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移民学校德育管理论文

2022-04-23

摘要:当今德国学校道德教育有四大特点:通过课堂教学加强道德教育;通过心理咨询培养健全人格;通过社会服务增强德育实效;通过媒介环境加强德育渗透。这些特点对于我国改进和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扶贫移民学校德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扶贫移民学校德育管理论文 篇1: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育人模式

富洲学校位于麻阳县城北,毗邻美丽的锦江河。学校前身是1928年建立的县立第二高等小学。2002年与县教师进修学校合并,同时设立初中部,定名为麻阳教师进修学校;2006年3月,学校更名为麻阳富洲学校。学校与麻阳八大景观之一的“浮石烟村”隔河相望,环境优美宜人,校园景观雅致,布局精巧合理,现为全县最大规模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以“为幸福的人生做准备”为理念,推行“五育并举,德育为首”育人模式,“博学、勤学、自强、不息”的校风与“敬业、树人、勤教、善教”的教风相结合,营造乐学、善学、勤学、博学的富洲学子,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湘西人才。

特色教育成为办学亮点

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育人模式,秉承“为幸福的人生做准备”办学理念,围绕创建“课改样板学校”,巩固“省安全文明校园”成果,以提高教学质量与开展特色教育为前提,坚持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研究和特色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成绩。

学校注重学生全面、终身发展,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读书节、田径运动会、球类运动会、生活技能大赛等,活动已成为学生在校期间最美好的回忆。学校参加全县“中小学生篮球运动会”并取得优异成绩(小学男子队、女子队均获冠军;初中男子队获第四名;初中女子队荣获亚军),培养了学生坚持健身与阳光教育的意识。学校科技创新成绩显著:多个作品获国家级一等奖、省级金奖、市级一等奖;学校也多次被评为省、市、县“科技创新先进单位”。学校坚持“养成教育月”活动,从小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每学年举行“生活技能大赛”,培养学生学会生活、懂得生活、珍惜生活的美好品德。学校定期开展社团活动、文艺演出,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优良学习品质。

学校开设舞蹈、书法、篮球、美术、器乐等兴趣班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如黄蒂诚、张策等同学书法作品获全省少年儿童书法大赛一等奖;陈静文、高周亮、莫杭程等同学书画及摄影作品分别获省、市一等奖;学校舞蹈队多次在县文艺汇演中获一等奖;校篮球队获全县中小篮球比赛第一名;大量学生的美术作品、手工小制作荣获各级各类奖励。学校以教育质量为中心,突出特色办学,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特色教育已成为学校办学亮点。

新课改样板

富洲学校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2015年与山东学景教育合作,在高效课堂流程培训、导学案编写、学习小组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进展。学校实行学景专家“示范课”与学校骨干教师“示范课”相结合,将新课改落实到课堂,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学校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突出特色办学,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2015年9月12日,县校车运营启动仪式在富洲学校举行,首批40台国家标准专用校车开赴文昌阁、岩门、锦和等部分乡镇,切实解决了农村2400多名学生上下学乘车难问题。学校教导处落实教学流程管理,实行教学常规大检查,通过规范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在改革中,把课堂还给学生,强调“主动参与、师生互动、逐步生成”的课堂教学模式。教研组通过汇报课、研讨课、示范课做到全组参与;教务处、教科室指导教研组评课,强化听课意识,提高教师互学能力。学校争创“教学质量先进学校”,通过学校教师会及年级组会议,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落实各年级组教学管理制度,督促、监测各年级组教学情况。上学期全县调研抽考中,富洲中小学各科成绩均取得较大进步,进入了全县先进行列。

2013年,学校被授予怀化市“新课改样板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比武中成绩辉煌:张立源获市“英语说课比武”一等奖;聂小丽获市“中学语文教学比武”一等奖;向阳获市“心理健康教学比武”一等奖;向莉获市“评课比赛”一等奖;滕玮获市“中学英语教学比武一等奖”;多名教师获县级各类教学比武奖励。如今,学校在山东学景教育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全力构建特色鲜明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争创国家级“课程改革示范校”。教师黄霞、唐群艳、郭美英、张立源等被授予市“教学名师”;滕召英、田孟均、曾菊香、张湘红、田水艳、聂小丽、滕召友、田连丰等百余名教师,先后获全国、省、市、县教学能手、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称号;教师张雪梅、向莉、聂小丽、江文、向阳等在全国骨干教师培训中获奖。

