模相对较小森林保险就较为分散[2],森林保险公司就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资源增加了投资成本,保险风险的管理难度增强,从而导致经营成本高于其他的保险种类,致使森林保险业务的经营效益差,经济亏损严重。

2.3 供给主体严重不足

由于林业承保面积小、经营者经济收益低,森林保险企业就被迫提高了森林保险费用,不仅增加了投保者经济负担,也抑制了林业经营者的投保需求。目前,森林保险企业面临的情况是一种两难困境,保险企业如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对林业投保者收取费用,林业经营者经济水平有限保不起;如按照林业经营者能够接受的投保费用来收取,保险企业又承担不起形成了无限死循环。森林保险企业面临的情况[3],导致了保险企业不敢轻易进入森林保险领域。

3 森林保险发展滞后的原因

3.1 林农保险意识缺乏,林业经营者风险意识不足

森林保险的发展需要依赖良好的需求机制。林业从业者的森林保险意识薄弱,没有形成对潜在风险的意识,抱有侥幸心理等传统观念,阻碍了对森林保险的认识,加之森林保险面对的是小规模经营的林农,他们的林业经济收入低、对保险需求不大,也影响了森林保险行业的发展。

3.2 缺乏高素质人才,交易成本高

林业生产地域广阔、分布复杂,因此森林保险企业工作范围相对较广,就需要增强保险技术经营体制,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从而控制交易成本,提高林农保险质量与森林保险企业经济效益。

3.3 传统保险体系不适用于森林保险发展需求

林业特殊性风险决定了林业保险的特殊性。保险的高成本限制了供给率,也抑制了林农对保险的需求量,导致森林保险市场化难以逾越的障碍,造成森林保险发展长时间的滞后。按照目前林业发展态势,传统林业保险体系已经不适用于森林保险的需求。

4 森林保险发展的对策

4.1 依靠法律保障

森林保险的发展,要建立政策性的林業制度,构建与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森林保险在国家林业发展中需要依赖于法律制度,因此,应制定相应法律条规,创建法律保护机制,以促进森林保险发展是森林保险发展的必然条件。

4.2 森林保险体系的合理性构建

支持现有保险机构进入森林保险体制中,并且建立林农互助保险合作社,大力促进保险合作社发展,同时建立森林保险再保险企业机构,以此加强森林保险体系的构建。

4.3 森林保险中建立积极稳定的保险试点

大力宣传森林保险的意义,增强林农风险和保险意识。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促进森林保险发展,不强制要求投保森林保险,林农自愿投保,从而完善森林保险保障体制,统筹森林保险工作的运行。

5 结语

优化森林保险体制保障,建立政策性林业制度加强森林保险法律法规,有利于促进森林保险的快速发展,提高林业经营者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玲芳.我国森林保险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5,8(4):38-41.

[2] 雷茜,张广胜.集体林权改革后森林保险发展问题与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1,13(1):28-32.

[3] 许晓红,万建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保险发展问题与对策[J].生物技术世界,2014(11):44.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韦珠丹

林业保险发展论文 篇3:

林业保险的法律问题与对策

摘要 根据我国林业现实特点,客观分析林业保险重要性,结合当前我国林业保险现状,对林业保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与阻碍展开科学客观的分析,最终从制度根本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对策。目的在于解决林业保险最深层的法律制度问题,健全林业保险制度,深化集体林权改革,促进林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 集体林权;林业保险;法律问题

Key words Collective forest rights;Forestry insurance;Legal issues

2008年6月8日,我国下发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其中客观地分析了我国林业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等。在林权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林业保险方面发展却相对落后,没有能够适应当今林业发展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保障林农利益、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相关的林业保险很有必要。

我国森林总面积达2.08亿hm2,连续30年增长,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出台一套完善的森林保险法律规范,林业保险的种类、费用、补贴制度和政策没有一个统一确定的标准[4],法律层面的缺失是制约林业保险发展的根本问题。笔者在林权改革背景下,从法律层面研究目前我国林业保险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1 发展林业保险的基础条件

