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业科学发展观管理论文

2022-04-22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林业产业的重要性和目标,并提出了福建林业产业发展的一些对策思考,如打造林业支柱产业,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深化林业体制改革,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等。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林业产业科学发展观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林业产业科学发展观管理论文 篇1:

第六届中国林业产业发展与人才开发论坛隆重召开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林业局党组人才强林战略,更好地发挥林业人才在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深入探讨林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开发的有效机制,由国家林业局人才开发交流中心、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和中国林业教育学会共同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林业产业发展与人才开发论坛”于2011年11月29日在京召开。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全面实施科教兴林、人才强林战略,努力推进林业十大产业转型升级”。论坛特邀了全国林业产业和人才开发方面的领导和国内知名专家、著名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精彩演讲和深度对话,探讨分析了全面落实科教兴林、人才强林战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推动林业十大产业转型升级等问题。

中国林业教育学会理事长、中国绿化基金会副主席杨继平,国家林业局人才开发交流中心主任黄正秋,国家林业局人事司副司长蓝增寿出席论坛并致辞。

杨继平表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林业发展高度重视,林业投入逐年增加,林业政策不断完善,公众舆论高度关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林业产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2010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已突破2万亿元。实践证明,林业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论坛就林业产业发展和人才开发展开研讨和交流,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的建设水平来进行深入探讨。这次会议,是一次高规格的林业产业发展与人才开发理论研讨会,也为林业企业和涉林院校、林业科研院所之间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对促进林业产业良性发展,进一步提升林业产业人才开发和管理水平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家林业局计划与资金管理司副司长、全国木材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孙建作了当前我国林业产业面临的形势、发展趋势的专题演讲。演讲阐述了林业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是一个富民产业,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和前景。“十一五”时期林业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24%,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现在面临的制约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因素一个是环境,一个是资源。在四大基础材料木材、钢材、水泥和塑料中,唯有木材是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发展林业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这是时代的要求。我国是一个林业大国,却并非一个林业强国。我国林业发展现阶段的特点归纳为“创新、调整、低碳、和谐”;发展的中心是要提高我国林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发展的内容主要为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兼并重组,新兴产业发展成先导性、主导性的产业,服务业的大发展是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四个方面;林业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为木材加工业、森林旅游业、油茶产业、竹藤产业、花卉产业、野生动植物的繁育利用产业、木浆造纸业、林化产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和沙产业;发展的主要战略一是要实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的战略、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二是要落实节约优先的战略,三是要构建以绿色、环保、低碳为特点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四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再生利用。

论坛期间还举办了2012届全国林科毕业生推荐活动,数十家国内知名企业和院校代表、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实现了人才与企业的有效对接,促进了林科毕业生就业工作。

此次论坛的召开,对进一步促进林业产业人才开发、为林业院校和企业搭建交流互动平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扬。

作者:黄蓉

林业产业科学发展观管理论文 篇2:

推动福建林业产业发展对策探讨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林业产业的重要性和目标,并提出了福建林业产业发展的一些对策思考,如打造林业支柱产业,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深化林业体制改革,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等。

关键词:林业产业 调整产业结构 深化体制改革 转变发展方式

一、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标任务

林业产业是以培育、加工、利用森林资源为主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既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又是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林业产业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省林业产业还存在不少问题: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苗木花卉总体生产经营规模偏小,生产方式、营销方式落后,专业性人才紧缺,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特色优势产品较少;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少,林产品加工水平低;林产品省场体系不健全。林业产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加农民收入中的作用和潜力还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要破除传统的林业经营观念,遵循“林业资源、环境和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林业思想和理念,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从实际出发,强力推进林业产业的发展,为我省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森林生态城建设等各项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增添强劲的动力,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持。

