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职业素质论文

2022-04-18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将“立德树人”育人理念明确作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年-2018年)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行动纲领,对职业教育未来全面创新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实施路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医学生职业素质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医学生职业素质论文 篇1:

强化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实效性的机制实践探索

摘 要 加强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教育,提高医学院校培养临床卫生人才质量,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理想信念教育、立德树人主旨教育、科研讲座培养、临床技能培训、“精准化”指导就业等方面,介绍了开展医学生职业素质培育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措施和效果。

关键词 医学生 职业素质教育 实践探索

高等醫学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高级医学专业人才,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医学教育必须突出医学人才培养“重实践、重人文、重创新”的时代特点。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10月25日颁布实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加强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教育,促使医学生养成良好职业素质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要求。右江民族医学院扎根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秉承“大医精诚”校训,坚持面向民族地区基层服务不动摇和坚持培养应用型医药人才不动摇的办学理念。近年来,我校在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教育工作中,从“健康中国”的战略高度探索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机制,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医德素质好、岗位胜任能力强的应用型卫生人才,推动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开展了几方面的创新工作机制,有效地提升医学生服务基层能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1 注重理想信念教育,扎实做好意识形态思想引领工作

(1)以党校为平台,凝心聚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员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学生党支部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学习培训,精心组织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学习统战工作基本知识与主要工作内容、宗教事务条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班群网络等动态,保持高度政治敏锐,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开展“重温马列经典,传承红色基因”读书活动,引导青年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观点及立场。开展“慰问抗战老兵,重温峥嵘岁月史”活动,学生党员们与老兵们一起重温了峥嵘岁月,铭记历史,传递正能量,理解“勿忘国耻”的骨气,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拥有“身在校园,心系天下”的爱国情怀。开展毕业季学生党员宿舍“走访谈心”活动,增强了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激励学生党员学习和弘扬抗战老兵们的深厚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增强大学生新时代历史责任担当,进一步坚定他们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不要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投身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强国梦”的生动实践中。

(2)加强学生思想引导,凝心聚力把思想教育工作从学校延伸到实习医院。凝心聚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员学习教育活动,以制度为抓手,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近年来,辅导员坚持利用暑假时间,到38多家实习医院检查开展党建工作检查情况及上党课。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来自党组织和学校的关怀和温暖。检查的目的是为了不断加强临床实习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使党员始终牢记党员身份及权利与义务,加强党小组组织生活落实监控,完善实习党小组组织生活的过程管理,提高实习党小组组织生活质量。对实习生党员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稳健走好人生前进的道路,在同学当中树立起良好的标杆作用。

(3)围绕立德树人主旨教育,开展多样化教育活动,升华人文情怀教育效果。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务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立德树人”确定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基点。唐代大医孙思邈强调“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专业特点,创新教育方式,注重培育人文情怀,举办“让阅读融入生活 让思考丰富人生”读书征文比赛,激发同学们的读书兴趣,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营造良好的校园读书氛围。组织举办“医学生如何培养良好医德医风”讲座,“青年成长经验”交流会,举办“追求卓越发展之身边榜样量”学子论坛活动, “文明修身,励志成才” 讲座,举办“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主题演讲比赛,举办“明日医生,今日做起”、“当医者变成患者”演讲比赛活动。组织学生到医院和敬老院开展人文关怀、生命价值教育形式,贴近学生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医学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医学职业道德是从事医学职业的人们在医疗工作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也是医务人员在接受道德教育和自我修养后所具有的职业操守”。[1]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对学生的价值观能够起到润物无声的影响。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每年毕业季,举办毕业生“医路前行,向幸福出发”成长分享会;邀请专家教授为毕业生党员做“恪守医德 廉洁行医”、“榜样的力量 感恩所得”医德专题报告会。培养临床毕业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做一个诚实善良的人,常怀感恩之心,情系母校,不忘师恩,报答父母,报效祖国。

