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情感教育论文

2022-04-15

【摘要】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比较特殊,它既是小学语文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的需要,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语文情感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语文情感教育论文 篇1:

浅析语文情感教育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摘 要:本文以语文情感教育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实施策略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和时代发展特点以及需求为主要依据,以情境作为关键,引导学生体验情感;以朗读作为重点,培养学生情感;以阅读为基础,感悟内在情感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目的在于提升留守儿童的语文情感教育效果,提升留守儿童各方面能力的同时,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语文情感教育 留守儿童 全面发展 道德修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5.039

中学语文情感教育能有效弥补学生生活和家庭中情感教育的缺失,所以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中的情感教育,在生活中教会学生如何去爱,如何接受。留守儿童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一直以来,政府和教育部门着力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基础教育效果,保证学生在校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由于社会的发展,农村教育硬件条件也随之改变,学生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但在情感教育上仍旧有所缺失,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性

情感是指自我意识、心理健康、价值观等方面,就是对客观事物保持真实态度的一种体验,人在接触客观事物期间,对现实中的现象秉持着不同的态度,并且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情绪和情感,逐步形成自身稳定的性格特征。语文是学生需要接触的基础性学科,存在强烈的思想性和情感性,语文教育的意义在于改变一个人的性情,使得学生更有教养,更富情感,懂得生命的价值,尊重和爱惜生命的同时,能够宽容待人,善待自然,善待他人。因此,语文教师要高度负责,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增长学生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并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素材中包含的思想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使得学生“三观”得以建立,并且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满足素质教育要求的同时,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并且还要注重在语文教学整个过程中充分挖掘情感教育,激励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促使学生对周围环境产生强烈情感体验。在不断发展中能够形成健全的人格。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维的外壳,没有任何思想可以脱离语言单独存在,也没有任何一篇文章不包含任何的思想内涵。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情感教育放在首位,并将其与语文能力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受到熏陶,思想得以提升,丰富自身的道德认知,同时能强化自身的情感。

我国高度重视语文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解知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家庭伦理、道德修养、心理健康等内容,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和各项基本技能,充分挖掘教材中包含的其他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通过有效的情感教育,使学生能够造就独特的人格,对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留守儿童开展语文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

1.以阅读为基础,感悟内在情感

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多元的情感,学生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感受内在情感,并且通过阅读不同文章感受不同情感,有不同体验。所以,在中学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开展课程时引导学生以阅读为基础,对文章的内在情感进行挖掘和感悟。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目的就是传达文章所包含的具体情感,将其以一种结论的形式表达出来,学生被动接受,并未真实感受情感。所以,新时代下,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教師要注重情感教育,在原材料中的挖掘,引导学生阅读,通过大量阅读,体验文章作者的情感,而不是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而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最终得出结论。通过学生自主性阅读和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语文的魅力,强化自主性思维,增强思辨能力,同时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不断提高中学阶段语文情感教育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相关文章时,教师要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采用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可以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留守儿童在校期间,在情感上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怀,生活中又不太幸运,感到无助,所以教师可以引入类型相同的文章,要求学生阅读,感同身受,从而进行情感的融入,强化学生的理解,并引导其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留守儿童,保证留守儿童不但在文章中感受到情感,还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关爱,提升阅读能力和学习质量的同时,情感得以提升。

2.朗读作为重点,培养学生情感

朗读是学生阅读过程中情感交融的最有效方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转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新型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有效借助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播放朗读作品或结合文章背景播放音乐,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通过音乐,感受文章的情感,并且在朗读过程中能够带着情感。带有韵味儿越多,能使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激发。

在写景物文章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动画和视频,并加以音乐,帮助学生感受文章中浓厚的情感。要求学生能够在音乐的烘托下进行阅读,在阅读中表达自身的情感,释放内心的情感。基于这样的鼓励,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自觉主动参与到朗读过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

