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电视台下公益广告论文

2022-04-27

【摘要】近几年来地方电视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受到了来自新媒体的挤压,在盈利、技术和功能方面都出现了诸多问题,新媒体与地方电视台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这对地方电视台的发展而言是相当大的挑战,尤其是如何专注广大受众的心,创办让人们满意的电视节目。本文就多媒体并存,竞争白热化的条件下探究如何从多方面入手创办人民满意的电视频道。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地方电视台下公益广告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方电视台下公益广告论文 篇1:

如何更好发挥地方电视台在公益广告传播活动中的作用

电视公益广告以其生动形象的表现手法,在倡导优秀思想观念、发扬优良社会风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传播价值和意义重大。我国第一则现代意义上的电视公益广告就是在贵阳电视台播出,主题是“节约用水”。至今,地方电视台依然是公益广告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如何更大程度上发挥地方电视台在公益广告传播活动中的作用?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公益广告传播理念

(一)让公益宣传更契合当地受众心理

紧贴地气是地方电视台办节目的法宝,也是使传播效果最大化的利器。地方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如何在当地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身边平凡人唱主角,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失为一个好思路。秦皇岛电视台播发的“向城市清洁工致敬”的公益广告,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理念。

(二)使公益宣传与弘扬地域文化相结合

弘扬地域文化是地方主流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将公益广告引入地域文化的宣传中,无疑是一种喜闻乐见、赏心悦目的形式。一座城市的秀美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无不可以用制作精良的公益广告来展现。比如秦皇岛电视台制作的一系列展示秦皇岛地方风情的沙画公益广告,以时尚新颖的方式勾勒出了这座滨海城市的独特景致,一经推出就收到了良好的反响。

(三)将公益广告与加强地方公益意识相结合

公益意识是一份对公众利益、公共秩序、公益事业的关心关切,公益意识的强弱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公益广告本身就是对公益意识的表达和倡导,更是地方电视台引导当地公益意识的重要载体。2014年1-10月份,秦皇岛电视台共播放公益广告4000条次,播出时长近3800分钟,占广告播出总时长的3%,这些公益广告中,有社会热点类、传统文化类、节约环保类,还有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类。这些公益广告的反复播出,对本地群众公益意识的提高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同时,秦皇岛电视台还与本地企业合作,举办公益广告有奖征集等活动,有效拉动本地企业和群众的公益热情,营造了全民参与公益、投身社会文化建设的氛围。

二、建立适合地方台公益广告传播的长效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公益广告运行模式带有浓厚的行政指令色彩。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第四章第三十二条规定:“因公共利益需要等特殊情况,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可以要求播出机构在指定时段播出特定的公益广告。”该办法第三章第十六条规定:“播出机构每套节目每日公益广告播出时长不得少于商业广告时长的3%。其中,广播电台在11:00至13:00之间、电视台在19:00至21:00之间,公益广告播出数量不得少于4条(次)。”《2013年度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体系》要求:电视类公益广告方面,地级、县级市电视台各频道每天播出15次以上,其中黄金时段不少于4次。地方电视台播出公益广告的频次和时长,已经成为考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这种缺乏政策扶持和利益保障的行政指令,对于资源占有量较少的地方电视台来说,难免会产生勉为其难甚或敷衍了事的情绪。而要充分调动地方电视台在公益广告活动中的积极性,根本上还要从打破机制瓶颈入手。

(一)变政府指令为统筹协调

在公益广告传播活动中,同样具有较强政府行为特点的新加坡,奉行的是这样一种机制:根据公益广告的不同内容,分由政府各有关部门管理,包括公益广告内容及主题的确定、公益广告资金的预算及核拨,公益广告活动的实施,则有政府以招标的形式,确定中标的广告公司负责承办。政府无需对媒体发布公益广告做出规定,媒体发布公益广告均予收费。由此可见,同样是政府主导,新加坡政府在公益广告活动中,更多地起到了统筹协调的作用。

为促进地方公益广告事业发展,各级政府也应考虑建立一套统筹机制,让公益广告的资金筹集、主题规划、作品征集,都有切实负责的主体,减轻地方媒体的额外负担,让公益广告从投资、选题、策划、制作到投放,都按部就班、有制可循。

