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3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现在我国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对学生健康发展、学习质量以及未来职业规划都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篇1:

人文素质教育在护理教育改革中的能效

[摘 要] 基于“校院共育,三阶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护理专业教学中得到普遍推广,着力推进护理专业学生从中职阶段顺利过渡到高职阶段乃至大学阶段的护理专业学习,推动护理专业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能力培养目标逐级递进。面对这一社会现状,在护理教育教学过程中顺应护理教育改革的要求,推进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渗透,有效发挥人文素质教育在护理教育改革中的能效。

[关 键 词] 人文素质教育;护理教育改革;学生素质;校院共育

“校院共育,三阶递进”是当前很多护理专业院校的主要人才培养模式,以护理专业学生自身全面发展为目标,建立人文素质教育与护理专业技能培养、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共同培养的教育教学模式是当前护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人文素质教育在护理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向导作用,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人文素质教育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个人成长以及医患关系的缓和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人文素质教育在护理教育改革中的能效分析

(一)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医院临床护理实践中,我们了解到,护理人员的工作非常辛苦,不仅仅是“三班倒”的时间差和超负荷的工作量给护理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压力,患者的不配合、患者家属的不理解甚至是误解等都会给护理人员带来极大的心理创伤。在医院的骨科病房,就曾经有一个实习护士,全心全意地对待患者,但是患者家属仅仅因为实习护士说上班时间不能坐在外面的病床上就对实习护士破口大骂,多次刁难,这让实习护士很寒心,对其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心理素质或者及时的心理疏导,很多护理人员都会离开护理岗位,这是我国医院临床护理人员严重缺失的重要原因,不利于我国护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医院临床护理岗位会面对不同素质的人,护理人员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是高素质的人,同时,患者受到病痛折磨也会对护理人员大发脾气,护理人员只能忍气吞声,因为医院规定不能与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发生冲突。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受到医院规章制度以及自身护理职业素养的约束,一直在扮演着服务的角色。

通过在护理教育改革中加大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和培养,可以通过讲述护理行业的先进人物事迹,通过教师的现身说法,与学生谈论一下自己的医院实习经历等方法,能够给予护理专业学生一个更为直观的体会,使护理专业学生在医院临床护理中再遇到这一类问题不会觉得无助,受到的心理创伤也会相对小一点。通过护理教育中的心理课程,可以帮助护理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帮助其建立护理职业的自信心。护理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以使护理学生建立良好的人格,也可以帮助其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建立起足够强大的心理素质。

(二)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

“南丁格尔奖”是护理从业人员最大的荣誉,南丁格尔也是很多护理从业人员的榜样。在护理专业教育过程中,学校应重视对护理专业学生“仁爱”思想的培育,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学习,如学习《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思想。但是部分护理教育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了提高学校的声誉,往往注重专业教学,在教学设置中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科目的设置与教学。同时,由于目前护理专业招生形势良好,为了增加招生数量,提高院校的经济收入,一些院校放宽对学生学习成绩的限制,导致护理专业出现了部分生源素质较差的问题。这一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掌握护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学生自身素质较差,在其成长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严重的人文素质教育缺席,导致这部分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和生活中缺乏护理从业人员应有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专业护理知识。在护理过程中,缺乏同理心,不能对患者的痛苦给予应有的理解,这也是我国护理人员与患者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通过护理教育改革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能够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文化熏陶,有助于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通过对患者心理的研究和护理教育改革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帮助护理专业学生树立“推己及人”的思想意识,在临床护理中增加对患者的同理心和同情心,以一个仁者的心态去做护理工作,不仅可以提升护理工作質量,还能够有效缓解当前的医患紧张状况。

二、提高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措施方法研究

(一)校院共建,实例教学增强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感召力

在护理专业教学中,护理院校可以通过建立与当地医院的长期合作,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临床见习实习机会。护理专业学生通过在医院临床的见习与实习,能够更明确职业发展要求。现在的护理教学过程中,虽然不仅仅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护理专业知识,也增加了很多虚拟教学和线上线下仿真模型的实训。但是学生还是缺乏真实的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体验,其对所学的护理专业知识的理解还是相对比较空洞的,在做很多护理操作时不能设身处地地考虑患者的感受。通过在医院的实例教学,使护理专业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在工作应该如何对待患者,如何为他们清理伤口。通过在医院临床护理岗位的实习,可以使护理专业学生对护理专业知识形成一个更为生动具体的体会,在未来的工作中也会表现得更亲和、更专业。