因此,福建省林业产业发展要争取基本建成特色和优势突出、结构和布局合理、生态和经济效益显著的林业产业体系。

二、打造支柱产业,构建福建林业产业体系

1、发展人造板制造业。以龙头产业为主,加快技术改造,推进木材深度开发利用,做好旋切片和木片加工基地建设,建设木材产业集群。加快调整产品结构,严格控制发展纤维板,大力发展胶合板,重点发展定向刨花板等。应用涂饰、浸渍、印刷、压贴、喷涂等方法,对人造板进行二次加工,延长人造板产业链,以增加附加值,提高使用性能,拓宽应用领域。

2、发展家具制造产业。要抓住国外和发达地区家具制造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业和木制家具、装饰材料生产,延长产业链,实现林产品加工多次增值。。

3、发展野生食品产业。一是建设森林食品、林下药材等林副产品加工业。要适应人们崇尚“自然”、“绿色”的消费需求趋势,高度重视发展森林蔬菜、林下药材、食用菌等林副产品加工业。运用现代新技术大力开发以绿色食品、保健食品、长寿食品为主体的森林食品,满足人们对林副产品的消费需求。二是野生动物养殖利用产业。把野生动物养殖利用作为一个产业发展,要将目前零星分散的小规模驯养进一步发展壮大,提升科技含量,提升开发能力,使之成为野生动物繁育、驯养、利用的示范和技术培训基地,培养一批繁育、养殖能手,扩大养殖规模,逐步形成基地和产业。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求。

4、发展苗木花卉产业。要充分利用我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漳州花卉的品牌,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三大产业。一是苗木花卉基地产业化建设。提升基地生产档次,壮大生产规模,快速发展苗木产业集群。

5、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充分发挥我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加强森林旅游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加快旅游品牌及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强林业部门与旅游等其他部门的联系和协作,把森林生态旅游同田园山水风光游、休闲游等各种旅游活动结合起来,逐步建成吃、住、行、游、购、娱六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发展环各省区周边生态旅游,把森林公园和各类森林生态园建设成生态旅游基地、休闲度假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体育健身基地。

三、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产业升级

1、优化林种结构,加快发展原料林基地。为适应我省苗木花卉迅速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我省区位优势和气候资源优势,突出重点,大力推进苗木花卉生产和营造丰产用材林。各县区应根据省场需求,从当地实际出发,适当规划布局,逐步实现商品林建设基地化。

2、优化林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开发新产品。加快发展具有我省特色的林产品,特别要发展林板深加工,配套建设相应的深加工生产大型家具制造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制造工艺,生产中、高档产品,开发新产品,不断满足人们对林产品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要抓住家具制造业转移的良机,大力发展适合国内、外省场需求的中高档家具产品,大力开拓国际省场。发挥品牌效应,巩固扩大其在国内、外省场的份额。

3、实施名牌战略,培育名牌产品和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名牌产品和龙头企业,是我省今后一个时期林业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对已经形成的名牌产品和龙头企业,要继续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力度,着重培育一批通过ISO标准认证的企业,推进我省林产品逐步走向国际省场,参与国际林产品省场竞争。组建一批大型林产企业集团,模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松散型联营模式,即由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指导和带动本行业有关企业进行生产和加工,统一质量,统一销售价格;可以是股份制经营模式,即由不同所有制性质、不同经营范围的企业、农村山林承包户等,通过出资或提供原料等形式参股;也可以是大企业经营模式,即通过大企业收购小企业或对农户加工的初级产品进行深加工,统一品牌,统一出售。通过组建大型林产企业集团,形成省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良性互动新格局,不断提高我省林产品和林产企业的省场竞争力。

四、深化林业体制改革,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

1、继续深化企业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尽快进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革,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和与国际省场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坚持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企业成为独立的经营主体参与省场竞争。企业可以通过联合、兼并、收购、参股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可以向境内外投资者出售股权、选择合作伙伴、优化资源配置,增加企业发展活力。组建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型林业企业集团。尽快转制改造一批国有企业,培育壮大一批骨干森工企业,扶持发展一批新型森工企业。