(二)变运动式为制度化

由于我国公益广告发展尚未形成良性机制,地方电视台公益广告活动受政府指令影响较大,其突出表现就是,在政府开展某一主题的公益广告宣传活动时,一批主题鲜明、品质较高的公益广告作品播出较为频繁,而一旦活动结束,地方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又处于相对停滞阶段。而要杜绝这种“一阵风”的态势,则要从制度上调动起地方电视台参与公益广告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随着对公益广告功能的日益重视,相关部门对公益广告活动的组织也愈加细化。广发[2013]37号文件《关于开展广播电视公益广告集中制作展播活动的通知》中提出了“建立公益广告作品共享体系”:鼓励全国各播出机构向设在中国广告协会电视分会的“全国思想道德公益广告作品库”无偿提供本机构策划制作的公益广告,共同充实作品库的公益广告片源,免费提供给其他播出机构选择播出,另外,中央电视台做为影视类公益广告制作中心,设立公益广告作品库,可向各级电视媒体提供公益广告作品。

尽管相关部门逐渐有意识地由上而下建立公益广告共享机制,但总体来讲,目前各地方媒体的公益广告活动,仍处于散兵游勇状态,缺乏长期有力的平台支持。地方电视台可以考虑建立城市台公益广告合作体,搭建公益广告共享平台,这样,各成员单位可以在合作形式、合作内容、合作期限、合作权益等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权,并可借此加强地方电视公益广告交流,取长补短,共促发展。

公益广告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具有不可估量的特殊的社会价值。2014年2月,国务院法制办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六章“附则”第七十四条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开展公益广告宣传活动……鼓励单位和个人以资金、技术、劳动力、智力成果等方式参与公益广告活动……公益广告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2014年5月8日,国家工商总局起草了《公益广告促进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强调依法治国的今天,公益广告的投资、设计制作、媒体发布等运行事项将会更有章可循。有了相应的制度保障,相信各地方电视台的公益广告事业,将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秦皇岛电视台)

作者:郭文静

地方电视台下公益广告论文 篇2:

新形势下地方广播电视台的创新与发展

【摘要】近几年来地方电视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受到了来自新媒体的挤压,在盈利、技术和功能方面都出现了诸多问题,新媒体与地方电视台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这对地方电视台的发展而言是相当大的挑战,尤其是如何专注广大受众的心,创办让人们满意的电视节目。本文就多媒体并存,竞争白热化的条件下探究如何从多方面入手创办人民满意的电视频道。

【关键词】新媒体;地方电视台;频道节目;融合发展

當前多媒体并存,竞争白热化,电视以往的优势,风光不再。如何从容应对多媒体时代对广播电视的强力冲击?现在看来没有别的路子可走,唯一的突破就是在专业化、科学化引领下,把频道办的更加富有特色,把频道做的更加生动精彩,耐人寻味;把节目办的精致再精致,贴近再贴近,实用再实用,这样才会赢得观众目光和倾心,否则,死路一条。丢掉的不仅是观众,更重要的是人心,最终会丢掉我们的饭碗。

1. 地方电视台当下面临的困境

1.1 因技术短板造成的发展不便

相比于高层次电视台,地方电视台在媒体技术和设备方面相对较弱,在整个电视媒体发展的洪流中地方电视台容易处于一个被动状态,也正是因为地方电视台在技术和设备上的一些缺失,所以在自制创新电视节目或优化直播新闻方面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1.2 团队缺乏突破创新意识

新闻媒体的构成主要是技术和艺术,而人是真正主导新闻媒体发展的主体,每一个电视频道节目都是制作人思想与价值观的体现。要想让电视节目提升关注度,更好的实现社会价值,就需要更多有创新意识的智慧人才加入地方电视频道的团队中,越多的创新人才就意味着越多的新闻视角和创意点,地方电视台多样式的发展离不开制作团队创新意识的融合。

1.3 单一化的节目形势限制发展

在新融媒体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地方电视台依旧处于传统发展模式中,主要体现于播出节目的形式过于单一上,这一点极大的限制了地方电视台的健康发展,甚至让一些电视台始终困于“维持生计”的状态中。绝大多数地方电视大的发展无所谓创新,频道内容皆是以政务和新闻报道为主。

2. 地方电视台基于新形势下的发展策略

那么,如何办政府和人民皆大欢喜的电视频道呢?结合我们台这么多年来的办台实际和办台得与失,成与败,主要应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2.1 坚持把新闻和民生频道放在办台的突出位置

突出新闻和民生频道,不断提高新闻宣传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做大做强做深做精《韩城新闻》,体现党性、大局、民本,不可动摇。民生为本。回应人民心声和期待,服从服务于党和政府工作大局,无论从哪个方面,我们都应该也必须坚定地办好民生报道,并且要办的活而再活,鲜而再鲜,体现时代性,突出时效性,强化互动性,同时还要多媒联动,与韩城新闻网紧密携手,资源共享,打造特色鲜明,广受注目的民生报道大格局。

