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基本要义管理论文

2022-04-28

摘要: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攻方向,不断发展壮大第三产业规模,改善第三产业结构和质量,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科学发展观基本要义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义管理论文 篇1:

论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重大意义

[摘 要]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及我国三代领导人的社会管理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认真研究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的意义,不仅是理论上研究的需要,而且必将对中国的社会管理实践活动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关键词]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管理;意义

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人,在对社会主义社会管理問题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富有特色的管理方法,努力使我国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各方面平衡而协调的发展。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给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留下了诸多启示,是我们借鉴参考的宝贵财富。

一、理论意义

(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我国三代领导人关于社会管理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它是我国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我国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在各自执政时期都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在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时的国情的基础上,做了大量富有奠基性和开拓性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制。

2000年11月12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举办的学习江泽民关于“四个如何认识”研究班结业时发表讲话时指出,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全党和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我们说老祖宗不能丢,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能丢,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能丢,如果丢了就丧失了根本。实践一再证明,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原因,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奥秘所在[1]。

胡锦涛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坚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用宽广的眼界去观察和把握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发展趋势,观察和把握当今中国的伟大变革,力求在理论上有新的进步、新的贡献。胡锦涛强调,我们的理论工作必须密切关注国际形势的发展,研究当今时代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密切关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进展,研究实践中面临的新问题;密切关注党的建设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面对的考验,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研究和切实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密切关注现实生活的种种新变化对我们思想产生的影响,研究如何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思想体系

1.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思想体系的集合

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进一步把握,是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进一步回答。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致力于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等,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将党的工作重点集中在党的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等方面,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要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推进党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2.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思想体系的发展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把握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任务,带领全国人民通过对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与总结,“不断就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制定方针政策、作出工作部署,有力推进了社会管理改革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和我国三代领导人的社会建设基本理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结合而形成的,使其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并揭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2]”。这基于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及江泽民“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3]”的基础之上。胡锦涛还强调,“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对邓小平“三个有利于”中“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江泽民“三个代表”中“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继承和发展。胡锦涛总结出将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形成“五位一体”,是对邓小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江泽民“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继承和发展。胡锦涛还在江泽民“保持党的先进性”基础上提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对于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对于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一)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指导下的社会管理实践成就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及我国三代领导集体社会管理思想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最早是胡锦涛于2003年7月28日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来的,他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4]。这是在中央领导在讲话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同年10月,胡锦涛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科学发展观正式被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012年11月,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5]。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要求,还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二)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对社会管理的指导意义

1.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黨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课题。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这是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史上第一次系统地强调执政能力建设。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关于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在不断深化。在2004年7月,胡锦涛到上海考察工作,他在讲话中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6]。2004年8月,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明确指出:要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等七个方面进行努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7]。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的一个主要议程就是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稿。党中央领导多次突出强调,要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8],这表明,执政能力建设既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紧密相关,又对党的各方面建设起决定性的作用。

胡锦涛提出的有关执政的七个基本范畴,构成了执政理论的基本内容,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决定执政性质的执政理念,即始终以科学的社会管理思想为基础,并在其指导下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也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原则。因此,只有在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的指导下,党才能实现执政方略的转变、提高执政能力,才能坚持社会管理格局中的核心地位,领导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把社会管理工作做好,把社会主义建设搞好。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新贡献,并将对党的自身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9],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最终达到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并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全过程。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方法、目标是相统一的。因此,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是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指针,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其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大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落实到实处。也只有以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为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其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及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社会管理思想的延续,也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管理再认识再思考的科学思想结晶,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基础,指明了正确方向。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关于“四个如何认识”研究班结业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0-11-13.

[2]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07(21).

[3]江泽民.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N].人民日报,2001-11-03(6).

[4]胡锦涛.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07-28.

[5]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1月8日在北京召开[N].人民日报,2012-09-29.

[6]胡锦涛.在上海考察工作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4-07-30.

[7]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4-08-23.

[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4-09-27(1).

[9]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6-27(1).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23.