2、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产业。鼓励各种社会主体通过联合、兼并、收购、参股等形式参与国有森工企业改革。鼓励各种投资主体跨地域、跨所有制、跨行业参与林业产业开发。积极引导非公有制林产企业之间实行强强联合,或者有实力的大中型非公有制林产企业兼并、收购小型林产企业等多种发展模式,把非公有制林业产业建设推向新的发展阶段。要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和引进外资,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制等多种形式促进非公有制林业产业的发展,切实解决非公有制林业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要切实解决好民营企业技术力量不足,开发能力低,内部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要继续调整和完善林业产业政策,减轻税赋,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减轻非公有制林产企业的不合理负担。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林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消除体制性障碍。非公有制林业企业的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优化非公有制林业产业发展的软环境。

3、加快商品经营型国有林场的产业发展。为加快我省林板一体化产业以及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国有林场和有山场的乡镇要充分发挥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合作进程,建设上规模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为林板一体化提供原料,为林场自身林产工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创造条件。加快林业产业的发展,通过租赁、承包、股份制等多种形式,促进宜林荒地和疏残次林地适度向项目业主流转,建设原料林基地,发展大型林产加工企业,实行集约化经营。

4、积极培育和发展林产品流通省场,建设比较完善的林产品流通体系。要从实际出发,切实做好规划,有条件的县区要建设林产品流通中心,不具备建设流通中心的,可建设若干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家具、木竹、装饰材料、人造板等专业省场,把建设大型林产品流通中心与建设林产品专业省场结合起来。组建不同形式的林产品流通企业,构建以民营流通企业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服务功能比较齐全的林产品流通体系,促进林产品流通。要通过省内培养、省外引进等多种方式,培养和引进林产品流通人才,满足流通体系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五、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林业产业国际化

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必须进一步扩大林业产业的对外开放,改善招商引资机制,加强服务,创造更自由、便利的投资和贸易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我省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和产业优势,积极引进和吸纳国内外资金、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促进林业产业和林产品的升级换代。鼓励外商嫁接改造现有林产企业,扩大外商投资林业产业的规模。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外向型林产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适应国际省场的需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投入。争取重点企业多渠道融通资金上实现突破。争取国家对林业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大型产品基地等方面的投入。争取我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列入国家、省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范围。

六、坚持科学发展观,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林业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要加强林业产业的技术创新,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逐步实现产业化。进一步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制定科技推广计划,以推进林业产业化建设为切入点,筛选一批技术成熟、适用面广、见效快、效益好的林业科技成果,通过组装配套和优势集成,加以重点推广。建立一批林业科技园区和科技示范点,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强化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推广网络尤其是龙头企业的骨干、示范作用,建立覆盖全省的林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宣传、培训、咨询、服务网络体系。鼓励林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术推广部门以及科技人员到林业产业生产第一线开展科技承包、技术咨询和创办林业科技型企业。对重点林业产业项目实行总工程师技术负责制。对在林业科研、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单位与科技人员给予奖励。

要加大林业产业科研投入,培育林业产业科研人才。积极争取国家、省级的科技项目,努力引进省内、外科技项目。创新林业科技投融资体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林业科技投入体系,鼓励企业、外商和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林业科技事业,多渠道增加对林业产业科技事业的投入。加强林业产业人才培养,实施引才、引智工程,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林业产业建设研发人才。具备了一定条件的企业要建立自己的科研所、新产品开发中心,企业从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新产品开发研制基金,增加科技投入。坚持在发展林业产业项目、科技项目中培养人才,做到上一批项目,出一批成果,育一批人才。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林业产业领导人才、企业家人才、科技人才、营销人才,为实现林业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发展风险投资促进林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第12期 :梅斌

2、《21世纪林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展望》:《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第04期:黄闰泉,戴均华,刘源望

3、《我国林业高科技产业发展现状研究》:《世界林业研究》2006年04期:王晓慧,黄清麟

4、《林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创业投资问题研究》:《林业经济问题》2004年04期:梅斌,张绍文

5、《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融资问题探析》:《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08期:赵昕

作者:冯洁

林业产业科学发展观管理论文 篇3:

景谷县 资源大县要做足产业文章

2005年8月,我县在全省率先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已基本完成了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理清林业产业发展新思路

