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

2022-09-10

1 对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的必要性

做好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工作, 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它直接关系到高校毕业生的切身利益, 牵涉到整个教育网络。高校毕业生大都经历了十几年的寒窗苦读, 家庭和社会都为之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未能得妥善地解决的话, 势必影响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由于高校毕业生的人数较多, 受教育程度高, 但缺乏必要的就业意识和自主择业的能力, 眼高手底, 未能正确的摆正自己择业观念。一时间难以融入市场经济建设浪潮中, 如果不能及时加以解决, 任其发展下去, 势必造成人心不稳, 从而产生诸如“读书无用论”的错误观念, 出现危及大局稳定的可能, 因此, 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应为提高学生就业率积极工作, 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确立职业目标, 传授求职技巧, 提升职业品质。

2 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思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教育

俗话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先从他们的思想入手。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错误的享乐观, 他们认为在学业上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现在出来社会参加工作, 该是享受的时候了!于是“高薪”、“高职”“工作轻松”成为他们不变的追求。以至在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 普遍存在"有活没人干, 有人没活干"的现象。很多高校毕业生没有看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已经形成了一种大调整、大转变的就业趋势。对工作的要求过高, 却不考虑自身素质, 宁愿在家待业, 也不愿屈尊低就, 干自认为低微的职业。加强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社会、了解自己, 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增强学生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 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提高求职择业过程中的抗挫折能力和变换职业的适应能力;引导学生依据职业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 规范自己的行为, 促进职业道德的养成。

3 培养高校毕业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能力, 提供就业指导和援助

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激励和自我决策能力, 引导学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个人特点在注重挖掘自身潜能的同时, 扬长避短地发展自己, 学会自我学习, 主动适应职业要求。据统计结果显示, 4 2.5%的高校毕业生将宣传媒介作为他们获取职业信息的主要渠道, 家庭成员的影响、学校的职业指导分另列为获取职业信息渠道的第二、三位。这说明, 当前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还没有完全到位, 学校教育在帮助学生获取得职业信息、形成正确的择业观方面的主渠道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作为高校的职业指导中心要加大职业指导的宣传力度, 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法规, 依法就业;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自身条件, 选择就业和升学方向;帮助学生了解本地、异地、国 (境) 外的就业信息, 提供择业咨询;帮助学生掌握求职的技能和方法。

4 广泛开展创业教育, 增强高校毕业生自立创业的能力

高校毕业生除了到单位、企业就业外, 还有一部分人选择自主创业, 对于这类学生, 高校职业职业指导中心要引导他们树立创业意识, 培养创业精神, 学习创业知识;帮助他们参加社会实践, 提高创业能力;帮助他们了解创业信息, 国家相关政策, 选择创业方向, 为毕业生自主创业或从事个体经营提供咨询和跟踪服务。

5 营造校园就业氛围, 形成校园就业文化

校园的布局设施也要紧紧围绕就业这个主题展开, 努力创建一个以积极促进就业为主题的校园氛围和校园文化。要在校园、教室、餐厅、学生公寓等处张贴与就业相关的图片、条幅、口号、广告等, 利用各种宣传媒体, 宣传职业指导的新理念、就业政策及各类与就业工作密切相关的信息, 让每一个走进校园和身临其中的人都感受到以促进学生就业为主题的教学氛围,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从设计的视觉上, 要能引发人们对就业的认识和思考, 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在设计的内容上, 要能表现出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用人单位对就业的积极愿望。

6 强化指导职能, 提高工作效率

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工作要落到实处, 不断提高指导工作的效率。让更多的毕业生尽快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6.1 完善工作体系。

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而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是保证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 因此应该形成“以提供帮助和服务为本, 致力于学校就业工作各项政策、方案的实施, 并对此督促、评定和引导, 促进学校就业工作服务的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搞好市场调研、信息分析、数据收集等, 以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为基础”的工作体系。

6.2 搞好市场调研

通过多种途径各种资料采集数据, 收集各省地市县区等就业市场的职业需求状况, 不同职业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等数据进行分析预测, 为学校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提供依据, 为毕业生制定个人培训计划及择业方向等提供参考资料。

6.3 健全就业工作制度

制定学校及系两级就业指导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实施办法、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考评办法等各项责任明确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规范就业工作的各个环节, 使各系在工作中有章可循, 便于操作;成立一支由校级领导主管、职能部门牵头、院系领导、就业专职人员、辅导员、专业教师、学生代表组成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制定就业工作绩效考评制度及就业月报制度, 了解全校就业工作动态信息, 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 技能拓展观摩会, 经验交流会:通过检查、评定, 交流、总结各系就业工作成绩和特色, 找出问题和不足, 共同分析探讨解决办法。

6.4 优化学生就业心理

我们需要建立多梯级、多阶段、多目标的职业指导预防体系, 针对学生择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探索其解决方法与对策, 培养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以科学和有效的形式, 运用各种咨询技术帮助学生从众多的困惑和迷茫中解脱出来, 引导学生纠正认知偏差, 改变不良心态, 促进其身心健康和全面素质的发展, 提高其心理素质及适应社会和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6.5 做好就业跟踪调查

建立就业跟踪调研、反馈制度, 采用走访、问卷、座谈、个别访谈等多种方式了解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现状和毕业生在职、就业实习情况, 对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 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现实依据, 为各系各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能力训练中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摘要: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 经济模式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人们的角色也进行了转变, 逐步从“计划人”转变成“市场人”;高校毕业生作为我国的“天之骄子”已不再由国家进行统一安排就业, 而走上自主择业的道路。在今天这个竞争的社会, 人才的竞争尤其激烈, 随着各个高校的扩招, 大学生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 当今的大学生已经不再像原来的大学生那样走俏,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了。本文围绕“如何加强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的主题, 从多方面来阐述高校毕业生和职业指导的关系。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职业道德教育,效率

上一篇: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探究下一篇:新《消法》环境下网购中消费者维权问题探析——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