[11]江泽民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2]毛泽东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3]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4]丁元竹.中国社会管理的理论建构[J].学术月刊,2008(2).

[15]俞可平.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N].学习时报,2007-4-23(4).

[16]王伟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17]逄锦聚.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18]郝立忠.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刘艳茹 纪乃旺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义管理论文 篇2: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积极推进第三产业平稳较快发展

摘要: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攻方向,不断发展壮大第三产业规模,改善第三产业结构和质量,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关键词:贯彻 科学发展观 发展 第三产业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坚持以发展为主线,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实现经济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是上级党委、政府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也是新华区千万人民的殷切希望。近年来,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学先进、比创新、看实效”,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攻方向,在继续加大工业发展力度的基础上,高度重视三产经济发展,三产规模持续扩大,三产结构和质量得到明顯改善,为打造“活力新华、文化新华、平安新华、和谐新华、绿色新华、健康新华”,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做出积极贡献。

1 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形成的共识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回顾党的十六大以来,新华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第三产业发展的历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深化、不断提升的过程。

1.1 大力解放思想,深化推动第三产业科学发展新认识。

新华区通过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升了第三产业科学发展的“五个认识”:即必须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为区域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必须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走符合我区实际的新型发展道路;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升级;必须适应和把握市场经济和全球一体化形势,扩大对外开放,拓展三产发展空间;必须不断学习和借鉴发展的新观念、新知识、新经验,推进改革创新,努力提高驾驭经济发展和持续运作的能力。

1.2 紧密联系实际,深入探寻第三产业科学发展新思路。认真分析我区第三产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制订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扎实有效地向科学发展的目标迈进,努力实现“五个发展”:即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优化发展;突出企业自主创新,实现创新发展;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协调发展;突出优化产业公共服务,实现和谐发展;突出即期经济运行调节,实现平稳发展、安全发展。

1.3 改进工作作风,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动三产经济工作新转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强化责任意识,确保服务快速、便捷、周到。着力推进“六个转变”:即从多注重快,向更注重好转变;从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为取向,向以提高经济整体素质转变;从单一项目带动向项目、品牌、创新、服务四项带动转变;从一般性指导推动工作,向主导、策划、组织开展工作转变;从依靠单一部门力量,向全区合力推进转变;人才管理从专业型向综合型转变。

2 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效

2.1 第三产业总量快速递增。2010年,全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45.8亿元,年均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例远远高于第一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2 经济结构日趋合理。金融保险业、邮电通讯业、房地产业等与现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商贸、餐饮、交通运输业等传统服务业进一步提升,新型业态不断涌现,中介组织不断完善,全区初步形成了以中兴路为轴线的拥有金悦利湾、华府购物广场、丹尼斯超市、九头崖、和平路步行街等商贸服务品牌企业的中心商业经济区,以鹰城广场为中心的拥有澳门豆捞、三毛温泉、阿五美食、双丰商城、中州快捷假日酒店等饮食、娱乐服务品牌企业的商贸服务圈,以及以佳田国际、阳光小区、连城华府、阳光花园、平安佳园、中央花园等为龙头的现代商务住宅楼宇群。2010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5.4亿元,年均增长25.9%,商贸企业已达700多家,个体工商户达到9000多个。

2.3 就业容量持续扩张。第三产业在就业方面发挥着第一、二产业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远远超过第二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餐饮业、连锁经营、专卖店等行业的发展,对转移农村劳动力、吸纳城市新增劳动力、促进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2.4 城区功能不断提升。商贸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等服务行业的稳步发展以及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和体育健身等服务业消费比重的不断增加。近年来,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5家,覆盖率达到95%,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参合农民78703人,参合率达98%;獐子岛海参旗舰店、钱柜KTV、莱福百货项目、中信生态文化体育公园、昊澜国际生态产业园、西周应国古文化、香山寺观音文化、集垂钓、饮食、娱乐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和以回族饮食为特色的民族饮食业等,大大方便了居民的出行与居住生活,消费、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 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发展第三产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近年来新华区第三产业虽然发展快速,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日益提高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总量依然不足,比重偏低。2010年我区第三产规模只相当于第二产业的31.7%,第三产业比重为25.4%,与市规划意向中的50%差距十分明显。二是结构不优,新兴产业发展不足。传统三产业比重大,现代服务业比重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新兴服务业发展不足。三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资金、税收、用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还不够,扶持三产发展的优惠政策还不健全。四是行业龙头作用不够明显。新华区虽然拥有全市最大的零售业企业,但其竞争杀手的作用明显而龙头带动作用不强。五是高层次人才少,管理型、创新型人才稀缺。