3.情境作为关键,引导学生体验情感

情感教育是新时代素质教育倡导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虚拟的接近教材内容的情境,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会发生变化,并感受学习的魅力和乐趣。所以,针对留守儿童的情感开展教学活动,使其全身心融入教学活动中,通过情境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积极进行阅读。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办课堂小剧场、分角色扮演、辩论赛等活动,强化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更好地释放自我,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感受,不断提升语文情感教育的效果。

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素质,力求通过教育使得学生博学多才,在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期间,需要给予学生更多主动权,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尊重,还要注重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在语文教材的深度挖掘中形成共鸣,提升语文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4.协调师生情感,推动情感发展

留守儿童自身情感存在直觉性和不稳定性,学生在初中时期已经具备一定的经验和能力,可以凭借直觉判断好坏和真善,在学习中一旦发现感兴趣的事物,便会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自觉主动地加入活动中,不会产生逆反和叛逆心理。所以,为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情感,教师要高度尊重和热爱学生,时刻保持宽容,用真诚和学生对话、沟通,在互动中聆听学生的心声,提供适合的教学内容,注重情感的挖掘,使得学生对教师产生情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从根源上提升提升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价值,为留守儿童的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当前留守儿童是社会上一种比较特殊的群体,面对这一群体,教师在开展语文教育期间要高度重视情感的渗透,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以及情绪的变化,结合时代需求,提供适合的教学内容,在语文学习中融入更多情感,从而将内心的情感更好地表达出来,体会更多的关爱。新时期,教师要高度重视情感教育,结合时代需求和留守儿童内心发展特点,制定适合的语文教学目标,注重情感的渗透,从根本上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并且使得留守儿童的情感体验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金锋《语文情感教育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实施策略》,《新一代:理论版》2018年第24期。

[2] 劉辉《语文教学开启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灵之窗》,《精品》2019年第5期。

[3] 王晓莉《浅谈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家长》2019年第30期。

[4] 杨安萍《浅析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现状及对策》,《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年第16期。

[5] 张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文渊(高中版)》2018年第11期。

[6] 刘春晖《浅析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年第26期。

[7] 乔小芬《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读天下(综合)》2019年第25期。

(张继胜,1981年生,男,汉族,山东临沂人,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班级管理及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李艳艳,1981年生,女,汉族,山东临沂人,中学二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教学工作和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作者:张继胜 李艳艳

语文情感教育论文 篇2:

提升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渗透的实效

【摘要】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比较特殊,它既是小学语文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的需要,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通过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精心设置情感教育情境、遵循学生心理特点等教学策略的实施,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的实效,还能促进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使学生的情感教育实现知行统一。

【关键词】情感教育;情感因素;学生心理;情境

小学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情感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和全员德育的今天,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显得格外重要。小学阶段语文学科实施情感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语文学习上和情感培养上,情感丰富的语文教师,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细微的眼神都能感染到学生,引导学生持续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情感教育还能提高教学效率,情感教育下师生和谐共生,平等相处,避免了填鸭式的被动学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能集中精力,发散自己的思维,使教与学达到融合统一。情感教育更能促进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完美统一,情感教育注重学生的体验、感悟、交流,注重教师的引导、诱导、合作,师生合作潜移默化。

那么,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渗透的实效呢?

一、充分利用教材情感因素

小学高年级语文很多课文情感因素丰富多彩,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最好资源,我们要善于发现和运用这些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需要。这些资源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完全可以信手拈来,不用再挖空心思编造一些所谓的“情感谎言”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查找相关文本。这些资源一旦被发掘并充分利用,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关于《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为了渗透情感教育,我特意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我让学生先找到文中的两位母亲(生母与祖国母亲)及其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接着,再让学生归纳作者与两位母亲之间的关系,尽管作者与生母相处时间十分有限,但母子连心,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却没有减少一丝一毫,尤其是母亲的离世,作为儿子而没有在身边尽忠尽孝,让作者感到深深的愧疚、留下人生的遗憾,思母之情自然跃然纸上。随后,我有意让学生谈一谈、议一议自己平时是如何对待自己母亲的,结果不少学生难以启齿,也深感愧疚,这就启迪了学生充分认知“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人生哲理,这也是言辞说教难以达到的效果。同时,由此及彼,作为海外游子,长期离开自己祖国的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敬意与思念油然而生,学生对作者对祖国的思念也就水到渠成。