2 科研讲座培养,促进创新人才成长

为培养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推动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让本科生早日接触科研,了解科研工作,学校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至今已有10余年。本科生导师组学员在导师的指导下,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或参与导师的课题组开展科研工作。本科生导师制,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践也证明了在医学生中开展本科生导师制有助于培养医学生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2]成立本科生导师制科研创新学会,邀请专家教授为本科生导师组学员做培训实验对象、实验原则、实验实施等内容,系统介绍了科学实验的规范和流程,详细介绍医学实验研究的立题选题及实验设计等方面的原理及注意事项,为学员们的科研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不定期举办本科生导师制科研专题讲座,包括科研文献查阅、科研论文撰写、医学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等,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

3 开展选苗助研工作,助力学生迈上更高发展平台

以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目标,进一步推进临床本科考研学风,调动广大学生学习自觉性与积极性,不断提高考研参考率与录取率,营造起浓郁的学习氛围、考研氛围,使考研成为毕业生就业的重要补充渠道。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特点,2014年制定实施“选苗助研”工作方案,对学生考研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确保考研工作質量和效果。大三到大五各年级成立考研工作小组,辅导员任组长,成员由各班班主任组成,选好考研苗子,为考研学生提供从备考、报考到考试全过程的指导。同时,成立考研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导管理学生考研工作,帮助学生分析考研对个人长远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影响,因势利导启发更多的学生产生对考研的认同。并且,通过对医学生进行专业前景教育、个人成才教育、以及就业形势教育,引导学生做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强化考研意识。不定期做考研主题讲座。邀请当年考研成功学生参加经验交流会,向学生宣传考研的各项政策,帮助更多的学生解答考研困惑、树立考研的信心。利用宣传栏开辟考研宣传专栏,发布考研动态,介绍考研政策,访谈优秀考研人物,普及考研知识。

4 加强安全意识和心理健康教育,亲情服务

(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健全心理援助机制。以专题培训讲座的形式,由辅导员组织开展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交友安全、学业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主题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组织各班学生签订《安全承诺书》,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意识。以公开信的形式温馨提醒家长教育孩子暑期严禁孩子私自游泳,切实加强孩子的暑假安全监管,履行好假期家长第一责任人的监护责任。建立“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委员—宿舍长”五级网络的倾诉心声和教育预警机制。培训班级心理委员作为学生心理健康使者,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对心理异常学生给予热情关怀帮助,为学生开展心理救助,帮助学生提高心理抗压能力,及时对高危人群进行有效干预和援助。

(2)开展学业预警谈话,零距离亲情关怀。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安全管理工作送进课堂和宿舍。辅导员每个月进课堂3~4次,检查课堂纪律、进行课堂考勤,对上课期间不规范使用手机的同学,停止其用手机半天,与上课玩手机的学生谈心谈话,辅导员亲自到宿舍与旷课的同学进行谈心,强调学习和纪律的重要性,珍惜大学美好时光,勤奋学习。开展学业预警谈话,每个学期开学初,辅导员与上一学期考试有不及格的同学开展谈心谈话,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情况并给予悉心的指导,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把更多的时间的精力用于学习上,给予大学生以更多的亲情关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亲情关怀与情感教育正是那片片落红, 因此我们教师应让真挚的亲情关怀始终呈现在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把学生当亲人,将亲情服务运用于教育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加强家校联系合作,通过书信与电话沟通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背景,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情况,实现家校双方优势在对学生教育工作上的互助合作,通过家庭教育强化学校教育效果,增加学校思想教育和师生感情的温度。

5 加强临床技能培训,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构建培养医学理论基础扎实、临床思维能力强、实践技能操作熟练、职业道德意志坚定的应用型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的模式,完善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保障机制。加大临床教学改革力度,着重加强医学生临床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认真做好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培训工作。培养医学生独立书写各种临床工作记录、体格检查、树立无菌操作观念。2012年以来,连续8年组织举办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大赛、临床病例诊断分析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从而强化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全面提高医学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6 建立五位一体就业工作机制,“精准化”指导就业