学校建立健全德育网络,德育领导小组与班主任共同构建学校德育网,以活动为载体,通过调查、座谈、检查等形式,共同探讨学校德育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针对发现的问题或薄弱环节,做出具体改进与决策。本学期,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防火灾疏散演练、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设置校园安全提示牌、划定交通安全标识线,并联合城北公安派出所进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组织学生参观县“禁毒教育基”。各班级还召开“食品安全教育主题班会”,邀请搏击名将周志鹏到校作励志报告,共同构建平安、和谐、文明校园。

“教育移民班”项目

富洲学校的“教育移民班”,是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扬帆计划项目组发起的资助贫困地区优秀学生学业的公益慈善项目。该项目由中国民主建国会湖南省委配合民建中央在武陵山区实施,意为“一人获得良好教育,可带动一家走出贫困”。“教育移民班”在富洲学校连续开办了5年,学校分别为这5个班级命名为“扬帆班”“思源班”“佑华班”“富翔班”和“励志班”。为了担起这份责任,学校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对“教育移民班”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如今,“扬帆班”“思源班”学生均以优异成绩毕业,全部达到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思源班”舒家旋同学以总分545分获全市第一名。其中“扬帆班”有18位同学、“思源班”有16位同学主动报考县农村教师定向委培班,以报答学校“培养之恩”。

移民班采取双班主任(班务班主任、生活班主任)制,学生在校免费食宿,享受国家寄宿生补助与营养餐补助,食堂安排专门就餐区,实行8人一桌,生活班主任维持就餐纪律;就寝为8人一室,单人单铺。双休日生活班主任安排学生整理内务,参加“阳光驿站”文体活动并按时与家长取得联系。移民班在学校始终保持先进,学风浓厚,学生积极向上。学校配备优秀教师担任“教育移民班”各科教学任务,教科室、教导处对这两个班的各学科成绩进行全程跟踪记载,建立《学习跟踪档案》,关注每名学生学习动态,确定教学培养目标,对学科教学实施目标管理,确保各科均衡发展和班级成绩的整体提高。

2015年6月,“思源班”在怀化市初中毕业考试中,全班5门功课总分达500分以上34人,其中3人进入全县前10名。移民班学生参加学校组织大课间手语操比赛、学校球类运动会、演讲比赛的整体水平明显优于其他班级。2015年上学期,“佑华班”张佳同学获全县“真善美伴我行”演讲比赛一等奖;在学校开展的“养成教育月”活动评比中,“佑华班”“励志班”被评为先进班级。

移民班的教育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心存感恩教育,用励志向上的学习精神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学校利用“教育移民班”自身优势,发挥受助学生的榜样作用,挖掘“教育移民班”学生中的典型事例,通过班团会、国旗下讲话、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刻苦向上的奋斗精神,自觉形成“爱我麻阳,建美丽家乡”的远大理想。

人物:苗乡教坛的时代新蕾

黄霞,女,1978年生,本科学历,富洲学校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人格是最高学位”是黄霞的口头禅,也是她做人的真实写照。三尺讲台,一颗爱心;勤学不辍,不断探索,是黄霞从教20年来的真实写照。有人说,别看黄霞身体单薄,看似弱不禁风,却有一个与其外表极不相称的称谓——“拼命三郎”。她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又承担全县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职责;她是本校教学研究小学段负责人,又是县教师进修学校特聘教师,被当地教育同仁誉为“苗乡教坛的时代新蕾”。

1996年7月,黄霞从芷江师范毕业并走上了教育岗位,从一个纯真的女孩变成了学生的老师;那时,她时尚、漂亮,同事称她是“不折不扣的完美主义者”。刚参加工作时,她总是认真分析教材、查阅资料、撰写教案,往往花好几个小时才备好一节课。她以湘西女孩特有的倔劲,累并快乐着。她说:“富洲学校就是我成长的沃土,课堂就是我展示生命价值的绿洲。”黄霞的课堂教学,遵循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方法灵活。她常常会尝试将课堂教学与自己的教研成果有机融合,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因此深受学生爱戴。黄霞乐于收集生活中的事例穿插到教学中,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作业。课余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乐。她鼓励学生提问题。她说:“我喜欢小手如林的课堂。学习过程中没有问题那就是最大的问题。只有在问题不断被解决,才会有进步。”

作为一名教研员,黄霞常与同事探讨教学新方法,帮助学校新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她指导的青年教师张群英、吴必英等多次参加县级教学比武均获奖。她所任教班级2009年小学毕业水平测试中合格率100%,优秀率达70%以上。她辅导学生参加全县小学语文知识能力竞赛,获一等奖学生占全县获奖总人数的一半。她辅导学生参加省、市、县级征文及演讲比赛,每次都能获得好成绩,她也因此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

