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管理论文

2022-04-28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高校管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化学生自主管理方式,以学生为本,珍视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使他们成为具有积极进取意识和创造精神的社会主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管理论文 篇1: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寻求学校管理新突破

树平安意识,是学校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安全工作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牵涉到千家万户,影响到改革发展和社会安定稳定的大局。因此,只有平安,学生才能静心学习、健康成长;教师才能安心教书,专心育人;学校才能安定稳定,健康发展。因此,安全工作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前提,是学校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

为了建设“平安教育”,学校首先应该积极构建责任明确的安全管理工作领导体系,全面落实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不断健全安全保障体系,有效推动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校长是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督促治安、消防、交通、食品卫生、防溺水以及防范自然灾害等安全工作落实到位,并通过层层签定安全责任书,落实严格的责任挂钩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牢固树立“宁可事前花钱买笑声,不可事后花钱买哭声”的意识,加大经费投入,力求使安防工作上档次、求实效。其次,应努力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不折不扣地严格落实各类安全制度,通过制度管人管事,杜绝各种漏洞,实现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安全管理,及时有效地排查、整改事故隐患,并坚持落实事故原因倒追查制度,深刻反思各种安全事故的原因教训,积极探索学校安全管理的有效办法。再次,应着力提高安全宣传教育的实效性,认真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高标准举办好安全教育日(周)、综治宣传、安全生产月、“119”消防教育日等大型宣传教育活动,注重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形成潜移默化的安全教育氛围,并与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和反邪教教育等相结合,扩大教育效果,并通过有效的活动方式,增强师生的自护自救和安全防范能力。此外,要突出工作重点,抓好薄弱环节的整治,如学校危房的逐步改造,校舍消防设施的彻底完善,危险化学品保管室以及食堂等重点部位的认真管理,学生乘车、夏季游泳安全,特殊群体学生管理的力度加强,通过专项整治、加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力度,使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立文明行为,是学校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

学校作为培养人的重要阵地,理应在培养师生文明行为方面勇于实践、突出实效。只有这样,才能为创建文明城市、培养优秀人才做贡献。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教师是影响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的最主要的人,因此,学校首先应明确加强教师文明行为教育的意义。教师的外在形象和言行举止对学生产生着深刻的显性影响而教师美好的教育心灵、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是一种隐性的影响。由此看来,加强教师文明行为教育既是教师职业素养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教育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其次,应采取有效措施,使教师自觉确立自身的文明行为。通过教育宣传,让教师懂得自身文明行为修养不仅是教师自尊自律的基本要求,而且关系到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进而促使教师把文明行为规范要求变成自觉行为,内化成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要让教师自觉做到敬业爱教,乐于献身教育事业;要让教师自觉做到廉洁从教,进一步增强关爱学生的情感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切实规范职业行为,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工作中,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争当人民满意的教师;要让教师做到文明执教,树立崇高的师德风尚,规范教师的言行举止;要让教师自觉做到优质施教,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通过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教学团队和教学骨干等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教学质量。再次,应根据学生特点,帮助学生立文明行为。立学生文明行为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学习和生活中引导他们形成符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符合现代文明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的稳定持久的行为,这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失的基础性工作。在实践中注意做到:坚持基础性,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遵循他们的身心成长规律,重视打好德育工作基础,从最主要、最基本的环节抓起,重视学生基础性行为习惯的养成,善于抓小、抓早、抓细、抓实;坚持实效性,在教育过程中降低重心,针对学生特点,考虑学生群体、个体差异,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学习、贴近学生实际进行教育,让文明行为教育生活化、生命化、情景化,切实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社会性,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力量相互协作、综合施教,通过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的社会活动让学生投身社会、服务社会,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学到的道理,促进文明行为的内化,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求一流质量,是学校实现科学发展的体现