通过校院共建,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专业能力,还能够提升其心理素质。作为实习生,其在医院临床护理岗位上的压力相对较小,在护理工作即使出现问题也会有护士长帮助解决,患者也会体谅其作为实习生没有经验。因此,护理专业学生在医院临床护理岗位实习过程中,通过观察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情况等,在工作中自觉地将自己代入到他人的境况中,从而产生护理从业人员所需要的同理心。在受到患者或者家属呵斥或者不理解时,护理人员也可以利用这一同理心,进行自我心理疏导。在正式上岗后,护理专业人员就会产生足够强大的心理,以应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不理解甚至刁难,有助于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二)鼓励护理专业学生自主阅读护理名人传记以及《论语》等传统文学著作,提升自身人文素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样是可以与读者对话的媒介。在护理教育改革过程中,因为实行素质教育,因此在护理教育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学生阅读护理历史上的名人传记,例如《南丁格尔的传记》,通过对南丁格尔事迹的了解和學习,护理专业学生会不自觉地会对南丁格尔产生崇拜,并以其为自己职业生涯中的榜样,以南丁格尔的行为作为自己从事护理工作的行为准则,不知不觉地就会努力工作和学习,提升自己的护理技能。在面对患者刁难时,也会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南丁格尔那时候那么困难也过来了,我面对的处境难道比她面对的处境还要困难吗?”通过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借助榜样的力量,可以有效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能力和心理素质。

通过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孔子所提倡的“仁爱”思想,可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能够使护理专业学生逐步养成推己及人的思想行为习惯。在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专业学生将所学到的护理知识,结合自己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仁爱”精神,可以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使患者身心都得到良好的护理。

(三)通过情景教学以及角色扮演的方式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护理教育改革过程中,学校还应注重教学模式的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引入情景教学和角色扮演。通过让学生扮演护理人员以及患者的方式,分别是态度好的患者和护理人员、态度不好的患者和护理人员这样的搭配,培养学生在护理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使其能够在情景教学中掌握对待不同患者的护理方式。然后,转而扮演患者与态度好的护理人员、患者与态度差的护理人员,通过这种角色的转换,可以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处境有一个更深的理解,进而提升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提升其护理服务质量。

三、结语

当前,护理教育改革初步打通了职业教育的“天花板”,建立了“中职+高职+本科”的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地方政府将职业教育改革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护理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职业教育院校也积极响应护理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积极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实施和发展,利用虚拟教学的手段提高护理教育中的交互性,极大地加深护理专业学生对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人文素质教育在护理教育改革中具有培养学生人道主义精神以及提高学生临床护理的心理素质的重要作用。在护理日常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法,加强校院共建,鼓励学生阅读名人传记等方式,都可以为护理专业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的学习以及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实践,能够从职业教育阶段就着手培养学生对患者的同理心,帮助其以更为谦和的态度,运用人道主义的护理手段,为患者提供更高水平的护理服务,从而提升患者的满意度,缓解医患紧张的状况。培养兼具人文素养和护理技能的护理从业人员是当前护理教育改革的重点所在,而人文素质教育在其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解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校本化实施个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2]杨晓华.试析艺术素养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5):65-67.