课堂教学改革中,黄霞尝试将“课堂教学与创造能力培养”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她说:“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从生活中学习语文,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她一改过去过分强调识记、背诵的做法,把学生从习题和知识细节中解放出来;她鼓励学生自己勇于尝试、感悟,重视学生个性化体验。作为一名教改前沿的语文教师和主导学校语文教学方向的教研员,黄霞认为:重视课堂生成,从发展学生的自信和勇气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她率先试行“今天我当小老师”教学模式,打破“一言堂”教学陈规,把有效时间还给学生。问题由学生提出,疑难由师生共同讨论,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应教育部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之邀,黄霞为怀化试验区讲授观摩课《打电话》,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全县小学班主任培训,她主讲的“班主任——学生的精神关怀者”,让与会者感动至深。黄霞深知:作为一名骨干教师,应是学校教学构架的一根支柱,应做灵魂工程师的排头兵。她以火热的教育之心,为当地教育默默耕耘,她被授予麻阳县“十五佳教师”荣誉称号,被评为怀化市“教学能手”。在麻阳,她用高尚的个人情操,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红烛之歌。

故事:留守儿童的“阳光驿站”

富洲学校学生大都来自偏远农村,其中留守儿童居多。对此,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作为教学管理的第一要务。学校已创立10年的“爱心银行”共募集资金34万余元,先后为学校贫困生、留守儿童献爱心共计28万多元,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并获得怀化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奖。

学校设立关爱留守儿童“阳光驿站”,完善留守儿童档案信息。学校将留守儿童登记造册,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及学习、生活情况,特别针对困难户家庭的留守儿童进行专门走访,加强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建立学校班主任和监护人协同管理的“双管理”机制。利用学校优势,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配合留守儿童监护人,改变“重养轻教”现象。学校创办“爱心书屋”,结合美好乡村建设,依托“农家书屋”“留守儿童爱心书屋”等,让留守儿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园地。

学校通过“爱心银行”先后到偏远乡镇的板栗树小学、谭家寨小学为留守儿童献爱心,传承了学校“爱心银行”的大爱精神;通过“爱心银行”资助、党员教师结对帮扶,设立关爱留守儿童“阳光驿站”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帮扶措施,为留守儿童营造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校长对话

龙志鹏,男,1974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富洲学校校长。曾荣获怀化市“优秀教师”、市首届“教学能手”、市“优秀校长”等称号;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化学知识竞赛获“优秀辅导员”奖;承担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研究》子课题《农村中学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基本要素与考核研究》,获湖南省二等奖。

《教育》:您认为学校学科教学应如何管理?

龙志鹏:作为一名校长,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加强学科管理是应尽的“守土之责”。学校推行“五育并举,德育为首”育人模式,按照国家课程教学计划,开全学科,开足课时,不随意删减学科和课时,严格按教学进度上课,同时加强音体美、信息、研究性学习及综合实践课学科的教学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各学科质量监测,杜绝教师随意任意丢课、改课、缺课现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您是如何理解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的?

龙志鹏:落实综治安全指标,巩固省“安全文明校园”成果。学校以德育为先导,坚持德育为首,加强学生德育进步的同时创建国家级安全文明校园;学校把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放在重要地位,做到综治安全常抓不懈,学校管理井井有条。

《教育》:您对学校走过的历程如何评价?

龙志鹏:学校健康、和谐、稳步发展,全体教师团结奉献,锐意进取,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累累硕果见证了学校辉煌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省“五四红旗团委”“四星级红领巾示范学校”“文明卫生单位”“体育工作优秀学校”及市“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点”“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学校”“依法治校先进单位”等荣誉。我们坚信,富洲学校将踏上更加宽广的大道,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扶贫移民学校德育管理论文 篇2:

德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特点和启示

摘要:当今德国学校道德教育有四大特点:通过课堂教学加强道德教育;通过心理咨询培养健全人格;通过社会服务增强德育实效;通过媒介环境加强德育渗透。这些特点对于我国改进和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德国;学校;道德教育;特点;启示

由于历史背景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各国的道德教育在途径上有着很大的不同。研究德国高校德育途径的特点,揭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下实施德育的普遍规律,对于我国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通过课堂教学加强道德教育

通过学科灌输和学科渗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德国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德国的中小学把宗教课、教育课、伦理课和公民课列为学生的必修课,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对于那些少数没有宗教信仰的家庭,允许学生不上宗教课,但是必须上完学校为他们开设的教育课。