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办一流的省会城市教育,需要有一流的教学质量意识。教学质量事关学校的兴衰和学生的前途命运,事关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教学质量是衡量一所学校教学工作的硬指标,它是学校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主旨和主线。学校要努力增强提升教学质量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那么,学校该如何求一流的教学质量呢?我认为,首先应该创新管理机制,夯实常规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学校要通过制度规范办学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常规的各项内容是教育教学科学性的具体体现。要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一定要重视教学常规的落实。其次,要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管理的重心要放在教学过程上,学校领导要坚持深入课堂,上课、听课、评课,才能真正了解学校的教学现状,才能了解教师,把握学生,才能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计划。学校要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探索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强化有效备课、有效教学、有效作业、有效测试的研究,形成有效教学研究体系,切实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同时,应十分注意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培优、促中、补差相结合,树立“培养一个尖子生和转化一个后进生同样重要”、“输送一个本一线学生和输送一个专科生同等重要”的观念,坚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注重全面提高学生成绩。再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校本教研,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人才保障。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学校要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上,自觉上好每一节课,布置好每一项有效作业,及时将最新可靠的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要加强校本培训,注重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强化备课实用性、教学有效性,形成有效的教学研究体系。同时,学校组织的学业水平测试和各种模拟考试要有针对性、实效性,真正指导课堂教学,切实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要积极组织开展名优教师课堂观摩、交流学习等活动,形成人才培养机制,优化并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要加大用人机制改革力度,完善教师聘用办法,建立以教学实绩为主要衡量标准的教师考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走创新之路,是学校实现科学发展的途径

发展是硬道理,创新是推动力,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这一思想始终不渝的坚持。而科学发展观则是对“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就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走好创新发展道路。众所周知,创新是指人们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全部领域中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创新就是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现象、新问题、新领域作出新的理性分析和理论解答,对认识对象和实践对象的本质、规律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作出新的揭示和预见,对人类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作新的理性升华。创新就是发展,但不是一般的发展,而是超越式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力。同样,学校要实现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办学效益持续提高,各项工作取得跨越式发展,就得坚定不移地走创新之路,大胆进行教育创新,力求做到以下几个坚持:首先,坚持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学校能否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是否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因此,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其次,坚持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即创新教育目的,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努力形成以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创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过程,为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创新教育内容,把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科学概念及时地编进教材(包括校本课程),要求学生既掌握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范围,更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其它课外知识,以开放性的学习促进知识的全面发展。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创新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和方法,在评价形式上,应该多考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采用笔试、口试、开卷和实践能力考察等多种考试方式相结合的评定。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课程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体现评价内容、主体和方法的多元化,做到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再次,坚持创新内部管理体系。学校的管理工作实质上就是为教师、学生的发展搭建平台,做好幕后的一切服务工作,使教师、学生在一个足以使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上充分地发挥,最佳地发展。学校要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奖惩措施和考核评优机制,保障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教师最终都能达到“融入教育、享受工作”的最高佳境。同时还要注意改善学校的校园环境及提高教学现代化水平,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推进创造条件。与此同时,努力实现学校软硬件建设的超前发展、协调发展和整体发展。学校要实现超前发展,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学校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比所具有的滞后性,它不可能简单对应,机械同步。教育是未来事业,需要具有适度的超前意识,其要义是望远、务实、求续。教育协调发展就是指学校发展要与其他社会、自然要素相协调和平衡。学校必须认真协调好它与上级、与周边、与社会其它部门的关系,在协调中求生存,在协调中求发展。整体发展就是要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唯有相互融合,才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目标发挥最大功效,培养出能够从更为宏观的背景和更为完整的系统出发处理或解决社会问题的高素质人才。