立足新华区的区位、人文和产业优势,审视今后的发展趋向,新华区未来一个时期第三产业发展面临良好机遇。一是在平顶山市大力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新华区作为中心城区,以房地产、餐饮住宿和社区服务业等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空间更为广阔。二是工业化进程中一批工业大项目的建设以及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引进,将拉动商贸、物流、运输仓储和金融业的扩张。三是随着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更大程度地带动旅游、文化娱乐的新发展。四是制度创新和政策完善也将促进中介服务、技术服务等新兴业态的兴起。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在第三产业发展基础上,进一步找准新目标、新定位,全力提高发展质量。

4 第三产业下步发展思路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华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区为中心任务,“学先进、比创新、看实效”,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新华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区将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积极的产业引导和不断改善发展环境为准则,以结构优化调整为手段,巩固提高现有优势三产业态,不断培育新兴业态和品牌企业,最终实现强区富民的宏伟目标。

4.1 立足长远发展,科学制定规划

一是按照我区“十二五”规划,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以高于整个经济2-3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第三产业。二是围绕规划推出招商项目。今后1-5年内,加快发展信息、金融保险、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商业贸易、物流仓储、房地产、总部经济、社区服务等服务业。三是着力打造新型商业中心。巩固以中兴路为主轴的传统商贸区,强化和平路、优越路等原有商业街的核心地位,提高民主街、自由街一带的商业辐射力。以鹰城广场为中心,以凌云路、园林路开发为依托,规划建设大型封闭商场和西式高档餐厅、酒吧一条街。以生态园建设为中心,建设高档居住区和商贸服务区。以焦店民俗饮食文化广场为依托,规划建设副食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建材市场等专业市场。依托平郏路交通要道的优势,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四是重点加快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和传统服务业的升级改造,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使服务业经济逐渐成为我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4.2 扩大引资规模,优化产业结构

4.2.1 扩大三产引资规模。坚持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着重引进投资规模大、辐射能力强的大项目;坚持名牌带动,引进类似肯德基、丹尼斯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保持三产总的增长态势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4.2.2 优先发展房地产业。一是全力推进旧村开发改造。加快温集、郝堂改造二期、文化宫升级改造二期等在建项目进度;积极做好西高皇、东洼、王庄等改造开发项目的准备工作;谋划包装留村改造、渔趣园旅游区、汽车综合市场、程平路物流园等重点项目。二是依托旧村开发和新城区建设的有利时机,通过招商引资或引导民资积极参与装修装饰业、家具业、房地产租赁业等的繁荣发展。

4.2.3 创新发展餐饮娱乐业。一是针对我区传统服务业发达的实际,以引进知名餐饮连锁、时尚购物、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现代服务业为“主打”,进一步完善我区餐饮娱乐业层次。二是围绕当前餐饮消费求特、求新、求精、求异的特点,开拓新的消费领域;着力改善经营环境,增加文化品位,突出个性化经营;不断改善菜品质量,不断推出创新菜;提高行业服务水平,抓管理、上档次、创品牌,更好地满足群众消费需求。

4.2.4 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一是重点推进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重点引进知名企业集团、金融机构等在我区设立分部。二是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以及会计、法律、科技服务等商务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引进商业银行入驻,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加快商业保险业发展,发挥煤矿安全生产中人寿保险的保障作用。积极培育信息服务业,加快数据宽带网、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社会公共服务系统等建设步伐,扩大网络资源共享范围。引导婚姻介绍、信息咨询、房地产中介等中介服务组织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增加种类、优化结构,提高专业化水平。