到了大学阶段,德国高校不再把宗教课、公民课列为必修课,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通过伦理学、神学、法学、经济学等类课程来完成。就内容而言,德国把公民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但不设置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程,而是把有关内容融于整个教育活动中。为此,高校的公共基础课普遍开设德国议会制、欧洲政治思想、德国政治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政治与社会制度、伟人肖像等有关专题。另外,还通过开设与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有关的课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某种道德熏陶,提高道德判断力和选择的自觉性,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上述课程及专题,其政治性、理论性都很强,充满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观、价值观。此外,德国高校不仅注重在文科教育中渗透德育,也十分注重在理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使传授自然科学知识与道德培养结合起来。其方法是对每一门主修专业,都要从历史、社会和伦理学的角度学习研究,要求学生对任何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都要回答三个问题: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由于大学毕业生将直接走向社会,从事专业工作,德国高校还十分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政府不仅按各校在校学生规模拨放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培训经费,还利用税收减免政策鼓励企业制定职业道德规范,通过学校直接传授给学生。如德国一些高校在行政管理学院设置行政伦理学,讨论政界丑闻及其涉及的道德价值观;在商学院设置商业伦理学,讨论商业活动中的欺诈问题等;在医学院设置医学伦理学,讨论诸如安乐死、堕胎、克隆人等道德问题;在新闻学院设置新闻伦理学,讨论有偿新闻、虚假新闻等新闻道德问题;在法学院规定所有毕业生必须经过职业道德课程的考试,才能进入律师行业工作;商业协会也规定,商学院必须开设职业道德课程,着重讲解企业和公司经理经常面临的职业道德问题。为提高授课质量,学校还与联邦政治教育中心及分支机构与各社会团体合作,就当前的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举行报告会、论坛、竞赛、展览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相比而言,尽管我国的道德教育也主要采取课堂教育的模式,但效果却不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过于注重大一统模式,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个性特质;过于强调硬性的灌输,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参与;过于重视政治课堂的直接灌输,忽视了诸多学科的融合教育。尤其是这种教育模式,传授给公民既定的公认的价值和信仰比较多,而让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去体验品味、独立思考的少。随着社会转型带来的新问题、新情况的增加,讲究“灌输”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德育的艺术性、综合性和协调性,就成了我国德育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种不尊重教育对象,背离科学和民主的强硬灌输,不仅不是现代德育应该采取的办法,而且也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因此,在保持和发扬我国德育优良传统的同时,加强道德教育的潜隐性,注重道德教育的层次性,提高道德教育的艺术性,应成为今后我国德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通过心理咨询培养健全人格

德国是心理学的发源地,心理学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德国,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设有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等机构。各咨询机构有固定的编制、行政划拨的经费等,且集中了一批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专家,为学生提供发展咨询、适应咨询和障碍咨询。德国学校对心理咨询人员有十分严格的职业道德要求。他们必须是心理学或者教育学专业毕业,拥有心理学或者教育学硕士以上学位,并受过专门的心理训练,且通过严格的考试之后,才能进行心理咨询工作。德国学校的心理咨询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前途预测、择业咨询,主要是通过职业兴趣、学习动机、个性、能力等测试,对学生的升学、就业、前途等进行指导;二是行为、习惯咨询,主要是帮助学生克服各种不良行为习惯,纠正不正确的学习方法,调节心理障碍;三是心理发展咨询,旨在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心理咨询的方法可以是上课,也可以是座谈、个别谈话、个别咨询,还辅之以影视教育。心理咨询机构除了开展日常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外,还十分注重开展各种形式的团体心理训练活动,如交朋友小组、敏感性训练小组等。例如,汉诺威大学十分重视情感对于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必要性,他们以“暑期课程”的形式,在新生中开展“情感适应”训练,内容包括增强个人责任心、人际交往和竞争环境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促进学生和学校融为一体,等等。不仅如此,由于德国是世界上心理咨询行业体系最为完善的国家,其心理咨询业已经纳入了医疗保险体系,学生在校外遇见相关的心理问题,还可以就近去医院进行咨询和治疗,相关费用由国家承担。

为了培养心理咨询方面的相关人才,德国的各个州都有一所大学设置高等教育的行政管理专业,该专业所设的课程中有很大一部分与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有关,如精神卫生、咨询工作技术、大学生人格发展,等等。实践证明,德国学校的心理咨询指导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自助能力,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在思想上和心理上的成熟,健全学生的人格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德国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近年来,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很大发展。但也应该看到,我国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重诊治,轻预防;重补救,轻发展。另外,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化水平不高,许多心理咨询工作者没有接受过心理学的系统教育,或没有接受过医学的专门训练,更缺乏临床的相关经验;培训工作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等。因此,加大对心理咨询工作的资金投入,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心理咨询的理论研究水平,建立一个集普查、咨询、跟踪、干预调节一体化的心理保健网络运行机制势在必行。