建和谐校园,是学校实现科学发展的目的

和谐校园,它至少涉及校园内外两大系统要素。就内部环境来说,最主要的体现就是校园内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就外部环境来说,学校应与家庭、社区和谐相处。就教育本质来看,和谐教育是一种提供适合孩子天性的教育,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因此,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和谐校园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部分,它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学校是整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重要基地。学校教育不仅具有改造学生的主观世界、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的功能,更主要是通过人的发展来改造客观世界、促进社会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校园,要做到教育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理解人和激励人,达到教师间、学生间和师生间的和谐共处,让师生充分发挥各自的智慧和潜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宽松环境和良好氛围,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是切实提高办学水平的客观要求。和谐的校园环境能真正体现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做到科学治校、民主治校。在和谐的校园中,学校的政策更加科学合理,管理更加规范高效,学校的组织效能更能得到充分发挥。构建和谐校园又是实现校园安定有序的现实需要。和谐校园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安定有序。和谐校园必然是校园井井有条,学校的管理秩序、教学秩序和科研秩序都呈现出一种持续的、连贯的、平稳的运行态势,在校园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每个人都能够从中获得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与保障,实现校园结构稳定、关系融洽,广大师生员工能够心气平和地学习、工作,能够得到个性发展的校园环境。

综上所述,我们应努力实践,积极构建和谐校园,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认真处理以下两组关系:

——学校内部的关系:一是要优化师生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要切实处理好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时刻以健康的情感去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作为学生,要尊敬师长,尊重教师的工作,严于律已,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以此来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构建起师生间的和谐关系。二是要优化学校领导和教师间的关系。校领导和普通教师同样是教育者,作为学校领导,要始终确立领导和教师是平等共事,应互相尊重的意识,要充分尊重教师业务上的专长,让教师在教坛上发挥自己的才干;校领导和教师间还应该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听取广大教师的意见、想法,改进工作方法,关心教师,切实为教师服务。教师也应该理解领导,全力支持领导的工作,共谋学校发展大计。三是要优化教师之间的关系。由于教育者的目标都是教书育人,不同的只是分工而已,所以教师间要特别强调相互配合、协调、帮助,做到分工不分家。教师间要相互尊重,尊重他人的劳动,对自己要严格,待人要宽容、谅解,正确地处理好人际矛盾,防止矛盾激化。

——学校与家长、社会的关系:一是要处理好学校和家长间的关系。构建和谐校园,就要搭建好家校联系的桥梁。学校,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与家长沟通联系,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学校应常给自己找不足,提要求,赢得家长的信赖;教师要切实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做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教师。作为家长应该充分信任教师,信任学校,配合学校、教师工作,共同教育好孩子。二是要处理好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学校不是孤立的个体,它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除学校教育之外,学生的成长始终离不开社会教育。要健全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探索学生“离校不离教”的教育模式,整合社会力量提高办学水平。此外,学校要和社区一起营造和谐的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学校周边文化市场的监督、检查和治安巡逻、整治,配合学校进行法制教育,给学生以和谐的校园周边环境。■

(责任编辑:赖一郎)

作者:郑 勇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管理论文 篇2: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优化高校学生自主管理

摘 要: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高校管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化学生自主管理方式,以学生为本,珍视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使他们成为具有积极进取意识和创造精神的社会主体。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高校学生 自主管理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的新理念和新思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高校是一个大环境,这个大环境不仅表现为人数众多,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生的背景、生活、学习、兴趣、思想、需求等多方面不尽相同,他们的身心发展已趋于成熟,正在或已经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道德观念、观察力、判断力,并具有较高的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独立意识[1]。大学生的这些特点,要求大学应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托,为他们搭建自主管理的平台,优化自主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积极进取意识和创造精