准确掌握毕业生和家长的手机电话通讯号码,建立“学生-班干部-班主任-家长-辅导员”五位一体就业信息工作机制,建立毕业生就业Q群、微信群,以便多渠道联系,保证就业信息追踪通畅。向用人单位推荐所需的毕业生,增强服务意识,努力为毕业生排忧解难。推进“集中团体辅导,个人谈话”的工作思路。每年3-6月,每月召开1次未就业毕业生恳谈会,毕业班的班主任与未就业毕业生全部进行“一对一”交谈,了解他们的就业困难及需求,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对毕业生进行“精准化”就业指导,加强政策引导。教育学生端正就业态度,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就业,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对“建档立卡”毕业生适应给予就业路费补助。

7 实施效果

近五年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申报的创新创业训练课题,共有220多项获立项资助,其中省级立项为56项,校级立项170项,学生公开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30篇。我校学生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获得华南赛区华南赛区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2次。参加广西4所医学本科院校的医学生综合能力竞赛中,荣获一等奖3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1人。五年来,临床专业应届毕业生共有295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占临床专业毕业生11.24%;临床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有95.62%以上,毕业生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建设与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到基层卫生医疗单位就业率为65.53%;学校于2015年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全国高校就业50强)荣誉称号。

医疗用人单位认为我校的毕业生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能力素质、身心素质、沟通交流、人文素质、吃苦耐劳、踏实为基层服务等方面表现很好。2018年学校招生就业处的相关调查显示,医疗用人单位对我校医学毕业生工作表现满意度为94.73%,对我校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给予充分的肯定。我校培养的医学毕业生在基层单位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奉献青春才华,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杜治政,许志伟.医学伦理学辞典[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103-104.

[2] 肖刚,莫碧珍,等.优化本科生导师制制度,服务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J].继续医学教育,2016(10)15-17.

作者:廖赞勇 黄曲云 黎俊楠 黄蕾

医学生职业素质论文 篇2: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将“立德树人”育人理念明确作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年-2018年)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行动纲领,对职业教育未来全面创新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实施路径。

[关 键 词] 高职医学;职业素质;职业道德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全面深化综合改革阶段,职业教育活力与日俱增,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作为医学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并将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是培育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根本要求,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成败。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和新目标。医学生是未来医药卫生工作者,其职业特性具有科学性强、实践性强、服务性强的特点。因此,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精湛的职业技能,更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应把他们的职业道德培养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职业道德教育本身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医学职业教育必须把“德育为先,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贯彻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就医务工作者道德标准概括为“敬业精神和伦理是医疗实践的核心,敬业精神不仅包括医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包括对一组共同价值的承诺,自觉地建立和强化这些价值及维护这些价值的责任等。”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既要发达的物质基础,更要有高素质人才做支撑。构建和谐的医疗环境与和谐的医患关系同样要培养高素质、德才兼备的专门技能人才。医学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力量,其职业素质是构建和谐医疗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正确职业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价值观有着积极的引领作用。在医学职业教育中深化职业价值观教育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当代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南,能够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国情观、生命观、医疗观、病人观。坚持崇高理想追求、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塑造文明道德风尚,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人。强化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有利于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生命责任意识、敬业意识和诚信意识的培育。

由于职业价值观养成必须遵循医学生成长规律并伴随职业生涯发展全过程,脱离职业实践,单方面的德育教育是乏力的。为此,重新审视和解读医学生德育教育,推进教育模式创新,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利于促使医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以促进职业发展为落脚点,明确职业道德教育任务

职业道德是职业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操守等要素在内的观念系统。根据医疗服务规范,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胜任医疗工作的前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服务业发展给人们健康追求带来较大转变,对医疗的需要已转向医疗护理、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健康养生、老年性疾病和退行性疾病的预防及保健等更为广泛、更为社会性的医疗服务上。