三、通过社会服务增强德育实效

社会服务是一种建立在经验学习理论基础上,将课程学习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在服务社会和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在德国,青年学生参与服务学习的范围非常广泛,经常参加的社会服务活动有:为儿童提供电话辅导、照顾危重病人、参加紧急救助工作、为年轻企业家出谋划策、为公园清理垃圾、帮助外国移民融入社会,等等。并且,相关部门对青年学生的这种社会服务服务还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培训机制、监察机制。而青年学生参与这类社会服务活动,不仅所服务的对象愿意接受或者配合这种教育活动,而且各地方政府也采取措施积极予以支持和推进。有的州专门通过法案支持甚至强行规定学生必须参加这类活动才能毕业,有的州拨出专款支持这类活动,同时还建立一些学校或者跨地区的全国联盟,以指导、协调本校或者全国的社会服务活动。为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联邦政府还鼓励青少年学生到国外从事志愿服务,如德国联邦政府专门设立了一项名为“面向世界”的计划,该计划不仅为青少年学生在寻找志愿服务岗位时提供帮助,还会为他们减轻国外生活期间的经济负担。国家支付往返路费,志愿者所在的州政府提供零用钱,伙食和住宿费用也由国家承担。据德国《明星》周刊报道,在德国,包括红十字会和欧盟青年海外志愿服务机构在内的大约有200家联合会和协会为德国青少年学生到海外从事志愿服务进行牵线搭桥的工作。目前,德国有2/3以上的青年学生参与了各种各样的帮助别人的社会服务活动。社会服务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及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培养了他们自助、自重、公平竞争和爱校爱国的精神,树立了尊重他人、为他人服务、与他人合作的协作态度。这些服务活动也不断地将道德原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信念,弥补了课堂教育的不足,成为德国学校德育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我国从1993年实施“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以来,青年志愿者活动覆盖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加志愿者活动的青年达数亿人次,组成了数十万个志愿者服务队。并且,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在农村扶贫开发、城市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抢险救灾、社会公益等领域形成了一批重点服务项目。但是,中国的志愿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社会认知度不高、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组织能力有待提高、服务质量尚待改善、法制建设亟待加强,等等。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德国道德教育在社会服务方面的成功经验,加强对青年志愿服务发展对策的研究,努力解决制约其深入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尽快使其走上普及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以使其蕴藏的巨大能量得以充分发挥。

四、通过媒介环境加强德育渗透

德国的学校道德教育十分重视环境教育的整体性、一致性,尤其重视利用大众传媒和社会环境进行德育渗透。德国是世界大众传媒业高度发展的国家。由于历史渊源,德国地方报业十分发达,每天出版的日报有1620种,发行量达2500万份。每个县都有一份本地报纸。千人报纸拥有量为328份,居世界第四位。杂志有2万多种,总发行量在2亿册左右,平均每个家庭订有四份杂志。广播电视业为双轨制——公共广播电视台和私人广播电视台同时播出节目。互联网也非常发达,高校十分重视网络建设。在网上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一种崭新模式。联邦政治教育中心国际互联网平台,开辟关注者交流的平台,并设有专门网页,开辟专栏,邀请政治专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向访问者深入剖析重大社会、经济、政治问题的社会根源、心理原因及严重后果。这些大众传媒,无时无刻地向国人灌输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价值观、宗教信条、道德规范和原则。

另外,德国还十分重视通过社会公共环境的熏陶、渲染、渗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例如:早在19世纪,德国的有志之士就认识到博物馆对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于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应运而生,原先锁藏深宫庭院仅供贵族们把玩的艺术品逐渐在普通百姓面前揭开面纱。建博物馆一度成为各地帝王侯爵的一种时尚,于是造就了今天德国博物馆遍地开花的繁荣景象。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博物馆岛就是这样产生的。这座规模宏大的博物馆群自1830年第一座博物馆建成以来,对它的修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德国在重新统一后投入了巨资对其逐一修缮。而德国的首都柏林更是以拥有众多的博物馆而著称于世,如国家画廊、佩加蒙博物馆、博德博物馆、布罗汗博物馆、波茨坦的无忧宫、勃兰登堡门、国会大厦,等等。这些场所集中表现了德国的物质文明,宣扬着德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是德国向其国民包括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就在不久之前,德国博物馆协会、德国艺术教育专业联合会和德国联邦政治教育中心等组织,联合在德国中小学生中推出了一项“1000个家乡”活动。他们让孩子们走进博物馆,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找出一件与自己的家乡有联系的东西。他们可以采访专家,争取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的帮助,通过照相、摄像、录音、撰文来完成自己的作品,然后通过网络传给主办方。主办方将邀请各方学者、各界名流给他们打分,并从中选出1000份作品,在网上建立一个以孩子们心中的家乡为主题的虚拟博物馆。主办方称,这个活动首先培养了孩子们对博物馆的兴趣,学习如何利用博物馆,其次也培养孩子利用网络的兴趣,也说明古老的博物馆有这个自信迎接IT新技术的挑战。但最大的意义还在于,推出“家乡”这个主题,可以培养学生对“家乡”和“移民”等政治道德问题的正确理解。这种把道德精神遍布在自然的教育环境中、把抽象的理论寓于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做法,极大地减少了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对增强德育效果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舆论媒介、公共设施、社会文化、社会风气等因素所表现出来的价值目标的一致性,能强化教育者对该目标的认同、接受和内化。目前,在我国许多不良的社会风气仍大量存在的情况下,优化德育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应该加大综合治理社会环境的力度,努力消除各种腐败现象,纠正各种不正之风,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加强舆论的导向作用,鼓励、支持和引导人们为营建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同各种不良行为做斗争。