神的社会主体。

1.我国高校自主管理的现状与评价

我国关于学生自主管理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中小学,对于大学生的自主管理研究则不多,就这不多的研究也多集中在学生的学业、后勤和学生会管理等方面,自主管理模式基本上是沿袭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模式[2-4]。多数大学生具备自主管理能力,能够自行处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等问题,但依赖性强,对学校管理处于被动服从地位,自主管理能力呈缺失状态[5]。学生自主管理的主要组织有学生会、研究生会和社团,他们与学校的职能部门都有联系,但不能参与到决策管理。在学习上,仍是按部就班地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课程,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生涯规划上,对自己的人生有展望、有想法,也在规划、设计和管理,但是由于周围学习氛围不太浓厚,加之又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慢慢就放弃了当初刚进校时的理想和追求,导致毕业时不清楚人生目标和职业方向。在恋爱、婚姻、情感方面,他们有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能够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有时候有些盲从。学生会是大学生群体自主管理最直接的体现,但是学生会对学业管理、学术研究的参与度不高,对自身权益的关注也不多,主要干部也不是完全由学生们自己选举出的。社团主要是组织课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对学校管理几乎不参与。近几年学生自主参与学校管理的范围和途径正在逐步拓展和延伸,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还不是完全独立的,没有更多的自主权、选择权和足够的发言权,没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很好结合[6]。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化高校学生自主管理

2.1教育管理者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高校是一个“模拟社会”,学生是这个“模拟社会”中的主人和公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校要确立学生的主人和公民地位,牢牢把握以学生为本的核心,时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观念,珍视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创造有利于沟通的环境,注重他们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管理者要从管理学生转变成为服务学生,从管人、管物等“硬”管理向以引导、疏导为主的“软”管理转化,开拓和建立新的学生工作机制和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参与性、能动性和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搭建展现风采的舞台。

2.2 学生自主管理的具体实施

从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管理实践的角度看,学生的成长发展,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能力的形成,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主观努力和积极实践才能实现[7]。为了实行学生自主管理,我和我院负责学生工作的领导和几位老师申请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自主管理研究》课题,查阅了很多资料,再根据我院具体的班情和学情,以班级为单位做了一些新的尝试。班级自主管理的过程要与教育教学过程有机结合,创设一个优化的微观社会环境,提倡人人参与,使班级所有成员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我们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下面即从动机激励——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过程磨砺——构建新的自主管理模式、利益驱动——实现自主管理几个方面谈一谈自主管理的具体实施情况。

2.2.1 动机激励——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

在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天,我就明确告诉学生们:大学是施展你们才能的天空,在这儿你们尽可能地放飞理想,张扬个性;大学是锻炼自己,发挥自主管理能力的舞台,只要你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就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挑战自我,提升自我。学生们很兴奋,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充满了幻想与憧憬。很多学生会后表示要努力做,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多姿多彩,不留遗憾。他们的人格受到了尊重,在身份上也发生了变化,由被管理者变成了管理者,对自主管理产生了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管理队伍中来。

2.2.2 过程磨砺——构建新的自主管理模式

班级实行双线管理,即常务班委和执行班委共同管理班级。常务班委相对固定不变,由5名成员组成:常务班长1名,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文艺委员、体育委员各1名。常务班长负责班级总体事务,开展工作时向辅导员负责,还要指导执行班委中总负责的班长开展工作;其他班干部开展工作时向常务班长负责,主要任务有班级的日常学习、文体卫生、公物管理、班费支出、评先树优、对外宣传、量化检评,并协助、督促、指导各相关负责班务的执行班干部开展工作。执行班委由班级其他学生轮流担任,班级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做执行班委,也由5名成员组成:执行班长1名,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文艺委员、体育委员各1名,他们是常务班委之外的其他同学经自主推选,自由组合组成的一届班委,每月轮换1次。执行班长负责班级这1个月的事务,开展工作时具体由常务班长负责,还要指导执行班委中其他班干部开展工作;其他执行班委开展的工作由执行班长负责。执行班长是本月班级管理的“实权人物”,享有班级赋予的管理权力,在班级管理的最高决策层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两套管理体制同时运行,互相配合,有主有次,各有分工,各司其职,如下图所示。