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坚持“两个首位”,即把生态建设摆在林业发展的首位,把商品林培育摆在林业产业发展的首位;在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上,坚持“两化”,即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在林业经营管理上,坚持“两个分开”,即公益林和商品林分类管理,分类经营;在发展模式上,坚持“四个结合”,即林纸结合、林化结合、林板结合、林副结合;在利益分配上,坚持“三个兼顾”,即权力、责任、利益兼顾,造林、管林、用林兼顾,政府、企业、农民兼顾。

二、以林改为动力,为林业产业提供稳定可靠的原料基础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集体林的家庭承包经营比例由此前的不足30%,提高到目前的93%,从而使绝大多数农民都拥有了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农民群众的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一是造林投资增长。农户自发造林面积从林改前的10万亩迅速增加到31.8万亩。同时,通过林地有序流转,吸引社会资本投资造林,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新格局。二是树种结构得到优化。林农注重思茅松等脂材兼用林、桉树等速生丰产林、高效竹林和茶叶、橡胶、核桃、水果等经济林的培育,促进了森林资源的合理布局,调整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三是加快了林下资源开发。随着林下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步伐的加快,经济林木种植面积明显扩大、种类逐渐增多,在开发绿色资源、发展绿色产品上取得新突破。四是增强了生态保护意识。毁林开荒、盗砍滥伐、违规采脂等破坏生态的现象基本消除。随着植树造林迅速扩张,实现了林地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双增长,林产工业原料轮种轮伐、循环供应的体系基本形成。

三、以创新机制为抓手,为林业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林改不仅明晰了集体林地的产权,而且盘活了全部林业生产要素,资金、林地、技术等要素更加有效地结合起来,使整个林业产业充满了发展活力。一是搭建了林权融资平台,建立了森林保险机制。制定了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管理办法,农户凭林权证可到银行抵押贷款。二是建立了产业化经营机制,在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起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我们引导企业与农户的联合,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设原料林基地42.5万亩,企业提供全部造林及管护投入,农户提供林地和劳务,采伐木材由企业收购,扣除全部投入后,所得归林农,既保障了企业原料供应,又增强了林农造林能力,增加了农民的劳务收入。三是建立了产品升级换代机制,促进了产品结构的调整。为优化林产工业合理布局,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的终端带动型产品,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龙头,以半成品生产及相关配套工业为基础,以森林资源为基地的专业化协作模式。

四、以技术进步为重点,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县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和产、学、研结合的创新研发机制,加大了技术革新和研发力度,进一步完善了科技成果转换与推广机制,加强了良种培育、重大森林灾害防控、林业产业技术研发,有力地支撑了林业产业的发展。一是狠抓营林技术进步。合理配置树种,合理确定种植密度,提高防灾防害能力。二是狠抓林产工业技术进步。遵循“创新、增质、增收、适销对路”原则,推进林产工业技术创新,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三是狠抓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鼓励企业自主或联合创办工程中心或技术研发中心,集中优秀人才攻克林业科技难题。

五、以政府服务为载体,为林业产业创造优越的发展环境

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我县始终把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功能作为工作重点,为林业产业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完善资源管理。制定实施了林木采伐指标分配管理办法、林地和林木流转办法、零星林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探索实施森林经营方案,木材采伐指标跟着林权走、跟着可采资源走,直接下达到村组和农户。二是加强林权流转服务。成立了林业管理服务中心,按照“建设标准化、制度规范化、服务体系化”的要求,为林农提供抵押登记、资源评估、森林保险、林权流转等服务。三是加强林业科技服务。大力实施科技兴林和人才强林战略,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林业科技推广体系,为农民提供及时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2009年,我县实现农村林业产值7亿元,比林改前增长了一倍多。农民涉林纯收入达3.7亿元,比林改前增加2.3亿元,人均林业收入1400元,比林改前增加86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42%。全县农民涉林劳务收入达5000万元,比林改前增加了2800万元。

(责编:郑婷)

作者:李忠民

上一篇:企业平衡计分卡战略管理论文下一篇: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