作者:罗 骋

扶贫移民学校德育管理论文 篇3:

用教育情怀书写乡村振兴答卷



2021年11月16日,沐浴着初冬的暖阳,记者一行从太原市区出发前往娄烦采访。到达目的地大约需要两个多小时,在这段时间里,汽车不仅要通过长长短短的隧道,与呼啸的重型卡车擦肩而过,还多次遇到极陡的山坡,连汽车都需要费力地前行。交通的不便在无形中拉长了娄烦与太原市区的地理距离,也成了娄烦人民追求优质教育的一道鸿沟。

“我们这里的孩子太需要好學校了,这些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老百姓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家长们也逐渐意识到只有接受好的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命运。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增加了,许多家庭宁愿再次背上巨大的经济负担也要让孩子外出上学。所以,提高县域教育水平就变得迫在眉睫。”一位当地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在谈到近些年娄烦凸显出来的教育供需矛盾时感慨颇多。

不能让教育问题成为乡村振兴的绊脚石,一定要让山里的娃娃们不用翻山越岭也能享受优质教育。本着这样的初心和使命,娄烦教育人上下求索,为了寻找娄烦教育发展的破题之策不懈努力。与太原市实验小学合作办学,从运城人民路小学“取经”阅读方法,向太原市小店区大营盘小学学习家校共育……看似“各自为政”的忙碌,其实是一场乡村教育振兴改革在娄烦的土地上轰轰烈烈地进行着。
用阅读改变家庭对教育的认知

阅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对学生而言,阅读不仅是巩固学习成果、丰富知识积累的有效手段,更是滋润心灵和升华灵魂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阅读也是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重要方式,一个有阅读氛围的家庭,不管是身处其中的家长,还是在这个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一定会有更多亲密的同频共振。

娄烦县实验小学在多年前就开展了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如今已渐成规模。学校通过自主钻研与外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组织学校教师共同研讨,一方面引进运城市人民路小学的阅读方法,逐渐形成了“六个一”阅读体系,即每月共读一本书、每月编制一册读书记录卡和读书心得合集、每周一卡做积累、每日一诵成常态、每学期一次阅读成果展。阅读让孩子在书中汲取营养,提升自我素养。学校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记录孩子的成长足迹,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校负责阅读工作的张晓丽老师向记者展示了5年来该校部分学生的读书手册,从2016年只写着阅读内容、巴掌大小的“读书卡”,到如今与A4纸同等尺寸,写满了读书感悟和收获的“海量阅读成果集”,这些都是学校全面开展阅读工作的最好见证。5年的岁月沉淀,阅读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事实上,学校的阅读工作在最开始也遇到过阻力。学校安排了每天早晨课前十分钟每班整齐诵读周卡,内容包括《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读本,但是很多教师却表示,明明课文还没有背熟,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地开展诵读活动,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这段时间背课文。家长们也纷纷表示不理解,认为还是应该让学生把时间用在课本上。为此,学校专门组织所有教师开会,邀请专业教师给大家讲解诵读的意义,并召开家长会,帮助家长扭转思想。一段时间后,老师和家长都发现,学生真的会在日常生活中随口背诵诵读过的内容了,在言谈举止中也更加大方、得体。如今,学校的晨诵已经开展得有声有色。