二、精心设置情感教育情境

尽管小学生思想十分单纯,但好玩好动好奇,活泼天真,学习期望值高,情感可塑性强。因此,除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还需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心理接受的程度,精心设置情感教育情境,使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主动参与情感教育,积极体验情境,从中获得感悟、感染,使自己的情感得以升华,进而实现知行统一。

例如关于《詹天佑》这篇课文的教学,其中詹天佑在修建铁路时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如山势高、岩层厚、山顶渗水、隧道泥浆、隧道过长等等,这些困难,如果仅靠学生的阅读是难以留下深刻印象的,学生受到的情感教育也是微乎其微的。为了突出情感教育,为了凸显修建铁路遇到的重重困难,我特意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将电影《詹天佑》修建铁路遇到的困难片段让学生观看,严酷的画面冲击着学生眼睛,紧张的声音刺激着学生的耳鼓,严寒饥饿的环境感染着学生的心灵。播完视频,我让学生说一说电影中詹天佑修建铁路遇到的困难有哪些、他是如何克服的。这样,通过设置情感教育情境,不怕困难、排除万难、不服输、不放弃、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深深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爱国之心、敬仰之情全汇集在学生的心里。

再如《怀念母亲》这篇课文,在讲到作者长期离开祖国而对祖国的思念时,可以播放电影《钱学森》回国遇阻的片段,让学生讨论“为什么钱学森毅然决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和舒适的工作环境,面临被害危险,义无反顾地要求回到新中国。”通过讨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肯定會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设置情感教育情境的目的是为情感教育渗透教学服务的,一定要让学生参与情境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考力,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情境、感悟情境,从情境教学中得到启迪与升华。

三、情感教育渗透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

语文素材来源于生活,必然要运用于生活,学生接受情感教育,必然要调动自己的情感因素,使自己的情感与现实达成统一,即实现知行合一,这是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渗透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遵循学生心理接受的程度,尤其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善于抓住学生身边发生的情感案例,使其得到情感的点滴熏陶,从而使情感教育走近学生、走进学生。

例如关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没有伯父这一概念,自然不能很好地理解文中作者对伯父的感情。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他们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处于上升期,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强化学生对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认知,尤其是亲属关系的认知。于是,课前我让学生以如何与年长一辈的亲属相处为主题,写一篇人际交流的小短文,对象可以是伯父、叔叔、姑姑、舅舅、舅母、阿姨等等,重点是相处中感悟情感的可贵,可以是写信回忆的形式,也可以以共同参与某件事为线索,题材不拘一格。通过课前这些活动作铺垫,学生对身边熟悉的长辈有了一定的感情认知,这对理解课文作者对伯父的感情就容易多了,他们会感到亲情的可贵。其实,身边处处有亲情,但要先付出自己的亲情,一种正确的亲情观逐渐建立起来,一种良好的为人处世技巧逐渐烙印在学生心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渗透情感教育,既是小学语文的一个研究课题,更是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它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提升小语语文教学的实效,更遵循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原则,促进了教学相长,实现了知行统一。为此,我们要在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设置情感教育情境、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等教学策略上下一番功夫。

参考文献

[1]龚水娟.拨动情感之弦,彰显语文魅力[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6(Z2).

[2]陈金花.浅谈语文课堂情感教育的现状与应对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5(25).

[3]李英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3(10).