2.2 着力强化地方电视天新闻舆论监督

实践证明,弱化舆论监督是对党和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失责,强化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监督工作不仅要做,而且要不断加强。舆论监督就要一身正气,敢于直言,敢于为民请命,着力替政府分忧解难,做好了政府高兴人民满意。任何畏难思想和情绪都与新闻从业者的天职格格不入。我们已经停滞沉默了多年,再也不能闭口不言,熟视无睹,这是对党和政府,对人民和事业的不负责、不尽责、不担责。

一个台如果没有这点担当和勇气,必然会在人民心中失去位置,缺少分量。台为业本,频道不为观众所关注,当然缺乏影响力和公信力。强化舆论监督,办好这类节目,通过我们的报道推动政府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替政府尽力消除事业建设中的负面因素,是我们台应尽的责任,也是工作事业的需要。

2.3 致力于精办特色电视栏目

实现精品创作的基础是精办当地新闻类节目。新闻媒体传播的的主体是新闻,电台与电视节目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频道栏目的精品优创。少而精,突出实用性,体现针对性,实现服务主旨,这是思路和宗旨。办对栏目,办好栏目,坚决摒弃求量不求质,有量无质的倾向,必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其次才是考虑经济效益。这是必须始终坚持的准则。

办栏目首先要解决好“给谁看,为了谁”的问题,也就是收视者,受众目标群的精确定位问题,要提前在栏目策划中认真加以考虑,这是重中之重,不能脱离地方实际,脱离收视目标群实际,脱离硬软件实际,办一些少有人看,人少关注的栏目。多替观众想一想,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诉求,实实在在办2—3档栏目,办出影响力,办出成效,就是作为,就是成功。另一方面,对地方电视台而言,精办栏目容易受到地域的限制、缺少创优题材,因此需要在地方特色资源上加以挖掘,充分发挥以小见大的优势形成独家占有,善于抓住机会从小的视角将问题和现象分析得更加深入、透彻。

2.4 着力强化公益性宣传工作力度

在竞争不断加剧的市场环境中,地方电视台为了更好的实现自身发展就必须将公益活动提升日程,一方面有助于建立電视频道品牌形象,另一方面能大大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通常情况下,由地方电视频道主导开展的公益活动对大众都有着大程度、大范围的影响,而这种快速覆盖效应刚好能大大提升公益活动的社会效果。立意与公益性的活动与宣传可最大程度的赢得社会尊重,在体现地方电视频道社会责任感,提升媒体亲和力的同时,还能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公益宣传片,看似简短,其战斗力、感染力不可小视。策划创意制作的好,既丰富了频道,又回应了社会的关切需要。当然必须把公益性宣传片、广告片的内容的眼界放的宽之又宽。生活中这类题材太多太多,关键要用心去挖掘,不要老跟在别人的屁股后边能没有创新精神,人云亦云,要有首创精神,创意要好,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美好和谐,当然也要用电视手法批判那些不文明的一面,公益广告也是台的一面旗帜,做好了,不仅丰富、扮靓了荧屏,而且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

2.5 不断提升并确保电视节目真实性

坚持以人为本是新闻媒体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则,对地方电视台更是如此,努力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简单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媒体新闻需求为目的,切实的保证和维护群众最基本的利益,让电视频道节目的真实性有所体现。切不可一味的追求电视节目效果,以添加不真实内容来强化节目效应,彻底失去了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让地方电视频道成为人民群众的一扇窗,同时为人民群众构建与外界沟通的良性桥梁。

2.6 在频道节目中适当融入本地色彩

地方电视频道各类节目的受众群体主要是当地百姓,为了让地方电视频道变得有“温度”,让广大受众通过节目的观看找到一种归属感,新闻人员在节目制作方面需要更用心的融合当地人文情怀以及各方面的风俗特点。一方面,地方电视频道需要调整节目视角,逐渐转向本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在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新闻节目,通过提升频道节目的吸引力来增强电视频道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地方电视频道还需适时的融合国家时事热点,带领广大节目受众从大局观的角度出发,了解当前社会的发展。