在学校低年级的教室一角,记者看到了一个摆满了绘本的书架。一问才知道,书架上的绘本是学校为低年级学生“绘本漂流”活动准备的。一年级的学生入学后不久,班主任便会将书单下发给家长,班里的学生每人负责购买一本,学生阅读课上自行阅读绘本。阅读课结束后交给后排的同学,每天依次轮换。大约两个月后,全班就可以完成一次全部轮换。然后由老师安排进行班级之间的交换。学校老师告诉记者:“这个活动开始的时候其实挺难的,家长们不太理解,毕竟绘本的价格也并不便宜。但是学校还是力排众议地将活动开展起来,绘本一进入学校就特别受欢迎,家长发现孩子喜欢看,也从学校不断的宣传和引导下了解了绘本对学生的好处。现在,学校开展‘绘本漂流’工作已经非常顺畅了。”



记者看到,一名一年级的小女孩正拿着一本《生命的故事》绘本进行阅读,便问道“:你知道这本书里画的是什么吗?”小女孩有些羞涩地回答道“:是人,我们就是这样从妈妈肚子里来到这个世界的。”在小小的绘本中,学生认识到了生命的美妙与神奇。

娄烦县第四实验小学以“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为阅读主题,全面推进“国学经典诵读”工程。全校师生人手一本《国学》特色校本教材,在阅读中感受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学校通过举办“国学经典诵读”系列活动,包括读书交流会、演讲比赛、征文活动、读书笔记展览等,在全校掀起读书热。同时,学校要求孩子回家之后也要带动家长阅读,营造书香家庭的氛围,在无形中推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一个个看似简单的阅读活动,却饱含着娄烦教育人的付出。无论是教师的不理解,还是家长的不认同,都没有让他们退缩。从绘本书单的选择,到阅读手卡的制作,他们一点点摸索着适合学校自身的阅读方式,并最终改变了娄烦县孩子的学习生活,同时也影响了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如今,阅读正在逐渐成为娄烦每个中小学生及其家庭的自觉行动,更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力量。


让家校共育理念深入每个家庭

当前,贫困的代际传递很多是因为父母文化水平低、家庭收入拮据等多重因素累积造成的,其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课外教育的投入或投资难以保证。为了更好地解决外出务工的家长无法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的问题,娄烦县多所小学积极组织开展家校共育工作,通过创建家校共育平台等形式,使家长能随时随地了解子女的受教育情况,认识到子女受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其加大教育投入的积极性。

娄烦县第四实验小学位于城乡结合部,成立于2015年,大多数学生是搬迁至此的移民,许多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代为照顾。学校创办初期就从学生现状出发,积极探索家校共育的模式,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立体化教育网络,共同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形成教育合力。时任第四小学校长的王毅多次外出学习,经过多方考察,最终选用了太原市小店区大营盘小学原校长王金华的研究成果《金桥家校联系册》。该手册对学生在家时的行为习惯进行了规范,要求家长对其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完成后在表格对应处打分并评价,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家校互助的育人目的。

作为娄烦县家校共育试点校,娄烦县第四实验小学紧紧围绕山西省“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紧密结合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认真细致地学习大营盘小学家校联系的成功经验,并通过召开培训会、家长经验交流会、家长会,积极探索家校联系新模式,努力与家长达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学校多次邀请王金华校长来学校作专题讲座,为学生家长讲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正确方式,让家校共育的理念深入到家长心中。2020年3月,学校曾组织一年级的学生代表和家长共同聆听讲座。会上,王金华校长与大家共读了“《金桥共育》扬长奖励制度”,并通过“《金桥共育》教育七部曲”指导家长如何实际操作《家校联系册》,告诉家长如何由过去的说教式改变为鼓励式、沟通式、管理式教育。同时,王校长还提醒各位家长,教育孩子千万不要“说一套做一套”,并通过知识问答和小游戏让家长感受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最后,王金华校长还让家长和孩子们共同签署了《家庭教育协议及规则》,并告诉孩子们说到就要做到。短短两个小时,就让初入小学的家长和学生了解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学校开展家校共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记者认真翻看了学校的家校联系册,发现有部分联系册上只有简单的符号,问及原因,校长王秀丽说:“学校有很多留守儿童,家里的老人文化程度低,写不出情况说明,学校就让老人用简单的符号和图画进行表示,或者老人口述、孩子代笔来完成。总而言之,学校就是一定要让家校共育工作落实到每个家庭。”

校长王秀丽同时告诉记者,学校在家校共育方面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动,要让家长转变观念,孩子的力量不可小觑。学校的校门口道路狭窄,每天上下学时间,家长的汽车、电动车全部挤到校门口,很容易造成拥堵。所以,学校便让班主任在班会时间给学生讲解规则的重要性,让学生告诉家长要在学校安排的接送点接送孩子。这样,每天到了接送点,孩子就会着急地对家长说:“好了,我要在这里下车了。”久而久之,学校门口的交通变得井然有序。

