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发展论文

2022-04-15

摘要:文章回顾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历程,并对世界各国农业保险的几种模式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农业保险发展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业保险发展论文 篇1:

浅谈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

摘 要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大国, 农业问题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步伐中始终处于重要地位,近年来,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已经成为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指标因素之一。

关键词 防范风险财政补贴立法工作农业保险体系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但伴随着目前我国的农业风险损失逐年增大,我国的农业保险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遵循“政策支持、政府引导、协同推进、市场运作”与“保成本、低费率、广覆盖”的原则下,逐步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不断增加承保品种,应用风险分析工具增强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探索与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涉农保险试点,顺应我国农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一、全面分析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加快农业保险体系的建立

农业在我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脆弱的农业需要农业保险的强有力保障和持续不断支持,但由于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保险公司开在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也很难进行大幅度的提高,因此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面临着人才匮乏、资源短缺等问题。

1.我国农业保险险种过于单调,传统的农业保险险种,如蔬菜保险、麦场火灾保险、塑料大鹏保险等,由于赔付率高、风险高等因素造成部分农业保险市场亏损,发展程度较低。

2.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意识欠弱,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农业在农业方面的参保意识不高,使得我国农业保险在农村的推广工作受到困难阻碍。

二、通过政府调控,完善农业保险的立法工作

我国在农业保险扶持方面,由于目前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这为农业保险的实践带来了众多困难,令我国政府无法确定在政策性农业保险中的作用和地位,导致农险的投保面难以明确或有效落实。

1.政府应加强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制订与农业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培养一个完善的制度环境,用法律的形式明确农业保险的地位,对商业性农业保险进行政策扶持,进一步在政策方面鼓励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积极探索推广,从而为多渠道、多险种的农业保险销售进行法律方面的保障。

2.在制度层面,对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实行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再保险等政策,强力促进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3.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状况,全面分析我国的保险市场需求,针对不同性质的农业保险活动,逐步建立合理的农业保险补偿体制,加以区别管理。保险公司要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与义务,在销售适宜不同地区的创新型险种的过程中,要做到诚实守信,全面解释。

4.要理清商业性农业保险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界限,准确把握农业保险的未来发展方向,对农业保险市场立法工作进行前瞻性地开展与设计。

三、国家与地方政府相互配合,建立农业保险专项基金,防范分散农业风险

由于我国农业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各个地区发展情况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必须以地方政府为依托,因地制宜地选择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在农业保险政策上,一些地反采取代垫保费、代扣补贴的不合理政策,使得农户投保意愿消极低迷。这要求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必须在以后的发展中,全面注意一下几点建议。

1.各级政府和保险经办机构在农业保险的险种研发、销售服务与监督运营中分工协作,齐心协力各司其职全面对农业保险进行宣传。

2.财政补贴上,应公平给予全国各个地区的农业保险进行资金补贴和支持,将现有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险种的补贴区域尽可能地扩大至全国,部分农业险可以由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商业保险公司要依法公平地与地方政府签订合同协议。

四、未来在政府扶持下,进一步发展农业保险,使之纳入政府目标中

未来,在加快推动农业保险的立法进程上,还要合理加大对农业保险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科学建立政府主导的农业巨灾保险制度。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保险面临着严峻的发展现状,由于我国农业保险的运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利因素。我国政府必须加大发展农业保险的力度,为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安全的保障,为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稳定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提供积极的动力。我国需要加快健全和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勇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21世纪的农业保险发展道路。这要求在未来的农业保险发展中我国要注重吸收以往不好的经验,对以下几点建议进行借鉴,加以改善:

1.我国政府与保险公司必须培养大量专业性保险从业人员,尽可能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展保险专业性教育与培养。

2.满足农村农业保险市场的多样化需求,研发新型农业保险险种,对传统农业保险险种长期亏损的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吸取教训,加以改良,适应时代发展。

参考文献:

[1]2012-2016年中国农业保险专项调查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2]中国保险报.2011.11.09.

[3]付洪芬.特色农业如何廊对市场风险.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12).

[4]普惠金融体系下农业保险发展的财政政策.会计论坛.2011(10):1.

[5]李林,王健,汪丽萍.农业保险的消费满意度研究.农村社会保障.2010(1).

[6]庹国柱,朱俊生.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制度的比较与选择.保险.2010(9).