4.2.5 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一是依托平郏路循环经济工业园、北环路民营经济创业园和协成仓储物流园,在紧临高速路口的程平路西段建设辐射豫西南地区最大的仓储物流园。二是推进道路运输企业与生产、营销企业合作,促进大型運输企业由承运人向物流经营人转变。三是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仓储式超市等新型流通业态,形成以大型购物中心为骨干,以连锁超市、专卖店、便民店为补充的多元化、多层次的销售网络,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现代网络体系。

4.2.6 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业。一是依托丰富的山水和人文旅游资源,尽快形成“一区两带”旅游格局。一区,即香山寺宗教名胜区,打造佛教文化品牌。两带,即北部山区生态康体游乐旅游带,依托北部山峰擂鼓台和道教名山龙山,规划建设山顶游乐游览区、擂鼓台游乐区、和道教观光胜地;白龟山水库休闲旅游带,规划建设“凤凰山旅游区”、“华山半岛旅游区”、和“应山旅游区”,着力开发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项目。二是发挥鲟鱼养殖基地、渔趣园等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发展垂钓、观赏等休闲渔业。三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不断改善社区、乡村的文化设施条件,满足群众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消费需求。

4.3 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推进商贸流通

一是鼓励支持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加快农村城镇店、超市、便民店等现代流通业态的发展。二是整合和改造农村网点,构建连锁经营体系;培育一批示范性的专业市场。三是乡村商业网点通过自愿连锁方式,建设统一标准、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的营销网络。在彻底改变农村消费“不安全、不方便、不实惠”的同时,使更多农产品以更好的价格、更便利的渠道销售出去。

4.4 围绕新型工业化配套服务,拓展三产发展空间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我区新型工业化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一是围绕工业园区建设,集中发展面向生产、生活的各类服务行业。积极吸纳当地社会劳动力就业,带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二是结合城市建设等重大基础性工程建设,及时做好第三产业发展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通过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中心的第三产业,实现物尽其用、货畅其流、人尽其才,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4.5 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全力提供人才支持

建立健全宽松的商贸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商贸流通业人才交流合作,拓展优秀人才引进渠道,大力培养与引进专家型、实用型的高层次人才。与大中专院校结合,培养现代商贸管理人才,特别是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会展业等方面的专业性人才,建立人才信息网和人才信息发布与交流平台,建立人才信用体系,为优秀人才提供尽其所能的发展舞台。

4.6 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发展环境

一是进一步完善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措施,增进第三产业的活力和生机。二是继续实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全程代理制”、“跟踪服务制”等制度;落实“两转两提”,做到“马上办”、“现场办”。三是积极构建诚信体系,建立健全诚信评级制度,鼓励诚信经营、公平竞争,努力构建诚信高地。四是严厉惩处公权私化、部门利益至上、“四难”和“四乱”行为。五是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优化全区的法制、治安环境,努力为客商提供平安、稳定、和谐、愉悦的投资消费环境。

作者:王冠斌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义管理论文 篇3:

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图书馆进行管理

【摘 要】图书馆重要功能就是培养人才,从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内涵出发, 用科学发展观来探讨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有效地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职能作用,使图书馆的管理更加完善。

【关键词】科学发展 以人为本 图书馆管理

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来探讨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它要求管理过程中以人为中心,重视员工的发展与图书馆的长远目标相结合,从而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业务能力及个人素养,最终实现图书馆的管理目标和功能。

一、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来探讨图书馆的管理有主动温馨的特点

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是“读者第一”。图书馆的管理目标和追求是提高图书馆员工的素质和提高对读者的服务质量。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来探讨图书馆的管理注重人性化,摆脱了以往的机械、僵化的管理模式,它调动了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馆员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尽心尽责,而读者从馆员的热情服务中也感到温馨,从而在馆员与读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达到让读者满意的服务效果。