2.2.3 利益驱动——实现自主管理

通过近两年学生自主管理的有益尝试,自主管理的意识已在学生头脑中逐渐扎下了根。由于班级实施双线管理,因此班内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当学生干部,参与到管理中,对于学校、学院及班级组织的活动,从问题的提出、目标的明确、计划的制定、方案的实施,到人员的组织、条件的准备、实践的过程、事后的总结等各个环节都要求学生干部主持或参与完成,学生干部的逻辑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意识到了责任,逐步具备了自信、自爱、自强的精神,促进了自我发展,很多干部在任期结束后,仍能为班级出谋划策,参与其他岗位的工作。绝大部分学生学会了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懂得了为班级争得荣誉,更懂得了珍惜班级荣誉,能从单纯的行为控制,逐渐形成做人品格的自我要求。自主管理在班级取得了较大成效,每个班级都形成了一支坚强有力、方法得当、敢于大胆管理的干部队伍,在他们的带领下,班级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班级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以及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之风。

3.高校学生自主管理的思考

大学生自主管理是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尝试。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青年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和需要出发,突出学生发展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在学生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教育管理者要加以指导,注意活动目标与培养人才目标的一致性,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进行目标指导。实事求是地讲, 自主管理的效果并不是可以立竿见影的,可能一时看不到改革的成效,高校所能提供的教育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成为所谓的“精英”,但可以通过教育培养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使之成为具有积极进取意识和创造精神的社会主体,成人成才。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要坚信实施自主管理的正确性,通过大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学校行政管理者的因势利导,不断研究探索新的教育改革理论和工作方法,学生自主管理的改革就一定能够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李进宏.当代大学生心理解读.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48-49.

[2][4]马秋丽.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6):233-23.5.

[3]王荣珍.学生自我管理的盲点与透视.教学与管理,2005,(8):31-32.

[5]胡景明.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2007.

[6]吳迪,谢志远,王晶.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5).

[7]文隽.我国大学生自主管理的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D],2006.

基金项目:徐州工程学院校级课题(YGJ0847)。

作者:孙 玲 崔德才 罗启宝 沈淮东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管理论文 篇3:

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

10月8日上午,云南省总工会召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卢正国,省委第14检查指导小组组长杨祖龙,省总副主席杨建军、杨文学,省总纪检组长、经审会主任陈欣生,省总副主席李晋云、王惠萍出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坐。

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卢正国作动员讲话,他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全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来,全省各级工会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始终把促进发展作为工会的根本任务,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争当云岭优秀职工”、职工职业道德“双十佳”、“云南省十佳农民工”和职工文化体育等系列活动,激发了全省广大职工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奉献了智慧和力量。全省各级工会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职工为本,把竭诚为职工服务作为工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积极参与涉及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着力推动企事业单位健全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厂务公开制度、职工董事监事制度等多种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深入扎实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和职工医疗互助、送温暖、金秋助学等活动,协助党政较好地解决了职工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为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全面理解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七大以来,全省各级工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响应省委号召,按照学习提高、查找问题、整改落实三个步骤,深入扎实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着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一是通过学习讨论,统一了思想,深化了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工会干部思发展、谋发展、抓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通过查找问题,看到了差距,明确了努力方向;三是通过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转变了工作作风,调动了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今年工会各项工作的落实。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我们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推动工作是一个长期、不断深化的过程,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一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认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把思想认识自觉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上来,自觉投身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来,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开创云南工会工作新局面。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首要任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理论的先进性上,表现在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思想、指导行动上。我们党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相继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四大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备个领域,体现到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归根到底要靠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去组织、去推动、去落实、去实践。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促进新的发展;就是要努力把全体共产党员锻炼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勤奋学习者、坚定信仰者、模范实践者;就是要努力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就是要使全体党员和党的组织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党的先进性。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工会工作能力的必然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盼,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集中体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理论,是党领导发展的根本指针。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就必须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学习实践,转变发展观念,不断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当前,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面对“四个多样化”的新形势,我们既要深化改革,消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生产力发展,又要考虑人们的承受能力,维护社会稳定;既要发展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又要维护党和国家的团结统一,保证中央政令的畅通;既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要确保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等等。这些都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党的执政能力涉及党和国家工作的方方面面。工会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工会工作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工会工作遇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党和政府对工会组织寄予厚望,职工群众更加迫切要求工会组织认真履行职责,发挥职工利益代表者和维护者的作用。这就要求工会组织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把自身能力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建设中,不断提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能力,理论、体制和工作创新的能力,工会干部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会组织对职工群众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把广大职工团结在党的周围,为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主力军作用。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进一步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迫切需要。党员是党的细胞。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来体现,党的形象要靠广大