林业是一个周期性长、收益缓慢、风险高的行业。一片林木的培育和长成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而其周期性长也导致了其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可能性大。林业风险不仅包括风雪、火灾等极端天气以及病虫害等自然因素带来的风险,还包括偷窃林木、乱砍滥伐等人为破坏的人为风险以及因为技术不成熟而造成损失的技术风险[1]。林农对林木的投入大,收益回報时间长,也直接造成林农对于突发性灾害的应对能力低下,大多林农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承受风险损失,也无法用科学的、有效的机制应对风险。

林业保险就是针对林业发生的问题,为减轻林农的损失,分散风险。使林业变得更加有保障,从而使林业能够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的有效手段。林业保险同一般的保险一样通过投保人向保险公司投入保金,保险公司在投保人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下给予资金支持,分散风险,而林业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其与一般性商业保险有所不同。林业保险既应该引入市场机制,使其在市场的大环境中通过竞争得到创新提高和完善;同时政府也要适当介入予以支持,尤其是在林业保险不成熟的当下,政府要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大力推进林业保险的深入发展。

在当今我国林权改革的大环境下,我国各地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有关林业保险的政策。如湖南省作为政策性森林保险的试点地区,根据实际情况,统一设定了保险金额和保险费率,明确了保费补贴,设定了保险起赔点等[2],优化了林业发展环境,巩固了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成果。纵观世界保险业发达的国家,如瑞典、芬兰、美国、日本、印度等,他们的许多政策也有值得借鉴之处。如法国和日本的农业保险为了分担保险公司所承担的风险,采用了再保险制度;法国还专门准备了农业灾害基金,将保险去商业化;印度规定了赔偿额度和法定规定准备金等[3]。我国可以充分吸收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森林保险机制。同时,作为同是在土地上进行活动的农业,经多年发展,农业的保险制度已初步完善。所以,我国林业保险的发展完全具有可行性,现今所面临的问题也会得到解决。

2 林业保险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2.1 林业保险相关法律制度缺乏

2.1.1 林业保险立法缺失。

我国目前采用商业保险公司承办林业保险业务的保险体制,对林业保险的规定也按照《保险法》中对商业保险的规定来进行[5]。而这种保险体制和法律规定并未准确定位林业保险性质,忽视了林业保险的特殊性。林业保险竞争力的低下、保险技术的薄弱性、林业本身的高风险和弱质性等问题难色由商业保险法律法规予以恰当解决,而我国关于林业保险的法律规定细节性规定极少,缺乏一部专业全面的林业保险法律,林业保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充分解决,直接阻碍了林业保险的发展。

2.1.2 风险预防规避制度和灾害理赔制度缺失。

对风险和灾害的控制是林业保险经营的极大挑战。完善的风险预防规避制度和灾害理赔制度是林业保险稳定经营,持续发展的坚实后盾[5]。而我国目前在风险规避和灾害理赔方面制度缺乏,一方面导致林农顾虑较多,投保意愿不强;另一方面,商业性保险公司认为林业保险赔付率太高,开展业务积极性也不高[6]。风险预防制度和灾害理赔制度的缺失严重制约了林业保险的稳健发展。

2.2 政府介入太少,缺乏政策扶持

林业保险本身因为高风险、慢回报等一系列因素而具有特殊性,并且林业保险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均大于普通商业保险,林业保险保护森林资源和保本经营的目标都是与商业保险不同的,林业保险更具有公益性,这就决定了林业保险最重要的性质——政策性。政府必须给予林业保险一定的政策支持,在经费赞助和财政补贴等方面都应充分支持[7]。此外,由于目前林农参与林业保险积极性较低[7],参险意识明显较弱,政府应发挥自身作用,加大对林业保险的宣传推进。而我国目前政府对林业保险介入太少,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在政策支持和宣传推进方面均力度不够,并未充分推动林业保险发展。

2.3 缺乏法律人才技术保障

林业保险法律制度的特殊性,要求林业保险法律人同时精通法律知识、对林业有着深厚的了解和认知并熟悉保险业务[8]。而目前我国符合要求的人才非常缺乏,在林业保险行业稳定性弱,知名度低,大众甚至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才都对其缺乏了解的现实困境下,这种林业保险和法律知识双精通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而面對窘境,国家虽然采取一定措施,但并没有为培养林业保险所需要的人才提供足够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强大的制度保障。这种人才匮缺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林业保险法律制度的完善发展,使其未能成为林业保险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3 发展林业保险的对策