二、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来管理图书馆更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图书馆被赋予了更多的期待,它已经不再只是具有保存文化、传播知识、娱乐大众等传统的功能,人们还希望它兼有信息枢纽的功能,希望它提供高水平的信息增值服务。而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是说,在科学的、创新的、与时俱进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下,图书馆始终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把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放在馆的主体地位,把服务的对象即读者放在基础地位。主体的一切努力,主体能量的充分发挥都是为了服务好读者;读者的认同、读者的聚合就进一步夯实了主体努力的成果。

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来管理图书馆通过各种措施激发馆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出具体的工作目标任务,使员工把实现工作目标与自身努力结合起来,让员工充分认识到要出色完成工作任务,需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在此宗旨指导下,图书馆很注重从硬件建设到软件提升的发展,而软件提升就是图书馆管理的提升。不同图书馆的管理特色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最基本的体现是管理者的管理艺术和管理水平。它应当表现在:一是图书馆要形成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体现在服务礼仪、服务态度、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艺术等,让读者在获得热情周到服务的同时感受到文化的亲和力。建设一个知名的图书馆,它必然也会形成自己一套与众不同的图书馆文化。这种“图书館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个特色。二是图书馆馆藏发展特色化。图书馆的馆藏发展要始终把握时代奋进的号角,始终与先进的文化样式相融合,作为图书馆的馆藏发展必须与教育的特色相一致。图书馆的目标确定、战略建立、计划制订,必须与图书馆的性质、职业技能相协调。三是图书馆管理形式民主化,决策程序科学化。读者的智慧和经验,是图书馆管理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力量源泉。讲科学、顺读者心、重读者意才能实现图书馆的管理创新。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形势不断变化,信息快速更新,在“藏为用”的宗旨下,让读者参与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图书馆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的最优化。管理图书馆更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

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管理图书馆是科学的管理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管理图书馆,让馆员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图书馆的管理,已经不单纯是对现代化设施、信息技术的应用,而提升到管理机制和信息技术应用所带来的服务观念的改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科学管理是现代化图书馆的必然要求和唯一选择。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管理图书馆是符合这一要求的。

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图书馆的管理不仅注重如何收集、储存知识信息,而且,能有效的传播和利用知识信息,主动强化知识信息的传播功能,在培养相关人才方面,会促使管理人员努力采取新型的更有效的方法主动传播知识信息。

另外,在文献资源方面,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图书馆的管理定位准确,通过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充实和提高,努力完善图书馆的功能。在文化娱乐传播方面,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能健康积极有效地引导读者,使他们德智体美劳得到全方面的熏陶,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全方位的提高读者素质。而且,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会解决现代技术产生的新信息与读者需求之间的矛盾,使图书馆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更好地履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这样的管理就是科学的。

四、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管理图书馆的必然趋势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图书馆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知识的爆炸性增长,环境发生了改变,而这种环境的改变必然反映到管理理念和管理哲学的改变上。信息量的快速增长,必然要求员工不再机械地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相反,他们被要求去获取和鉴别信息,过滤掉不必要的信息,而保存对读者、对图书馆、对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其次,馆员不再是单纯的借还书工作,还必须对读者进行信息推介,对书目和信息进行深加工,作信息导航等。这些工作要求馆员对图书馆目标的高度认同,也要求馆员必须拥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而这些是传统管理做不到的,只能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来实现。

民主化和管理学本身的发展也推动了图书馆管理走向以人为本。民主化的发展瓦解了传统体制带来的管理僵化,馆员的更大自由成为完成管理目标不可或缺的部分。管理学的发展就是逐步由将人视为工具和机器转变为以人的自我实现为终极追求的过程。

五、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读者第一与馆员素质提高并重,开发人才资源,做好人才培养工作。馆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好坏。作为培养人才重要基地的图书馆必须有一批专业基础扎实、理论功底深厚的学术型人才作支撑。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必须不断组织学习,提高馆员的整体文化水平,给渴望得到提高的馆员创造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如,通过岗位培训、继续教育、派出学习、进修等等多种途径,提高馆员综合素质。