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去维护,党的执政地位要靠广大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去巩固。省总机关和省总直属事业单位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有战斗力的。近年来,省总工会党组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紧密结合工会工作的实际,先后开展了“三讲”教育、“团结干事”教育、“云岭先锋”工程、先进性教育和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通过这些教育活动的开展,使省总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党员队伍的思想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有了进一步转变,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更加突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加明显,形成了团结干事谋发展的良好局面。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高度来衡量,我们省总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员队伍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与党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少数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安于现状,奋发图强的意识不强;惧怕困难,敢想敢干、敢于负责的意识不强;贪图安逸,作风不实,真抓实干的意识不强,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工会在职工群众中的形象,影响了科学发展观在工会工作中的深入贯彻落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要保证。党的十七大确立了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奋斗目标。这一发展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现阶段最重要的历史任务,也是在新的形势下把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的必然要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取决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取决于广大党员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成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工会承担着教育职工、团结职工、组织职工、发动职工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只有把各级工会的党组织建设好,各级工会的党员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发挥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团结和带领职工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贡献力量,带领职工群众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提高云南工会工作水平的迫切需要。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工会如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组织和教育职工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民主权利,发挥工人阶级的主人翁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教育和引导职工群众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一支宏大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是工会面临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另一方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经济结构多元化、利益分配多样化、劳动关系契约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职工群众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等方面权益受到侵犯的现象时有发生,工会协调劳动关系和依法维权的任务越来越繁重,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政治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面对工会工作新的形势、新的情况和新的任务,省总工会领导机关只有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准确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理论、方针和原则,紧密结合云南职工队伍和工会工作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切实把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上来。

二、把握方向、明确任务,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各项要求

中央和省委对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目标任务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是:高举一面旗帜,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突出一个主题,就是科学发展;围绕一个总要求,就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明确三个着力点,就是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把握四条主要原则,就是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实现四大目标,就是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这是我们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纲”,是管方向的。我们一定要结合省总机关和省总直属事业单位的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各项要求。

第一,要准确把握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

根据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结合工会实际,这次省总直属机关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组织省总直属机关全体党员特别是省总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着力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工会工作实现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推动工会理论、体制、机制和工作创新,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充分发挥工会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组织、引导、服务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工会工作的各个方面,努力把省总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为推动工会工作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在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中作出积极贡献。贯彻这一指导思想,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抓住一条主线。这次学习

实践活动,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头脑、指导党员实践,紧紧抓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条主线,自始至终都要贯彻和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省总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和引导广大党员认真学习领会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关于科学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观点,认真学习和总结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及工会理论创新成果,使广大干部和党员特别是各级工会领导干部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_生,着力转变发展观念,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工会工作的各个方面,促进工运事业不断发展。

二是要围绕一个总要求。在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中,要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个总要求,坚持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工会工作的各个方面,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宗旨,把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把促进发展作为工会的根本任务,努力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体现新作为,在主动依法科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上有新举措,在帮扶困难职工上有新亮点,在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上有新成效,真正把学习活动成效体现在解决突出问题、促进工会工作实现科学发展上,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三是要把握一个重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基础工程。省总各级党组织要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重点贯穿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全过程,使广大党员提高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提高服务职工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使教育活动的成效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