编辑 陈鲜艳

作者:卢晓华

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篇2: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现在我国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对学生健康发展、学习质量以及未来职业规划都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同时,中职院校在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因为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依旧过于看重教学形式,对实践落实及其专业特点都没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十分枯燥落后,对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要想有效转变这种情况,中职学校必须跳出传统教育理念的藩篱,增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展开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推动自我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充分融合,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关    键   词]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是,因为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现在我国的中职学校在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依旧有一定问题存在,导致其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要想使这种情况得到有效转变,中职学校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明确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展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可以将其作用更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本文展开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当前这个发展时代,新课改明确提出了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更具针对性的方法展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教育,从而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得到有效增强,推动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帮助他们养成适应环境,敢于迎难而上的能力。而中职学校的学生其年龄基本都在15岁到18岁之间,正处在青春期阶段。在这一时期,其心理十分多变。而现在中职学校因为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其心理健康教育依旧存在模式化严重的情况,根本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中职学校的学生其正处在人生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心理非常敏感,而且也没有足够的调节能力。很多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疾病,对其全面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所以,中职学校必须要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然后以此为基础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帮助学生完成心理压力的疏导以及心理问题的解决,这样才可以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对实践和预防的重视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虽然现在我国已经有一部分中职护理学校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相应的教育制度。然而,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很多制度根本就是流于表面,根本没有得到贯彻落实。在展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更多的还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身上,所扮演的角色都是“救火队员”,并没有对全体学生展开发展性和预防性教学的正确观念。对于中职学校来说,要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必须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展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入学初期就开始帮助学生进行入学环境的适应,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他们一起进行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适应能力都得到有效增强。

(二)教学方法粗暴落后

因为现在我国绝大多数教师和家长对心理知识没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够科学,很少会从心理学的层面入手思考问题,经常会从成人的视角入手进行问题的思考探究,所采用的纠正行为也比较粗暴。虽然看起来是对学生展开了及时的批评教育,但是却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很多学生仅仅是表面接收了批评,并保证会改正,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比较大的抵触与逆反心理,还有一部分学生甚至会因此出现自暴自弃的想法,对学生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心理伤害,使其出现了极为严峻的心理问题,对他们的全面发展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展开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三)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

在很多中职护理学校当中,负责护理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基本都是由学校随机安排的,很多教师不仅没有系统学习过心理知识,甚至还有一部分心理健康教师是由行政人员兼任的。还有一些学校的心理教师虽然接受过相应的培训,并且拥有心理咨询师证书,但是却并没有参与过实践,根本没有办法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也正是因为缺乏足够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引导能力也相对较差,找不到科学的方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或者困惑,起不到对应的效果,这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造成了比较大的消极影响。

三、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探究

在当前这个新的发展时代,中职学校要想更加高效地完成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为其身心健康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展开对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一)提升重视程度,对心理健康教育制度进行健全完善

要想更加高效地完成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中职学校的领导人员必须跟上新课改发展的脚步,跳出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明确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尤其是校长更是应该倡导所有教职人员自主投入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中去,将推动学校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目标,和全体教职人员共同努力展开工作,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组建更加符合自己所需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转变思想观念,从而为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顺利展开提供更为强有力的后勤以及财政保障,使自身的心理教育师资力量得到有效增强。同时,中职学校还应该对自身的考评机制进行改革,这样才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更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除此之外,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了,只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中去,才可以使他们的人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所以,中职学校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对学生展开更为全面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课有效展开心理健康常识知识的普及。然后,通过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帮助学生顺利渡过心理转变期,使他们的情绪变得更加稳定,这样才可以使他们面对人生的积极性得到有效增强。

(二)以预防和发展为主要目标,举办更为扎实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首先,根据中职护理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生长发育所需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构建。中职学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正处在发育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在离开父母羽翼的同时,所面临的生活与教育环境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而且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上处于青春期阶段,其心理与身体都在持续不断地改变,这种情况也就造成了他们非常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所以,中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应该按照学生生理以及心理的变化情况采用更加针对性的措施展开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一个更为坚实的基础。

其次,根据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组织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职业选择上,很多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相对来讲都比较被动,对护理职业的认识也比较浅显。所以,必须要对他们展开更为合理的职业引导与规划。同时,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应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展开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对相关护理知识以及工作有一个更为清楚的了解和认识,帮助他们坚定求学的信念,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三)以学生为主体,推动自我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充分融合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中职学校应该跟上新课改发展的脚步,打破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束缚,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地位上,真正走到学生的心中去,根据学生的心理情况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在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的时候,应该注意绝对不能通过成人的思维进行问题思考。因为如果教师以成人思维对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会导致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变得非常表面,根本没有办法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甚至会因此出现极端心理。所以,中职学校在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并将人格养成教育、专业精神教育、知识传授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以及科学素质教育充分融合在一起。同时以此为基础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让他们对生命的价值有一个更为清楚深入的认识,为他们日后的健康成长贡献更大的力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处发展阶段不同的学校其所面临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在这种背景下,中职学校要想更加高效地完成心理健康教育,为护理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展开更为深入的實践探究。同时,在当前这个新的发展时代,中职学校还应该真正把学生放在课堂主体地位上面,将各方面的力量充分整合到一起,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展开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得到有效发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培养更多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詹清清,牟晶晶.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2):94-95,99.