河北省社科基金课题《河北省农业抗灾害能力研究》部分成果,课题编号:HB12YJ011

作者:方俊芝 唐敏

农业保险发展论文 篇2: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选择

摘要:文章回顾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历程,并对世界各国农业保险的几种模式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我国 农业保险 发展模式 中国国情

本文旨在以保险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在借鉴世界各国农业保險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国情,提出了更为适合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历程

上世纪80年代我国保险业务全面恢复后,开办农业保险且形成一定规模的仅有中国人保和中华联合财险两家,保费收入在前10年增长迅速,后10年却骤降,再后又增长,大致呈现倒“u”型曲线。总结起来,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是起步阶段(1982—1989年)。从1982年开始,农业保险按照“恢复平衡、略有节余、以备大灾之年”的经营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1988年保费收入达到3.5亿元人民币。

第二是发展阶段(1990—1993年)。由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财政兜底,因此对农业保险成本和盈利考虑较少,根据各地需要开办了不少农业险种。到1993年。农业保险险种总数近百个,保费收入达8 3亿元,农业保险赔付率为115%,亏损率为56%。

第三是持续萎缩阶段(1994—2003年)。从1994年以后,中央财政要求对一些风险大、亏损多的业务进行战略性收缩。这一期间,险种由最多的近百个下降至不足30个。2003年全国农险保费收入仅为4.6亿元,占农业生产总值的0.04%。

第四是改革阶段(2004年至今)。2004年6月,法国安盟保险公司获准在成都组建财险分公司,这是首家进入中国的外贸农业保险公司。2004年3月国内第一家专业股份制农业保险公司——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成立。

从2004年,保监会共在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农业保险试点,积极推动商业保险公司自办、为政府代办和与政府联办农业保险业务。政策性养殖业、种植业、林木业保险逐步开办。到2010年,仅人保财险保费收入已达70.57亿元,业务发展步入了新的阶段。

二、世界各国农业保险的几种模式及其分析

借鉴世界各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经验,对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模式是十分必要的。下面笔者就世界各国现行的几种农业保险模式进行介绍和利弊分析。

(一)政府主导模式及其利弊分析

1、政府主导的农业保险模式是在完善的农业保险相关法规下,由国家的专门保险机构主导和经营政府性农业保险,并提供再保险。政府对参与农业保险的各方给予补贴保费、经营管理费或财政、金融方面的支持,农户自愿参加农业保险。

2、政府主导模式的利弊分析。这种模式的优势;(1)由政府组织建立专业农业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可较好地矫正市场失灵的问题,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2)政府运用其权威和制度供给优势能在农村进行强制性制度变迁,建立农业保险这种比传统风险管理制度更科学、有效的农业风险管理制度,比较容易推行和为农民所接受。(3)由政府组织在时空上尽最大可能分散风险,从而保障农业保险经营的稳定。

这种模式存在的弊端:(1)这种国有独资的政策性公司在创新方面比较缺乏动力。由于是国家投资,经营由政府补贴,经营缺乏激励约束,缺乏创新动力和竞争压力。(2)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农业保险公司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不好协调。(3)国有独资政策性保险公司,是通过政府干预来解决农业保险资源配置中“市场失灵”问题而显现其独特价值的,但这种干预的效率取决于一定的前提。在很多时候,这些条件往往会大打折扣,也就是存在“政府失灵”的可能。

(二)相互保险模式及其利弊分析

1、相互保险模式的农业保险经营在日本等国家开展的相当成功。在这种保险模式下,对一些重要的农作物和牲畜实行强制保险,其他业务种类自愿授保;农业保险的经营由各级共济组合会组成,上级向下级提供再保险,政府提供最终的再保险;同时,政府给予各种指导、政策优惠和补贴。

2、政府支持下的相互保险公司经营模式的利弊。采用相互保险公司的形式经营农业保险,既有合作社的某些优点,又有公司制的某些优势,这种经营模式具有如下一些优势:(1)相互制公司易于做到产权明晰,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不确定性以及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从而保证资源的优化配置。(2)通过相互保险公司,可以将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民的利益结合起来,有利于协调各方矛盾,理顺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民的关系。(3)这种组织形式下,农民既是被保险人,又是保险人,因此较好地避免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当然此模式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1)相互保险公司对我国来说还是个全新的概念,目前的《公司法》和《保险法》对此都没有相关的明确规定,国民知之甚少,更缺少实践经验,理论上的优势能否在现实条件下发挥出来尚不可知。(2)这种形式若不能解决由于微观主体从农业生产和农业保险所获预期利益不高而缺乏购买需求的问题,其经营规模就会受到影响。(3)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的接受认可程度和参与积极性的问题无法确定,缺乏相关法律制度的认同和保障。