第二,必须明确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就是要始终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四句话”的目标要求。具体来讲:

提高思想认识,就是进一步加深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

解决突出问题,就是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工会工作实现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省总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理清工会工作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强省总各级领导班子凝聚力、创新力、执行力建设,推动省总直属机关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干部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的问题;二是要大力加强工会干部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少数工会干部服务职工意识淡薄的问题;三是要全面推行全省工会经费委托地税代收工作,着力解决工会经费收缴难的问题;四是要注重加强企业工会建设,着力解决非公企业工会工作不规范的问题;五是要进一步加大2S个边境县和3个藏区县工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工作条件差的问题;六是要切实精减会议、文件,着力解决基层工会干部工作压力过大的问题;七是要创新工会工作机制、体制和方法,着力解决基层工会工作活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

创新体制机制,就是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省总机关要着重建立健全推动工会工作实现科学发展的各项政策规定和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和建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工会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和工会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省总各直属事业单位要着重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规章制度,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工作机制,努力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创造良好条件。

促进科学发展,就是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自觉行动,努力在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进一步发挥工会组织的重要作用。学习实践活动要紧紧围绕上述目标来开展,结合工会工作实际,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着眼于提高思想认识,始终把解放思想贯穿始终,努力在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上取得新的提高;二是要着眼于促进科学发展,始终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会工作的根本任务,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功立业;三是要着眼于维护职工队伍稳定,始终把以职工为本作为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四是要着眼于为科学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始终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工会长期的战略任务,不断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第三,要全面落实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原则。

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省总各级党组织要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严格把握以下五条原则:

一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学习实践活动是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继续和深入。要在前一段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学、查、改”的基础上,把解放思想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继续坚持用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解放思想,在新的思想高度上进一步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完善体制机制,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使工会工作始终沿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道路不断前进。

二是要突出实践特色。科学发展观鲜明的实践特点,决定了这次学习实践活动要充分体现实践特色,做到学习理论对照树立科学发展意识来衡量、查找差距对照实践来进行、制定措施以实践为依据、解决问题用实践来推动、检验成效以实践作标准,保证活动不走过场、务求实效。从一定意义上讲,解决突出问题是突出实践特色的关键。因此,学习实践活动一定要着眼于解决问题,把查找和解决问题贯穿活动始终。要把是否解决职工群众和基层工会反映的突出问题作为衡量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真正把学习活动的成效体现在解决突出问题、促进工作上。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力戒文山会海,杜绝形式主义,努力在解决职工群众和基层工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有新的突破,在解决影响和制约工会工作实现科学发展的问题上有新的突破,在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纪

方面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上有新的突破,真正用解决突出问题、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取信于职工群众、取信于基层工会,使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三是要贯彻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必须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吸收群众参与,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虚心向群众学习,真诚接受群众监督评议,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在学习实践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个阶段,都要注意听取群众意见,让群众知道党员在学什么、干什么、评什么、改什么、如何改、达到什么目标,由群众来评价学习实践活动是否取得实效,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价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要鼓励群众建言献策,贡献才智,让群众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倾听民声、集中民智的过程,成为统一认识、凝聚人心的过程,成为理清思路、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坚持边学习、边查找、边整改、边建制,通过适当方式公开活动实施方案、分析报告、整改方案、解决问题情况、制度建设成果和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四是要正面教育为主。党员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体,县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重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必须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启迪、教育和激励党员自觉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地查找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全面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查找和剖析问题既要严格要求,又不搞人人过关,注意保护党员、干部群众的发展积极性,激发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性,确保学习活动取得实效。

卢正国还就“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全面推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就“加强领导,扎实推进,确保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效”作了具体安排和布置;省委第14指导检查组杨祖龙组长也在动员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出席这次动员大会的有:省总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省总直属事业单位处级领导共200多人。

作者:蒿 枝

上一篇:基于教学研究的机械设计论文下一篇:实验教学模式下生物化学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