2.7 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下的三网融合优势

我国互联网技术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获得了迅猛的发展,而这也给地方广播电视台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因为全媒体时代下的电视台发展所有限制大大减少,相比传统环境更具开放性。新闻渠道是节目制作的重要基础,而当下新闻传播渠道拓展的最好方式就是讲三网融合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基于全媒体发展的背景不断优化地方电视台的新闻传播模式、创新新闻内容、拓宽传播渠道,通过与新媒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来实现具有个性化的全方位、全天候地方新闻传播体系。

3. 地方电视台办台治业之道

第一,用专业化的思想去经营频道,立足当地人文风情走特色化频道发展之路。

第二,兴台关键在人,贵在不拘一格降人才。良好的团队建设是节目制作实现头脑风暴的基础,不断优化团队人才架构,做到知人善用,人尽其才,不拘小节,方能赢得人心,事业无往而不胜,这最为关键。

第三,广开谏言之门,群策群力,共谋兴台之道。兼听则明,多听逆耳话,广纳善言,力量便取之不尽。

第四,唤醒教育广电人,学习传承老一辈电视人吃苦,敬业,善学,不计名利,孜孜以求,奋进不息的工作态度和精神,用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人。

第五,无规不成圆。逐步建立一套更加科学的机制,体制以及科学的频道管理办法及节目生产,广告经营,创收机制,才能推动事业健康发展。

第六,加强队伍纪律作风建设,克服“庸、懒、散、娇“之风,同时要体现人性化。对干部职工的人文关怀是感情投资中最珍贵的营养,既以情动人,又用制度管人,力求一视同仁。

第七,奖罚分明。用科学的奖励办法激励人,鼓舞人,提升向心力,激发工作能量和热情。

第八,机构设置一旦定下来,一方面要确保执行力,另一方面还要完善监督检查制度,要相对稳定一定周期,确保工作的持续性。人心浮动,于事不利。

第九,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应建立我台驻镇、驻企、驻大社区的记者站,这是计划单列市对电视新闻报道之需,同时还要建立广泛的通联制度,特别是与驻韩大企建立新闻报道联络机制,拓展新闻报道内容,把多年来缺失的驻韩企业新闻内容补起来。

4. 结语

总而言之,撇开与电视争夺受众的多媒体不说,电视业内群雄夺天下你死我活的发展态势启示我们,地方台如果不能清晰地看清自己的优势,不能高瞻远瞩准确自我定位,变劣势为优势,不能办出自己别具一格的特色,不能办出与众不同的品味,再怎么折腾都是枉然,不会有观众看。一个台办的好不好,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群众、观众的口碑是检验的唯一标准,这是真理。

参考文献:

[1]许建.新媒体环境下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创新与发展[J].科技传播,2018,010(001):29-30.

[2]白堇.地方台民生新闻怎样更贴近群众[J].新闻知识,2018,000(008):85-87.

[3]黄义武.深耕文化沃土讲好本地故事——浅谈地方台如何多元化做好本土优秀文化传播[J].新闻潮,2019,234(01):57-59.

作者:孙雅玲

地方电视台下公益广告论文 篇3:

略论地方电视台的供给侧改革

【摘 要】地方电视媒体的供给侧改革是在国家宏观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提出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以及战略结构是行业企业竞争的四要素,政府决策虽然不直接参与经营却渗透于各要素当中。人才资源是所有生产要素中的核心,增强与本地受众的互动是节目供给侧改革的方向,积极融入新媒体,依照新结构布局新产业,同时,决策中既要有坚守也需要创新。

【关键词】钻石理论;地方电视台;供给侧改革

钻石理论是由美国战略学者迈克尔·波特所提出,在他看来,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不是由国土的大小和军队的强弱决定,其力量来自于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一个国家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支持性制度,以确保投入要素能够得到高效的使用和升级换代”。[1]钻石理论给我们一个启发,经济个体的竞争力与行业的繁荣并不是一个零和游戏,而是可以兼得的。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中,决定企业竞争力的不是那些自然条件,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政策、法律和制度,以及由此带来的国民能力的提升、基础设施的完善、企业运行效率的提高。要做到这些,政府的任务是创造一个支撑生产率提升的良好环境。2015年,我国政府提出在经济领域进行供给侧改革,目标是提升产能、提高国有经济的效率。电视媒体的供给侧改革是在国家层面的宏观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提出的。作为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部分,电视媒体也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当下的电视产业改革受到行业历史条件的掣肘,在经营体制、人员选用等方面都问题突出。根据2017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统计,在中央、省、市、县四级办电视的格局中,中央广电机构收入尚能保持稳定,省级广电机构发展势头趋缓,市县级广电机构收入下滑,自2014年以来,地方市县电视台增长率下滑严重,再加之新兴媒体的冲击,曾经的强势地位已经衰落。[2]行业的转型发展成为迫在眉睫的议题。依据波特看来一个行业的竞争要素包括四个主要方面:第一是生产要素,第二是需求条件;第三是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最后是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另外,机遇和政府作用是其中重要环节,虽然它不参与行业的经营,却渗透在这四个要素当中。
一、对高级生产要素的调动