作者简介:黄彩娴,女,1980年生,福建仙游人,本科,小学高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作者:黄彩娴

语文情感教育论文 篇3:

探究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情感教育

【摘要】新课改下,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情感教育,能够具体到语言架构、思维发展等多个层面,促进小学生思想、情感全面发展。文章从小学语文情感教育重要性入手,对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策略的探讨,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更多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情感教育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该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且极易受他人、周围环境影响,对情感的感知度较高,有利于情感建设。此时,将情感教育渗透至小学语文教学中,围绕着核心素养引导学生通过语文知识学习,使学生体会和领域知识背后的内涵,促进学生情感发展,逐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更好地参与未来生活和学习。

一、小学语文情感教育重要性

时代更新和进步,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新课改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明确要求教师要将学生培养成为有情感的人。与其他年齡段不同,小学生各个方面都处于活跃发展状态当中,且更加关注教师、家长对自身的认可和理解。语文是小学基础课程,其中内容丰富、渗透至学生生活当中。为此,教师以小学语文教学为媒介,增强师生交流,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同时,语文教学内容精选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对学生审美、品格的形成产生积极作用。可见,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策略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的品格及能力。换言之,就是学生知识、技能及情感等多方面的融合体。在核心素养指导下进行实践教学,能够兼顾对学生语言素养与情感培育双重目标。

(一)核心素养下的情感教育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通过语言表达情感是语文的主要特点。小学课文中,很多生动、形象的人物形象,且伴随着故事情节,能够凝聚更多情感,渗透着深刻的理性思想,为师生情感思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作者的思想、情感提炼出来,吸引小学生的关注,并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如《桂花雨》一文,作者以桂花香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情境,并按照作者的思路,引导学生能够给予作者提到的七次桂花香进行思考和解读,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作者传递的情思,品味思乡之情。

(二)核心素养下的情感教育要求教师“未成曲调先有情”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不仅仅着眼于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它还得注重语言材料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价值情感的熏陶感染。所以教师首先要得以动情,努力做到先声夺人,以情动人。有感情的排比引读,学生自然而然地能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体会到了非凡的创造,体会到了由衷的赞叹,民族自豪感也油然而生。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先深入作品,把握教材中蕴涵情感的内容,并通过教师“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高低长短”、“清浊刚柔”等语言表现方式,从而将教师对于文本解读的情感直接而直观的感染学生。

(三)核心素养下的情感教育教师要创建情境拨动学生心弦

真实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情感。如教师在《我爱秋天》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大自然感受秋天,收集一些树叶作为标本,记录秋天的足迹,然后在进行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合理设计课堂教学,以此来调动小学生的情感,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且能够在此过程中增强情感体会,提高教学有效性。再者,如在《月光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和配乐朗读方式,以画面展示、音乐烘托形式创设情境,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感知和体会到作者的情感,由此产生丰富的想象,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在此基础上,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还能够积累语言知识,为日后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四)核心素养下的情感教育教师要深推细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习,领悟教学内容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感受世间万般情感。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围绕着“大年夜”特定环境,讲述小女孩幻想出来的东西。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过年都是如何过的,通过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隐含的深层含义,体会到自己拥有的生活多么幸福。除此之外,基于核心素养基础之上,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评价方式,坚持成功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的评价,在评价时,可以进行师生、生生评价等不同形式,且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在同学面前鼓励和表扬,针对学生的缺陷,要先对可取之处进行表扬,然后再对不足之处加以纠正,采取人性化评价方式,对于学生情感培育具有积极意义。

结论:综上来看,新时期下,小学语文教学已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多的要朝着情感培育方面渗透。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以核心素养为核心,实施因材施教,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合理设计语文教学,在知识讲授的同时,能够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培育,使语文教学做到“知”、“情”并举,德智双传,最大限度地发挥好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郭丽霞.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J].学周刊,2016,19:14-15.

[2]陈海玉.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6,21:255.

作者:赵丽

上一篇:设计工业设计论文下一篇:中学体操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