2021年9月,王毅来到娄烦实验小学担任校长,学校的家校共育工作也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班主任、语文教师席佳向记者展示着班里学生的家校联系手册,手册上有学生在家行为习惯培养必修作业,包括能做到回家后先写作业再玩耍、自主整理书包、握笔及写字姿势正确、主动读课外书、主动帮父母做家务以及自己安排小任务等六项,学生较好地完成后,家长在表格对应位置打钩或者贴小红花,并给孩子的表现打上相应分数。在手册的家校沟通留言处,学生家长也详细地记录下了孩子在家的表现,比如“孩子回家后没有玩手机,而是自己画了一幅画”“会把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写成小日记并与家长分享,值得表扬和鼓励”“孩子爸爸近期身体不适,孩子懂事了很多,会自己收拾床铺,自己的事情也不用家长提醒就会完成”等。席佳对记者说:“学生家长每天都会很认真地写篇‘小作文’,透过这一段段文字,我仿佛看到了班里学生在家时的可爱模样,也感受到了家校共育的力量。”
以教师培养为依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与校长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优质的教育需要高质量的教师和高水平校长来实现。娄烦县以“立师德、铸师魂、强本领”为目标,大力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提升教师待遇,强化队伍管理,着力打造一支师德过硬、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同时,秉持着“尊重每一名教师的个性发展,促进教师多元成长”的教育理念,为每位教师打造成长的舞台。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娄烦县实验小学大力开展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通过师徒互相听课、新教师课内评比展示课、教师素养大赛、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等形式,加快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通过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优秀课例展示”教学研讨活动,让更多教师参与到校本教研活动中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年轻教师通过“拜师学艺”得以历练和成长。

学校致力于推动教师在研究状态中实施教育教学、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核心竞争力,定期开展各学科集体教研活动,教学研究的主体思路辐射到全校各学科、各教研组、各学科课堂。引导教师在施教的各个环节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2021年,在太原市第七届“三优工程”评选中,学校教师郝变莉、范园园、姚丽分别获得二、三等奖,学校的语文教研团队获一等奖。在太原市标兵大赛中,张晓丽、崔艳青分别获得语文、数学标兵。太原市教育科学“十四五”一般规划课题“‘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家校共育的实践研究”“小学书写教学中‘互联网+’运用的策略研究”“讲算理在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顺利立项,并通过了开题论证会,得到了专家的充分肯定。

娄烦县第二实验小学多次外派教师学习,邀请专家、名师来学校进行帮扶培训,拓展网络平台的研学培训,特别是加强教师的“五项管理”及“双减”政策的专题培训学习。同时,学校通过打造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引领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使教师队伍凝聚力不断加强,干事创业热情进一步被激发。娄烦县第四实验小学坚持以课题带队伍、以教研促发展,领导班子全员参与教科研活动,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带领教师从案例和小课题入手,实现“人人有课题,人人搞教研”。如今,学校已经有十几位教师投入到课题的研究工作中。与此同时,学校包括校长王秀丽在内的所有校领导、教师全部都在教学一线带课,只为打造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体系。

由于学校生源复杂、留守儿童比重大,娄烦县第四实验小学非常重视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学校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学生可以在这里进行沙盘游戏,也可以向学校的心理教师面对面咨询。学校定期组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让教师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020年11月,学校邀请山西省心理专家王晓光对全校教师开展了“心理学应用于学生心理健康之个案操作”培训。培训会通过对个案的分析,深入浅出地指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通过简单的实操、鲜活的案例,形象地向大家介绍了心理健康的标准,从认知到情感、从理论到实践,对师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学校的英语教师李永峰兼任心理教师,帮助有需要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学校有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因为一场意外大面积烧伤,导致从小性格自卑、害羞,来到学校后也几乎不和同学交流,学校便为他安排了专门的心理老师,定期对他进行心理辅导。校长王秀丽说,“我们并不去打扰他们的小世界,那是属于这个孩子和心理教师的专属空间。现在,这个孩子已经六年级了,虽然性格依旧腼腆,但是已经比刚来学校时好了很多。前不久,这个孩子因为取得好成绩,笑得特别开心,那是我看到的最美的笑容。”

教育扶貧,是从根源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对乡村来说,教育既承载着传播知识、塑造文明乡风的功能,更为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在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因此,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优先发展乡村教育事业。在娄烦县这片并不富裕的土地上,我们看到了娄烦教育人默默耕耘的艰辛与汗水,也感受到了他们的脚踏实地与自强不息。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他们只是平凡的一员,但是每一个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的人,都是这个时代答卷的书写者。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这样的教育工作者,才让中国的教育焕发出勃勃生机,让教育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作者:何欢 郭维易

上一篇:护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论文下一篇:学生小学教育核心素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