(三)政府主导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模式及其利弊分析

1、政府主导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模式就是在由政府统一制定的政策性经营的总体框架下,由各商业性保险公司自愿申请经营农业保险和再保险。

2、此模式的利弊分析。这种模式的优势:(1)商业保险公司有经营保险的技术和专业人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政府可以大大节省制度建立或转换的成本。(2)商业性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在某种程度上更容易赢得农民消费者的认可。商业性保险公司的经营一般采说从制度到技术都比较规范、成熟,信誉相对较好,农民比较信任。(3)在这种模式下,代表政府的农业保险监管机构地位比较超脱,不再直接经营农业保险,而将主要精力用于农业保险的宏观管理、发展规划、制度创新研究、提供再保险支持等。保险公司在规模扩张和追求利润的动机之下,也会产生较高的效率。

这种模式的弊端:(1)政府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其方法和份额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会困扰决策者。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补贴的份额和方法。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解决政府补贴这个问题不仅是我国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发达国家几十年农作物保险制度改革、发展反复遇到的问题。(2)由商业性保险公司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如果没有很好的机制和办法解决基层政府对农业保险经营的支持与协助的问题,投保农户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

择问题将难以防范。

应当说,上述三种模式没有一种是绝对完美的模式,从理论和实际运行来看,这三种可行的或可供选择的模式各有利弊,我国要发展农业保险就应该在借鉴国际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我国现阶段农业保险发展的实际,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三、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选择

(一)针对我国农业保险提出相应对策

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质量和内在品质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持续增强,但面临着经营亏损和合规经营的问题。为了推动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我国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对策:

1、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市场。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一是完善农业保险供给体系,一方面商业保险公司要改变经营方式,转变经营作风,以增加农业保险的供给;另一方面,要完善和拓展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职能,克服农业保险中的逆向选择。二是提高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水平。要大力开展农业保险的宣传工作,提高农民的风险管理意识。培育农业保险意识,鼓励农业的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以增强农民对农业保险的动机和能力。三是培育农业保险人才和农业保险中介。培育具有专业知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农业保险人才,培育农业保险中介机构,提高农业保险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的多层次需要;延伸农业保险服务,扩大农业保险市场,降低保险成本。

2、继续加强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主要包括:一是加强农业保险立法和完善的制度环境,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证农业保险的顺利开展;二是实行税收优惠、加大财政补贴和再保险政策,支持保险业的发展;三是建立农业保险再保险机制,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支持农业再保险市场,扩大风险分散面,达到风险分散的目的。

3、利用资本市场分散巨额风险。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财政拨款或补贴方式建立巨灾专项风险基金;二是发展保险衍生产品。

(二)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基于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纯商业性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不可行,迫切需要建立新的适应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将农业保险业务定位为政策性保险,逐步试点,摸索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在政府主导下,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多主体农业保险经营的发展模式。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应该是,以政府为主导,专业化的农业保险、相互农业保险公司和商业保险公司等多元化的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共存。多元化的农业保险经营主体是指根据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当地政府为主体,在不同地区建立相应的农业保险公司。这些农业保险公司负责在当地的农业保险的经营业务,并由专业的农业再保险公司为农业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

而以政府为主导又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中央政府这个层面,农业保险作为政策性保险。直接关系到农民、农村和农业的发展。中央政府对农业保险应该从法律上给予保障、从管理上进行监督管理、从财政上给予支持。第二個层次是地方政府的层面。指为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积极性,允许地方政府在中央的指导下。结合本地的农业生产情况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选择不同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只有如此,我国的农业保险才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我国的保险事业才会进一步发展壮大。

作者:白冬虎

农业保险发展论文 篇3:

吉林省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本文对吉林省农业保险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为吉林省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吉林省;农业保险问题;对策

项目名称: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吉林省农业保险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JLBX2017023

农业保险是针对农村生活特征和农业经济发展特征而专门制定的保险服务,旨在为农村生活和农业经营提供保障。我国是农业大国,而吉林省是著名的粮食产区,大量的农村人口和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给农村保险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农业保险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进行思考和探索。