[2]罗春连.护理专业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及对策分析[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2):29-31.

[3]刘敏,周民军,罗巧.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饮食行为的影响研究:以广安职业技术学院中职护理学生为例[J].现代交际,2019(10):11-12.

[4]王翠丽,高奇峰.角色扮演在中职护理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2):112-113,135.

[5]李金,靳平,汪小斌,等.重庆市中职护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35(1):60-62.

◎编辑 张 慧

作者:陈秀月 任小兰

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篇3:

浅谈护理专业教学中改革素质教育内容和方法

[摘 要] 随着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内容和方法改革也成为护理专业极为重要的部分,因此应该从教学方法和内容等方面进行改进,切实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首先阐述了构建课内、课外相结合素质教育体系的相关对策,然后对优化护理专业实施项目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确定护理专业素质教育结构和评价标准,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关 键 词] 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不是教育模式而是教育思想,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统一。素质教育是护理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本文认为护理专业素质教育内容和评价体系构建对策主要包括:

一、构建课内、课外相结合的素质教育体系

本文认为护理专业应该增设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的课程,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知识灌输作用,将人文知识融入护理专业学习中,实现学生人文水平的提升。另外,护理专业应该改革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利用社区实践活动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接受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教育。护理专业还可以利用学生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载体开展课内外相结合的素质教育活动,构建显性课堂和隐形课堂相结合的素质教育体系。

二、优化护理专业实施项目

随着我国护理专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文素质、专业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并且很多一线教师和学校都据此设立了相关研究课题,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护理专业素质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方法方面的支撑,也促进护理专业素质教育更有针对性、广泛性和实效性。

首先,从具体方法的创新角度来分析,很多学校护理专业能够对学生的思想状态和素质状态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提出新颖可行的教育举措,以社会实践、课堂教学为载体,以班级为单位,将素质教育落实到位。比如,在开展英语教学时,可以以主题班会演讲辩论的形式进行,让护理专业学生围绕自己的职业特点来设计演讲内容,确保英语知识与专业深度融合,提升英语学习的实际应用效果。教师应该加强英语学习的评价工作,采用定期和不定期指导、检查等方式,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其次,从教学方法的创新角度来分析,护理专业传统的素质教育往往枯燥无味,实效性比较差,与传统教育并没有太大差距,很难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应该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引入互动式教学、小组讨论教学等,从而更好地将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最后,从优化素质教育项目的角度来分析,护理专业应该加强教育培养项目的提炼和筛选工作,结合自身专业提出更有时代感的项目。比如,可以针对新入学、毕业、择业等不同阶段的学生开展阶段性教育,加强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一一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将人文主义教育理念落实到位,有力支撑素质教育。另外,护理专业还可以开展分层教育,按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专业能力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对不同层面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方法,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护理专业应该针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特别是在英语学习、道德素质、人文修养等素质教育方面,从而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

三、确定护理专业素质教育结构和评价标准

在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方面,本文认为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门提出的相关要求,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并不断细分指标标准,将国家要求分解为可操作的具体指标体系,明确各个指标的权重,从而据此构建评价等级标准,对护理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进行评价,发挥评价考核的正面激励作用,鼓励更多的学生加强素质教育的学习,自觉提升人文素质。

本文认为,护理专业素质教育评价和考试应该坚持形式多元化的原则,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分为开卷考试、半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同时还可以根据学时的多少采用分阶段考试,对学生的课堂发言、课外实践情况进行打分并纳入期末考核中,坚持动态原则,密切关注学生的进步幅度,从而激励学生不断学习,切实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姜淑琴.人文素质教育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渗透[J].卫生职业教育,2010(2):76-78.

[2]乔昌秀,吴玉坤,颜琬华.情景教学法与护理专业素质教育[J].中国实用医药,2009(5):242-243.

[3]張淑萍,孟召霞,李艳琳.护理专业教学中护生思想素质培养的探讨[J].全科护理,2014(8):759-760.

作者:石垚

上一篇: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教育管理论文下一篇:心理素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