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是:“从生产、供给端入手,变革、创新国内经济结构,为新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提供资源支持、从而真正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3]从需求侧转换为供给侧的改革,首要的就是生产环节各要素的结构性调整和创新。在波特的钻石理论中,将生产要素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两类,初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等,高级要素包括基础设施、复杂和熟练劳动力、科研设施以及专门技术知识。高级要素是人为控制,可以由个人、企业、政府投资完成,其中政府作用又是主导因素,比如产业发展中的人才、知识资源也将由政府来培养和调配。全媒体时代的广电技术融入了很多新科技内容,比如无人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移动传输技术等都在呼唤新的技术人才。政府应引导高校对此类人才资源的培养要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要与时俱进构成紧密的“根植关系”,提高地方高级人才的质量。

与培养人才同样重要的是要能够留住人才。当下,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传播形式给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冲击,产业生态的改变呼唤电视媒体主动融入技术变革,而融入变革的基本条件就是人才,但我国地方市县电视台人才缺乏却成为普遍现象。技术精尖人才大多会选择一线城市或省会城市发展,市县电视台不能提供他们实现价值的平台。另一方面,地方广电机构原有编制内人员较多,相应的知识结构也老化,面对新变革应对能力不够。当下我国市县台基本都是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人才任用还是按照原来的体制方法,用人机制、经营机制不活,因为机制的原因导致想留的人留不住,想进的人进不来的现象。这就给地方电视台用人、经营造成束缚。
二、根据需求情况调供给

与央视或上星的省级卫视不同,地方电视媒体主要受众群体是本地受众,对本地受众生存空间、生存状态的关注构成了地方广电机构主要的传播诉求。据波特研究发现,大多数实力强劲的产业中,都具有本土需求的特质和动力。地方电视台要想获得竞争优势首先要在争取本土市场上下功夫,选择具有本土特色的节目内容和传播形式。

地方电视台需要对原先的节目布局进行改变,在保持新闻节目的同时,增加房产类、休闲娱乐类、餐饮类等节目,拓展和提高栏目的服务性,增强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粘性。很多地方台都有成功的尝试,例如创办汽车类栏目,为当地受众购买新车、二手车提供咨询建议;开办房地产类栏目,为听众进行二手房评估,新楼盘介绍、建材导购;开办法律类栏目,开展法律咨询,为听众答疑解惑,在增强与当地社会的粘性的同时还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广告搭载效果也有顯著提高。很多地方电视台通过举办活动获取良好的社会反响、打造自身的特色。例如很多地方电视台通过开展暖冬行动、助残手工玫瑰义卖、“3·15”维权进社区、爱心送考、车轮上的公益、读书沙龙、法律扶贫进乡村、推广普通话、诵读好文章等主题活动,凸显出频道的亮点。

内容调整是一个方面,供给的渠道调整是另一个方面,可以借助24小时热线电话、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平台,记录市民反映的各种求助投诉信息,及时为市民排忧解难。比如安排志愿维修服务队上门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士等免费排查、维修水电气故障;及时获取本地事件,快速做出反馈。通过新媒体平台收集市民拍摄的第一手视频资料加以编辑播发,把发生在市民身边的新鲜事、好玩事第一时间传递给广大观众,提高了节目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三、技术群推动产业群

波特认为,任何一个优势产业都需要相关产业提供支撑,相关产业也为其多元化发展提供方向,为产业内部重新配置资源提供依据。媒介技术决定论者认为,技术是社会变革、产业发展的基础。电视的生产、经营模式也是依托于技术群展开,产业上游的内容生产、中游的内容播出、下游的广告和衍生产品开发,构成了传统电视的产业结构。面对手机电视、微信等新媒体带动的移动收视的大趋势,传统电视的内容制作流程被简化;形式变化更加丰富,电视产业的传统布局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4]