医学院校培养的医学生将充实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或是更为广泛的社会健康服务体系之中,他们的职责就是给他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当前,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本身就是医学道德进步的重要标志。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关心病人的躯体,而且要关心病人的心理;不仅要关心病人个体,而且要关心病人的家属、关心社会。作为医学类高等职业院校要将学生培养为受经济社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仅要加强医学职业技能培训,更要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育。坚持知识学习、技能培养与品德修养相统一,将人文素养与职业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完善人格修养、培育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

四、以创新德育模式为突破,拓展职业素质教育效果

知识、能力、素质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三要素,而素质教育是我国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个认识新高度。高等职业教育要把素质教育作为根本目的,把技能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高等职业教育在技术、技能培养的同时,应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作用,用一体化思维构建德育和实践教育体系,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形成多维度、立体化的教育模式。深化课堂教学与实践育人的协同作用,增强一、二课堂有效衔接,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机制,素质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营造出独具职业特色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

参考文献:

宋晓亮,王庸晋,魏武,等.以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5).

作者:商其杰

医学生职业素质论文 篇3:

基于基层就业医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调查分析

摘 要: 为了了解医学专业学生的基层就业、就业需求,为其就业指导提供参考,本文采用调查法对两种类型的300份调查问卷展开分析,发现医学专业学生多选择城市就业,不愿去基层,可以通过政府支持与宣传教育引导,强化基层就业医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提供就业保障。

关键词: :基层就业 医学生 职业素质能力培养

随着高等教学改革的深入,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增多。近些年来,高校扩招有不断深入的趋势,使得医学院毕业生队伍不断壮大,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医学专业学生对就业形势了解不全面,使得一些学生在择业时产生偏差的观念,多看重大城市与大医院,眼高手低,不切实际。为此,针对医学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以为今后的基层就业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方法。

1.2调查法。

(1)问卷调查

项目自实施以来,总共发放了两种类型的300份调查问卷,针对基层医疗单位某学院的医学实习生开展调查;调查对象男生与女生,其中男生约占64%、女生约占36%。样本的充足性保障了调研结果的真实性,为更深入地探索医学学生基层就业提供了保障,并相应地为医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创新性方法。

(2)活动开展结合了志愿者培训

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活动开展的主题有辩论赛、自荐书比赛与模拟面试,并依次开展,在活动进行期间,课题组尤其邀请了学校有关领导与老师指导愿者开展短期培训。

(3)调查数据的处理

问卷分析方面使用统计分析软件,如excel、spss等进行分析,比较直观、准确、真实地反映了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调查结果。

2.结果

2.1就业率下降,就业形势严峻。

刘新民(《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2010)认为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有政府、高校、大学生自身和基层就业单位四个因素;郭清(《中国全科医生培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2007)认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滞后问题仍较突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数量不足,执业医师、注册护士有较大差距;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素质能力有待提高,可胜任医疗卫生工作的人员严重缺乏”。当前医学生基层就业的积极性仍然不高,滞后的就业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他们的就业方向[1]。不同层次的医学毕业生供求关系产生了相应变化,研究生比较优越,本科生处持平的状态,专科生剩余,和普通院校比起来,重点院校的就业率较高,不同专业就业率各不相同。城市医疗人才趋于饱和,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人才,就业地域性产生了突出矛盾。大中型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具有优越的医疗条件与良好的工作环境。此外,福利待遇高,能享受培训与进修的机会,因此,公立大中型医院是大多数毕业生的首选,在很长一段时间也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用人单位要求具有较高学历。当前,医学就业市场供过于求,用人单位按照较高的标准挑选人才,即便部分普通岗位也要选用高学历的毕业生,导致普通院校毕业生进入医院非常困难。毕业生择业观念不合理,具有单一的就业方向。医学学习成本高,周期长,学生看重从事医疗行业期望值,没有正确认识自身所具有的职业素质能力水平。