1吉林省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2007年国家首次开展全国范围内的农业保险试点,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承担保险的面积最多,比例也最高,在此期间,植物成本巨灾保险成为农业保险中最热门的一项。随着“三农”政策的发展,农村保险成为深化“三农”政策的有效途径之一,保险更多的参与了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民生活保障,家财险、人身保险等在吉林省农村地区广泛推行。如今,吉林省农业保险在作物保险方面的保费收入就超过10亿元,农业保险发展势头良好。我国开始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即调整经济结构,使经济要素实现最优配置,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说,就是进行劳动力、土地、制度创造方面的要素创新。农业保险是对农村生活里和经济的保障,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一部分。保险行业发展的有效性以农村居民对保险的认识、保险服务与需求的对应性以及保险市场发展状态为依据。虽然吉林省农业保险整理发展状态良好,但从这三方面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2 吉林省农业保险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2.1 农民投保意识弱

通过走访,对农户投保状态进行了解,通过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结合当前吉林省在2008年到2016年保险公司承保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吉林省农民的投保意识状态,结果发现,40%左右的农民仍对农业保险存在着认识问题,其中,大多数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性质、内容、投保程序处于模糊期,还有部分农户对保险持否定的态度。

2.2 保险服务于需求不对应

通过对吉林省保险业务的类型进行了解以及各大保险公司提供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85%以上的农业保险都是对农作物或者农畜产品的保险。而人身保险、教育保险、农机保险和家财险合计的比率不到15%。但是对农村居民进行调查的结果却与之相反,了解保险的农村居民有强烈的保险愿望,有些农村居民甚至提出,农闲时期外出务工,农忙时期不能打工,可否保失业险,以稳定家庭经济收入,但农业保险机构并没有此类业务。吉林省农业保险机构普遍认为,农业保险的政策性亏损同商业保险盈利性目的相违背,因此,保险经营机构主观上并不愿意涉足农业保险相关业务。

2.3 保险行业发展理念与实际不符合

吉林省农业保险偏重于农业生产而在农村生活保险方面发展不足,在于保险行业的发展理念仍是市场为主导,保险类型能够获得的保费收入最高就做哪种保险业务。但是,目前政府对农村发展建设的重点在于全面改善农民生活条件,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为农村居民提供全面的保险服务。在这种趋势下,保险行业的理念仍是以市场发展为核心,而非以政府指导为核心,这样的发展理念与吉林省保险市场未来发展趋势不符合,也是农业保险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3 吉林省农业保险发展对策

3.1 加强吉林省农业保险的宣传

农业保险能够为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但是仍有很多农民对保险的认知薄弱,不理解保险的用途或者对保险业务的理解存在歧义,这导致了吉林省农村保险的市场空间没有被完全打开,因此加强农业保险的宣传是十分必要的。除了相对成熟的农业经济作物保险之外,还应该对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天气、农机等保险进行宣传。例如,对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中农机的使用量进行调查,分析农机使用对农作物经济利益达成的促进作用、调查农机损坏率以及由于农机损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形成报告交与乡镇政府,组织农民进行系统的学习,作为宣传农机保险的一种方法,这样一来,农村居民就能够对保险形成全面的认知。

3.2 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并完善农业保险保费的补贴制度

2016年中央下发的一号文件中强调,要探索开展重要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收入保险、天气指数保险等相关险种。全面分析不同农户群体的不同消费理念、购买偏好,开发设计满足不同群体消费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农险产品,为农户提供投保的多项选择机会。根据吉林省2008年到2016年政府保费补贴数据分析,吉林省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适合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并举,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财政允许的范围内,逐步提高吉林省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增加中央财政补贴保险品种,并对所有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商业保险公司和农业保险公司给予一定程度的经营费用补贴。

3.3 形成政府主导的农业保险发展理念

对于农业保险来说,制度的创造意味着保险理念的发展,吉林省保险行业发展的大环境是以政府为主导,因此保险业的发展理念应从单纯的“市场开发”转变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地方政府要为农业保险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引导,出台有关于农业保险的相关扶持措施,落实农业保险补贴资金在实际农业保险业务中的运用。适当推行强制投保、分摊农业风险,避免逆向选择,较少各保险经营机构对农险业务开办的成本支出。

4 结语

综上所述,吉林省农业保险发展状态基本良好,但是农民对农业保险认知仍有待提高,农村居民需要更符合他们需要的保险服务,保险公司需要更多的政策补贴,以政府为主导,是符合吉林省保险业发展趋势的经营理念。随着保险行业和吉林省政府的不断努力,农村保险一定能够充分发挥其对农村居民生活的保障作用,进一步促进吉林省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影.吉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6(02):115-116.

[2]黄颖.吉林省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2):120-121.

作者简介:王奥,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農村与区域发展。

作者:王奥

上一篇:综合美术教学论文下一篇:数学信息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