3.1 制定一部专门的森林保险法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主要对商业保险进行规范,在森林保险方面只是笼统地阐述为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森林保险法;实践中遇到的森林保险问题都是按照保险法中传统的商业保险条款实施,忽视了森林保险的特殊性;现有的法律过于笼统,责任主体不明晰,实际操作困难,不利于我国林业产业的长远良性发展。因此应对林业保险专门立法,明确森林保险法的主客体及权责归属问题。参考国内外的立法模式及我国学者对立法模式的探究,大致可以分为3种:渗透立法、统一立法和分别立法。若采用渗透立法模式,将森林保险内容并入到森林法中,则可能更多的还是一些宣示性、原则性条款;具体措施不明确,执法就会出现偏差。这样来看一方面会损失立法成本,有损法律权威;另一方面还是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若采用统一立法模式,农业保险包含森林保险的内容,虽然从原则上符合目前我国大多数学者赞同的二者的关系,但二者毕竟有差别,统一立法明确性还是不突出。相比之下单独制定一部专门的森林保险法较为可取[9]。在这部法律中,具体明确森林保险法的主体、客体、森林保险的险种及分类、政府及保险公司的地位、组织体系、经营范围、费率制度、赔付标准等内容。通过这种单独立法,可以明确权责,使各方主体有法可依;林农对林业保险的了解程度低、对保险的保证性存疑这也是阻碍林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原因;通过明确的立法使林农对林业保险的相关内容明晰,进而利于林业保险的发展。在立法中也要涉及具体的风险预防规避和灾害理赔的内容:关于风险预测机构构建与运行的相关问题,灾害理赔时间,政府、保险公司、投保人三方承担的责任比例及责任范围等。

3.2 加大政府介入

林业保险一直存在政府介入少的问题,作为高风险低回报的政策性产业,政府应发挥自身的作用,以政策扶持作为市场主体且主导林业保险发展的保险公司,给予保险公司明确的优惠赞助政策及财政补贴。

林业保险的整体运行缺乏有效的制约监督机制,处于无序发展状态;林业经营者和保险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化解,制约林业保险工作的开展。国家可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保险企业进行监督与管控,使其合理经营,既保护林农利益也可以解决利益冲突等问题。

3.3 完善林权制度

林权不清是制约林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林业保险公司无法明知林权主体,也就无法对林木进行承保,进而也就阻碍了林业保险的发展。通过明晰林权主体、林权范围、林权时间等,改善林业部门责任互相推诿的状况,减少林权纠纷,也有效提高经营者的投保积极性[10-11]。

3.4 确立培养林业保险法律人才制度 立法上的空白导致人们对林业保险领域的关注度低,相关法律人才在该领域的研究也较为欠缺。因此,相关人才应树立林业保险法律意识。国家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更好地促进既懂得保险知识又精通法律的复合型人才的能力的提升,也需要为林业保险法律人才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如教育资源、实践资源、经费支持等,同时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林业保险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程醒予,耿利敏,沈文星.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林业风险与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J].世界林业研究,2016,29(1):8-13.

[2] 邓三龙.关于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几点思考[J].林业经济,2010(9):3-5.

[3] 陈珏.法国、印度、日本农业保险体系探析及启示[J].世界农业,2016(7):188-191.

[4] 刘豪,高岚.推进广东省森林碳汇项目发展的对策建议[J].环境保护,2013,41(15):67-68.

[5] 常宏.我国森林保险法律制度浅析[D].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1.

[6] 杨菊红.森林保险机制研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7] 周莹莹.我国森林保险立法问题研究[D]. 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2.

[8] 张博,贺艳.国内外森林保险法律保护的差距及建议[J].学术交流,2013(11):1000-8284.

[9] 李媛媛.森林保险立法初探[J].世界林业研究,2010,23(2):73.

[10] 全刚,吴美容,石静.林业保险问题透视与相应的解决对策探讨[J].现代园艺,2016(2):206.

[11] 庞厚新.试论我国林业保险的重要性[J].农家之友,2010(5):76-77.

作者:周晓莉 李丹宁 巨心怡

上一篇:民族音乐艺术论文下一篇:审美舞蹈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