面对媒体融合的新形势,地方电视台应加快媒介融合步伐,整合原有电视、广播、纸媒的新闻资源和人力资源,成立融媒体新闻中心,由分管领导统一调度和指挥台内所有新闻平台和新闻资源。在国内,《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率先相继进行了生产、运营体制改革,这一改革模式被形象地称为“中央厨房”,改革涉及到内容生产、传播和运营三大体系。在新体系中,总编调度中心成为新的采编联动平台,传统电视新闻的策采编发流程在新的技术群中被再造,编制体系、机构职能、人员配置相应做出改革调整。但是,地方广播电视机构不适合照搬《人民日报》、央视的做法,中央媒体的资金支持是地方电视台望尘莫及的。另外主要受眾范围决定了地方媒体的新闻信息量不可能支撑全部的新闻时段。因此,地方电视媒体应结合自身情况寻求融入新媒体的程度和形式。当下,地方电视台多利用网站发挥新媒体的主导作用,发布、更新新闻,传播主流价值观。利用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拓宽信息发布渠道,比如,设立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对市民关心的当地经济、社会、民生、文化工作等方面的亮点进行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发稿,通过微博推送博文,组织直播活动获取粉丝点击关注。入驻融媒体平台,也成为诸多地方广电机构树立城市形象、扩大外宣渠道的选择。2017年2月19日,中央电视台移动融媒体新闻平台——央视新闻移动网正式发布上线。众多地方广播电视台入驻,依托央视在直播和视频领域的优势,结合地方新闻资源,借助直播报道活动,扩大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除此之外,地方广电机构也与腾讯视频等强势媒介达成战略合作,发布经济、社会、民生、文化等方面的消息。
四、决策中的坚守与创新

产业发展的决策应该随着产业发展的阶段做出相应的调整,传统电视媒体的经营模式是通过对节目内容的“二次售卖”赚取广告费。不同于信息来源丰富、人才资源雄厚的央视媒体,也区别于资金雄厚、区位优势明显的省级卫视,地方电视台除了面对由于新媒体迅猛发展带来的受众资源流失,还要面临来自省级台节目下沉带来的冲击,以及临近市县台对受众资源的争夺。地方电视台首先需要立足本土,坚持正确舆论引导,同时以市民收听收视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节目内容和形式。地方电视台肩负着所在市县外宣任务,在战略上首先应开展有计划、有重点、有深度的内、外宣报道工作,及时、准确地传达党委、政府的政策、部署和决定,发挥好党和政府的喉舌作用。做好与上级媒体的对接工作,加大向中央台、省台的供稿。当下新媒体尚不拥有独立采访报道的权利,主要内容是对传统媒体内容进行编辑改造,政府如何更有效的给产业分配有限的资金?地方台如何运用暂时性政策保护谋取生存空间?政府决策在产业发展的初期掌握着资金、补贴、暂时性保护政策等政策工具,这些要素在产业的发展初期阶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在目前电视行业普遍衰落的形势下,很多地方建立行政与市场相结合的供片方式,将市级台电视节目供应作为一个工程来抓。在重大活动和节日性宣传中,统一由省级供片体联合市级台来动作。地方政府加大对广播电视精品节目、公益广告创作的投入,创作一些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作品。在创新导入阶段,政府决策应该创造行业持续创新和保持动力的环境,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一些集中业务培训、交流,利用到地市级台进行授课的形式,加强对广电人才的培养,为保护竞争环境,政府应加强对广播电视作品的版权保护,加大对广播电视及新媒体非法盗用版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为了适应新形势,地方电视节目应突出服务性和互动性,加强和提高栏目的服务性,通过评阅报告的形式保证节目质量。地方台还可以通过新媒体渠道扩大节目收听率,同时获取节目接收人数、人群分析、排行等方面的数据,为节目调整和改版提供依据。
结语

行业与政府决策协作才可以构建持续的竞争力,地方电视台当前的压力、挑战和机会一起构成了其发展的动力。任何进步都来自于变革,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结构差异亦很大的状况下,供给侧改革的路径不可能有一个整齐划一的标准。比如在中东部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好的地区,政府决策更多扮演指导者、推动者的角色,强调电视媒体自身的产业属性。而在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区域,行业独立发展的环境不成熟,就需要更多保护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决策需要具有前瞻性,避免成为行业再进步的障碍,政策过多干预会抹杀行业实验和创新的动力,延缓生产效率的提高,保护政策也应适度、适时,以免降低地方创新的意愿。
注释: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154.

[2]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6[R].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6:183.

[3]王先庆,文丹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78.

[4]张国伟.电视产业集群多元结构经营略论——以安徽电视产业集群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04).

(作者: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责编:周蕾

作者:余承周

上一篇: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论文下一篇:高校田径运动科学发展论文