(二)完善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的人本的管理,关键在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激励机制和环境,使每一位馆员不是处于被管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自动运转的主动状态,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必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这种环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指管理激励机制创造的人际关系;二是指管理制度所创设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环境的好坏会影响到人的心境和情绪。因此,营造一种和谐的环境,激发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成为人本管理理念实施的必然要求。

(三)实现民主管理,重视馆员参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尊重每位馆员的意志和能力。因此,通过加强民主管理与民主决策,增强馆员的主人翁意识,让馆员充分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能够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满足其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图书管理作为一线的服务工作,本身是一项群众性、渗透性很强的综合性活动,必须动员馆员积极参加到本馆的建设当中,从而强化馆员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欲望。在管理过程中,馆员上进心强的优点可以引导他们增强自主管理意识;馆员参与意识强的优点可以引导他们增强主人翁意识;青年馆员个性张扬而解放的优点也可以引导他们争当管理改革的先锋……总之,多种民主管理手段的综合使用,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拓宽馆员参与的渠道,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四)实行柔性管理,关注馆员的承受度。柔性管理是在研究被管理对象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在其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转变为个人自觉的行动。对于图书馆而言,它是以馆员技能、目标、战略为核心,重视馆员自身的作用,强调馆员的精神状态和文化素质,以充分调动馆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柔性化的激励机制,可以使人存有的多种需求得到相应满足,以此激发更高层次的需求。通过制定一套反应迅速、变化灵活、方式多样的柔性激励机制,可以引导馆员体验工作带来的乐趣与利益,也可以尽量满足其对社会地位、荣誉、自我实现等需要,最终使馆员和图书馆本身的目标高度一致,实现馆员的自主管理。

总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在不断变化和不断趋于完善地为图书馆管理者所关注,它的优越性就在于其无止境的创造性、灵活性,对图书馆的管理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我相信,管理科学的行程没有终结,人本思想的管理理念正待开发。

六、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更符合图书馆的工作特点

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管理,是了解读者需要、满足读者需求、提高服务水平的管理体系。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就是要适应社会需求,改变原有的反应慢的现象,构建便捷快速的图书馆服务系统。传统的图书馆信息传递滞后,导致图书馆在大多数时间都处于一种休眠半休眠状态。

图书馆要实现科学管理,图书馆管理人员就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要具有系统的图书情报知识,掌握图书馆工作的一般规律,尤其要对藏书建设和本馆藏书的特殊性有深刻研究;要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熟悉图书馆自动化操作系统以及机读目录格式;要具有深厚的文化知识,了解相关项目的设置情况和发展方向;要具有强烈的发展意识;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调研能力,了解读者需要,熟悉馆藏情况。通过图书馆管理人员不断提高的职业素质,去建设图书馆的文化特色,实现科学管理,提高服務质量。

图书馆的科学管理,还要立足于科学发展观,要改变过去读者与图书馆人员时间错位现象。要制订合适的工作时间,设立有特点的图书馆开放时间,以使更多的读者能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图书馆的科学管理,还要想方设法把本来读书兴趣不浓的读者吸引过来,把他们本来无所事事的多余时间,吸引到图书馆里来,让读者有一个有益身心健康的场所去处,让他们学到更丰富的知识。

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图书馆的管理需要改革的方面很多,要创新的方面也很多。只要在以人为本的核心下,坚持科学发展观管理,才会使图书管理更适合社会的发展需求,达到全面协调、统筹兼顾的发展,读者得到实惠,这样的管理就是科学的,也更符合图书馆的工作特点。

【参考文献】

[1]许鸽,雷英华. 略论21世纪图书馆的柔性管理[J]. 图书馆学研究,2004(3).

[2]乔文明·索大武. 试论新世纪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 高校图书情报资料工作,2003(1).

[3]阮盂禹. 图书馆人性化管理认识上的误区[J]. 图书馆论坛,2005(2).

[4]殷黎. 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理念[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05(3).

[5]李松妹. 图书馆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设计及实施[J]. 2006(5).

作者:刘明昭

上一篇:高职课程教学市场营销的论文下一篇: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性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