2.2医学生对目前就业素质评价。

对2015年基层就业医学生实习生调查结果显示,58.4%的被调查者普遍不满意医生职业;此外,80%以上的人认为当前社会对医生行业存在误解;学生针对当前医生职业行为“满意”的占48.5%。这与2014年的“38.5%”的学生满意当时的医生职业行为,49.3%的人认为社会不满意医生的职业行为,从中得知,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有下降趋势。在此次调查中,医疗行业“工作压力大”的认同者超过93.4%,这个数值在2014年的则为89.3%;认为医生职业“工作稳定性高”的人占77.8%,46.9%的人认为医生职业具有较大的晋升空间,42.6%的人认为医生职业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是2014年调查显示,84.0%的人认为医生职业具有稳定的工作,38.5%的人认为医生职业具有较大的晋升空间,47.3%的人认为医生职业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表明医学毕业生实习生对医疗工作前景仍抱有积极态度。此外,调查了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评价、择业意向、薪资期望值,对升学及基层服务的态度、下基层的原因,等等。针对学生调查结果得出的数据,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

3.讨论与改革

3.1做好舆论宣传教育工作,推动医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如何正确引导与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服务基层,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和医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所在[2]。医学院校系部应高度重视毕业生毕业后的市场建设与开拓,提倡毕业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参加医学类毕业生就业招聘会,要求毕业生留意学校的就业指导网站与就业信息栏,主动搜集信息,将收集到的各种就业信息及时公布在QQ群消息中,同时通知给毕业班各组长与毕业班班长,保障学生在第一时间获取用人单位信息。面对新形势下就业工作的特征与医学人才的就业态势,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明确定位自己,合理择业。宣传教育工作应始终将就业指导贯穿在毕业班全体学生学习与生活中。毕业班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在学校人才培养中占了很重的分量,同时是育人的关键。教育计划与管理规定的制定要具体,鼓励毕业班辅导员深入学生中,准确把握毕业生的思想与心理状况,相应地对个别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以期为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提供有效措施。

3.2政府加大投入,促进医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基层卫生系统缺乏人才是一个长期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种种限制而忽视了这个问题,始终未没有解决。医生去基层工能彻底摆脱人才不足的困境,此外,能提升基层的医疗水平,规定正式的编制。编制问题为工作提供了保障制度,医学生去基层要有这种制度保障,确保与城市具有相等的待遇。待遇问题体现了学生价值。适当的培训与进修机会对医学毕业生来说非常重要。培训不仅使他们获得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而且提高学生的服务水平,是发展、超越、实现的需要。保险制度要落实,同时提供适当补助。政府理应出台有关政策,使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符合所在县市的标准,保障毕业生的基本权利,当大学生基层工作满3年后,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坚持“双向选择、考试考核、竞争择优”的思想原则,将成绩显著与表现突出的学生按照一定比例提供给当地医疗机构;当学生3年基层服后选择自主择业时,具有考取学历教育或医学类资格证书或方面的待遇优惠,同等条件优先录取,或者降低5~10分。这表明,此种措施在为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方向迈进了一步。

3.3其他措施

优化医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教学要求学生要明晰地理解与认识学习过程中的基层工作素质能力要求,加强师生对基层实际的感性认知,带着问题学习,有效结合多种评价,以期强化学习效果,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系列调查的开展有助于教师了解并掌握较多的基层医疗卫生实际情况,为他们在教学过程当中结合实际开展教学提供便利,同时有助于创新教学手段,改革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强化针对基层医学人才开展的培养活动。本方案的实施为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奠定了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成才观。思想教育工作要强化,指导学生分析就业形势,结合实际,调整期望值,准确定位。提升服务技能,强化服务意识,深入基层,丰富阅历,增长才干,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

[1]亢静.内蒙古医学高等院校大学生基层就业观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

[2]杨琼.医学院校毕业生服务基层及其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4.

作者:毛磊焱 陈霖柏

上一篇:管制员职业素质论文下一篇:机械臂系统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